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研究性學習與創(chuàng)新成果范文

研究性學習與創(chuàng)新成果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研究性學習與創(chuàng)新成果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研究性學習與創(chuàng)新成果

第1篇:研究性學習與創(chuàng)新成果范文

一、中小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的基本特點

1.從研究內容看,關注生活經(jīng)歷和生活環(huán)境

兒童,本身就是出色的哲學家。他們用眼光看待世界,質疑世界的本原問題。中小學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來源于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和周邊的生活環(huán)境,通過教師的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并設計可行的研究方案。將學生的研究問題生活化,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保證研究課題可以遵循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不少研究性學習的課題與當今社會、當?shù)卣陌l(fā)展與目標緊密結合,如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倡導低碳生活等。也有不少研究課題來自于學校的傳統(tǒng)活動,體育節(jié)、藝術節(jié)等紛紛進入研究性學習的課題領域,課題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選項。

2.從研究形式看,體現(xiàn)實證研究的基本特征

大多數(shù)研究性學習成果是由中小學生通過問卷調查、現(xiàn)場訪問、文獻資料檢索等形式,收集研究資料。也有部分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研究,獲取數(shù)據(jù)材料,并檢驗假設。兩者都具有鮮明的直接經(jīng)驗特征,結論具有客觀性和普遍性,符合中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也符合認識論的基本規(guī)律,來源于實踐而又高于實踐。建立在觀察、實驗的經(jīng)驗事實上生成的知識與技能,將為學生的今后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突顯研究性學習的價值取向。

3.從學生研究過程看,關注并享受活動過程

作為開放性、實踐性的課程,在三維目標中,研究性學習強調過程與方法在研究中的實踐與體驗,強調過程與方法在學生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學生以知識與技能為基礎,帶著問題進入研究的現(xiàn)場,通過師生、同伴之間的多向互動交流活動,掌握并驗證固有知識與技能,實踐并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新知識與技能,實現(xiàn)知識結構的優(yōu)化和認知結構的完善。從現(xiàn)有的研究性學習成果看,學生詳細記錄了如何解決問題的研究過程和過程中分工合作、分享成果的感悟,充分展示了研究性學習的魅力。

4.從成果看教師的指導功能,關注課題確立和成果表達

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教師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研究活動的參與者、研究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活動指導系統(tǒng)中的合作者。教師的指導功能貫穿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包括引導學生選擇活動項目、確立活動主題或課題,并合理地制定活動方案;引導學生對活動主題、項目或課題進行論證;引導學生形成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著重對活動過程中的體驗、認識和收獲進行總結和反思。從現(xiàn)有成果看,教師指導功能主要集中于課題確立、研究方案及物化成果的指導,而對于過程性的指導和研究后的反思指導顯得不足。

二、從研究性學習成果逆推教學指導實踐

1.課題確立指導窄化

研究性成果中普遍采用的是觀察、調查、訪談等關鍵詞,呈現(xiàn)單一化的傾向。是學生有意回避實驗、探究、設計、制作等研究探索行為,還是教學指導功能發(fā)揮得不完善,導致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的缺失?研究性學習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其他領域一樣,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jīng)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設計、創(chuàng)作、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fā)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這些行為應當成為研究性學習課堂教學指導的目標行為。局限于某一領域或方法的指導與研究,不是研究性學習的全部。中小學生研究性具有開放性和探究性的特點,學習內容既可由學生自行確定,教師也可提供選題建議;可來源于學校生活,也可產(chǎn)生于家庭或社會生活實際;可以是對自然現(xiàn)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對社會問題和人生問題的探討。對于同一個問題或主題,不同的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水平,選擇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范圍。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需要教師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引領學生走向現(xiàn)實的社會生活,需要一種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

2.過程方法指導弱化

活動與研究性學習活動是不同的。活動是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上位概念。雖然同屬活動,兩者內涵不同,外延有差異。只有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才是研究性學習活動。因此,研究性學習成果并不是活動的簡單總結,而是強調過程與方法的報告。沒有在活動中注重問題意識,活動還是活動,無法上升到研究性學習的層面。缺少學生生活經(jīng)驗支撐,沒有學生主體的真正參與,沒有對搜集的資料概括與提煉,活動無法真正達到培養(yǎng)學生社會公民意識、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目的。教師對研究性學習的指導,并不是完成一項任務的簡單布置,從認識論、方法論角度,都需要教師參與其中,貫穿于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始終。

3.學習成果指導美化

中小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指導的美化,掩蓋不住指導欠缺的兩個極端表現(xiàn)。一個極端是中小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的表達指導過度。主要集中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成人化傾向。每一個人對世界都有一種實踐知識,并且都將它運用于他們的日?;顒又?。兒童具有兒童特有的語言系統(tǒng),用自己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世界的看法。雖然研究性學習成果有其一定的格式規(guī)范,但規(guī)范并不是約束兒童表達的手銬腳鐐。如果讓兒童帶著腳鐐跳舞,那是對研究性學習的褻瀆。童心童眼看世界,童真童趣話世界,應該是表達研究性學習成果的基本范式。二是引用過度??茖W研究的一個重要價值在于被傳播,被學習,被借鑒。引用固然是捷徑,但過度的引用將會形成連鎖的反應,且不論學術道德問題,至少會失去研究求真之本意。教師能做的、應做的是,指導學生用相關的理論來詮釋分析思考探究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現(xiàn)象,用相關的理論來啟發(fā)指導引領研究的整個過程,思考研究過程中的問題和現(xiàn)象。三是娛樂化傾向。中小學生具有天然的娛樂能力。研究過程中的些許娛樂行為會被理解為率真,倘若以娛樂的心態(tài)表達研究成果,導致的結果是研究的嚴肅性喪失。科學的要義在于求真。嚴謹?shù)闹行W生研究,來源于生活的直接經(jīng)驗、資料來自研究現(xiàn)場,沒有必要盛裝出席。

另一極端是指導缺乏,直觀表現(xiàn)為研究成果中資料的堆積。豐富的研究資料與素材,缺乏必要的分類整理與歸納,猶如雜物庫。教師的指導功能從發(fā)現(xiàn)問題的指導到成果的整理,貫穿始終。在成果整理階段,需要指導學生進行必要的理性分析,得出研究的基本結論,或提出建議對策,提高中小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應用價值,并為學生研究過程的完整提供保障。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問題意識、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決定中小學生研究性學習與成人的研究存在著一個顯著差異,即關注學生研究過程中的體驗。這種體驗是學生對整個研究過程及心理成長的忠實記錄,是中小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教師在研究性學習指導過程中要做好三個適度,即指導時間要適度、指導學生開展研究學習的廣度要適度、指導的深度要適度。

三、中小學研究性學習的展望

1.研究性學習:作為課程的理念

厘清研究性學習的內涵與外延,才能遵循課程建設與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定領域的研究性學習,是國家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研究性學習是改變課程過程中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以學生的興趣、需要、能力和多學科知識為基礎,但又打破學科邏輯組織的界限,彌補學科課程之缺憾,是學科課程的深化。

研究性學習的課程價值取向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關注人的綜合素質,關注社會和諧。其目標具有開放性,內容具有綜合性、開放性、包容性,以合作、探究型課題活動為主要學習方式,實施開放性的評價等特點。作為以兒童為中心的經(jīng)驗課程,研究性學習既不同于知識綜合、跨學科的綜合課程,也不屬于簡單意義的活動課程,更不是接受性學習,而是在原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主動根據(jù)先前的認知結構和自己的經(jīng)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選擇、加工和處理,通過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改造和充實,建構新的理解,獲取自己的意義,在問題研究中達成課程目標的課程。

作為基礎教育的國家課程,研究性學習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或個別學生,學生只有選擇內容和方式方法的權利,卻沒有選擇不參加研究性學習的理由,在研究中學習,在研究中體驗,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嘗試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問題。

2.研究性學習: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

基于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密切聯(lián)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xiàn)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領域,對于廣大的中小學生而言,是實證,需要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主題生活化,才會煥發(fā)課程的生命力;指導全程化,才能延續(xù)課程的生命力;成果擴大化,才能展示課程的魅力。研究主題的確立以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或體驗為基礎,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活動主題,積極開展活動,在活動中發(fā)展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生活化的研究主題,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解決生活實際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在確定課題、制定方案、實施研究、成果總結、研究反思等一系列的行為后,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某一領域的信息,更多的是獲得研究的方法與能力,并在此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3.研究性學習指導:豐富研究的生態(tài)

社會生活是我們應該用自然主義的態(tài)度去研究的,但我們的研究不應該變得機械化。個人的經(jīng)驗和其他非系統(tǒng)材料的來源必然引導著探索進入微觀層次。后現(xiàn)代主義徹底地解構了二元對立思維模式,崇尚多元化思維,樹立動態(tài)的、非線性的、多元化的、開放的復雜性思維。在研究性學習指導的過程中,把指導和監(jiān)控有機結合,從內容、方法、成果表達加以豐富,引導學生修正自己的研究性學習課題,更科學、更符合實際地開展研究活動。

豐富研究的內容。研究性學習成果,體現(xiàn)學生認知特點的層次性不足,重復、雷同的研究較多,特別是指向于人與自然關系的研究。固然,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需要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內容來豐富。如果說人與自然的關系,更適合于小學生的話,那么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內容無疑更貼切于中學生。三個方面內容存在著深度和廣度的差異,也導向中小學生的分層研究。以研究性學習的方式,觀照兒童生活,還原兒童的生活世界。

豐富研究的方法。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可以采用觀察、想象方法,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可做比較、分析,體驗感悟,意在培養(yǎng)科學意識。中學生則可以實驗探究、實踐反思,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意識和完善人格。研究方法,隨著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的經(jīng)歷而擴展、改善。也需要指導教師隨著課程建設的深入而不斷深化方法的指導,指導學生盡可能全面地搜集信息,以使研究結論接近事實本身。不同研究主題應有其合理的選項,隨著研究進程的變化,需要不斷地修正,允許多種方法并存,以擺脫僵化的形式理性。

第2篇:研究性學習與創(chuàng)新成果范文

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重思考、重探究、重實踐的培訓方式已經(jīng)在高技能人才培訓中廣為教師所接受,并且成為彌補傳統(tǒng)的接收性學習的全新的學習方法。文章著重闡述了作者在高技能人才創(chuàng)新能力培訓過程中,運用研究性學習實施培訓教學的具體操作方法及過程。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高技能人才;創(chuàng)新能力;培訓

在世界經(jīng)濟一體化、競爭全球化的21世紀,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當今和未來的國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中國石化三支人才隊伍建設中,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成為一支重要的力量。傳統(tǒng)的高技能人才是在數(shù)十年的一線生產(chǎn)實踐中通過不斷積累經(jīng)驗,在勞動實踐中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他們主要憑借自己的經(jīng)驗去解決生產(chǎn)中的實際問題,做到“知其然”就行了。當今高新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高技能人才的含義已悄然改變。滿足于當今社會的高技能人才,不僅要具有較高專業(yè)(工種)知識水平、精湛的生產(chǎn)勞動技藝、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而且要能從事創(chuàng)造性勞動,獨立的解決復雜和關鍵技術操作難題,事實上他們已經(jīng)成為企業(yè)創(chuàng)新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之前高技能人才的創(chuàng)新工作絕大部分是憑借高技能人才的靈感,幾乎用的都是試錯法,他們的很多方法通常能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卻不能形成自己的成果,原因是缺乏理論的支撐。很多高技能人才希望對創(chuàng)新理論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以期指導自己今后的創(chuàng)新工作。

因此,針對現(xiàn)代企業(yè)高技能人才發(fā)展特點開展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訓成為當今高技能人才培訓的重要課題。經(jīng)過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人事部計劃,選擇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標,以高技能人才為培訓對象,近幾年我處一直承辦高技能人才創(chuàng)新能力培訓班,以期探索高技能人才創(chuàng)新能力培訓的有效方式。在這類培訓班上我們主要運用的是研究性學習這種培訓方式。

一、 研究性學習是高技能人才創(chuàng)新能力培訓的有效方式

1、 研究性學習的涵義

研究性學習作為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接受學習的一種新的學習觀或學習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由教師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指導學員通過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獲取相關知識、靈活應用知識、經(jīng)驗并解決生產(chǎn)實際過程中的問題,它不僅要求學員理解掌握已有的理論和技術,更要在繼承一切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同時激勵學員對已有知識進行新的理解、加工、組合,提出疑問,探索新的領域,鼓勵學員應用各種不同方式去進行探究,對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進行周密思考,選擇最佳方案,并付諸實施。研究性學習更看重的是學員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2、 研究性學習是高技能人才創(chuàng)新能力培訓的有效方式

在人類教育實踐中,先后出現(xiàn)過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方式:接受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接受性學習的基本程序是教師通過全面系統(tǒng)的傳授將準備好的內容教給學員,教師在教學中始終處于支配地位,學員活動僅僅局限在課堂,學員缺乏獨立思考能力。這種方式往往更注重學員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程序是學員在教師指導下,親身體驗和實踐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以獲取知識、應用知識、體驗知識、解決問題,從而體驗到知識運用的樂趣,自主構建富有個性的知識體系。研究性學習強調通過情境激發(fā)對問題的敏感性,注重自然的、未經(jīng)過加工的豐富的生活情境信息的刺激。它需要學員用過去的經(jīng)驗來建構新的知識,學習的過程就是用原有的知識解釋新知識的過程,是基于經(jīng)驗探尋意義的過程。同時研究性學習還強調學習的協(xié)作性,伴隨著不同觀點之間的意義協(xié)商。研究性學習過程會營造一個團體學習的環(huán)境,學員們包括教師彼此分享自己的觀點,進行有效的討論和思考,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很顯然實施研究性學習彌補了接受性學習方式的不足。

高技能人才在多年的工作過程中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jīng)驗,這些都是可以在他們的研究探索工作中加以利用的知識。教師的理論和知識水平已不能完全滿足這些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只能指導學員在固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上建構新的知識,讓學員通過參加研究性探討的體驗,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的創(chuàng)新意識;學員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創(chuàng)新思維的方法和工具同時,會借用已有知識與經(jīng)驗進行科學研究,形成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提高溝通協(xié)作、團隊合作的能力,教師帶領學員營造一個團體學習的氛圍,分析企業(yè)技術工作中的難題,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增強對企業(y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因此高技能人才創(chuàng)新能力培訓中傳統(tǒng)的接受性學習方式正在被研究性學習方式所取代。

二、 研究性學習方式的高技能人才創(chuàng)新能力培訓的實施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注重實踐與創(chuàng)新的新型學習方式。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訓,需要打破傳統(tǒng)的接受性學習的培訓模式,重新建構研究性學習的培訓方案,搭建教師與學員研究探索問題的平臺,發(fā)揮學員主體參與的意識,培養(yǎng)學員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提高學員獨立分析、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水平。我們在高技能人才創(chuàng)新培訓的探索與實踐過程中,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貫穿于培訓過程始終,取得了初步成效。

1、布置學前作業(yè)是研究性學習的前提

要使學員充分享受研究性學習,首先得讓學員帶著問題來。布置學前作業(yè)就是研究性學習的前提。在培訓前項目組就要求參加培訓的學員結合崗位生產(chǎn)實際,針對降本增效、節(jié)能減排、安全生產(chǎn)的要求,提出生產(chǎn)操作中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題,結合以往的知識經(jīng)驗水平擬定初步的解決該項難題的工作實施方案。這一方式成為培訓的有力抓手,學員在培訓過程中會始終圍繞自己帶來的問題尋求解決的方案。

2、創(chuàng)新理論和工具是研究性學習的基礎

要讓學員通過研究性學習這種方式解決自己帶來的生產(chǎn)操作中的問題,前沿的創(chuàng)新理論和創(chuàng)新工具成為了基礎。研究性學習會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利用他們以往的知識和經(jīng)驗思考生產(chǎn)操作中的難題,然而探討問題活動中也要使他們掌握必要的創(chuàng)新理論和工具,才能使他們在解決問題中少走彎路,開闊視野,突破思維的定勢,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在培訓過程中項目組推出了TRIZ理論這一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創(chuàng)新理論和六頂思考帽這一不同于思維模式的創(chuàng)新工具。學員跟隨教師學習這些前沿的理論知識,把自己帶來的問題用掌握的工具加以分析,研究,同時與理論老師交流,探討,形成解決問題的初步思路。

3、小組學習的方式是研究性學習的核心

要讓學員通過短短幾天的培訓尋求解決生產(chǎn)問題的思路,小組學習的方式成為研究性學習的核心。項目組將來自中國石化上中下游各企業(yè)的高技能人才大致按相關專業(yè)組成不同的學習小組,目的就是打破學員原有的專業(yè)局限,小組內的學員經(jīng)過思想的碰撞,靈感的啟發(fā),在更大的視野下思考問題,有助于學員開啟不同的思維模式,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生產(chǎn)操作難題,同時也對今后的工作有所啟發(fā)和借鑒。實踐證明這種方式在高技能人才創(chuàng)新培訓中是行之有效的,并且成果豐富,學員帶著未解決的問題來,帶著建設性的思路到生產(chǎn)實踐中嘗試,一個個難題得以解決,一項項專利得以產(chǎn)生,個人和企業(yè)實現(xiàn)了雙贏。

4、成果展示和專家點評是研究性學習的關鍵

培訓有短期效果和長期效果,長期效果的追蹤周期比較長,而短期效果則比較容易評價。在培訓最終項目組安排了學員成果展示和專家點評環(huán)節(jié),這成為了研究性學習的關鍵。早在培訓開始項目組就給全班布置了小組任務,每個小組要選出一個生產(chǎn)操作難題,經(jīng)過幾天系統(tǒng)的理論學習,與專業(yè)創(chuàng)新教師交流難點得到啟發(fā),小組內充分的探討,思想碰撞,突破固有的專業(yè)限制,開創(chuàng)性的形成一個針對性較強的解決思路,最終在全班展示并得到專家的點評和指導。當然在操作過程中項目組在各小組選定成功展示問題后就會先期與專家交流,專家在點評前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包括專業(yè)領域和創(chuàng)新領域,才能對選定的成果展示問題做一個有針對性的指導和點評。經(jīng)過實踐培訓過程中高技能人才都會積極參與,選出成果展示問題,展示自己的成果和個人的風采。

結束語

一個開放性的培訓離不開培訓方式的創(chuàng)新。高技能人才創(chuàng)新能力培訓本身需要培訓方式的創(chuàng)新。我校在實施高技能人才培訓過程中,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按照學習小組化、教學模塊化、內容實用化、方法多樣化的培訓思路,積極推進基于探究和研究的研究性培訓方式,形成了靈活多樣、操作性較強的實施模式,為培養(yǎng)高技能人才的創(chuàng)新能力走出了一條新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從灌輸性向探索性教學的轉變。

[參考文獻]

[1]余光莉陳小玉基于TRIZ理論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學[J] 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04,(4)

第3篇:研究性學習與創(chuàng)新成果范文

關鍵詞:語文研究性學習;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

任何一種的變革都是對固有模式的辨證否定,“破”的終極目的是為了“立”。教育改革自然也不例外。

當前,語文研究性學習以其“關懷人文,關注人性,關心理念,培養(yǎng)能力”的鮮明的時代特征和高屋建瓴的創(chuàng)新精神贏得了廣大有識之士的廣泛關注,無庸置疑,研究性學習是對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大貢獻,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必然選擇。但是,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應避免“只追求表面的熱鬧,只作為應試的點綴;只盲目隨波逐流,只熱中于一蹴而就”的傾向。

一、表面熱鬧,內里空泛――“虛火”太盛

對于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優(yōu)越性無人質疑,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又會不同程度的存在著盲目性。比如,研究課題的立項方面,有些學校一夜之間,課題便如雨后春筍,一哄而上,蜂擁而起。大至“七星連珠”、“太空防御”,中至“巴以沖突”、“三農(nóng)問題”,小到“交通安全”、“家庭盆栽”……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容。本文無意將研究性學習神秘化,但選題的盲目與盲從只能將研究性學習引向歧途。對于學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和可貴的創(chuàng)新精神,當然要愛護、培養(yǎng),但更應該恰當?shù)匾龑?。要明確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的目的便是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當然,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在選題上可以盡可能的靈活些,但是,作為指導者的教師是否應該多一些冷靜與清醒?是否應該根據(jù)自己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量力而行?能否在愛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的同時,實施一些科學精神的熏陶呢?還是以上面的例子來說,不要說那些“大課題”,就是那些“小課題”,即便是老師都真正難以“研究”清楚。有人可能會說:“研究性學習并不看重最終的結果。”不看重并不等于說沒有。正是因為不看重結果,所以才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試想,盲目又盲從地選定一些并不恰當?shù)恼n題,結果會是怎樣?只能是或舉步維艱、虎頭蛇尾,或草草收場,不了了之。學生也會對研究性學習產(chǎn)生誤解,或以為科學研究高不可攀,或以為科學研究“不過如此”。這樣不僅對研究性學習的健康發(fā)展不利,而且對培養(yǎng)學生的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也不利。加上有人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不夠,以為研究性學習沖擊了應試,于是便匆匆轉向,至多留下幾個課題的“空殼”,以為應景之用。穿著新鞋,又走回老路,背離了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初衷,豈不悲哉。

這種“表面熱鬧,內里空泛”現(xiàn)象的實質,是我們自身的浮躁與盲目,是“虛火”太盛。只有存一份“平常心”,才會營造一片“清涼界”。

二、急功近利,越俎代庖――“心勁”太高

近日,筆者的一位同事去觀摩某校高二學生“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回來后說:“他們那些成果據(jù)說兩年才研究出,放在我的學生身上,兩個禮拜就搞定了?!币苍S,該老師的弟子確實屬于“高足”之類,也許該教師指點有方,也許,學校的科研環(huán)境特別好,也許,課題的研究難度并不大……但經(jīng)過了解,上述諸因素均很牽強。

希望上述例子僅僅是個別現(xiàn)象,是例外,在開展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究竟有沒有類似的現(xiàn)象?“研究性學習”這個名稱,是近年才流行開來的,但是,研究性學習的靈魂、精髓并不是新出現(xiàn)的。古人云:“博學,明辨,審問,深思,慎取,篤行”,不就包含有“研究”的因素么?每當聽到把開展研究性學習當作某某學校的教育教研“特色”時,就不禁為研究性學習而擔憂。難道我們平日里常規(guī)的教育教研活動就沒有研究性學習了?好像只要冠以新鮮名稱,就是喊一聲“芝麻開門”,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夢想“今日播種,明日收獲”不是研究性學習的追求目標。我們可以接受沒有結果的研究,但是我們應該拒絕揠苗助長的急功近利行為。在中學階段開展研究性學習無非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和基本的科研能力。若論“高深”,學生可以進入高校繼續(xù)深造;若論“新鮮”,我們大家無非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因此,不必“著急”出所謂的成果,只要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科研習慣,何愁不出成果。

更有甚者,唯恐學生“不會研究”,教師便包辦一切,越俎代庖,然后,羅列“成果”,蔚為大觀。這種在強烈的功利目的驅動下的做法,已經(jīng)與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目的背道而馳了。

一代偉人曾詠:“心潮逐浪高,把酒酹滔滔!”那是曠達中有懷念,別有一番韻致。開展研究性學習需要的是心平氣和,心無旁鶩,從容自然,以求知為至高樂趣,以探索為最大快樂,以創(chuàng)新為終極目標?!靶膭拧钡共槐靥?,只要嚴謹求實地按照科學規(guī)律去做,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而急功近利、越俎代庖只能是適得其反。

我們的教育經(jīng)歷了太多的曲折,有過“萬馬齊喑”的肅殺,有過“上下求索”的迷茫,更有“百舸爭流”的生氣――畢竟我們是在往前走。

第4篇:研究性學習與創(chuàng)新成果范文

可是,我們一些農(nóng)村中學,雖然按照要求,開設了研究性學習課,但是有許多不足。

其一,不能正確理解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的意義,消極應付上級檢查。許多學校領導不懂得何為研究性學習,錯誤認為這是上級教育部門一時興起翻出的新花樣,它必定會影響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但又迫于壓力,于是只在課表上安排了研究性學習課,實際上一直無人上課。有的學校暗地里把這門課分給了所謂的主科老師或讓學生自習。

其二,有的學校雖然安排了教師上這門課,可是選擇的卻是什么課都不能帶而又無事可干的教師。學校認為這人閑著也是閑著,讓他頂幾節(jié)課才講吧。而授課的教師也沒有真正理解研究性學習,只知如何站完45分鐘。

其三,好一點的學校,開設了研究性學習課,也定了具體教師來教,但是,他們把研究性學習當作一門與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并列的課程,上課時只帶著學生讀讀,這就失去了開設這門課的實際意義。

其四,再好一點的學校,在上課后,教師也布置了一些研究性課題,但題目大而無當。教師對學生的研究過程不加指導,對學生的研究成果不進行總結,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導致學生對研究性學習不感興趣。

凡此種種,都與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宗旨有悖。為此,對在農(nóng)村中學開設研究性學習課,我有如下看法:

首先,加強對學校中層以上干部的培訓,使他們真正了解研究性學習,并重視它。因為研究性學習確實有助于學生形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具有科學精神、形成科學態(tài)度、學會科學方法,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發(fā)展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其次,學校要組織全體教師學習、研討,讓教師都懂得研究性學習,知道研究性學習它不單純是一門課,實際上是一種方法學,它教會學生研究的方法,并用此方法到各學科中去實踐。應該說,研究性學習與每個教師都有關,眾多的教師不能成為研究性學習的旁觀者。

再次,要讓教師明白,在研究性學習中,每個教師要擔負起“導”的責任。每學期每科教師都可給學生出一些適當?shù)恼n題,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課題,主動研究,從而獲得這門學科的知識。這里特別強調的是教師的“導”,要指導學生看那些書,要指導學生如何去分析、歸納,要指導學生如何寫好總結。有時,學生遇到困難,而教師自己也不能解決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更高層次的地方去請教。

還有,在研究性學習中,學校領導、教師不能太注重結果。開設研究性學習這門課,并不能要求學生馬上有什么研究成果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而是讓學生在嘗試研究中去獲得主動攝取知識的方法。不單是我們農(nóng)村中學,就是一些重點中學,我想也不會強迫學生一定要出成果。因為中學生的知識積累、認識水平、分析歸納的能力畢竟還不足,所以,我認為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對學生的研究結果,不論優(yōu)劣,教師要給以肯定,要多鼓勵,少挑剔,以免打擊學生從事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性。

我是一名農(nóng)村中學的高中語文教師,多年來到全國各地參加過不少研究性學習研討會,會上聽取了一些國家級重點中學校長關于這方面的報告,感覺到我們農(nóng)村中學與全國重點中學有很大的差距。但我覺得在研究性學習上不能盲目仿效。畢竟地區(qū)不同,學校各異,學生也不一樣。

第5篇:研究性學習與創(chuàng)新成果范文

[關鍵詞]醫(yī)學影像物理學 研究性教學 研究性學習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02-0021-03

目前,研究性教學理念在我國高校教學改革中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研究性教學在國外起步早,形成了相對成熟的教學模式。例如在歐美研究型大學普遍開展的研討課[1],在美國醫(yī)學院校開展的項目教學[2],在日本東京大學開展的演習課等。[3]這些按照研究性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課程,是不同學校根據(jù)學科發(fā)展和各自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的需求,在課程體系層面上開發(fā)的研究性課程。而我國多數(shù)教師開展研究性教學改革,主要是針對傳統(tǒng)學科體系中的課程所進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改革。[4] [5]如何在現(xiàn)有教育教學體制下,借鑒國外大學的成功經(jīng)驗,在傳統(tǒng)課程教學中引入研究性教學理念,開展研究性教學實踐,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醫(yī)學影像物理學是醫(yī)學影像學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在滲透科學研究方法,培養(yǎng)醫(yī)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根據(jù)醫(yī)學影像物理學課程和醫(yī)學生知識結構的特點,在醫(yī)學影像物理學教學中提出了將講授與研究性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6],開展研究性教學。

一、以小組協(xié)作方式進行的研究性教學的實施

研究性教學的對象是2011級本科醫(yī)學影像學專業(yè)學生。通過充分研究課程教學大綱,確定“X射線投影成像”、“窗口技術和螺旋CT”以及“磁共振快速成像”三個專題以小組協(xié)作的方式進行研究性教學。下面介紹以小組協(xié)作方式進行研究性教學的實施過程。

(一)準備

1.分組

教師向學生說明研究性教學實施的流程,確定將全班分為9個小組,每組7人,學生自由組隊。每組推選一名學生擔任組長,負責學習任務分配、課前小組協(xié)作學習的組織。

2.明確研究性學習的任務和要求

教師課前在網(wǎng)絡課程上針對某個專題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方案。方案由引言、研究內容及具體要求三部分組成。主要通過挖掘知識結構內部的邏輯關系,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熱情,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讓學生能夠從全局的視角把握該專題研究的方向,清楚為什么要研究、怎樣研究。

以“X射線投影成像研究性學習”為例,引言部分要求學生根據(jù)X射線投影影像形成的物理原理,圍繞最終得到高質量醫(yī)學圖像這個目標,開展對“X射線投影成像”的研究性學習。從圖1可以看出,X射線影像的質量與X射線源、受檢體、接收轉換顯示系統(tǒng)有關。只有研究X射線與人體相互作用規(guī)律以及接收、轉換、顯示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才能充分了解影響圖像質量的因素,在保證受檢者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改善圖像質量。

確定“X射線投影成像”專題的研究內容為:(1)醫(yī)學圖像質量的評價。(2)采用不同的接收、轉換、顯示系統(tǒng),構成了X射線透視、X射線攝影、CR及DR,研究各種成像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3)研究各種成像系統(tǒng)中影響圖像對比度、圖像分辨率的因素,以及圖像中的噪聲、偽影和畸變,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圖像質量。

對每項研究內容設置問題,明確具體要求。對X射線攝影,提出如下問題:(1)膠片的哪些特性會影響X射線照片的對比度?(2)為什么在X射線攝影系統(tǒng)中要使用濾過板、前準直器、濾線柵、增感屏?它們對X射線圖像的質量有哪些影響?(3)在對受檢者的不同部位進行X射線檢查時,可通過控制攝影條件(如管電壓、管電流、曝光時間)或采用其他方法,得到對比度好的X射線圖像。對軟組織拍片,如檢查,血管、消化道檢查時,具體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較高對比度的清晰圖像?

3.掌握與研究專題相關的基礎知識,提供相應的教學資源

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背景才有能力在設定的學習情境中自主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在對某個專題進行研究性教學前,要求學生掌握與專題研究相關的基礎知識。例如在進行“X射線投影成像”專題的研究性教學前,學生必須具備X射線物理、模擬圖像及數(shù)字圖像的基礎知識??梢酝ㄟ^網(wǎng)絡課程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資源,方便學生自主學習。

(二)實施

醫(yī)學影像物理學課程總課時數(shù)為80學時,其中理論60學時、實驗20學時。由于理論課學時有限,以小組協(xié)作方式進行的研究性教學采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方式,按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實施。課前進行的研究性學習是研究性教學的基礎。課中學生通過在課堂上的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充分交流,形成對知識多層次的理解,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課后通過歸納總結,完成對個體知識體系的構建。

1.課前

要求學生按照研究性學習方案的要求,以個人自學和小組討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研究性學習。組長負責分配學習任務,確定自學和小組討論的時間。學生利用網(wǎng)絡課程資源或通過其他途徑查找的資料進行自學,撰寫學習筆記。組長及時收集小組成員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通報全組。小組討論由組長負責主持,主要圍繞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展開討論。每個小組以PPT的方式呈現(xiàn)研究性學習成果,并在上課前發(fā)給教師。

2.課中

上課時用抽簽的方式?jīng)Q定每組進行研究性成果匯報的內容,教師臨時指定小組研究性成果匯報的主講學生。主講學生匯報結束后,小組其他成員有針對性地對匯報內容進行補充并參與答疑。每項內容匯報結束后,進行全班交流和討論,教師及時給予點評。課堂討論以學生置疑、提問,學生答疑為主,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適時參與和引導學生討論,拓展討論的廣度和深度,拓寬學生視野。對有爭議的問題或學生未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及時提供指導和幫助。

3.課后

每位學生依據(jù)從課堂討論中得到的啟發(fā)和對問題新的認識,補充、修正、完善原來的研究性學習成果,完成本專題的作業(yè)。

二、研究性學習評價

研究性教學的有效開展,離不開一個相對完善合理的學生成績評價體系。我國現(xiàn)行的學生成績評價大多采用終結性評價,即主要依據(jù)一次考試來評定學生的成績,這種成績評價方式不能適應研究性教學的需要。研究性教學的目標不再是單一追求對知識結論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及合作學習能力。研究性教學對學生而言就是一個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把對學習過程的評價納入學生成績評價體系,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這樣才能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研究性學習。[7] [8]

研究性學習評價將學生在研究性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學生在小組協(xié)作學習中的貢獻度、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及學習成果是否達到知識體系建構要求等指標納入評價體系,采取組內互評、小組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其中組內互評與小組互評在研究性學習評價中的權重為0.3,教師評價的權重為0.7。

(一)組內互評

課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性學習時,要求每位學生對同組其他成員進行評價,填寫組內互評表。組內互評主要對學生在自學和小組協(xié)作學習過程中參與研究性學習的態(tài)度及研究性學習能力進行評價。為了增加評價的可操作性,結合組織課前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程序,在兼顧評價內容全面性的基礎上盡量減少評分指標。從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參加小組活動的積極性及參加小組討論的積極性三個方面評價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態(tài)度。從提出問題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三個方面評價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詳細制定各項評價指標的具體考查內容,為學生進行組內互評提供依據(jù)。學生通過參與學習過程評價,了解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不斷規(guī)范和修正學習行為,完善學習態(tài)度。

(二)小組互評

課中進行研究性學習成果匯報、課堂討論時,要求每個小組對其他小組的研究性學習成果匯報過程進行評價,填寫小組互評表。小組互評主要對研究性學習成果的展示過程及團隊協(xié)作能力進行評價。從主講表達能力、組員補充發(fā)言能力及展示成果質量三方面評價研究性學習成果的展示過程。從小組成員參與匯報及答疑的積極性、團隊協(xié)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兩方面評價團隊協(xié)作。由于小組互評以小組為評價對象,有利于激勵小組成員充分發(fā)揮團隊協(xié)作精神,取長補短,互相幫助,共同完成課前的研究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成果的展示。

(三)教師評價

教師除了要對每個小組的研究性學習成果匯報進行評價外,還要對每組學生參與研究性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從學生參與提出問題的積極性、提出問題的相關性及解決問題能力三方面評價學生參與研究性教學的過程。由于每個小組研究性學習成果匯報的內容由抽簽決定,并不是研究性學習成果的全部,教師還要對每個小組提供的研究性學習成果進行整體驗收和評價。

三、研究性教學效果及思考

課程教學結束后,對參加研究性教學的2011級本科醫(yī)學影像學專業(yè)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主要調查學生對研究性教學的適應情況、課前小組協(xié)作學習及研究性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影響。調查共發(fā)放問卷62份,收回問卷58份,數(shù)據(jù)用SPSS軟件進行處理。

調查問卷中包含15項單選題,采用了Likert量表的5級等距分級設置,分別用1、2、3、4、5表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無所謂、同意和非常同意。表1調查研究性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影響。大多數(shù)學生選擇的態(tài)度是積極的,充分肯定了研究性教學對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表2調查學生對研究性教學的適應性及課前小組協(xié)作學習,其中一些項目均值偏低,這反映出學生在這些選項上的態(tài)度偏消極,值得總結和反思。

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研究性教學能比傳統(tǒng)教學更好地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在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方面更具優(yōu)勢,但仍有部分學生不能適應小組協(xié)作式的研究性教學。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學生長期受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習慣在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將自己置于教學的被動地位,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教師應發(fā)揮主導作用,想辦法轉變學生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另一方面是研究性教學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造成部分學生產(chǎn)生畏難情緒,影響他們參與課前小組協(xié)作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進一步嚴格規(guī)范研究性教學的每一個具體環(huán)節(jié),在研究性教學實施前,加大對學生的培訓力度,明確每一個人的職責、小組協(xié)作學習的組織流程、研究性學習評價指標和具體評價內容,使課前學生自學和小組協(xié)作學習能有序開展。教師要嚴格把握開展以小組協(xié)作方式進行研究性教學的時機,確保在實施研究性教學前學生已經(jīng)具備相關的知識基礎,控制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難度,及時公布對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結果,發(fā)揮形成性評價對學生學習行為的改進、完善和發(fā)展所起的積極作用。

課前學習是以小組協(xié)作方式進行研究性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直接影響課中和課后階段研究性教學的效果。在師資有限、大班授課的情況下,教師如何介入、了解和管理學生課前的研究性學習,是教師面臨的一個難題。利用BlackBoard網(wǎng)絡教學平臺組織和管理課前小組協(xié)作學習是解決問題的途徑之一。教師利用BlackBoard平臺在課程內建立學生小組,授予每個小組組長管理小組論壇的權限。學生分組在小組討論區(qū)進行學習資料和成果的交流,提出問題進行討論,開展協(xié)作學習。教師通過討論區(qū)的收集功能,收集了解小組的討論情況,有針對性地介入小組討論,及時對小組討論進行必要的引導。

四、結語

研究性教學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人才上具有獨特優(yōu)勢,規(guī)范以小組協(xié)作方式進行的研究性教學的實施流程,制定一套完整的方案和要求,是保證研究性教學順利開展并取得預期效果的前提。

[ 注 釋 ]

[1] 趙莉,馬驍,James W.Holsinger.研討課的準備與實施[J].中國大學教學,2013(1):94-96.

[2] 于雙成,王庭槐,吳運濤,等.培養(yǎng)醫(yī)學生的科研能力――解析美國醫(yī)學院校的項目教學[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2(6):8-9.

[3] 李光貞.東京大學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及啟發(fā)[J].山東外語教學,2012(1):71-74.

[4] 單晶.大學物理課堂研究性教學的探索[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65-68.

[5] 吳冬梅.融入研究性教學模式的《數(shù)字圖像處理》課程教學改革[J].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12(S2):160-162.

[6] 許建梅,王瑞軍,林卿,等.醫(yī)學影像物理教學中引入研究性教學的探索[J].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2013(4):4331-4334.

第6篇:研究性學習與創(chuàng)新成果范文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 體育教學 特征 應用

一、前言

“研究性學習”作為一個獨具特色懂得學習方式,成為我國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熱點。教育界是培育人才和增強民族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必須放在現(xiàn)代化建設的全局性戰(zhàn)略性重要地位。教育創(chuàng)新與理論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和科技創(chuàng)新一樣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教育還要為各方面的創(chuàng)新工作提供知識的人才基礎。因此,對教育進行改革就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一種以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的學習方式和課程形態(tài)——研究性學習,成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

二、研究性學習的概念

“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已經(jīng)滲透于學習所有學科、所有活動之中,它指的是學生自己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把芯啃詫W習”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具體生活為每個學生的充分發(fā)展創(chuàng)造空間?!把芯啃詫W習”是一種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教育觀念在教學領域中的體現(xiàn)?!把芯啃詫W習”與接受性學習這兩種學習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體活動中兩者常常相輔相成,結伴而行。強調“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是找回“研究性學習”在課程中的就有位置,而非貶低接受性學習的價值。

三、研究性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1﹚體育教學需要研究

研究性學習可能充分發(fā)揮學習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和參與性。通過研究性學習,學習可以更好地利用和發(fā)揮主體性和參與性,不但獲得了體育的知識,增強了體質,而且獲得了體育的方法,有利于運動技能的掌握。此外,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是通過實踐增強研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體育學習的過程主要就是通過實踐進行的,因此體育教學本身就非常適合于進行研究,體育是需要研究的。

﹙2﹚體育研究性學習的特征

1、自主性

以往體育教學中,學習只能根據(jù)教師的要求被動地學習,而研究性學習就給予學生充分的主動權,可以根據(jù)他們的興趣、愛好和當前社會上的熱點問題,確定研究課題,和老師共同探索,對于發(fā)揮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非常有益。

2、開放性

體育研究性學習是一種開放的教學。首先,在空間上,它是在一個開放的場地進行的;第二,學生所處的位置是動態(tài)的;第三,學生在體育課中扮演多種角色:隊員、教練員、裁判員、記錄員、記時員等。在這些角色中,學生可以獲得多種體驗和知識,這也是在其他教學所不可能獲得的。

3、過程性

以往對學生的評價局限于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這就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扼殺了一些雖然先天身體素質差,但是對體育很感興趣的同學參與體育的積極性,造成他們喜歡體育但是討厭上體育課,甚至轉而討厭體育。這對體育教學來說,損失是慘重的,教訓也是深刻的。研究性學習重視學習結果,但更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育的感受和體驗,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但更側重參與過程評價。也就是說,學生的研究過程就是它所追求的結果,這無形中給那些身體素質差的學生以極大的鼓舞。那么,我們應當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呢?體育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實施過程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六步驟:

⑴確定課題,確定目標。教師必須事先了解學生的實際知識,技能水平,不能不切實際,好高騖遠。同進要征求學生的意見,選擇大家比較感興趣的課程進行研究,這是實施的關鍵。選題好壞,直接影響到實施效果。好的選題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提高他們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對今后的學習產(chǎn)生影響。壞的選題不但會導致一次研究性學習的失敗,而且影響學生對體育研究性學習和體育學習興趣。

⑵小級獨立分析和研究,教師指導,幫助。在這個階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推舉出組長、記錄員、總結發(fā)言人,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對選舉的課程進行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在教師的指導下,組長要領導組員制定研究方案,并不斷地鼓勵組員展開討論,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記錄員要認真將每一位組員的發(fā)言記錄下來。

⑶形成研究報告,小組和個人總結。研究報告以小組為單位撰寫,個人進行總結,小組進行總結。

⑷結果展示,組間交流。組間交流可以促進課程研究。其他組的研究成果可能對本組的研究是一種啟發(fā),可以取長補短,從而使研究更加深入,提高研究的質量。

⑸評定成績,總結整理。教師對學生的成績進行綜合評定。小組根據(jù)討論和組間交流的資料進行總結,確定最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將其整理成有條理的了言稿,為總結發(fā)言人在全班匯報時提供素材。

⑹匯報結果。在前面四步結束之后,應該說整個研究過程已經(jīng)結束,但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其他組的成果,可以組織一次匯報會,可以在同一堂課進行,也可以在下次課開始時進行,這樣可以起到復習的效果。

﹙3﹚實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⑴同學的學習過程要從接受性向主動性轉變。接受性學習獲得的經(jīng)驗和知識是間接的,它以重復為特征,再現(xiàn)人類已取得的經(jīng)驗,不導致新經(jīng)驗和新知識的獲得;而自主學習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去嘗試,去謀求學生個體創(chuàng)造體能的充分挖掘和個體的張揚,獲得的是直接的經(jīng)驗,讓學生接近生活,關注周邊的現(xiàn)實世界,增強學生獲得知識的欲望。

⑵研究性學習有利于教學的質量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和形成,但這并不說明教師可以放棄傳統(tǒng)的傳授教學方式,兩者必須有機結合,才能發(fā)揮作用。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一些需要向學生說明的問題還是要通過講解的方式進行,否則就將陷入一個極端的誤區(qū),對于體育教學將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⑶研究性學習并不意味著教師在教學中作用的削弱,而更多地意味著是一種全新的挑戰(zhàn)。要從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促進,組織和指導,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的學習活動,這就從更高的層次上要求教師在教學理念上與時俱進,在知識結構上不斷優(yōu)化,開闊視野,成為復合型的新一代教師。

第7篇:研究性學習與創(chuàng)新成果范文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高職;地理教學;實施策略;研究

高職教育的重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自主探究教學和技能型人才需求不斷提高的新時期,實施研究性教學活動成為課程教學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實施研究性學習不僅是一次教學改革,更是迎合國家素質教育和人才培養(yǎng)要求的重要舉措。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能夠激起學生探究、質疑以及創(chuàng)新的欲望,從而使地理學習的興趣獲得有效提升。因而在高職地理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

一、高職地理研究性學習教學目標設計的原則

1.切實可行性原則

地理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標的設計應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倘若研究性課題中的問題描述不準確,那么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標就難以實現(xiàn),教學效果也不能很好地保證。因而,在進行教學目標設計時,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引導,確保教學目標設計的合理性和切實可行性。

2.難度適中原則

教學目標的設計應對難度進行適當把握,難度適中的研究性教學目標更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倘若教學目標設置得過于簡單,會降低學生的研究興趣,倘若設置得太難,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因而難度適中的教學目標更有利于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提升教學效果。

3.全面、整體性原則

地理教學目標的設計應全面、整體,倘若整體性欠缺,會使教學目標偏離實際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難以有效實施。

二、高職地理研究性學習教學實施的策略

1.依據(jù)教材要求,合理進行研究性課題選題

研究性教學要求在掌握和了解教材知識的基礎上,在教師的引導下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依據(jù)某一課題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進行自主探究實踐,并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探究實踐當中,對探究的問題進行解決。通過此過程,不斷深化自己所學的知識,將知識活用并進行創(chuàng)新。針對高職地理學科教學來說,無論是理論學習還是教學實踐都有較大的難度,因而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組織過程中,應通過合理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引導學生自主完成相應的學習目標,并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做到自主探索、合理創(chuàng)新應用。教師應根據(jù)學生自身的知識能力水平對研究性教學的目標進行合理確定,目標的制訂既要求學生能夠全面掌握所學的地理知識,又能順利地開展研究性教學活動。探究性教學的內容可讓學生依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自主選擇,但教師需對自主選題的內容進行規(guī)定,如選題應具備趣味性、價值性等,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各種地理現(xiàn)象和地理知識。

2.創(chuàng)設研究式教學情境,注重教學實踐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在探究中學習的活動,其具備的顯著特征是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因而在高職地理研究性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引導,引導學生通過將所學知識進行創(chuàng)新來解決研究性課題中的問題。高職地理教師在進行研究性學習過程組織時,應注重教學實踐,合理創(chuàng)設研究式教學情境,不僅僅以傳授知識作為主要任務,應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利用問題探究的方式激發(fā)學生探究學習興趣,通過小組的形式對確定的研究課題進行合作探究。

3.總結研究學習成果

研究性學習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是總結研究學習成果,教師在研究性學習結束后,應引導學生及時將研究學習成果進行總結,以論文或報告的形式整理研究性學習成果。如某學生的研究性課題為“某地區(qū)土地資源的開發(fā)利用”,該學生在自己的論文中對該土地的地質特點以及農(nóng)業(yè)栽種建議等進行了詳細的描述。教師組織學生以該學生論文為對象進行探討,為該學生的研究內容提出合理的補充修改建議,以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

研究性學習是新教育理念倡導的一種教學方式,其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改變對研究性教學活動的認識,將教學活動由知識傳授逐漸轉變?yōu)閷W生主動探究學習。該種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領導能力,能夠對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進行引導,對研究性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解決。研究性學習作為社會發(fā)展對教育理念要求的產(chǎn)物,其不僅在高職地理教學活動中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還應在其他學科教學中普遍推廣和實踐。

參考文獻:

[1]陸永權.研究性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成功:教育,2012(22):141.

第8篇:研究性學習與創(chuàng)新成果范文

關鍵字:研究性學習 大學 計算機基礎教育 教學模式

研究性學習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們國家教育領域提出的全新概念。教育部教基[2000]3號文件明確指出:“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從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要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jīng)驗,養(yǎng)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掌握基本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是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苯逃康倪@個文件雖然針對基礎教育,但文件提出的研究性學習的內涵,與以“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fā)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為根本任務的高等教育完全相符。因此,研究性學習應該成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學習和教學形式。

一、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高等院校各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其課程目標是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基本原理,能夠利用計算機更新學習與工作的方法與手段,學會應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專業(yè)問題的能力。因此,培養(yǎng)計算機的應用能力是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為平臺,開展研究性學習,有其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必要性

首先,對于面向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以注重應用、發(fā)展技能為其主要目標取向。高級語言、數(shù)據(jù)庫的運用,操作系統(tǒng)、常用軟件的操作等實踐性的課程,占課程的主體內容。而“在做中學”又是學習和應用計算機知識的基本途徑。而根據(jù)知識特點和學生的基礎,選擇與學生專業(yè)內容、生活實際相關聯(lián),或是學生感興趣的課題,開展研究性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可以有效地將所學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讓學生在對課題的探究過程中通過親身實踐來獲取知識。這樣,學生既通過直接經(jīng)驗獲取了知識,也能切身體會到計算機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與價值,同時還能有效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科學的精神和態(tài)度。這與就書本內容泛泛學習、脫離實際地完成既定的實驗相比,有著更好的學習效果和教育意義。

其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設計計算機專業(yè)分支很多,內容龐雜。如果只按規(guī)定課時學習,那么學生的學習效果只能是博而不精;如果想深入學習,那又會受到課時的嚴重制約。研究性學習可以在課外進行,同時,學生可以選擇感興趣的課題進行較為深入的探究。這樣的學習不僅可以看作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能夠有效緩解課時有限的矛盾,而且可以給學生較大的選擇空間,使學生在掌握課程內容的基礎上,能夠在某個方向上深入研究,培養(yǎng)特長,從而形成“多能一專”的能力結構,使“因材施教”得到更好地落實。

第三,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實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能力,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經(jīng)歷一定的科研體驗,為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這種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決不僅僅局限在課程設計和畢業(yè)設計這些實踐環(huán)節(jié)中,包括大學計算機基礎在內的,學生在校學習的每一門課程,都在承擔著這種培養(yǎng)責任。研究性學習就是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來獲取知識,其學習過程也是一個培養(yǎng)科研能力的過程。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有責任為研究性學習提供平臺。

2.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可行性

首先,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課程資源豐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涉及計算機領域各大主要分支,如,計算機原理、高級語言、數(shù)據(jù)庫、操作系統(tǒng)、常用軟件、網(wǎng)絡程序開發(fā)等。這些領域為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還可以和學生的專業(yè)課程相結合,能夠將計算機知識應用于專業(yè)領域。因此,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來源途徑豐富,可以給學生充分的選擇。

其次,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物質條件充分。目前各高校都配備了計算機,并且大多可與互聯(lián)網(wǎng)相連,加之學生自身的計算機持有量,以及社會有償提供的機器數(shù)量,使得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研究性學習,在硬件條件上不存在大的障礙。

第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相對其他實踐方式而言,大學生對計算機的操作興趣更加濃厚。雖然有不少學生喜歡計算機的網(wǎng)絡游戲等娛樂功能,但絕大多數(shù)人仍希望能夠利用計算機自主開發(fā)一些成果,在運用和駕馭計算機方面體會成功。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無疑為學生提供了這方面的平臺,勢必得到廣大學生的積極響應。

二、研究性學習的課程設置

目前,就國內外各級各類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狀況來看,研究性學習的課程設置大體上有兩種。一種是各學科單獨開設課程,這樣的課程與課堂教學的課程相對獨立,有著自己的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課程體現(xiàn)更多的綜合性和開放性。研究性學習的開展,主要是在課外進行,而在學年教學計劃中,會留出一定課時作為結題時間。歐美很多國家以及日、澳等國的研究性學習的課程設置都采用這種形式。另外一種是對原有教材的再開發(fā),即,在原有課程中選擇適當?shù)膬热菰O置課題,將原有內容拓展或深化,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是課內、課外相結合的形式。目前我們國家中學階段各科的研究性學習多采用這樣的課程設置?;谶@樣的課程設置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可以看成是教學的一種方法和模式。

就目前的各方面條件而言,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研究性學習的課程設置不適合采用第一種課程設置。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對計算機各領域的涉及面較寬,內容豐富,同時,應用性也較強,但都不夠深入。這恰恰為研究性學習的課程開發(fā)提供了較大的空間,為課程設置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因此,研究性學習的課程設置更適合采用第二種課程設置形式。課題可以選擇教學內容中各知識模塊的深入發(fā)掘或在實際問題中的綜合運用。如,在語言學習中,可以以“質數(shù)檢驗”為課題,進行應用程序開發(fā);在數(shù)據(jù)庫的學習中,可以以“班級成績管理系統(tǒng)”為課題,進行數(shù)據(jù)庫軟件開發(fā);在網(wǎng)頁制作的學習中,可以以個人、班級和學生社團等網(wǎng)頁的開發(fā)為課題等。以教材知識為背景,以這些課題為研究目標,從而形成研究性學習的課程。

三、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

如前所述,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應以課內課外相結合的形式為主。教學的實施過程一般為以下步驟:

1.確定知識背景

選定某個知識模塊作為研究性學習的知識目標,通過研究性學習來獲取或應用此類知識,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jīng)驗,以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

2.明確課題

研究課題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專業(yè)、興趣、愛好等自由提出。但最好是通過師生合作,對課題的內涵和研究的可能性進行分析論證,共同確立研究課題。

3.成立課題小組

采用自愿結合、適當調節(jié)的建組原則和優(yōu)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活動原則,來成立課題小組。課題小組成員人數(shù)根據(jù)課題需要而定,過多和過少都不合適。

4.制定研究方案

課題小組確定后,要根據(jù)本小組的課題制定研究方案,小組成員要分工明確,各負其責,既保證研究活動的連續(xù)性和明確化,同時也要保證每個人都能積極參與,有所收獲。

5.開展研究

將確定的研究方案具體落實。學生分工合作,教師要適時指導甚至要參與其中。教師的工作應側重組織和引導,測重研究方法的指導和科學態(tài)度與精神的滲透和示范,而不是對課題結果直接地幫助。

6.形成結論

課題小組將各自的結果進行匯總,并整理、歸納、概括,從中找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得出結論,提出自己的建議。

7.提交成果,交流總結

將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小論文、多媒體演示、實驗報告等不同的形式提交或展示出來。通過交流研討分享成果,進行思維碰撞,使認識和情感得到提升。并對整個研究過程,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和正確性、研究成果的質量和研究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合作意識、體驗感受及其他方面的得失,進行全方位的總結反思,以獲得更深一步的理性認識,完善認知結構。

四、研究性學習的評價

研究性學習的評價與傳統(tǒng)學習評價有很大的不同。

1.評價目的

研究性學習評價是一種發(fā)展性評價,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能力,掌握科研方法,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和實踐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單純針對研究結果評價。

2.評價原則

應堅持指導性原則和激勵性原則,通過評價來指導、激勵學生的積極參與,主動探究。

3.評價指標

要對課題、過程、方法和結論整體評價,突出過程評價。

4.評價標準

標準要靈活,不能一刀切。要突出個性化,對不同的課題、不同專業(yè)的學生,甚至對每個學生自身特點都要有一定的針對性。注重個體的縱向比較,淡化整體的橫向比較。

5.評價方法

采取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以過程性評價為主;對集體的評價與對個人的評價相結合,以對小組集體的評價為主;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以自我評價為主。

第9篇:研究性學習與創(chuàng)新成果范文

一、刺激教師的求知需要

要適應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需要,語文教師必須要學習研究性學習的有關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要明確研究性學習的概念、本質、特點、開設意義、學習目標、內容確定、實施原則、實施形式、評價方案、管理辦法等等。這無疑會刺激教師對研究性學習尤其是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求知需要。“學會求知”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的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教師的求知需要增強了,有利于適應當今社會,有利于平衡心理,從而有利于自己的心理健康。

二、增強教師的交往動機

“學會分享與合作”既是研究性學習的一個目標,又是現(xiàn)代人所應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要引導學生學會人際溝通、與人合作、共享信息和創(chuàng)意以及成果,教師自己得敢于與人溝通、善于與人合作、樂于同他人共享信息與創(chuàng)意和成果。這無疑會激發(fā)并維持教師交往動機的心理傾向。交往動機的增強、交往能力的提高,對心理健康發(fā)展和適應當代社會是十分有利的。

三、激發(fā)和培養(yǎng)教師的求知興趣

為了滿足指導學生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需要,教師就會不斷地鉆研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有關理論,探索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實踐經(jīng)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對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求知興趣將會被極大地激發(fā)起來并逐漸得到培養(yǎng)。

四、形成教師良好的注意品質

注意是人心理活動(或意識)對一定對象的選擇性和集中性。有意注意是服從于預定的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自我注意是對自己的身體、行為和觀念的注意。語文研究性學習具有很強的目的性,要完成研究任務又需要堅強的意志克服不少困難;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時時注意監(jiān)控自己的行為和意識。不言而喻,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能夠較好地培養(yǎng)教師的有意注意和自我注意能力。

五、提高教師感知覺的敏銳性

語文研究性學習重在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在培養(yǎng)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這些都需要有敏銳的感覺和知覺參與。因此,語文研究性學習能使教師提高對事物的感受性;增強知覺的對象性、整體性、理解性、恒常性。具有高水平的感知覺是一個人取得卓著成績的前提條件之一。具備敏銳的感知覺能力有利于教師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六、訓練教師的記憶力

實施和組織語文研究性學習離不開記憶這種心理因素的參與。教師在組織和參與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會逐漸提高自身信息輸入、編碼、儲存和提取的水平,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表象儲備、體驗儲備,使自身的記憶力越來越好。

七、豐富教師的想像力

愛因斯坦曾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痹谡Z文研究性學習中少不了想像尤其是創(chuàng)造性想像的參與,這是由語文學習的特點所決定了的。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實踐能夠極大地增強教師的想像力:會使教師擴大知識的范圍,增加表象的儲備;會使教師思維處于激活的狀態(tài);會在艱苦的研究過程中產(chǎn)生靈感,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長期進行創(chuàng)造性想像活動,能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弘揚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八、增強教師的思維能力

語文研究性學習非常強調培養(yǎng)研究者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解決問題必定要進行思維的心智操作,必須要有較強的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比較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具象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所以,自己從事和指導學生開展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將會大大增強教師的思維能力,提高其思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