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育法的概念及特征范文

教育法的概念及特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育法的概念及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育法的概念及特征

第1篇:教育法的概念及特征范文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高校體育教學中體育弱勢群體教學方法的應用問題。文章首先簡要闡述了高校體育弱勢群體的概念及成因,然后就在此基礎之上,結合體育弱勢群體的特點,探討了體育弱勢群體教學方法的選擇策略,希望對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科學化開展能夠有所助益。

關鍵詞 體育弱勢群體 體育教學 教學方法 高校體育

現階段,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很多任課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并不利于體育弱勢群體的轉化。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相較于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而言,體育教學方法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其是從競技體育訓練方法演變而來的,一種帶有“訓練”特色的教育教學過程。而這一點,也是造成傳統(tǒng)的高校體育教學方法多是以運動技能的傳授為中心的一個主要原因。再加上,傳統(tǒng)高校體育教學對體育任課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的過分強調與突出,使得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忽視,在這樣的情況下,體育弱勢學生自身的狀況決定了其更是難以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發(fā)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以至于不但難以實現體育弱勢群體的有效轉化,甚至還成為了制約高校體育教學整體性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鑒于此,本文就針對高校體育教學中體育弱勢群體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應用等問題進行了簡要的探索與分析。

一、體育弱勢群體的概念及成因

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針對體育弱勢群體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的成效,促進其轉化,首先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對體育弱勢群體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正確的認識,因此,以下就對高校體育教學中體育弱勢群體的概念和成因進行了闡述:

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體育弱勢群體,簡單來說,實際上指的就是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由于多重原因導致的體能狀況和運動技能水平明顯低于一般學生,且難以在正常的教學進度內,順利完成基本的教學要求的學生的總稱。而體育弱勢群體的出現,概括來說,主要是受以下兩個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心理層面的因素。例如:部分學生在參與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活動的過程中,意志薄弱、吃不了苦,或者是缺乏自信,過于消極懈怠等等,從而使得身體素質每況愈下;二是,生理層面的因素。例如:部分學生在身體形態(tài)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如,過于瘦弱、發(fā)育不良或者是體重超標等等,或者是在身體健康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先天性的疾病或是缺陷,以至于因為身體形態(tài)和身體健康方面的因素無法完成體育運動中的基本技術動作,無法達到體質健康考核的標準和要求,并因此對體育學習和鍛煉的過程中產生消極厭煩的情緒,使得身體素質狀況越來越差。

二、體育弱勢群體教學方法的選擇策略

在針對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體育弱勢群體,來選擇教學方法時,應注意根據如下幾點標準進行:

首先,要注意選擇有助于消除學生心理障礙,強化學生意志品質的體育教學方法。由上文的分析可知,體育弱勢群體的形成,有一部分是因為心理層面的因素導致的,如,缺乏自信、意志薄弱等等。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轉化這部分學生,就應該有針對性的選擇有助于消除學生心理障礙,強化學生的意志品質的體育教學方法。例如:賞識教育法,也就是說,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時,學生一旦取得了進步,就一定要及時的給予認可和鼓勵,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參與興趣,降低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恐懼感,提高學生的體育自信心。

其次,要注意根據學生生理方面的特點采取有助于其克服生理缺陷的體育教學方法。在高校體育弱勢群體中,有一部分學生是因為生理層面的因素造成的,對于這部分學生來說,在選擇教學方法時,就要注意選擇有助于其克服生理缺陷的體育教學方法,來促進其轉化的實現。例如: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采用運動處方教學法,針對超重的學生制定一個相應運動處方,同時,針對偏瘦的學生也可以制定另外的一個與其學習實際相契合的運動處方,以此來確保所有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體育教學的成效。

最后,要注意選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體育認知的教學方法。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從根本上轉變的體育運動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讓學生從理論上科學的認知體育課,全面的、深入的理解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的價值。而要實現這一點,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時,就要注意有意識的選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體育認知的教學方法。例如,為了增加學生對于體育理論的興趣,提高體育理論教學的生動性與直觀性,就可以在引入多媒體,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還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涉及體育游戲,利用游戲教學的方法來開展教學活動,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教學的成效,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體育認知。

總之,體育弱勢群體是現階段影響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科學化發(fā)展的一個關鍵問題。教學方法的有效應用則是解決體育弱勢群體相關問題的重要途徑。因此,對于體育弱勢群體,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任課教師一定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理解,并有意識的通過教學方法的合理應用,來促進其轉化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第2篇:教育法的概念及特征范文

對受教育者而言,教育除了能發(fā)展其心智、技能、情感、價值觀及完善其人格外,還可以實現個體精神的訴求??梢酝ㄟ^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使受教育者體驗到幸福、愉悅及滿足感,領悟到生命的真諦及生活的意味??梢哉f,人們通過接受教育,在知識水平上,由懵懂無知變得學富五車,由被動接受信息到主動學習知識,由生物學概念上的人,變成擁有知識的文明人、道德人、智慧人、理性人。關于教育的社會服務功能,主要體現在教育為社會提供人力資源、實用技術或直接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等方面,是社會發(fā)展重要的根基與支點。近年來,學校,尤其是高校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發(fā)揮服務社會的功能,進而促進社會的發(fā)展。一方面,加強與區(qū)域政府的聯系與合作。許多高校與區(qū)域政府建立了良性互動的關系,參與到政府的各項決策事務中,對提高政府決策水平和管理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加強與企業(yè)的聯系與合作,建立學校-企業(yè)科研基地,加快技術成果的轉化??梢哉f,知識經濟的到來,使教育服務獲得了廣泛的發(fā)展空間,尤其是高校在開展產學研合作、技術開發(fā)轉移、扶持高科技企業(yè)及發(fā)展校辦高新技術產業(yè)等方面取得重要進步,充分發(fā)揮了人才優(yōu)勢,推動了國家經濟轉型。關于教育的文化創(chuàng)新功能,則主要體現在教育對社會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產生的積極影響,通過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方式的有效聯動推動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通過積極的文化創(chuàng)新,追求真理和自由,引領社會進步,維護社會基本價值。綜合而言,教育與文化相互滲透,教育屬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文化交流活動具有傳播、溝通和意識導向功能,同時也是傳遞、儲存、創(chuàng)造及創(chuàng)新文化的主要渠道。教育傳遞文化的過程,并不是簡單的文化復制過程,而是一個不斷加工、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最終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

二、教育功能觀的拓展:改革開放以來教育功能觀理論研究的簡單梳理

對教育功能的研究和探討一直以來都是教育學領域的重要課題之一,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對教育功能的研究和理解更為多元和新穎,形成了不少有代表性和時代特色的教育功能觀,引導人們更為客觀和理性地看待教育在促進個體及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在2000年之前人們對教育功能問題研究較多的領域包括:教育功能發(fā)展歷程及階段劃分;教育功能的特征;教育功能的界說與分類;教育的育人功能;教育的社會功能;教育育人功能與社會功能的關系;教育功能的發(fā)揮等。在2000年之后,人們對于教育功能分類的研究更為多元化,研究的角度也更為寬廣和新穎。如:有人從系統(tǒng)論的視角,認為教育功能和復雜事物的功能類似,都包含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的功能,其中教育的對外功能包括教育的固有功能和工具功能,而對內功能則主要指教育的自我衍生功能,如教育系統(tǒng)的自我保存、調節(jié)及更新的功能;有人從教育觀念的視角出發(fā),將教育功能分為有用性的功能和有意義的功能,指出人們所關注的有用的教育功能只是指教育所創(chuàng)造的科技力量及生產力給人們帶來的直接益處,然而這種益處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工具性、技術性的“有用”,而是一種精神性、意識性的“有用”;也有人從教育經濟學的角度,利用經濟學中的篩選理論和人力資源理論對教育功能進行分析,認為教育具有篩選的功能和促進人力資源生成的功能;有一些學者從哲學本體論的視角對教育功能加以探討,認為教育的本體有助于提升人的靈性,而教育的派生則能滿足政治經濟的需要,它們是全面實現教育功能的兩個步驟,是同一教育活動不同層次的功能顯現。

三、教育功能觀的多元及其時代背景:助推教育管理理念變革

通過以上簡單的梳理可以看出,對現代教育功能并無簡單的、統(tǒng)一的劃分方式。人們對于教育功能的理解,由于角度的不同,理解也有很大差異,但也逐步形成了一些共性的方向,對教育功能的認識主要呈現三種思路:一種是在教育國家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強調教育功能的多樣性,如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功能等,注重教育的社會功能;另一種是在教育終身化背景下提出的,立足教育的本體功能,認為教育具有促進個體終身發(fā)展的功能;第三種是在教育國際化的背景下提出的,認為教育及其功能應順應國際形勢和潮流,培養(yǎng)具備國際視野的人才,應在國際化、全球化的視野下重新理解教育的知識傳輸、文化創(chuàng)新和服務社會功能。這些教育功能觀的拓展,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教育管理理念的變革。

(一)教育國家化背景下的教育管理理念

十九世紀開始,美、英、法、德等西方發(fā)達國家紛紛完成了工業(yè)化進程,并逐步過渡到現代化,在這個進程中,這些國家的統(tǒng)治階級逐漸認識到教育在促進社會發(fā)展、提高國家競爭力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使教育與本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fā)展相適應,他們開始用行政的手段將教育納人到國家活動之中,用教育立法的形式鞏固教育的基礎及戰(zhàn)略性地位,逐漸形成了西方教育史上所謂的國家化趨勢,教育也逐漸顯現其國家化的功能。

1.對教育國家化的解讀?!盎本哂小稗D變成某種性質或狀態(tài)”的涵義。在教育國家化之前,教育處于一種零散的、自發(fā)的、個人或家庭式的發(fā)展模式。簡單而言,教育國家化可以理解為將教育事業(yè)納入到國家活動當中,使其轉變?yōu)榫哂袊倚再|的過程或結果。綜合而言,教育國家化是一個國家的統(tǒng)治階層為了穩(wěn)固統(tǒng)治、提高國民素質、提升國家競爭力及傳承文化發(fā)展,對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最終將教育從一種初始的、個人的或家庭式的狀態(tài),轉變成具有國家性質的一種職能,并輔于行政、立法等手段保障其按既定目標和計劃發(fā)展的過程、行為或結果??梢哉f,教育國家化順應了現代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客觀要求,體現了教育在經濟社會中的基礎性、戰(zhàn)略性地位,發(fā)揮了高新技術在社會現代化進程中的作用,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2.教育國家化與教育管理理念變革。綜觀世界近幾十年的教育改革歷程,可以看出全球教育國家化趨勢日益明顯,教育的社會功能逐漸完善。對于發(fā)達國家而言,希望通過對教育的宏觀統(tǒng)籌和管理,提升國家競爭力,促進社會及經濟的發(fā)展。對于發(fā)展中國家而言,則希望通過國家的力量,來達到教育現代化,進而實現國家的現代化,縮小與發(fā)達國家的距離。當前,政治多極化、經濟一體化、信息全球化日益凸顯,造成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才競爭日益激烈,教育的國家化趨勢已和產生之初的狀況有巨大差距,教育的社會功能也漸趨完善和明朗,表現在:國家對于教育的干預與管理逐漸理性及明確;法制觀念逐步深入人心,教育法的地位日益提升,教育立法速度逐步加快,立法的種類及數量明顯增加。這要求我國各級教育管理者和領導者要更新理念,并至少要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關系:首先,教育管理應注重立足本土,融入世界。教育國家化并不是教育本土化,而是在國際化的大背景下,努力通過政府的力量,統(tǒng)籌規(guī)劃,使中國的教育融入世界并發(fā)揮主導作用;其次,教育管理應注重效率、民主和公平。教育國家化不是教育權力集中的過程,它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政府通過適當的行政干預和管理,為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營造民主的氛圍,進而提升國民素質,提升國家競爭力及國際地位;最后,創(chuàng)新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教育行政體制其實是教育國家化的產物,它是實現教育國家化,發(fā)揮國家干預與管理作用的重要載體。在當前全球性教育改革浪潮中,只有通過不斷的改革創(chuàng)新,才能鞏固和發(fā)展教育國家化的目的,才能發(fā)揮教育的社會功能。在實踐過程中,具體表現為:明確教育行政主體的職責并確定機構設置的基本原則,合理劃分這些機構的行政職能并理順其管理關系,規(guī)范管理人員的行為并完善教育法律協調機制,進而構建一個職責明確、結構合理、高效有序的行政管理體制。

(二)教育終身化背景下的教育管理理念

在教育發(fā)揮其育人功能的過程中,人們逐漸認識到,教育不是人一生當中的某一段經歷,而是伴隨終身的重要組成部分,僅靠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體系已不能滿足需要;教育也不再是學校的特權,社會成了一個龐大的學習平臺,無時無刻都可以獲取學習資源;被動接受教育不再是主趨勢,學習的場所和方式被極大地拓展,主動學習成為成長成才的主渠道。

1.對終身教育的解讀。目前人們普遍認同終身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僅是促進經濟的繁榮和提升國家的競爭力,更應該是從非功利的視角出發(fā),關注本真的教育問題,即人的發(fā)展問題,通過教育培養(yǎng)具備較高素質、富有社會使命感并具備高尚品德和良好心智的合格公民,更關注人的品性養(yǎng)成、協調發(fā)展及健康人格的形成。

2.教育終身化與教育管理理念變革。當終身教育思想已經從最初的一種思潮發(fā)展成為世界各國制定教育政策的核心思想之一的時候,各級教育管理者和領導者的觀念轉變顯得尤為重要。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發(fā)揮教育育人功能的過程中,應做到:第一,明確建構主體。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主體包括政府、教育機構、個人等,它是一個多主體協調、博弈、合作的過程,其中,學習者是最為重要的主體。只有發(fā)揮學習主體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終身教育的理念才有意義;第二,加強教育立法。教育立法是保證各個機構正常運作的基礎,是教育政策、制度、措施得以落實的監(jiān)督手段,是終身教育理念得以推進的保障;第三,關注農村邊遠地區(qū)的發(fā)展問題。我國目前終身教育的發(fā)展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對農村和鄉(xiāng)鎮(zhèn)地區(qū)的關注明顯不足。在未來的工作中,應重點推進農村邊遠地區(qū)終身學習理念的傳播和平臺的構建。

(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教育管理理念

1.對教育國際化的解讀。綜合各方觀點,可以將教育國際化理解為:從國際視野出發(fā),立足本土的教育發(fā)展現狀,學習和借鑒世界各國尤其是西方發(fā)達國家先進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新。同時,完善體制機制,重點關注對外合作辦學、國際間交流與互動、留學生體系構建、積極參與國際教育事務、把握國際教育形勢等方面,在借鑒和吸收的基礎上,努力使中國的教育走向世界并逐漸成為具備引領世界新趨勢的重要力量體,進而發(fā)揮教育的各項功能。

第3篇:教育法的概念及特征范文

關鍵詞:教師教育;責任主體;主體責任

一、概念及其內涵責任,包括兩個指向。一是指角色賦予的、應當踐行的法律或道德行為,二是指對自身行為后果的承擔。依據方法之差異,責任可劃分為個人責任與群體責任,由義務引發(fā)的責任以及由行為而產生的責任。強制性、非絕對不可變性、反映價值觀意義和最大價值率要求,系責任的主要與共性特征。

主體,不同時期、不同視角的詮釋存在明顯區(qū)分。傳統(tǒng)意義的主體指君主的統(tǒng)治地位,而古希臘哲學史則理解為某些特性、狀態(tài)和作用的承受者。

“從事社會認識和實踐活動的個人或社會集團”,這是哲學對主體的科學與高度概括,反映了概念的內在與本質屬性。

責任主體,即實施責任行為或承擔行為后果的主體。必須特別說明的是,不同學科或面對不同之提問情境,對責任主體的解釋是有差異的。承認差異,直面差異,系理論研究或變革實踐者應有之品質。換言之,責任主體的詮釋應避免絕對的、靜止的思維定勢,要在深度思考、整體把握的基礎上,注意賦予概念的學科特點,凸顯其時代或背景意義。

教師教育責任主體,即責任主體概念的學科化和情境化。筆者將其概括為: “直接影響我國教師教育方向、進程或效果,需要踐行規(guī)約義務,承擔一定行為后果的人或組織”。這里所言之“人”,既包括個體意義理解,又包括某類特定的群體,而“組織”,則有具體的、相對穩(wěn)定的指向。強調“直接影響”,并非似有可無的表述,其目的是排除間接作用者,縮小教師教育責任主體認定范圍,凸顯操作意義。

二、責任主體概念提出的前提性要素作為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特征的思維產物,教師教育責任主體概念的提出,必然引申出對一系列關聯問題的思考甚至爭論,而為什么提出這一概念,則是所有研究的基石。

(一) 角色因素

教師對學生發(fā)展具有不可替代之作用;教師的人格和智能差異一定導致對學生影響力大小與方向的差異;并非所有教師、所有教育教學行為都對學生發(fā)展產生正面影響。上述三個基本判斷,已涉及我國教師教育的定位問題。培養(yǎng)合格意義教者,通過培訓提升合格教者的合格程度,這既是我國教師教育的主要目標和長期任務,同時又構成了制約和評價主體及其行為的重要尺度。定位的實現,要求改變傳統(tǒng)的思維習慣,建立兩個基本認知。一方面,教師教育系關聯主體主動作為、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復雜與動態(tài)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既要明晰所有主體的職守,又要強調合力之形成。堅守標準,明確分工,避免整個系統(tǒng)的越位和缺位現象,形成相互協同與共進機制,系我國教師教育主體的應然狀態(tài)。

另一方面,我國教師教育所有主體都擁有法律或機構賦予的權力,權責相稱之基本屬性,權力、責任互為存在前提之關系,表明教師教育主體并非一般意義主體,而是具有法理意義的責任主體,建立并完善針對不同主體的問責制度,系主體性質的制度表現形態(tài)。

(二)立法因素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教師教育立法工作無論是力度還是速度都可圈可點。1995年實施的《教育渤明確提出: “國家通過考核、獎勵、培養(yǎng)和培訓,提高教師素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1994年實施的《教師法》規(guī)定: “取得教師資格,應當具備規(guī)定的學歷”,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辦好師范教育,并采取措施,鼓勵優(yōu)秀青年進入各級師范學校學習”, “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學校主管部門和學校應當制定教師培訓規(guī)劃,對教師進行多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業(yè)務培訓”。1999年實施的《高等教育法》明確了??平逃⒈究平逃脱芯可逃牟煌瑢W歷標準,并提出: “國家鼓勵企事業(yè)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參與和支持高等教育事業(yè)的改革和發(fā)展”。

上述法律及其表述,從積極意義看,雖然終結了我國教師教育主要依靠人治的歷史,但并非無懈可擊。事實上,傳統(tǒng)政府主導體系的影響,加之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教師教育發(fā)展水平的限制,導致無論是(教育、法)、(教師、法》還是縭等教育 ,都存在明顯漏洞。我國教師教育的主體構成如何?不同主體的外延與內涵如何界定?主體性質有何特征,是傳統(tǒng)意義的一般主體還是責任主體?不同主體的職責是什么?如何實施對失職行為的追究?上述一系列關乎我國教師教育質量的重大命題,在相關法律中并沒有得到很好回應。完善主體概念,強化責任指向,已成為我國完善教師教育立法的當然價值訴求。

(三)研究者認知因素

自上世紀末以來,伴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我國教師教育開始步人重大變革轉型期。從數量基本滿足向內涵全面提升過渡,從獨立建制、定向封閉模式向多元化、開放型過渡,從人治到法治,從職前培養(yǎng)到職前職后一體化教育,成為上述轉型期的主要和顯性標志。

處于轉型期的中國教師教育,面臨如何對多元主體進行客觀評價問題。從政府角度觀之,雖然政府對教師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已大幅提升,但其本身的缺位現象卻十分顯現,一些地方政府有明顯的推卸責任甚至不負責任之嫌。從社會角度觀之,當代中國社會雖然對教師職業(yè)關注程度有所提高,但這種關注更多表現出評論者、旁觀者甚至非理性特征。

視學校為“萬能型”組織,把學生問題的所有責任歸之為學校和教師,這是必須引起警覺的現象。從學校角度觀之,高師院校大量開設非師范專業(yè),導致工作重心嚴重偏移,教師教育質量整體下滑。部分綜合性大學雖參與教師培養(yǎng)工作,但歷史的慣性作用以及引導、監(jiān)控機制的缺失,導致其學科、資源優(yōu)勢難以凸顯。從受教育者角度觀之,動力嚴重缺乏, 自主發(fā)展意識和能力不強,已成為制約我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瓶頸。

上述問題的客觀存在,必然涉及研究者的立場、方法問題。綜觀十余年的相關成果呈現,學術界并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敏感和洞察力。雖然一些學者圍繞教師角色定位、教師培養(yǎng)模式、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等進行了有深度的探討,但卻忽視了對不同主體性質及其相互之間聯系的關注。面對確定性與不確定織共存的外部環(huán)境,如何保持足夠的清醒,堅守應有立場,凸顯復雜思維、系統(tǒng)思維特征,已成為評判學者及其學術成就的重要維度。

(四)實踐因素

相對于專業(yè)人員要求,相對于教師職業(yè)的崇高特征以及社會期盼,我國教師隊伍確有較大差距,歸納起來,集中呈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專業(yè)構成的不平衡性或部分缺失。表現為:把教職作為生存手段而不是人生追求,導致一部分教師難以抵御利益誘惑,難以專注于教育教學情境;不重視自身修養(yǎng),不具備合格教師應有之氣質與性格, 自我認知和發(fā)展能力較弱,導致一部分教師難以成為學生表率,甚至對學生發(fā)展起負面作用;片面理解專業(yè)知識,將其完全等同于某一具體學科內容,導致一部分教師知識結構不完善,文化底蘊不足,教育理論缺乏;輕視專業(yè)技能對主體的形成和提升作用,或錯誤解讀技能之內涵,導致一部分教師不會組織教學,不知如何將授課內容系統(tǒng)化與簡單化,語言表述的準確性、邏輯性、連貫性較差。

2.教學與治學的非同步甚至完全割裂。表現為:在基本理念上,否認教學與治學的依存與相互促進關系,治學功效發(fā)揮甚微;在價值取向上,片面詮釋研究之含義,重學術研究,輕教學研究;在表現形式上,過度重視數量指標,甚至以數量代替質量,研究行為急功近利。

3.學習意識的淡化以及學習的非正常功利趨勢。

表現為:過度重視外部因素作用,把主觀因素等同于客觀因素,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意識不強,能力較差;缺失學習的系統(tǒng)性和專注精神,學習目標不明確,有形式主義之嫌;盲目崇拜甚至迷信權威,視專家、學者觀點為真理,在學習與借鑒的同時失去自我;把學歷提高作為學習的終極目標,學習的功利特征太過明顯,學歷與實際水平存在一定偏差。

4.角色錯位與責任缺失。表現為:將自己等同于普通個體,多從個人角度思考問題和決定自己行為,淡忘教師角色的多元或多重特點;滿足于完成任務,滿足于課堂,不與或少與學生交流,較少顧及學生感受;違背職業(yè)道德,違背教育教學之基本規(guī)律,喪失為人師者最重要條件;不了解教育改革現狀和發(fā)展趨勢,不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嘗試,致使學生能力得不到提升,未來適應性差。

三、責任主體之構成及其責任

研究責任主體構成及其責任,必須強調時代特征和實踐意義。時代特征即意味著我國教師教育責任主體及其責任并非一成不變的存在。生境的變化或目標任務的調整,必然賦予主體及其責任以新的內涵,要妥善處理好變與不變、階段性與長期性之關系。實踐意義即表明我國教師教育責任主體界定及其責任明晰要凸顯基于實踐、回歸實踐的稟性,以解決當代中國教師教育現實問題為主旨,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本土意義理論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基于上述認知立場,筆者以為,當代中國教師教育責任主體由政府、相關學校、社會以及受教育者構成,不同的主體,其責任指向和內涵必定有所區(qū)分,且一般不應有交叉或重疊現象。

(一) 政府

政府作為我國教師教育責任主體,既包括一元主體獨大向多元主體并重的過渡,還包括職能內容的變遷以及行為方式的調整。

傳統(tǒng)的中國教師教育,政府實質上處于絕對主導地位。包辦一切,直接管理,有意或無意剝奪其他主體話語權,已成為政府角色的最顯著特征。上述運作模式,雖有利于體現國家意志,強化行政權力影響,但卻扼殺了其他主體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一種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模式化的處理方式。教師是一種職業(yè),但絕非一般職業(yè),更高的道德水準,更開放的胸懷,更高遠的人生境界以及更完善的知識能力,要求政府對自身管理目標和能力進行準確定位,建立平等主體意識,履行五個方面職責。

一是完善教師教育政策體系。完備意義的政策體系,應明確主體性質,強化主體行為規(guī)約特征,凸顯主體之間的協同共進關系;應突出系統(tǒng)與實踐指向,避免教師教育政策的“缺位”與“無能”現象;應從社會轉型與教育轉型關系著手,從終身學習型社會構建以及個體發(fā)展需要出發(fā),整體設計教師職前培養(yǎng)、職后培訓的原則、路徑和方法,實現真正意義的“一體化”。

二是完善教師教育制度。主要包括教師資格制度、教師聘任制度、教師繼續(xù)教育制度和教師教育問責制度。教師資格制度要求明晰資格條件,規(guī)范認證程序,切實解決教師隊伍入口問題。教師聘任制度要求嚴格實施新教師試用期規(guī)定,建立科學、便于操作的教師評價系統(tǒng),完善不合格教師轉崗、待崗或解聘機制。教師繼續(xù)教育制度要求面向全體,突出方式方法的多樣化和可供選擇性,堅持以自我教育、自我實現為主要價值取向。教師教育問責制度要求被問責對象涵蓋所有主體,且對不同主體采取不同之責任追究方式。

三是建立統(tǒng)一的、富有實踐意義的教師標準。

所謂標準,即衡量事物的準則。當代中國的教師標準,不再是單純意義的學歷約束,亦不是狹隘意識的專業(yè)化理解,而是基于教師作為專業(yè)人、社會人、發(fā)展人的綜合與特別界定。專業(yè)者、學習者、研究者、服務者,構成了我國教師標準的主要呈現維度,而側重點的差異或程度、內涵的把握,則體現了教師群體之間應有的層級或學科區(qū)分。

四是保障教師教育的物質支撐條件。教師教育是面向未來、關乎國家前途的教育,教師教育的公益事業(yè)性質,要求以政府投入作為其經費來源及資源配置的主要渠道。所謂物質條件,有多維指向,既包括必要的場地、設備和設施,還包括財政投入的總量和分量。所謂支撐,包括基礎性支撐和充分性支撐。從不能支撐到基本支撐,再向充分性支撐過渡,應成為政府教師教育物質保障行為的始終追求,在這一過程中,要防止完全經濟學意義的教師教育“市場化”,避免以簡單的投人和產出比例公式計算所謂教師教育效率。

五是通過專業(yè)化評估對教師教育機構進行甄別與行為引導。對教師教育機構獨立評估,是發(fā)現和解決現實問題、實現我國教師教育由注重數量向注重內涵提升過渡的重要手段,是制定或調整宏觀政策的實踐選項。強調專業(yè)化,包括兩維指向。一方面,隱喻評估機構的專業(yè)性。要求相關組成人員熟悉教師教育,研究教師教育,具有規(guī)定的評估資質。

另一方面,隱喻評估過程的專業(yè)性。要求科學設計指標體系,強化過程性要素,規(guī)范評估程序,避免人為因素的非正常干擾,確保羅列數據的準確性以及結論的客觀公正性。

(二)學校

學校作為我國教師教育責任主體,具有不同指向,其責任內涵亦有所差異。

從職前培養(yǎng)層面看,作為責任主體的學校指所有師范院校以及承擔教師培養(yǎng)任務的部分綜合性大學。建立現代學校制度,要求師范院校和承擔教師培養(yǎng)任務的綜合性大學改變往往從經濟變革、政治變革演繹教育變革路徑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創(chuàng)新教師教育理念,優(yōu)化過程性設計。

一是建立教師培養(yǎng)目標系統(tǒng)。培養(yǎng)目標的設定應體現兩“性”要求。一方面,強調共性。要依據國家教育方針以及社會發(fā)展對教師職業(yè)要求的變化,致力于以專業(yè)化為核心、包括專業(yè)者、學習者、研究者、服務者的綜合人培養(yǎng)。另一方面,凸顯個性。

這里所言之個性不僅包括不同層級、不同學科教師培養(yǎng)在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差異,還包括學校辦學特色的彰顯。

二是架構課程體系。我國教師培養(yǎng)是定位明晰、指向具體的專業(yè)教育,是引導主體立足社會的從業(yè)教育。如何辨析中西方專業(yè)概念的差異,避免盲目、理想化認知,堅持課程與目標的對應關系,改變課程設置與課程目標不完全一致、課程之間相互交叉和重疊時有發(fā)生等客觀現象,這是需要長期探討的48課題。要以追求文化和教化、有利于形成和鞏固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適應社會為價值取向,重新審視公共課程或通識課程設置的合理性;要在專業(yè)課程中明確劃分學科課程、教育類課程、技能類課程三個子模塊,明晰每一模塊的功能指向與課程構成;要依據專業(yè)特點科學設計實踐類課程,強化實踐體驗意義,避免形式化普遍態(tài)勢,追求課程本身的內在價值。

三是引導課程實施。重結果、輕過程、重數量、輕質量,這是眾多高校教學評價的主要特征,也是造成教師培養(yǎng)質量下滑的重要原因。教師教育屬性、內在邏輯關系以及課程整合意義,要求改變傳統(tǒng)的學科本位、社會本位、個人本位等課程實施觀,彰顯專業(yè)本位價值取向??趪聫膶I(yè)特點、專業(yè)需要人手,編輯、生成課程內容,激發(fā)學生動機,堅持理論與實踐的雙向建構與有效融合。

四是完善學業(yè)評價制度。不同性質的課程,評價方式亦不應完全相同。公共或通識課程考核應側重于基本觀點、基本方法的理解,反映社會訴求;學科課程考核應關注對知識點的把握及其運用程度,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教育類課程考核既要重視理論的建構與系統(tǒng)化,更要重視如何運用理論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技能類課程考核應呈現動態(tài)性與層次感,反映個體在橫向與縱向上的差異程度;實踐類課程考核應在關注個體態(tài)度、數量指標的同時,強化質的評判。

從職后培訓層面看,作為責任主體的學校指集中承擔教師培訓任務的相關機構以及教師任職單位。

前者的責任包括:確立以受訓者為中心的理念,尊重受訓者在受訓內容、方式等方面的選擇權;面向全體,構建反映教師教育持續(xù)性、一致性特征的課程體系;根據學習者差異,科學規(guī)劃各類培訓的目標和路徑。后者的責任主要包括:根據集體和個人發(fā)展需要,制定中長期教師培訓規(guī)劃,既面向全體,又有所側重;反映培訓路徑多元化特征,堅持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自我教育三者并重;保證教師接受培訓時間,提供可能的物質形態(tài)支持;以教師互動作為教學的前導因素,建構合作與交流的互助共進模式。

(三)社會

社會有廣義與狹義之分,本文所言之社會,系狹義所指,不包括政府在內。教師教育目標的實現,僅有政府、學校的努力是不夠的,正是以往教師教育研究一般忽視的內容。把受教育者列為責任主體,并非筆者妄言。事實上,無論是教師還是師范專業(yè)學生,都擁有相關法律所規(guī)定的權利和義務,接受教育,正是義務的構成要素。

師范專業(yè)學生作為責任主體,其責任集中表現在三個維度。一是從專業(yè)模糊到專業(yè)認同。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型,加之職業(yè)現狀、就業(yè)形勢、家庭背景的影響,一些師范專業(yè)出現認同危機的非正?,F象。專業(yè)認同,要求學生慎重選擇專業(yè),一旦確定,則應表現出執(zhí)著的品質。二是從知識發(fā)展到專業(yè)發(fā)展。我國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漠視人的生命特征,將知識傳承置于超現實、超專業(yè)境地,從而導致社會對教師培養(yǎng)質量的質疑。

教師作為責任主體,其責任主要表現在:對照教師標準,準確認知自我,明確個體發(fā)展的目標和任務;強化進取意識,確立發(fā)展路徑,視自主學習、相互交流、接受培訓為個人義務;改變傳統(tǒng)意義的知識壟斷者和強行灌輸者形象,做先進理念的踐行者和變革實驗的摸索者;凸顯反思特質,以四個“是否”作為教學反思的外延和內涵,即:是否實現知識、能力、情感、方法的多重目標,是否符合學生學習現狀和認知規(guī)律,是否兼顧個體之間的差異性需求,是否反映課程內部及其相互之間的關聯。

參考文獻:

[1]田海平.教育權·教育責任·教育角色.南京化工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

[2]蔣亦華.當代中國教師標準問題之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07(4)

第4篇:教育法的概念及特征范文

關鍵詞 行動導向教學法 幼兒心理學 中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02.043

Application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ld Psychology" Curriculum

CAI Wen

(Guangzhou Normal School of Pre-school Education,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Abstract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s based on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as a direction to the goal of teaching ability, the purpose is to develop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 Based on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aning, understanding "child psychology"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pedagogy from the direction of the goal, and then analyz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hild psychology" course applications, primarily teaching method, role play application method, case studies law, the final analysis application process issues should be noted.

Key words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child psychology;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1 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含義

行動導向教學法源自20世紀80年代,是由德國提出的教育理念,能夠代表當今世界先進的教育理念,在1983年流傳到我國。行動導向教學法是是根據某一職業(yè)活動需要的行動、保持行動需要的環(huán)境設計、實行、評價職業(yè)教育的一種教學活動,它注重學習的過程,核心就是將學習與行動結合在一起,強調學習是行動的一部分。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咨詢者、協調者、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執(zhí)行者,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進行互動,通過實踐來學習,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實現心、手、腦的統(tǒng)一,以便于掌握專業(yè)知識與職業(yè)技能,增加學生的社會能力、方法能力與專業(yè)能力。①

行為導向教育法以職業(yè)活動為方向,以學生行動為目標的教育方法,因此,教學過程中應當包括獲得信息、設計方案、決定結果、方案實施、質量控制、評定成績等步驟,這些步驟構成了教學過程。它在教學過程中不是具體的方法,是有一系列教學方法所組成的,主要有案例教學、項目教學、角色扮演、模擬教學、頭腦風暴、引導文教學、張貼版教學等方法,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具體方法。②

2 基于行動導向教學法認識幼兒心理學教學目標

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幼兒心理學教育,教師應當用專業(yè)的角度審視課程的目標與定位,將知識傳授轉向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突顯出幼兒心理學在中職教學中的重要性。③教學前,師生應當接受心理教育,達到以知識增加智慧、以智慧增加情感,培養(yǎng)良好的職業(yè)習慣,為步入社會后的幼兒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在幼兒心理學的教育過程里,教師應當以“適合幼兒心理進行教育”的目標進行教育,把理論知識和幼兒園教育經驗進行整合后,給學生講解,例如,可以設計“實例說明幼兒感知覺影響因素”、“如何發(fā)展幼兒觀察力”、“收集兒童區(qū)域,明確幼兒思維特點”、“用繪畫分析幼兒的想象力”等實際任務,把理論知識中的學習和任務、實踐相結合,把抽象知識轉變成學生能夠想象的對象,讓學生輕松接受這些抽象的知識,使得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了解幼兒心理特點、了解分析幼兒心理特點的方法,學生還能深刻理解理論知識,方法解決實際的問題。

幼兒心理學是一門介紹幼兒心理特點與規(guī)律的學科,教材內容按照涵義、規(guī)律、應用三大內容展開,將知識教育與專業(yè)技能作為課程主體,這種教育結構注重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教材雖然也注重幼兒園實際教學,強調知識的作用,但是由于概念抽象,學生缺少實際經驗,使知識空洞、抽象,行為導向教學法注重知識的運用,不是理論的進行計算與分析,教學中突出了教、做、學統(tǒng)一的特點。④對于本課程教學,只需要簡單介紹心理的概念及種類,把教學重點應當放到增強幼師生教學訓練上,例如使用幼兒感知規(guī)律,中職學生可以設置教具或是講授內容,要展示中形象性與具體性。在“記憶”的一章里,教師可以增加對學生記憶策略訓練,讓學生設計幼兒英語單詞巧記法,可以編出“Plastic婆婆后面的卡是塑料的”、“Crown烏鴉的禮帽像是一個王冠”等記憶方法。學生設計記憶力游戲,可以設置變顏色、找物體、飛機降落等游戲,在游戲中體會心理學的價值,其他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3 行為導向教學法在中職幼兒心理學課程中應用

幼兒心理學是幼兒師范學校主要課程,這門課程中名詞術語比較抽象,內容概括性較強,中職學生沒有接觸過幼兒,幼兒心理對于中職學生來說比較空洞,學生既不感興趣又難以理解。如何使中職學生更好地學習幼兒心理學,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行動導向教學法,提高學生實踐的能力。⑤

中職院校教學方法必須要從教師與教材的角度轉向學生行動導向教學的方向,行動教學意義在于:教師能與學生互動,使學生通過實踐過程,掌握心理學知識,構建知識體系;不僅培養(yǎng)了專業(yè)能力和方法能力,還強化了與人合作交流的社會能力。行動導向教學理念和開發(fā)學生職業(yè)能力,是職業(yè)教育的基本目標,實現這一目標取決于教師對教學方法的應用,教學方法主要有項目教學法、角色表演法、案例研究法等。

3.1 項目教學法

一個項目的過程包括設定目標、實施方案、評估和反饋。教學過程中的項目教學法,需要學生花費課余時間完成項目,教師要隨著對學生進行咨詢與指導,在“兒童心理健康”的一章中,針對兒童行為的偏差進行矯正,可以將學生劃分成小組,六人一組。

第一步,由組成員分析項目的任務,利用各種方法收集相關信息,每個小組還要根據成員自身能力確定項目的目標,有的學生選擇進入幼兒園焦慮、有的選入攻擊行為、有的選入社交恐懼等,這一期間小組要明確任務的要求,對任務有初步了解,還可以到幼兒園內選好目標。

第二步,擬定實施項目的方案,分配成員任務,制定任務計劃表。實施者要針對幼兒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從而制定個性化方案,方案中包括:制定活動的總目標和層次目標,將促進幼兒心理健康、培養(yǎng)良好品質作為總目標,層次目標可以有單元目標、動機目標、情感目標、認知目標;活動的步驟,可以使用主體單元等系列方式;選用的方法最好是游戲法,游戲中的玩具和情境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游戲中的規(guī)則是幼兒容易接受的約束,在輕松的心理氛圍下,能夠讓幼兒保持在自然狀態(tài)里,不知不覺了解幼兒的行為問題。

第三步,以小組完成項目的計劃,定期進行檢查,例如利用游戲發(fā)現社會退縮幼兒干預中的問題,幼兒在游戲內外的表現會不一樣,如何在真實生活中引進游戲情境?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從象征性維度分析角色游戲、構造游戲、表演游戲的特征,將它們劃分成不同層次,學生可以利用游戲情景增加與幼兒之間的接觸,減少幼兒退縮行為。⑥

第四步,評估和反饋。師生可以共同評估項目完成的質量和效果,主要有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共同探討項目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之間的關系;對幼兒問題調查、矯正訓練等經驗進行總結,提出改進意見。

3.2 角色表演法

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的的要求,可以使用典型案例進行分析,把學生帶入事件現場,用照片、文字、視頻等形式呈現出案例的過程,組織學生分析、研究、討論,要注意的是:案例應當是對實際情境的描述,情境中可能包括許多疑難問題,也有可能包括解決問題的辦法;案例展示時,教師要把學生與案例的環(huán)節(jié)進行結合,提出挑戰(zhàn)性問題,讓學生在認知方面得到探索;教師要啟發(fā)學生提出評價方案與培養(yǎng)的策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⑦

3.3 案例研究法

角色扮演法是對角色觀察和模仿的方法,由于模擬的情景具有真實性、形象性,能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學到知識,增加了實踐的能力。在“幼兒同伴關系”一節(jié)中,“如何解決幼兒之間的控告與爭吵”,教師可以在課前設計幼兒爭吵的情景,在課堂中重現爭吵的情景,學生現場處理后,再請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幼兒園場景再現,可以給學生一個實踐的空間,增強學生發(fā)現、探索的能力。

4 在幼兒心理學中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4.1 項目選擇具有可操作性

教師在選擇項目之前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項目的難易程度,讓學生盡量自主完成項目中的任務。項目可操作性要求盡量貼近工作過程,最好是學校能與幼兒園進行合作,有利于學生查閱更多的數據。

4.2 正確利用教材

幼兒心理學教材是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性規(guī)劃,更注重理論知識,行動導向教學法注重學生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必須打破原有教材體系,教師要依據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教學環(huán)境、目標、要求,設計幼兒心理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步驟,使用合適的教材,正確地利用教材中的內容。⑧

4.3 轉變教師角色

行動教學法中,教師是學生的指導者,要求教師不僅要有理論基礎,還要具有實踐的經驗。中職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增加自身的整體水平。中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轉變角色,從教育主導者轉向教育活動的咨詢者或是引導者,從而達到行動教學法的效果。

5 總結

行為導向教學法在中職學前教育中沒有十分成熟的指導方法與理論,在幼兒心理學課程中更少,但是根據行為導向教學法特點及本質上來看,它比較符合中職院校教育的規(guī)律和性質,因此,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法,對中職幼兒心理教學有著重要意義,對中職教學改革有著深遠影響。

本文是廣州市幼兒師范學校校級精品課程《幼兒心理學》資助項目

注釋

① 文代君.《幼兒心理學》實施行動導導向教學的實踐探索[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3.15(3):13-14.

② 劉佳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等職業(yè)學校實訓應用探究[D].南昌: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3.

③ 井緒偉.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3.

④ 畢銀彥,朱宏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電工電子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電子世界,2014.12(15):177.

⑤ 馮社鳴.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建筑工程測量課程中的實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26(13):159.

⑥ 黃春艷.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Flas設計與制作課程中的應用[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1.11(12):97-98.

第5篇:教育法的概念及特征范文

[關鍵詞]高中體育;拓展訓練;可行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6)12 ― 0160 ― 02

拓展訓練是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基礎上,關注學生的個體特征,強調學生自身能力的發(fā)展,促進其全面發(fā)展的實現。目前,拓展訓練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的運用范圍已經十分廣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體育教育的效率,充分了體育教學課程的價值和作用。同時,將拓展訓練運用高校體育教學中,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仍舊存在部分問題。因此,有必要對拓展訓練的進一步運用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拓展訓練概述

(一)拓展訓練基本概念及發(fā)展

拓展訓練誕生于上世紀四十年代的英國,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拓展訓練的理論和方式逐步完善和豐富多樣。拓展訓練主要是利用生活的環(huán)境以及相應的設施,采用比較流行的戶外訓練的方式,促使參與者在訓練過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這一活動對參與者的心理素質、反應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等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拓展訓練也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在活動開展過程中需要充分保證參與者的人身安全。因此,拓展訓練項目的開展要求有專業(yè)的場地、設備以及充分的管理人員和組織人員等。

(二)拓展訓練與高校體育教育的關系

拓展訓練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參與者的應對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等,進而達到提高參與者自身能力的目的。將拓展訓練運用高校的體育教學課程中,在傳統(tǒng)的教育基礎上,適當地進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有助于體育教育的發(fā)展。體育教育與拓展訓練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前者主要通過重復的運動訓練等方式,促進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而后者主要通過相應的活動,激發(fā)參與者的潛能,促使其實現能力的提升。因此,將兩者相結合,可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二、高校體育教育拓展訓練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高校體育教育拓展訓練的必要性

高校體育教育中開展拓展訓練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高校教育的需要,二是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需要。拓展訓練對參與者的能力提升的效果十分明顯,能夠有效提高參與者的生存能力與心理素質等,促進其在一定的時間內實現較大程度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高校體育課程,主要教學目標是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意識。但由于種種原因,教學效率難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將拓展訓練與高校的體育教學相結合,能夠將兩者的教育價值發(fā)揮到最大程度。

(二)高校體育教育拓展訓練的可行性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我國的教育事業(yè)也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和進步。相關部門與社會大眾對高校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將拓展訓練運用高校體育教育中,具有較強的可行性。首先,許多學校已經有一定的經濟實力,能夠支持常規(guī)的拓展項目的開展,并保證拓展訓練活動的有序進行。其次,政府部門也對拓展訓練的運用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幫助,包括相關場地與設備的配備等。另外,當前許多高校的教育專業(yè)素質和教學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高,能夠保證拓展訓練的正常開展。所以,拓展訓練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廣東省高校體育教育拓展訓練的現狀

(一)拓展訓練運用方式單一

廣東省位于我國的沿海地區(qū),拓展訓練教育法的運用時間較長,具有一定的經驗。但在具體的運用過程中,由于教學方法或理論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對拓展訓練的運用方式仍舊比較單一。一方面,許多學校或教師認為體育課程對主要課程相比,沒有那么重要,所以對這一課程的重視程度也不高。在運用拓展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并沒有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案和教學目標,對教學效果也沒有進行詳細的跟蹤調查。另一方面,拓展訓練需要的設備較多,活動項目也更多,例如攀巖等運動。部分學校由于資金有限或教師力量不足等問題,對拓展訓練的運用仍舊處于形式上,而沒有進行具體的實施。

(二)拓展訓練與傳統(tǒng)體育的結合程度不高

在傳統(tǒng)體育教育的基礎上,開展拓展訓練互動,不僅能夠提高教學效率,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但實際上,許多教師與學生都認為拓展訓練是對學生的專門訓練,對這一概念的認識不夠深入。據2016年對廣東省某技術類大學調查的顯示,有高達39.5%的學生表示自己對拓展訓練沒有參與興趣,32%的教師認為拓展訓練與體育課程的聯系程度并不高。這樣的認知,導致許多學生學校在拓展訓練的運用過程中,都沒能夠將拓展訓練與體育教學充分結合,導致拓展訓練沒有充分發(fā)揮其對學生自身能力提高的價值和作用。另外,拓展訓練與體育課程的充分結合,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根據學生的個體特征和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方案的設置。但由于師資力量有限等原因,拓展訓練與體育課程的結合始終難以得到進一步深入。

四、廣東省高校體育教育拓展訓練的對策分析

(一)強化體育拓展訓練教育價值的宣傳

要想推進拓展訓練的進一步開展,加強師生對拓展訓練教育價值的認識是重要的條件。一方面,學校可通^教育講座或經驗交流等方式,向學生傳達拓展訓練對自身發(fā)展與就業(y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同時對豐富大學生活等方面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學生來說,拓展訓練能夠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培養(yǎng)其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對學生潛能的激發(fā),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廣東屬于沿海地區(qū),學生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強,敢于挑戰(zhàn)新事物。學校加大對拓展訓練教學作用和意義的宣傳,一方面可促使教師對這一教育方法的理解更加深入,進而將其充分運用于體育教學中。另一方面,加大對拓展訓練的宣傳力度,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參與拓展項目的好奇心,進而推動拓展訓練項目的積極開展。

(二)爭取各級部門對開展拓展訓練的支持

拓展訓練的項目較多,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為了保證拓展訓練的有序開展,廣東省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也十分重要、與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相比,拓展訓練是一種新的教育概念,學校還缺乏充分的理論支持和資金支持。因此,此時各級部門可針對這兩個方面進行適當地幫助和支持。各級部門在條件適當的情況,可根據高校的實際開展情況,進行一定程度的資金支持,并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拓展訓練,為學生樹立積極的榜樣。此外,拓展訓練需要相關專業(yè)性較強的場地,專業(yè)場地對訓練的效率提升、安全性保障等有著重要的意義。教育部門等也可給予高校一定的支持和鼓勵,倡導專業(yè)訓練場地的修建。拓展訓練需要的器材也比較多,政府可進行統(tǒng)一采購,并根據學校的實際需求進行分配。政府還可組織大型的拓展訓練活動,鼓勵各高校學生積極參加,并設置一定的獎勵機制,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

(三)構建專業(yè)教學能力強的師資隊伍

作為一項新的教育理念和活動,在運用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十分重要。構建專業(yè)教學能力強的師資隊伍,包括對現有的教師進行培訓和教學能力的提升,以及積極吸納更多的優(yōu)秀專業(yè)體育教師。一項高效的拓展項目的開展,不僅需要學校的支持,更為重要的是教師的組織和教學方案的設置。目前,阻礙廣東省各高校拓展訓練開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是專業(yè)的教師力量的缺乏。一方面,各高??沙浞掷卯斍暗慕處熧Y源,對現有的體育教師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加強教師對這一教育活動的深入理解與支持;另一方面,學校可根據當前的實際教學需要,積極吸納更多優(yōu)秀的教育人才。拓展訓練的開展,不僅需要教師有較強的專業(yè)能力和組織能力,還需要教師有基本的心理學知識以及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這些能力的養(yǎng)成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教師需不斷地為自己充電,逐步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專業(yè)能力。

(四)促進拓展訓練與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融合

拓展訓練不僅是一項活動,將其運用于體育教學中,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也有一定的補充和完善作用。促進其與體育教育的融合,還能推動廣東省高校體育教育的改革。在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教學方式與培養(yǎng)目標都比較單一,許多學生缺乏參與的熱情。而將拓展訓練與體育教育相結合,不僅能夠提高體育課程的教學效率,還能夠深入拓展訓練在高校中的運用,充分發(fā)揮其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促進作用。根據實際情況,學校可適當將拓展訓練作為體育課程的一部分,設置基本的硬性指標,并鼓勵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同時,教師也可L試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或形式,在保證兩者充分結合基礎上,充分提高教學課程的趣味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推動拓展訓練與體育課程的融合。

(五)充分利用社會資源

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并將其與學校資源相結合,可在一定程度上節(jié)約拓展訓練開展的經費、場地等成本,還能夠有效開拓學生的視野。例如通過校外合作等方式不斷充實本校的教育資源。同時,學校還可采用引進來走出去的方法,擴大拓展訓練的運用范圍,盡量讓學校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拓展訓練當中來,充分發(fā)揮拓展訓練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促進作用。比如學??膳c社區(qū)結合,積極開展具有社會性質的拓展性活動?;蛘?,還可相關的體育型企業(yè)加強合作,積極推動本校拓展訓練項目的開展,加強其與體育課程的結合,進而引導學校的體育教學更加完善,促進學生心理素質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

結束語:

拓展訓練能夠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增強,對其創(chuàng)新能力等進行培養(yǎng),將其運用與高校體育教育中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實際意義。通過強化體育拓展訓練教育價值的宣傳、爭取各級部門對開展拓展訓練的支持、構建專業(yè)教學能力強的師資隊伍、促進拓展訓練與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融合,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等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拓展訓練與體育教育的結合,可有效提高體育教育的效率,推動其不斷發(fā)展和進步。

〔參 考 文 獻〕

〔1〕何光豐.高校體育教育引入拓展訓練的可行性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6,(21):36-37.

〔2〕石華勝.拓展訓練引入我國高校體育的可行性研究〔J〕.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3):108-112.

〔3〕艾尼,瓦爾?司,馬義.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拓展訓練的可行性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36):70-71.

第6篇:教育法的概念及特征范文

第一節(jié)B>課程的概念

第二節(jié)B>課程的要素教學任務:了解課程的概念,課程的基本要素,課程的結構,掌握B>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方法論.

重點及難點:課程的基本要素

教學內容提要:第一節(jié)B>課程的概念

課程的本質

課程即"學科"

課程即"經驗"

課程即"目標"

課程即"計劃"

B>課程的概念

20世紀20-40年代B>課程的主導概念

20世紀50-70年代B>課程的主導概念

20世紀80年代后B>課程的主導概念

第二節(jié)B>課程的要素

課程理念

課程目標

課程內容

課程的組織

課程內容的組織

教育過程的組織

五,課程評價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課程的概念,課程的基本要素,課程的結構

《B>教育活動研究》——蘇州大學出版社,1995

《學前教育課程論》——石筠駿著,北京師大出版社,1999

《B>課程設計》——傅淳主編,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

章節(jié):B>課程

第三節(jié)B>課程的結構

第四節(jié)B>課程的設計和實施

教學任務:了解課程的概念,課程的基本要素,課程的結構,掌握B>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方法論.

重點及難點:B>課程的結構

B>課程的設計和實施

教學內容提要:

第三節(jié)B>課程的結構

隱性課程和顯性課程

隱性課程

隱性課程亦稱潛在課程,它是指以間接的,內隱的形式作用于幼兒并對幼兒的發(fā)展產生影響的課程.

顯性課程

亦稱形式課程,它是指B>為使幼兒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和發(fā)展而采用的一切有計劃和有組織的活動.

外部課程和內部課程

外部課程

即是顯露于外的可視的課程.

內部課程

是內隱于每個學習者心靈中的課程

B>整體課程的結構

第四節(jié)B>課程的設計和實施

一,B>課程的設計

二,B>課程的實施

(實例分析)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B>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B>教育活動研究》——蘇州大學出版社,1995

《學前教育課程論》——石筠駿著,北京師大出版社,1999

《B>課程設計》——傅淳主編,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

章節(jié):B>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第一節(jié)幼兒音樂教育活動與幼兒發(fā)展

教學任務:了解音樂教育活動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影響,掌握B>音樂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方法論.

重點及難點:幼兒音樂教育活動與幼兒發(fā)展

教學內容提要:第一節(jié)幼兒音樂教育活動與幼兒發(fā)展

音樂教育活動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影響

音樂教育是向兒童進行品德教育,培養(yǎng)良好性格的有力手段.

音樂教育可以啟迪智慧,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強求知欲.

音樂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力手段.

音樂教育活動對幼兒身體健康發(fā)育成長有重大影響.

世界流行的兒童音樂教育流派簡介

奧爾夫體系

奧爾夫是西德作曲家,戲劇家兼音樂教育家,他強調節(jié)奏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其建立的兒童音樂教育體系中,他提出"節(jié)奏第一"的觀點,認為"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節(jié)奏,不是旋律".他主張把音樂,語言和動作的節(jié)奏結合起來訓練,培養(yǎng)兒童的節(jié)奏感.

達爾克洛茲體系

達爾克洛茲是瑞士作曲家,兒童教育家.其教學法主要有三方面內容,即身體動作,聽覺訓練,鋼琴上的即興演奏.

達爾克洛茲體系被稱作"體態(tài)律動學".

柯達伊體系

柯達伊是匈牙利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他主張兒童的音樂教育應從他們創(chuàng)作自己的音樂開始.

鈴木體系

鈴木鎮(zhèn)一是日本著名的音樂家,兒童音樂教育家.鈴木的教學理論是"母語教學法",即給孩子創(chuàng)設像母語環(huán)境那樣的音樂環(huán)境.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如何理解幼兒音樂教育活動與幼兒發(fā)展之間的關系

簡述世界流行的四種兒童音樂教育流派

《B>音樂教學法》—汪愛麗主編,《B>各科教學法》,《B>與教育活動設計》等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

章節(jié):B>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第二節(jié)B>音樂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

教學任務:了解音樂教育活動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影響,掌握B>音樂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方法論.

重點及難點:

B>音樂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

教學內容提要:第二節(jié)B>音樂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

B>音樂教育的目標

目標的結構及分析

音樂教育活動目標的表述

B>音樂教育活動的內容分析

歌唱活動

韻律活動

打擊樂演奏

音樂欣賞活動

音樂教育活動的基本方法

示范

運用語言

練習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B>音樂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

《B>音樂教學法》—汪愛麗主編,《B>各科教學法》,《B>與教育活動設計》等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

章節(jié):第三節(jié)B>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教學任務:了解幼兒音樂能力發(fā)展的特點,掌握B>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樹立現代教育觀,方法論.

重點及難點:

唱歌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教學內容提要:第三節(jié)B>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唱歌活動

幼兒唱歌水平的發(fā)展特點

選擇和設計幼兒歌曲

1選擇歌曲(1)歌詞方面

(2)曲調方面

2教師處理歌曲的設計

伴奏

前奏

唱歌教育活動過程的指導和設計

1導入新歌

2范唱

3簡短討論

4教唱新歌

5熟練與鞏固

6注意對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制訂教育活動計劃,試講

《B>音樂教學法》—汪愛麗主編,《B>各科教學法》,《B>與教育活動設計》等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

章節(jié):第三節(jié)B>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教學任務:了解幼兒音樂能力發(fā)展的特點,掌握B>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樹立現代教育觀,方法論.

重點及難點:韻律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教學內容提要:二,韻律活動教學法

律動

內容

自然

社會

選材

動作

音樂

教學方法及一般步驟

1教學方法

豐富生活經驗

設法引起興趣

提供創(chuàng)造機會

逐步提高要求

2一般步驟

介紹名稱

教師示范

熟悉音樂

教練動作

熟練與復習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舞蹈教學的方法及一般步驟

任選一律動,設計教學方法與步驟

《B>音樂教學法》—汪愛麗主編,《B>各科教學法》,《B>與教育活動設計》等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

章節(jié):第三節(jié)B>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教學任務:了解幼兒音樂能力發(fā)展的特點,掌握B>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樹立現代教育觀,方法論.

重點及難點:音樂欣賞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教學內容提要:三,音樂欣賞活動

幼兒音樂欣賞能力的發(fā)展特點

幼兒音樂欣賞教材的選擇

幼兒音樂欣賞活動的指導和設計

1音樂感知

2情感經驗

3聯想想象

4理解認識

5審美活動

第一階段初聽

第二階段再聽

第三階段復聽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制訂教育活動計劃,試講

《B>音樂教學法》—汪愛麗主編,《B>各科教學法》,《B>與教育活動設計》等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

章節(jié):第三節(jié)B>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教學任務:了解幼兒音樂能力發(fā)展的特點,掌握B>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樹立現代教育觀,方法論.

重點及難點:

打擊樂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教學內容提要:四,打擊樂活動

幼兒打擊樂的配器設計

1選擇音樂作品

2了解和掌握各種打擊樂器的特點及其運用

3分析音樂作品,進行配器

打擊樂活動過程的指導和設計

1幼兒欣賞,熟悉音樂

2練習整體的身體動作

3幼兒拿樂器的整體演奏練習

(三)指導幼兒自編樂曲節(jié)奏的活動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制訂教育活動計劃,試講

《B>音樂教學法》—汪愛麗主編,《B>各科教學法》,《B>教育活動設計》等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

章節(jié):

當代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基本觀念

教學任務:了解當代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解和掌握其基本內涵及其理論依據,樹立正確的學前兒童語言教育觀,并逐漸學會將這些觀念運用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去.

重點及難點:

完整語言教育觀,整合教育觀和活動教育觀的基本內涵.

教學內容提要:

當代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基本觀念

完整語言教育觀

基本內涵

強調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目標應當是完整的,教育內容應當是全面的,完整的,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活動應當是真實的,形式多樣的交流情境等三個方面.

理論依據

工具性和對象性的統(tǒng)一

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日常生活語言與文學語言的統(tǒng)一.

形式與功能的統(tǒng)一.

整合教育觀

基本內涵:(一)目標整合(二)內容整合(三)方式整合

理論依據:(一)三環(huán)學說(二)四范疇說

活動教育觀

基本內涵(一)提供學前兒童充分操作語言的機會(二)通過多種形式的操作,促進兒童語言發(fā)展(三)注意發(fā)揮兒童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理論依據(一)兒童發(fā)展有賴于活動

(二)同化和順應

(三)兒童認知與語言發(fā)展.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完整語言教育觀,整合教育觀,活動教育觀的基本內涵.

參考書目:《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活動》——周兢主編

《學前教育活動設計》——人教社

課后小結:

教學任務完成,目標達到.

效果較好!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

章節(jié):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目標

教學任務:使學生了解學前兒童語言的目標制定的基本程序,使具體的活動目標的確定更具針對性,合理性,科學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重點及難點: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目標的制定.

教學內容提要:

制定依據:社會要求

學前兒童發(fā)展規(guī)律

語言的學科性質以及學前兒童語言學習特點.

目標結構:

層次結構:總目標

年齡階段目標

活動目標

分類結構:傾聽行為培養(yǎng)

表述行為培養(yǎng)

欣賞文學作品行為的培養(yǎng)

早期閱讀行為培養(yǎng)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目標的分類結構.

參考書目:《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活動》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

章節(jié):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實施(第一節(jié))

教學任務:初步了解和掌握有關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實施的主要途徑,熟練掌握學前兒童語言活動設計,組織和評價的基本技能,并有意識地將這些知識和技能合理地運用到具體的教育實踐中.

重點及難點: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實施途徑.

教學內容提要:

第一節(jié)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實施途徑

滲透的語言教育

1,概念

2,核心問題

3,教師需注意問題

4,組織形式:日常生活中,自由游戲中,其他領域活動中的語言交往.

專門的語言教育

(一)日常語言教育活動:聽一聽

玩一玩

說一說

讀一讀

(二)基本語言教育活動:談話活動

講述活動

聽說游戲

文學活動

早期閱讀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實施途徑有哪些

參考書目:《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活動》

《學前教育活動設計指導》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

章節(jié):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實施(第二節(jié))

教學任務:初步了解和掌握有關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實施的主要途徑,熟練掌握學前兒童語言的活動設計,組織和評價的基本技能,并有意識地將這些知識和技能合理地運用到具體的教育實踐中.

重點及難點:

基本語言教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

教學內容提要:

基本語言教育活動設計的步驟.

概念

步驟

活動目標的制定.

活動內容的選擇

活動結構的研究

活動過程的展開

基本語言教育活動的組織原則.

(一)讓學前兒童積極活動的原則.

(二)促進學前兒童語言發(fā)展的原則.

(三)自由與規(guī)范相統(tǒng)一的原則.

(四)示范與練習相結合的原則.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基本語言教育活動的設計

參考書目:《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活動》

《學前教育活動設計指導》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

章節(jié):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實施(第二節(jié))

教學任務:初步了解和掌握有關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實施的主要途徑,熟練掌握學前兒童語言的活動設計,組織和評價的基本技能,并有意識地將這些技能合理地運用到具體的實踐中.

重點及難點:基本語言的活動的組織原則.

教學內容提要:

一基本語言教育活動設計的步驟.

概念

2,步驟

活動目標的制定.

活動內容的選擇

活動結構的研究

活動過程的展開

二基本語言教育活動的組織原則.

(一)讓學前兒童積極活動的原則.

(二)促進學前兒童語言發(fā)展的原則.

(三)自由與規(guī)范相統(tǒng)一的原則.

(四)示范與練習相結合的原則.

評課:語言教育活動

《好玩的球》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基本語言教育活動的組織原則.

參考書目:《學前兒童語言教育》

《學前教育活動設計指導》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

章節(jié):B>的談話活動

教學任務:通過教學,理解幼兒談話活動的要領和談話活動對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獨特功能,了解特征掌握談話活動目標,內容和活動設計與組織的基本方法,樹立正確兒童觀,教育觀.

重點及難點:

談話活動的設計與組織.

談話活動的語言教育目標.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B>的談話活動

第一節(jié)談話活動概述

一,談話活動的概念

二,談話活動的作用

激發(fā)幼兒與他人交談的興趣.

幫助幼兒習得談話的基本規(guī)則.

增強幼兒通過交流獲取信息的意識.

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生活.

5,促進幼兒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三,談話活動的特點:

1,談話活動有一個有趣的中心話題.

2,談話活動注重多方的信息交流.

3,談話活動擁有寬松自由的交談氣氛.

4,談話活動中教師起間接引導作用.

第二節(jié)談話活動的語言教育目標

一,幫助幼兒學習傾聽他人的談話,并及時從中捕捉有效的語言信息.

二,幫助幼兒學習圍繞一定的話題談話,充分表達個人見解.

三,幫助幼兒學會基本的運用語言進行交談的規(guī)則,提高語言交往水平.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息習思考題:1,談話活動的要領及特點.2,談話活動的語言教育目標.

參考書目:《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學前教育活動設計指導》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

章節(jié):

第三節(jié)談話活動的設計與組織

教學任務: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談話活動設計與組織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從事能力,樹立正確兒童觀,教育觀.

重點及難點:

談話活動的設計與組織.

教學內容提要:

第三節(jié)談話活動的設計與組織

一,談話活動設計與組織的基本思路

1,創(chuàng)設談話情境,引出談話話題.

以實物創(chuàng)設的情境

用語言創(chuàng)設的情境

注意問題——注意創(chuàng)設談話情境方式

注意創(chuàng)設的情境與談話話題之間的關系.

2,幼兒圍繞話題自由交談.

(1)應放手讓幼兒圍繞話題自由交談.

(2)鼓勵每們幼兒積極參與談話,真正形成雙向或多向的交流.

(3)在自由交談的活動過程中,適當增加幼兒"動作"的機會.

3,教師引導幼兒逐步拓展談話范圍.

學習運用新的談話經驗:是談話活動目標在談話活動中的具體化,是幼兒要學習的談話思路和談話方式的總和.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談話活動的設計與組織(題目自選,備課,試講)

參考書目:《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學前教育活動設計指導》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

章節(jié):

B>講述活動

教學任務: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B>講述活動的概念及作用,了解講述活動的目標和類形,掌握講述活動的設計與組織的基本方法.

重點及難點:

講述活動的特點及語言教育目標.

教學內容提要:

B>的講述活動

第一節(jié)講述活動概述

一,概念:有目的有計劃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語言教育活動.

二,作用:

三,特點:

第二節(jié)講述活動的語言教育目標

第三節(jié)講述活動的設計與組織

一,類型

二,設計與組織的基本思路

(一)感知理解講述對象

(二)運用已有經驗講述

(三)引進新的講述經驗

(四)鞏固遷移新的講述經驗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作業(yè):設計講述活動的教學方案,試講

參考書目:《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學前教育活動設計指導》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

章節(jié):

B>的聽說游戲活動

教學任務: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聽說游戲的涵義,把握主要特點,明確目標,掌握設計和組織的基本思路和指導要點.

重點及難點:

語言教育目標

教學內容提要:

第一節(jié)概述

一,概念:

二,主要特點:

三,教育目標

第二節(jié)聽說游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

設計情景

1用物品創(chuàng)設情景

2用動作創(chuàng)設情景

3用語言創(chuàng)設情景

二交待規(guī)則:

1語言簡潔明了

2講清要點和順序

3語速要慢

三,教師引導游戲:

四,幼兒自主游戲:

實例分析: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作業(yè):設計聽說活動的教學方案,試講.(任選內容)

參考書目:《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學前教育活動設計指導》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教案

章節(jié):

第一章游戲的理論基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任務:

掌握游戲概念,特點,了解游戲的相關理論.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yè)責任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點及難點:

游戲的概念,特點

游戲的相關理論

教學內容提要:

第一章游戲的理論基礎

游戲的概念

福祿貝爾

霍爾

格羅斯

艾里康寧

布魯納

克萊伯

游戲的特點

游戲是兒童主動的,自愿的活動

游戲是兒童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圍生活

游戲沒有社會的實用價值,沒有強制性的社會義務,不直接創(chuàng)造財富

游戲伴隨著愉快的情緒

游戲是社會性的活動

國外關于游戲特點的理論

1,美國

2,法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復習題:舉例說明游戲的概念,特點是什么.

參考書目:1,《B>游戲教學論》中國社會出版社劉焱主編

2,《幼兒嘗試教育活動設計》教育科學出版社邱學華主編

3,《幼兒游戲大全》上??茖W技術出版社朱延麟張泓張淑芬編著

4,《B>游戲精選》學林出版社呂樟源沈龍法主編

課后小結:

因學生沒有游戲理論基礎,進度較慢.需要到B> 見習,豐富感性經驗.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教案

章節(jié):

第一章游戲的理論基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任務:

掌握游戲的教育作用,幼兒游戲活動的發(fā)展以及游戲的種類.了解游戲的相關理論.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yè)責任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點及難點:

幼兒游戲活動的發(fā)展,游戲的種類

游戲的教育作用

教學內容提要:

第一章游戲的理論基礎

四,游戲的理論

早期的傳統(tǒng)理論

當前的游戲理論

五,游戲的教育作用

——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六,幼兒游戲活動的發(fā)展

1,感覺運動階段(0-3歲)

2,象征游戲階段(3-6歲)

3,規(guī)則游戲階段(6歲)

七,游戲的種類

(一)創(chuàng)造性游戲

角色游戲

結構游戲

表演游戲

(二)有規(guī)則游戲

智力游戲

體育游戲

音樂游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復習題:1,幼兒游戲活動發(fā)展經歷了哪些階段各階段的特點

2,游戲的種類有哪些

3,舉例說明游戲的教育作用.

參考書目:1,《B>游戲教學論》中國社會出版社劉焱主編

2,《幼兒嘗試教育活動設計》教育科學出版社邱學華主編

3,《幼兒游戲大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朱延麟張泓張淑芬編著

4,《B>游戲精選》學林出版社呂樟源沈龍法主編

課后小結:

因學生沒有游戲理論基礎,進度較慢.需要到B>見習,豐富感性經驗.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教案

章節(jié):

B>見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任務:

通過B>見習,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點及難點:

見習內容

教學內容提要:

一,園長介紹情況

二,任課教師講解

三,學生見習

四,學生評價游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復習題:見習略

參考書目:1,《B>游戲教學論》中國社會出版社劉焱主編

2,《幼兒嘗試教育活動設計》教育科學出版社邱學華主編

3,《幼兒游戲大全》上??茖W技術出版社朱延麟張泓張淑芬編著

4,《B>游戲精選》學林出版社呂樟源沈龍法主編

課后小結:

通過見習,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效果好.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

章節(jié):

第二章角色游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任務:

掌握角色游戲的概念,特點,指導方法,理解角色游戲的教育作用.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yè)責任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點及難點:

角色游戲的概念,特點

角色游戲的指導方法

教學內容提要:

一,概念

角色游戲是兒童依靠模仿和想象,通過扮演角色,創(chuàng)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游戲.

二,特點

1,幼兒對社會現實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戲的源泉

2,想象活動是角色游戲的支柱

三,角色游戲的教育作用

——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四,角色游戲的指導方法

游戲前

1,精神準備:①豐富幼兒的知識和生活經驗

②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戲的主題并分配角色

2,物質準備:為幼兒提供游戲的時間,場地與玩具

(二)游戲中

幫助幼兒學會扮演角色

在游戲中善于觀察幼兒的表現適時地教育

教師以角色的身份參加游戲,促進游戲情節(jié)的發(fā)展

(三)游戲后

1,愉快地結束游戲,培養(yǎng)幼兒對游戲的興趣

2,帶領幼兒收拾玩具場地,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

3,評價游戲,教育幼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復習題:1,角色游戲的概念,特點

2,舉例說明角色游戲的指導方法

3,舉例說明角色游戲的教育作用

參考書目:1,《B>游戲教學論》中國社會出版社劉焱主編

2,《幼兒嘗試教育活動設計》教育科學出版社邱學華主編

3,《幼兒游戲大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朱延麟張泓張淑芬編著

4,《B>游戲精選》學林出版社呂樟源沈龍法主編

課后小結:

角色游戲的指導方法講到游戲中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教案

章節(jié):

第二章角色游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任務:

掌握角色游戲的指導方法及各年齡班的指導,理解角色游戲水平的評價.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yè)責任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點及難點:

角色游戲的指導方法

年齡班角色游戲的指導

教學內容提要:

四,角色游戲的指導方法

游戲前

1,精神準備:①豐富幼兒的知識和生活經驗

②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戲的主題并分配角色

2,物質準備:為幼兒提供游戲的時間,場地與玩具

(二)游戲中

1,幫助幼兒學會扮演角色

2,在游戲中善于觀察幼兒的表現適時地教育

3,教師以角色的身份參加游戲,促進游戲情節(jié)的發(fā)展

(三)游戲后

1,愉快地結束游戲,培養(yǎng)幼兒對游戲的興趣

2,帶領幼兒收拾玩具場地,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

3,評價游戲,教育幼兒

五,年齡班角色游戲的指導要求

(一)小班

(二)中班

(三)大班

六,角色游戲水平的評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復習題:舉例說明角色游戲的指導方法

參考書目:1,《B>游戲教學論》中國社會出版社劉焱主編

2,《幼兒嘗試教育活動設計》教育科學出版社邱學華主編

3,《幼兒游戲大全》上??茖W技術出版社朱延麟張泓張淑芬編著

4,《B>游戲精選》學林出版社呂樟源沈龍法主編

課后小結:

角色游戲一章內容比較緊張,課時不夠,需要加一節(jié)課.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教案

章節(jié):

復習與測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任務:

通過復習和測驗,檢測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為今后教學提供參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點及難點:

復習內容

教學內容提要:

舉例說明游戲概念

舉例說明游戲有何特點

闡述游戲的相關理論

舉例說明游戲的教育作用

幼兒游戲活動的發(fā)展階段及特點

游戲的種類有哪些

角色游戲的概念

舉例說明角色游戲的特點

結合見習談角色游戲的指導方法

10,結合見習談角色游戲的教育作用

11,如何指導各年齡班的角色游戲

12,如何評價角色游戲的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復習題:復習,測驗略

參考書目:1,《B>游戲教學論》中國社會出版社劉焱主編

2,《幼兒嘗試教育活動設計》教育科學出版社邱學華主編

3,《幼兒游戲大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朱延麟張泓張淑芬編著

4,《B>游戲精選》學林出版社呂樟源沈龍法主編

課后小結:

通過復習,測驗情況看,學生基本理論掌握較好,但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較差,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教案

章節(jié):

第三章表演游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任務:

掌握表演游戲的概念,特點,理解表演游戲的教育作用.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yè)責任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點及難點:

表演游戲的概念

表演游戲的特點

教學內容提要:

概念

表演游戲是幼兒根據文藝作品的內容進行表演的游戲.

二,特點

1,是幼兒根據文藝作品的內容進行表演的游戲

——與角色游戲的不同

2,是為幼兒自娛而進行的

——與文藝表演的不同

是以文藝作品為依據的幼兒自創(chuàng)表演

——與文藝表演的不同

三,教育作用

——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復習題:1,表演游戲的概念

2,舉例說明表演游戲的特點

3,舉例說明表演游戲的教育作用

4,舉例說明表演游戲與文藝表演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5,舉例說明表演游戲與角色游戲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參考書目:1,《B>游戲教學論》中國社會出版社劉焱主編

2,《幼兒嘗試教育活動設計》教育科學出版社邱

學華主編

3,《幼兒游戲大全》上??茖W技術出版社朱延麟張泓張淑芬編著

4,《B>游戲精選》學林出版社呂樟源沈龍法主編

課后小結:

結合實例分析表演游戲與文藝表演以及角色游戲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有利于學生掌握表演游戲的概念及特點.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教案

章節(jié):

第三章表演游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任務:

掌握表演游戲的指導方法,理解各年齡班表演游戲的指導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yè)責任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點及難點:

表演游戲的指導方法

各年齡班表演游戲的指導方法

教學內容提要:

四,表演游戲的指導方法

(一)游戲前

1,精神準備:①選擇內容健康,適合幼兒表演的文藝作品

②幫助幼兒熟悉文藝作品,充分理解作品內容

2,物質準備:為幼兒提供表演游戲的物質材料,并吸引幼兒參加準備工作

(二)游戲中

1,放手鼓勵幼兒自然生動地表演

2,在游戲中善于觀察幼兒的表現適時地教育

3,教師以角色的身份參加游戲,促進游戲情節(jié)的發(fā)展

(三)游戲后

1,愉快地結束游戲,培養(yǎng)幼兒對游戲的興趣

2,帶領幼兒收拾玩具場地,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

3,評價游戲,教育幼兒

五,各年齡班幼兒表演游戲的指導要求

(一)小班

(二)中班

(三)大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復習題:舉例說明表演游戲的指導方法

參考書目:1,《B>游戲教學論》中國社會出版社劉焱主編

2,《幼兒嘗試教育活動設計》教育科學出版社邱

學華主編

3,《幼兒游戲大全》上??茖W技術出版社朱延麟張泓張淑芬編著

4,《B>游戲精選》學林出版社呂樟源沈龍法主編

課后小結:

"表演游戲的指導方法"部分,學生聯系實際不夠,還要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教案

章節(jié):

第四章結構游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任務:

掌握結構游戲的概念,特點,指導方法,理解結構游戲的教育作用.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yè)責任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點及難點:

結構游戲的概念,特點

結構游戲的指導方法

教學內容提要:

一,概念

結構游戲是幼兒利用各種結構材料或玩具進行構造活動的游戲.

二,特點

1,多種多樣的結構材料是游戲的基礎

2,幼兒對材料的操作與造型是游戲的支柱

三,教育作用

——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四,結構游戲的指導方法

(一)游戲前

精神準備:①豐富并且加深幼兒對物體和建筑物的

印象

②教給幼兒結構活動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物質準備:為幼兒提供游戲的時間,場地與玩具

(二)游戲中

1,教會幼兒結構活動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培養(yǎng)幼兒認真細致,團結合作的工作態(tài)度和愛護結

(三)游戲后

1,愉快地結束游戲,培養(yǎng)幼兒對游戲的興趣

2,帶領幼兒收拾玩具場地,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

3,評價游戲,教育幼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復習題:1,舉例說明結構游戲的概念,特點

2,舉例說明結構游戲的教育作用

3,舉例說明結構游戲的指導方法

參考書目:1,《B>游戲教學論》中國社會出版社劉焱主編

2,《幼兒嘗試教育活動設計》教育科學出版社邱

學華主編

3,《幼兒游戲大全》上??茖W技術出版社朱延麟張泓張淑芬編著

4,《B>游戲精選》學林出版社呂樟源沈龍法主編

課后小結:

特點部分與角色游戲比較進行,有利于學生的理解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教案

章節(jié):

第四章結構游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任務:

掌握玩沙游戲的指導方法,理解各年齡班結構游戲的指導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yè)責任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點及難點:

玩沙游戲的指導方法

各年齡班結構游戲的指導方法

教學內容提要:

五,各年齡班幼兒結構游戲的指導要求

(一)小班

(二)中班

(三)大班

六,玩沙,玩水,玩雪等結構游戲的指導

(一)玩沙游戲的指導

1,游戲前

精神準備:①制定規(guī)則

(2)物質準備:為幼兒提供工具及輔助材料

2,游戲中

(1)提醒幼兒遵守游戲的規(guī)則

(2)在游戲中觀察幼兒的表現,適時地教育

(3)教師以角色的身份參加游戲,促進游戲情節(jié)的發(fā)展

3,游戲后

(1)愉快地結束游戲,培養(yǎng)幼兒對游戲的興趣

(2)帶領幼兒收拾玩具場地,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

(3)評價游戲,教育幼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復習題:舉例說明玩沙游戲的指導方法

參考書目:1,《B>游戲教學論》中國社會出版社劉焱主編

2,《幼兒嘗試教育活動設計》教育科學出版社邱

學華主編

3,《幼兒游戲大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朱延麟張泓張淑芬編著

4,《B>游戲精選》學林出版社呂樟源沈龍法主編

課后小結:

玩沙,玩水,玩雪游戲的指導方法,思路是一致的,具體內容引導學生總結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教案

章節(jié):

第四章結構游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任務:

掌握玩水,玩雪游戲的指導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yè)責任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點及難點:

玩水,玩雪游戲的指導方法

教學內容提要:

六,玩沙,玩水,玩雪等結構游戲的指導

玩水游戲的指導

1,游戲前

(1)精神準備:制定規(guī)則

(2)物質準備:為幼兒提供工具及輔助材料

2,游戲中

(1)提醒幼兒遵守游戲的規(guī)則

(2)在游戲中觀察幼兒的表現,適時地教育

(3)教師以角色的身份參加游戲,促進游戲情節(jié)的發(fā)展

3,游戲后

(1)愉快地結束游戲,培養(yǎng)幼兒對游戲的興趣

(2)帶領幼兒收拾玩具場地,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

(3)評價游戲,教育幼兒

玩雪游戲的指導

1,游戲前

(1)精神準備:制定規(guī)則

(2)物質準備:為幼兒提供工具及輔助材料

2,游戲中

(1)提醒幼兒遵守游戲的規(guī)則

(2)在游戲中觀察幼兒的表現,適時地教育

(3)教師以角色的身份參加游戲,促進游戲情節(jié)的發(fā)展

3,游戲后

(1)愉快地結束游戲,培養(yǎng)幼兒對游戲的興趣

(2)帶領幼兒收拾玩具場地,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

(3)評價游戲,教育幼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復習題:舉例說明玩水,玩雪游戲的指導方法

參考書目:1,《B>游戲教學論》中國社會出版社劉焱主編

2,《幼兒嘗試教育活動設計》教育科學出版社邱

學華主編

3,《幼兒游戲大全》上??茖W技術出版社朱延麟張泓張淑芬編著

4,《B>游戲精選》學林出版社呂樟源沈龍法主編

課后小結:

玩沙,玩水,玩雪游戲的指導方法,思路是一致的,具體內容引導學生總結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教案

章節(jié):

結構游戲材料的操作活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任務:

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掌握結構活動的技能,技巧,為今后的結構游戲指導打下良好的基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點及難點:

操作活動

教學內容提要:

編織

要求:利用紙,毛線等編出基本造型,如: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等

二,手工制作

1,利用紙板制作滿天星

2,利用紙板制作鐘表

3,利用吸管制作帆船

4,利用紙杯制作課程表

5,利用紙杯制作天氣表

三,擺木棍

要求:利用木棍擺出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蝴蝶,獅子,兔子,魚等造型

四,搭積木

要求:利用積木搭成宮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復習題:操作活動略

參考書目:1,《B>游戲教學論》中國社會出版社劉焱主編

2,《幼兒嘗試教育活動設計》教育科學出版社邱學華主編

3,《幼兒游戲大全》上??茖W技術出版社朱延麟張泓張淑芬編著

4,《B>游戲精選》學林出版社呂樟源沈龍法主編

課后小結:

通過操作活動,學生基本掌握了結構活動的技能,技巧,但是,還不夠熟練,需要進一步練習.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教案

章節(jié):

復習與測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任務:

通過復習與測驗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點及難點:

復習與測驗

教學內容提要:

表演游戲的概念

舉例說明表演游戲的特點

例說明表演游戲的教育作用

舉例說明表演游戲與文藝表演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舉例說明表演游戲與角色游戲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結合實際舉例說明表演游戲的指導方法

舉例說明結構游戲的概念,特點

舉例說明結構游戲的教育作用

結合實際舉例說明結構游戲的指導方法

結合實際舉例說明玩沙游戲的指導方法

11,結合實際舉例說明玩水游戲的指導方法

結合實際舉例說明玩雪游戲的指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復習題:測驗內容

參考書目:1,《B>游戲教學論》中國社會出版社劉焱主編

2,《幼兒嘗試教育活動設計》教育科學出版社邱學華主編

3,《幼兒游戲大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朱延麟張泓張淑芬編著

4,《B>游戲精選》學林出版社呂樟源沈龍法主編

課后小結:

游戲理論部分學生掌握較好,理論聯系實際能力還有待于提高.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教案

章節(jié):

第五章智力游戲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任務:

掌握智力游戲概念,特點,及其指導方法,了解智力游戲的教育作用以及各個年齡班幼兒智力游戲的指導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yè)責任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點及難點:

智力游戲的概念,特點

智力游戲的指導方法

教學內容提要:

第五章智力游戲

智力游戲的概念

智力游戲的特點

有明確的教育任務

有一定的規(guī)則

有一定的結果

有固定的玩法

智力游戲的教育作用

智力游戲的指導方法

(一)游戲前

1,精神準備:根據法規(guī)和幼兒智力發(fā)展水平為各年齡班幼兒選編適合的智力游戲

2,物質準備:為幼兒準備游戲需要的玩具教具

(二)游戲中

1,教會幼兒正確地玩智力游戲

2,鼓勵每個幼兒積極參加各種智力游戲

(三)游戲后

1,愉快地結束游戲,培養(yǎng)幼兒對游戲的興趣

2,帶領幼兒收拾玩具場地,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

3,評價游戲,教育幼兒

五,各個年齡班幼兒智力游戲的指導

小班

中班

大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復習題:智力游戲的概念,特點,指導方法

參考書目:1,《B>游戲教學論》中國社會出版社劉焱主編

2,《幼兒嘗試教育活動設計》教育科學出版社邱學華主編

3,《幼兒游戲大全》上??茖W技術出版社朱延麟張泓張淑芬編著

4,《B>游戲精選》學林出版社呂樟源沈龍法主編

課后小結:

因智力游戲在B>教學中很重要,學生需要重點掌握,要求學生會自己設計智力游戲,并作為考試內容.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教案

章節(jié):

第六章B>游戲活動的組織與評價游戲的標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任務:

掌握評價游戲的標準,了解游戲活動的組織.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yè)責任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點及難點:

評價游戲的標準

游戲活動的組織

教學內容提要:

第六章B>游戲活動的組織與評價游戲的標準

游戲活動的組織

充分利用時間組織游戲

組織幼兒從事多種形式的游戲

靈活機動地指導幼兒游戲

二,評價游戲的標準

幼兒按意愿選擇玩具做游戲,在游戲中表現出主動性,積極性,擺脫被動隨從的狀態(tài),心情舒暢,輕松,愉快,發(fā)揮了創(chuàng)造性.

幼兒認真地游戲,能克服困難,能遵守游戲的規(guī)則,有不依賴他人獨立游戲的能力.

會正確使用玩具,愛護玩具,會收取玩具.

在游戲中對同伴友愛,謙讓,合作與幫助,不妨礙他人.

(五)游戲內容健康,有益于身心發(fā)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復習題:1,如何組織幼兒的游戲活動

2,評價游戲的標準是什么

參考書目:1,《B>游戲教學論》中國社會出版社劉焱主編

2,《幼兒嘗試教育活動設計》教育科學出版社邱學華主編

3,《幼兒游戲大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朱延麟張泓張淑芬編著

4,《B>游戲精選》學林出版社呂樟源沈龍法主編

課后小結:

評價游戲的標準,結合B>見習介紹,效果好.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教案

章節(jié):

第七章玩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任務:

掌握玩具的種類,選擇玩具的標準,了解玩具的教育作用以及各個年齡班幼兒玩具的選擇.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yè)責任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點及難點:

玩具的種類

選擇玩具的標準

教學內容提要:

第六章玩具

一,玩具的教育作用

概念

教育作用

——促進體智德美全面發(fā)展

二,玩具的種類

成型玩具

主題玩具

表演玩具

結構玩具

智力游戲玩具

體育游戲玩具

音樂游戲玩具

技術玩具

娛樂玩具

未成型玩具

三,選擇幼兒玩具的標準

有教育性

符合幼兒心理,為幼兒喜愛

符合衛(wèi)生與安全的要求

堅固耐用,操作輕便

四,各年齡班玩具的選擇

小班

中班

大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復習題:玩具的種類及其選擇標準

參考書目:1,《B>游戲教學論》中國社會出版社劉焱主編

2,《幼兒嘗試教育活動設計》教育科學出版社邱學華主編

3,《幼兒游戲大全》上??茖W技術出版社朱延麟張泓張淑芬編著

4,《B>游戲精選》學林出版社呂樟源沈龍法主編

課后小結:

重點介紹未成型玩具的作用,自制玩具部分如果能結合錄象講,效果會更好.可以考慮從B>錄制一些好的手工制作,供教學參考.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教案

章節(jié):

實踐活動——角色游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任務:

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幼兒角色游戲的活動技巧,掌握角色游戲活動的組織領導,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達到理解游戲的相關理論,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點及難點:

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教學內容提要:

角色游戲的指導方法

游戲前

1,精神準備:①豐富幼兒的知識和生活經驗

②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戲的主題并分配角色

2,物質準備:為幼兒提供游戲的時間,場地與玩具

游戲中

幫助幼兒學會扮演角色

在游戲中善于觀察幼兒的表現適時地教育

教師以角色的身份參加游戲,促進游戲情節(jié)的發(fā)展

游戲后

1,愉快地結束游戲,培養(yǎng)幼兒對游戲的興趣

2,帶領幼兒收拾玩具場地,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

3,評價游戲,教育幼兒

評價學生的活動

結合學生的活動,進行評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復習題:評價實踐活動

參考書目:1,《B>游戲教學論》中國社會出版社劉焱主編

2,《幼兒嘗試教育活動設計》教育科學出版社邱學華主編

3,《幼兒游戲大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朱延麟張泓張淑芬編著

4,《B>游戲 精選》學林出版社呂樟源沈龍法主編

課后小結:

由于學生實踐經驗比較少,試講效果不好,需要加強實踐.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教案

章節(jié):

實踐活動——結構游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任務:

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幼兒結構游戲的活動技巧,掌握結構游戲活動的組織領導,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達到理解游戲的相關理論,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點及難點:

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教學內容提要:

結構游戲的指導方法

(一)游戲前

精神準備:①豐富并且加深幼兒對物體和建筑物的

印象

②教給幼兒結構活動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物質準備:為幼兒提供游戲的時間,場地與玩具

(二)游戲中

1,教會幼兒結構活動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2,培養(yǎng)幼兒認真細致,團結合作的工作態(tài)度和愛護結構材料的良好行為習慣

(三)游戲后

1,愉快地結束游戲,培養(yǎng)幼兒對游戲的興趣

2,帶領幼兒收拾玩具場地,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

3,評價游戲,教育幼兒

二,評價學生的活動

結合學生的活動,進行評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復習題:評價實踐活動

參考書目:1,《B>游戲教學論》中國社會出版社劉焱主編

2,《幼兒嘗試教育活動設計》教育科學出版社邱學華主編

3,《幼兒游戲大全》上??茖W技術出版社朱延麟張泓張淑芬編著

4,《B>游戲精選》學林出版社呂樟源沈龍法主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課后小結:

由于學生實踐經驗比較少,試講效果不好,需要加強實踐.另外,學生對結構玩具操作不夠熟練,需加強練習.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教案

章節(jié):

實踐活動——智力游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任務:

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幼兒結構游戲的活動技巧,掌握結構游戲活動的組織領導,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達到理解游戲的相關理論,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點及難點:

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教學內容提要:

智力游戲的指導方法

(一)游戲前

1,精神準備:根據法規(guī)和幼兒智力發(fā)展水平為各年齡班幼兒選編適合的智力游戲

物質準備:為幼兒準備游戲需要的玩具教具

(二)游戲中

1,教會幼兒正確地玩智力游戲

2,鼓勵每個幼兒積極參加各種智力游戲

(三)游戲后

1,愉快地結束游戲,培養(yǎng)幼兒對游戲的興趣

2,帶領幼兒收拾玩具場地,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

評價游戲,教育幼兒

二,評價學生的活動

結合學生的活動,進行評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復習題:評價實踐活動

參考書目:1,《B>游戲教學論》中國社會出版社劉焱主編

2,《幼兒嘗試教育活動設計》教育科學出版社邱學華主編

3,《幼兒游戲大全》上??茖W技術出版社朱延麟張泓張淑芬編著

4,《B>游戲精選》學林出版社呂樟源沈龍法主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課后小結:

智力游戲部分要求學生能夠自編游戲.

B>課程與教育活動設計課教案

章節(jié):

復習與測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任務:

通過測驗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點及難點:

復習與測驗

教學內容提要:

一,基本概念與知識

智力游戲的概念,特點是什么

舉例說明智力游戲的教育作用是什么

智力游戲的指導方法是什么

如何指導各年齡班的幼兒的智力游戲

如何組織幼兒的游戲活動

評價游戲的標準是什么

玩具的種類包括哪些

玩具的選擇標準是什么

如何選擇各年齡班的玩具

二,靈活運用

有規(guī)則游戲與創(chuàng)造性游戲有何異同點

比較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智力游戲概念的異同

比較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智力游戲特點的異同

比較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智力游戲教育作用的異同

比較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智力游戲指導方法的異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復習題:測驗內容

參考書目:1,《B>游戲教學論》中國社會出版社劉焱主編

2,《幼兒嘗試教育活動設計》教育科學出版社邱學華主編

3,《幼兒游戲大全》上??茖W技術出版社朱延麟張泓張淑芬編著

4,《B>游戲精選》學林出版社呂樟源沈龍法主編

課后小結:

游戲理論部分學生掌握較好,實踐能力不夠.

B>課程與教學活動設計(體育教法)

章節(jié):

學前兒童體育的意義和任務

兒童身體的發(fā)展特點

教學任務:

明確學前兒童體育的意義任務,基本掌握兒童的骨骼,肌肉,關節(jié),生理特點及發(fā)展作用,提高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

重點及難點:

學前兒童體育工作意義和任務

適宜運動對兒童骨骼肌肉的作用

教學內容提要:

學前體育的工作意義

是人的發(fā)展物質基礎2,生長發(fā)育關鍵期

3,實現身體健康發(fā)展4,促進生長發(fā)育,增強體質

學前兒童體育的任務

培養(yǎng)幼兒體育活動興趣,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習慣

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的生長,發(fā)育和機能的協調發(fā)展

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身體姿勢

體質的相關概念

1,體格2,體能3,人體適應能力

心理狀態(tài)

學前兒童骨骼,肌肉,關節(jié)的特點

骨骼

1,骨骼的特點2,骨骼的運動作用

肌肉

1,肌肉的特點2,肌肉的運動作用

關節(jié)

1,關節(jié)的特點2,關節(jié)的運動作用

運動時應注意的衛(wèi)生

1,適宜適量2,避免不恰當的臂力練習

3,避免硬地跳躍等

運動時應注意的衛(wèi)生

1,適宜適量2,避免不恰當的臂力練習

3,避免硬地跳躍等

B>課程與教學活動設計(體育教法)

章節(jié):

B>體育的內容和教材

走,跑,跳,平衡.

教學任務:

了解B>體育教學,體育活動的內容和教材,學習掌握基本動作中走,跑,跳,平衡的有關知識,掌握其動作要領和發(fā)展幼兒走,跑,跳和平衡能力的方法.

重點及難點:

基本教材中走,跑,跳,平衡動作要領

發(fā)展幼兒走,跑,跳,平衡能力的方法

教學內容提要:

基本動作概念:

基本動作練習意義:

基本活動內容:

B>基本動作教學任務:1,教會基本動作和粗淺知識2 ,促進生長發(fā)育,提高身體素質.

3,培養(yǎng)果敢精神.

走:

1,走的教學任務(大,中,小班)2,走的動作要領.

不同年齡班要求.4,走的幾種形式.5,走易犯的錯誤.

6,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跑:

跑的教學任務.2,不同年齡幼兒跑的基本特點(4個階段)

3,各年齡內容及要求.4,跑的動作要領.

5,采用多種手段教學.6,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跳躍,平衡:

1,跳的教學任務.2,各年齡跳躍特點.

3,各年齡段教材內容和要求.4,跳躍的基本方法和要領.

5,易犯的錯誤及糾正.6,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平衡:

1,教學任務.2,平衡分類.3,主要方法,要領.

4,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基本動作概念:

基本動作練習意義:

基本活動內容:

B>基本動作教學任務:1,教會基本動作和粗淺知識.

2,促進生長發(fā)育,提高身體素質.

3,培養(yǎng)果敢精神.

走:

1,走的教學任務(大,中,小班)2,走的動作要領.

不同年齡班要求.4,走的幾種形式.5,走易犯的錯誤.

6,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跑:

跑的教學任務.2,不同年齡幼兒跑的基本特點(4個階段)

3,各年齡內容及要求.4,跑的動作要領.

5,采用多種手段教學.6,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跳躍,平衡:

1,跳的教學任務.2,各年齡跳躍特點.

3,各年齡段教材內容和要求.4,跳躍的基本方法和要領.

5,易犯的錯誤及糾正.6,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平衡:

1,教學任務.2,平衡分類.3,主要方法,要領.

4,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1,在跑的教學中使幼兒掌握正確姿勢應采取哪些方法

2,畫出立定跳遠動作的動勢圖.

課后小結:

投擲

B>投擲練習的特點及價值.

1,特點:

2,價值:

投擲動作的分類及動作要領.

分類:

擲遠:屬速度型力量動作.

擲準:將投擲物擊中指定目標.

動作要領:

投擲練習時易犯的錯誤和糾正的方法

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鉆,爬

分類:

價值:

基本方法和要求:

鉆,爬易犯的錯誤:

鉆,爬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攀登

攀登練習的特點及價值:

攀登動作的分類:

幼兒攀登能力的發(fā)展:

教學要點及注意事項: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在基本動作教材中任選一個大班教材內容寫出教學任務,手段及方法.《參考B>體育教育法》

課后小結: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作業(yè):什么是體質從哪些方面衡量幼兒在體質方面的強弱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學活動設計(體育教法)

年月日星期

章節(jié):

B>體育的內容和教材.投,鉆,爬與攀登.

教學任務:

基本掌握B>體育活動的投擲,鉆,爬,攀登等教材的基本動作和相關知識,掌握動作要領和發(fā)展幼兒投,鉆,爬,攀登能力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重點及難點:

1,基本教材中投擲,鉆,爬,攀登的動作要領.

2,指導幼兒發(fā)展各能力的方法.

教學內容提要:

B>課程與教學活動設計

章節(jié):

B>體育的內容和教材

走,跑,跳,平衡.

教學任務:

了解B>體育教學,體育活動的內容和教材,學習掌握基本動作中走,跑,跳,平衡的有關知識,掌握其動作要領和發(fā)展幼兒走,跑,跳和平衡能力的方法.

重點及難點:

基本教材中走,跑,跳,平衡動作要領

發(fā)展幼兒走,跑,跳,平衡能力的方法

教學內容提要:

基本動作概念:

基本動作練習意義:

基本活動內容:

B>基本動作教學任務:1,教會基本動作和粗淺知識.

2,促進生長發(fā)育,提高身體素質.

3,培養(yǎng)果敢精神.

走:

1,走的教學任務(大,中,小班)2,走的動作要領.

不同年齡班要求.4,走的幾種形式.5,走易犯的錯誤.

6,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跑:

跑的教學任務.2,不同年齡幼兒跑的基本特點(4個階段)

3,各年齡內容及要求.4,跑的動作要領.

5,采用多種手段教學.6,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跳躍,平衡:

1,跳的教學任務.2,各年齡跳躍特點.

3,各年齡段教材內容和要求.4,跳躍的基本方法和要領.

5,易犯的錯誤及糾正.6,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平衡:

1,教學任務.2,平衡分類.3,主要方法,要領.

4,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1,在跑的教學中使幼兒掌握正確姿勢應采取哪些方法

2,畫出立定跳遠動作的動勢圖.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學活動設計

章節(jié):

B>體育的內容和教材.投,鉆,爬與攀登.

教學任務:

基本掌握B>體育活動的投擲,鉆,爬,攀登等教材的基本動作和相關知識,掌握動作要領和發(fā)展幼兒投,鉆,爬,攀登能力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重點及難點:

1,基本教材中投擲,鉆,爬,攀登的動作要領.

2,指導幼兒發(fā)展各能力的方法.

教學內容提要:

投擲

B>投擲練習的特點及價值.

1,特點:

2,價值:

投擲動作的分類及動作要領.

分類:

擲遠:屬速度型力量動作.

擲準:將投擲物擊中指定目標.

動作要領:

投擲練習時易犯的錯誤和糾正的方法

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鉆,爬

分類:

價值:

基本方法和要求:

鉆,爬易犯的錯誤:

鉆,爬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攀登

攀登練習的特點及價值:

攀登動作的分類:

幼兒攀登能力的發(fā)展:

教學要點及注意事項: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在基本動作教材中任選一個大班教材內容寫出教學任務,手段及方法.《參考B>體育教育法》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學活動設計

章節(jié):

基本體操:頸,上肢,軀干,下肢動作.如何編徒手操.

教學任務:

基本掌握基本體操中徒手操的基本動作各手勢和動作方法.了解各年齡段幼兒的做操能力.

重點及難點:

基本體操中,頸部,上肢,軀干,下肢動作.

選編徒手操的方法.

教學內容提要:

徒手體操分類

徒手體操和輕器械操

意義:

徒手體操和輕器械操的內容及特點:

徒手體操主要的基本動作:

(一)頸部動作:1,屈2,轉3,繞環(huán)

(二)上肢動作:1,舉2,振3,屈身4,繞環(huán)

(三)軀干動作:1,屈2,轉3,繞環(huán)

(四)下肢動作:1,蹲2,踢腿3,弓部4,跳躍動作

幼兒各年齡段做操能力的發(fā)展

(一)3~4歲幼兒特點:

心理:2,生理:3,此階段選操注意事項:

(二)5~6歲幼兒特點:

1,心理:2,生理:3,此階段選操注意事項: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作業(yè):畫出頸部,上肢,軀干,下肢基本動作的動式圖.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學活動設計

章節(jié):

選編幼兒徒手操,模仿操,輕器械操方法,B>排隊 和隊形變化.

教學任務:

掌握徒手操,模仿操和輕器械操的不同特點和選編時應注意的問題.明確B>排隊和變換隊形的方法及口令.

重點及難點:

掌握徒手,模仿,輕器械操的特點和排隊,隊形變化的方法及口令.

選編和創(chuàng)編的方法,基本原則.

教學內容提要:

如何選編幼兒操

選編徒手操

符合幼兒年齡特點2,合理安排操節(jié)順序和負荷

突出特點4,考慮場地氣候

選編模仿操

(三)選編輕器械操

原則

創(chuàng)編幼兒徒手,輕器械操時應注意的問題:

1,明確目的,任務2,講究科學性3,講究藝術性

4,體現各類操特點5,要有創(chuàng)新

在基本體操教學中應注意的事項

B>的排隊和變換隊形:

1,排隊和變換隊形2,任務

排隊和變換隊形的動作要領及口令

4,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作業(yè):創(chuàng)編一套B>大班的輕器械操.(要求有圖解和說明)操節(jié)編的有新意.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學活動設計

章節(jié):

創(chuàng)編小動物模仿操教法示范課.

教學任務:

尋求體育與幼兒教學的結合點,根據幼兒模仿性強的特點,以"動物園之行"的故事情節(jié)為導線而進行創(chuàng)編小動物模仿操的情景教學,使學生了解幼兒體育教法.

重點及難點:

掌握創(chuàng)編《小動物模仿操》的原則及學會此套模仿操.

把握此操的設計特點.

教學內容提要:

課前提示問題:本節(jié)課設計特點

以參觀動物園為主線的情境教學.

律動組合《跟我來》乘上火車到動物園參觀.

到動物園看到了許多小動物,有鴨子,山羊,青蛙,公雞,喜鵲,蜜蜂,花貓,狗狗等.

創(chuàng)編一套小動物模仿操:

第一節(jié):仿花貓第二節(jié):仿鴨子第三節(jié):仿青蛙

第四節(jié):仿公雞第五節(jié):仿喜鵲第六節(jié):仿蜜蜂

第七節(jié):仿花狗

逐節(jié)教授并配音樂.

六,結合小動物冬天儲食物做一個搬運游戲.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作業(yè):創(chuàng)編小動物模仿操一套.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學活動設計

章節(jié):

B>游戲1,2,

體育游戲的組織與領導.

教學任務:

使學生了解體育游戲的組織領導,掌握組織游戲過程和創(chuàng)編變化游戲的方法.

重點及難點:

1,組織好一節(jié)游戲課的基本方法.

2,創(chuàng)編游戲的方法及原則.

教學內容提要:

幼兒游戲活動能力發(fā)展與特點:

小班孩子的特點及游戲特點

中班孩子的特點及游戲特點

大班孩子的特點及游戲特點

體育游戲的組織領導:

游戲前的準備:

游戲的進行:

游戲的結束:

開展游戲活動應注意的問題:

指導游戲應注意的問題:

游戲的組織教學:

創(chuàng)編和變化游戲的方法

游戲的結構:

1,游戲任務2,游戲內容3,游戲的活動方式

4,活動條件5,游戲情節(jié)6,游戲規(guī)則7,游戲結果

創(chuàng)編游戲原則和方法:

1,原則2,方法

(三)創(chuàng)編應注意的問題: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任選一班別游戲教材,寫出試教.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學活動設計

章節(jié):

教學實踐

B>體育游戲試教

教學任務:

通過教學實踐,使學生將理論課所學的幼兒游戲內容,運用于教學,使學生在試教中掌握B>游戲和教學特點,更好地為未來服務.

重點及難點:

掌握B>大,中,小班游戲的組織于與教學.

教學內容提要:

內容:《B>體育教材》大,中,小班的體育教材.

分成四大組,每組三輪按大,中,小班教材搭配.

方法:

選好教材,寫出

每人教學實踐15分鐘.

試教一輪,本小組評價教學優(yōu)點與不足.

教師參與評課.

要求

課前場地器械要準備好.

備課多想幼兒在游戲中出現的問題.

把理論知識運用于教學之中.

每輪之間要銜接好.

要結合幼兒年齡特點試教,方法活用.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指出同組同學試教中出現的問題,并說明如何改進.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學活動設計

章節(jié):

1,B>體育教學中應遵循的規(guī)律

2,運動中的生理,心理負荷

教學任務:

明確B>體育教學的規(guī)律,基本掌握生理,心理負荷在教學中的作用,合理安排運動負荷.

重點及難點:

體育教學中的規(guī)律

合理安排體育課的運動量

教學內容提要:

體育教學中應遵循的規(guī)律

動作形成規(guī)律

粗略掌握動作階段.

改善與提高階段.

鞏固和運用自如階段.

(二)人體機能適應性規(guī)律

1,工作階段

2,相對恢復階段

3,超量恢復階段

4,復原階段

(三)人體生理機能能力變化規(guī)律

上升階段

相對穩(wěn)定階段

下降階段

運動中的生理,心理負荷

概念

1,生理負荷2,心理負荷

合理安排運動負荷的意義

教學上的基本要求

評價效果指標

影響生理負荷的因素

強度2,密度3,時間4,數量

5,質量6,項目特點

體育課的運動量

合理安排體育課運動量

調節(jié)運動量的方法

生理負荷的檢查與評定

分析評定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作業(yè):如何安排體育課的運動量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學活動設計

章節(jié):

體育教學法

B>組織形式體育課

教學任務:

使學生基本掌握體育教學及各種方法綜合運用.明確體育課是體育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初步掌握課堂教學的三個環(huán)節(jié).

重點及難點:

條件練習法及幾種方法綜合運用.

體育課的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具體內容.

教學內容提要:

體育教學法

概念

幼兒體育教學法特點

B>常采用的方法

1,語言法2,示范法3,練習法

B>的組織形式

早操

1,意義2,內容3,組織領導4,注意的問題

戶外活動

1,意義2,內容3,教師的任務

體育課

1,幼兒體育課的特點2,體育課的游戲性

3,體育課的任務4,體育課堂教學的三個環(huán)節(jié)

5,體育教學中應注意的事項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作業(yè):編寫一節(jié)幼兒體育課(大,中,小)班內容任選.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學活動設計

章節(jié):

教材中的主題教育活動內容試教

教學任務:

可借鑒書中的活動設計,拓展思路,提高個人設計主題教育活動的能力和組織教學能力.

重點及難點:

理解主題教育活動內容

優(yōu)選教學方法,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內容提要:

內容

可愛的大皮球

秋天里的小樹葉

采蘑菇

雪花飄飄

運彩球

騎上漂亮的自行車

小小運動會

運沙包過小橋

時間:試教 者每人20分鐘

方法:分四組,規(guī)定內容

要求

1,場地器材安排好2,鉆研教材

3,合理組織教學4,課后小節(jié)5,收放器械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作業(yè):指出本組試教者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課后小結:

B>課程與教學活動設計

章節(jié):

幼兒體育課教學試教

教學任務:

通過試教使學生基本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合理搭配教材編制教育活動,提高組織教學能力.

重點及難點:

合理設計教育活動內容

組織教學得法

教學內容提要:

內容:B>(大,中,小)班教材內容

教學分組:分四大組,每組進行兩輪,教材內容自選

方法

1,選好教材寫出2,每個試教者教學時間20分鐘

3,每結束一輪,小組評價4,教師引導評課

5,指出共性問題

要求

1,選擇搭配教學內容要合理2,運動量合理安排

3,教學方法,手段得當4,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

5,講解簡練,示范動作規(guī)范

復習思考題,作業(yè),參考書目:

第7篇:教育法的概念及特征范文

一、關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1、課程改革的必要性。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近年來,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一些發(fā)達國家,無論是改革教育的弊病,還是對教育發(fā)展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往往都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入手,通過改革基礎教育課程,調整人才培養(yǎng)目標,改變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這些國家都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作為增強國力、積蓄未來國家競爭實力的戰(zhàn)略措施加以推行。建國以來,我國先后進行了七次課程改革,每次都取得了明顯的成就。最近一次比較全面的改革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之后,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經過幾年的努力,形成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現行的體系。增加了“選修課”、“活動課”,初步改變了多年來只有“必修課”的模式;初步推動在統(tǒng)一基本要求前提下的教材多樣化,引入了地方課程,初步改變了國家對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在教學實踐中涌現出一批重視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重視學生成功與發(fā)展的好的教改典型。這些成績?yōu)楫斍暗恼n程改革打下了基礎,積累了經驗。但是,課程是必須不斷改革、不斷建設、不斷創(chuàng)新的。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時期,面對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現行基礎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弊端明顯地突現出來。教育觀念滯后,人才培養(yǎng)目標同時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適應;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不強;課程內容存在著“難、繁、偏、舊”的狀況;課程結構單一,學科體系相對封閉,難于反映現代科學、社會發(fā)展的新內容,脫離學生的經驗和社會實際;學生死記硬背、題海訓練的狀況普遍存在;課程評價過于強調學業(yè)成績和甄別、選拔的功能;課程管理強調統(tǒng)一,致使課程難于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和學生多樣發(fā)展的需求。這些問題的存在,以及它們對實施素質教育的制約和不良影響,說明了推進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針對性。

2、新課程的特征。新課程洋溢著時代的氣息,體現著素質教育的理念。第一,新課程體現了義務教育的基礎性、普及性。第二,新課程強調“三維”結合。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方面進行整合,強調形成積極主動地學習態(tài)度,改變以往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第三,課程結構體現了均衡性、綜合性、選擇性。改變了原來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第四,課程內容現代化、生活化與適應性。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fā)展的聯系,關注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了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第五,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新課改首先通過課程結構的調整,使學生的活動時間和空間獲得合法的地位。同時,新課程標準通過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新課改中校長應有的管理行為

中小學校長不但要有良好的知識素養(yǎng)、現代管理理論和學校管理能力,還要建立適應時展要求的辦學理念,具備戰(zhàn)略思維能力,富有變革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新課改中校長的應有管理行為包括:

1、幫助教師建立新的角色模式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中小學校長應關注教師對新課程的適應以及通過實施新課程而達到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幫助教師盡快地成為新課程的有效執(zhí)行者和積極建設者。校長應鼓勵、支持教師參加相關的課程改革的培訓班,參加相關學科的課改展示活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感性與理性相結合。幫助教師對新課程能夠準確地理解、誠心地接受、熱情地投入,并有效地運行。讓教師在實踐新課程的過程中能夠不斷檢驗、完善和發(fā)展新課程,并加速實現自身的成長與發(fā)展。

新的課程改革必定引起一場教育因素的重組活動,其中最活躍的因素是人,即管理者、教師和學生。而教師就是變化的核心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其作用和身份的轉變是變化的中心。校長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和實施前景,幫助教師明確自己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新課改的教師角色要求是:第一,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向新課程改革條件下知識傳授者角色轉變。由重教師的“教”向重學生的“學”轉變;由統(tǒng)一規(guī)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由重教師傳遞向重學生發(fā)展轉變;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交流轉變;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合轉變;由重教學結果向重教學過程轉變。第二,教師應成為學生的促進者。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與學生們分享自己的感情與想法;與學生一道尋找真理,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發(fā)展認知的能力。第三,教師首先成為研究者。每一位教師都應有能力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研究與改進,以適應社會和教育的發(fā)展。校長應幫助教師學會判斷教師行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逐步養(yǎng)成自我反思、設計教育教學行為、從事行動研究的意識和能力,學會在教學研究中體驗成功。

2、引導學生變革學習方式

新課程強調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重點。校長應提倡、引導、并促進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是人們在學習時所具有或偏愛的方式,是學習者持續(xù)一貫表現出來的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的總和。在學習中,有的學生傾向于借助具體形象進行記憶和思考,有的學生傾向于抽象的思維,運用概念進行分析、判斷和推理。有的學生必須在絕對安靜的環(huán)境中才能專心學習,有的學生為了家長、教師的獎勵而學習,有的學生卻能夠從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和成功。這些特點,校長都應該促使教師對其進行全面、具體的了解,并付諸教學實踐?!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讓學生在主動、探究、合作學習中成長。

3、處理好“三級”課程的關系,開發(fā)校本課程

作為校長,應注意發(fā)現和體驗學校管理重構對于新課程實施的重要性,確立新的學校觀和管理觀,理解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內涵,在新課程與學校發(fā)展之間建立積極有效的聯系。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明確地方課程、學校課程與國家課程之間的關系,在新的課程管理體制下,教師、校長、教研員以及各種教育力量如何加強合作,新課程對教師有哪些新的要求,對當地的風俗、政治、經濟、文化進行分析研究,組織人員開發(fā)校本課程,創(chuàng)出學校的特色。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是校長為領導,教師為主力,課程專家為指導,包括家長和社區(qū)人事共同參與的,在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基礎上,以學校為基地,以學生發(fā)展為目標的課程開發(fā)工作。校本課程開發(fā)需要學校明確自己的教育哲學,調動全體同仁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充分利用學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形成教育合力以減少教育沖突甚至相互抵消的現象,同心協力地實現既定的目標,促使學校特色的形成。

4、改革課程評價的模式

評價改革首先是評價指導思想的變革?!毒V要》指出,評價改革的目標是“改變課程評價過于強調學業(yè)成績和甄別、選擇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明確將評價改革作為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并提出了評價改革的方向,這是新世紀對教育評價的新要求。為了達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我們必須建立符合素質教育的評價與考試制度。作為校長,應了解認識一些新的評價方式和思路,進而產生改革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到評價改革中來。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擇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變教學實踐的功能。新課程提倡建立一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評價體系。校長應樹立發(fā)展的評價觀。對于學生的評價,《綱要》指出,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發(fā)現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的發(fā)展。”對教師的評價,要有利于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促進教師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與反思,使其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綱要》指出,要“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的制度,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校長應努力探索如何使評價更具有激勵功能,體現新課程所倡導的發(fā)展性評價觀,從而提高學校管理的效能和效益。

第8篇:教育法的概念及特征范文

(1)教育的終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術的現代化。

要點速記:全民多現身。

 

2.簡述近代社會教育的特點。

(1)國家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干預,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義務教育普遍實施。

(3)教育世俗化。

(4)重視教育立法,倡導以法治教。

 

3.簡述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1)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制約著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選擇。

(2)生產力水平決定教育的規(guī)模和速度。

(3)生產力的發(fā)展制約著學校結構。

(4)生產力的發(fā)展制約著教學方法、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

 

簡述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的關系。

4(1)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①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目的。

②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③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利。

要點速記:兩權一目的。

5(2)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作用。

①教育培養(yǎng)合格的公民和各種政治人才。

②教育是一種影響政治經濟制度的輿論力量。

③教育通過提高全民文化素質,推動國家的民主政治建設。

要點速記:人(人才)魚(輿論)公(公民)主(民主)促政治。

每天積累一點點,一起來遇見更好的自己(^ω^)

 

6.簡述文化對教育的影響。

(1)文化影響教育目的的確立。

(2)文化影響教育內容的選擇。

(3)文化影響教育教學方法的使用。

(4)文化本身是一種教育力量。

要點速記:目內方育。

 

7.簡述教育對文化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1)教育具有傳遞、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傳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創(chuàng)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選擇、提升文化的作用。

要點速記:兩傳選新再創(chuàng)造。

 

8.簡述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的表現。

(1)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fā)展方向做出社會性規(guī)范。

(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fā)展的特殊功能。

(3)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fā)展的影響具有即時和延時的價值。

(4)學校教育具有開發(fā)個體特殊才能和發(fā)展個性的功能。

要點速記:嚴(延時價值)規(guī)范(社會性規(guī)范),塑(加速個體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個性),總之要發(fā)展。

 

9.簡述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的原因。

(1)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yǎng)人的活動。

(2)學校教育是通過接受過專門訓練的教師來進行的,相對而言效果較好。

(3)學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響學生發(fā)展的各種因素。

(4)學校教育對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tǒng)和深刻。

要點速記:三有一訓練,控制影響全面。

 

10.簡述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在人的身心發(fā)展中的作用

(1)學生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是其身心發(fā)展的動力。

(2)人的主觀能動性推動人的發(fā)展。

(3)人的主觀能動性是通過人的活動表現出來的。離開了人的活動,遺傳素質、環(huán)境和教育所賦予的一切發(fā)展條件,都不可能成為人的發(fā)展的現實。

 

11.簡述影響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學制的依據)。

(1)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fā)展狀況。

(2)社會政治經濟制度。

(3)青少年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4)本國學制的歷史發(fā)展和外國學制的影響。

要點速記:社會、個人、外國三方面。

 

12.簡述發(fā)達國家學制改革發(fā)展的主要趨勢。

(1)義務教育的范圍逐漸擴展,年限不斷延長。

(2)普通教育與職業(yè)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fā)展。

(3)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

(4)終身教育體系的建構。

要點速記:義務要延長,高等要大眾,職業(yè)要統(tǒng)一,終身要建立。

 

13.簡述確立我國教育目的的依據。

(1)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3)人們的教育思想。

(4)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

要點速記:社會、個人、理論三方面。

 

14.簡述現階段我國教育的基本精神。

(1)我們要求培養(yǎng)的人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堅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知識能力的統(tǒng)一。

(2)我們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fā)展,要求堅持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兩方面的和諧發(fā)展。

(3)適應時展的要求,強調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 能力。

要點速記:社會主義接班人,全面?zhèn)€性多發(fā)展。

 

15.簡述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

(1)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2)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教育。

(5)素質教育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要點速記:提速(國民素質)個性創(chuàng)兩全。

 

16.簡述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1)順序性。

(2)階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補性。

(5)個別差異性。

 

17.簡述活動課程論的觀點.

(1)主張一切學習都來自經驗,而學習就是經驗的改造或改組。

(2)主張學習必須和個人的特殊經驗發(fā)生聯系,教學必須從學習者已有的經驗 開始。

(3)主張打破嚴格的學科界限,有步驟地擴充學習單元和組織教材,強調在活動中學習,而教師從中發(fā)揮協助作用。

要點速記:個人經驗,打破界限。

每天積累一點點,一起來遇見更好的自己(^ω^)

 

18.簡述制約課程的主要因素。

(1)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能力基礎及其可接受性。

(2)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和文化發(fā)展水平對課程開發(fā)的影響。

(3)學科特征影響課程的編制。

要點速記:學生、社會、學科。

 

19.簡述課程標準的含義及作用。

(1)課程標準的含義。

課程標準是國家根據課程計劃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某門學科內容及其實施、評價的指導性文件。

(2)課程標準的作用。

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20.簡述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

人的智力結構中存在著八種相對獨立的智力:

(1)語言智力。

(2)邏輯—數學智力。

(3)視覺—空間智力。

(4)音樂智力。

(5)身體—動覺智力。

(6)人際智力。

(7)自知智力。

(8)自然智力。

要點速記:語(語言智力)數(邏輯—數學智力)體(身體—動覺智力)音(音樂智力)美(視覺—空間智力),一人(人際智力)兩自(自知智力和自然智力)。

 

21.簡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學生觀。

(1)學生是發(fā)展的人。

(2)學生是獨特的人。

(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要點速記:兩獨一發(fā)。

 

22.簡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觀。

(1)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具體來說,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

(2)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3)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fā)者。

(4)從學校與社區(qū)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qū)型的開放教師。

要點速記:開醋(促進)放鹽(研究)。

 

23.簡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學觀

(1)教學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

(2)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3)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

(4)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要點速記:學習過人。

每天積累一點點,一起來遇見更好的自己(^ω^)

 

24簡述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1)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

(2)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系。

(4)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5)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

(6)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

要點速記:方(學習方式)平(評價與考試制度)的關(課程管理制度)節(jié)(課程結構)有內(課程內容)功(課程功能)。

 

25.簡述我國現階段的教學任務。

(1)使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發(fā)展學生智能,特別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3)發(fā)展學生體力,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

(4)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世界觀、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 素質。

要點速記:雙基 + 全面發(fā)展(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fā)展)。

 

26.簡述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

(1)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2)掌握知識與發(fā)展能力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3)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4)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

要點速記:建(間接經驗)立(發(fā)展能力)主(學生主體)育(思想教育)。

 

27.簡述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

(1)激發(fā)學習動機。

(2)領會知識。

(3)鞏固知識。

(4)運用知識。

(5)檢查知識。

要點速記:一動機四知識。

28.簡述教學工作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1)備課——上課前的準備工作,是教好課的前提。

(2)上課——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3)布置、檢查課外作業(yè)。

(4)課外輔導。

(5)學生學業(yè)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要點速記:備上作業(yè)來輔導,學生成績差不了。

 

29.簡述教師應該如何備課。

(1)備課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鉆研教材、了解學生和設計教法。

(2)備課要寫好三種計劃:學期(學年)教學進度計劃、單元計劃(課題計劃)、課時計劃(教案)。

要點速記:三備三計劃。

 

30.簡述上好課的具體要求.

(1)目的明確。

(2)內容正確。

(3)方法得當。

(4)結構合理。

(5)語言藝術。

(6)氣氛熱烈。

(7)板書有序。

(8)態(tài)度從容。

要點速記:明確內容;方法合理;語言熱烈;板書從容。

 

31簡述教師布置作業(yè)時應遵循的基本要求。

(1)作業(yè)內容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2)考慮不同學生的能力需求。

(3)分量適宜,難易適中。

(4)作業(yè)形式多樣,具有多選性。

(5)要求明確,規(guī)定作業(yè)完成時間。

(6)作業(yè)反饋清晰、及時。

(7)作業(yè)要具有典型意義和舉一反三的作用。

(8)作業(yè)應有助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含有鼓勵學生獨立探索并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因素。

(9)盡量同現代生產和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力求理論聯系實際。

 

32.簡述啟發(fā)性教學原則的貫徹要求。

(1)加強學習的目的性教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師的講授應抓重點、難點和關鍵。

(3)設置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

(4)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

要點速記:主(主動性)抓(抓重點、難點、關鍵)情境(設置情境),培方法(培養(yǎng)思維方法)。

 

33.簡述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貫徹要求。

(1)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系實際。

(2)重視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3)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

(4)補充必要的鄉(xiāng)土教材。

要點速記:小聯(聯系實際)在鄉(xiāng)(鄉(xiāng)土教材)下訓練運(運用知識)輸技能(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

 

34.簡述教學方法選用的依據 

(1)考慮教學方法本身的特點和功能,靈活選擇,綜合運用。

(2)依據學科特點和學習內容選擇教學方法。

(3)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4)依據學生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5)依據現有的教學媒體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要點速記:依自身,依內容,依目標,依學生,依媒體。

 

35.簡述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

(1)培養(yǎng)學生善于與注意分散作斗爭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穩(wěn)定而廣泛的興趣。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培養(yǎng)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5)使學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優(yōu)缺點,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

每天積累一點點,一起來遇見更好的自己(^ω^)

 

簡述班級授課制的優(yōu)缺點。

36(1)班級授課制的優(yōu)點。

①有利于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培養(yǎng)人才。

②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③有利于發(fā)揮學生集體的作用。

37(2)班級授課制的缺點。

①教學活動多由教師直接做主,學生的主體地位或獨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接受現成的知識,動手機會少,不利于培養(yǎng)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③教學面向全班學生,強調的是統(tǒng)一,難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  

④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有限。

要點速記:大養(yǎng)人,教主導,學集體;限獨立,少動手,難個別,缺靈活。

 

38簡述知覺的基本特性。

(1)知覺的選擇性。

人在知覺過程中把知覺對象從背景中區(qū)分出來優(yōu)先加以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覺的選擇性。

(2)知覺的整體性。

知覺的對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屬性組成的。人在知覺時,并不把知覺對象感知為個別孤立的部分,而總是把它知覺為統(tǒng)一的整體。

(3)知覺的理解性。

人在知覺某一事物時,總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認識它,并把它用詞語標示出來,這種特性就叫知覺的理解性。

(4)知覺的恒常性。

知覺的恒常性是指客觀事物本身不變,但知覺的條件在一定范圍內發(fā)生變化時,人的知覺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對不變的特性。

 

39簡述記憶的品質。

(1)記憶的敏捷性。

這是記憶的速度和效率特征。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記住較多的東西,就是記憶敏捷性良好的表現。

(2)記憶的持久性。

這是記憶的保持特征。能夠把知識經驗長時間地保留在頭腦中,甚至終身不忘,這就是記憶持久性良好的表現。

(3)記憶的準確性。

這是記憶的正確和精確特征。它是指對于所識記的材料,在再認和回憶時,沒有歪曲、遺漏、增補和臆測。

(4)記憶的準備性。

這是記憶的提取和應用特征。它使人能及時、迅速、靈活地從記憶信息的儲存庫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識經驗,以解決當前的實際問題。

要點速記:兩準一敏才持久。

 

40.簡述影響遺忘進程的因素。

(1)學習材料的性質。

(2)識記材料的數量和學習程度的大小。

(3)記憶任務的長久性與重要性。

(4)識記的方法。

(5)時間因素。

(6)情緒和動機也影響著遺忘的進程。

 

41.簡述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方法。

(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豐富學生的表象儲備。

(2)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有利于打開想象力的大門。

(3)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經驗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4)結合學科教學,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5)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幻想。

要點速記:引觀察、勤思考、擴知識、練想象、愛幻想。

每天積累一點點,一起來遇見更好的自己(^ω^)

 

42簡述提高記憶能力的方法。

(1)明確記憶目的,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2)理解材料的意義,少用機械記憶。

(3)對材料進行精細加工,促進深度理解。

(4)運用組塊化學習策略,合理組織材料。

(5)運用多重編碼方式,提高信息加工處理的質量。

(6)注重復習方法,防止知識遺忘。

要點速記:理解(理解材料意義)目的(明確記憶目的)精加工,組塊編碼重方法。

 

43簡述如何組織復習以防止遺忘。

(1)及時復習,經常復習。這是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規(guī)律來進行復習的。

(2)合理分配時間。

(3)做到分散與集中復習相結合。

(4)反復閱讀與試圖回憶相結合。

(5)復習方法要多樣化。

(6)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復習。

要點速記:法(復習方法多樣化)官(多種感官)及(及時復習)時(分配時間)返(反復閱讀)回(試圖回憶)三中(分散和集中)。

 

44簡述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1)創(chuàng)設有利于創(chuàng)造性產生的適宜環(huán)境。

①創(chuàng)設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  

②給學生留有充分選擇的余地。

③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

(2)注重創(chuàng)造性個性的塑造。

①保護好奇心。

②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

③鼓勵獨立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

④重視非邏輯思維。

⑤給學生提供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榜樣。

(3)開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課程,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

①發(fā)散思維訓練。

②推測與假設訓練。

③自我設計訓練。

④頭腦風暴訓練。

要點速記:環(huán)境 + 個性 + 課程。

每天積累一點點,一起來遇見更好的自己(^ω^)

 

42.簡述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

(1)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

(2)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3)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

(4)培養(yǎng)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

要點速記:儲數量、訓方法、多練習、勤思考。

 

43.簡述學生學習的特點。

(1)學生的學習是以掌握間接知識經驗為主的。

(2)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指導下進行的。

(3)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是掌握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技能,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4)學生的學習是在學校班集體中進行的。

(5)學生的學習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動性。

 

44.簡述操作技能的培訓要求。

(1)準確的示范與講解。

(2)必要而適當的練習。

(3)充分而有效的反饋。

(4)建立穩(wěn)定清晰的動覺。

 

45.簡述心智技能的培養(yǎng)要求。

(1)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注意原型的完備性、獨立性與概括性。

(3)適應培養(yǎng)的階段特征,正確使用語言。

(4)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

要點速記:階(階段特征)個(個別差異)機(積極性)緣(原型)

 

46.簡述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1)班杜拉總結了影響學習的三類因素:環(huán)境、個體和行為。

(2)班杜拉把觀察學習的過程分為注意、保持、復現和動機四個子過程。

(3)班杜拉將強化分為直接強化、替代強化、自我強化。

(4)學習的實質是觀察學習。

 

47.簡述有意義學習的條件。

(1)學習材料的邏輯意義。

(2)有意義學習的心向。

(3)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有適當的知識,以便與新知識進行聯系。

要點速記:材料意義 + 新舊知識 + 心向。

 

簡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48(1)建構主義知識觀。

①知識并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征,也不是最終答案,而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

②知識并不能精確地概括世界的法則。

49(2)建構主義學生觀。

①建構主義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強調學生的巨大潛能。

②建構主義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差異性。

50(3)建構主義學習觀。

①學習的主動建構性。

②學習的社會互動性。

③學習的情境性。

 

51.簡述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fā)式教學。

(2)根據作業(yè)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4)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xù)努力。

要點速記:創(chuàng)情境、控水平、用反饋、指歸因。

 

52.簡述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機。

(1)了解和滿足學生的需要,促使學習動機的產生。

(2)重視立志教育,對學生進行成就動機訓練。

(3)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獲得自我效能感。

(4)培養(yǎng)學生努力導致成功的歸因觀。

要點速記:馬(馬斯洛需要層次)里(立志教育)奧班(班杜拉自我效能感)委(韋納歸因)。

 

53簡述有效促進學習遷移的策略。

(1)關注學生的認知結構。

①關注學生原有認知經驗的豐富性。

②關注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的概括與組織性。

③關注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的可利用性。

(2)教育內容與教學過程的選擇與安排。

①精選教材。

②合理編排教學內容。

③合理安排教學過程。

(3)教授學習方法。

要點速記:有結構,有內容,有方法,促進遷移。

 

54簡述情緒與情感的區(qū)別。

(1)情緒的產生與有機體的自然需要有關,而情感的產生則與人的社會性需要有關。

(2)情緒是人和動物所共有的心理現象,而情感則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心理現象。

(3)情緒產生早(個體生命開始,饑餓哭鬧),情感產生晚(在社會生產實踐中產生)。

(4)情緒具有情境性和動搖性,而情感則具有穩(wěn)定性和深刻性。

(5)情緒多具有外顯性和沖動性,而情感則具有內隱性和持久性。

要點速記:需要、人類、時間、特點。

 

55.簡述皮亞杰認知發(fā)展理論。

(1)感知運動階段(0 ~ 2 歲)。

(2)前運算階段(2 ~ 7 歲)。

(3)具體運算階段(7 ~ 11 歲)。

(4)形式運算階段(11 ~ 16 歲)。

要點速記:感前具形。

 

56.簡述維果斯基發(fā)展觀的基本內容。

(1)文化歷史發(fā)展理論。

(2)心理發(fā)展觀。

①隨意機能的不斷發(fā)展。

②抽象—概括機能的提高。

③各種心理機能之間的關系不斷變化、重組,形成間接的、以符號為中介的心理結構。

④心理活動的個性化。個性的形成是心理機能發(fā)展的重要標志,個性特點對其他機能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3)內化學說

(4)教育和發(fā)展的關系——“最近發(fā)展區(qū)”

 

57簡述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含義及其教育意義。

(1)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含義: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fā)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經完成的發(fā)展系統(tǒng)所形成的兒童心理機能的發(fā)展水平;二是即將達到的發(fā)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也就是說,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助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自解決問題所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實際上是兩個鄰近發(fā)展階段間的過渡。

(2)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教育意義:它的提出說明了兒童發(fā)展的可能性,其意義在于教育者不應只看到兒童今天已達到的水平,還應該看到仍處于形成的狀態(tài),正在發(fā)展的過程,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把潛在的發(fā)展水平變成現實的發(fā)展水平,并創(chuàng)造新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維果斯基特別提出:“教學應當走在發(fā)展的前面?!?/p>

58.簡述影響人格發(fā)展的因素。

(1)生物遺傳因素。

(2)社會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4)學校教育因素。

(5)個人主觀因素。

要點速記:萬能答案因素類:遺傳+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 學校教育+個人主觀能動性。

 

59.簡述具有場依存型認知風格的人的認知特點。

(1)他們對事物的直覺傾向于以外部參照作為信息加工的依據。

(2)他們的態(tài)度與自我知覺更加容易受周圍其他人,尤其是權威人士的影響和干擾。

(3)他們善于察言觀色,注意并記憶語言信息中的社會內容。

(4)他們的社會敏感性強,善于社交。

 

60簡述埃里克森社會化發(fā)展理論。

(1)嬰兒期(0 ~ 1.5 歲): 基本的信任感對基本的不信任感。

(2)兒童早期(1.5 ~ 3 歲):自主感對羞怯與懷疑。

(3)學前期(3 ~ 6、7 歲):主動感對內疚感。

(4)學齡期( 6 ~ 12 歲):勤奮感對自卑感。

(5)青年期(12 ~ 18 歲):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6)成年早期(18 ~ 30 歲):親密感對孤獨感。

(7)成年中期(30 ~ 60 歲):繁殖感對停滯感。

(8)成年晚期(60 歲以后):完善感對絕望。

 

61簡述強迫癥的概念及其治療方法。

(1)強迫癥的概念

強迫癥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強迫觀念指當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慮的事情;強迫行為指當事人反復去做他不希望執(zhí)行的動作,如果不這樣想、不這樣做,他就會感到極端焦慮。

(2)強迫癥的治療

①森田療法:日本的森田強調,當事人力圖控制強迫癥狀的努力,以及這種努力所導致的對癥狀出現的專注和預期,只會對強迫癥狀起維持和增強作用。因此,為了矯正強迫癥狀,應放棄對強迫觀念做無用控制的意圖,而采取“忍受痛苦,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治療強迫行為。

②“暴露與阻止反應”。例如,讓有強迫性洗滌行為的人接觸他們害怕的“臟”東西,同時堅決阻止他們想要洗滌的沖動,不允許洗滌。

 

62.簡述理性情緒療法。

理性情緒療法又稱合理情緒療法。它是幫助當事人將情緒困擾理性化,從而達到輔導目標的一種心理輔導法。由美國心理學家艾里斯創(chuàng)立。其主要觀點是:情緒或不良行為并非由外部誘發(fā)事件本身引起,而是個體對這些事件的評價和解釋造成的。輔導老師可以通過暗示、說服和質疑等方法,來改變學生的非理性的信念,從而恢復和建立理性的思考方式,來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和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發(fā)展。

 

63.簡述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徑。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有關課程。

(2)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3)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4)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5)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

(6)小組輔導。

 

64.簡述影響品德發(fā)展的因素。

(1)外部條件。

①家庭教養(yǎng)方式。

②社會風氣。

③同伴群體。

④學校教育。

(2)內部條件。

①認知失調。

②態(tài)度定勢。

③道德認識。

 

65.簡述促進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1)有效的說服。

(2)樹立良好的榜樣。

(3)利用群體約定。

(4)給予恰當的獎勵與懲罰。

(5)價值辨析。

要點速記:服榜樣、約獎勵、價辨析。

 

66.簡述皮亞杰道德發(fā)展階段論。

(1)前道德階段(2 ~ 5 歲)。

(2)權威階段(5 ~ 8 歲)。

(3)可逆性階段(9 ~ 11 歲)。

(4)公正階段(11 歲以后)。

 

67.簡述科爾伯格的道德發(fā)展階段論。

(1)前習俗水平(10 歲以下):懲罰與服從道德定向階段;相對功利道德定向階段。

(2)習俗水平(10 ~ 20 歲):尋求認可定向階段,也稱“好孩子”定向階段;維護權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

(3)后習俗水平(20 歲以后):社會契約定向階段;普遍原則的道德定向階段,也稱原則或良心定向階段。

要點速記:三水平、六階段

 

68.簡述知行統(tǒng)一原則的貫徹要求。

(1)加強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

(2)組織和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促使他們在接觸社會的實踐活動中加深情感體驗,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對學生的評價和要求要堅持知行統(tǒng)一的原則。

(4)教育者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

要點速記:強道德、加實踐、持統(tǒng)一、律自己。   

 

69.簡述中學德育的途徑。

(1)思想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2)社會實踐活動。

(3)課外活動。

(4)共青團組織的活動。

(5)班會、校會、周會、晨會。

(6)班主任工作。  

要點速記:一教(教學)、二班(班會+班主任工作)、三活(社會實踐活動+課外活動+共青團組織的活動)。  

 

70.簡述如何運用道德修養(yǎng)法。

(1)在指導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班主任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之間的關系。

(2)在肯定學生自我教育意愿和能力的基礎上,班主任要啟發(fā)、幫助學生制訂自我教育計劃,使學生明確自我努力的方向。

(3)班主任要注意給學生提供自我教育的機會。

 

71.簡述如何運用說服教育法。

(1)有目的性和針對性。

(2)有知識性和趣味性,內容真實、可信。

(3)態(tài)度真誠、熱情。

(4)善于捕捉說理時機,撥動學生的心弦,以增強教育效果。

 

72.簡述培養(yǎng)班集體的方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

(2)確定班集體的奮斗目標。

(3)建立班集體的領導核心。

(4)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要點速記:生(研究學生)目標,導(領導核心)關系。

 

73.簡述班集體的發(fā)展過程。

(1)初建期的松散群體階段。

(2)形成期的合作群體階段。

(3)成熟期的集體階段。 

 

74.簡述良好班集體形成的特征。

(1)共同的奮斗目標。

(2)有力的領導集體。

(3)健全的規(guī)章制度。

(4)健康的輿論與良好的班風。

(5)學生個性的充分發(fā)展。

 

75.簡述班級管理的主要模式。

(1)常規(guī)管理。

(2)平行管理。

(3)民主管理。

(4)目標管理。

 

76簡述課堂紀律的類型。

(1)教師促成的紀律

所謂教師促成的紀律,主要指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形成的班級行為規(guī)范。

(2)集體促成的紀律

所謂集體促成的紀律,主要指在集體輿論和集體壓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體行為規(guī)范。

(3)任務促成的紀律

所謂任務促成的紀律,主要指某一具體任務對學生行為提出的具體要求。這類紀律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4)自我促成的紀律

簡單說就是自律,是在個體自覺努力下外部紀律內化而成的個體內部約束力。自我促成的紀律是課堂紀律管理的最終目的。

 

77.簡述班主任的常規(guī)工作。

(1)了解和研究學生(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2)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3)建立學生成長檔案。

(4)組織班會活動和課外活動。

(5)協調各種教育影響。

(6)操行評定。

(7)班主任工作計劃與總結。

 

78.簡述如何對后進生進行教育。

(1)關心熱愛與嚴格要求相結合。

(2)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習動機。

(3)善于發(fā)掘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增強其自信心和集體榮譽感。

(4)針對后進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對癥下藥。

(5)對后進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79.簡述課外活動的特點。

(1)參與的自愿性、自主性。

(2)內容的靈活性、綜合性。

(3)過程的開放性、實踐性。

 

80.簡述教師勞動的特點。

(1)教師勞動的復雜性和創(chuàng)造性。

(2)教師勞動的連續(xù)性和廣延性。

(3)教師勞動的長期性和間接性。

(4)教師勞動的主體性和示范性。

(5)教師勞動方式的個體性和勞動成果的群體性。

 

81.簡述教師成長與發(fā)展的基本途徑。

(1)觀摩和分析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2)開展微格教學。

(3)進行專門訓練。

第9篇:教育法的概念及特征范文

關鍵詞:圖書館法 法律屬性 公法 私法 社會法 價值取向

中圖分類號:D922.1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938(2010)05-0101-05

Legal Attribute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Library Law

Gao Feng (The Library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Henan, 454000)

Abstract: A clearly definition of the legal attribute of library law is of benefit to promote library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adjustment object and method of library law, we draw a conclusion that library law belongs not to the social law or the civil law, but to the administrative law. So its legal attribute belongs to the public law while its value orientation tends to the social value, such as the public welfare, order and efficiency, etc.

Key words:Library law; legal attribute; public law; civil law; sscial law; value orientation

CLC number:D922.16 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003-6938(2010)05-0101-05

近來,有關圖書館法的屬性問題引起學界的爭論,對此問題,學界大致存在三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圖書館法屬于公法范疇。“圖書館主管部門與圖書館的關系是主要矛盾……圖書館法屬于行政法的部門”[1 ]“圖書館法屬于行政法之一種――行政組織法,當具公法屬性無疑。”[2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圖書館法屬于私法范疇。“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關系是圖書館法律關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平等主體之間契約關系……圖書館的法律屬性主要是一部私法”。[3 ]第三種觀點認為圖書館法是社會法。“圖書館法的立法目的是為保護圖書館主體本身及讀者利益,應當列入社會法范疇?!保? ]“圖書館法符合社會法的基本特征和構成要件,其性質屬于社會法?!保? ]

圖書館法的法律屬性到底是什么?正確回答此問題有助于正本清源,厘清圖書館法法律屬性問題中的若干困惑,促進圖書館法治建設深入發(fā)展,并對正在制定的圖書館法起到啟示和促進作用。筆者不揣淺薄,試著對該問題作一分析。

1 圖書館法屬于社會法嗎

法學界基本一致承認應將一國的法律分為公法和私法兩大法域,即將以國家本位為特征的公法看作是第一法域,以個人本位為特征的私法看作是第二法域。然而亦有少數學者提出,在公法和私法的兩法法域之外,應有“社會法”的第三法域的存在,對此問題學者認識并不一致。

一般認為,第三法域之“社會法”作為一個學術概念源于德國,在1870年由偌斯勒提出,[6 ]至20世紀50年代,德國第三法域之“社會法”學說經過帕夫洛夫斯基等學者進一步主張或支持,[7 ]得以初步確立并獲得一定發(fā)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社會法”理論由德國傳播至日本,此后在日本得到發(fā)展,出現了一些學者并創(chuàng)立了各自的社會法學說。據研究,迄今為止,在德國和日本作為第三法域之“社會法”理論基本還停留在理念和具體制度規(guī)范分析解釋這兩個或宏觀抽象但虛無空泛或微觀具體但無整體自恰理論的層面,并未形成統(tǒng)一的理論體系。[8]日本學者美濃部達吉更是認為,社會法“不過將公法和私法結合于同一的規(guī)定中而已,并不是在公法和私法之外另行構成第三區(qū)域的”。[9 ]我國有學者也持相似觀點。①近年來該問題的研究有逐漸弱化,甚至淡出人們視野的趨勢。

中國法學從德國和日本引進了“社會法”概念,并產生了一些研究成果,{1}但“社會法”如何界定至今仍然存在巨大分歧,作為第三法域之“社會法”基本理論范式更遠未確立,學者研究稱社會法學仍屬新興“幼稚學科”。[10 ]在臺灣地區(qū),有關“社會法“的研究一直不太受重視,也未出現作為第三法域之社會法的系統(tǒng)性理論學說。

承認并研究“社會法”的學者對于“社會法”的內涵和外延認識也并不一致,并且在不同的層次下使用它。在社會法起源的德國,社會法初僅指經濟法與勞動法。[11 ]20世紀50年代后德國轉向以狹義社會法學說,即將“社會法特指稱社會安全法”作為通說。[12 ]“社會法”傳到日本后,含義也不相同,有時是指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的總稱,有時是指勞動保險與社會事業(yè)的相關法律。[13 ]在法國,一般法學研究者所稱的社會法包括以研究勞動關系為主要內容的勞動法和研究社會安全制度相關法律規(guī)范的社會安全法。[14 ]在中國,如何界定“社會法”至今分歧巨大。有學者將“社會法”的使用歸為以下四類:[15 ](1)認為“社會法”指的是一種法學思潮,即是一個相對于“個人法”的概念;(2)是從法社會學的角度來考察和認識“法源”問題時,所使用的“社會法”概念;(3)認為“社會法”是指現代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系統(tǒng),即相對于公法和私法的“第三法域”意義上的概念;(4)是從劃定具體的法律部門這一角度來認識“社會法”的,即認為社會法是現行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法律部門。也有學者將中國使用“社會法”的情形分為狹義、中義、廣義和泛義四個層面:[16 ]狹義的“社會法”,即將社會法等同為作為法律部門之一的社會保障法。中義的社會法,即在與公法法域、私法法域對稱的第三法域和狹義社會法之間具體尋求一個使用的層面,或者將社會法等同為作為一個整體的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或者他們“之和”;或者將社會法作為“一類法律”,它“與憲法、行政法、刑法、訴訟法、民商法、經濟法一起構成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廣義的社會法是當作與傳統(tǒng)的公法、私法相對稱的“第三法域”。泛義上的社會法將社會法作為一種法學理念、法學思潮或將之作為與“自然法”或“制定法”兩相對應的一種法律。

綜上所述,“社會法”作為“第三法域”的理論已經弱化、淡出,各國在使用“社會法”一詞時,它所包含的法律內涵與外延并不相同,且在不同的層次上使用這一概念。在使用社會法的語境下一般也不包括圖書館法在內,故目前我們不宜把將要制定的中國圖書館法歸入到“社會法”領域中。

2 公私法劃分的標準厘定

除個別學者外,大陸法系國家一般認為一國的法律應分為公法和私法,該觀念在我國大陸地區(qū)影響至深,“已經和正在浸潤學者們、學生們、法官們、立法者們的思維”。[17 ]然而對于區(qū)別公法和私法的標準問題,學說紛然,莫衷一是,擇若干簡而論之。

2.1 主體說

該學說認為,對私法而言,法律關系的主體雙方都是私人或私人團體;對公法來說,法律關系主體中雙方或至少一方是國家或公共團體。由于存在代表公權力的一方也可以參加私法關系的情形,該學說又進行了修正,認為公法關系除了滿足至少有一方主體是國家或公共團體外,且須具備公的資格或地位才合乎標準。

2.2 利益說

該學說根據法的目的來區(qū)別公法和私法,認為以公益為目的是公法,以私益為目的的是私法。但現代社會生活中公私兩種利益交織在一起,在公法中有不少是以保護私益為主要目的而存在的,私法中以公益為主要目的的比例在少數,且有與日俱增的趨勢。日本學者美濃部達吉說:“根據法之公益的或私益的去指示公法和私法的大體傾向,這主張固有是處,但若以之為兩者的區(qū)別標準,明明是錯誤的?!保?8 ]

2.3 權力服從說

該學說把公法和私法的區(qū)別標準求之于法律關系的性質差異,認為規(guī)定權力者與服從者關系的法是公法,規(guī)定權利對等者之間關系的法是私法。該學說簡單地將權力服從關系和權利對等關系同法律關系主體屬性進行掛鉤,但國家與人民的關系是互享權利互負義務的,不能簡單斷定為權力服從的關系,且對等國家之間和國家內某公共團體之間均屬非權力服從關系卻屬于公法。而私法內部亦有非對等關系者間的法。

如上述,關于公私法區(qū)別標準的學說紛然,其原因在于單一根據說無法明確公私法界限,隨著公私法相互滲透,應將各種不同的標準結合起來。我們在考量圖書館法的法律屬性時,宜綜合考慮圖書館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和調整方法,才可能得出正確結論。

3 圖書館法的法律屬性確定的依據

我們談到圖書館法的法律屬性,實際上指的是圖書館法在一國整個法律體系中的歸屬問題,而確定圖書館法歸屬的依據,一般認為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圖書館法的調整對象,即圖書館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這是首要的依據;二是圖書館法的調整方法,這是輔助的依據。此二者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它是決定圖書館法歸屬的客觀標準。

3.1 圖書館法的調整對象

關于圖書館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學界存在不同的學說,一般認為,圖書館法調整的社會關系包括主管部門與圖書館之間的管理關系、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利用關系、圖書館內部的管理關系和圖書館與圖書館之間以及圖書館與其他社會組織之間的合作關系。由于事物的性質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所以決定圖書館法屬性的只能是占主導作用的社會關系。由圖書館法所調整的這些社會關系中哪個方面的社會關系占主導地位?這則需要考慮圖書館法的基本內容。

(1)圖書館法的域外考察

日本于1950年頒布《圖書館法》,是日本現代圖書館法律體系建設的開端,自頒布至今,已先后經過十余次修訂。[19 ]一般地講,這是一部規(guī)范公共圖書館的專門法律,主要規(guī)定了圖書館的基本任務,圖書館員的專業(yè)職務資格;規(guī)定了公立圖書館的設置主體、管理體制、服務原則、基本標準及國家的經費補助;同時還規(guī)定了國家及地方政府對私立圖書館的原則政策?!秷D書館法》在日本被納入教育法體系。

美國圖書館立法源于各州, 1849年新罕布什爾州制定了第一個圖書館法,1956年頒布了第一個國家級的普通圖書館法《圖書館服務法》,構成聯邦立法和州立法相結合的圖書館法律體系。聯邦圖書館立法的主要內容包括:圖書館服務(免費、多語言等)、圖書館建設(基本撥款、額外補助款等)、館際合作和老年讀者服務等。[20 ]州圖書館法一般規(guī)定了圖書館設立的當局授權,當局授權為圖書館征稅維持運營,圖書館上級結構。[20 ]所有公共圖書館法都規(guī)定了罰則。

韓國的圖書館法最初制定于1963年,經數次修訂,現行圖書館法頒布于2006年,共分九章,[22 ]其主要內容主要包括圖書館法制定之目的,圖書館的定義、分類、設立主體、主管機關及業(yè)務范圍,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與保障機制,圖書館消除知識信息差距的責任與義務等。

2001 年我國臺灣圖書館法正式通過并公布實施。該法總共有20條,約1700余字,十分簡煉,原則性較強,屬基本大法,具指導性質,對圖書館立法之緣由、立法對象、主管機關、各級各類圖書館之概念及設置原則、館長及館員資質和任用原則、技術標準及規(guī)范、圖書館與其他相關法規(guī)的均衡借用、呈繳本制度、圖書館職能范圍及業(yè)務內容、評鑒及獎懲等諸方面均做出了法律的界定。[23]

(2)國內圖書館法的應有內容

我國大陸地區(qū)部分省市及有關部委也制定了一些有關圖書館的地方性法規(guī)和行政法規(guī),通過考察域外圖書館法的內容,并結合我國已經制定的有關圖書館的法律法規(guī),我國圖書館法應當包括:①總則,包括規(guī)定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fā)展方針,規(guī)定圖書館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圖書館事業(yè)的主管機關等。②圖書館的設立,包括圖書館建設規(guī)劃和標準,圖書館的設置、管理、圖書館法人的權利和義務等。③文獻信息資源建設。④圖書館服務與讀者權益。⑤工作人員與內部管理,包括圖書館從業(yè)人員(含館長、館員等)從業(yè)條件、權利和義務、職責要求、待遇報酬等。⑥圖書館國際交流、館際協作、網絡建設和資源共享等。⑦保障措施,包括經費、館舍、設備等。⑧法律責任和其它規(guī)定。

基于上述對國內外圖書館法主要內容的考察可以看出,圖書館法的內容主要規(guī)定了圖書館的設立、組織機構、資源建設、職業(yè)資格、內部管理、保障措施和讀者服務等,涉及到前述圖書館法所調整的四種社會關系,而其中的管理關系應當是占主導地位的社會關系,它決定了圖書館法的法律屬性。就此而言,圖書館法應該歸屬行政法的范疇,而行政法是典型的公法,故圖書館法的法律屬性應當是公法無疑。

3.2 圖書館法的調整方法

法律調整方法是指“實施法律制裁的方法和確定法律關系主體不同法律地位、權利義務關系的方法,它包括確定權利義務的方式、方法,權利和義務的確定性程度和權利主體的自主性程度,法律關系主體的地位和性質,法律事實的選擇”。[24 ]據此,我們來考察分析圖書館法的調整方法。

(1)法律關系主體的地位和性質,即圖書館法律關系主體之間是否存在隸屬關系。所謂隸屬關系指的是法律關系主體相互之間所存在的領導和被領導、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疾彀l(fā)現,在圖書館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中大多具有隸屬關系,在具有管理關系的主管部門與圖書館之間和具有內部管理關系的圖書館內部,其隸屬關系顯而易見,而讀者在進入到圖書館系統(tǒng)中以后也要接受圖書館的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隸屬性。

(2)法律事實的選擇,即圖書館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產生權利和義務的主要根據是事件還是行為。所謂法律事實,就是法律規(guī)范所規(guī)定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情況或現象。[25 ]依是否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作標準,法律事實可以分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兩類,事件與作為法律關系主體的人的意志無關,行為與人的意志有關。據此考察圖書館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產生的主要根據,發(fā)現其只能是行為,比如主管部門撥款行為、圖書館人員調動行為、讀者借閱行為等。

(3)確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方法,即圖書館法所規(guī)定的權利和義務是由雙方協商還是直接由法律規(guī)定或者命令確定。在具有管理關系的主管部門圖書館之間和具有內部管理關系的圖書館內部,因存在隸屬性,權利和義務的確定是由法律規(guī)定或命令確定當無疑問。比如主管部門對圖書館的經費撥款行為只需依據法律法規(guī),而不用去同圖書館商量。由于在圖書館和讀者之間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隸屬性,二者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也不是由雙方進行協商確定的,讀者作為圖書館系統(tǒng)的構成要素,也要接受圖書館的管理,其間的權利義務亦是由法律規(guī)定或者命令確定。比如,圖書館對讀者借閱圖書超期的罰款也是依據規(guī)章制度,并不取決于讀者是否愿意。

(4)權利和義務的確定性程度及權利主體的自主性程度,即圖書館法是否允許法律關系主體雙方對相互之間權利和義務的內容作一定程度的變更。由前面考察圖書館法的內容可知,圖書館法律關系主體之間權利和義務的確定性較高,權利主體的自主性程度較低。一旦圖書館法對圖書館的權利和義務、用戶的權利和義務、國家對圖書館的義務等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即具有了高度的確定性,任何一方都不能隨意進行變更。

(5)實施法律制裁的方法,即當發(fā)生違反圖書館法律規(guī)范要求的行為時,國家所施加的制裁種類。對國家主管部門與圖書館之間及圖書館系統(tǒng)內部,由于存在隸屬關系,當發(fā)生違反圖書館法的行為時,所受到的制裁通常是行政制裁。如日本圖書館法規(guī)定國家支付了圖書館補助金后,如果出現了法定的事項,國家須終止支付該年應付的補助金并責令圖書館返還已經發(fā)放的補助金。[26 ]對于圖書館和讀者之間,圖書館法所設定的責任是民事責任還是行政責任,學界有不同見解。一般認為,在我國現行的法律框架內,圖書館的組織性質屬于事業(yè)單位法人,“公共機構恒有可依法令或由其常設之管理者訂定的管理規(guī)則來管理及運作,故其使用者與公共機構間是一種傳統(tǒng)的特別權力關系。”[27 ]我國學者亦認為,圖書館對讀者行使的管理權、處罰權是“為管理具體公共事務而配置的”,“是社會公共管理職能的具體化”。[28 ]依此,對于圖書館和讀者之間,圖書館法所設定的責任是是行政責任。

上述五個方面的有機統(tǒng)一構成圖書館法的調整方法,從特點來看完全符合行政法的要件,因此圖書館法屬于行政法范疇,即圖書館法的法律屬性是公法。

綜前所述,無論基于圖書館法調整對象的分析,還是基于圖書館法調整方法的分析,圖書館法均屬行政法范疇,故圖書館法的法律屬性為公法應當是沒有疑問的。

4 圖書館法的價值取向

法律屬性的不同決定了其價值取向也不同,明確了圖書館法的法律屬性為公法,也就明確了未來中國圖書館法應當確立的價值取向。關于法的價值,內容十分豐富、復雜,包括秩序、公平、正義、安全、平等、自由等。由于圖書館法具有公法屬性,其價值取向應重在維護公共利益上,換句話說,圖書館法的價值取向應重在其社會價值上,即公益、秩序和效率。

4.1 公益

圖書館特別是公共圖書館是一個面向全體社會成員開放,為社會公眾提供免費、平等服務的公益性機構。圖書館的公益性源自于公共圖書館的誕生,早在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就已經提出圖書館應向社會公眾開放,向所有的社會居民開放,公共圖書館的經費由地方政府來提供。并于1850年通過了世界上第一個公共圖書館法案,1852年在曼徹斯特創(chuàng)立了第一所公共圖書館。[29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于1994年合作制定的《公共圖書館宣言》也強調:“公共圖書館原則上應當免費提供服務。”教科文組織鼓勵各國政府及地方政府支持并積極參與公共圖書館的發(fā)展。[30 ]

李國新教授認為要完善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功能,實現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價值,進而保障公眾基本文化權益,“公共圖書館法不是公共圖書館保護法……從根本上說保護的是公眾的基本文化權益。”[31 ]事實上,我國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公共圖書館體系,各級政府負擔了經費投入,服務一律都是免費的。從今后的發(fā)展趨勢來看,我國也必然也是以公共圖書館為主體的。在此種情況下制定的中國圖書館法,必然要求公益的價值取向。

4.2 秩序

秩序總是意味著某種程度的關系的穩(wěn)定性,結構的一致性,行為的規(guī)則性,過程的連續(xù)性,事件的可預測性以及人身財產的安全性。[32 ]秩序是任何法都要追求的最基本的價值,圖書館法也不例外。圖書館法其他價值的存在也是以秩序價值的存在為前提。從社會意義上看,秩序既是圖書館法存在的依據,又是圖書館法調控的結果。圖書館法規(guī)使主管部門與圖書館之間、圖書館系統(tǒng)內部以及圖書館和用戶之間關系規(guī)范化,模式化,條理化。圖書館法通過對主管部門賦予權力的方式,把其對圖書館應承擔的責任規(guī)定下來,包括對圖書館的設置、規(guī)劃與管理,公共財政經費的保障,出版物的繳送等,從而保證圖書館的健康發(fā)展。賦予圖書館內部管理權,收藏和提供信息資源的自由權,對用戶隱私信息保護權,對用戶的平等服務權等,使圖書館內部和諧有序。圖書館法對秩序的維護亦體現在對侵犯圖書館權益的行為給予懲罰。

4.3 效率

一個優(yōu)良的圖書館必須是有秩序的圖書館,也必須是高效率的圖書館,沒有效率的圖書館無論如何也不能算是好的圖書館。如今,效率已成為各國立法的基本價值取向,也就成了圖書館法必須促成實現的價值。

圖書館法所談的效率是特定資源配置和利用上的效率,這是特定指向的效率概念。通過圖書館法可以規(guī)定政府主管部門對圖書館進行投入的標準,以取得最大的效果??梢砸?guī)定圖書館的服務時間和服務方式,盡可能擴大服務對象,以提高服務效率??梢砸?guī)定圖書館改變服務手段,采用現代化技術,加強網絡建設、促進資源共享,提高服務水平,整合各類資源,擴大國際交流、參與館際協作等,求得最好的社會效益。同時圖書館法要對圖書館從業(yè)人員(包括館長和館員)的從業(yè)條件進行規(guī)定,制定一個最低標準,把好入門關,規(guī)范人才再教育,真正實現圖書館人才結構優(yōu)化,并進行以嚴格考核和管理,以取得微觀和宏觀效率,從而適應和促進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付立宏.關于圖書館法的幾點思考[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11):148-150.

[2]袁慶東.圖書館法私法屬性論質疑[J].圖書館建設,2009,(9):17-20.

[3]鄭敬蓉.試析圖書館法的私法屬性[J].圖書與情報,2009,(1):28-32.

[4]蘇宏.圖書館法本位問題探討[J].圖書情報工作,2006,(10):48-50.

[5]薛智勝,尹倬.關于圖書館法法律屬性的探討[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6):11-14.

[6][8][10][13]趙紅梅.第三法域社會法理論之再勃興[J].中外法學,2009,(3):427-437.

[7](德)迪特爾?梅迪庫斯.邵建東譯.德國民法總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0.

[8](日)美濃部達吉.公法與私法區(qū)別的標準[EB/OL].[2010-03-02]..cn/showNews.asp?id=16482.

[11](德)古斯塔夫?拉德布魯赫.米健,朱林譯.法學導論[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77.

[12]郭明政.社會法之概念、范疇與體系――以德國法制為例之比較觀察[J].政大法學評論,1997,(58):375.

[14]都鳳鳴.法國社會安全法之概念、體系與范疇[J].政大法律評論,1997,(58):381.

[15]王為農,吳謙.社會法的基本問題:概念與特征[J].財經問題研究,2002,(11):91.

[16]竺效.祖國大陸學者關于“社會法”語詞之使用考[J].現代法學,2004,(4):171-175.

[17]朱炎生.私法和公法:二分法的堅強與脆弱[A].廈門大學法律評論(第12輯)[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302-315.

[19]李國新.日本圖書館法律體系研究[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13,10-145.

[20]劉衛(wèi)華.美國圖書館法律的主要內容[J].檔案管理,2006,(6):61.

[21]喬歡.美國圖書館法解析[J].圖書館學研究,1992,(4):15-18.

[22]李炳穆.太賢淑譯.韓國圖書館法[J].圖書情報工作,2008,(6):6-21.

[23]黃燕妮.我國臺灣圖書館法及其影響[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8,(5):22-24.

[24][25]葛洪義.法理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257,424.

[26]周莉紅編譯.日本圖書館法[J].貴圖學刊,1994,(2):57-59.

[27]陳新民.行政法學總論(修訂8版)[M].臺北:三民書局,2005.

[28]謝少俊.法律視角下圖書館權利的性質與內涵[J].圖書館論壇,2006,(3).

[29]譚祥金.利益與良心的較量――公共圖書館借閱收費之我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2,(2):55-57.

[30]張樹華.對1994年《公共圖書館宣言》的認識和理解[J].中國圖書館學報,1997,(3):36.

[31]李國新.關于公共圖書館立法及其支撐研究.中國圖書館學報,201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