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家校共育課題開題報告范文

家校共育課題開題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家校共育課題開題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家校共育課題開題報告

第1篇:家校共育課題開題報告范文

關于農村學前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培養(yǎng)小學生課外自主閱讀能力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教育變革的需要,兒童成長的需要,也是語文教學的需要。蘇州大學教授朱永新說: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閱讀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重要渠道。在童年時代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使孩子終身受益。因此,本課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2)擴充學生的閱讀時間。(3)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4)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5)尋求提高學生課外閱讀實效的策略、途徑。希望用課外閱讀讓學生夯實文化底蘊,鑄造完美人格,提升生命境界,打好人生底色。同時也希望借此課題的研究,打造研究型教師,促進我校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的研究主要采用調查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

1.調查研究法

進行小學生閱讀興趣與習慣問卷調查,了解分析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研究如何通過有效的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 行動研究法

通過課外閱讀指導課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編演課本劇,專題辯論,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讓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等多種形式,拓展課內學習空間。結合每年的讀書節(jié)活動,開展豐富多彩地課外閱讀、背誦優(yōu)秀詩文活動。組織參觀、訪問、辦手抄報、剪貼本、開故事會、經典誦讀、圖書義賣、作家進校園等實踐活動,開創(chuàng)課外學習空間。

3.經驗總結法

以課題研究實踐活動為依據,根據研究過程中原始的事實材料,總結研究提高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指導策略、評價機制,以便更好地指導今后的課外閱讀活動。

三、課題研究過程

(一)準備階段抓基礎

1、調查摸底

在課題實施前我們對全校學生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調查:包括對學生閱讀意識的調查、閱

讀的材料的調查、閱讀的目的的調查、閱讀方法的調查。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我們分析認為學生的課外閱讀的不良行為主要表現在慵懶行為、敷衍行為、偏食行為、功利行為、盲從行為、浮躁行為等幾個方面。表現在閱讀過程中無法可依,缺乏指導,課外閱讀興趣就會逐漸降低。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一直在課堂教材、精讀的框架上下功夫,實際上,很多大家和名家的成才經歷都證明,語文學習三分課內,七分課外,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和特點是進行這項課題研究的根本依據。

2、落實分工

課題組成員各自職責如下:

序號姓名職務職責分工

1馬宏語文教研員具體指導實施、組織學習培訓

2張國香校長全面主持課題工作

3胡俊副校長研究、設計活動方案,制定計劃措施制度,組織開題結題,進行階段總結。 4盛厚祥教導處副主任具體落實活動,收集資料,積累經驗,

5楊玉翠教研組長開展實驗,進行實踐研究,反饋信息,撰寫論文案例。

6黨國琴年級組長開展實驗,進行實踐研究,反饋信息,撰寫論文案例。

7趙曉蘭年級組長開展實驗,進行實踐研究,反饋信息,撰寫論文案例。

8楊闞年級組長開展實驗,進行實踐研究,反饋信息,撰寫論文案例。

9丁美霞年級組長開展實驗,進行實踐研究,反饋信息,撰寫論文案例。

10陳春琴年級組長開展實驗,進行實踐研究,反饋信息,撰寫論文案例。

3、科學制定課題方案,隆重開題。

為了使課題方案科學合理,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有利于教師實踐操作,課題組查找了有關課題的文獻資料,對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反復研究,帶領課題組的成員學習相關理論知識,了解該領域的研究現狀,反思自身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困惑;為了全面、客觀、真實地了解學生學習現狀,促進課題實驗扎實有效地開展,找出需要探索研究解決的問題,最后撰寫出了課題實施方案,并制定出具體研究措施與研究方法。

xx年x月,我們請來鳳凰母語研究所徐曉華主任、區(qū)教研員馬宏老師為我們進行了隆重的開題儀式。徐主任對我校課題研究的思路、開展課題研究的方法、校本教材的編寫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細心地指導。要求課題組緊緊圍繞核心,扎實深入,求真務實地開展研究,力爭研出成果,創(chuàng)出特色來,提升課題的推廣價值。本次開題會提高了實驗教師對課題工作的認識,更新理念,激發(fā)研究欲望。

4、后勤保障有力。

為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學校制定相關政策,給予實驗課題組每學期一定的課題津貼,并撥出專項資金全力支持教師外出參加課題培訓,還購買了與課題相關的書籍,充分體現了領導對這項工作的高度重視。

(二)研究階段抓落實

1.氛圍倡讀。

為了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激勵師生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我校首先積極營造濃厚的書香氛圍。校園里,營造書香校園 創(chuàng)建學校品牌的愿景激勵著我們,讓讀書成為習慣,讓書香伴我成長的口號鼓舞著我們,讀書長廊里一本本經典讀物吸引著我們,圖書館里陣陣書香陶醉著我們,學校網站上307條書香專欄新聞記錄著我們的足跡師生在潛移默化的氛圍中享受著閱讀。

2.專家領讀。

三年來,我們先后邀請了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主編朱家瓏、特級教師孫景華、陳樹明、省小學語文教研員李亮、市教研室汪笑梅主任、市小學語文教研員芮瓊老師、全國兒童閱讀

推廣人余耀、《科學大眾》、《少年文藝》雜志社等專家來校指導引領我們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創(chuàng)建書香校園。在市教研員芮老師的積極推薦下,我們有幸參加了市教研室、市文明辦組織的南京市鄉(xiāng)村閱讀聯盟校,在聯盟校的活動中,我們得到了省市教育專家、省少兒出版社等專家的指導,同時與兄弟學?;ハ鄬W習、互相提高。

3.書源保讀。

我校地處城郊結合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多、讀書資源匱乏,學生課外讀物常常得不到保證,學校開源節(jié)流充實圖書館的藏書,同時積極向市區(qū)技裝辦申請復本:配備市區(qū)教育局、教研室推進的經典讀物,我們堅持每年12套經典讀物,每套55本,全校分年段漂流,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從書源上保證了學生的課外閱讀。我們工作的激情感動了南京市文明辦的領導,他們?yōu)槲覀冑浰土藞D書;我們讀書的熱情感動了西善橋街道的領導,他們?yōu)槲覀冊O立了優(yōu)秀學生、優(yōu)秀教師獎勵基金,每年6萬的基金保證了學生、教師讀書活動的深入開展。

4.教師范讀。

沒有教師的閱讀,就沒有學生的閱讀。教師讀書沙龍、讀書演講、美文誦讀、故事講述等活動,學校組織教師外出觀摩中國兒童閱讀論壇、參加親近母語研討活動,先后赴揚州市書香校園東關小學、無錫市書香校園育紅小學、南京市首屆金陵書香校園祿口小學觀摩書香校園建設,提高了教師的素養(yǎng)和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能力,也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學生,為學校書香校園的建設注入了鮮活的生機。

5. 課題研讀。

近幾年來,我校積極申報了《營造書香校園 創(chuàng)建學校品牌》、《利用學校網絡平臺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評價能力的研究》、《科學認讀,提高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等課題的研究,努力用教育科研提升我們研究的層次,用教育科研穿起我們實踐的主線,有效地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能力。

6.課程促讀。

語文團隊的教師們圍繞語文課程標準、南京市教研室推薦的課外讀物開發(fā)編寫了校本課程《書香》,以此作為教師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載體,同時為學生打開了一扇扇閱讀的窗戶。

7.課堂導讀。

為了讓課題研究落到實處,我校每周從校本課時中安排一節(jié)課外閱讀課。教師們利用閱讀指導課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推薦經典讀物、指導學生誦讀國學,組織開展讀書交流會。一節(jié)節(jié)課外閱讀指導課激發(fā)了孩子們閱讀的興趣、教會孩子們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孩子們良好的閱讀習慣、豐富了孩子們的精神生活。我們不僅指導西小的孩子,還積極參加南京市教研室發(fā)起的蒲公英書香田園行志愿行動,語文團隊的老師們定期到六合馬集小學開展蒲公英書香田園行志愿活動:課外閱讀指導課、一對一結對指導孩子們讀書、給孩子們贈送經典讀書。我們的老師被馬集的純樸的孩子們稱作飛翔的蒲公英。

8.晨誦午讀。

為了保證孩子們每天有充足的時間課外閱讀,我們的教師堅持每天組織學生晨誦午讀。每天清晨,朗朗的讀書聲;每天中午專注的閱讀,成了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樣保證了學生每天40分鐘的閱讀時間。

9.活動品讀。

在我們西小孩子們每年最盼望的節(jié)日就是兒童節(jié)和讀書節(jié),因為在讀書節(jié)里,孩子們可以開展班級讀書會,可以愛心義賣圖書,可以參加書香夏令營,可以加入春蕾文學社,可以表演童話劇、課本劇、可以觀看經典童話劇,可以美文誦讀,可以獲得書香班級、書香小明星的殊榮,可以與作家零距離。孩子們在讀書節(jié)中閱讀,在閱讀中快樂成長。

10.國學誦讀。

國學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為了讓學生走進國學,品味經典,我們成立了國學書院,

邀請北京育靈童國學院專家來校為全校教師、學生、家長開展國學專題講座;組織領導、教師赴南師大、北京大學參加國學研討活動,為每個班配備了國學電子課堂,組織師生開展國學誦讀表演,國學知識競賽等活動,師生徜徉在國學的殿堂,品味著國學的魅力。

11.親子共讀。

為了營造和諧的家庭讀書氛圍,我校成立了家長學堂,邀請專家作主題講座,指導家長和孩子共同閱讀,學校圖書館為家長和部分社區(qū)居民辦理借書證,堅持開展親子共讀知識競賽、書香家庭評選,促進家庭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三)總結階段重分析

三年的研究,我們的課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和顯著成效。

1.學生成長。

(1)、學生的自主閱讀熱情空前高漲。

有足夠的自主閱讀空間,掌握了多種自主閱讀方法,這使得學生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極高的熱情投入到閱讀中去,產生了良好的閱讀效果,在學生讀完之后,他們的收獲,他們的情感又能在閱讀小組中與同齡人交流,他們的自我學習價值得以體現,這反過來又促進了他們的再次閱讀。再加上我們經常組織開展故事會,朗誦比賽,課本劇表演等有趣的活動,所以,這一課題的開展使得學生的自主閱讀熱情空前高漲,學校中也形成了人人都閱讀,人人都樂讀的良好氛圍。

(2)、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

通過反復的指導和課內外的鞏固,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如:朗讀和背誦的習慣;勾、畫、圈、點、批,以筆助思的習慣;品詞評句的習慣;善于聯系的習慣;想象的習慣;課外閱讀的習慣等。這些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學生現在的學習和以后的終身學習都大有好處。

(3)、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通過老師和家長的共同指導,學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學生掌握了許多自主閱讀的方法。如:選讀法、精讀法、速讀法、摘錄批注法等幾種讀書方法;查--定--找--釋--分--結--疑七步預習法;將閱讀與講述、畫圖畫、表演、思考、比較、寫作相結合的讀書方法;會記眉批筆記、摘錄筆記、提綱筆記;會寫讀后感。運用這些讀書方法,學生就能更好地投入到閱讀中去。

在課題研究中,三個班級被評為南京市書香班級,小書蟲志愿服務崗獲區(qū)志愿者行動服務崗。一名學生被評為閱讀小天使,四名學生被評為金陵讀書小明星。學生習作在各類雜志、報紙上發(fā)表,因為讀書活動的開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提升:多名學生獲全國創(chuàng)新發(fā)明大賽一等獎,全國百名好少年、江蘇省金鑰匙大賽一等獎,南京市百名優(yōu)秀小公民等榮譽稱號。

2.教師成長。

在課題研究中,教師的閱讀教學觀念有所轉變,將教育的眼界從課內引向課外,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指導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在實踐中不斷反思總結。在提升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

每年均有近百篇的教師科研論文在國家、省、市、區(qū)獲獎。江蘇電視臺、南京電視臺、雨花電視臺、江蘇科技報、金陵晚報、家教周刊、南京教研網、江蘇教育網等媒體分別多次對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以及教師的論文進行了報道和發(fā)表。我們教師的研究論文分別在《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南京教育》等等教育刊物登載。學校教科室多次在市區(qū)受到表彰,教師也多次受到市區(qū)教科所(室)的表彰并且獲得教科研先進個人的光榮稱號。

3.學校成長。

三年來,在創(chuàng)建書香校園的路上,我們實踐著,收獲著,學校被評為:南京市首屆金

陵書香校園 江蘇省小學語文實驗工作先進集體;語文團隊獲南京市語文先進教研組;七彩語文杯全國小學生作文競賽優(yōu)秀組織獎;語文團隊獲大家語文博客網網絡教研優(yōu)秀團隊;《書香》校本課程獲南京市二等獎;20xx年獲區(qū)讀書節(jié)優(yōu)秀組織獎。

四、研究工作的反思

三年多的研究,我們品嘗了收獲和成功,特別是學生的進步所帶來的快樂,同時也備嘗了探究的艱辛。盡管我們時刻在思考,不斷在努力,但研究并非完美,我們認為還有許多地方值得改進:

1.完善《書香》校本課程。

(1)擬定《書香》課程目標;

(2)精選《書香》推薦篇目;

(3)編寫《書香》教師用書;

(4)提高《書香》課堂實效;

(5)完善《書香》評價體系。

第2篇:家校共育課題開題報告范文

20xx屆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工作自2013年10月啟動到2014年6月順利完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為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畢設相關管理制度和工作環(huán)節(jié)監(jiān)控,現對20xx屆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 啟動階段

20xx年10月25日,教務處制發(fā)了《關于20xx年畢業(yè)教學實踐工作安排的通知》,標志著20xx屆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工作正式啟動。要求各專業(yè)本學期內完成選題和開題工作,規(guī)定畢業(yè)論文(設計)時間不少于9周。同時,文件對畢業(yè)實踐環(huán)節(jié)從前期準備、過程管理到成績評定都提出了要求。

20xx年11月22日前,各二級學院將20xx屆各專業(yè)畢業(yè)實踐教學工作安排交至教務處備查。

實踐教學科對20xx年7月編印的《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工作指導手冊》重新進行了修訂,并發(fā)到每位指導教師手中。

上述文件的制發(fā),進一步明確了畢設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方向,規(guī)范了管理環(huán)節(jié),保證了工作質量,為畢設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 選題、開題階段

各學院成立了畢業(yè)論文(設計)工作領導小組,并對選題、擬題和審題、開題、論文寫作指導等工作環(huán)節(jié)提出具體要求。

選題、開題環(huán)節(jié)12個專業(yè)都能按照規(guī)范要求嚴格審查,并做到一人一題,來自社會生產一線的應用性選題比例較往年明顯增加。每個學生都下達了任務書,完成了開題報告,國際學院、人文學院還組織了開題答辯。

(三) 前期指導檢查階段

寒假期間,各專業(yè)本科畢業(yè)生在教師指導下按照任務書要求,收集畢業(yè)論文(設計)所需的相關資料,構思整體框架,開始畢業(yè)論文(設計)的初稿撰寫工作。指導教師按照學校的要求,采取當面指導、電話、網絡等多種方式,定期和學生聯系,指導論文寫作。

(四)中期指導檢查和整改階段

20xx年3月21日,教務處下發(fā)《關于開展20xx年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工作中期檢查的通知》,并于3月24日至3月30日組織開展了中期檢查。

本次檢查的重點是工作進度、論文質量和教師指導情況。同時,也是對學生前期調研、論文(設計)完成過程、進度、工作態(tài)度的綜合評價。檢查分二級學院自查和學校專家組抽查兩個階段。自查階段,各分院從20xx屆本科畢設是否做到一人一題,指導教師的資格和指導學生人數是否達到學校要求,工作進度和質量是否實現任務書目標等方面進行全面檢查,指導教師要為每為學生的工作態(tài)度和論文完成質量評價打分,學院對整體工作進行總結。抽查階段,學校組成文科和工科兩個專家檢查組,10為專家采取查閱資料、與學生座談、聽取匯報和質詢等形式,對分院的畢設工作給予綜合評價。

從檢查結果看,20xx屆12個本科專業(yè)均能按照學校的整體安排,嚴格有序地開展工作。據統(tǒng)計,全校20xx屆本科畢業(yè)生共1328人,1266人按時完成初稿,延遲完成62人??傮w優(yōu)良率為79.5%。中期檢查通過 1178人,占學生總數的 89%。87.9%的學生態(tài)度認真或較認真。

7個工科專業(yè)畢業(yè)設計在實驗、實習、工程實踐和社會調查等社會實踐中完成比例均大于50%的合格標準,文科、經管類專業(yè)中工業(yè)工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達標,財務管理、漢語言文學和英語專業(yè)整改后能基本達到要求。

專家組從指導工作、學生狀況、教學管理、資料留存等4個一級指標及9個二級指標,對各專業(yè)畢業(yè)論文(設計)工作給出了量化的總體評價。同時,針對性的指出了各專業(yè)的成績和存在問題,提出了整改要求。五月下旬,校評建辦聯合教務處、教學督導團及二級學院教學副院長開展了全校教學資料“四查”,其中本屆畢業(yè)論文(設計)為重點檢查內容。學校教學副院長還組織召開會議,把檢查出的問題當面向二級學院反饋,并要求限期整改。

(五)論文答辯階段

20xx年4月30日,教務處下發(fā)《關于20xx屆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答辯工作的通知》,本屆本科生畢業(yè)論文(設計)答辯工作于本學期第十二周至第十三周進行。

各院成立由專業(yè)負責人、骨干教師組成答辯工作小組,負責評閱學生畢業(yè)論文(設計)質量,審定學生答辯資格,統(tǒng)一答辯要求和評分標準,審核答辯成績等項工作。

5月19-25日,各學院集中組織學生論文答辯。教務處對各個專業(yè)的答辯開展情況逐一進行了檢查,并就發(fā)現的問題現場提出意見和整改建議。

(六)論文抽檢

為端正學風、規(guī)范學術行為,保證畢業(yè)論文(設計)的原創(chuàng)性,學校對本屆學生提出了明確要求,每位學生在簽訂任務書時都同時簽署了獨立完成論文(設計)的誠信聲明。成稿前,教務處要求學生統(tǒng)一利用維普通達系統(tǒng)對自己的論文(設計)進行復寫率檢測,并根據比對結果進行整改,規(guī)定學生最終提交的論文(設計)復寫率不得高于30%,優(yōu)秀論文不得高于20%。

(七)評優(yōu)選優(yōu)階段

5月8日,教務處制發(fā)了《西安思源學院優(yōu)秀畢業(yè)論文(設計)優(yōu)秀指導教師評選辦法(試行)》,進一步明確了優(yōu)秀論文(設計)和指導教師評選工作的組織管理、評選獎勵辦法以及理工類和文史經管類優(yōu)秀論文(設計)的評選標準。

經二級學院評選,有88篇論文(設計)被推薦參評校級優(yōu)秀。這些論文經教務處審核,并組織專家進行二次評審,最終2014屆12個本科專業(yè)共評選出優(yōu)秀畢業(yè)論文(設計)76篇,推選出優(yōu)秀論文指導教師40名。經校專家組評審后,將正式頒發(fā)文件給予表彰和獎勵。

(八)資料歸檔階段

目前,20xx年畢設工作已基本順利完成,為做好畢業(yè)論文(設計)各項留存資料的整理歸檔工作, 5月24日,教務處下發(fā)了《關于20xx屆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資料歸檔工作的通知》,并提供專門的檔案袋,要求學生論文(設計)資料統(tǒng)一按照10項內容和順序歸檔保存。要求二級學院按照畢業(yè)實習和畢業(yè)設計2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收集整理歸檔資料。

二、畢設工作中發(fā)現和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層面

1.學生知識面窄,專業(yè)基礎理論欠扎實,缺乏論文寫作的專門訓練,造成論文完全是策劃或材料堆積,缺少實證研究;

2.由于學校對本屆學生論文的格式提出了統(tǒng)一嚴格要求,并反復強調檢查,使論文格式規(guī)范化程度整體上大為改觀。但少數學生仍存在格式不規(guī)范,摘要寫作質量不高等問題;

3.學生論文研究課題的獨創(chuàng)性不夠,有的設計性課題過于簡單,只覆蓋1-2門課程的內容,學生在畢設中得不到全面的訓練和提高,不能起到檢驗學業(yè)水平的作用。學生尤其是文史類學生論文在實習、實驗、實訓和社會調查中完成的比例有待進一步提高。

4.近一半的應屆畢業(yè)生由于提前找到了工作,有的已正式上班,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保質保量完成畢設工作。極個別學生對畢設工作采取消極的態(tài)度,土木工程、建筑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各有一名學生因為沒有及時提交論文 (設計),成績不及格。

(二)教師層面

1.部分青年教師沒有指導畢設的經驗,個別教師不能勝任指導過程所有知識內容的要求,需要別的老師協助完成。

2. 外聘教師大多年事已高,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與學生交流、討論,指導學生完成畢設;部分專業(yè)幾次更換指導教師,由于每個教師的指導思路和方法不盡相同,造成學生長時間適應不了,因而影響了論文的進度和質量。

(三)二級學院層面

1.機電學院在畢設寫作階段對學生監(jiān)督檢查不嚴,嚴重影響了答辯進度。

2. 交通運輸專業(yè)提供給學生的選題中,分析類課題占50%多,設計類課題不到50%。學生論文內容敘述性文字多,專業(yè)知識含量和綜合技能的展示不足。

3.檢查發(fā)現,個別學院過程資料不完整,或表格填寫信息不統(tǒng)一,準確性不高。

(四)學校層面

1.大四學生沒有固定的自習教室,到圖書館作畢業(yè)論文(設計)時間有限,建議學校能給應屆畢業(yè)生提供專門作畢業(yè)論文(設計)的教室、場所。

2.電信、機電、能源等學院都有部分學生結合畢業(yè)論文(設計),制做出實物成果,但學生和二級學院都缺少購買零部件的經費,建議學校能提供一定的經費支持。

三、改進意見和建議

讓學生到企業(yè)、工廠進行畢業(yè)實習,在實踐中完成畢業(yè)論文(設計),是教育部合格評估的一項要求,也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順利走上工作崗位的橋梁??偨Y2014屆本科畢設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在過程管理和論文寫作形式的規(guī)范化方面已日趨完善,指導教師資格和工作量要求也基本達到,目前,最突出的問題是如何將畢業(yè)實習和畢業(yè)論文、設計兩個環(huán)節(jié)緊密結合起來,使更多的課題來自于企業(yè)生產一線,解決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使更多的學生在實習、實驗、實訓和社會調查中完成自己的畢業(yè)論文(設計),真正作到“真刀真槍”、“真題真作”。

第3篇:家校共育課題開題報告范文

地方本科院校多由地方上的師專升格而來,本科辦學時間短,肩負著培養(yǎng)大量適應地方經濟、文化建設所急需的高級人才的重任,通常多為傳統(tǒng)的教學型高校。在這種高校里,理工科,特別是應用性、實踐性、創(chuàng)新性要求均較高的計算機類專業(yè)的畢業(yè)設計問題較為集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⑴師資力量欠缺地方高校是我國高校擴招的主力軍,常年的擴招,攤薄了原本就非常有限的教師力量。對于計算機類專業(yè),重點高校培養(yǎng)的博士畢業(yè)生原本是地方高校師資的重要補充來源,但是由于這類專業(yè)應用性強,本就為數不多的高素質的博士畢業(yè)生經常早早被各地的高新技術企業(yè)、跨國公司高薪聘去,真正愿意到科研條件較為欠缺的地方高校任教的十分稀少。師資補充不上來,就直接導致了地方高校計算機專業(yè)師生比常年不達標。更為關鍵的是,不少地方高校對教師的科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校教師的職稱晉升、評優(yōu)評先主要的考核指標就是科研業(yè)績,這種政策導向直接影響了教學工作的開展,畢業(yè)設計這種費時費力且難出成效的實踐教學工作對于高校教師們而言就形同雞肋,難以引起重視并提升其指導質量。⑵校內實踐教學資源不足,經費短缺地方院校由于辦學時間較短、底子薄、投入不足,可供學生展開實踐教學的儀器設備、場所通常都難以滿足要求,而有限的資源又經常優(yōu)先提供給基礎性專業(yè)課、必修課的實踐教學使用。經費投入不足也是制約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以我院為例,學院撥付給工科類學生每人160元的畢業(yè)設計實驗經費,連補充最基本的實驗耗材都不夠,為了出成果只能將經費集中于少部分尖子生使用,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說則損害了大部分學生的利益,影響了教育的公平性。學生在畢業(yè)論文階段得不到有效的訓練,其畢業(yè)論文的質量可想而知。⑶與學生就業(yè)時間沖突,學生投入不足通常本科計算機類專業(yè)的畢業(yè)設計安排在大學四年的最后一個學期,這段時間正是公務員考試、考研、教師招聘考試、企事業(yè)單位招聘的關鍵時期。大四學生面對嚴峻的升學與就業(yè)壓力,不得不奔忙于各類考試與各地的招聘會之間。甚至,不少企業(yè)不顧及學生學業(yè),要求簽約學生立即到崗上班。升學、就業(yè)與畢業(yè)設計在時間上出現了沖突和矛盾,學生大多只能順從于就業(yè)壓力,無法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學習上,⑷部分畢業(yè)設計選題脫離研發(fā)實際畢業(yè)設計選題的科學性、新穎性、實用性關乎畢業(yè)設計質量的高低。傳統(tǒng)上,畢業(yè)設計的指導教師以高校專任教師為主,選題的范圍則以教師的科研項目或教研項目為主,選題常缺少工程背景,脫離研發(fā)實際,導致學生對畢業(yè)設計興趣驟減,敷衍了事。也有部分學生擅長利用政策,在選題時下足功夫,往往選取那些相對簡單,容易完成的課題,如課程教學網站、學籍管理系統(tǒng)、圖書管理系統(tǒng)等。從技術角度上看來,這些課題實現方法基本一致,在許多網站、教科書、畢業(yè)論文指導手冊上都有類似的源碼,甚至提供幾近現成的論文,學生只要變更一下界面或對數據庫結構稍作調整,改頭換面即可稱之為自己的系統(tǒng)、自己的論文,提交上來,對這部分學生由于其論文也基本符合要求,真奈何其不得。⑸論文審查不嚴,易被學生鉆空子通常本科畢業(yè)設計最終成果往往反映在畢業(yè)論文上,而本科生的畢業(yè)論文一般不需要被送入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tǒng)中進行“”,常以校內專家評審做為最終評價手段。這種純人工的評價手法易被學生鉆空子,少部分學風不夠端正的學生到了畢業(yè)前夕,往往出盡招數以求畢業(yè)論文順利過關,常將學術期刊網站上的碩士論文下載后稍加修改即呈交上來,或直接通過網絡購買畢業(yè)設計和論文。采用人工的評價手段稍不留神就讓他們渾水摸魚獲得通過,最終造成惡劣影響。

2“產學研”結合模式的指導方式

“產學研”結合模式主要通過理論和實踐教學兩條途徑,在充分考慮企業(yè)需求前提下,以提高學生的工程素養(yǎng)、鞏固學科基礎、培育創(chuàng)新能力為基本目的,由高校、企業(yè)、學生三方面共同研究,明確畢業(yè)設計的課題,確定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7]。在畢業(yè)設計實施的具體過程中,由高校和企業(yè)聯合派出導師,由高校教師承擔對學生的理論指導,由研發(fā)一線的工程師在企業(yè)中進行實踐指導。畢業(yè)設計后期,可聘請企業(yè)中經驗豐富的高職稱工程師或工程技術部門主要負責人與校內教師一起共同組成畢業(yè)設計答辯考評小組,共同對學生的畢業(yè)設計實施書面評價、答辯、評定成績等畢業(yè)設計的質量審查。

3“產學研”結合模式的的關鍵點

3.1做好選題工作

恰當的選題是提高畢業(yè)設計質量的關鍵,能直接體現出地方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特色。“產學研”結合的畢業(yè)設計選題要求密切聯系生產和研發(fā)實際,有工程應用的背景和工程的實際內涵,確保其具備較強的實用性。此外,選題還應具有一定的深度,保證有足夠的工作量,在某些方面還應體現出創(chuàng)新的成分。因此,在選題時要盡量做到以下幾方面的具體要求:⑴畢業(yè)設計選題應與服務地方的人才培養(yǎng)定位充分結合地方性本科院校是以培養(yǎng)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和服務地方經濟發(fā)展的為主要辦學方針的高校。我院所處的廣東省近十年來軟件產業(yè)一日千里、欣欣向榮,業(yè)已成為全國行業(yè)的龍頭老大。2011年統(tǒng)計數據表明,廣東省共有軟件企業(yè)3136家,占全國的13.7%,全年實現軟件業(yè)務收入3122億元,占全國的16.9%。其中軟件產品收入1203億元,信息系統(tǒng)集成服務收入471.3億元,信息技術咨詢服務收入140.1億元,數據處理和運營服務收入583.8億元,嵌入式系統(tǒng)軟件收入663.9億元,IC設計收入60.2億元。我院所處的惠州地區(qū)正處于廣東省軟件產業(yè)發(fā)展的核心地帶,因此我院計算機系的畢業(yè)設計在選題上就充分考慮了人才培養(yǎng)的定位,以嵌入式軟件設計、大型數據處理與運營、創(chuàng)意文化支撐技術等方向為主,為人才培養(yǎng)設定了明確的目標。⑵畢業(yè)設計選題應與地方企業(yè)研發(fā)實際充分結合地方院校的計算機工科專業(yè)是為了滿足適應地方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其是否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是決定著人才能否快速適應地方信息技術產業(yè)發(fā)展的實際需求。因此畢業(yè)設計的選題應密切結合地方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的趨勢,與地方企業(yè)密切聯系、共同協商、共擬課題,真題真做。由于課題貼近實際、應用性突出,學生們往往更容易地激發(fā)學習興趣,在解決工程問題的過程中切實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與地方企業(yè)研發(fā)充分結合還有利于高校教師隊伍的建設,加強教師們服務地方經濟的意識,增進服務地方的能力。⑶畢業(yè)設計選題應與學生就業(yè)充分結合利用“產學研”結合的畢業(yè)設計模式可讓學生到有就業(yè)意向的企業(yè)中完成畢業(yè)設計的課題,直接接觸到今后工作中需要面對的研發(fā)項目。這樣學生往往會將之視為證明自己能力和價值的一次機會,激發(fā)出了極大的工作熱情,有助于高質量地完成畢業(yè)設計。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也提前適應了工作崗位,完成了崗前培訓,能更快地適應工作崗位,也為企業(yè)節(jié)省了培訓新員工的費用與時間。⑷畢業(yè)設計選題應反映學科發(fā)展的前沿畢業(yè)設計也是學生在走向社會之前對學科發(fā)展前沿的一次眺望。因此在畢業(yè)設計的選題上,應以能使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國內外行業(yè)應用和發(fā)展的最新理論、最新技術、最新應用,如云技術、量子計算、網絡信息融合與知識服務等,可在畢業(yè)設計選題中適度安排這些體現學科先進性的內容,以期學生在畢業(yè)后能盡快融入到企業(yè)的發(fā)展中。

3.2強化過程管理

對畢業(yè)設計過程有效地管理是“產學研”結合模式能否成功的關鍵。為此我院專門制定有《惠州學院本科生畢業(yè)論文(設計)工作規(guī)定》,在此基礎上還補充制定了與企業(yè)研發(fā)密切相關的具體措施,如教育并嚴格要求學生對接觸到的關鍵技術、源代碼、項目文檔等履行保密義務,保障校企雙方的利益都不受損害。在確定課題后,各系部組織學生與校內導師、企業(yè)導師見面,在校企雙方面導師的共同指導下向學生詳細介紹課題的內容、要求和任務,并要求學生按照規(guī)定完成查新、外文文獻閱讀、撰寫開題報告、制定研發(fā)計劃和工作進度,設定預期目標,確定最終的結果形式等工作。學生在企業(yè)完成畢業(yè)設計期間,還加強了對學生考勤的檢查,規(guī)定學生必須按照實習單位的作息制度上下班,如遇特殊情況確需請假,應同時報告校內導師和企業(yè)導師,在取得他們同意后方可離開。我院還強化對校內指導教師的管理。校內導師要與學生定期聯系、在畢業(yè)設計開題、中期檢查;定稿前、答辯前均需召集學生開會,檢查畢業(yè)設計完成情況,收集學生意見,答疑解惑;每周不少于2次指導學生畢業(yè)論文(設計)??紤]到此時學生大多身處企業(yè),不在校內,可利用電話、網絡(如電子郵件、QQ在線交流、網絡論壇、微博)等方式遠程指導,校內導師還定期訪問學生所在企業(yè),與企業(yè)導師保持密切聯系,協助校外導師做好學生的日常管理,及時了解學生的工作進展、生活情況、甚至心理與情感困惑等。為保證設計及畢業(yè)論文都到達規(guī)范要求,我院專門制訂有《惠州學院畢業(yè)論文(設計)撰寫規(guī)范》,對畢業(yè)論文的形式做出了十分具體的要求。畢業(yè)論文送審前均需由校內導師對論文進行形式審查,審核諸如論文各項內容是否齊全,格式是否規(guī)范等,確保形式符合要求。為提高畢業(yè)設計質量,教務處每年還從各系部評選出來的優(yōu)秀畢業(yè)設計(論文)中遴選出最優(yōu)秀的典范畢業(yè)論文,編印成冊,下發(fā)至畢業(yè)班級中,以這些畢業(yè)論文為示范樣本,鼓勵學生高質量完成畢業(yè)設計(論文)。我院還做好畢業(yè)設計的檔案管理工作,規(guī)定在畢業(yè)設計完成前需提交畢業(yè)論文審批表、任務書、開題報告、查新報告、指導記錄、外文閱讀文獻目錄、論文文本、各類不的源代碼、需求分析報告、項目總結報告等十二種材料,紙版文檔與電子版文檔均需同時提交,雙備份,對于電子文檔需長期保存。

3.3適度調整考核標準與程序

“產學研”結合模式下指導的畢業(yè)設計有其特殊性,因此最終的考核——畢業(yè)論文評審、畢業(yè)論文答辯——也應有別于在校內完成的傳統(tǒng)學術型論文,在評價上需結合實際并適度傾斜。首先在選題的評價方面應首先考察學生選題的新穎性、實用性,對于密切結合研發(fā)的具有較大實用價值且是研發(fā)過程中的重點或難點的選題,應該給予肯定;在畢業(yè)設計工作完成情況的評價上,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工作量,并對于畢業(yè)設計的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予以認真的考察,即畢業(yè)設計必須是學生親自動手解決的研發(fā)過程中的若干具體問題;評審人的構成方面,可聘請企業(yè)中經驗豐富的研發(fā)工程師、項目經理等人員與校內專家一起組成考評小組,企業(yè)專家的參與將增強評判的客觀性、公正性,也將強化學生畢業(yè)論文中實用性的評價;學生畢業(yè)設計的考核也應包含團隊協作能力的評價,在企業(yè)進行研發(fā)工作,如完成一個軟件項目,本身就是一個團隊作戰(zhàn)的過程,學生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也應該進行考察,引導學生重視團隊協作;最后,畢業(yè)設計的成果形式也不應僅局限于畢業(yè)論文,可將學生在“產學研”過程中實際參與或完成的智力成果都納入評價范圍,如公開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計算機軟件登記、各類發(fā)明與實用新型專利、工程設計報告、項目需求分析報告等。

4“產學研”結合模式的實踐

惠州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從2004年成立起就一直非常重視與惠州市及周邊地區(qū)的企業(yè)開展“產學研”結合。主動與旭日集團電腦部、用友軟件有限公司等當地十多家IT企業(yè)輸送實習生,充分利用以往積累下來的資源。從2005年起,每年都組織學生到上述企業(yè)開展畢業(yè)論文、生產實習等實踐教學,共同開展協同創(chuàng)新。在校內指導教師與企業(yè)工程師的雙重指導下,通過“產學研”結合模式完成畢業(yè)設計,并初具成效。從客觀數據上分析,參加“產學研”結合模式的學生其畢業(yè)設計成績得分較高,且易取得突出成果。以2005級為例,該年級學生在企業(yè)完成畢業(yè)設計的共計有30余人,占畢業(yè)生總數的近20%,其中9人的畢業(yè)設計被評為“優(yōu)等”,2人的畢業(yè)論文獲選校級優(yōu)秀畢業(yè)論文。從學生主觀感受上看,學生直接到企業(yè)參與企業(yè)的研發(fā)課題,也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自信心陡增,對學習的滿意率也有大幅提高,這一點可從畢業(yè)論文的“評教”得分上得以體現。我系對參加“產學研”結合模式進行畢業(yè)設計的學生展開了調研,匯總“評教”得分,將其與不參加“產學研”結合模式的學生的“評教”的得分進行了對比,具體情況如表1。

5結論

第4篇:家校共育課題開題報告范文

【關鍵詞】就業(yè)指導課;招聘會;問卷調查;校本教材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就業(yè)是民生之本。擴大就業(yè)是我國當前和今后長時期重大而艱巨的任務”。 《教育規(guī)劃綱要》指出:“職業(yè)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近期,教育部部長袁貴仁也指出:“職業(yè)教育必須突出職業(yè)教育的特點,堅持以就業(yè)為導向,而不能簡單辦成升學教育”??梢姡跃蜆I(yè)為導向已成為職業(yè)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教育部在《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指出:“學校要在職業(yè)指導工作中全面滲透德育內容,加強職業(yè)意識、職業(yè)理想、職業(yè)道德和創(chuàng)業(yè)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yè)觀,養(yǎng)成良好的職業(yè)道德行為,提高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能力。加強就業(yè)服務,提高就業(yè)服務的水平和質量。”但與此同時,我們的中職生卻存在著缺乏理想和信念、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心理素質不高、抗壓能力差、逆反心理較重,自我約束能力課,缺乏專業(yè)興趣,不關心就業(yè)前景等等現狀,怎么改變?經過不斷的教學實踐和摸索,我認為開發(fā)和研究《就業(yè)指導》課,把它作為德育校本課程進行推廣勢在必行。

2014年12月我申報了《中職德育校本課程--課的開發(fā)和研究》課題,于2015年3月中旬起在全校范圍內進行研究和實驗,概括和總結了一些有益的經驗和做法,與各位同仁交流、探討:

一、 開展關于就業(yè)指導方面的理論學習,提高課題組成員的理論素養(yǎng)

“想給學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就業(yè)指導》課不僅對學生來說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對老師來說也是如此。課題組成員以中青年骨干教師為主,要想上好課,自己得有深厚的就業(yè)指導方面的理論功底。所以,自開題以來,我們課題組組織了三次理論學習,分別是就業(yè)形勢的學習和當前世界流行的三種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理論的學習以及關于聽課評課理論學習,特別是美國著名職業(yè)指導專家霍蘭德提出的“職業(yè)興趣理論”、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MBTI理論和美國施恩教授提出的職業(yè)錨理論,這三大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理論提出的新觀點、新思維拓寬了大家的視野,豐富了大家的理論知識,提高了大家的理論素養(yǎng),打下了扎實的理論功底。

二、 將“校企合作”的形式運用到《就業(yè)指導》課的教學中

《就業(yè)指導》課的舞臺不僅僅是一尺講臺,它有更廣闊的空間,我們可以

邀請優(yōu)秀的企業(yè)、企業(yè)家以及永安職專優(yōu)秀畢業(yè)生到這個講臺現場指導,將他們先進的思想、理念傳達給學生,指導學生正確看待社會的就業(yè)形勢,這遠比在課堂上說教要來得更有實際意義。

2015年5月14日,招就處和課題組共同邀請永安職專優(yōu)秀畢業(yè)生代表――“養(yǎng)蜂人”聶書寧到永安職專藝體館一樓會議室為母校學生作青年創(chuàng)業(yè)事跡報告會和講座。聶書寧現在是永安市埔?guī)X青年養(yǎng)蜂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永安市政協委員。2011年榮獲“三明青年五四獎章”、福建省首屆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大賽第四名、三明第二名、三明市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優(yōu)秀個人。2014年榮獲福建五四獎章,福建省首屆青年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第二名。

聶書寧講述了他多年辛勤的創(chuàng)業(yè)史,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著,一步一步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始終堅持著適應市場和適合自己的市場信念,與時俱進,用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與經歷,帶動影響著其他年輕人去拼搏和創(chuàng)業(yè)。會場上他與學生互動,并回答學生提出的一些就業(yè)方向問題,并耐心進行指導。精彩的報告為學生的就業(yè)指明了方向,增加了學生的就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信心。

三、 配合招就處組織2015年永安職專招聘會

“實踐出真知”,一堂《就業(yè)指導》課學到的知識、經驗、技巧遠遠沒有開一場招聘會學到的東西多,2015年6月13日我們課題組配合招就處組織了2015年畢業(yè)生招聘會,我們也把實驗班的學生帶到招聘會上,讓他們與各用人單位見面,現場咨詢企業(yè)招聘的崗位,現場感受就業(yè)的氛圍,從而對“什么是就業(yè)”有個真正的認識。

這次招聘會有二、三十家企業(yè)加入,主要有重汽、燕江國際大酒店、廈門好利來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恒安集團、廈門海上花園酒店等企業(yè),參加完招聘會,許多學生反映現在中職生的就業(yè)前景很廣,“工作不難找,好工作難找”,所以得有一技之長。看來,一場招聘會所取得的實際效果是一堂《就業(yè)指導》課所無法比擬的。

四、 做好《就業(yè)指導》課的問卷調查工作

開發(fā)和研究一門課程,一定要注重科學性。在開設《就業(yè)指導》課前,一定要了解學生在就業(yè)方面的一些認知程度以及對開設這門課的看法、見解、建議,掌握第一手資料,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就業(yè)指導》課的問卷調查工作。具體做法如下:

1.確立實驗班級:13學前大專班、13建筑1班、13建筑2班、13汽檢1班、13汽檢2班、14計算機、14旅游、15春招班。

2.設計調查問卷:我們將《就業(yè)指導》課調查問卷分為兩個部分:個人信息

部分和就業(yè)指導部分,設計了18個問題,覆蓋面廣,可以比較全面地考查學生在就業(yè)指導方面的知識,從而為我們進行《就業(yè)指導》課的開發(fā)和研究提供比較可靠的依據。

3.寫好調查報告

問卷調查完,就要對調查情況進行分析、數據統(tǒng)計、總結,寫好調查報告,為下一階段的授課、編寫校本教材打下基礎。

五、 編寫統(tǒng)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就業(yè)指導》課校本教材

以往學校也有開設一些類似《就業(yè)指導》課的課程,但大家做得很零散,也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都是各用各的,所以編寫出統(tǒng)一的《就業(yè)指導》課校本教材是我們這次課題研究的最后目標和最終成果。具體做法:

1.立足學校、本地實際,精選典型、生動的案例、材料,尤其要收集永安職專優(yōu)秀畢業(yè)生的事例。

2.《就業(yè)指導》課校本教材應具有本校特色、永安特色,符合職校生特點。

3.注重收集永安當地有實力的企業(yè)、企業(yè)家以及世界各國著名企業(yè)家的案例、材料,豐富教材內容。

4.教材中的就業(yè)指導方面的理論應通俗、易懂,但又具有邏輯性。

5.初步規(guī)劃、設計好《就業(yè)指導》課校本教材的具體內容:

(1)中職生就業(yè)形勢與相關政策。

①中職生就業(yè)形勢。

②中職生就業(yè)政策。

(2)職業(yè)與行業(yè)。

①職業(yè)與行業(yè)關系。

②正確認識行業(yè)。

(3)正確認識企業(yè)。

①認識并融入企業(yè)文化 (分析企業(yè)文化的魅力 遵守企業(yè)現場工作紀律。

②選擇適合自己的企業(yè)。

(4)中職生就業(yè)準備。

①中職生就業(yè)前知識準備。

②中職生就業(yè)前能力準備。

③學會設計簡歷。

④樹立健康的就業(yè)心理。

(5)求職面試技巧。

①關注就業(yè)信息。

②注重職業(yè)形象。

③掌握面試技巧。

④學會推銷自己。

(6)開啟成功路。

①樹立正確的就業(yè)觀。

②學會團結協作。

③提升職場能力。

6.注重收集、整理課題實施中的過程性資料。

(1)全面、詳細地收集課題實施過程中的學習材料、學習筆記、學習心得、教學課例、教學反思。

(2)認真收集實驗教師授課的錄像、教案、課件并加以整理。

第5篇:家校共育課題開題報告范文

一、營造課題研究“磁力場”

制度磁力場。制度既具有強迫性,又具有激勵性。因為制度既規(guī)定了學校及教師的權利,又明確了其職責及義務。近幾年,我市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專題文件,并將教科研特別是課題研究情況納入學校素質教育質量綜合考核,納入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及名特優(yōu)教師評選,納入教師評優(yōu)評先、職稱評定范疇,且權重逐年加大。教育局每年都對教科研先進學校及先進個人進行精神與物質獎勵。全市每年用于教科研活動的獎勵經費達40多萬元。

專家磁力場。教科室成員本身具有較高的業(yè)務水平和能力,人人是某一學科的教研員,是學科帶頭人或名師或特級教師,個個都主持或作為核心組成員參與地級市以上的課題研究,組織的活動質量高,吸引力強。教科室還經常邀請省內外知名專家指導全市及各校教科研工作,一次次高質量的專題講座、精彩點評、課堂展示吸引了各校教師的廣泛參與。我市還實行立項課題專家聯絡制度。對市級以上立項課題,安排其與該課題有關的專家進行聯絡,專家參與課題重大活動,定期了解課題研究進程,為課題把脈、指導。專家的介入,保證了課題的高質態(tài)運行。

活動磁力場。一是教科室或名師工作室牽頭的課題堅持開展月度研討活動。每次活動都將課堂展示、專題講座、名師點評、互動研討結合起來,與會者每次都覺得受益匪淺。二是為學校舉行課題研究成果推廣或中期研究成果展示活動。近幾年,我市每學期均組織一次規(guī)模較大的成果推廣活動。三是組織相關人員外出參加高層次教科研專題培訓活動。市局教科室及時向各校市外教科研信息,并適時組織人員參加相關活動。全市每年參加市外教科研活動的教師在2000人次左右。

二、構筑課題管理“金字塔”

管理高質量,教科研才能高品位。在課題管理上,我市呈現如下三種“金字塔”結構。

課題級別“金字塔”。我們堅持立項課題逐級申報。首先,明確要求教師人人參與校本課題研究。為此,我市于2008年出臺了《中小學校本課題研究實施要求》。校本課題研究的內容主要是學校教育教學中切實存在的又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其切入口小,研究周期短。本學期,我市各校校本課題累計達600多項,平均每校近9項。其次,校本課題經過提煉、整合后申報市級立項課題。申報時,在“課題提出的背景”、“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可行性分析”等欄目中要寫清校本課題研究的情況及思考,否則,難以通過立項審批。再次,地市級、省級課題申報一般也從校本或市級立項課題中產生,保證課題的高質量,減少立項課題的夭折率。此外,我市還定期課題申報指南。申報指南所列課題來源多樣化。一是上級申報指南中符合我市實際的,我們選用。二是從每年組織的全市“課題征集”中篩選,這些課題中有不少就是校本課題,具有很強的研究價值。

科研學校“金字塔”。“十一五”期間,我市扎實開展了教科研三級學校評選,即教科研合格學校、先進學校、示范學校。圍繞課題研究級別、成果價值及應用、教師參與率等制訂具體的評分細則,每兩年評選一次。目前,全市所有學校均成為了合格學校,校校均有市級立項課題,校校均有???,人人參與課題研究活動,校校每學期均進行課題研究階段總結,學校網站開辟專欄及時課題研究信息。至目前,全市已評選出24所先進學校,其中示范學校6所,示范學校成為了全市教科研基地。

課題成員“金字塔”。我市對各級立項課題的組成人員提出了明確要求。具體分為參與者、核心組成員、課題主持人。其中核心組成員不超過10人,主持人不超過2人。核心組成員為子課題的具體負責人,要定期向課題主持人匯報研究進度,參與重大活動的策劃及課題日常管理工作,并最終形成書面子課題研究報告。教育局在教師評優(yōu)評先、職稱晉級、名特優(yōu)教師評選等活動中,對上述三類成員按不同的權重進行考核評估,防止不參與者亂摘他人成果、普通參與者自列為核心組成員、研究成果個個同等“分享”等不正常現象的產生。

三、組建課題項目“共同體”

為實現全市課題研究水平的整體提高,我市將相同課題或近似課題組建為項目“共同體”。共同體的形成,有效解決了課題高水平運作與學校課題組力量相對不足的矛盾,也為學校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其主要方式有:

強強聯合式。對于教育教學中的熱點問題形成的課題,主要采取強強聯合攻堅的方式進行。有的是根據全市實際需要“指派”的,主要是為了解決全市教育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如新課程改革之初,大家對綜合實踐活動如何實施心中無數,我們就形成了“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策略的研究”課題,由市局指定教科研先進學校聯合開展實踐研究,形成經驗后,以現場觀摩會的形式向全市展示,推廣應用其成果。其次,還有“紅娘”式,即市教科室及時各級課題立項信息,為項目聯盟的形成做“介紹人”。我們先后成功牽線搭橋組建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幼兒教育中課程開發(fā)與應用”、“中學語文閱讀欣賞教學”、“學科研究性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等12個強強聯合共同體。當然,強強聯合也有“自由戀愛”式,即學校之間、課題組之間自由結對,共同研究。這是我們最歡迎的,因為這種方式主動性更強,共同體更具合力。

互補促進式。其方式主要表現為兩種。一是名特優(yōu)教師或教科室、教研室成員作為課題負責人,召集教科研不同類型(合格、先進、示范)學校參與研究,使研究成果信度更高。我市明確規(guī)定名特優(yōu)教師必須人人有地市級以上立項課題,人人組建名師工作室(相同學科的可聯合組建),工作室成員覆蓋全市各教研區(qū),以充分發(fā)揮示范、輻射作用。目前,我市有名師工作室16個,均以課題月度研究的形式開展工作。這樣的方式能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形成優(yōu)勢互補。二是城鄉(xiāng)學校形成課題研究共同體。每個城區(qū)學校掛鉤一到兩所農村學校。結對主要采用“半日開放”的形式,通過課堂展示、專題研討、閱覽資料等進行課題研究互動交流。市局將結對幫扶成效納入學校年度考核。

對外合作式。主要方式有兩種。一是與上級科研部門合作,參與其子課題的研究,這有利于學校盡快熟悉教科研流程,迅速走上課題研究的規(guī)范之路。二是與市外學校合作。這有利于開闊研究視野。我市有24所學校參與了朱永新先生領銜的“新教育實驗”,學校圍繞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構筑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qū)、培養(yǎng)卓越口才這六大主題與省內外學校結為項目聯盟,有計劃地開展合作交流活動。《新教育報》以“新教育之鄉(xiāng)的新教育船歌”為題,對我市新教育實驗的做法進行了專版系列報道。

四、推進課題運作“滾動式”

課題結題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課題研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辦學品位。為了減少課題研究的功利主義色彩,我們推行了課題研究“滾動式”策略。

研究級別“由下至上”向高度滾動。不管哪級課題,我們都堅持按正規(guī)途徑報送,防止學校上當受騙。學校從校本課題中篩選課題申請市級立項課題,市級以上立項課題申報必須經市局教科室審批逐級上報。各級課題嚴格按照申報立項、開題論證、中期匯報、結題鑒定等程序進行。

研究范圍“由點到面”向廣度滾動。我們鼓勵學校及教師首先從教育教學中的某個環(huán)節(jié)或某個問題入手開展研究,逐步擴大研究范圍?!坝牲c到面”滾動,既可以是由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研究到多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研究,也可以是由一個學科的教學研究到多個學科的教學研究,當然也包括由少數人參與的研究到大多數人參與的研究。

第6篇:家校共育課題開題報告范文

關鍵詞:德育德育體系德育網絡德育頑癥特殊群體留守兒童家庭教育過程評價

一、分析德育現狀,拓展德育課題

學校在規(guī)劃重點課題“學校整體性德育體系構建研究課題”中,對“中學的德育現狀究竟如何”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和深入的分析。調查分《教師問卷》、《學生問卷》和《家長問卷》,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法,選取雙路中學原一年級173人,原二年級149人,原三年級165人;選取與學生樣本相關的任課教師、班主任及學校德育干部、校領導25人。調查結果均通過統(tǒng)計對比分析。這項調查結果比較準確地反映了以前雙路中學德育工作的實際情況,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學德育工作,提供了現時的著眼點和著手點。為此,我們對這項調查結果與分析特別予以總結。

調查結果1、德育要求缺乏一貫性

德育目標內容缺乏一貫性。德育工作必須要有明確的德育目標和要求,也就是說,通過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長為具有何種道德品質的人。變動不居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工作總是浮在表面,難以深入下去。如果倡導的德育目標總是變來變去,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緒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風。這種尚處于“他律”階段的道德行為,一旦脫離了外在的控制,很容易倒退到最初的狀態(tài)。

調查結果2、重智育輕德育的傾斜價值取向

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成了一種普遍的傾向。從過去的“只要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天的“出國熱”、“電腦熱”,人們的意識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識,看重分數的傾向。家長只關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視思想道德品質,高校錄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現。社會需要、就業(yè)壓力、高收入的回報,以及家長的投入與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升學競爭的壓力,這就使學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牽制。在很多學校,德育處于智育的從屬地位,評“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體性、完整性及滲透性都不能在學校工作中有所表現。因此,德育工作總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實到學生道德行為的改變上來。

調查結果3、家庭、社會與學校德育步調不一

學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學校內部的德育環(huán)境建設由于受物質條件的制約普遍比較落后。而由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影視、娛樂場所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學生社會生活的領域迅速擴展,大量家長長期外出打工,單親家庭的出現,無不使學生的成長脫離了家長的正確引導,這給學校的德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

學校德育側重于正面教育,灌輸的是真、善、美的東西,而學生在家庭、社會卻耳聞目睹了許多光怪陸離、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這樣,學生一旦走出校園,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會時,便會感到學校、老師灌輸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顯得多么單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現了“學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學生回家兩天”的狀況。

調查結果4、教師思想不統(tǒng)一,共識沒達成,德育體系沒構成。

教師比較重視對學生進行道德知識的灌輸和教育,忽視學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視作為獨立個體,有著巨大發(fā)展?jié)摿蛡€別差異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忽視了學生個人存在學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起不到共同發(fā)展的作用。各個環(huán)節(jié)、部門在對德育的認識上沒有統(tǒng)一思想、達成共識,構成德育體系,形成德育氛圍。

實驗研究表明:改進我校的德育工作,重新樹立學校在社會上的良好形象,已成為擺在面前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學校經過認真分析,確定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堅持德育工作前瞻性原則,“以人為本”,樹立德育的核心地位,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確立“抓基礎、嚴管理、重建設、講實效、創(chuàng)特色”的工作思路,以整治學風,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為德育工作重點,逐步完善教師德育隊伍建設,不斷擴展德育的深度和廣度,完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三結合”網絡,構建符合時代要求的學校德育體系,實施德育的現代化、科學化,不斷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二、建設教師隊伍,形成育人環(huán)境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引導者,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學習研討——實踐體悟—反思重建”為主要抓手的新型教師隊伍建設基本思路和策略。

1.抓學習研討?!罢w構建學校德育管理體系研究”推廣實驗,要求從校長到教師的整個教育觀念進行全面更新,形成一整套以學生的終身學習和主動發(fā)展為基礎、以生命觀為核心的涵蓋著目標、價值、對象、活動及管理的現代教育觀念系統(tǒng),并通過積極的研究性實踐,將理念轉化為校長、教師的不斷創(chuàng)新的教育教學和辦學行為。因此,學校提出了“以人為本、面向全體、立足終身、管有特點、教有特色、學有特長”的辦學理念。

2004年剛進入實驗,學校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組織教師系統(tǒng)學習構建學校德育管理體系的理論上。學校把我校的《學校整體性德育體系的構建研究》的開題報告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全部內容復印,裝訂成簡易小冊,發(fā)給實驗教師人手一份。在經過了一個階段的初步學習后,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學習和感悟的實效、進一步營造學習氛圍、豐富學習形式,學校通過交流、辯論和研討,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提高的學習目的。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校還組織了多次專題學習研討活動。

2.抓實踐體悟。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教學能力的提高,理論學習是基礎和前提,但光憑看專著、學理論,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通過自身的實踐和體悟,才能逐步達到觀念的內化和遷移,并將內化了的教育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育教學行為。因此我校實驗課題開題以來的推廣實驗中,十分注重抓教師的實踐體悟,一方面充分關注日常的課堂教學,通過班級的班團活動來具體指導和掌握教師日常德育管理實踐的狀況;另一方面,學校經常開展各種形式的專題研討活動來強化教師的實踐體悟,每學期以學科組為單位開展一項專題研討,人人上德育研究課、個個班級召開主題班會,豐富的經常性的有指導的實踐活動,為教師的成長提供了堅實和寬闊的舞臺。

3.抓反思重建?!皩W校整體性德育體系的構建研究”非常注重教師反思和重建能力的培養(yǎng)。主動的反思習慣、良好的反思和重建能力,是教師自我持續(xù)提高與主動發(fā)展,成為“智慧型”新型教師的一種重要途徑。我校將培養(yǎng)教師的反思和重建能力與學校的德育管理工作緊密結合,作了積極的探索:一是進一步完善了學校不僅是育人的主陣地。而且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學校注重研究新時期校園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guī)律以及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律,研究學生的特點和成長規(guī)律;二是根據教師上交的“德育教育反思筆記”,校實驗指導小組及時發(fā)現和捕捉教師實踐研究中的“亮點”,并幫助其總結,形成案例或課題,開展個人特色項目的研究;三是充分發(fā)揮教研組在培養(yǎng)和提高教師反思重建能力方面的獨特作用,在組內積極倡導經常性的集體反思和重建,并根據實驗過程出現的問題確定新的課題研究,為德育課題研究提出了更多新的內容,學校各實驗教師向學校課題組申報了14個子課題,研究的范圍涉及到學校德育管理的各個方面。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因此學校課題指導王賢銀校長提出了“讓校園充滿教育,讓教育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讓智慧促進發(fā)展”的教育思想。

三、形成德育體系、完善德育網絡

在德育管理過程中,學校始終以全員育人為最高的目標。學校不斷完善“健全網絡——樹立形象——升華精神——培育人才”的育人過程。德為人之魂。德育為立校之本。德育教育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德育工作中;學校健全了“一套班子十條線”的德育工作網絡:“一套班子”,即學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即校園文明建設領導小組全體成員),校長為組長,對全校德育工作負總責;“十條線”是:①校長——政教----班主任一一學生一條線;②校長——政教——文明崗——學生一條線;③校長——政教——班委會——學生一條線;④校長——團委——團員同學——學生一條線;⑤校長——教導處——科任教師——學生一條線;⑥校長——住管員——學生一條線;⑦校長——值周教師——值日教師、樓層值周教師——學生一條線;⑧校長——總務處——后勤工作人員——學生一條線;⑨校長——家長委員會——社會人事——學生一條線;⑩校長——法制副校長——社區(qū)——學生一條線。這個德育網絡對全校師生施以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式的管理和自我管理,教育和自我教育;收到了全方位育人、自覺育人的良好效果。到目前為止,學校已初步形成了全員自覺育人的良好氛圍和風氣。

四、充實課題內容,探索德育舉措

1、抓班風、學風的整頓與提高

(1)結合我校實情,制定我?!靶oL學風整頓提高活動月”實施方案。通過一段時間的實施,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校風已得到根本性的扭轉,但我們共同認為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特別是學風,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為此,我校又開展了學風達標活動,讓我校的班風學風建設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2)結合校風學風整頓情況,制定了《雙路中學學風達標活動方案》。針對校風學風整頓的狀況,制定了《雙路中學學風達標活動方案》。我校學風達標活動正在實施當中,我們相信,通過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經過上述方案的實施,我校的班風、學風定能上一個新臺階。

(3)利用習會,學習我校自編的德育教材?!豆竦赖陆ㄔO實施綱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會經緯》《禮儀教育》等。

(4)加強班會課的研究,突出班會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五、找出德育頑癥,關注特殊群體

1)研究父母外出打工及單親家庭學生、突出生的狀況。

由于地方經濟的發(fā)展不好,農民的生活水平較低,為了生活,許多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家里只留下老年人和孩子,這些孩子我們稱之為留守兒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這些孩子已成為學校管理的一大頑癥,在校突出生往往就是留守兒童中的一個群體。為此,我校把父母外出打工及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和突出生的教育作為一個專題進行了研究。

我校在校學生共463人,父母外出打工及單親家庭學生人數為170人,占在校生的36.7%,個別班達到30人,占53.6%。

通過我校的課題組成員共同分析,一致認為父母外出打工及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存在以下不足:

①家庭教育的現狀令人堪憂。在教育過程中受社會原因、教育原因、家庭影響等多方面原因,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過程中表現出了溺愛型、專制型、放任型、期望過高型等。

②由于種種原因,造成孩子存在人格缺陷。如因貧窮帶來的自卑而又敏感脆弱的性格;因教育失衡而導致的品質退化;因教育手段落后,信息閉塞而導致的心理失衡;封閉的環(huán)境導致的視野狹窄,思想保守宿命。

2)配合班風、學風的整頓與提高,針對突出生、父母外出打工及單親家庭學生制定了一系列的轉化、管理、教育方案。

1、通過師生共同評定,確定突出生。通過調查,確定父母外出打工及單親家庭學生。

2、針對突出生的個性,做個別研究,對癥下藥。分析中學生的問題,也要像醫(yī)生治病,診斷準確,然后才能對癥下藥。現在的社會是開放的社會,家庭、學校、社會中的各種因素都會影響他們的身體心靈和思想。其實,中學生的許多問題,往往可在家長身上或其他方面找到原因。俗語說的“有其子必有其父”。若一味追究學生的責任,往往會陷入與事無補的窘境。問題的原因找準了,解決起來就能做到有針對性。這里必須強調的是,家庭教育有規(guī)律,但沒有人人適用、一用就靈的絕招。因為,每一個學生,每一位家長的情況(身體、心理、個性、思維等)都是有差異的。即使是一種好方法,不同的家長用于不同的學生身上,至少也要做一點因人而異的變動才能奏效。

3)聯系家長,家校聯合,共同加強對學生的管理。

1)家長聯系,共同研究學生的個性及成長過程,分析其心理特征及行為特點,以便對癥下藥。

2)對特殊學生,發(fā)放家校聯系單,每周五在校由班主任簽名,反應該生本周在校情況,回家后由家長簽名,說假期在家的學習及表現情況。

3)引導學生每周做好自查自糾,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具體的目標及措施,對上周的情況加以小結。一式兩份,一份班主任簽名,帶回家與家長見面,家長簽名,以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情況,家校聯合,共同教育。一份上交政教處存檔。

4)教給家長科學的育人方法,尊重理解與嚴格相統(tǒng)一,對于家長來說,不要求每個人都成為教育專家,但需要家長們能了解孩子成長發(fā)育中的規(guī)律,不然往往會做出一些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事情,產生不良效果。要引導孩子接觸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使孩子得到美好與享受,針對年齡觀、審美觀。和孩子共同制訂新學期新打算,探討如何交友問題及良好的學習方法等。

六、改革德育教育方式,初探德育過程評價

1、摒棄枯燥乏味的說理教育,我校組織了一系列的較為實用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會經緯》《禮儀教育》等。利用習會時間,專心學習這些德育教材,然后組織學生寫心得體會,通過這些活動,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到了師生的一致好評。

2、改變傳統(tǒng)的德育評價為期末一次性評價為月評,實行過程性評價。以便學生對自己的日常行為做好自查,及時調整不當之處。并制定《雙路中學學生思想品德行為素養(yǎng)評價表》。

3、改變傳統(tǒng)的表揚模式,將榜樣與進步并重。每月一次的月評后,由班主任及全班同學推選一位表現好的同學作為榜樣表彰,同時推選一位表現進步大的同學一樣作為文明標兵進行表彰。充分發(fā)揮表揚這種教育方式的積極作用。

4、通過安全、禮儀等教育和活動,加大教育力度,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文明意識,多方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為全體學生發(fā)放《安全自救自護常識》;結合校本課程的開發(fā),編寫了《安全教育》和《禮儀教育》校本教材并組織實施,在《遠安民間文藝》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中,征集采蓮船唱詞時將安全文明作為重點內容在“遠安教育信息網”和師生中廣泛征集。

七、延伸德育課題,促進教育發(fā)展

第7篇:家校共育課題開題報告范文

一、 打造工作室內涵文化,形成工作室跟崗學習的核心價值觀

在跟崗工作過程中,我們一直致力于精心打造工作室內涵文化,并致力于在帶崗過程中幫助省骨干教師形成以下核心價值觀:睿智明道、堅韌卓越,形成了工作室成員“JUST DO IT”的精神。

(一)創(chuàng)建工作室標識文化

主持人通過跟崗前的問卷調查、讓跟崗教師提供個人簡歷等方式,了解各位跟崗教師的特點,并初步制定出工作室的文化標識。在跟崗教師入室跟崗學習的開辦典禮上,通過沙龍研討的方式,共同創(chuàng)建了工作室的標識文化。

1. 明確工作室室訓、宗旨、定位和精神。工作室所有成員經過反復討論,共同確定了“睿智明道、堅韌卓越”的室訓,明確了工作室“服務·共贏”的宗旨。同時,在工作室定位方面達成了共識,即明確了工作室是一個提供研修的平臺,是主持人與跟崗教師的學習共同體、研究共同體、實踐共同體和發(fā)展共同體。另外,還統(tǒng)一了工作室“JUST DO IT”的精神。工作室的室訓、宗旨、定位和精神一開始是通過印刷在《工作手冊》、《學員手冊》、《制度匯編》、室服以及發(fā)表在博客上,以外顯的方式來強化跟崗教師的記憶。跟崗三周的研修文化滲透后,每一位跟崗教師都對室訓、宗旨、定位和精神有了認同感,有了自己的理解,同時,付諸實踐,形成了工作室跟崗學習的核心價值觀。

2. 創(chuàng)作工作室室歌。經過跟崗教師的反復推敲,確定了《HAND IN HAND》為工作室的室歌,中英文混搭的歌詞則由學員譚美婉老師寫成。歌詞摘錄如下:“我們來自不同的城市,我們相聚在此。名師不是容易的事,我也常想我孩子,可我還是努力堅持。We get together from cities afar. With joy,we unit here. We often help each other,we really love each other. This is like a warm family.多年以后,當你再回首,能否想起我的臉?不管時光如何變,請把我記心間,我們走過了二十天。Whatever time may change,keep me in your heart,Keep me in your memory.”工作室的室歌《HAND IN HAND》唱出了每一位成員的堅韌,正是工作室室訓“睿智明道、堅韌卓越”的最好詮釋。

3. 設計工作室的LOGO。LOGO的主色調綠色代表著生命力的堅韌,中間的橙色握手圖標洋溢著溫暖,并彰顯了工作室“合作共贏”的思想,而“JUST DO IT”正是工作室的精神所在。LOGO設計出來后,作為工作室的標識,放在了工作室博客的頭像上、室刊簡報上、工作室室服上、《學員手冊》上、《工作手冊》上,成為工作室最經常使用的獨一無二的文化外顯標識。

4. 設計制定工作室室服。全體工作室成員共同設計和制定了紫色優(yōu)雅的工作室室服。在參加市、區(qū)的各種教研活動的時候,十一位工作室成員穿上室服齊刷刷出場的時候,成為活動現場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工作室的室服,加強了工作室成員的凝聚力、向心力、團隊意識和自豪感。

(二)創(chuàng)建工作室媒體文化

1. 設計和制作《江學英教師工作室跟崗學員手冊》?!秾W員手冊》前半部分提供了工作室成員的通訊錄、工作室所在單位的辦公室分布及號碼一覽表、作息時間表、課程表、工作室跟崗培訓工作總計劃、日程安排等。后半部分由跟崗教師自己填寫,包括學員跟崗學習計劃、跟崗聽評課記錄、參加學術講座與區(qū)域教研活動記錄、教學反思、讀書筆記等,記錄工作室的大事和各種活動,并對工作室跟崗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評價、展望或提出建議等。

2. 設計制作《江學英教師工作室跟崗日志》?!陡鷯徣罩尽酚筛鷯徑處熋咳仗顚懀荚谧尳處熂皶r總結和反思每天的研修行為,然后在接下來的跟崗活動中,能有意識比照、調整自己的研修行為,增強研修的“內驅力”,強化研修的實效性。

3. 設計和制作《江學英教師工作室工作手冊》?!豆ぷ魇謨浴酚芍鞒秩颂顚懀謺h記錄、培訓記錄、聽評課記錄、學術講座與區(qū)域教研活動記錄、與跟崗教師談心記錄等板塊,及時記錄工作室的動態(tài)。

4. 開設和及時更新工作室博客。江學英教師工作室博客(http://.cn/missjiang2007)分設了工作動態(tài)、帶崗日志、研修天地、讀書交流、他山之玉、英語沙龍、教育雜記、家?;拥葯谀?,由主持人和跟崗教師共同更新博客內容,利用網絡媒體平臺的優(yōu)勢,進一步發(fā)揮工作室的輻射與引領作用。

5.定期出版工作室簡報。工作室簡報以周刊的方式,跟崗的三周已經出版了三期。具體欄目由班長和簡報長組織全體成員進行討論,稿件全部為工作室成員的原創(chuàng)。

(三)創(chuàng)建工作室制度文化

工作室在組建初期,經過全體成員在開班典禮的充分討論后,制定了《江學英教師工作室章程》,討論通過了《江學英教師工作室班委會職責》、《江學英教師工作室考勤管理制度》、《江學英教師工作室教研管理制度》、《江學英教師工作室博客管理制度》、《江學英教師工作室檔案管理制度》、《江學英教師工作室學員考核制度》,并集成《江學英教師工作室制度匯編》,每個成員人手一冊,由紀律委員組織工作室成員定期學習,形成了工作室的制度文化。正是有了制度文化的滲透,跟崗教師在三周的跟崗研修學習中,精神狀態(tài)飽滿,積極主動全程參與工作室的所有活動,確保了跟崗學習的紀律和質量。

(四)建立工作室組織文化

建設了強有力的班委體系,打造跟崗教師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與同伴互助提升的內涵發(fā)展文化。為加強工作室跟崗教師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與同伴互助提升,為營造工作室“人人是主人翁、人人參與管理”的和諧人際氛圍,為更好地發(fā)揮跟崗教師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使工作室搭建成為每一個成員的研修平臺、促進每一個成員的專業(yè)成長,工作室通過自我推薦、全體舉手表決的方式,成立了班委會。班委會設班長1名、文體委員1名、學習委員1名、紀律委員1名、生活委員1名、宣傳委員1名、工作室簡報編輯1名、博客管理員1名,基本上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達到了群策群力的目的。同時,明確了班委會的職責與分工。班委實行例會制,按日程表對工作室下一階段的工作、活動進行組織和策劃,分工協作,工作室成為了一個具有系統(tǒng)合力的緊密團結的有機整體,打造了跟崗教師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與同伴互助提升的內涵發(fā)展文化。

二、通過課題引領,打造工作室科研文化,提升跟崗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

(一)開設講座和專家講學,清除科研障礙。為提升跟崗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筆者在跟崗第二天就給全體成員作了主題為《一線教師如何做科研課題》的講座。同時,在跟崗第二周的周二下午,針對跟崗教師的實際情況和科研需求,召開了“江學英教師工作室子課題開題鑒定會”,邀請了珠海市教研中心王衛(wèi)國主任就如何進行課題研究的“命題”、“破題”和“開展研究”進行了專場講學,清除了跟崗教師做科研課題的障礙。

(二)統(tǒng)一總課題,做好子課題的自選與申報工作。工作室以筆者獲得珠海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規(guī)劃第二批(2012年度)立項的《推行“ 講練評思”模式 構建生態(tài)高效英語課堂的研究》(立項編號為【2012KTG07】)這一課題作為工作室的總課題,列舉了十項子課題,由工作室成員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特長和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自主挑選,做好子課題申報的前期工作。同時,工作室通過研究性知識與方法學習,在跟崗過程中引導教師自覺開展教育科研工作,進行教學實踐的反思和總結,破解教學難題,提升自身專業(yè)水平。如:湛江市第一中學培才學校的詹福艷老師,根據自己常年帶初三的實際教學情況和學校發(fā)展的需要,申報了《推行“ 講練評思”模式 構建初三英語讀寫綜合課堂的研究》這一子課題,準備在初三的閱讀與寫作課型模式上有所突破。又比如,來自中山市坦洲實驗中學的周新花老師開展的是《初一語音詞匯教學“講練評思”模式的研究》,一方面調動全部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另一方面是從自信心、學習方法、交際等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語音詞匯學習的興趣引導和教育。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工作室研修文化建設活動,促進跟崗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以及教育主張與教學風格的提煉與形成

工作室以“搭建研修平臺、促教師專業(yè)成長”為主線,開展了形式豐富的工作室研修文化建設活動,充分利用學校、香洲區(qū)、珠海市的教研平臺,促進了跟崗教師的專業(yè)精神生長。

(一)深入珠海八中英語教研組研討,進行大量的“結對”聽評課活動。跟崗初期,跟崗教師與工作室所在的珠海市第八中學英語教研組進行了見面會,開展了“結對子”活動,深入教研組進行調研,并進行了大量的聽評課活動,為跟崗教師第二周開始的公開課和錄像課進行了奠基。同時,八中英語教研組良好濃郁的教研氛圍、規(guī)范的教研動作滋養(yǎng)著十位跟崗教師,她們很多人在跟崗結束的意見反饋中不約而同地寫到了這一點。

(二)開展匯報展示課和優(yōu)秀課例研發(fā)活動。經過跟崗第一周的大量“結對”聽評課活動,從跟崗第二周開始,骨干教師們進行了匯報展示課和優(yōu)秀課例研發(fā)活動。來自全省5大區(qū)域的十名跟崗教師,以自身扎實的教學基本功、精湛的教學技藝,開展了匯報展示課和優(yōu)秀課例研發(fā)活動共22次,不僅為工作室的跟崗同伴們,更為來自珠海市第八中學、香洲區(qū)、珠海市其他區(qū)的英語教學同行們展示了精彩紛呈的教學盛宴,提供了交流的大舞臺,引發(fā)了“一節(jié)好的英語課是怎么樣的”大討論和深度思考。

(三)開展讀書沙龍、讀書分享會活動。為引領跟崗教師讀書,獲得精神層面的滋養(yǎng),工作室除了每周舉行讀書沙龍、讀書分享會的活動外,還特別邀請珠海八中周新橋副校長作主題為《與書牽手:教師精神生命的成長》的專題讀書報告,引發(fā)全體工作室成員重新審視了讀書對于教師精神生命成長的重要性。

(四)開展專題講座、講學活動,參與區(qū)域學術教研。根據工作室跟崗學員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在跟崗的三周里,工作室共開展了主題為《博客的管理與經營》、《厚積薄發(fā) 追求卓越》、《一線教師如何做科研課題》、《一線教師如何寫論文》、《如何評課》等專題講座。同時,本著“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邀請專家入工作室進行講學活動2次,跟崗教師“走出去”參與珠海市、香洲區(qū)的專題報告如《初中英語語音教學培訓講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題報告會》、《珠海市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現場會》、《容閎大講壇》等4次。這些講座與講學等區(qū)域性學術研討活動,拓寬了跟崗教師的教育教學視野,增長了見識。

(五)舉辦成長規(guī)劃研討沙龍。針對跟崗教師很多為省骨干教師,在當地已經有一定影響力,但卻不知道下一步的職業(yè)規(guī)劃和發(fā)展方向的瓶頸情況,工作室開展了跟崗教師成長規(guī)劃研討沙龍。沙龍上,每一位教師都談到了自己的困惑,每一位教師都給自己的同伴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主持人在成員充分表達的基礎上,談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并指導跟崗教師填寫了未來三年的《成長規(guī)劃書》。

(六)組織跨校際考察和工作室聯動交流活動。跟崗的三周里,工作室先后走訪了廣東省鮑當洪教師工作室、孫新工作室,考察了珠海市香洲區(qū)謝燕枚英語工作室、張柳珍英語工作室,進行了英語教學、公開課、講座的聯動活動。除工作室所在的珠海市第八中學外,跟崗教師還考察了珠海市實驗中學、珠海市第四中學、珠海市第九中學、珠海市立才學校、珠海市新世紀學校、珠海市容閎書院、珠海市拱北小學。通過這些工作室的聯動與跨校際的考察活動,增進了跟崗教師對珠海本土的英語教育的了解,開拓了英語教學視野。

(七)參加珠中江(珠海、中山、江門)教研聯盟學科教研活動。

1. 觀摩2012年中山市直屬學校初中英語比賽課。利用跟崗教師所在區(qū)域的資源,工作室全體成員到達了在中山市第一中學舉辦的中山市2012年初中英語市直屬學校賽課的現場,觀摩了四節(jié)比賽課,收獲良多。

2. 考察中山坦洲實驗中學。中山坦洲實驗中學的考察之行,進一步幫助跟崗教師了解了中山英語教育的現狀,開拓了眼界。

3. 參加珠中江教研聯盟學科教研活動。工作室在2012年11月1日參與了珠中江教研聯盟學科教研活動,筆者在中山市東區(qū)中學初中部為來自珠海、中山、江門三地的200多位英語教師上了展示課。課后三地熱烈的點評課活動讓工作室成員了解了三地英語教學的差異,受益匪淺。

(八)舉辦“我們的教育主張與教學風格研討會”。通過跟崗兩周半大容量、高頻率的聽評課、講座、報告、沙龍研討、考察等活動的參與和反思,跟崗教師已經開始自發(fā)地對自己的教育主張和教學風格進行思考。工作室在跟崗的第三周周三,舉辦了教育主張與教學風格研討會,更是進一步引發(fā)了跟崗教師對自己教育主張和教學風格的思考和提煉。她們紛紛動筆,整理出了自己的思考,所寫的《我的教育主張與教學風格》成為了工作室簡報第三期的主要內容。

四、加強工作室人文關懷文化建設,形成工作室和諧溫馨的“群體動力場”

工作室的跟崗研修學習強度是比較大的,加之跟崗教師都是來自省內各個城市,她們在整整三周的跟崗時間內,離開自己熟悉的工作環(huán)境和生活場景,離開親人、朋友、同事,無形中面臨很多生活和心理的不適應。而這次跟崗的十位都是女老師,都是年輕的媽媽,對于孩子的牽掛,更是讓她們難于安心學習。這時候,加強工作室的人文關懷文化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想辦法讓工作室成為她們在珠海的家,讓主持人成為她們在珠海的親人。除了日常的噓寒問暖和安排衣食住行,除了留心觀察、照顧她們的情緒,更有效的是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讓跟崗教師感受到人文關懷的溫暖。

(一)跟崗報到、開班典禮、結業(yè)典禮和紀念禮物。

1. 跟崗報到直接影響著跟崗教師對工作室主持人的第一印象。雖然是周日下午,當跟崗教師一到提前準備好的酒店大門的時候,發(fā)現主持人親自在迎接,而且開口就能喊出自己和其他九個老師的名字的時候,所有的舟車勞頓都會化作感激和感動。這就給了跟崗工作一個良好的開端。

2. 開班典禮影響著跟崗教師對工作室及所在學校的首因印象和專業(yè)信服度。這個印象將持續(xù)影響著學員接下來的三周跟崗學習。所以,在開班典禮上的《珠海八中校情、香洲教育區(qū)情、珠海教育市情》簡介就很有必要。這給了跟崗教師一個信心:工作室所在的區(qū)域是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示范區(qū),工作室所在的學校教研氛圍濃郁,領導很重視等等。而接下來的工作室文化建設、制度建設、班委會建設討論,更讓跟崗教師感受到了工作室所做的大量的前期工作和主持人的用心。

3. 結業(yè)典禮和紀念禮物。結業(yè)典禮作為成果展示會也好,作為告別會也好,最重要的是,它給了工作室成員一個情感宣泄的出口。三個星期的同舟共濟,三個星期的同甘共苦和三個星期的并肩作戰(zhàn),離別,已是依依不舍。結業(yè)典禮上有平日看不到的惜別和難舍難分。最沒有想到的,是我們不約而同都準備了紀念禮物。在主持人打開刻有跟崗教師自己名字的紀念水晶鎮(zhèn)紙的時候,所有人一片驚喜的歡呼聲;而在主持人為跟崗學員一一頒發(fā)這份跟崗紀念品的時候,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含著眼淚,都過來合影和擁抱。主持人也沒有想到班委會為學校、工作室和主持人都準備了紀念禮物。愛是愛的回報,這句話是最好的詮釋。

(二)開展珠海本土文化考察活動。在周末,組織跟崗教師到珠海本土的風景名勝游賞,一來增進同伴的了解和友誼,二來增強工作室的凝聚力,最重要的是讓她們在風情迥異的景觀和多樣的活動中,減輕對家人的思念之苦,感受到工作室的貼心和溫暖。比如在跟崗的三周里,工作室組織了跟崗教師自行車環(huán)游珠海的綠道,參觀了野貍島、珠海漁女、情侶路、海濱公園、石景山公園、圓明新園、古元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等。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聯誼活動。除了本土文化考察活動,工作室還組織了很多聯誼活動。比如說與鮑當洪工作室、孫新工作室的聯誼工作餐,又比如說為慶祝子課題順利開題的燭光晚餐,還有就是家庭做客也深受跟崗老師的歡迎。在跟崗第一周周末,主持人一家邀請跟崗教師一起到家里做客并到得月舫喝早茶。第二周周末,珠海本地的學員譚美婉老師邀請跟崗教師到家進行“零食會”。到中山聽課的時候,中山坦洲的學員周新花老師邀請大家到家里做菜,共享大餐。跟崗開始的時候有歡迎晚宴,跟崗尾聲的時候有珠海本地學員宴請外地學員的大餐,結業(yè)的時侯有畢業(yè)宴會……所有這些活動,加深了工作室成員的彼此了解,增強了工作室和諧溫馨的人際氛圍,形成了工作室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發(fā)展力,成了跟崗學員們結業(yè)視頻的最溫馨、最打動人心的花絮。

第8篇:家校共育課題開題報告范文

[關鍵詞] 創(chuàng)新能力;畢業(yè)論文;冶金和材料專業(yè);實施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2.47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893X(2013)05?0070?02

創(chuàng)新能力是一項綜合能力,它包括了觀察、收集資料、思維、綜合分析和歸納總結等多方面的能力[1]。高校應該強化畢業(yè)環(huán)節(jié)在創(chuàng)新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畢業(yè)論文綜合實踐的機會,使學生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2]。國內外高等教育圍繞這一問題,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上進行了諸多理論和實踐上的探索[3-4]。

畢業(yè)論文是高等院校專業(yè)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本科教育最后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對學習成果的綜合性總結,是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最初嘗試,也是對學生認知、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測試。經過多年的探討和實踐,我國已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本科畢業(yè)論文操作模式,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不斷向大眾化教育的跨越,傳統(tǒng)的本科畢業(yè)論文模式已嚴重阻礙了人才個性化培養(yǎng)的進程,無法適應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和要求[5]。

冶金、材料等學科主要研究從原始礦物冶煉到金屬材料成品生產的復雜工藝流程和相關理論,根據教育部對冶金和材料類大學畢業(yè)生的要求和行業(yè)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與開發(fā)力度在不斷加大這一現狀,只有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才能支撐未來冶金、材料等行業(yè)。因此,探討冶金和材料類大學生畢業(yè)論文環(huán)節(jié)的實施模式,培養(yǎng)冶金與材料類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深遠意義。

一、目前畢業(yè)論文環(huán)節(jié)存在的主要問題

1. 畢業(yè)人數太多,無法做到一人一題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到大眾化的不斷跨越,各大高校逐年擴招,原有的各種設施包括實驗室建設無法跟上大學生人數的增長,教師人數也滿足不了教學的要求。由原來一個老師帶3~4個畢業(yè)生,到現在的8~10個畢業(yè)生,學生數量的激增,已無法保證每人一題,只能幾個學生共一個題,或者每年做的題目都一樣,這樣嚴重影響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2. 實驗設備不全,很多課題無法開展

雖然目前國家對高校的實驗室建設越來越重視,也投入了大量的經費,但是這些經費基本都用來添置基礎實驗室設備來滿足學生人數增長的需要。很多大型的、價格較高的分析測試設備沒能及時添置,例如SEM、TEM、XRD等的分析測試設備。對于冶金和材料專業(yè)的實驗,這些設備是至關重要的,沒有這些設備,很多實驗結果無法獲取,也就不存在后續(xù)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導致很多有意義的課題無法開展。

3. 課題缺乏實用性,學生沒興趣

現在很多指導教師為了省事,隨便給學生一個意義不大的課題,例如讓學生到網上模擬一個冶煉過程,或者直接給數據讓學生做一些簡單的熱力學計算和動力學計算,這些過程無法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只是一些純理論性的研究,學生覺得枯燥乏味,自然沒有興趣,也達不到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應用性人才培養(yǎng)目標。

4. 學生不愿動手,數據直接抄襲

有一部分學生對專業(yè)的認識不夠,或者對專業(yè)不感興趣,當然對畢業(yè)論文的課題也只是勉強應付完成任務。這部分學生不愿意自己動手完成實驗,投機取巧,到相關文獻中摘抄數據變成自己的論文,這樣完成的畢業(yè)論文缺乏應有的意義。

二、冶金和材料類大學生畢業(yè)論文實施模式的創(chuàng)新

1. 產學研結合的模式

高校要充分發(fā)揮人才、學科、實驗條件及國際合作等資源優(yōu)勢,通過帶入產學研聯盟,實現互補多贏[6]。以企業(yè)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加快學生融入社會的進程,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競爭的意識。學校應選擇規(guī)模較大、實力雄厚、管理先進的企業(yè)深度合作、全面合作,推動學生規(guī)?;瘜嵙暎袑嵄WC畢業(yè)實習有數量、有質量、有保障,切實保證畢業(yè)論文有數據、有支撐、有結合[5]。

2. 與科研項目掛鉤的模式

讓畢業(yè)論文的課題和指導教師的科研課題掛鉤,使學生所做的畢業(yè)論文課題成為教師科研課題的子課題,讓學生真正參與到科研中。指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學會分析處理實驗數據,讓學生撰寫項目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

3. 變換實施時間的模式

借助教學科研平臺,實施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實施優(yōu)秀學生提前進入實驗室計劃。對學習成績優(yōu)秀、專業(yè)知識扎實、熱衷于創(chuàng)新和科學研究的同學,通過選拔,提前進入實驗室,將畢業(yè)論文工作前移;對保研或考上研究生的同學,可結合碩士總體培養(yǎng)計劃,將本科畢業(yè)論文工作納入其中,作為重要組成部分,校內推免的同學也可適當將畢業(yè)論文答辯后移。這樣,將畢業(yè)論文工作分為前、中、后3個批次,分流大量畢業(yè)學生,而不是都集中在最后一段時間內完成,這可大大緩解實驗室和教師的壓力,顯著提高論文質量[5]。

4.“三階段逐級提升”模式

分析國內冶金、材料類本科生教育比較成功的大學,例如中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重慶大學等本科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科研能力培養(yǎng)情況,結合我校冶金與材料類大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科研能力培養(yǎng)現狀,將冶金與材料類大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的畢業(yè)論文過程劃分為創(chuàng)新意識和知識結構培養(yǎng)、實驗動手能力培養(yǎng)、畢業(yè)論文實施和創(chuàng)新能力迸發(fā)的“三階段逐級提升”模式,針對不同階段提出本科生創(chuàng)新意識獲得途徑、表現形式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模式,并構建一套能夠反映冶金、材料類本科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科研能力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5. 環(huán)節(jié)控制模式

要建立和完善論文質量監(jiān)控程序,在畢業(yè)論文寫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建立不同的質量監(jiān)控措施[7]。無論是在開題論證、科學試驗還是數據分析處理都要嚴格控制、全面督導,環(huán)環(huán)相扣,特別是在論文評閱和答辯時,要有標準,有規(guī)則。堅持質量優(yōu)先、寧缺毋濫,切實保證教師論文指導的質量和學生論文寫作的質量。

6. 畢業(yè)論文的創(chuàng)新與激勵模式

通過對畢業(yè)論文的教學過程、選題、指導及考核的改革,在確保學生基本知識功底扎實的前提下,將目前的適應型畢業(yè)論文轉變?yōu)閯?chuàng)新型畢業(yè)論文,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① 畢業(yè)論文與教學過程的關聯;② 畢業(yè)論文的靈活選題;③ 畢業(yè)論文的協同指導;④ 畢業(yè)論文答辯方式多樣性研究;⑤ 畢業(yè)論文的考核與評價。

同時采取一定的激勵機制,一是對于學生畢業(yè)論文立論新穎,與社會問題和生產實際結合緊密且有實際指導意義,或者能涉足于學科領域中的難點或前沿問題,應給予較高的評價;二是鼓勵學生根據三性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已發(fā)表在核心期刊上的學術論文,可替代畢業(yè)論文,并給予一定的物資獎勵;三是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畢業(yè)論文的完成情況,提出優(yōu)秀論文的申請并進行答辯。

參考文獻:

[1] 黃金. “90后”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研究對策[J].改革與開放,2013(2):150-151.

[2] 呂義,衛(wèi)紹元,張東旭.構建學生實踐與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81-83.

[3] 閻桂芝,都治國.加強“SRT”計劃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1(2):52-55.

[4] 盧曉東.本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伯克利加州大學本科生科研[J].高等理科教育,2000(5):67-74.

[5] 饒家輝,王宏娟,周虛.推進本科畢業(yè)論文模式改革探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61-162.

第9篇:家校共育課題開題報告范文

1、在農村學校實施國際理解教育是教育發(fā)展的必須。

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和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已成為我國社會不可阻擋的發(fā)展趨勢。教育的開放性和國際化已是教育不可避免的發(fā)展趨勢。而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農村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廣,他們通過電視、互聯網等媒介對其他國家、地區(qū)和民族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在此過程中,因為缺乏正確的引導、參照和鑒別,使他們不能區(qū)分外國文化的精華和糟粕,所以這種認識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不利于他們身心健康成長。因此,在農村學校實施國際理解教育刻不容緩。

2、在農村學校實施國際理解教育的研究還是空白。

國際理解教育是素質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村教育在“高位均衡”中優(yōu)質發(fā)展。但由于經濟、地域等局限,廣大內陸城市,特別是我們西部農村在國際理解教育方面的研究實踐還相當滯后,讓我們這些普通的農村九年制學校無從借鑒。

二、研究思路

立足于我校特點,我們決定依托于小語種日語社團,通過社團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教育活動中了解日本文化風俗,建立了解其他國家、民族文化風俗的平臺,使孩子們在感受外國文化的同時學會了解、比較、接納與融合,在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視野。我們打算逐步在其他學生社團乃至其他教育活動中實施國際理解教育,通過學生、教師、家長等層面的主題活動,提高他們對國際理解教育的認識。

三、具體做法

1、專家指導領路先行。

專家的引領是我們創(chuàng)新開展農村學校國際理解教育的指路燈。我校先后邀請了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曾寧波所長,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基礎教育學科組專家周林教授,市教科院研究員顧劫等幾位專家,到校診斷我們的思路和做法,為我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專家的不吝指導為我們開啟了在農村學校開展國際理解教育的一扇明窗,給我們增添了探索的信心。

2、日語社團漸入佳境。

(1)持續(xù)開展社團活動。我們以學校小語種日語社團活動的開展為切入口,為農村孩子了解日本、亞洲及其它國家文化風俗,與外國同齡人進行交流活動搭建平臺。

日語社團的廖瑩老師是四川師范大學成都學院(在團結鎮(zhèn)城內)的日語老師,她充分利用她在日本五年學習積累的資源,通過圖片、音頻視頻資料、電影電視作品等讓學生了解日本文化、風俗,在快樂的活動中感受異國文化的美。

(2)多元規(guī)范日語社團。學校在開展社團活動課之初就預測到日語社團因為成員來源于不同的年級和班級、社團活動課的專業(yè)性較強、指導老師廖瑩來自于外校,學生對其敬畏程度較低等,可能會出現課堂松散問題,因此,學校采取了“外聘專業(yè)老師授課+本校老師隨堂記錄+大學生志愿者助教”的形式。采取這樣的形式可以保證授課的專業(yè)水平。學生熟悉的本校教師隨堂紀錄,既可以保證課堂紀律,又可以在外聘老師因本職工作缺席社團課的時候,根據平時對課堂的觀察和紀錄代替組織活動,保證社團活動課的穩(wěn)定性。

(3)成功編寫校本教材?!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學校在執(zhí)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的社會、經濟發(fā)展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tǒng)和優(yōu)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fā)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庇纱丝梢婇_發(fā)校本教材一是要在內容上結合本地的社會情況,二是要利用本校的傳統(tǒng)和優(yōu)勢,三是耍切合學生的興趣和需耍。

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我們力求做到以下兩點:1、在教材的具體內容中滲透當地特色。讓學生不僅了解日本的人文風情,而且增強對當地的認識。2、組建多層次的教材開發(fā)團隊。校本教材團隊成員為外校專業(yè)人士+本校骨干教師+有特長的學生。融合不同老師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結合學生的實際,共同編寫適合農村學校學生的國際理解教育校本教材。

3、主題教育活動廣開視野。

我們積極探索以主題活動的形式開展國際理解教育,讓更多的學生存活動中拓展認知。2013年5月至6月,我們組織開展了“團結學校‘小眼睛?大世界’國際理解教育主題活動”。此次活動由學生主題交流演講活動、社團活動成果及班級活動成果展、文藝節(jié)目匯演三個部分組成。

在長達二十多天的活動中,全校師生總動員。通過不同的形式,抒發(fā)、交流自己對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國家人文風情的了解和理解。主題教育活動為孩子們的校園生活增添了多彩的一筆,也讓他們在更開闊的視野中再次深刻感受到了其他民族、國家的文化風俗,讓他們在快樂的活動中得到了成長。

4、校本培訓提高認識。

我們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各級培訓,組織開展校本教育研究活動,加強教師對國內外最新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使教師及時了解國際潮流,了解國際教育理論,培養(yǎng)教師的全球視野。學校也積極搭建平臺,邀請省、市級專家及擔任日本奈良市、神戶市等7所城市教師培訓課程講師的奈良教育大學赤澤早人教授,到我校與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我們還通過講座、家長會、學校網站加大了對教育國際化、國際理解教育的宣傳,提高家長的認識水平。

5、師生共繪美麗校園。

作為普通的農村學校,我們雖不具備強有力的物質條件打造像城市學校一樣的校園環(huán)境,但我們充分調動師生共同參與,盡可能地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將活動感知轉化為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們讓每個班級、每個學生都行動起來,讓每個班的學生通過自己制定的主題,運用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裝飾創(chuàng)設周圍的環(huán)境。我們又通過對學校的梯間讀書屋的改造裝飾來強化活動氛圍,提升教育內涵。

四、課題成效:

(一)學生、教師和家長的悄然變化。

1、學生在活動中成長。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發(fā)現,學生對學習日語口語的興趣很大,45.5%的學生選擇非常喜歡,27.5%的學生選擇喜歡。占79.4%的學生認為日語口語課上頗有收獲。通過學習,學生們在了解日本的風俗習慣、文化和風景名勝的同時,也了解了日本民族的一些優(yōu)秀之處,59.3%的學生認為日本民族有非常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32.8%的學生認為日本民族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同時他們還在問卷中表示,希望能夠多了解外國的風俗、文化、美食、歷史、建筑和外國同齡人的生活、學習情況以及國家之間的差異。這次問卷調查的結果,充分證明了學生在近一年的國際理解教育活動中,除了學習到一些語言方面的知識,還通過了解其他國家的風俗文化,意識到別國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同時,日語和外教英語口語兩門課程的開始,也極大地引起了學生了解世界的愿望和興趣。這一切都在證明我們研究的思路和方向的正確性。國際理解的種子,悄悄在他們的心中埋下。

2、教師在研究中成長。參與課題研究提升了參研教師的理論水平,通過這一年的研究,我們找到了比較適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和形式。通過教師們一次次的討論,我們在思維的碰撞中摸索研究的方向,探討適合我們課題研究的形式與方法。在一次次的活動中不斷嘗試,不斷反思,不斷進步。

3、家長在培訓中成長。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才,但是因為農村家庭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社會接觸面有限,有時候對孩子的教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邀請專家對家長進行了培訓。通過培訓,家長們學習到了一些家庭教育的技巧和方法,有利于他們與孩子更好地溝通和交流,為孩子們營造了一個更好的家庭氛圍。家長在培訓的同時接觸到了國外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眼界開闊了。我們相信,家長成長了,也將帶來更多的農村家庭、孩子的變化和成長,更加有利于家校聯合,搞好國際理解教育,共同促進孩子國際理解水平的提升。

(二)物化成果初步形成。

1、形成論文集和方案集。為了更好開展教育實踐活動,這半年來,課題組老師們根據研究的任務分工,結合自己的學科特點、學生情況,精心組織活動,并認真反思活動的成敗,撰寫心得文章20多篇,設計主題活動方案20多份,成長的步子雖緩,但我們還是在宴踐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2、校本教材編寫并投入使用。開設日語口語課意味著將它納入課程管理,課題組以廖瑩老師牽頭,開始了校本教材的編寫工作。經過課題組教師反復討論并請專家提出寶貴意見,三易其稿的校本教材內容得以確定,我們的美術老師親手繪制的精美插圖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五、我們的經驗

1、專家指導引領,把握研究方向。在農村中小學實施國際理解教育的實踐研究,在國內是沒有先例的,我們沒有可以直接借鑒的經驗。作為課題的研究者,我們有一定的實踐操作經驗,但是還缺乏必要的理論,對研究的方向把握還不夠準確。為此,我們在確定研究課題、撰寫開題研究報告、實施研究過程時,都積極邀請專家給我們把脈,以確定研究方向的正確。同時,通過專家的引領,還開闊了我們的視野,拓寬了研究的途徑。

2、找準切入點構建符合學校實際的研究模式。學生社團建設在我校已經初見成效,各類學生社團在我校逐漸成長起來。小語種日語社團一直是由廖瑩老師任教,她教法新穎,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是我校的精品社團之一。正是因為如此,我們選擇了小語種日語社團作為國際理解教育的切入點,從這里為孩子們打開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希望在日語社團中構建一定的模式,總結一些經驗,以便在其他社團和教育活動中推廣。

3、以活動為載體實施研究。理解是觀念上的東西,靠說教肯定是不行的。于是我們將思路定在了活動上,以活動教育孩子,以活動檢驗成效。學科中,根據本學科的特點,由學科教師制定活動計劃。班級中,由班主任教師根據班級學生年齡特點制定活動計劃。進行一段時間的研究之后,由學校組織一次大型活動,讓孩子們來展示他們的活動成果。孩子們用繪畫、演講、舞蹈等展示他們在國際理解方面的成長,同時也在影響著觀看的其他同學。

4、通過培訓轉變觀念,提升認識。首先教師培訓有序、分層次開展,通過活動轉變教師的觀念,幫助課題組教師更好理解課題、拓寬思路、尋找適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其次,家長培訓穩(wěn)步跟進,在提升家長國際理解水平的同時,獲得了家長對研究的支持,不僅在學校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國際理解的氛圍,在家庭中也盡量為學生營造了國際理解的氛圍,為研究的實施拓寬了路徑。

六、研究反思

回首這兩年來走過的農村學校國際理解教育之路,我們收獲了許多,但也清醒地認識到了許多的不足:

1、通過規(guī)范培訓提高教師思想意識的力度還不夠。通過前期的培訓學習,教師們對于國際理解教育的認識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不少人還是認為與自己的關系不大。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們將規(guī)范學校相關培訓制度,對課題組教師進行合理調配、科學分工,定期召開會議,并對全校教師進行分層培訓,不斷反思、小結。

2、日語社團的活動監(jiān)督還要加強。我們將對借助社區(qū)資源成立的小語種日語社團,進行科學的組織、管理,開展豐富的活動。對專任的輔助教師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加大眼蹤活動的力度,并請專家適時地進行指導、改進、形成我們的考核評價辦法。 3、國際理解教育校本教材需要驗證。我們需要通過跟蹤調查使用情況,根據師生的反饋來不斷調整修改教材的不足,讓我們的校本教材真正發(fā)揮作用。這本教材預計使用時間為一年,后續(xù)教材的目標定位、素材選擇、文稿修訂也將是我們下階段面臨的重要問題。

4、以小專題研究的形式在其他學科和實踐活動中滲透。通過日語社團來開展國際理解教育是我們邁出的第一步。本學期開始,我們已逐步在英語、閱讀、廣播站等社團和地理、語文等學科中通過各種教育途徑和活動開展國際理解教育,使之滲透于學科教學中,特別是一些活動之中,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更多學習的平臺。下階段,學校將對每位課題組成員提出具體的目標要求,以小專題的形式進行實踐研究。

5、積極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前期,師生們通過裝飾教室、對學校六個梯間讀書屋的裝飾來強化活動氛圍,提升教育內涵。下一步,我們將克服條件限制,通過對學校新校區(qū)風雨廊、平臺的改造,進一步打造具有國際理解教育氛圍的校園環(huán)境。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