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思想品德個人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品格;教學要點;信息導向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現實意義
1.課程設置的背景
在初中階段開設這門課程主要是為了幫助青春期的學生確立良好的價值導向,因為現在的學生會受到社會上一些不利因素的影響,無法專心地投入到基本的正常學習和生活中來,這也是這門課程開設的最終原因,學生對于自身問題的自我糾正就是思想品德教學的用處所在,比如對于個人理想的規(guī)劃,實現理想需要經歷哪些過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在這種情況下,個人人格上的基本規(guī)劃本身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今后的人生發(fā)展提供一些基本的建設性的意見,這也是設置這門課程的背景之一,初中生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對自我進行完善,哪怕是每天進步一點點都是值得注意的,思想品德這門課程的設置也是在學生學習其他課程之余給學生放松學習壓力以及為其開闊視野的良好方式,因此在這種背景之下,這門課就會被確立起來了。
2.個人人格的完善過程
當然僅僅是通過課堂上一些基本的為人處世等行為方式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如果說學生在課堂之外沒有進行具體的實踐,課堂上的講解將會失去基本的功效,因此對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言傳身教,具體的措施就是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也就是說課本上說到的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要有基本的模板,這樣一來我們就會發(fā)現,人格的培養(yǎng)對于思想品德教學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課程教學不僅僅是書面上以及口頭上的教育,更為關鍵的是,教師要給學生自我完善的機會,學生良好人格形成的過程其實是學生在學習到基本的行為規(guī)范的文字內容以及相關的圖片之后自己去慢慢學到的,教師只是宣傳推廣模式的中間機構,也就是媒介一方,基本的有用信息也是需要教師去慢慢把控的,所以教師在學生人格培養(yǎng)的過程中是以一個鞭策者的身份出現的。
二、課程教學效果的顯現
1.顯現的途徑
思想品德教學應該是具體的實踐過程,課本上所講解的內容都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它是通過書面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如果要讓效果更加明顯的話,課堂上的基本互動是一個首要的因素,因為互動的教學過程就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和老師之間面對面的交流,這種教學方式也可以是模擬教學的形式,一般而言雙方的身份都是可以隨機應變的,一方是講述者,另外一方是傾聽者,思想品德課就是現實生活中個人情形的體現,比如商販和顧客之前是一種消費行為,但是他們之間的交易應該是本著公平的原則來進行的,教學的要點應該就是注重雙方的信息導向,因為不同的信息發(fā)送方將會感受不同的思維行為。
2.品格形成在課堂教學中為基本體現
課堂的教學形式一般有即興講述形式和情景再現形式,每一種基本表現形式就是一種個人品格的顯現,因此人格的完善,不僅僅是一個人在生活中的表現,其實這種有意識的表現也能夠看出一些基本的個人行為模式,我們的個人素養(yǎng)是在后天的學習中慢慢總結出來的,那么人格的表現也是對一種又一種理念的重新認識和基本的接受過程,因此思想品德課程就是許多新的思維方式以及基本的政策法規(guī)在學生腦海中的慢慢傳遞,通過讓其逐漸接受,最終個人人格魅力彰顯出來。
參考文獻:
[1]楊萍.初中思想品德課案例教學探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9.
關鍵詞:大學生思政教育 面臨的問題 提高教育質量的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62
1 引言
如何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是大學生思政教育主要思考的問題,也是當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主要任務。新課程標準要求對大學生思政教育進行徹底的變革,要求課堂教師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方法,樹立科學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新課改實施以來,我國大學生思政教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師生關系得到了改善,教學手段得到了改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經過我在大學生思政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觀察和研究,我認為大學生思政教育課堂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反思。本文意在通過對大學生思政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反思和總結,提高思想品德教師的水平,全面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教學的質量。
2 我國大學生思政教育面臨的問題
2.1 教學形式單一,枯燥乏味
對于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考試,我國目前還采用的是卷面考試,對于大學生思政教育教學更多的要求是背誦和記憶。對于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學習更多的教師則是采用背誦抽查,在當節(jié)的課程講解結束后,教師會留一部分時間讓同學們背誦,在本節(jié)快要結束的時候或者是下節(jié)課開始時提問。比如說我們能夠很清楚的聽到學生們敞開嗓子背誦的聲音,很多課本內容也被大學生思政教育教師壓縮到了極致,主要就是為了方便同學們的記憶。有些教師為了讓同學們能夠更快的記住知識點,更是不惜花費大力講解。思想品德教師一般會講我國的法律體系構成,從憲法出發(fā),延伸到民法、刑法、司法等。大學生思政教育教學如果不能克服這些教學方式的話會離新課標的要求越來越遠。誠如同志指出:大學生“要健康成長,不僅要學習書本知識,而且要向社會實踐學習,自覺地投身于火熱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
2.2 只重形式,忽視內容
有些大學生思政教育教師又只是重視形式,無邊無際的放大,和課本脫鉤。我們在大學生思政教育教學中可以發(fā)現,有很豐富的形式,比如有些大學生思政教育教師會選一些視頻,相聲表演,課堂小組進行討論等,但是這些內容卻和教學內容相關性不大。在大學生思政教育課堂上,同學們很活躍也很興奮,但是下課后,同學們是什么都沒收獲到。有些教師在思想品德課堂上的小組討論中,不管不問,完全憑學生們自由發(fā)揮,討論的結果更是五花八門,亂七八糟。在期末考試之前,由于平時的大學生思政教育教學都是帶著同學們在玩,最后的突擊更是劃重點,讓同學們背誦。有些大學生思政教育教師更是有辦法,直接拿往年的考試試卷,讓同學們背答案。因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試題庫是有限的,這樣也能奏效,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長期以來的內容忽視,會使得同學們的思想品德學習產生斷鏈,對以后的更高層次的學習產生不利影響。
3 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質量的途徑
3.1 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避免枯燥
面對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大學生思政教育教師要增加教學元素,增加課堂的有趣性,避免枯燥乏味。比如說在教育學生們尊重別人時,教師可以這樣開始。教師:“同學們,請你們給你們尊重的家人或者尊重的朋友、同學寫一句贈言,完成后請你們當面送給他”。在寫完后,教師可以讓同學們站起來回答一下問題:你們給別人贈言時是什么感受呢?然后教師可以喊起來幾個收到贈言的同學進一步提問:你們收到別人贈言是什么感受呢?最后教師可以統計一下班級里面收到贈言最多的同學是誰?通過寫贈言讓同學們學會正確評價他人,尊重他人,加強學生之間的了解和信任。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同學們預習課本,掌握我們應該怎樣尊重他人,掌握尊重他人的基本原則。
3.2 注重形式和內容的結合
避免只重視內容或者只重視形式,大學生思政教育教學要注重內容和形式的統一,使豐富多樣的形式和課堂內容相結合。比如說游戲是很多學生比較喜歡的,那么游戲能不能用到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呢,游戲和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哪些內容相關就是每個教師思考的問題。比如說在講解團結這一節(jié)時,教師就可以很好的發(fā)揮游戲形式。比如說教師可以組成小組,團隊,讓團隊辯論,團結重要不重要。比如說A方認為團結不重要,B方認為團結很重要,這樣,教師控制整個局面,最后得出結論。無論從哪個角度進行辯論,都沒有對和錯,只是在辯論的過程中要體現一個團隊的力量是大于每一個人的。團隊對于每個人都是重要的,最后教師可以讓同學們熟悉課本,找對團隊的重要性。要使學生的內在精神需求得以極大滿足,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尊重,在涉及大學生思政工作的主要方面如日常生活管理、教育管理、課堂管理、公寓管理、網絡管理等過程中時時處處呈現出來的對學生的尊重和呵護,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品格,從而造就學生與人為善、樂于奉獻的高尚人格。
4 小結
思想品德新課改還任重而道遠,我們一定要不斷的反思,不斷的總結和學習,根據自身發(fā)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解決自身問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素質。
參考文獻:
[1]李麗君.基于人文關懷理念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述評[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4,(1):25-27.
關 鍵 詞:思想品德 生活課堂 過程融入 行為踐行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標準中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fā)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guī)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所以,作為一名思想品德教師,不但要構建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課堂,還要從實際出發(fā)學會利用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教學,幫助學生讓思想品德教學與生活同行,指導學生生活行為,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提高能力、增強素養(yǎng)。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思想品德教師應怎樣做到使學生生活實際與思想品德教學相結合呢?
一、 情景導入生活化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現象是與思想品德知識有關。在平時的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景,學生就會有親切感,也較容易激活他們豐富的情感體驗。如果教師能進一步引導,使學生的情感處于積極、自由、寬松、安全的狀態(tài),結合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同時也會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使他們體驗到學以致用的樂趣。
案例1:學習《嘗嘗苦滋味》時,筆者是這導入學習:
(一)教師活動:
“通過前面知識的學習,大家都渴望自己可以真正成為一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人。但在我們的生活、學習與工作中,有快樂,也有痛苦;有成功,也有失?。挥许樌?,也有挫折。當我們真正面臨實際生活學習的時候,我們卻又發(fā)現痛苦與失敗、挫折與困難也會接踵而來。這時我們又應該怎樣面對生活學習中的困難與失敗、挫折與痛苦?應該怎樣做才能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意志堅強的人呢?這就是我們將要學習和討論的內容《嘗嘗苦滋味》?!?/p>
(二)學生活動:
通過讓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要求學生剖析一些生活中的實際現象:
① 談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苦滋味是什么事情?
② 說說自己遭受苦滋味的原因是什么??
③ 為什么說苦滋味是人生的一個部分?
④ 大家應該怎么樣對待自己面臨的挫折呢?
(三)教師總結:
通過前邊的學習,我們知道,在我們學習、生活中活動中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挫折和受到各個方面的因素的制約,挫折已經是我們人生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只要我們不懼怕,不去故意逃避,認真分析造成挫折的原,用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挫折,一定會有不同的結果。
……
實際生活是學生最了解也最感興趣的,而思想品德知識與現實生活又密切聯系。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分析身邊發(fā)生的現象時,他們會感到特別的有興致,讓他們深感學習思想品德知識的用處,自然就會產生濃厚的學習欲望和興趣。
二、 教學內容生活化
社會生活是思想品德學習的源頭活水。學生的學習離不開實踐,而實踐、探索的最好平臺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思想品德可以說無處不在,而現實生活又是思想品德的豐富的源泉。只有把思想品德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如果實現了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聯系,學生的學習將是在喻教于樂中進行,學生的認知、情感將同時得到和諧發(fā)展。并且,教學內容與生活結合,會很大程度上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因此引導學生依托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去認識和探究,對更好的掌握思想品德知識有著很大的幫助。
案例2:
如剛教完《社會文明大家談》這一單元后,有一位學生就向筆者抱怨:
“老師,我認為現在的社會沒有以前安穩(wěn)。前幾天我在電視新聞里聽到這樣一則消息:一位婦女路邊里買東西,一位出租車司機發(fā)現一位小偷正在對這位婦女下手,于是,他毫不猶豫的下車一把抓住了小偷??烧x開的時候,卻招來了七八個把風小偷的毆打,直至十幾分鐘后,這位的哥被打成重傷躺在路邊。當時有許多圍觀的群眾,卻沒有一個人上前幫助,也沒一個人主動報警,就連那位被偷的婦女也乘機溜走了。多么讓人痛心的事件??!”
于是,老師先列舉了本地區(qū)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先進事例。然后說:“是的!現在的社會上確實有一部分人由于法律意識的淡薄,害怕幫助后被打擊報復,不敢同犯罪分子作斗爭,聽了你講述的事跡報道后,我和你一樣深感感到痛心!
于是筆者接著說:
“同學們,我們現在看到的社會現象是紛繁復雜的!每個人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學校教學也是參差不齊的,這就必然導致每個人對生活的體驗、感受和理解也不盡相同。只有我們現在好好學習,把握好法律知識,加強防護自我,社會才會不斷安穩(wěn)。大家都知道,在《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里面明確指出不提倡未成年人的見義勇,但我們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來幫助他人,當你遇到他人有違社會法規(guī)的不良行為時,我們可以在不使自己受到傷害的情況下主動報警,讓警察處理。
在思想品德課堂中,教師應該接納學生的真實想法,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道理,從生活的事例中幫助學生澄清模糊的認識,解開他們心中的疑團,推助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念,形成積極的人生價值取向,才是我們思想品德課堂的關鍵所在。
教學內容與生活相聯系,這樣就會創(chuàng)造了生活化的教學,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大大提高了學生經驗的改組,從而提高了應用實踐能力。因此,教師應建立起以課本教學內容為中介,不斷的在生活中發(fā)掘教學資源,優(yōu)化教學內容,力求聯系生活進行學習思想品德,打破以往以課本為中心和唯一教學內容的陳舊的傳統做法。
“生活處處皆課堂”。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積累的生活經驗,是一種珍貴的教學資源。做為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我們要善于發(fā)現、勤于挖掘、充分利用這一珍貴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演繹生活的豐富、多彩,激發(fā)學習思想品德知識的興趣,引導學生深人理解和應用思想品德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自主學習活動
自主學習是現代教育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在新課改背景下,將其應用到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有助于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還能更好的提高初中學生的思想品牌,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诖耍枷肫返抡n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和對策開展自主教學活動。
一、激發(fā)初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意識是行動的指引和基礎,因此要想有效開展思想品德課自主學習活動,應激發(f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一方面,要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在教學中,只要學生可動口的盡量指導他們的動口,只要學生可觀察的就讓他們進行觀察,凡是可以動手操作就要讓學生動手操作,凡是可以總結歸納就讓學生獨立完成,而教師則僅僅發(fā)揮啟發(fā)、點撥、引導等作用。另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有目的、有安排地設計,提出極具思考意義、鍛煉思維的問題;還要鼓勵學生勇于提出質疑,指導學生掌握設問方法,比如:指導學生基于不同視角思考相同問題,或從不同視角提出不同問題,如此將把提問權交與學生。在學生對疑問無法得到解決時,就會對知識有需求感,進而萌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欲望,積極參與到思想品德教學活動中。
二、創(chuàng)設自由學習活動開展的環(huán)境
(一)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首先,教師應先對每個學生給予關心和熱愛,和學生心理保持良好距離,形成平等師生關系。其次,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在信息面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學生通??梢栽缬诮處煫@得教學信息,教師已不再是課程知識權威。所以,教師應轉變教學思路,從權威轉變成“平等首席”,尊重學生主體性和思維獨立性,應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最后,教師自身要不斷學習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理論,掌握信息技術,不斷拓展知識結構,給學生思考策略和思路給予指導,做學生自主學習的推動者。
(二)給學生自主學習時間
當前,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編排了諸多學生自主設計、實施、探究及創(chuàng)新學習內容。在實際教學中,一方面要確保學生有足夠的自主探究時間及空間,使學生更充分的閱讀、思考、討論交流,為學生給予自由、寬松學習環(huán)境,并留出時間給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讓學生有時間去動腦、動心、動手。在課堂教學中,特別要注意留出足夠時間讓學生去消化和思考所學知識,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良好發(fā)展。
(三)給予學生自主學習資源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內容和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形勢比較,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而這就要求不斷充實和調整教學資源。首先,應指導學生多閱讀有關期刊雜志,比如:《半月談》、《時事》等;其次,可讓學生收看《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電視節(jié)目,做好相關摘記;此外,還可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訪問,寫出調查報告、小論文;最后,可圍繞課程相關專題,指導學生應用網絡媒體搜索相關資料。這種過程,不但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過程,還為教師提出諸多真切的教學素材。
三、開展多樣化自主學習活動
(一)課前自學
在開展自學活動之前,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一定自主學習方法和策略,并為其自學給予一些材料或提示。在自學活動過程中,學生要帶問題閱讀、查閱資料、分析資料,消化并吸收教材的理論知識。然后,教師要及時準確的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有針對性的給予學生輔導或點撥,引導學生發(fā)現、歸納典型、代表性的問題,從而找尋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方法;對無法解決的問題,要讓做好求教、討論準備。
(二)課堂討論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的討論包括小組討論、班級交流、自由討論,不僅是學生間的討論,還有師生一同參與和互動。根據某個理論或問題,師生一同確定討論主題。這個主題須有針對性、創(chuàng)造性及開放性,應要讓學生做到有話可言。同時,也要讓學生有充足時間思考,并僅僅圍繞主題指導學生收集相關材料,讓學生做好討論準備,從不同角度闡述自身的看法及觀點,暢所欲言,達到相互啟發(fā)和補充的目的。討論完成后,還應引導學生總結討論結果,形成共識。
比如:《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教學中,有關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關系的內容,需辯證分析,全面理解,教學中可采取討論方式。指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提出兩種觀點:一是對外開放是應用外國資本和技術,則僅僅對發(fā)達國家在經濟和科技方面開放可以;二是既要堅持對外開放,則就不需獨立自主。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評析以上觀點,闡述自己的看法,最后讓學生總結出兩者的關系。
(三)社會實踐
對于初中思想政治課社會實踐活動是多種多樣,主要包括:(1)制作性活動,如制作手抄報、文獻資料剪輯、專題制作等;(2)社會調查活動,比如:參觀、訪問、實地調查等;(3)專題研究活動,比如:什么是社會公德的調查。思想品德實踐活動在內容的確定上,應和課堂教學內容充分結合,要符合初中學生思想和觀念實際,更要貼近初中學生生活實際。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生活,感悟人生。引導學生自覺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某些問題,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深化新知識理解和記憶。
(四)課堂辯論
課堂辯論就是讓學生從被動參與轉變成主動參與的開放式教學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必然會出現某些學生難易理解的問題,對于此類難點、疑問,可指導學生進行自由組合,分成正、反兩方,開展自由辯論。在辯論中,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各抒己見,進而在辯論中明辨是非,理解實際問題,解決難點。同時,通過辯論有助于鍛煉學生能力和思維,使學生享受到思想品德課的學習樂趣。
參考文獻:
[1]張鴻敬.淺談高中政治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方法的運用[J]. 現代閱讀.2013,7(22) :47-49.
[2].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2014,10(9):571-572.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滲透;傳統文化;思考
一、滲透傳統文化對中學生的重要意義
(一)傳承和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
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的風雨洗禮,成為當今世界獨一無二的文明古國,在歷史的長河里眾多古文明都成出現中斷,唯獨中華民族屹立不倒,這與我國傳統文化強大的同化力、包容性有著密切聯系,更與中華民主剛毅不屈的民族精神密不可分。時至今日,老祖宗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依然指引著我們不斷向前發(fā)展,但不少的現代人卻早已不能正確認識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將至拋諸腦后。中學生作為教育體系的重要階段,正確的在思想品德課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是傳承和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的良好契機,無論是對學生的成長還是對文化的發(fā)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樹立正確的思想情懷
初中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的教育對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情況,端正的人生態(tài)度是影響深遠的,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應當非常重視這個階段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和塑造。國家未來的發(fā)展和建設需要的一定是具有高尚品德的愛國人士,而非單純的知識“機器”,一個人在社會中實現價值,并不是看他有多大的才能,而是取決于對社會有多大的奉獻,當今世界能夠取得非凡成就之人,往往并非聰明絕頂者,而是宅心仁厚心系天下之人。我國傳統文化歷來重視對人品質和思想的教育,以愛國主義和孝道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對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情懷意義重大。
(三)培養(yǎng)端正剛毅的品格
在傳統文化中,古人常常為夢想堅持不懈、為理想奮斗不息,馬革裹尸還的剛毅精神以及頭懸梁錐刺股的堅定信念都是當前眾多學子所缺失的重要品格。進入21世紀,我國經濟社會取得重大成就,優(yōu)越的物資生活讓很多人喪失了吃苦耐勞的傳統美德,遇難而退的人原來越多,迎難而上的好男兒越來越少。在中學思想品德教育中融入這種傳統優(yōu)良精神,將能夠激發(fā)學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意志,培養(yǎng)堅定不移剛毅不屈的優(yōu)秀品格。也只有這樣的才人,才是能擔當能為祖國和社會做出卓越貢獻之人。
二、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基本原則
(一)重視傳統文化對學生的思想導向性
在教育領域,尤其是初中階段的教育思想教育應當比知識教育更重要,思想品德課作為中學生思想引導的重要課程,滲透傳統文化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豐富學生人文知識的同時,巧借傳統文化強大的思想內涵引導學生思想品德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因此在課程中融入傳統文化的第一項原則就應當是重視思想引導性,努力以傳統文化培養(yǎng)學生端正的思想態(tài)度和人生信念。
(二)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
在過去老式教學課堂體系下,課堂的主體是老師,老師講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并不考慮學生需求和社會需求,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僅打消了學生思考的主動性,更磨滅了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在思想品德課程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切實以學生為主導,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激發(fā)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程的認可以及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
(三)在教學中對傳統文化要靈活運用
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內容多如浩瀚的繁星,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巧妙的將傳統文化與當前的思想品德課程內容相結合是教學的重點。中學教師必須對課程內容和傳統文化都有充足的了解,然后結合社會發(fā)展實際,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只有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不會感覺到疲憊和困乏。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是教育有效性的前提,運用傳統文化深厚的內涵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知識,是當前教育的重點和難點。
(四)堅持思品教育與傳統文化相融合
思想品德教育與傳統文化教育理念應當是一脈相承,相互融合的,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將這而這融會貫通,切忌在教學中生搬硬套,將思品教學內容和傳統文化相互隔離的做法。中學生處在只是較為貧乏的階段,老師的引導和教育依然是學生接受知識的重點部分,在知識的傳遞過程中系統的融合的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接受,而相互割裂的知識體系則略顯枯燥和乏味。
三、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基本方法
(一)在知識傳遞中滲透傳統文化
知識傳遞是中學教學的主要手段和目的,任何教育都具有兩方面的作用的目標,一個是思想引導,一個是知識傳遞。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知識內容的傳遞,豐富學生知識儲備和提升頭腦思考能力,在知識傳遞中教師就要學會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巧妙融入傳統文化,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傳統文化,并且在潛意識中形成根深蒂固的思維模式,這樣的教學才算是成功有效的。
(二)在知識啟發(fā)中滲透傳統文化
學生學習知識最終還是要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夠熟練運用,能夠用所學的知識知道社會實踐,否則死記硬背知識點是毫無益處的。知識的學習考記憶,知識的應用則是靠思考,在教學中教師更重要的作用應當是引導學生學會自我思考,對知識有自己的判斷和評價,對知識的運用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這樣學生才能夠學有所用。因此,在對知識進行回顧和總結中,教師應通過多種方式啟發(fā)學生去自己思考和探索知識,同時融入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學生思維空間,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探索的興趣。
(三)在知識檢測中滲透傳統文化
對所學知識進行檢測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敦促學生認真學習的有效手段。通過在知識檢測中加入傳統文化內容,學生會以更高的熱情和積極性,更專注的注意力去關注和思考傳統文化,并且在考試中主動將傳統文化與所學知識點相結合,提升自身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四、結語
相比較現代的教育教學方法,傳統文化更加注重對學生思想的培養(yǎng)和品格的塑造,所教導出來的學生與社會而言更為有用,也更有利于學生后期成長和發(fā)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中融入傳統文化即是對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也是對學生性格培養(yǎng)的重要幫助。中學教師應當在今后的教學中,廣泛靈活運用傳統文化的力量,全面提升思想品德課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熊豪.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意志品質培養(yǎng)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初中思想品德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知識信息傳播的速度加快,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使其轉化成生產力的周期大大縮短,產業(yè)結構也發(fā)生了全新的調整。新的社會形勢對教育的發(fā)展以及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在今后的生活、學習與工作中立于不敗之地,我們就需要有適應社會變化的綜合素質和終身學習的能力,而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大多是在學校學習中培養(yǎng)和養(yǎng)成的。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從大局出發(fā),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我們除了教給學生基本知識以外,更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素質教育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思想道德、審美能力、智力發(fā)展水平、勞動技能、身體健康等多方面的素質。初中思想品德課主要是以培養(yǎng)學生道德素質為核心的教學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綜合素質的重要課程。因此,作為教師思想品德教師,我們一定要把素質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始終,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1實施素質教育,教師應具備全面的素質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因此,素質教育的實施離不開教學自身的綜合素質。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我們教師首先應該以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為標準,與時俱進,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豐富和完善自我,從而促進自身專業(yè)的發(fā)展。其次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摒棄不合時宜的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的思維引導、學法指導,從根本上轉變“教”的角色,以順應素質教育的需要。進人21世紀以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僅局限于本學科知識進行講解,而要跨學科、多角度對知識進行系統歸納和小結,結合學生實際,啟發(fā)、引導并重。再次,教師要有扎實過硬的專業(yè)知識,熟悉本學科大綱要求,對本學科知識網絡構架和各部分知識點聯系清晰,了解學科的特點及今后發(fā)展的方向,同時還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論素養(yǎng),用前沿的理論指導教育教學實踐,從而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努力成為“復合型”“引導型”“創(chuàng)新型”“樂教型”的高素質教師。
2實施素質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素質教育關注的是人的全面發(fā)展,強調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實踐證明,學生是現實社會生活的觀察者和參與者,如果我們的教師脫離了學生的實際,那么由此產生的認識上的復雜性和豐富性的實際就無法讓學生接受,這種要求學生盲目接受和被動記憶的知識是毫無意義的,也是違背素質教育基本要求的。美國著名的哈佛大學的辦學宗旨為:“讓所有的金子在這里都發(fā)光。”即讓所有學生的潛力、能力、信心得到增強,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所以,初中思想品德素質教育要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原則。傳授知識,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知識水平,發(fā)揮德育功能,提高學生的道德覺悟和政治素質,使知與行相統一。
3實施素質教育,要注重情感教育的滲透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做到在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興趣,引發(fā)學生的共鳴,促進學生參與,而其中無不飽含著情感滲透的因素,因此,教師應努力將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轉化為情感教學過程。教師可以通過極富感染力的語言、形象的肢體語言展現出本堂課的知識點,通過情緒的渲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他們在獲得知識和道理的同時,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此外,在課堂上還應多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抽象、難懂的概念通過音像、圖片、動畫等形式讓學生直接感受,加深理解。還可以結合時政,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在學生討論過程中實時引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真正在內心深處經歷情感歷程,去偽存真,獲得正確的情感,從而品讀出思想品德課的魅力,達到化無形于有形,變抽象為形象,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最終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4實施素質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作為一名思想品德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時常走在時代的最前沿,走創(chuàng)新的路線。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掌控整個課堂,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思維能力,讓他們擁有與老師平等的權利。在課堂上,鼓勵學生與老師爭辯,敢于指出老師的錯誤觀點,表達自己的想法,把發(fā)現、思考、解決問題的主動權讓他們掌控,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才具有適應祖國發(fā)展需要的綜合素質。比如說,關于中國問題,可以鼓勵學生針對此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樣大家各抒己見,共同討論,也可以針對此事組織一場辯論賽。最后,老師作出總結。這樣,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提高了自己的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的素質。
5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加大德育工作力度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思想品德教育;缺失;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12C-0057-02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我國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四有”公民。國家頒布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必須“遵循語言教學規(guī)律,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說明思想品德教育在我國初中英語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家已經認識到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也積極呼吁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初中英語教學中,但初中英語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仍然處在缺失狀態(tài)。
一、初中英語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初中英語教學目標落實中忽視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目標集中體現了人們對教學的設計、實施的價值理解。新課程標準要求英語教育是多重目標的全面教育,即英語教育應對人的思維、語言能力、品質、意志、情感態(tài)度、文化意識等進行教育。英語新課程標準強調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為未來發(fā)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英語新課程標準對英語教學目標的要求是多元化的。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在教學設計時一般能按照新課標要求,從英語語言能力、品質、意志、情感態(tài)度、文化意識方面設計教學目標,但在教學中,教師只注重英語語言能力的提升目標和智力發(fā)展目標的實現,忽視了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高尚道德情操、人格素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培養(yǎng)目標的落實,把學生看成被動機械接受知識的容器。英語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形同虛設,造成缺失。
(二)初中英語教學內容忽視對思想品德教育因素的挖掘
教學內容是教學目標與教學實施的中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只注重單詞、短語、固定搭配和句子等英語語言知識的教學,忽略了對思想品德教育內涵的挖掘,更忽視了對學生運用英語的思維思考問題的要求。學生在學習時只注重教材知識的學習,沒能對所學知識進行思考,致使初中英語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缺失。
(三)初中英語教學方法的選擇運用忽視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為實現教學目標,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學習采取的教與學方式的總稱。教師只有綜合考慮教學各有關因素,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并合理加以組合運用,才能全面實現教學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選擇運用教學方法較多地為語言法中的講解法、重復練習法等傳統的方法,教學的順序也是程式化的課前預習――單詞學習――短語學習――語法講解――課文翻譯――重點語句的語法分析――課后作業(yè)(單詞、短語、課文背誦,語法理解等)。即便有教師借助現代化的多媒體互聯網選擇翻轉課堂、對分課堂、自主學習法等現代教學方法,也只是蜻蜓點水,將重點回歸到英語語言知識的學習上,忽略了現代教學方法的內涵。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fā),主要靠升學和排名,沒能充分合理地挖掘教學方法的內涵,發(fā)掘思想品德教育因素,致使初中英語教學方法的選擇運用忽視思想品德教育。
(四)初中英語教學的組織與管理忽視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管理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培養(yǎng)學生自律行為的過程。通過課堂組織紀律的管理和突發(fā)事件的處理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在課堂管理上由于班額較大,學生人數較多,管理存在得過且過現象。在突發(fā)事件的處理中,怕影響教學進度,沒能很好利用突發(fā)事件,對學生進行耐心細致的思想品德教育,而是草草了事。管理中沒能用足夠的時間詳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即便發(fā)現一些思想不端或行為不端的苗頭,在教學管理中也是無暇顧及,或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tài)度,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能及時引導處理。有些教師為了充分運用課堂時間,課堂常規(guī)中應有的規(guī)矩禮貌也被忽略,對成績好的學生的一些不端行為網開一面,視而不見,致使初中英語教學管理中思想品德教育不夠充分,造成初中英語教學管理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缺失。
(五)初中英語教學工作的考核忽略思想品德教育的成分
教學工作的考核,是指對學生學習獲得的知識和對教師教學工作態(tài)度與質量進行的檢查和評定。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上級部門對學校教育工作的考核,以升學率,獲得學習、競賽獎勵等為準;學校對教師、班級工作考核同樣以學生考試成績?yōu)闇?,教師、學生評優(yōu)評獎仍然以學習成績?yōu)橹饕罁?,這就形成思想品德教育在學校工作考核中處于“喊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緊張起來不要”的軟指標行列,導致初中英語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不受重視。教學工作考核,大多依賴終結性評價,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學習成績以外的因素涉及較少,形成教師學生只看重學習成績,而忽略思想品德教育、體育、美育,造成初中英語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缺失。
二、初中英語教學中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對策
(一)教師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組織者、領導者和參與者,是青少年人生的設計師,教師的思想境界、道德品行、行為表現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和世界觀的形成有著極其深刻的影響。教師有高尚的生活旨趣和良好的認知風格,其言傳身教就能深入學生心靈,引起學生強烈的情緒體驗,使學生確信教師的教育,并轉化為自我要求。同時,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的生活旨趣脫俗。因此,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以身作則,通過自己的言行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通過初中英語教學多重目標的實現,加強對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初中英語教學目標提出應對人的思維、語言能力、品質、意志、情感態(tài)度、文化意識等進行教育。初中英語教師不僅在教學設計中實現目標的多樣化,也在教學中,將思想品德教育貫穿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更重要的是將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學中落到實處;實現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的目標,以加強對初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通過發(fā)掘初中英語教學內容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內涵,加強對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要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教學過程之中,要研究和掌握教材的特點,發(fā)掘其思想教育的獨特功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交際用語中的文明禮儀,不同的問候語“How do you do ?”“How are you ?”“Thank you very much.”“Can I help you ? ”“Could you please ...?”等的正確運用及內涵,不僅體現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也體現了一個人的友好待人、相互信任。固定搭配中的樂于助人的help sb. do / with sth,甘于奉獻的devote oneself to,誠實守信的be honest with sb.等,蘊含思想品德教育成分。語法教學中,學although/but 時可以教育學生用積極的態(tài)度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學because/so 時可以教育學生了解付出和收獲的關系等等。教學中教師不能就講知識,而應充分發(fā)掘蘊含的思想品德成分,并作為教學重點加以突出,以加強對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四)通過合理的教學方法的選擇運用,加強對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選擇運用傳統教學方法的同時,應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運用現代教學方法,同時要發(fā)揮好不同教學方法的作用,將不同教學方法本身包含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加以積極運用。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倡導運用自主學習法、“對分課堂”等現代教學方法。在選擇運用自主學習法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自主學習的意義,學生在英語課程學習中的效果,主要不是由教師教多少決定的,而是由學生如何接受,如何學決定的。只有在初中英語學習中“能學”“想學”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在選擇運用“對分課堂”時,不僅讓學生了解如何運用“對分課堂”進行學習,同時也要讓學生明確“對分課堂”不僅僅是學習時間上的對分,還包含學習責任的對分,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責任感、擔當意識、自律意識,加強思想品德教育。
(五)通過教學管理,加強對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要制定和貫徹規(guī)章制度和課堂常規(guī),使之規(guī)范化、制度化,并把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思想作風、組織紀律及安全教育,把耐心細致的說理疏導和必要的嚴格紀律約束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自律的良好習慣。教學組織管理中,對學生一視同仁,特別是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嚴格要求,規(guī)范日常行為。教學中的突發(fā)事件教師要認真處理,通過突發(fā)事件的處理讓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價值判斷,以加強思想品德教育。
(六)通過對英語教學工作的全面考核,加強對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初中英語教學工作的考核中,應全面考核學生的英語學習,做到“長其善而救其失”。既考核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英語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評價他們在英語學習中的表現;既考核學習結果,又評價學習過程;既考核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又評價情感因素。既注重教師對學生的外部考核,也強調學生對自己學習情況的評價和學生互相之間的評價,還可以讓家長參與到評價中來,從而實現學習考核的全面性和多樣化。評優(yōu)評獎也進行全面多樣的評價,這樣既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又有利于學生學會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與他人。通過全面考核評價學生,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和智力水平,還能完善和健全學生的人格品質,以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三、結束語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初中英語教學要將思想品德教育貫穿教學始終,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合格公民,教學中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須落到實處,絕不能缺失。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案例教學 思想品德課 優(yōu)點 選取的原則
一、案例教學法的由來及發(fā)展
最早案例教學法是由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開創(chuàng)。他創(chuàng)造的問答式教學法實際上就是案例教學的雛型。原是討論問題的方式,即從意見的對立中尋求矛盾,在矛盾中尋找新的意見,在歸納的基礎上,形成對真理的表述,也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需要,利用案例組織學生學習、研究,以鍛煉學生的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案例應該是實踐中發(fā)生的帶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它反映一個問題、一件工作、一個案件發(fā)生、發(fā)展和演變的過程。現代案例教學興起于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后被廣泛運用醫(yī)學、工商行政管理、市場營銷和教學之中。所謂思想政治課的案例教學,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圍繞一個或幾個問題,對一些典型性的事件進行描述,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討論、表達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用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案例教學法的優(yōu)點
筆者在上思想品德課使用案例教學法前曾經也有過疑問,因為目前這種教學模式大多用于大學、大專這樣的高校,對于初中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是否同樣適用呢?但是,從實際操作過程來看,效果還是比較理想的。在使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這個角色實現了真正的轉換,真正的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成為了教師和學生互動的過程,已經不單單是一個忠實執(zhí)行課程計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享受到了教學的快樂和舒服,學生享受到了學的樂趣,整個課堂氣氛非常得活潑和生動。
應該說案例教學這種模式,也是我們素質教育改革所要求的,也符合我們所說的新課程改革。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案例教學更具有優(yōu)點。
傳統的教學模式純粹是把課本里面的內容由教師口頭重復一遍給學生聽,而思想品德課本身內容比起其他學科稍顯枯燥,或者說不實用,學生根本沒有興趣,同時因為課改的進行,考試的題目卻變得非常的靈活而且貼近實際,這時候就出現了矛盾,考試取得高分不再是因為學生的記憶力好,而是是否理解了課本內容。這樣的矛盾最后導致的結果是學生對思想品德課完全失去信心和興趣。而與傳統教學模式相反的案例教學法則顯示出了與眾不同的生命力和活力,因為案例教學它本身要求教師在上每一課的時候必須要有生動的貼近生活、貼近時政的材料,有說服力的圖片和故事,概念、原理和理論就滲透在案例之中,原本枯燥的理論就變得鮮活生動起來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自己得出概念、原理和理論,這樣就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功的體驗,同時還增強了學生分析事情的能力、推斷能力和概括能力,能夠很好地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個要求。也就是說,案例教學法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解題的思路和方法,而且從更高層次來講鍛煉了他們參與實際生活的能力。這種優(yōu)點或者說特點只有案例教學法才具有,這就涉及到如何選取案例及運用案例了。
三、案例的選取及原則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經常可以運用到案例教學,而且每次運用效果都比較理想,學生對于一些現實性的問題非常感興趣,很好的參與到了課堂教學中。我用初二的思想品德的“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這框內容為例,來略談一下如何選取案例。
案例1.本地的夜排擋是比較有名的,但問題也非常的多,前不久幾位大學生在夜排擋吃飯的時候,吃了不新鮮的海鮮而拉肚子,去向老板質問時,老板仗著周圍都是認識的人,反而說是他們自己本身對海鮮不適應,并且要求他們付329元錢,遠遠高于本來的價錢。大學生就撥打12315和110進行求助,最后在12315中心有關專家的調解下,夜排擋老板承認是自己偷換了不新鮮的海鮮,并且故意抬高了價錢,賠償了幾位大學生的醫(yī)藥費。
提問:(1)夜排擋的老板侵犯了大學生什么權益?(2)除了這個求助方法外,還可以用什么途徑維護消費者權益?(3)大學生成功索賠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
案例2.夜排擋又來了客人,這位客人在點了一盤海鮮后,發(fā)現有一根頭發(fā),他就要求老板賠償損失2萬元。
提問:這位消費者的行為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如果你是這位客人你會怎么做?如果你是這位老板你會怎么做?
分析:案例1出現在課堂導入中,引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同時還可以依次引出消費者合法權益中權益的內容。而案例2出現在課堂結束時,引出做一名合格的消費者該如何做。這兩個案例運用在這兩個地方,做到了首尾相應,前后一致,保證了整節(jié)課的緊湊性和節(jié)奏性。我將案例運用在教學過程是基于以下幾個原則:
1.從案例的選編中,我們應該注意案例要貼和實際和教學內容,不能憑空或隨便編幾個,而且要引起學生的興趣。但是案例要來源與實際,又要高于實際,所以要進行必要的加工。夜排擋確實是本地存在,而且學生比較熟悉,這樣一開始就能很好的抓住學生的眼球。
2.案例的選取要具有時政性,要與現在的市場經濟的交易活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相結合,同時要參考一些具體的措施,使這個案例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3.案例要敘述要做到詳而精。你不能整節(jié)課都在敘述一個案例,也不能兩、三句就講完,要根據整節(jié)課的內容安排來進行敘述。因為案例不是學習的終極目標,而是用于揭示政治原理和規(guī)律、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載體。
4.每個案例講完后都要提一些問題,問題要具有指向性,使學生便于思考,而且問題的設置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層次,要一層一層遞進,能讓學生體驗到回答問題的成功感覺。
四、案例運用方法
1.在運用案例之前,教師要考慮到選擇什么時候實施案例,因為案例的引用是證明一定的觀點、輔助分析一定的問題。這個就是說應設計好案例在教學內容安排上呈現的時機和方法,如用案例導入,引出所要講的知識;還可以用案例使某一個重點或難點變的容易理解;最后還可以用案例總結教學內容并對內容進行深入和提高。這里要注意的一點是千萬不可為了說案例而說案例,案例的設置一定是要有目標,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設的。華師大課堂與教學研究所趙中建教授認為,應用質量原則于課堂,就必須形成積極的師生關系。所以,在案例提出后,要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去思考,讓學生去總結結論,提出觀點。
2.對一些為了解決重點、難點而設置的案例,師生之間可以互相討論、共同研究,不能一味的都是教師講解或學生回答,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到指導、引導的作用。當學生進行討論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不能把整個課堂完全讓給學生,而應進行組織的工作,在旁進行點撥。有時候,教師的一句會加強師生的融洽程度和合作程度,能達到合作中學,合作中提高,真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的目的。
3.老師要能夠及時地從學生對案例分析中暴露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點評。當然,這種點評不應該是標準答案,也不是對學生的分析進行簡單地羅列,而是師生共同討論、分析后對問題認識的升華和創(chuàng)新。同時案例也可用于課后作業(yè)、講學稿、試卷中。
案例教學的好處已成共識,但是我在編案例的時候會出現一些比如說不夠典型、苦于沒有材料等問題,這個時候,平時的一些準備工作就非常重要。
1.筆記摘錄法。在閱讀報紙、教參、刊物、收聽收看廣播、電視時,將一些有助教學的案例及時收集,做好筆記,必要時可寫出提綱和心得。
2.上網搜索。網絡信息非常多,更新非???是教師備課經常要用到的途徑,如《中國教育網》,GOOGLE,百度等專門的搜索網站上就有許多經典的案例,而且時效性很強。
3.做好編輯和整理歸檔工作??捎每ㄆ诸惥幪?分類排放,還可編制一個目錄,做好索引;或利用電腦創(chuàng)建文件夾加以儲存。這樣可隨用隨取,也有利制成課件。
4.通過生活實踐搜集,這是收集案例的最佳渠道,在經歷具體的案例過程中,能使教學內容與實際相結合,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如消費者的理論可以和教師的消費生活相聯系,講銀行的時候可以與教師個人的一些儲蓄情況相聯系。
5.充分發(fā)揮一例多用的效能。有些案例是可以一案多用的。
五、總結
我國的教學改革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但是實際效果卻不怎么樣。主要原因還是在于關于課程改革理論的東西滿天飛,卻沒有真正可供參考、模仿的實際的一些東西或者說經驗。課本的內容在改革,我覺得更為重要的就應該是課堂教學的改革,課本內容再怎么活,再怎么新鮮,如果缺少課堂教學的配合,同樣是“一潭死水”。陶行知曾說:“教是為了不教?!彼?在思想品德課中運用案例教學就變得相當的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用好案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適應新課程的教改要求,展示學生個性、活躍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效益。
參考文獻:
[1]宋紀連.案例教學法在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
[2]邵廣俠.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淺探.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 初中思想品德 責任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發(fā)現部分學生會受到心理的困擾,其中部分學生的困擾是不了解自己哪些問題是自己的責任,他們把不是自己的問題給扛起來,不斷的憂慮這些問題;有些學生則是遇到事情沒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他們把自己的責任推到他人身上,指責他人的不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要在思想品德課上開展責任教育,讓學生意識到如何學會負起責任。
一、引導學生明辨是非,能夠了解自己的責任
部分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不知道哪些事情是自己的責任,由于他們區(qū)分不了自己和他人之間的責任,就很容易被事情所困擾。教師要開展責任教育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學會明辨是非,了解哪些是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
以思想品德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優(yōu)良的意志品格》一課為例,有一名學生談到自己的事情。這名學生的父親曾是一名官員,他父親與母親離婚另建了家庭。父親每月付給他生活費,有時還會給他超市購物卡,而他媽媽看出他爸爸對他感情不錯,就唆使他去向爸爸多要錢,認為他現在不多要些錢,未來他爸爸就會把錢用到新家庭的身上,娘兒倆什么都得不到。母親逼使他要錢,讓他倍感焦心,有一天,他父親生出了一個妹妹,他父親感到無比得意,認為血緣親情很重要,要他強行認妹妹,這讓他感覺無法接受。這名學生感覺很痛苦,他說,為什么父母都逼他做不想做的事情呢?思想品德教師可以以此為案例,引導學生思考,他覺得自己在這件事中應當承擔的責任是什么?自己能夠切切實實做的是什么?學生表示自己能做的只是好好學習,健康成長。此時教師就要讓學生了解到,父母之間的紛爭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作為孩子,他能做的事情就是讓自己好好學習,健康成長,其余的與自己不相關的事情不必考慮太多。這明學生學會區(qū)分了自己和他人的責任,就能了解到自己前進的方向。
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要引導學生承擔責任,首先就要引導學生了解到哪些是屬于自己的責任,這是學生學會承擔責任的基礎。
二、學生厘清人際關系,懂得承擔自己的責任
部分學生了解到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以后,總感覺到有些東西在阻礙著自己,他們不知道應該怎樣做才能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冷靜的態(tài)度看待他人、用圓融的方法解決事情、用堅定的態(tài)度表明立場。
依然以思想品德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優(yōu)良的意志品格》一課為例,那名學生了解到自己的責任就是好好學習、健康成長以后,他表示父母總是干擾自己,他們總將意志強行加在自己的頭上,這時自己要如何才能不受父母的影響,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呢?教師可引導學生首先要思考父母在干涉自己的生活以前,是否真心關愛自己,是否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如果父母不能承擔起監(jiān)護人的義務,那么就要從法律的角度解決事情,為自己爭取一個可成長的空間,如果父母內心依然關心自己的身心健康,就要用坦誠的態(tài)度和父母談一次,讓父母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學生要學會拒絕承擔不屬于自己的責任,即當學生意識到父母之間的糾紛不屬于自己的責任時,就要對強行把責任強加在自己身上的父母說“不”;最后,學生要積極的去承擔自己的責任,即學生要將全身心放在讓自己好好學習、健康成長,只有這份責任,是這名學生可以承擔的責任。
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要引導學生承擔責任,就要讓學生學會厘清人際關系,抓住承擔責任這個重點,學生只有抓住要承擔責任的重點,才能投入精力和時間去承擔應盡的責任。
三、培養(yǎng)思想道德水平,勇于擔起自己的責任
部分學生在承擔責任的時候,表示自己存在惰性,他們有時會覺得承擔責任很累,于是不愿意承擔自己的責任。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到每個人都有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這個重點,讓學生愿意用鼓起勇氣,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承擔責任。
依然以思想品德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優(yōu)良的意志品格》一課為例,那名學生談到自己不愛學習,學習成績也不好,雖然他意識到好好學習、健康成長是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可是要好好的學習就要吃很多的苦,他不能盡情的玩樂,他感覺承擔責任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他人是如何承擔責任的。教師可讓學生看到,父母和子女原本應當承擔起教養(yǎng)子女的責任,可是正因為他們不能承擔責任,所以造成家庭的悲劇,子女只好承擔起更重的擔子;那么這名學生不好好的學習,當他不能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時,那么下一個被迫承擔起責任的無辜受害者又是誰呢?
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要在開展責任教育時,讓學生了解到承擔責任的重要性,當學生意識到每個人都必須承擔責任時,他們才會愿意克服困難,承擔責任。
總結
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可用以上的策略實施責任教育,從以上的教學案例可以看到,這種教學方法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羅亞玲. 環(huán)境倫理作為責任倫理[J]. 道德與文明,2005(01).
[2] 孫宏艷. 未成年人的道德缺陷[J]. t望新聞周刊,2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