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勞動教育課程開發(fā)現(xiàn)狀及對策探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勞動教育課程開發(fā)現(xiàn)狀及對策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勞動教育課程開發(fā)現(xiàn)狀及對策探析

摘要:綜合分析當下中小學勞動教育的現(xiàn)狀,強調勞動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促使學生感受到勞動的意義和價值,以此來促使學生在勞動教育課堂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文化。

關鍵詞:中小學;勞動教育;開發(fā)

教師應強調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勞動中體會勞動的價值,以此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tài)度,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因此,教師應抓住對勞動教育課程的研究,合理地設計勞動教育環(huán)節(jié),以此來引導學生在勞動教育課程中學習勞動知識以及文化,提高文化素養(yǎng)。

一、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的現(xiàn)狀

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讓學生不僅學會學習,更要學會通過自己的勞動去創(chuàng)造價值。然而,在當下中小學的課堂教學中卻并沒有體現(xiàn)出這種教學思想。勞動課堂教學過于形式化、片面化,并沒有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勞動,反而在勞動教育中疏于管理,從而影響了勞動教育的質量。不僅如此,部分教師在開展勞動教育時只是把教學當作任務,并沒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目的來合理設計勞動教學環(huán)節(jié),影響了學生對勞動的體驗,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同時,當下的中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備受父母寵愛,甚至是溺愛,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導致在進行勞動教育時不配合、不積極,影響了勞動教學的進行。

二、改進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的意義

改進中小學的勞動教育,促進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進行勞動,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能力,讓學生體會勞動的艱辛,促使學生珍惜勞動成果,讓學生養(yǎng)成樂于勞動、尊重勞動的好習慣,進而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在中小學中進行勞動教育,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學習勞動知識以及技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讓學生在勞動教育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文化,以此來促進學生的成長。

三、合理開展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的策略

1.聯(lián)合家長進行教學

聯(lián)合家長開展勞動教育,讓學生在勞動課中掌握更多的勞動技能,為學生以后的學習以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在開展勞動教育時不僅局限于課堂內,還應加強和家長的聯(lián)系,改變部分家長過于溺愛學生的行為,積極宣傳勞動的意義和價值,促使家校聯(lián)動開展勞動教育,以此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促使學生感受勞動的價值。在學校,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在教室內掃地、擦玻璃;在家中,家長可以引導學生洗碗、洗衣服、澆花等,促使學生在勞動中進行學習,全面促進學生的進步。

2.創(chuàng)新教學,改進方式

創(chuàng)新當下勞動教學方式,可以促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結合,促使學生參與勞動課堂,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勞動,從而提高學生對勞動的認識。同時,教師還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心理狀況改進勞動教學,加強對學生勞動的鼓勵以及贊揚,還可以在課堂開展勞動比賽,如快速拖地、掃除污漬等游戲,引導學生感受勞動的樂趣,豐富勞動教學的內容,以此來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勞動、熱愛勞動,讓學生的生活以及學習因為勞動而變得更加精彩。

3.將勞動教育實踐化

將中小學的勞動教育實踐化,讓學生到實踐中去感受勞動的意義和價值,進而促使學生珍惜別人和自己的勞動成果,讓學生擁有勞動的意識。同時,讓學生到實踐中進行勞動,有利于學生勞動技能以及動手能力的提高,促使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感受快樂,以此來引導學生尊重勞動成果,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如筆者曾在教學中開展整理抽屜的勞動教育,首先觀察每個學生的課桌抽屜,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的書籍擺放雜亂無序,且很多書都因為胡亂擺放出現(xiàn)破損的情況,同時還發(fā)現(xiàn)由于亂擺亂放導致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如上課找書麻煩、抽屜空間不夠、污漬較多等。然后,筆者給學生展示了比較雜亂的抽屜,強調因為抽屜雜亂出現(xiàn)的問題,并引導學生有序地整理自己的抽屜,讓學生在自我勞動的過程中體會勞動帶來的收獲,極大地提高了勞動課堂的教育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成長。

參考文獻:

[1]陳志敏.中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存在問題與對策分析[J].教育研究與評論,2012(2).

[2]肖金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框架下小學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現(xiàn)狀及其思考[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6).

作者:張萍芬 單位: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舊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