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高中歷史??贾R點總結范文

高中歷史??贾R點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歷史常考知識點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中歷史??贾R點總結

第1篇:高中歷史常考知識點總結范文

一般來說,通常所說的歷史是指人類社會史。歷史,就是指過去發(fā)生的事情,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情。文學與歷史是分不開的,文學以自己的方式參與歷史建構和傳承,這不僅適用于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那么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一歷史的學習方法有哪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歷史的學習方法有哪些要理解記憶

高中歷史并不是靠死記硬背就可以背下來的,要理解著去記憶,要把課本完全吃透,吃透的意思是指你要熟悉全部的歷史知識,在記住歷史知識點的基礎上理解性的做題,通過一個歷史事件找出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弄清每個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造成的影響,以及他的歷史意義是什么?這些光靠死記硬背是不可能打高分的,你要理解記憶。

要學會做歷史題

我們說了那么多學習方法也沒有什么用,最主要的還是做歷史題,然后全部答對,才能打高分,畢竟我們還是以分數定勝負的,那歷史如何打高分呢?小編給大家提供一些技巧。大家要記住,“根本原因找經濟”“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問這件事發(fā)生的直接原因就是你腦袋第一時間反應過來的事件,間接原因就要多拐幾個彎的了。

要學會復習

要針對性的復習,你要看你哪個方面比較弱。高中歷史是由歷史文化、歷史政治、歷史軍事以及歷史經濟組成的。你看你哪個方面比較薄弱,加強復習,不懂得就要問老師。對歷史知識點要不斷完善和總結,這樣才有可能使歷史得到高分。

高中歷史該如何復習理解記憶

對于歷史基礎知識的記憶,有些學生錯誤地認為只要死記硬背就行,但是碰到新的情境和材料就無從下手,因此強調理解性的記憶。

把握教材

提高理解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對歷史現象、歷史概念、歷史結論、階段特征、歷史材料多問幾個為什么,要將教材中的句號變成問號。

如對于“兩稅法”這個知識點,我們不僅要記住具體內容,還要理解為何稱“兩稅法”?與以前的賦稅制度相比有什么特點?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

尋找規(guī)律

平時的復習中要注意掌握歷史單元特征和發(fā)展趨勢,注意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有些知識點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的。

如要理解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經濟發(fā)展的原因時,主要是“生產技術的提高”、“經濟政策的調整”、“社會秩序的安定”、“民族融合的加強”、“中外經濟的交流”、“人民辛勤勞動”等;講經濟發(fā)展的表現,主要是從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中外經濟交流幾個方面去總結。

獲取和運用信息

首先要學會解讀和獲取“設問”信息,在這個基礎上然后再去解讀并獲取試題的文字資料、圖表、數據、畫面、符號等材料或“情境”信息,不要將這個順序顛倒。其次要進行一番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才能獲取和解讀有效信息。再者,要將試題中材料與所學知識建立起正確有效的聯(lián)系。最后,對設問的信息進行解讀時,有的可以直接用所學知識回答,有的可以將材料中的信息轉化為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還有的則要運用相關的史學觀點進行闡釋。

高一歷史學習有什么好方法一、觀念轉變

如今的高考形式,歷史作為高考科目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由于中考在去年才考歷史,而且作為綜合科來考,初中課時安排少,許多學校又缺乏專業(yè)教師,歷史在有的學校形同虛設。學生初上高中后,對當前高考改革形勢一無所知,在學習方法上,視機械背誦為唯一法寶,不愿認真聽講,缺乏積極的思維習慣,認識不到訓練的意義,不做平時積累、循序漸進的打算。高一《中國近代現代史》屬新編教材,從觀點到史實,從容量到質量,從廣度到難度,都躍上一個新的臺階,這是歷史學科本身發(fā)展的必然,也是社會進步和高考改革帶來的結果。緣于此,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課時少,進度緊和高考能力考查要求日漸扎實的情況下,如何更新觀念,適應新形勢,學好新教材,是擺在每一個高一新生面前一道難解的方程式。

二、講究方法

對高一新生來講,學習歷史是一個循序漸進、長期積累的過程,決非一時一段的努力所能達到的。初中歷史教材注重史實,形象而生動,而高中教材則注重理論概念,較為抽象。因此,高一新生接觸《中國近代現代史》時較為頭疼,只有注重學習方法,方能事半功倍,適應高考形勢的要求。具體來講:①要培養(yǎng)自學能力。高中歷史教材每章前都有“引言”,它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同學們在學習每章之前,要認真閱讀一下“引言”,把每章內容的線索和重點了解清楚。形成習慣后,有助于培養(yǎng)分析、概括能力。另外,每章選用的插圖、表格、史料都要認真理解領會,以幫助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所以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是必須的??傊?,自己掌握了主動權,養(yǎng)成了良好的自學、獨立思考的習慣,對學習歷史至關重要。②注重知識的聯(lián)系結合,樹立整體知識觀。首先,高中歷史許多概念比較抽象,諸如“革命”、“改革”、“改良”等,必須結合政治常識方能理解。在目前各類歷史試題中,理解性的題目占據了主要地位,如果對教材處理不好,做選擇題時,就會出現判斷錯誤,做材料題和問答題時則容易答非所問。其次,注重知識的縱橫聯(lián)系。平時,在學習中應注重多分析、多比較,找出其異同處,加深對史實的理解,培養(yǎng)自己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③注重跨學科的聯(lián)系,學以致用。高考實行“大綜合”的趨勢,要求各科加強滲透。學生在平時應關注當前國際國內重大時事等熱點問題,多角度去研究、分析所涉及的問題,拓寬自己的視野,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理清主線

第2篇:高中歷史常考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高中歷史;高效課堂;問題;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的持續(xù)推進,愈來愈多的教師已認識到須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探索新型教學方式,重視高效課堂的構建。

一、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依舊以個人為中心,運用“灌輸式”教學法進行授課,并將高考應試作為開展教學活動的導向,不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傮w來講,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下述幾點。

(一)過分強調歷史教學的應試性

受高校人才錄取以及評價舉措等因素的影響,無論是教育部門、學校還是家長,都將高考視為改變學生人生的重要武器。在日常教學中,許多教師以高考應試為導向開展教學工作,過分強調讓學生死記硬背課本,忽略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與感悟,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別提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情感了。

(二)忽略了歷史教學的人文性

高中歷史教師不僅擔負著傳授歷史知識的責任,還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使命。不過由于傳統(tǒng)教育理念根基深厚,高中歷史學科涉及范圍廣,知識點凌亂、細碎,很多教師直接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感和態(tài)度價值,繼而導致歷史教學人文氣息薄弱,無法發(fā)揮教育學生的功能,不利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高。

(三)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當前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依舊將自己視為課堂中心,未留給學生充足的發(fā)揮空間,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只是將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導致學生對歷史學科提不起興趣,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策略

要想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師應首先打破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禁錮,在拓展歷史教育視野的基礎上,突出并強化教育功能,樹立科學正確的教育理念,運用有效的教育手段,切實提升高中歷史教學質量,實現優(yōu)質、高效教學。

(一)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建立友好師生關系,強化情感教育

在引導學生學習方面,教師發(fā)揮著表率作用。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需要持續(xù)強化個人專業(yè)素養(yǎng)與道德修養(yǎng),用個人魅力去感染學生,教化學生。在日常教學中,有很多學生會因為不喜歡某任課教師而排斥該教師所授科目。因此,教師在學生心中具有較強的榜樣力量,教師應重視個人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教授學生知識,向其傳遞正能量,通過個人魅力傳遞給學生陽光,讓學生在喜歡教師的同時對其所課程也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師和學生要保持平等地位,師生之間形成平等交流的關系,可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化師生互動,進而及時了解學生想法,合理調整教學方式,盡量實現教與學的最優(yōu)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營造良好的歷史學習氛圍,突出育人目標,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同時培養(yǎng)愛國情懷。

此外,高中歷史教師須強化情感教育,通過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動調動并豐富學生的歷史情感。要想構建高效歷史課堂,教師須重視并強化個人情感教育素質,在積極響應并推行素質教育的同時,強化和學生的情感聯(lián)系,以消除學生對歷史的厭惡心理,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情感滿足。這就需要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和學生的互動,構建一個高效高質的歷史教學課堂。

(二)重視學生主體地位,提供自主思考空間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其提供更廣闊的表達空間與發(fā)言空間,使其獲得一定的課堂學習主動權,促其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負責組織活動,把握節(jié)奏。高中歷史教師應該努力成為一名民主、友好且富含教學智慧的教師,摒棄“填鴨式”教學模式,多開展活動教學,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不斷進步,不斷提升,真正實現寓教于樂的目標。高中歷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以及學習特點,創(chuàng)造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強化師生互動,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比如在進行課堂導入時,教師最好選擇充滿趣味的教學內容,以吸引學生,促使其更加投入地進行歷史知識學習。例如在進行北師大版高一歷史第5課《和運動》教學時,筆者首先向學生播放了一段關于“”的電影視頻資料,讓學生在歷史事實的再現畫面中對“”有一個較為直觀的認識,并激起他們深入了解“”的欲望。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根據教學大綱完成基本教學任務,還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和自主思考空間,鼓勵學生主動表達個人疑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真正實現互動性學習,繼而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進一步提升其道德素質。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再現教材內容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多媒體技術逐步走進校園,開始成為一種常規(guī)教學手段。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打造一種切合教學內容的學習情境,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夠豐富他們的歷史情感。相對來講,高中生擔負的壓力比較大,學習科目較多,學習任務繁重,每天都面對著布滿白色粉筆字的黑板,學習熱情不高,課堂氣氛不活躍。在進行歷史教學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特征,依托強大的多媒體技術,通過再現教材內容情境的方式吸引學生關注,充分展開聯(lián)想,構建情感豐富、互動性強的歷史教學課堂。不過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導入時要明確一點:有目的性地導入,也就是有針對性地導入。多媒體技術僅僅是一種輔助式教學工具,只是一種單純輔助教學形式,不能占據全部課堂。在進行課前導入時,教師應該根據教材串聯(lián)知識點,切忌出現喧賓奪主的現象,否則無法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在進行北師大版高二歷史第5課《古代文學的輝煌成就》教學時,筆者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了“碑帖”“詩詞歌賦”以及“元劇”等相關資料,使學生掌握不同歷史時期所形成的文化特征,充分意識到文學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經濟發(fā)展水平和政治特征,文化繁榮發(fā)展主要得益于政治和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引導學生探索文學和經濟、政治間的內在聯(lián)系。借助生動的視頻資料或者圖片資料,能帶領學生走進文化藝術殿堂,使其更深入地感知古人內心情感與思想意識,進一步強化個人文化修養(yǎng),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我國古代文學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受民族文化獨特魅力,激發(fā)其民族自豪感,形成強大的民族自信心。依托于多媒體技術再現教材情境,串聯(lián)知識點開展教學活動,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記憶,還能夠激發(fā)并豐富其歷史情感,促使學生更透徹、更深入地理解所學內容,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目標。

(四)模擬歷史情境,強化知識理解

在日常教學中,高中歷史教師可有意識、有計劃地組織歷史實踐活動,比如組織學生模擬并再現歷史情境,以強化學生對歷史事件的J識和感悟,創(chuàng)建學生和歷史之間的關系,為學生提供應用歷史知識的機會。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無須反復講解課本知識,應在結合課本知識的基礎上,自主探尋多樣化課堂授課方式,積極組織并開展各種不同的歷史實踐活動,通過模擬和再現歷史情境的方式,調動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

以北師大版高一歷史第16課《雅典的奴隸主民主政治》為例,其教學重點在于正確區(qū)分古希臘雅典君主制和貴族制、貴族制和民主制,正確認識雅典民主制的特征以及當時所采用的主要措施,合理區(qū)分公民大會、五百人議事會以及民眾法庭,并明確其各自作用。為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課本知識,筆者組織學生分別模擬了公民大會、五百人議事會以及民眾法庭,要求學生按照身份特征,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個人理解,針對指定案件進行大會模擬。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負責指導與總結。

或許有的教師認為這種探究式模擬活動純粹是浪費課堂時間,毫無教學價值。其實不然,這種模擬雅典議事制度重現歷史情境的做法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還能夠提高他們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歷史素養(yǎng)。在整個模擬過程中,學生要想正確扮演歷史角色,既要正確理解雅典議事制度特征,了解雅典當時的政治制度體系,還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需要在保持良好邏輯思維的基礎上,吐字清晰,正確表達,而這對學生的歷史知識運用能力要求比較高??此埔粓龀錆M娛樂性、趣味性的模擬活動,其實充滿了各種考驗,有益于提升學生歷史素養(yǎng)。

三、結語

構建高效的高中歷史課堂并不是一項無法完成的任務,只要教師不斷強化個人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個人魅力,打破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禁錮,改變傳統(tǒng)教育理念,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積極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定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和熱情,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趙潤霞.淺談課堂競賽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職業(yè)技術,2010(12):40.

[2]祝凌云,王佃學.高效歷史課堂的六大組織策略[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0(21):128.

[3]孫亮.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景 構建歷史高效課堂[J].文理導航,2011(19):82,5.

第3篇:高中歷史常考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 高中 歷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0-0125-01

在新課改的指導下,我國各個高中的歷史教學都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小組合作學習作為課堂改革的一項創(chuàng)新,如一縷春風吹入了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將學生分組,對課堂的內容進行討論分析,總結教學的重點,由師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教學方法提升了學生的積極性,鍛煉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 高中歷史教學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的前提

1.營造合作的氛圍,學生樂于配合

自古以來,在課堂教學中主要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面對學習任務,要求學生自主完成、獨立思考。在這樣的觀念引導下,學生們只會埋頭苦干、悶頭學習,根本沒有合作雙贏的意識。很多學生甚至還會出現“跟別人合作學習,把我的想法分享給他人,那么別人就會超過我”的想法,從而更加排斥合作學習。面對這樣的狀況,首先應該改變課堂氛圍,老師在教學中要渲染合作學習的課堂氛圍,感染學生的情緒,讓學生們知道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最后讓學生們發(fā)自內心地想合作、樂于配合小組合作學習。

2.優(yōu)選合作教材,使學生能合作

提到小組合作學習,人們往往存在這樣的誤區(qū):合作學習中學生們不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不考慮教學的內容而一味地加入討論中,忽視了學習的時機和載體,使小組合作學習本來一個很好的構想變成了徹頭徹尾的“偽合作”。想要順利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老師要將班級的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根據學習任務精選學習教材,還要把握學習的最佳時機,堅持開放性和可操作的原則,讓學生們能夠進行小組合作。

3.教授合作技能,讓學生會合作

常言道:“巧婦難成無米之炊?!睂τ诟咧械臍v史課堂教學也是一樣,要想使小組合作學習處于一個井然有序的狀態(tài),老師要教授給學生合作技能,讓學生會合作。在安排小組教學時,老師可以選拔一批學習能力強、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作為小組長,給他們分配組員,帶動小組的學習。

二 高中歷史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實施

1.轉變觀念,提高教學質量

小組合作學習是現代高中課堂教學模式的一個潮流,想要順利地開展,就必須在思想上給予高度的重視。小組合作學習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要領,教師在課堂上要加強對歷史教學的設計組織,給學生提供一個公平、開放、和諧的平臺,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加入到課堂討論中,掌握正確的知識和技能。順利開展小組教學,要求老師和學生轉變觀念,真正地接受這種教學新模式,拓寬自己的知識儲備能力。

2.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因材施教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首要前提是學生的分組,分組的成敗決定著小組學習的有效性。因此,在進行小組學習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們對于歷史知識掌握的實際能力,堅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對學生按照性別、學習能力、對歷史的興趣、基礎知識儲備量來進行科學的分組。

常見的分組方法有同桌分組、鄰桌分組、前后桌分組等,老師要根據班級的人數,靈活進行小組人員的構成,消除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讓學生能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相互激勵、相互幫助、相互交流,最終共同促進合作,完成學習目標。

3.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控和優(yōu)化

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通過合理的分組,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實現學生雙贏的價值。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老師是整個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對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控和優(yōu)化,以此來實現對于學生們的組織和協(xié)調。

老師可通過三方面來組織:對教材知識的預習,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資源中,利用可以掌握的知識,探索出新知識;對課堂提問的設計,課前老師準備幾個問題,在課堂中讓學生們從問題入手開展合作,從問題中加深對知識點的思考,使學生能夠提出問題、發(fā)現問題;最后是知識的自查和反思,溫故而知新,對于知識點的把握,考核的途徑就是測評。

三 結束語

在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強與人交流的能力,還能從課堂的討論中對自己進行正確的評價,樹立學生們的合作意識和責任感,有利于學生個性差異性的提高,在互幫互助中激發(fā)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謝丹.淺析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開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8):126~140

[2]劉慧.析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開展[J].神州,2013(25)

第4篇:高中歷史常考知識點總結范文

一、歷史基礎課的教學方法和要求 (新授課)

這是高中歷史最基本的課型,也是最常見的課型,即教授新課。基本方法是采用“1251”教學模式。即一堂課45分鐘,學生自主學習10分鐘,教師精講20分鐘,反思訓練5分鐘,自主消化10分鐘。

(一)問題驅動,自主學習(10分鐘)

1、教師根據課標和考試說明對知識和能力要求,為學生設計自主學習提綱,做到教學目標問題化,并輔助以學案。學生依據學案,自主完成對課時內容的學習,掌握重點知識和主干知識。

2、學案上基本內容的填寫以課下為主,課堂上整理記憶知識為主。

(二)師生互動,教師精講,知識梳理,點撥歸納,解決疑難(20分鐘)

1、學生通過分組討論,解決自己不能理解的重點、難點和疑惑問題,重在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學生分組討論時,教師要做好指導。

2、對學生不能理解的知識,教師要精講,點撥歸納,解決疑難,突破重難點,重在方法的指導上。

3、教師引導學生構建本課知識結構,進行小結,總結本課的重點、難點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三)典例剖析,練習鞏固(5分鐘)

1、結合本課的重點、難點問題,為學生設計情境新穎、有針對性的探究問題,或直接引用高考試題、典型模擬題,進行同步目標的鞏固訓練?;蛴蓪W生自己編寫訓練題,這樣,學生的理解和感受會更深,記憶更清晰。

2、學生要獨立完成問題解答,教師要檢查練習效果。

3、教師在學生解答的基礎上,剖析例題,點撥思路,提煉方法,總結規(guī)律,使學生初步形成科學合理的解題思路。

(四)自主消化(10分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角是學生,課堂效率的提升還是要靠學生自己。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消化,對本課所學知識進行再梳理,強化知識記憶,溝通知識聯(lián)系,反思所學,升華認識,真正把課本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只有自己真正理解記憶的知識,才能在大腦里留下永久的痕跡。

二、歷史導讀課型的教學方法和要求

導讀課也即“自學導讀課”,是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閱讀歷史教科書的教學方法。在當今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自學導讀法”教學更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和發(fā)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強調學生要獨立思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會學生掌握記憶、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和表述歷史的能力,讓學生去聽、去讀、去學、去思、去說,做到耳到、眼到、心到、手到。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探索出了以“指導閱讀組織討論引導交流重點啟發(fā)反饋總結練習鞏固”為基本結構的“自學導讀學習法”?;痉椒ê鸵笫牵?/p>

(一)出示導讀提綱,指導閱讀

教師在導入新課的基礎上,出示導讀提綱,讓學生默讀全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把握教材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在學生結合導讀提綱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把閱讀中存在的難點、疑點問題做好標志,以待小組討論時商議。

(二)組織討論

在學生閱讀并獨立歸納要點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討論要以問題形式出現,要有針對性,要求每位學生必須提出自己的看法,每組指定一位學生記錄討論后的結果,以待全班進行交流時闡述。

(三)引導交流

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各組指定一位學生闡述本組討論的結果,重點交流在討論中存在的疑惑點、重點、難點,在此爭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對交流結果作評議,肯定成績,并進行適當的指正。

(四)重點啟發(fā)

“自學導讀課”的主要思路是學生自己能看懂的,讓學生自己閱讀,學生看不懂的,由教師去講解。在學生分組討論、集體交流后,教師適時進行重點啟發(fā),精講學生討論后仍存在的疑惑點、重點、難點,并挖掘教材中的隱性知識,以及知識的縱橫聯(lián)系。師生可以互相質疑,以達到共同解決問題的目的。

(五)反饋總結

經過上述四個步驟后,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了較深的了解。這時教師可指定幾位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行概述,教師進行肯定、補充或糾正,并且板書出課文的知識要點及線索,使課文知識系統(tǒng)化。

(六)練習鞏固。輔助適當的練習題,檢查學生自學的效果。

三、歷史閱讀課型的教學方法和要求

新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大量的與教材有關的歷史知識,如2008年高考的天干地支、2010年高考的五行相克等知識,這些知識教材都沒有,需要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獲得。歷史閱讀課型就是要求大量閱讀課外歷史知識,開闊視野,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這類課型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是:

1、教師指導是關鍵。我們提倡“海量閱讀”,“快樂閱讀”,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閱讀,制定閱讀計劃,閱讀哪些歷史書籍,如何與教材、高考聯(lián)系,閱讀要達到的目的和效果。防止學生借閱讀名義看不該看的書。像專家推薦的中學生必讀的100部書,四大名著、名人傳記等文學或歷史書籍。

2、學生課外自我閱讀是主體。知識的掌握和內化還是要靠學生自己,學生要制定閱讀計劃,每星期閱讀一點,積少成多,持之以恒,必有所獲。閱讀過程中要注意摘抄,注意積累,多動腦,多思考。教師要檢查學生的閱讀和摘抄情況。

3、教師安排專門的課外閱讀課,但必須指定閱讀內容,擬訂出閱讀提綱,設計一些新穎靈活的問題來帶動。為檢查閱讀效果,可以設計一些問題進行檢測,問題力求題型多樣,作為檢查學生閱讀效果的手段。師生可以共同閱讀、討論歷史知識、質疑歷史。閱讀時既要注意基礎知識和課外知識的聯(lián)系,又要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應用,知識的遷移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四、歷史講評課課型的教學方法和要求

講評課是在學生練習或考試之后,教師從學生做題中反饋信息,從而對學生存在的知識、能力、技術、習慣、規(guī)范等方面的缺陷進行教學矯正的一種課型。

(一)教學目的

1、抓住學生訓練中暴露的知識缺陷,回扣知識,夯實基礎。

2、抓住典型題目和共性問題,引導學生把握解題思路、方法,總結一般解題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思維和解題能力。

3、抓住共性問題,矯正學生不良的行為,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的答題習慣和考試技術,強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課堂結構

1、試卷評價。包括試卷的總體評價、難易度、知識點的考察,錯誤因分析和歸類,各個試題的得分情況統(tǒng)計。這是上好講評課的前提。

2、出示學習目標。錯題本身不是教學目標,解決通過訓練診斷出的學生在知識、能力、方法、技術等方面的問題才是教學目標。

3、分析講解。找準錯因,師生互動分析,著眼目標達成。

(1)析錯例。引導學生暴露其思維過程,抓住錯因進行答卷失誤分析。

(2)講思路。引導學生把握題型特點、題目與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思考解題的突破口、思路。要重視從錯題所涉及的知識方法背景切入。

(3)找方法。抓住典型題目,分析基本解題方法和技巧。解題既要注重結果,更要注重過程。

(4)探規(guī)律。即歸類講解分析,對某一類題目的解題方法進行總結,總結出相對固定的解題規(guī)律,規(guī)范解題流程,縱橫聯(lián)系,真正使學生觸類旁通,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

(5)求變化。講評試題不能就題講題,要借題發(fā)揮,善于將原題進行變形,力求一題多變。如對考察的知識點從多角度、多層次進行訓練設計;對原題的設問方式、限制條件進行變形設計。這種變化有利于學生分析比較、正誤對比,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思維做題能力。

(6)求規(guī)范。要求學生規(guī)范答題,向規(guī)范化再要一個分數段。

4、補救、強化性訓練。學生做錯的試題,說明對這個知識點還沒有熟練掌握,需要強化練習,因此,教師要再精選一些習題,針對共性錯誤進行補救訓練,以練促思、練中悟法。

5、總結。以應用為目的,總結學生錯誤的原因,歸納類型題的做題方法和規(guī)律,力求學生不再重蹈覆轍,力求滿分卷。

(三)幾點說明

1、 高質量的試卷批改是講評課的前提。

2、 堅決禁止對答案式、就題講題式的講評方法。

3、 講評過程要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教師的講是精講,要在知識、方法、思路、規(guī)律;防止教師一言堂,要讓學生暴露思維過程(去審題、去分析材料、去動手組織答案),要引導學生反思總結、分析歸納。

五、歷史復習課教學模式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復習課包括日常學習中的單元復習和考試前的綜合復習。復習課要切實貫徹“教為主導、學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教為主導體現在評析、點撥、引導歸納;復習課要始終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去自讀思考、歸納構建、訓練總結;訓練是復習課的生命線,無論是知識鞏固、體系構建,還是能力提高,都要在訓練中完成,訓練的方式是多樣的,訓練的目的是鞏固知識。

(一)歷史復習課的目的

1、夯實“雙基”。多種途徑引導學生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復習,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檢測,使基礎知識進一步鞏固。

2、構建知識體系。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構建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體系,以求融會貫通、透徹理解。

3、培養(yǎng)能力。通過強化訓練,使知識指向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運用、分析綜合等能力。

(二)課堂結構

1、學案(提綱)導學。教師課前首先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指導性強的導學提綱(學案)。提前發(fā)給學生,交待自學任務,讓學生依據導學提綱先行進行復習。(復習提綱的內容主要有:考點分析、目標要求、知識結構、訓練題組)。教師收集反饋信息,依學定教,確定教學目標。

2、出示復習目標。主要是對知識點掌握與應用的要求、標準。復習內容本身不是教學目標。

3、復習目標問題化、情景化,以問題帶復習,以應用帶復習。進行基礎性診斷訓練(精選基礎性、典型性題目),或把課本內容題目化,覆蓋重點、易混淆知識點和常規(guī)解題思路、方法、題型。

4、精講點撥,構建體系。針對診斷情況進行精講。精講內容主要是復習的重點、難點、易混點和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精講要講出新意,要在“知新”與“提高”上有所突破,開闊學生思路,幫助學生理解、消化、深化教材;師生一起歸納、梳理所學知識,構建知識體系。

5、強化訓練。精選典型性、針對性的試題,創(chuàng)設一些相對新穎的情境,訓練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6、總結。根據復習目標歸納、升華,形成知識、方法體系。

(三)幾點說明

1、克服兩種錯誤的復習方法。復習課的知識點需要串講,但不能以講授代復習,把復習課上成新授課,也不能對學生實行大撒把,任務布置后,教師不管不問。這樣做,復習效果會非常差。

第5篇:高中歷史??贾R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新課標 高中歷史 教學有效性

一 、前言

從小學至初中,歷史課一直以副課的方式存在著,學生對待歷史的學習態(tài)度基本上是調節(jié)式,自由散漫。高中歷史課的地位因為高考緣故驟然上升,學生們一時難以適應,面對歷史學習無所適從,或當成調劑或死記硬背,最終都不能收到滿意效果,尤其是在新課標改革環(huán)境下。作為歷史教師,最需要鉆研也是最為頭疼的就是新課標下如何增強歷史課的教學有效性,如何擺脫教師苦口婆心,學生只當做和尚念經的困境。歷史教學組經常召開教研會,大家見仁見智,一起交流學習,分享經驗,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探尋歷史教學之路。經過多年的個人探索以及參考眾多教育家的各種見解,總結如下。

二、高中歷史課程目標以及分類的整體解讀

開展有效教學,勢必在明確的教學目標引導下進行。因此,要對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及分類進行詳細的了解和正確的解讀。在新課標當中,對歷史課程的教學目標分別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主要方面來闡述對學生培養(yǎng)應達到的總目標,并對如何實現這三方面的目標在內容標準方面作出了相應的規(guī)定?!叭灰惑w”課程目標可具體表述為:歷史知識與能力目標,歷史過程與方法目標,歷史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筆者認為,“知識與技能”是課程目標中的基礎部分,學生只有實現了“雙基”目標才能進一步發(fā)展;“過程與方法”目標,是素質教育的核心部分,實現了該目標則更有利于其他兩個目標的實現;“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是實現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三個目標并不是單獨存在、逐一實現的,而是相互貫穿,尤其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貫穿于整個教學目標的始終,該目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最終目標,意義重大,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和體現。

三、通過挖掘教材來拓寬學生視野

任何教學活動都需要以教材為參考,雖然教材因為版面、選材等因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過,教材可以延伸,教材可以挖掘,師生在挖掘教材過程中,可以化有限有無限。歷史教師如果僅僅死扣教材,只是傳授教材知識,一來無法帶動課堂氣氛,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二來無法適應新課標要求,三是不能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我們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應更多地去引導學生掌握歷史課程學習的方法;同時通過巧妙的課堂設計,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來思考,讓他們有機會對知識點進行自主探究。教師必須為學生拓展更多的歷史知識來源,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山柚ヂ?lián)網和圖書館的資源,來豐富歷史課堂的學習內容。挖掘教材不僅僅依靠教師自身來完成,更多的是指引學生進行自主挖掘,比如讓學生利用一定的課余時間,去查閱歷史資料,甚至建議學生在假期去歷史名勝風景區(qū)進行旅行性訪問,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歷史學習機會和方式,培養(yǎng)學生關注歷史,尤其是鄉(xiāng)土歷史的情感,增強學生的鄉(xiāng)土情愫。

四、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營造濃厚的歷史學習氛圍

新課標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要有創(chuàng)新,要建立個性化歷史課堂。單一的教學模式,實現教學方式多元化,并進而充分激發(fā)學生對歷史課程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具體的操作方法上,可以通過研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實踐性學習等方式,來實現新課標提出的教育教學目標。所謂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優(yōu)勢和價值。歷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情、教學內容、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能力來選擇最為合適的教學模式,該模式既是學生個性化的還是教學內容個性化的還是教師個性化的體現。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充分發(fā)揮教師本身的綜合素質,充分利用學校給予的教學條件,將教學內容展露無遺,創(chuàng)建高效、和諧的歷史課堂。

五、提高課堂講評以及練習質量,教學效果要及時鞏固

課堂有效性提高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體現在任何一個和課堂有關的細節(jié)中,而其中的教學效果鞏固是極為重要的方法,如果不能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及時鞏固,所有努力都將付諸東流,前功盡棄。但從現實情況來看,很多歷史課堂缺乏相關的課堂檢測,往往只是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記憶。必要的課堂練習和檢測是鞏固學生對知識掌握效果的一種手段,教師對這方面需要予以重視。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少量的課堂練習,并通過精彩的講評來化解知識難題。在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中采取的機械背誦課文內容。做作業(yè)抄課本。課堂答問念課本等舉措,顯然是與新課標所提出的要求背道而馳的。縱觀近幾年的歷史高考出題來看,并不會直接出現某一歷史問題,而是要將新情境、新材料、新問題和歷史聯(lián)系起來,所謂以史為鑒,要求學生做到運用已知來解釋未知。所以,歷史教師要非常注重提高講評和聯(lián)系質量問題,要在學生知識活學活用方面狠下功夫,由此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六、小結

總而言之,高中歷史課程教學要適應新課標要求還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梢哉f,新課程改革給予任何一個學科的老師都是機遇和挑戰(zhàn)。作為一名老師,絕不能止步不前,而是要不斷更新知識庫,與時俱進,否則就是誤人子弟。歷史教師要正確解讀和領悟新課標的精髓,以獨具特色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和能力。當然,教學理論鉆研能夠發(fā)揮作用,還需要有具體的實踐步驟。在實踐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甚至會讓歷史教師泄氣,但是我們不能放棄,要相信新課標是科學的,只有按照新課標要求進行教學,才能讓學生真正學到歷史知識,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戚曉莉. 新課標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J]. 中學教學參考,2013,15:56.

第6篇:高中歷史常考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高中歷史;學科思維;培養(yǎng)

在新教改突出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和拓展是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高中階段是學生思維較為活躍的時期,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重要時期。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老師不僅要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更要重視對學生良好思維習慣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F以高中歷史學科為例,試論學科思維的培養(yǎng)之相關問題。

1.培養(yǎng)歷史學科思維的重要性

學習過程中,學習能力涉及到方方面面,內容豐富,其中學科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具備了這種能力,學生才能真正具備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發(fā)散思維,能夠從各個角度認識歷史和現實、中國和世界以及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在正確認識的基礎上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高尚情操、弘揚民族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富有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全面發(fā)展。

2.高中生歷史學科思維的現狀

2.1思維狹隘,缺乏批判性思維

現在的教學提倡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夠全面和深入,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不善于多角度思考。在自學和小組討論的時候,不善于獨立思考生成問題,往往是一味追隨老師和其他同學的思路,等、靠思想存在,以至于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歷史學習不能停留在接受和記住教材中表述的史實和結論,而是需要學生用批判性的眼光來審視歷史,大膽推理、大膽試問,透過現象發(fā)現本質。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差必然導致思維狹隘和批判性思維的缺乏。

2.2閱讀量少,概括能力差

現階段看來,在高考的指揮棒下,不管采用哪種教學法,老師們提高本學科成績的最重要方式依然是題海戰(zhàn)術。只不過有些老師單純注重以量取勝,有些老師則注重劃分類型題,針對每種類型總結方法,公式化答題。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發(fā)現學生概括能力較差,審題和讀材料的能力都有待提高。這跟大量做題忽視日常的閱讀密切相關。很多家長和學生認為閱讀課本以外的書是浪費時間,殊不知沒有海量閱讀做基礎,不重視知識的延伸而只關注題目,短時間內對應試可能有幫助,但是卻是跟現代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馳,弊端也顯而易見。

3.培養(yǎng)歷史學科思維的關鍵點

3.1創(chuàng)設情境,拓展歷史課堂教學的深度

在教學活動中,要有計劃有目的的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這不僅需要加強歷史概念教學,準確的表達歷史概念,還需要指導學生把握史實的特征和規(guī)律。老師應該發(fā)揮好主導作用,在課前進行精心準備,考慮好課堂上所使用的事例和問題,提高設問的有效性。從新課的導入到整個學習過程,整堂課的設問應該環(huán)環(huán)相扣,注重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同時也注重設置一些有著開放式答案的設問,讓學生進行思考,從而提高思維能力。

3.2激發(fā)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有些學生認為歷史是枯燥無味的,是史實的堆砌,是個只需要背書的學科,如此必然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更談不上活躍思維。為了激發(fā)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歷史老師應該在平時注重積累的基礎上,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講發(fā)人深省的故事、言簡意賅的歇后語、幽默動人的表述方法融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每一節(jié)課都有新的體驗和新的發(fā)現,從而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tài)。特別是講到一些歷史人物的時候,穿插一些關于歷史人物的小故事,是學生體會到書上面一個個陌生的名字是一個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生命,從而感受到立體的歷史而不是扁平干澀的歷史。在學習一個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的時候,多從不同層次和不同角度給學生提供一些參考資料,這也能夠促使學生提高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3.3引導閱讀,提高學生概括能力

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是培養(yǎng)歷史學科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一方面要留出時間讓學生閱讀一些課外書籍,另一方面也是更容易操作的即是引導學生讀好教材。教育有獨特的傳承文化的功能,教材以濃縮的方式將人類重要的文明成果呈現在學生面前。就歷史學科來說,更是將古往今來很多重要的史實囊括。要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思維需要引導學生精讀教材,掌握閱讀的技巧和規(guī)律。老師可以在學生自學階段提供閱讀提綱指引學生尋找重點問題;讓可以學生多關注每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話,因為這最有可能是點明本段主旨的一句話;還可以讓學生概括一段話或一段史實材料的主要內容;另外,還能和語文老師配合,做一些現代文和古文的閱讀訓練,提高學生閱讀材料和概括內容的能力。

3.4鞏固知識,幫助學生建立知識框架

有些學生總覺得歷史難學,歷史書難背,歷史題難答,這是因為對于知識沒有很好的掌握。歷史課聽懂了,或者書上的內容看懂了,還只是達到了基本的要求。如何在學習過程中鞏固知識,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歷史書上的知識點較為零散,想要熟練掌握,需要學生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框架。就歷史框架來說,內容可以從橫縱兩個維度來考慮,縱向即是以時間為軸,從古到今,橫向即是各個時間段史實的類別,如人物及其思想事跡,經濟方面如科技、農業(yè)、水利,社會變革前因后果等等。最高的要求莫過于將高中歷史教材里甚至于一些必要的補充囊括在一個大表格里,基本要求也需將一課或一個單元內容以括號或表格的形式將知識框架整理出來。這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點之間,課和單元甚至于每本教材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從整體和局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在比較中體會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3.5深入理解,讓學生撰寫史學小論文

我們常說在面對題目閱讀材料的時候,長材料要讀短,短材料要讀長,也就是說,面對較長的材料,學生應該具備概括總結的能力,而面對短材料,學生應該具備發(fā)散分析的能力。目前學生比較習慣于以答主觀題的思路來面對史實,用已經掌握的書本的知識點來對應題目材料,這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此,應該讓學生寫一些史學小論文,讓學生在寫作中深入了解,認真思考,全方位多角度剖析和評價一個人物、事件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往往能夠提出一些新的見解,闡述出某些新的觀念,從而也將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

學無定法、教無定法,除了以上提出的幾點之外,還有很多方法途徑都有其各自的有效性,需要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的探究和總結。總之,歷史學科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高中歷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這種思維能力對學生的影響甚至能夠超越書本具體的知識,也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替代的。因此,我們高中歷史老師有義務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做一盞明燈,幫助學生獲得有益的知識,培養(yǎng)卓越的思維能力,照亮他們前行的路。

【參考文獻】

第7篇:高中歷史常考知識點總結范文

一、認真研讀教材,適當參考別人的經驗

在課程標改革之下,出現“一標多本”的現象,除人教版之外,還有蘇教版、岳麓版。為了更能抓住知識復習的核心,我盡可能把各版本的教材都放到一起,查閱本知識體系,比較其中的異同,找到適合學生認知結構的歷史教學知識。我始終認為只有自己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才能教會給學生。否則以己昏昏,焉能使學生昭昭。除此之外,我還查閱了這方面相關的書籍、注解,和其他教師在上本單元時的教學設計和課件,從中汲取上課時所需要的新理念和好的處理教材的方法。在認真學習和思考的過程中,有些上課的思路就慢慢地清晰了。比如,我在看其他教師的課件過程中就發(fā)現,他們對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關注較少,尤其是學了本單元知識對于學生有哪些積極的意義方面談得不多,我想或許可以在這些方面有所突破。

二、從“注重強度”到“注重效率”

實踐證明,單靠延長學生滯留學校的時間、加班加點、加大學生學習強度,并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科學備考、注重實效才是取勝之道。如何提高效率?一是要通過對課標、考試大綱和多種版本教材的研究,從中發(fā)現、提煉核心知識點、主干知識。二是要突出課堂教學主陣地,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復習課要注意精講多練,“精講”要講得必要、講得明白、講得精彩,“多練”要強調用問題來驅動學生學習,使課堂充滿探究的氛圍。三是要加強學生考試技能的培訓,要特別重視非選擇題答卷規(guī)范化的訓練。為此,要求學生做到:其一,嚴格按照答題紙的注意事項和要求作答,特別是不要超出答題區(qū)域;對應好答案與設問的順序,以防顛倒錯位。形式上要段落化、序號化、整潔化?!岸温浠敝杆杌卮饐栴}要按答題紙中的序號自成一個段落,使段落分明、條理清晰;“序號化”指回答問題的各個并列要點之間用①②之類序號分隔,使要點突出,一目了然;“整潔化”指卷面美觀,整齊潔凈。書寫字體要大小適中,防止過小或過大。其二,答案內容要面全、點齊、話簡?!懊嫒敝杆卮饐栴}角度齊全;“點齊”指所回答問題的要點齊全,在把握不準的情況下,可比預測的要點多出1―2個要點,以免失分;“話簡”指回答問題的語言簡潔明了,用史實說話,避免文學化語言。

三、從“閉目塞聽”到“關注熱點”

以往,我們經常用“以不變應萬變”、“以本為本”的態(tài)度對待各種熱點問題,兩耳不聞窗外事,照樣能指導學生參加高考。新課程背景下,這種態(tài)度顯然是不對的。熱點問題是歷史命題不可回避的興奮點,熱點是加強歷史與現實聯(lián)系“橋梁”,它能充分體現史學“學以致用”、“以史為鑒”的功能。尋找熱點要注意把熱點問題與歷史學科基礎知識聯(lián)系起來,找準熱點與學科知識的聯(lián)結點(切入點)。具體地說,要求依據歷史學科特點,就某一熱點問題,研究其可能從哪些角度設問,涉及哪些知識點,怎樣規(guī)范答題,切忌泛泛而談、過于空洞抽象。要把熱點問題考點化,并設計成具體的題目,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訓練。以熱點問題為背景的試題,其設問的角度大都很小、很具體,這就要求學生在回答這類問題時一定要注意“就事論事”。

熱點問題除了我們平常所講的“社會熱點”外,還應包括“學科熱點”。關注“社會熱點”要結合時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當今世界各個方面。關注“學科熱點”,要結合學術研究動態(tài)、課程改革動態(tài)、高考試題研究等方面。關注“學科熱點”時要注意:一是學術動態(tài)要與歷史教學實際適當聯(lián)系;二是課改動態(tài)要與教育法規(guī)相結合;三是試題研究要與新課程改革省份高考試題特點相結合。

四、關注課的導入

導入猶如戲曲表演中的鍥子,鍥子的好壞關系到整個戲曲演出能否成功。一節(jié)課的導入亦是如此,導入是否精辟、恰當、合適,關系到能否一上課就抓住學生的思想,最大限度地使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有些教師平時上課就不是很關注或不關注,更何況是復習課,往往上課是就一句話:“今天我們來復習××?!薄敖裉煳覀儊韺W習××?!钡鹊?,然后直接上課。這節(jié)課學生本身就關注不夠,再加上知識點不易掌握,勢必會產生抵觸情緒,因此,必須一開始從氣勢上就讓學生引起共鳴。

五、注重復習方法

近年來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高中歷史知識的理論性和實用性越來越強,越來越偏重考查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什么辦法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高中學生歷史復習的質量呢?這就需要運用適當而有效的復習方法。運用正確的復習方法,具體的復習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我通過多年來的高中歷史教學實踐,總結出基本的復習方法有以下幾種。

1.搜集和處理材料的方法。近幾年的高考,材料題明顯增多,而許多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往往會接觸到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材料。面對這些陌生的材料,首先學生要利用復習的時間大量搜集各歷史階段的有關材料,這些材料可以從圖書館或網絡等途徑得到,這種不僅可增加歷史知識,而且可對各歷史階段歷史特征和概貌有了更多的了解。其次是在解決歷史材料題時,首要的是對所給出材料的中心內容要歸納出來,然后根據材料盡可能把材料放回到教材中去。在答題時,一般答案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答案是材料本身的歸納,另一種是從相關教材中來。

2.閱讀材料的方法。這里說的材料,主要指的是歷史教科書,閱讀歷史教科書是復習歷史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近年來高考的歷史內容給我們的啟示是歷史高考試題越來越偏向教科書的基本知識,尤其是高考選擇題。要想盡快地掌握課本知識,主要是靠閱讀教科書。一般地說,閱讀包括認讀和解讀,認讀是要搞清歷史課本的基本知識,如歷史人物、事件,歷史事件的原因、經過和結果,等等。在認讀的基礎上,要進一步了解閱讀教科書各階段內容的內在含義,這就是解讀。此外,為了提高閱讀的效果,可以在閱讀時做必要的記錄,如劃線、標符號、寫批注待等。

第8篇:高中歷史??贾R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高考;歷史教學;改革

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對于老師的教學模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標準?,F階段的歷史教學,正處于傳統(tǒng)的教學向新的教學模式轉變的轉型期,積極地進行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究和推行,成為了高中歷史教學所面臨的的、刻不容緩的課題。

一、歷史教學應該立足社會實際,突出時代感和反應社會生活

高考改革之后,可以說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考試的中心轉向了對學生綜合能力和學以致用能力的考察,體型也非常貼近實際生活?!吧鐣酚^”“近代史觀”“全球史觀”“文明史觀”對于這四大歷史觀的考察非常突出。同時,還注重與新的社會熱點的融合,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歷史學的新方向和新發(fā)展。比如說,在2012年的高考試題中,有這樣一道題目:柏拉圖和孔子的比較,這道題目實際上考察的就是個體素養(yǎng)與和諧社會化的相互融合??婆e制這道題目,就是變相的反映了現實社會中的高考。市長暢想這道題目,實際上就考察了“城鄉(xiāng)”關系的和諧發(fā)展。在歷史試卷中,有很多古代人類對于歷史社會生活的說明,這也反映出了命題者對于文明史的理解和認識。不僅包括歷史通史等相關的內容,還包括語言文化、風俗習慣、宗教等許多領域,從歷史的發(fā)展中,我們完全可以體驗到中華民族為了民族發(fā)展、民族近代化所做的努力和貢獻。因此,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以史為鑒”,正確的引導學生們應用歷史史觀和心態(tài)去分析看待當前的社會熱點和時政熱點,從而大大縮短現實社會與歷史之間的距離。另外,高考試題還注重對學生們歷史思維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的考察,目的是為了選拔更加優(yōu)秀的學生。這一高考試題的改變,對老師的教學和學生們的學習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

二、積極的應用新課程理念進行歷史教學的指導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傳統(tǒng)的死記硬背知識點、題海戰(zhàn)術、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應該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老師努力的做好學生學習的指導、合作者的角色。2012年,這是全面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第八年,綜合這八年的高考歷史的試題不難發(fā)現,題目的得分難度越來越大,這就要求老師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方法。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在歷史教學中,及時的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用新課程理念去指導自己的教學。尊重新課程標準,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在學生們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前提下,不斷的引導同學們重點知識、難點知識進行把握,做到靈活貫通。有效的運用自己所學的歷史知識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積極的鼓勵學生們自主的學習、探究的學習,給足學生們自由發(fā)展的空間,真正、全面的貫徹新課程標準。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們對于歷史發(fā)展階段的分析和總結,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們養(yǎng)成歷史思維的方式方法。比如說,在2012年江蘇省高考試卷中有這么一道題目:學者對于康有為評價的變化。這一歷史題目實際上就是考察同學生對于材料知識的領悟,并且從材料分析中提煉相應的觀點。結合自己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對上述觀點進行論證,從而提高了學生們的歷史思維能力。

三、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們樂于探索、勤于思考的學習態(tài)度

不管是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還是高考試題的大變革,歸根結底都是要求學生們能夠解放思想,真正的掌握歷史知識,超脫于歷史知識之外,在歷史的長河中感受歷史學習的快樂以及促進歷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要求學生們一定要積極主動的研究、探討,敢于學習、敢于質疑、樂于思考、不斷追求,能夠透過歷史的現象,看到本質的所在。能夠綜合的運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分析社會熱點問題,真正的做到學以致用,在學習過程中,探索出自己的學習方法以及歷史學習的體系概括,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探究能力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素養(yǎng)和學科成績。歷史的學習,知識學習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歷史學習的方法,通過歷史學習方法的掌握,熟練的運用所學知識,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從而有效的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針對高考歷史試題的改革以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從三個大的方面:歷史教學應該立足社會實際,突出時代感和反應社會生活;積極的應用新課程理念進行歷史教學的指導;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們樂于探索、勤于思考的學習態(tài)度,簡要論述了高考試題改革背景下的歷史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李稚勇.論史料教學的價值――兼論中學歷史教學發(fā)展趨勢[J].課程?教材?教法,2009(12)

第9篇:高中歷史??贾R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歷史學科;能力;培養(yǎng)

歷史學科能力總起來講,不外乎閱讀、記憶、思維和表達四種能力。近年來,高考歷史試題越來越重視學科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的考查。這樣就給中學歷史教學給了一個警示:要想在高考中取得較好的成績,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加強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同時要想使高中歷史教學有一個好的起步,歷史學科能力大培養(yǎng)和訓練也更應該從初中的小學生抓起,使歷史的學科能力逐步提高。

那么怎樣才能培養(yǎng)和提高歷史學科能力呢?

一、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

學科能力的考查形式多樣,變化莫測。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這里的宗就是基礎知識。在通常我們所講的能力就是指運用已有的知識,去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這里首先強調已有知識,亦即基礎知識?;A知識猶如高樓大廈的根基,它是能力的載體,離開了基礎知識也就無從談能力。任何考試,單純能力的考查是不可能的,它必須建立在對基礎知識的考查之上。因此在教學中不要好高騖遠,急功近利,而忽視了對基礎知識的教學。準確而牢固的掌握基礎知識是有效的提高歷史學科能力的基本前提。在教學方法上,以讀為主,輔以精講以助理解,從而強化記憶。教學時要注意邊沿,不留死角,不放過任何一個知識點,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

二、堅強歷史知識結構教學

知識結構是歷史學科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學好歷史知識結構是牢固掌握歷史知識提高學科能力的必要條件和有效途徑。教師要站在歷史學科和歷史專著的高度研究教材,歸納整理知識結構。在教法上要以啟發(fā)和導學為主,讓學生自己思考和總結歷史之間特別是歷史概念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逐章逐節(jié)逐單元進而逐本書,逐個專題地歸納和整理知識結構。教師切忌將自己整理好的知識結構交給學生死記硬背,從而將培養(yǎng)學生學科能力的良好手段退化成簡單的“再現再認”教學。

三、加強歷史基礎理論的教學

根據人們的認知規(guī)律,通過對已經掌握的基礎知識和知識結構的歸納,從而進一步加強歷史學科基本理論的教學。如通過歷史現象初步理解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觀點。如原因和結果、形式和內容、現象和本質、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等。 加強歷史基本理論的教學是提高學科能力的重要保證。沒有具體的理論作指導,在對知識的歸納、理解和分析時都會感到茫然。如果掌握了基本理論知識加之熟練的基本歷史知識,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就會高屋建瓴,得心應手。在叫法上,將基本理論教學和基本史實的教學結合起來,避免單打一。可以通過一些典型的例題,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行示范性教學,使學生能夠心領神會。

四、加強教學改革,尋求培養(yǎng)學科能力的最佳途徑

歷史學科的各種能力之間是互相聯(lián)系、密不可分的,在教學中應以培養(yǎng)思維能力為目標。把各種能力的訓練有機的結合起來,達到共同提高。不要因顧此失彼,也不要簡單的認為閱讀、記憶只屬于低層次的能力而不予重視。在教學方法上要大膽改革,堅持不懈地進行啟發(fā)式和誘導式教學的研究和運用。這兩種方法的關鍵是“啟”和“導”,教師不要過于低估學生的能力而一味的將現成的知識“喂”給學生,不是學生的能力不足,而是教師沒有教給學生足夠的能力,不是學生能力提高的慢,而是教師的教法成舊呆板,教學理念老化。沒有授給學生以“漁”,而只是授給學生以“魚”。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巧妙的教學語言,必要時輔以直觀教具或以現代化教學手段,引起學生的興趣或注意力有的放矢地設計出高難度的問題,實現“啟”或“導”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學科能力。

五、加強基礎年級教學,樹立長期培養(yǎng)目標。

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必須及早抓起,從高一乃至初一就開始,樹立長期的培養(yǎng)目標,按計劃分階段實施。不要將高三辦成速成班或速效培訓班,使學生忽然間如泰山壓頂一般透不過氣來。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揠苗助長,只能是欲速則不達。

六、加強教者自身修養(yǎng),確保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知識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力的提高,教師必須自覺的加強自身的業(yè)務進修,善于搜索和研究史學最新動態(tài),吸收史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教師只有不斷的學習,往自己的知識源泉中汲水,才能滿足學生求知若渴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