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學齡前兒童口腔診療心理疏導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齡前兒童口腔診療心理疏導方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學齡前兒童口腔診療心理疏導方法

【摘要】學齡前兒童口腔診療心理疏導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低齡兒童齲病的發(fā)生會影響其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兒童口腔治療形成了患兒,監(jiān)護人,醫(yī)生三者相互配合的關系。所以無論是醫(yī)護人員,家長或是社會群體都應加強對學齡前兒童口腔的保健意識,早發(fā)現早治療,關注心理的變化,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學齡前兒童;心理疏導;宣傳教育;鼓勵

1醫(yī)生在治療過程中對患兒的心理疏導

1.1醫(yī)生在治療前對患兒及家長的誘導

醫(yī)生在治療過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起到了主導性作用。兒童口腔科醫(yī)生掌握了治療口腔疾病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負責制訂和實施治療計劃。與其他口腔科醫(yī)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治療中不同,兒童口腔科醫(yī)生在治療過程中還應時刻關注患兒的情緒及心理變化,應有一定的心理學及教育學知識來作為補充。口腔科四手操作的開展,讓醫(yī)生能更加專注的治療,護士也能幫助醫(yī)生穩(wěn)定患兒情緒,及時傳遞治療用品,觀察患兒情緒變化,這種一醫(yī)一護的治療模式在兒童口腔診療中不可或缺[1]。學齡前兒童心智還不成熟,情緒不能自控,但如果能正確引導,可以達到治療前的心理誘導。醫(yī)生對學齡前兒童進行治療,應盡量做到讓患兒主動配合,不能強制性束縛,否則會造成患兒心理上的傷害。這種傷害會一直影響孩子對牙科治療的認知,也會間接影響周圍的孩子,從而牽扯到其它方面的治療,所以說,兒童口腔科治療主動配合的益處遠大于暴力性的強制束縛。醫(yī)生應掌握行為誘導方法,即講解-示范-演示[2]來達到預期效果。3~6歲兒童正處于乳牙列階段,是孩子的第一套牙齒,初次就診多數是第一次經歷牙科治療,所以醫(yī)護人員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響孩子的情緒及認知。臨床工作中,有時受到患者多,環(huán)境亂的影響,醫(yī)生會忽視對患兒耐心引導的過程,這樣的治療不算是成功的治療。在治療前,醫(yī)生應向患者耐心講解治療過程,演示需要的操作,用孩子能理解的話語進行誘導,比如告知孩子手機是給小牙刷刷牙,牙里面有小蟲子,用手機給他抓出來。讓孩子適應手機運作的聲音,演示每一個器械的用法說明,告知小朋友治療動作會輕輕的,仔細聽孩子的訴求,并給予恰當的鼓勵。只有一點點通過恰當的語言與情感的交流,才能及時消除患兒緊張焦慮的情緒。也可通過溝通過程,使醫(yī)護人員與患兒之間建立信任與依賴關系,進而使患兒主動進行治療。同樣醫(yī)生對家長的引導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患兒家長由于自己的生活閱歷及文化水平的不同,對口腔科的治療會有自己不同的見解,行為表現及話語都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初次就診,醫(yī)護人員通過自己的檢查,孩子及家長的主訴,會制訂合理的治療計劃,并向家長告知。在此過程中,應盡量避開孩子。比如牙髓炎引起的疼痛,治療方法應是立即開髓,這就會產生一過性的劇烈疼痛。若這樣的話語被小朋友聽見,會加劇其本身緊張的情緒。小朋友年齡的原因,不能完全理解治療的必要性,所以,家長在這其中就要起到引導作用。被告知患兒的治療方法,時間,刺激強度,以及治療的必要性后,家長通過對孩子性格的了解,對其進行仔細耐心的告知。往往家長與孩子建立信任關系會比醫(yī)護人員更加順利。這樣和諧的三者關系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1.2醫(yī)生對不同患兒口腔治療合作程度的處理態(tài)度

通過臨床實踐中的觀察,患兒對口腔治療的合作程度可大致分為四種類型。(1)配合型。此類患兒較為聽話,能跟醫(yī)生進行很好的溝通,對口腔治療沒有過多的恐懼,能理解家長及醫(yī)生的詢問,主動配合治療。醫(yī)護人員只需在治療前耐心的鼓勵,在治療中告知每一步的過程及時間,患兒便可聽話的配合治療,這是兒童口腔治療最佳狀態(tài)。(2)條件承諾型。相比配合型的患兒,此類型孩子會反復強調自己的擔心顧慮,這就更需要醫(yī)護人員有足夠的耐心來對其講解和安慰。如在治療過程中不許醫(yī)生安放手機,反復強調疼不疼之類的話,要求家長在其治療后買喜歡的玩具,這種類型的小朋友需要醫(yī)生用溫和的態(tài)度對其承諾,鼓勵,耐心講解,多數情況下可以完成治療。(3)被動型。此類患兒從外表上看較為乖巧聽話,多偏于內向,沒有過多的話語,會主動躺在牙椅上,不說話,不哭鬧。當對其進行治療時,動作上卻有意與醫(yī)生的要求背道而馳。時而聽話時而躲避,對刺激的敏感值降低。此類型患兒多把恐懼感表現在內心,此時醫(yī)護人員應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與態(tài)度,通過講解,演示,慢慢建立友好關系,信任程度,當孩子適應診室環(huán)境,從自己內心消除恐懼感時,便可配合治療。對待這樣的孩子,耐心親和最為重要。(4)沖動型。此類患兒在沒有進行治療前就會不停的哭鬧叫喊,發(fā)脾氣,聽不見去任何人的話,情緒十分激動。這樣的孩子多數在家中比較溺愛,任性頑皮,遇到這樣的情況,首先家長應配合醫(yī)生穩(wěn)定患兒情緒,醫(yī)生應用相對強硬的話語進行教導,說明治療的重要性。同時帶其參觀別的小朋友的治療過程,增加其信心。在治療過程中應做好防護性固定措施,以防突然的沖動行為造成傷害,盡量快速高效的完成治療[3]。

2家長對孩子的心理疏導

2.1治療前的認知教育

家長對口腔科治療的認知往往會通過行為和語言間接影響患兒。比如家長有較為痛苦的牙科治療史,有時會在一言一行中傳達給孩子,讓本來對看牙沒有行為概念的孩子,在內心就有了疏遠跟恐懼。所以家長作為治療前的第一位疏導人,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家長應在日常生活中樹立正確的口腔保健觀念并給孩子普及口腔科的知識,對孩子進行耐心的講解。樹立良好的口腔觀念,鼓勵孩子生病要勇敢的接受治療。學齡前兒童處在接觸新鮮事物的階段,應對其鼓勵引導教育,絕不能恐嚇,威脅。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帶領孩子到醫(yī)院進行治療前的體驗,可以從熟悉診室,醫(yī)護人員開始,慢慢的進行簡單的口腔檢查,當孩子自己開始從內心消除恐懼時,后期的治療將會更加順利。

2.2治療中的鼓勵安慰

醫(yī)護人員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治療上,而患兒情緒的穩(wěn)定就需要家長的配合。臨床觀察,有的小朋友需要家長在其旁邊進行陪伴,家長可在一旁緊握寶寶的手,給予安全感,并不斷鼓勵,告知進程,孩子會增加其治療過程中的信心。有的小朋友家長在其旁邊反而更加拒絕治療,這樣家長可適當回避,醫(yī)護人員就要擔當起更加重要的責任??偨Y來看,對待不同的孩子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行為的疏導最終都是輔助治療順利進行。

2.3治療后的支持鼓勵

一般的小朋友在接受治療過后都會心情低落,這時家長應該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可以在語言上對其進行支持鼓勵,比如像你是最棒的,真勇敢,你可以跟你的小伙伴講解看牙過程啦之類增強其信心的話。也可以帶其吃一些好吃的,告訴孩子只有牙齒健康才能吃更多的東西,來教導他保護牙齒的重要性。總之方法很多,要因材施教。

3社會宣傳對孩子治療前的影響

3.1幼兒園

學齡前孩子多數處于幼兒園階段,一天中多數時間小朋友都在互相交流,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中,某個小朋友曾經的治療體驗會通過言行舉止傳遞給其他小朋友,這樣幼兒園老師就是正確引導孩子的最重要引導者。首先老師本身應具有良好的口腔科知識及文化素養(yǎng),本身起到帶頭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認知保護牙齒的重要性,早晚刷牙飯后漱口,拒絕糖果及碳酸飲料,從小養(yǎng)成好的習慣。其次,幼兒園應定期組織小朋友觀看口腔宣傳片,普及保護牙齒對身體的重要性,以及有病早治療的必要性。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片及文字說明,讓小朋友了解認識口腔治療的器械,治療過程,從而使接受治療時對整體的診室環(huán)境不陌生,也能更快的適應環(huán)境。當每個小朋友通過良好的教育能主動保護自己的牙齒時,預防比治療更加有意義。有學者調查研究顯示,309例兒童牙病患者,其中3~6歲兒童牙科畏懼癥發(fā)生率為85.29%,學齡兒童為72.38%,兩者比較證明年齡越小,牙科畏懼癥發(fā)生率越高[4]。所以說,加大保護牙齒的宣傳教育力度,較少低齡兒童患齲的風險。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幼兒園應聯合醫(yī)院組織開展對孩子牙齒的檢查活動。許多小朋友在一起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會有榜樣作用。醫(yī)生用口鏡給小朋友進行口腔檢查,不會產生疼痛感,從而消除緊張恐懼的心理,也能及時發(fā)現口腔問題,盡早治療減少疼痛。第一次良好的體驗會給孩子留下較好的印象,在以后的治療中也不會產生抗拒心理。醫(yī)院也可以組織孩子參觀口腔科的診室,通過觀察醫(yī)護人員的示范,相互交流,減少以往孩子對穿白大褂醫(yī)生的恐懼。

3.2診室環(huán)境

學齡前孩子還處在幼年階段,會被一些好奇的事物所吸引,診室的環(huán)境也會對孩子的內心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診室內可放一些孩子感興趣的動畫片及兒歌,也可播放牙科治療宣傳片,屋里布置一些有趣的卡通圖案,讓診室環(huán)境更加溫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5]。也可準備一些小禮物鼓勵配合治療的孩子。總的來說,所有的行為都是輔助孩子能順利安全的完成治療。

3.3社會活動

無論是學校還是醫(yī)院或是某些醫(yī)療機構,都可以定期組織一些社會活動。例如宣傳牙刷及牙膏的選擇,Bass刷牙法的現場指導,對剛刷過牙齒的小朋友進行菌斑顯示實驗,用顯示結果來進行更加直觀的口腔衛(wèi)生宣教。

3.4提高家長口腔保健意識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模仿家長的行為習慣,從而獲得自己對口腔知識的認知。近年來幼兒患齲率大大增加,跟家庭環(huán)境,經濟條件,文化素養(yǎng)等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調查顯示,文化程度越高的家長,對孩子口腔保健的意識和認知就相對比較高。所以今后應加強對文化程度低的家長進行幼兒口腔健康行為的教育和引導[6]。希望通過努力在今后的兒童診區(qū)不在聽到孩子害怕的哭喊聲。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疏導也應越來越受重視。

參考文獻

[1]胡蓉.四手操作在兒童口腔門診手術中的應用與分析[J].中國現代醫(yī)藥雜志,2013,15(11):73-74.

[2]樊林.學齡前兒童牙科診療行為特點及治療方法探討[J].廣東牙病防治,2011,19(7):369-371.

[3]易黔林.兒童口腔疾病治療前的心理分析及心理誘導的評價[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0,07(21):2347-2348.

[4]秦德川,高愛蘭.兒童牙科畏懼癥的心理、行為特點及防治研究[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04,18(7):69-70.

[5]范愛潔,包金娥,柴銀薇.心理疏導在兒童牙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城鄉(xiāng)企業(yè)衛(wèi)生,2014(5):114-115.

[6]田霞,張琨,周欒慧.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長對幼兒口腔健康行為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36):506-507.

作者:馬文婷 單位: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口腔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