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研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分層+引領”:教學目標分層
1.“有的放矢”:明確總體目標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設計應用”學習領域以使學生形成設計意識和提高動手能力為目的。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將學科知識融入生動的課程內容,密切聯系社會生活,關注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突出應用性、審美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欲望。同時,第四學段“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目標為:了解設計的主要門類和基礎知識,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jié)奏與韻律、多樣與統一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種材料和制作方法,進行創(chuàng)意設計和工藝制作,美化環(huán)境與生活,表達設計意圖,評述他人的設計和工藝作品,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九年級是第四學段的最后時期,總體的教學目標落實情況關系到每一位初中生是否具備應有的學科素養(yǎng)。因此,教師的所有教學內容、教法、指導與評價等都應圍繞總體的目標展開。
2.“分而治之”:細化單元目標
在梳理總教學目標后,細化課時教學新目標。如,九年級上冊第4單元《用中國元素來設計》的三維目標就要有區(qū)分,針對不同層次的班級,在“過程與方法”的小目標中要求如下。C層次:能夠進行藝術設計的基礎練習、上色臨摹;B層次:選擇生活中的一項事物,發(fā)揮想象運用中國元素進行創(chuàng)意設計;A層次:通過對中國元素的內涵、紋飾、色彩等的文化理解,熟練運用所學的繪畫技法,以獨特的視角,提煉出中國元素運用于設計,使設計體現新的文化理念。由此可見,細化的課時教學目標更具有針對性、可測量性。教師要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及時了解和掌握班里學生的學習情況,切實地研究教學。
3.“盈科后進”:落實技能目標
美術技能是藝術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教學始終,教師必須對此充分重視。由于不同學生的個體基礎和能力各不相同,美術技能的分層與落實就顯得尤為重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美術技能教學目標具體如下。A層次:運用對比與和諧等形式原理,利用多種工具材料進行創(chuàng)意設計,表達意圖,形成設計意識。這一層次針對美術技能較高的學生而言,以美術設計類特長生為發(fā)展目標。B層次:從形態(tài)與功能的關系,認識設計和色彩、造型,運用如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的形式原理,設計物品,表達設計意圖。C層次:觀察身邊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狀和用途的關系,認識色彩、造型,學習對稱與均衡的形式原理,設計并與他人交流設計意圖,側重對美術的興趣培養(yǎng)。
二、“因材+施教”:課堂教學分層
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對生活美的感受能力與對藝術美的鑒賞能力,那么課堂教學是核心陣地。
1.“因班而異”:班級學情分層
重新編班后,各層次班級的學情差異明顯。從整體上講,學優(yōu)班A層次學生人數較多,同時也有一些B層次、C層次的學生;學困班中一些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存在問題,但也會有部分A層次學生;學中班相對而言整體狀況一般、分化不明顯。因此,教師應針對不同學情相應調整教法。
2.“排兵布陣”:課堂提問分層
首先,教師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難度的課堂問題;其次,要合理控制提問量,以B層次學生為主,針對A層次和C層次學生的問題要少而精。課堂提問時間可以安排在導入、課中交流以及課尾的作業(yè)展示環(huán)節(jié);提問可以面向全體學生,也可以面向部分學生。通過對問題的剖析,教師不僅能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互動交流,而且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這是落實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之一。
3.“曲意迎合”:課堂作業(yè)分層
在布置課堂作業(yè)時,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相應地提高一定的作業(yè)難度,使學生通過“完成—修改—再完成”的進階式作業(yè)練習,較快地提升能力水平。其一,加大作業(yè)量、提高作業(yè)難度。教師可在布置課堂作業(yè)時,加大學生的作業(yè)量,并提高一定的難度。如,教師布置作業(yè)為“單形О的連續(xù)循環(huán)聯想”,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練習量:C層次的學生畫出6至9個物象;B層次的學生畫出10至14個物象;A層次的學生畫出不少于15個物象。同時,教師對作業(yè)難度提出要求:C層學生用鉛筆線描形式表現;B層次學生先用鉛筆再用水筆復勾;A層次學生在B層次的基礎上還要畫出物象的明暗、立體感。其二,布置拓展性學習的作業(yè)。課堂教學時間相對短暫,因此,教師為學生布置一定的課外拓展性學習作業(yè),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而且能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增強美術方面的能力。每個學層班級中都會有熱愛美術、基礎扎實的學生,也有從未受過專業(yè)訓練的學生。無論哪種層次的學生,其都可以在課外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個性化學習。課外作業(yè)的布置取得了好的成效。如,學優(yōu)班中的某位學生選擇了自己喜愛的卡通畫進行課外拓展性學習。她在100多張A4紙大小的畫作旁邊標注了一些英文單詞、科學筆記、數學公式等,很好地將美術與其他學科的知識聯系在一起。這樣的拓展作業(yè)不僅沒有加重學生負擔,反而增添了學習樂趣。
三、“激勵+提升”:作業(yè)輔導分層
1.“抽絲剝繭”:分層性輔導
作業(yè)分層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潛能。對于A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在分層練習中要強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意實踐能力,激發(fā)他們對藝術的創(chuàng)作欲望,關注他們將知識與技能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過程。對于B層次的學生,教師應對其美術知識、美術技能、創(chuàng)作思維等提出更多要求,幫助其完善創(chuàng)作。對于C層次的學生,教師要把目標放低,讓他們多動手、勤思考,必要時手把手教學。教師輔導學生的作業(yè)要有針對性,如,在《工業(yè)設計的魅力》一課作業(yè)分層輔導中,A層次學生的作業(yè)(海豚臺燈設計)造型比較嚴謹,但在個性化和創(chuàng)新方面還需要加強;B層次學生的作業(yè)(叫鈴設計)構思巧妙,但造型能力方面需要加強;C層次學生的作業(yè)(兔子筆筒設計)在造型與創(chuàng)意方面都較弱。因此,在學生分層練習時,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輔導方向。
2.“梅開二度”:二次輔導
在藝術設計的課堂中,教師針對學生作業(yè)出現的問題會提出解惑建議和技法指導,學生則在修正中獲得很大的提升,這可被稱為“首次指導”。然而,40分鐘是短暫的,首次指導后還會留下一些不足和遺憾。因此,教師應利用課余、新課課堂時間針對批改后的作業(yè)再次進行審視,抓住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輔導教學,即二次輔導。這樣的二次輔導對于學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很有幫助。在《海報設計》一課中,通過首次輔導、二次輔導的兩次作業(yè)對比發(fā)現,無論A層次、B層次還是C層次的學生,在創(chuàng)意構思、構圖、色彩搭配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進步。他們對審美的判斷能力和表現能力都在提高,這有效地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核心素養(yǎng)和能力。
3.“攜手共進”:集中輔導
在課堂教學中,對于班級中各個層次學生出現的具有普遍性、集中性的問題,教師需要進行集中輔導。如,在九年級《美好宜人的家居環(huán)境》一課中,有室內家居如床、沙發(fā)、茶幾等家具設計,以往學生在繪制時往往會在透視方面出現錯誤。教師要盡量杜絕這種群體性的錯誤,需要在設計前進行集中輔導,幫助學生復習透視知識。針對透視問題,教師可以先畫一個“box”透視圖,在此基礎上演示通過切挖、添加設計成簡單茶幾、沙發(fā)等常見家具;同時,教師應在展示環(huán)節(jié)分析優(yōu)秀作業(yè)中的細節(jié)處理、深化透視等知識。九年級學生往往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對于空間透視、繪畫手法的掌握也很快,教師完全可以打消學生沒有設計能力的顧慮。
四、“多樣+發(fā)展”:學習評價的分層
1.“電掣風馳”:即時性評價分層
對于各層次的學生,教師要細心觀察學生的學習活動,及時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并給予適當的評價。如:在評價C層次學生時,要把評價點放在作業(yè)的完成度上;對于A、B層次的學生,需要對達到各層次教學目標的學生給予表揚,對沒有到達目標的學生則給予勉勵.
2.“循循善誘”:過程性評價分層
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行為與表現、課堂作業(yè)等過程評價要分層。對A層次學生的要求可以適當提高;對B層次的學生,則表揚有進步、學習效果較好的學生;對C層次學生的要求可適當較低。如,一些C層次學生的設計作業(yè)沒有上色或存在明顯不足,教師可以暫不評價,讓他們重新修改,完成后再評價,要對其循循善誘,以激勵為主。
3.“春風化雨”:學業(yè)性評價分層
學業(yè)性評價分為基礎性評價和日常性評價兩項?;A性評價主要指期末學校自主命題的考查。日常性評價指學生課堂作業(yè)、行為態(tài)度等方面的綜合,按等級記錄。無論是哪種評價,都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主,可以適當地略高于學生的實際學業(yè)水平,獲得春風化雨潤無聲的教育效果。
五、成效:九年級設計課教學分層之發(fā)展
1.“樂在其中”:學生學習的興趣得到了激發(fā)
實施教學分層后,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態(tài)度更加積極。特別是在設計作品的欣賞環(huán)節(jié)和自我創(chuàng)作實踐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往往沉醉于優(yōu)秀的設計作品,品味設計的獨特性,感受美術帶來的愉悅感。美術課已逐漸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學科之一,學生能夠享受美術教學,其興趣得到了激發(fā)。
由于家庭背景、學習環(huán)境、個人心理發(fā)展和生理發(fā)展水平以及原有知識結構等方面的差異,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或多或少的個性差異,針對這種差異,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提出了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即分層教學。分層教學是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和能力水平將學生進行分層管理教學,這不僅體現教學中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而且更有利于學生取得進步和發(fā)展,從而更好地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
一、分層教學理論
分層教學由來已久,它最早由我國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便是它的前身和縮影。不僅在中國,甚至在前蘇聯、美國,教育界對這種教育方法的態(tài)度也是毋庸置疑的。因材施教重在體現對人格的充分尊重,重在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它的實施更加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結構,尊重學生個體的發(fā)展,針對每一位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方法。
實施分層教學,在肯定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同時,也發(fā)展了學生多樣化、學習多樣化、個性多樣化的豐富多彩的課堂文化,更為每一位學生創(chuàng)設發(fā)展平臺提供了重要機會,分層教學也為努力營造豐富多彩的校園增添了一份力量。
二、分層教學的策略研究
1.調查學生個性差異,歸類分組
班級是一個特殊的集體,又是一個參差不齊的集體,因此,要想展開分層教學,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展開調查,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差異和原有認知結構以及原有認知基礎差異,制訂不同的數學教學計劃和學習目標,以達到全班學生的共同進步。了解學生差異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問卷調查、面對面交流以及課堂小測驗等方法,通過長時間的了解和認識,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進行歸類處理,將認知情況相類似的學生分成一個小組,通過調試座位,按照分層教學的不同原理進行歸類分組,也可以采取一幫一的策略進行分組,視班級管理的具體情況而定。
在分組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自尊心,不可以讓后進生認為教師已經放棄了自己,要講明分層教學的意義,不然非但不會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反而就會打擊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不償失。
2.課堂教學應遵循分層原則,使分層教學滲透到課堂各個環(huán)節(jié)
一節(jié)完整的課堂包括:設置懸念引出新課,師生互動教授新課,課堂提問鞏固知識以及課后練習強化知識等諸多環(huán)節(jié),教師只有將分層教學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才能達到課堂分層教學所能達到的良好效果。例如在設置懸念環(huán)節(jié),基礎較好的學生總能睿智地想出老師接下來將要講述的內容,回答教師的問題,使教師的教學如魚得水。而基礎較差的學生要么悶不做聲,要么人云亦云。這時教師就應該讓基礎好的學生回答問題,將新課成功引出,既起到對其他學生的引導作用,又避免在課堂上浪費更多的時間。另外,作業(yè)也是分層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既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延續(xù),又是學習效果的檢測。所以,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難度和數量的作業(yè),通過這種分層讓人人都能很好地完成作業(yè),并且不會存在抄襲或不交作業(yè)的情況。
在課程改革的新時期,特別是針對學生發(fā)展的特殊時期――青春期,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顯現出尤為重要的地位,需要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以分層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一、課題研究背景及意義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而現行的教學方式為傳統的"平行分班",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很大的差異性,而且班級人數較多,如果按著中等的學生上課,優(yōu)等生沒有動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識也掌握不了,給以后的學習和相關科目的學習帶來困難,不能實現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如何讓優(yōu)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差等生"吃得了", 這就決定了現行的教育必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 因此我們必須摸索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實施分層教學,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個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而義務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不能以培養(yǎng)數學家、培養(yǎng)少數精英為目的,而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孩子都得到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根據學生發(fā)展水平的差異,設置不同層次的目標,使學生能由被動變主動,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對優(yōu)等生我們應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導學生自學;對中下等生以扶為主,扶中有放,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習。
二、課題的涵義及研究目標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姆在掌握學習的理論中指出:"許多學生在學習中未能取得優(yōu)異成績,主要不是學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適當的教學條件和合理的幫助。分層就是要最大限度的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這種學習條件和全新的學習機會。"
原蘇聯心理學家科魯捷茨基對兒童的研究實驗表明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所以只要能把成績和個性指標相近的學生分在一個層內,把教學目標分層化解于教學內容的安排,作業(yè)練習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之中。學生們將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日常的教學讓我們發(fā)現:一個新的知識點在新授之前,肯定有一部分基礎好的學生就已經掌握不少有關它的知識,有一部分學生只知道它的某一個或少數幾個方面,也有一部分學生可能一點也不知道。那么在無形中學生就已經被分了類,為了讓他們在原有的起點上逐步提高,教師應盡可能的通過學生對新知識的了解程度,在內心進行分類。這時候我們可以給知識豐富的學生一個機會,讓他來當小老師講解,其他學生可以作相應的補充,同時也給不了解新知識的同學一個好的學習機會。充分調動這三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教師在這里的作用是調控,也就是如何把新知識講得更加完整而有深度,我們可以通過向講解的學生提問題來突出教學重點。新授的同一個知識點,不同的學生可能有著不同的理解,當然在運用上也就存在著差異。有的學生能利用新授知識解決一些基本的問題,有的學生能將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系起來主動構建一個自己的知識體系,來解決一些生活實際問題,也有一部分學生能夠將課堂知識拓展到課外,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尋求解決方案。此時,全班的學生又因知識的掌握程度再一次進行分層,因此作為教師要精心設計新知識的鞏固與拓展,讓優(yōu)秀生進一步加深知識的理解,讓中等生在掌握新知的基礎上有所提高,讓后進生對新知識有充分的鞏固。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目標、內容和活動方式,允許學生在一定限度內選擇不同的學習進度、學習方式學習,教師進行分層施教、分類指導。
本課題的研究目標是在原有分班體系不打亂的前提下如何分層備課,分層上課,分層作業(yè)和分層輔導,實施分層后的教學班級與不實施分層班的教學學生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成績比較。
三、課題研究實施方法
1.學生分層
本年級共有十個教學班,初一入學時有五個英語特色班和五個普通班。特色班的學生基礎,學習習慣等較普通班的學生好些,因此我們在原有班級的體系不打亂的情況下,將10個班級分為兩層--一類班、二類班(各五個)。選擇(1)(4)(5)(6)(9)作為實驗班,其他五個班級作為對比班。并把實驗班里的學生分為A組(競賽組),B組(提高組),C組(基礎組)。教師的分組要根據半年多來對學生的觀察了解合理劃分。各組里的人員可根據每次大考情況滾動,以調動他們的競爭意識和積極性。
2.分層備課
教師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對A、B、C三組的同學提出不同的要求,這必須在教案中有所體現,對A組的同學必須有適當的提高題和補充內容。這部分內容由孫雅萍老師負責提出,并交由張靜、寧志卓三人共同討論確定,對于C組同學至少應掌握到什么程度由寧志卓老師提出并提交孫雅萍、張靜三人共同討論確定。
3.分層授課
兩類班級在授課時要有所區(qū)別,一類班的授課可直接切入主題,放開了,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fā)展,速度也可稍快些,每節(jié)課討論、獨立探索的時間可長些。二類班授課注重復習引入,慢慢過渡到新課,側重基礎知識的講、練,另外對于同一個實驗班級,如何對A、B、C組的同學授課,實現備課中的目標,這是我們感覺最難解決的一個問題,我們準備在授課時按備課中的要求先達到C組的目標(A、B當然要達到了)。然后讓C組同學練習鞏固,再讓B組同學達到B組目標(A組當然達到了)。然后讓B組同學練習鞏固。最后再對A組同學提出更高的目標。
4.分層作業(yè)
對三個組同學的作業(yè)要有所不同。
C組側重必須的基礎題,讓他們做熟。B組除了必須完成C組的外,側重中等難度題,有一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題,A組同學C組題可少做或不做,側重中等題加一、二道綜合知識運用題,注重做考察能力題,尤其在新課結束進入全面復習階段。
5.分層輔導
【關鍵詞】初中教學;分層教學;探究
前言
初中階段在我們求學生涯中是一個重要承上啟下階段,人的未來發(fā)展及幸福往往是由這一階段奠基。因此初中教育對于我們極其重要,不僅家長要注意對孩子的教育,而且教師也要注重用正確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在傳統數學教學模式下受教育的初中生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即需求不夠和跟不上的狀況。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以及培養(yǎng)數學思維能力,在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提出了分層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學生提高數學成績和培養(yǎng)獨特的數學思維能力有很大的益處。本文就分層教學的方法概念及分層教學的實施進行了探究。
1.分層教學的方法概念
1.1分層教學的含義
在長時間的努力探索下,分層教學被教育者提了出來,并且應用在數學教學上體現的效果非常明顯。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的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qū)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fā)展和提高。這種教學方式主要強調三點:第一,學生的現有知識、能力水平;第二,分層次;第三,所有學生都得到應有提高。例如,某學校的數學教師在了解了這種教學方法跟校長商量后決定先使用一段時間的這種方法。在投入到課堂后經過一段時間發(fā)現學生的數學成績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由此可見,分層教學對于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有促進作用。
1.2分層教學出現的教學背景
長期以來,在初中教學中,教師由于受到傳統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都是“一鍋煮”、“一刀切”的教育,完全忽略了由于生長環(huán)境、生理和心理的差異,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同的狀況,致使優(yōu)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的發(fā)展有一些弊端,首先,學生容易失去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第二,學生的各課不能統籌發(fā)展,偏科現象嚴重;第三,和學生的成長目標相背離。例如,某中學一直沿用的是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經過長時間的統計,該校學生的數學成績整體偏低,勉強達到了教育的要求。因此,分層教育的提出是時勢所需。
1.3分層教學的意義
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和思維能力把學生進行分層次的教學更能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對于學生也有諸多益處,其一,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讓每個學生都能夠跟得上教學的腳步;其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其三,有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為高中數學的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等。分層教學的效果非常顯著,故而學校應該及時的把這種教學方式實施在初中的數學教學上。
2.分層教學的實施
2.1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非常大,作為教師,自己的教學方式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為了使分層教學能夠更好地實施 ,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首先,要提高教育教學的實踐能力;其次,更新觀念,轉變方式,用新課程理念教導教育教學;再三,加強自我反思,促進專業(yè)水平。例如,某中學為了更好的實施在數學上的分層教育,定期組織教師到已經實施這種教育方法的學校進行進一步的學習,爭取在本校實行這種教育方法時盡量出現較少的紕漏之處。因此,我們必須要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時刻注意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從而可以因材施教,促進學生能力的不斷完善與發(fā)展。
2.2課堂上的分層教學策略
教師在課堂上實行分層教學方法時,要清楚地了解每一個學生數學成績的定位,根據學生對于數學的接受能力分為三個層次,然后在課堂上根據一優(yōu),二中等,一差進行分組。但是不要把分類的依據告訴學生,以免出現優(yōu)生驕傲,差生自卑的現象出現。之后在提出問題后讓學生依據小組進行討論解決問題。例如,某中學在教學上就采用了分小組進行學習的方法,而學生的成績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必須要有效地實行課堂的分層教學,推進學生課堂的不斷完善與發(fā)展。
2.3課后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分層留作業(yè)
在課堂下教師也要根據學生自身的能力留課后作業(yè)。根據題型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情況對學生進行知識鞏固。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完成作業(yè),對數學的學習充滿信心,提高數學思維能力。例如,某學校的數學教師分層次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分別設計了基礎型題目、提高型題目和拓展性題目等,并把這些題目分別安排給后進生、中等生和優(yōu)秀生。這樣不僅能保證學生完成作業(yè)的質量,而且有利于不同層次學生的成績提高。
3.總結
總而言之,為了適應時勢的發(fā)展,分層次對學生進行數學教育已成為一種為大眾所追捧的教育方式,對于這種教學方式的應用,本問題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第二,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分層教育;第三,課后根據學生自身的掌握情況分層留作業(yè)。分層教學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提高學生的思維,并且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學生各科能夠均衡發(fā)展,向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邁進。
【參考文獻】
[1]盤啟鍵.讓“解規(guī)律探究題”成為初中生的思維體操.廣西教育B(中教版),2013.3
[2]陳靜.探索初中數學有效教學途徑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成才之路,2013.32
[3]劉冰.淺談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初中數學的創(chuàng)新能力.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10
關鍵詞:數學教學;分層次;策略研究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初中學生在生理發(fā)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數學的興趣和愛好,對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的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特別是農村中學生還受到家庭因素、社會環(huán)境因素等各方面因素影響,在教學中仍然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不符合課改的要求。如果按著中等的學生上課,長期下來必然形成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學生吃不了。優(yōu)等生沒有動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識也掌握不了,給以后接受更高深的知識學習和相關科目的學習帶來困難,不能實現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因此探索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課堂上實施分層次教學,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個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分層次教學”是因材施教原則的具體應用,它面向全體學生,承認學生個體差異,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有利于學生數學素質的普遍提高。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姆在掌握學習的理論中指出:“許多學生在學習中未能取得優(yōu)異成績,主要不是學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不能得到適當的教學條件的合理的幫助造成的。分層就是要最大限度的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這種學習條件和全新的學習機會。”
原蘇聯心理學家科魯捷茨基對兒童的研究實驗表明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所以只要能把成績和個性指標相近的學生分在一個層次內,把教學目標分層化解于教學內容的安排,作業(yè)練習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之中。學生們將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所謂分層次教學是指“將同一班級的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通常是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能力傾向)劃分為不同的層次,給予不同的教學”。分層次教學的指導思想是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而學生是有差異的,所以教學也應有一定的差異。
素質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數學教學必須以人為本,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分層教學是指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依照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性,把他們分為不同的層次。初中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都不盡相同,進行分層教學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較快地強化教學效果。
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依照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性,把它們分為若干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提出不同學習要求的教學方法。
主要內容是在原有分班體系不打亂的前提下如何進行學生分層,分層備課,分層上課,分層作業(yè),分層輔導,分層評價。
1.學生分層。根據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思維能力水平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并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首先對自己所教的學生進行分層。A層:數學基礎扎實,思維能力強。B層:數學基礎中上,思維能力較好。C層:數學基礎中下,思維能力一般。D層:數學基礎不好,思維能力不強。對學生分層是動態(tài)遞進的,要隨時關注學生層次的變化,鼓勵低層次的學生向高層次發(fā)展。
2.備課分層。分層次備課是搞好分層教學的關鍵。在了解學生實際,反復鉆研教材大綱和知識層次的基礎上,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具體要求。
3.上課分層。教學分層是課堂教學中最難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師最富創(chuàng)造性的部分。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說過:教師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個學生達到盡可能高的水平。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低起點、緩坡度、多層次、立體化的彈性教學。
4.作業(yè)分層。作業(yè)能及時反饋不同層次學生所掌握知識的情況,因此,作業(yè)應該多層次設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題量、不同難度的作業(yè),供不同層次學生的選擇。
5.輔導分層。主要是通過抓“課堂補償”,強化C、D層教學,在作業(yè)批改上,對C、D層學生盡可能面改,發(fā)現問題及時訂正,集中的問題可利用放學后組織講評,反復訓練,真正掌握;成績較好的學生的作業(yè)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處理,每次輔導活動都要有計劃,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定學生、定輔導效果。
6.評價分層。分層評價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保證。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充分發(fā)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學生需要的是鼓勵、支持、理解,而不是責罵、埋怨甚至是侮辱。評價不只是放假前填寫一紙評語,平時教學的微笑、贊揚、鼓勵的動作都是老師對學生的評價。
這個過程中的重點是教學過程和方法要遵循由易到難的分層原則。問題的提出是思維的開始,但當學生的心理處于壓抑、自卑甚至恐懼時,它將直接阻礙、削弱思維活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注重激勵因素的作用,教師應有意識地編擬各個層次的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情緒,越來越愛學,越來越想學,使每個層次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各類學生都能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領略到獲得學習的愉悅和歡樂,從而在愉快中達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完成向高一層次的轉化。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習信心。
實施分層次教學,雖同在一班,卻分層備課、分層作業(yè)、分層輔導、分層評價,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個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根據學習討論,分層次教學是當前教改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國內外研究的人較多,有廣泛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同時作為一個信譽較高的農村公辦初中,由于平衡發(fā)展不許分快慢班,如何兼顧各個層次學生的發(fā)展,因此作為一項實踐探索,希望能在分層次教學上取得一些成績、形成一些經驗,努力使學生全面提高。
作為教師要不斷地學習,教師的教學工作應該是不斷創(chuàng)新的活動。在實施過程中,教師還要照顧到學生的自尊,尤其是針對各班的D層學生,這個劃分應該只要任課老師心中有數即可,切不可造成有些學生因被劃分為D層而產生自卑心理,從而自暴自棄,亦不能將課堂純粹變成優(yōu)等生自我展示的課堂,因為一點點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成為自我炫耀的資本,甚至產生自我滿足,停滯不前的狀況,倘若這樣就背離了我們的初衷。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初中數學 分層施教教學 教學模式探究 具體途徑
針對當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體系中的一味追求指標任務、教學途徑松散敷衍、實踐方法偏離實際、課堂互動氣氛沉悶等等一系列亟待解決的瓶頸困境,切實合理地將凸顯數學學科教學主體性、針對學生群體層次適配教學的途徑方法有機有序地銜接起來,從而在快速有效地調節(jié)優(yōu)化當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整體結構的基礎前提下,有利助推初中數學教學體系的穩(wěn)定、協調、長效發(fā)展。
一、分層施教教學模式的內涵特征與價值定位
初中數學教育教學的分層施教教學模式基于新課改工程價值理念的一種新型多元的理念模式的集合,它要求教師的教學心態(tài)思維突破傳統束縛、課堂設計與教學方法凸顯創(chuàng)新多元。在教學心態(tài)層面,教師需要剔除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tài),秉持踏實、靈活的思維導向;而在具體實際的課堂教學設計、方法創(chuàng)設上,教師則要將相關聯的學科知識進行有機串聯,實現模式改進、方法創(chuàng)新,側重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欲望、發(fā)散性思考熱情以及實踐性應用技巧。
(一)學生學習能力的層次劃分,因勢利導
在進行分層施教模式的課堂教學設計之前,教師必須對學生對于所學課程的基本的預習情況進行整體的調查統計,諸如學生對于所學課程的學習興趣、對于課程的基本知識點的初步理解程度以及學生普遍存在的對于所學課程的知識難點等等,尤其是數學教學具有知識累積性以及學習連貫性的基本特性,必須進行一對一的解剖、分析,前后呼應,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系統,也只有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具體細化的教學設計,有側重地安排教學設計的步驟順序,做到有的放矢。
(二)教學內容的具體設定,細化操作
教師要把教科書所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的作為基本的主要參照物,同時也要跳出書本的教條束縛,有創(chuàng)造性地在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范疇內以及學生可以理解接受的程度內,進行適當的創(chuàng)新式教學設計。教師可以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秉持釋放學生思考模式的基本理念,鼓勵學生進行切實合理的大膽猜想,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思維能量;同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不僅要堅持“溫故而知新”的基本原則,也要觸類旁通地引導學生進行參照類比,在鞏固舊知識的同時,激發(fā)跨越式的發(fā)散思維;進一步挖掘學生的想象力,把釋放想象力作為刺激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激烈質變的催化劑,并進行適當切實地具體的引導性手段加以輔助。從而最終在達到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也使得學生的思考能力得到新層次的提升。
二、分層施教教學模式的更新探索以及創(chuàng)設措施
(一)立足學生實際,增減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靈魂,是預期的教學效果的整體綜合的規(guī)劃設計。所以這就要求相關教師立足于初中學生的基本實際,從本階段學生的心智思維、價值情感出發(fā),同時結合互動式教學、生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等新手段新方法的加入,合理切實地將其編排融入實際的分層施教模式的數學課堂教學之中。
在進行課堂教學的分層施教途徑方法的創(chuàng)設應用之前,教師則需要確立明確嚴密的備課規(guī)劃的整體方針。一方面要根據新課改大綱所規(guī)定的初中數學教學要求,適時增刪教材的內容,劃定數學知識講授的范圍,將一些偏、難、雜的教學實踐價值不大的內容范圍予以適當舍棄;另一方面則要突出初中學生的階段性特點,將一些本階段學生喜聞樂見的影視綜藝、動漫卡通、網絡趣聞等等要素巧妙具體地進行轉化,譬如將深受初中學生群體喜愛的益智類系列動畫片內的劇情內容合理巧妙地融入具體細致的基本概念講解、原理公理剖析以及重點難點解析等主要教學活動之中,靈活運用突出學科主體價值縱深以及學生主體潛能挖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以及探究熱情,使得使學生想學數學、要學數學、愛學數學。
(二)緊密結合社會實踐的實際應用性
知識如果束之高閣、囿于書本,那么無異于其存在的“空白性”,尤其是在要求頻繁進行推理、求證、算寫的數學學科中,實踐應用就顯得不可或缺。教師要將真實的社會實踐情境融入課堂教學,通過一系列諸如利用三角函數測量日照下標桿長度、架設跨河橋梁、通過概率算法解釋彩票中獎等生活現象,同時也要及時給學生講述傳播基于數學原理而衍生的科學技術、高新設備、概念產品等等。以上手段途徑都能使學生自身增強對數學學科所具備的科技性、真實性、準確性。不僅使學生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獲取了知識,也有了一定的實踐經驗積累,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誘導學生去解決實際問題,真正凸顯分層施教教學模式的實踐性、應用性。
三、結語
分層施教教學模式的引入推進是一項輔、組件化、系統式的綜合化實踐工程,在整個初中數學教學體系中發(fā)揮著改進調節(jié)教學架構、更新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效用。進一步落實有效多元的分層施教教學模式方法的推廣普及,鋪設推進具體細致的創(chuàng)設鋪陳的流程步驟,穩(wěn)步提升學生群體的邏輯探究思維、排列計算技能以及應用實踐水準,從而快速穩(wěn)定地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系統快速、協調、長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寇亮.初中數學分層教學體會[J].新一代,2011(9).
初中學生個體上的差異性決定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智力水平與學習主動性進行分層教學。文章總結了分層教學的內涵,闡述了初中數學實施分層教學的意義,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實施分層教學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
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自古以來便提倡“因材施教”,宋代朱熹在《論語》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美國教育家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也指出:“只要在提供恰當的材料和進行教學的同時,給每個學生提供適度的幫助和充分的時間,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或達到規(guī)定的學習目標”。
新課程標準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數學教育理念,即人人數學觀,它體現了數學的個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使人在學習上存在個性差異,而現行的教學方式為傳統的“平行分班”,而且一個班級里人數較多,若按中等學生的水平授課,長期下來必然形成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學生“吃不了”,優(yōu)生學習沒動力,后進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不能實現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分層教學”正是依據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承認學生差異,改變統一的教學模式,因材施教,為培養(yǎng)多規(guī)格、多層次的人才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1 分層教學的內涵
所謂的“分層教學”,實際是在大班教學的背景下,將學生依據學習情況分成幾個不同的層次,在此基礎上,對不同的學生開展不同的教育,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學目的、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從而努力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在班級學習中,都能在自己已有的程度下獲得知識的進一步提升,實現班級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胺謱咏虒W”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它旨在協調班級內學生學習程度的分化,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2 分層教學的意義
2.1 分層教學是社會對教學的要求
社會發(fā)展需要各種不同的人才,各種不同的人才對數學的需要應該有所不同。國家規(guī)定對初中畢業(yè)學生要按高中與職高1:1 分流,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學在初中學生完成數學學習的基本任務后,要按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與就業(yè)發(fā)展來進行區(qū)別培養(yǎng)。所以分成教學是社會對教學的要求。
2.2 分層教學是因材施教的體現
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被動學習,阻礙了學生潛能的合理發(fā)展,甚至讓部分學生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其主要原因是:傳統教學中,教師向班集體的每一個學生以統一的信息傳遞形式和傳遞速度去傳授知識,而不同個性的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于是,在傳授知識和接受能力雙方出現了不同步、不協調,從而導致優(yōu)等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了”,其原因是未能真正地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素質,勢必對傳統的教育教學進行改革。為此,我們應該以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認知水平為起點,從調動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積極性出發(fā),全面啟發(fā)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實現學生
2.3 分層教學豐富了教學模式
分層教學是一種教學策略,還是一種教學方法?對此有不少的爭論。我們認為,分層教學是一種教學模式,并且是一種班級教學形式下的基于學生差異基礎上的個性化教學模式。其理由為:它既是一種教學范式,又包含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主題、目標、程序、策略、內容、評價七要素。在這種模式下,不打破班級教學形式,把學生個體差異作為一種教學資源,融入個性化教學理念,針對學生的不同實際,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材料、學習條件與學習機會,鼓勵學生向各自更高一級的目標邁進,促進學生各種潛能的良好發(fā)展。
3 分層教學的具體實施
實施分層教學,不僅僅是學生的分層,它還有更廣泛和深刻的內涵。概括來講,實施分層教學有以下幾點策略:
3.1 學生的分層
由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態(tài)度、先天稟賦等因素的異同因此需要對學生進行分層。對學生進行分層,必須要建立在老師對學生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征詢學生家長及學生自己的意見,而后確定分層。分層確定之后,應該根據各個時期學生的表現情況進行動態(tài)管理和調整。老師應與學生約定進行分層調整的原則和條件,使之有明確的努力方向。如一段時期里作業(yè)和測試情況、學習態(tài)度情況等等。
3.2 教學目標的分層
學生的成績,總難以用一個標準來進行衡量。對于優(yōu)秀的學生,老師應該定一個教學目標;對于程度稍差的學生,老師也應該有一個異于優(yōu)秀生的目標設定。在這種有區(qū)分度的目標引導下,不同層次的學生才能都有所收獲好提高。
3.3 教學方法的分層
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的教學目標下,應該才用不同的實現手段,及教學方式。如,對于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可以進行探索式的教學方式,對其思維進行更深層次的訓練;而對于依靠努力取得成績的這一類稍差一點的學生,則不妨通過各類題型的講解以及拔高題目的訓練,開拓其視野,使其掌握相對較深的解題思路;對于又差一點的學生,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則顯得十分重要。這樣,對于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各個層次的學生來講,都是有益的。
3.4 輔導的分層
在課余時間或自主學習時間,老師對學生采取的輔導方式也應分層。這種分層輔導,有兩層含義,一是老師對于優(yōu)秀的學生,把他們集中在一起,進行專門輔導,這類學生往往提出的都是較深的、思維要求較高的、難度較大的問題,在相互交流中大家都能受益;同時將層次稍差點的學生放在一起進行輔導,以此類推。二是在輔導上發(fā)揮學生的作用,畢竟學生與學生在一起相處的時間更多、彼此關系更親密。其做法是,優(yōu)秀的學生輔導稍次一點的學生,稍次一點的學生又輔導更差一點的學生,以此類推。這種輔導既可以是問題式的,有問即答,也可以是配對式的,一對一的責任輔導。總之都是有益于學生進步的。
3.5 作業(yè)的分層
作業(yè)是鞏固和提高學生所學知識的中要途經。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用,才能避免差生在難題面前的受挫和無奈,也能避免優(yōu)等生對大量基礎題的趣味索然,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在作業(yè)中得到自己所需的:鞏固,還是提高,都能給以滿足。
此外,在分層教學的實施中,還有基于學習者生物鐘的考慮產生的時間上的分層、基于心里狀況的輔導分層等等。總之,應該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4 結束語
初中學校的數學分層教學是對孔子因材施教的現代詮釋,可以有效推動初中數學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盡管初中數學分層教學還不十分成熟,存在著一些不足,相信隨著其不斷發(fā)展,定會對我國的初中數學教學有重要的積極影響。
作者簡介:尹國偉,男,1968年出生,湖南桃江人,中教一級,主要從事初中數學的教學與理論研究。
參考文獻:
[1]張成偉.關于初中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思考[J].數學教學學報,2009:(4)79-80.
[2]陳明華,林益生.數學教學實施指南(初中卷[M].上海: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曾繼耘.差異發(fā)展教學研究[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淺談如何提高學習《高等數學》的興趣
用好數學史 教好數學課
談談高職高考的數學復習
論數學思想方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
關于提高數學教學開放度的探索和思考
關于高中數學模型化教學方法的探析
數學公開課的易位解析
中專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
淺析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分層教學
目標引領,自學導航——淺談學習目標的地位和作用
論中職數學分層分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教學實踐
淺議中職學校數學教學評價體系
數學建模與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例談數學課堂提問的部分原則
動生成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
基于Moodle的高中數學混合式教學設計——以《等差數列》為例
在數學課中發(fā)揮小班化教學優(yōu)勢
淺議中職數學的“教”與“學”
“數學過程”之淺見
讓課堂成為學生思維的運動場
談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完整性
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初探
《幾何畫板》在數學探究性活動中的應用
淺談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電子交互白板對初中數學教學的影響
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淺談在數學教學中如何轉化后進生
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學習數學
高中函數概念的有效教學策略
高中數學概念教學中的三個“什么”
淺析職業(yè)學校數學教學中的分層次教學法
高中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新教育途徑探討
如何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淺談變式教學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新課程對數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要求
試論新課改下文化課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
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數學課教師應當做什么
新課程改革理念下數學課堂教學的突破與發(fā)展初探
新課程下提高課堂有效性教學初探
拓展學生思維 提高課堂效率
項目導向教學法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大學數學教學應加強案例應用
從學生的節(jié)外生枝說開去——談高中數學教學預設與動態(tài)生成的和諧統一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有效課堂教學引入的十種方法
職高數學選擇題的間接解法
化歸思想在積分學習中的應用
分類討論解數學題的幾種常見情況
靈活思維在高中數學中的運用——以化歸思想為例
以退為進思想在高中數學中的運用
淺談思維定勢在數學解題中的影響
積分上限函數的導數計算方法初探
探求軌跡(曲線)方程的幾種常用方法
構造法證明不等式舉隅
中職數學問題解決的反思策略
關于高中導數應用教學的思考
走好解析幾何入門關——橢圓題型的優(yōu)化策略
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能力
淺談如何計算正態(tài)隨機過程平方的協方差函數
利用向量巧解二面角
你會解已知面積作條件的題目嗎
抓住本質特點 簡化解題過程
淺析常微分方程的幾種解法
利用斜率解決一類分式求值域的問題
級數的相關性質與應用
多角度透視概率問題
關鍵詞:小班化初中數學;分層;作業(yè)模式
學習數學對于中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題,如何吸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數學成績,這是當前數學教學的一個難題,也對教師提出了諸多要求。小班化教學是當前教育改革下實行的一種模式,將學生的人數盡量減少,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能夠做到兼顧公平,針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同時還有可能實現“一對一”教學。但是,只采用小班化的教學模式是不能完全實現學生數學成績提高和教學效率提高的。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作業(yè)的布置對數學知識的鞏固和使用同樣重要,以往的數學作業(yè)采用的是“一刀切”的方法,不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如何,都是同樣的作業(yè),致使有的學生覺得太難,有的覺得太簡單,達不到鞏固提高的目的。
一、小班化教學模式下的作業(yè)布置情況
在當前的教學中采取小班化教學模式,是相對于傳統的大班教學而言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學生人數減少,師生間的互動增加,學生能夠享受到更加個性化的教育,很好地開發(fā)學生的潛能。但是作為初中數學知識鞏固和提高的重要因素――作業(yè),在小班化教學模式中的布置情況還存在一些問題。
1.作業(yè)布置沒分層
數學知識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更為抽象,初中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一旦在課堂中出現走神情況,就有可能落下一部分數學知識,而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將同一份數學題布置下去,這樣就導致部分學生因為不會只好去抄其他學生的作業(yè)。雖然采用的是小班化教學,但是學生的數學水平參差不齊,有優(yōu)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教師在布置數學作業(yè)時,沒有從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數學水平出發(fā),這樣也會導致教師布置的作業(yè)有的學生覺得太難,有的學生覺得太簡單,不能起到幫助學生鞏固、理解知識和靈活運用的目的。
2.作業(yè)量太大
隨著小班化教學的推廣,班級內學生人數大大減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更多的精力來關心學生,給學生一個更為公正和個性化的教育。但是教師布置作業(yè)的時候總是采用題海戰(zhàn)術,作業(yè)量太大只是增加了學生的作業(yè)負擔和心理負擔,并不能起到鞏固提高的作用,學生在課后花大量的時間應付作業(yè),缺乏獨立思考的機會,尤其是那些數學學習不理想的學生,作業(yè)量太大會讓其疲于應付,甚至選擇抄別人的作業(yè)。這樣的情況對提高數學成績是不利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學生養(yǎng)成不良的學習習慣。
3.教師簡單布置作業(yè)
小班化教學模式是為了迎合當前學生的特點以及教育發(fā)展形勢,主要目的在于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教學。部分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與學生互動,進而幫助不同學習狀況的學生改善以往的學習狀態(tài),提高學習效率。但是在作業(yè)布置上,卻存在簡單布置作業(yè)的問題。所謂簡單布置作業(yè),主要是指教師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太過于死板,沒有從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獨立思考能力出發(fā),只是為了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忽視了學生的接受程度。
二、分層次布置作業(yè)應遵循的原則
考慮到當前小班化教學模式在布置作業(yè)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教師必須實施分層次布置作業(yè)。所謂分層次作業(yè),就是根據班級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數學水平有針對性地布置相應的作業(yè),這樣能夠和課堂中的個性化教育相匹配,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數學成績。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分層次布置作業(yè)的方法,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差異性
小班化教學模式下,班級學生的人數一般控制在三十人左右,人數相對來說減少了,但是數學水平也存在著差異?,F在的初中生更講究個性化,對學習的要求更加多樣。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首先要遵循學生的個體差異、成績差異以及學習的不同需求,給每一位學生設計符合其自身需求以及其能夠解決的作業(yè),給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同樣,教師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遵循差異性原則,給差生布置相對簡單的題目,這樣他們在解題過程中能夠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得出答案,獲得成就感,不會因為完不成作業(yè)而去抄襲其他同學的作業(yè),也不會因為有挫敗感而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給中等生和優(yōu)等生布置的作業(yè),也要根據其實際學習情況以及發(fā)展?jié)摿聿贾?,幫助中等生不斷提高,幫助?yōu)等生不斷突破。
2.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數學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十分枯燥乏味,邏輯性、抽象性的內容會使學生形成許多問題,再加上教師布置的作業(yè)“一刀切”,不考慮學情,學生疲于應付,沒有機會進行獨立思考或者因為不會做而產生挫敗感,教師希望通過作業(yè)幫助學生鞏固提高知識的目的沒有達到。因此,教師在分層次布置作業(yè)的時候,除了要考慮差異性原則外,還需要考慮趣味性原則。教師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可以將作業(yè)設計的更為有趣,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給學生提供更加獨立自主的學習空間,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思維。
3.選擇性
數學作業(yè)的布置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一定的目的性。在以往的數學作業(yè)中,教師為了面面俱到,將每一種類型的題目都布置給學生。有些學生已經掌握非常牢固的知識還要重復做題,學生就會產生疲勞。因此,教師在分層次布置作業(yè)的時候要采用選擇性原則,即有選擇地布置作業(yè),根據教學的重難點以及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來布置作業(yè),使作業(yè)更具有針對性。這樣,學生在做作業(yè)的過程中,既對教學重難點進行復習和鞏固,也能夠通過對易錯題的解答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在下一次做題的時候避免同樣的錯誤出現。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到分層次布置作業(yè),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才有了針對性,避免重復、機械勞動。
三、分幼饕檔木嚀遄齜
小班化教學模式下,教師主要針對每一位學生的差異進行教學,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學生的學習更具個性化,做到兼顧公平和個性發(fā)展相結合。小班化教學模式下,作業(yè)的布置也要根據不同的需求與水平進行,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fā)。
1.對學生進行分層,同質分組,構建合作團體
從小學階段進入初中階段,有的學生因為不適應,可能會出現成績落后的情況,有的學生由于思維發(fā)展的階段性特點存在數學學習成績一般的問題,教師在布置分層作業(yè)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到學生的不同情況,對班里學生的學情進行摸底了解,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教學的時候能夠有針對性,作業(yè)布置的時候也要針對每位學生的特點來布置作業(yè),或者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組,將學習情況相近的學生分在一小組中,每個小組布置的作業(yè)不同,都是根據這組學生的學習情況布置的難易不同的數學題。筆者任教的兩個班級都是三十二位同學,所以每個班級的數學小組分為A、B、C、D四組,每組的作業(yè)量不同,作業(yè)難度也不同,A組注重培優(yōu)拓展,B組注重基礎加提高,C組注重基礎,D組注重補差。以D組為例,在教學八下“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這兩章時,筆者事先下發(fā)帶有二次根式化簡和解方程的練習題,隨時讓學生反復補差強化基礎。每組有一個小組長,主要負責布置每天本組的數學作業(yè)以及統計作業(yè)中的困難點,這樣學生在做作業(yè)的過程中就不會存在不會或者太難的問題,遇到個別問題也可以在小組內解決。當然,這種分組并不穩(wěn)定,要根據組員的學習情況隨時進行調整,力求每一位組員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
2.作業(yè)設計要有層次,因學情而設計
除了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師還要對作業(yè)進行分層。在設計作業(yè)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以及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來設計題目,分別設計規(guī)定題和自選題,規(guī)定題是學生必須要做的,自選題是學生可以選作的。例如,在講解八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時,教師都會補充利用“十字相乘”因式分解來解方程,本節(jié)內容的難點在于二次項系數不為1,甚至系數帶字母參數時方程的解法。所以在作業(yè)分層設計上筆者是這樣做的。D組的作業(yè)就是基礎與課堂例題相結合:解方程x2+5x+6=0;x2-2x-3=0;;。C組除了D組的內容外另加解二次項系數不為1的方程:;。B組的作業(yè)是解C組、D組的方程,同時解方程;。A組在B組的基礎上解方程。
再如,對于D組學生,只要求其做基礎練習;C組學生可以選做B組的作業(yè);B組學生要充分調動其積極性,每課一練上的提高訓練選做;A組課外還要補充。通過這樣的方式,針對每一位學生的不同學習層次進行提高訓練,成績較差的學生做規(guī)定題,鞏固基礎知識;成績中等的學生可以選擇自選題,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進行一定程度的提高;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要全部完成自選題,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更高層次的提高。這樣能夠實現每一位學生的進步與提高,既針對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又有所提高,實現全面進步。
3.作業(yè)批改與評價要分層,師生互助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分層,作業(yè)也在一定的基礎上進行分層,當然,最后的批改和評價也要分層。在小班化作業(yè)分層評價時,筆者采取分層面批并且及時進行評價跟進的方式,每次作業(yè)批改盡量利用中午督班或自修課督班時間進行面批,對于每組錯誤問題多的分組講評,并且根據錯誤點進行變式強化。例如,在利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課后作業(yè)中,學生在化成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和利用判別式判別根的情況時步驟容易出錯,所以在面批評價時筆者會及時再給出一個變式,這個變式可以是書上的例題改改數字,也可以是新式,關鍵在于強化學生的記憶。
教師還要積極鼓勵學生學會一題多解,同時還要鼓勵其不斷進步和提高。對于學習成績中等水平的學生,教師需要肯定其在數學學習中所取得的成績和付出的努力,同時,還要不斷鼓勵其在不斷鞏固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努力提高自己,適當尋找一些有難度的題目讓他試試看。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要鼓勵其不斷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并幫助其不斷鞏固數學基礎知識。
數學知識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基礎知識的扎實掌握是學習的根本,小班化教學模式下教師對學生差異的關注更加顯著,能夠根據每一位學生的不同進行針對性教學。分層作業(yè)更是小班化教學模式下針對學生的差異進行的,不僅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分層,還在作業(yè)布置上分層,真正做到個性化教學,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旨在提高不同學生的成績,推動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兼顧公平,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安文選.淺談初中數學分層作業(yè)布置[J].教育科學,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