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武術技術動作糾錯教學方法研討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武術技術動作糾錯教學方法研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武術技術動作糾錯教學方法研討

摘要:在我國傳統(tǒng)的體育運動項目中,武術占據了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為完好傳承武術文化,武術教學承擔了承前啟后的橋梁作用。然而,在日常武術教學中,學生常常會在基本功和套路等技術性學習上犯錯。怎樣使學生避免技術性錯誤,達到較好、較快的學習目的,那么在日常武術教學中就應當熟悉、掌握、運用以下教學原則:(1)自覺性原則;(2)因材施教原則;(3)具有長遠的規(guī)劃;(4)全面發(fā)展為主,專項練習為輔等。文章嘗試從分析日常武術教學中所遇到的技術問題成因入手,進而提出相應的日常武術教學技術問題糾錯方法,以期為我國武術教練、體育教師、學員的教學和訓練提供可靠、科學、值得信賴的科學依據。

關鍵詞:武術;技術動作;教學;糾錯

1日常武術教學中技術問題的成因分析

1.1身體素質有待提升

身體素質通常是指包括耐力、力量、速度、協(xié)調性、爆發(fā)力等一系列專項條件組成的身體表現狀況。當身體素質的某一部分表現不夠突出的時候,通常會在日常武術學習和訓練中表現出無法完成某一個或某一類武術技術動作,或者是即便完成了該武術技術動作,該技術動作的質量也不高,甚至出現動作變形的現象。在排除運動員或者是武術學習者的主觀因素例如技術動作理解錯誤、自覺性和積極性不高等因素以外,通常會采用“對癥下藥”的方法針對身體素質的某一特定部分進行強化性訓練,以達到糾正武術教學中的技術問題。

1.2運動技術規(guī)范性有待加強

運動技術規(guī)范是指運動員或者武術學習者在日常武術學習中出現的動作不標準、不規(guī)范的技術問題。這種技術問題通常是認為在運動員或者武術學習者初學之時由于外部環(huán)境或者自身條件等原因對武術技術動作要領的理解出現了偏差,或者是雖然正確領會了武術技術動作的要領和內涵,但在日常武術學習中未能進一步強調技術的規(guī)范性和標準型,導致出現技術偏差,造成了在日常武術學習和練習中的技術動作不規(guī)范的技術問題。然而,在實際武術教學和學習中,某一武術技術問題的出現,一般來說是很難歸因于身體素質問題還是運動技術規(guī)范性問題,因為這兩種因素的存在常常會導致十分相似的武術技術問題。所以,在給出合理的糾錯方案和方法之前,應當先明確錯誤的武術技術問題的歸因,找到造成錯誤武術技術動作的形成指出,直達病灶,最后才利用給出的合理糾錯方案和方法進行針對性的訓練。[1]

1.3運動員或武術訓練者心理素質有待提升

一般來說,心理素質的過硬與否常常決定著運動員或武術訓練者能夠正常發(fā)揮出應有的身體素質水平和武術技術。通常認為,運動員或武術訓練者的心理素質越好,那么超水平發(fā)揮的可能性就越大。眾所周知,心理狀況往往能夠對人的生理狀態(tài)造成一定的影響。在日常的武術教學和學習中,消極的心理狀況往往會削弱運動員或武術訓練者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甚至導致自身應有的身體素質水平和技術水平無法正常發(fā)揮。究負面運動心理形成之根本,會發(fā)現這種心理通常有著十分復雜的原因。例如:如果在日常的武術教學和學習中,受過傷的運動員或武術訓練者往往會產生一種恐懼心理。這種心理將直接導致運動員或武術訓練者在日常訓練或比賽中下意識地回避該武術技術動作,甚至在該武術技術動作環(huán)節(jié)出現不應有緊張、害怕等心態(tài),從而對日常武術教學和學習中的身體素質水平發(fā)揮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使得運動員和武術訓練者出現了武術技術性問題。[2]

2日常武術技術教學和學習中的糾錯方法

2.1言語講解指導

在日常武術教學和學習中,武術教練或體育教師可通過形象的言語講解進行指導,充分激發(fā)運動員或武術訓練者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好奇心,全面領會武術技術動作的要領和關鍵,進而調動全部人體感覺,幫助運動員或武術訓練者在腦海中建立具體、完整的武術技術動作模型。為在實際武術教學和學習過程當中達到該目的,武術教練或體育教師應當在進行指導時兼顧語言的生動和形象,同時卻又簡潔明了,諄諄善誘,引導運動員或武術訓練者積極思考,在明確武術技術動作的特點和完成方法的同時,兼顧糾錯方法、及時分析產生錯誤武術技術問題的原因,如,在日常武術基本功的教學和訓練中,“弓步推掌”就是一個很容易出現技術問題的動作。以左弓步為例,左腿向前邁一大步,屈膝,半蹲,此時,右腿應當直立且上身挺胸;推掌:以左弓步推掌為例,此時,在左弓步的基礎上,左手握攏置于腰間,右手以掌向前推擊。在日常武術教學和學習過程當中,運動員或武術訓練者極易出現弓步時后退或不穩(wěn)或彎曲的錯誤武術技術問題。此時,武術教練或體育教師可以采用簡潔明了的口訣來幫助運動員或武術訓練者進行快速糾錯,從而幫助運動員或武術訓練者及時明確該武術技術動作的要領和訣竅,盡快掌握該技術動作。[3]

2.2親身示范指導

在日常武術教學和學習中,常常能夠見到武術教練或體育教師對武術技術動作進行親身示范,繼而學生集體練習的現象。因此,這就要求每一位武術教練或體育教師在親身示范過程中,將武術動作的規(guī)范性和標準性放在首位,充分激發(fā)運動員和武術訓練者的學習熱情,鼓勵運動員和武術訓練者進行大量的模仿性練習。倘若在實際日常武術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武術教練或體育教師發(fā)現運動員或武術訓練者存在錯誤的武術技術動作,可以通過拆解動作和路線的結構和運用進行親身示范。如在武術操的實際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武術教練和體育教師可以采用鏡面示范的方法為運動員或武術訓練者進行動作拆分、親身示范;而在套路的實際教學和學習過程當中,可采用背面示范和雙面示范結合的辦法,從側面示范過渡到背面示范,使運動員和武術訓練者充分理解該武術技術動作的發(fā)力要點和技術標準、規(guī)范。同時,在采用親身示范指導方法的時候,應當注意一下幾點問題:(1)要求身體側向的武術技術動作,可都采用正面示范的方法,如“馬步沖拳”。這種方法能夠讓運動員或武術訓練者充分了解該武術技術動作的準確性和方向性;(2)要求身體正向的武術技術動作,如“仆步穿掌”,可多采用側面示范;(3)要求正面和側面部位細節(jié)的武術技術動作,應當將正面示范和側面示范相結合,從而達到使運動員或武術訓練者充分了解武術技術動作的要領。此外,在實際武術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武術教練或體育教師應當因材施教,切記不可一概而論。在教授武術基礎尚有很大提升空間的運動員或武術訓練者時,應當采用示范為主,言語講解為輔的指導方法;在教授武術基礎已經較為完善的運動員或武術訓練者時,應當多進行言語講解指導,少配合親身示范指導;在教授技術難度較大的武術技術動作時,武術教練或體育教師應當先親身示范,再搭配以具體的技術講解。[4]

2.3語言提示指導

對于剛入門的武術初學者而言,武術技術動作的要領和結構構成常常是模糊不清的,更有甚者會出現動作遺忘或武術技術動作錯誤。這就要求武術教練或體育教師在實際武術教學過程中充分觀察運動員或武術訓練者的學習情況,注重親身示范,輔以語言提示,幫助運動員或武術訓練者通過不斷的模仿練習,改正現在的武術技術動作錯誤的問題,使技術動作逐漸趨向于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在實際武術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武術教練或體育教師應當注重語言提示和口令的結合,如在“馬步沖拳”的實際教學和學習過程中,語言提示可以和動作的口令結合;在太極拳的實際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口令應當應一拍動一拍,拖音明顯,能夠充分體現太極拳綿綿不絕之意。這種語言提示和口令的結合,能夠起到提示的作用,給予運動員或武術訓練者充足的思維間歇和反應時間,能夠加強運動員或武術訓練者對該武術技術動作的記憶,這是對初學者極易混淆武術技術動作概念的行之有效的辦法。但是,在采用這種辦法的時候,應當注重語言的簡潔明了,多以武術技術動作名稱或武術技術動作要領來進行糾錯。[5]

2.4靜耗體驗指導

在運動員或武術訓練者的入門階段,武術技術動作的錯誤通常是由于身體素質的問題造成的。例如肌肉掌控力或協(xié)調能力有待提升時,常常會因為無法有效控制該武術技術動作而造成失誤。最常見的如扎馬步時腿不穩(wěn)、蹲仆步時下不去腰等等問題。武術教練或體育教師可以針對以上身體素質問題,對癥下藥,針對性地采用武術站樁、控腿等糾錯方法,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讓運動員或武術訓練者充分體會腿部肌肉發(fā)力和放松時的感覺,借此來達到糾正武術技術動作錯誤的目的。

2.5對比分析指導

在運動員或武術訓練者在日常武術學習和訓練的過程中,常常會因為對武術技術動作的一知半解而籠統(tǒng)的認為相似的動作都是一樣的,從而造成了錯誤的武術技術動作。這時,武術教練或體育教師可通過分析相似武術技術動作的不同攻防性質,親身示范正誤武術技術動作的差別和異同,讓運動員或武術訓練者充分理解相似武術技術動作也有不同的作用,達到糾正武術技術動作錯誤的目的。

[6]參考文獻:

[1]萬海光.武術套路教學訓練中的動作節(jié)奏問題初探[J].體育時空,2014(16).

[2]姜廷波.武術套路中錯誤技術動作的預防與糾正[J].武術研究,2014(2):59-61.

[3]許艷玲.技術哲學視域下我國競技武術套路的技術特征研究[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15.

[4]顧燕沖.武術技術教學中糾錯方法的妙用[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5):64-65.

[5]王海燕,李玲玲.口令教學法在武術操課堂教學中的妙用——以雛鷹展翅為例[J].運動精品,2015(2).

[6]張濤.新課改視域下江蘇省初中武術課程實施的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5.

作者:蔡海紅 單位:山西大同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