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課外科學小知識范文

課外科學小知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課外科學小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課外科學小知識

第1篇:課外科學小知識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誤區(qū);科學指導

小學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生的思維和理解能力尚且不夠成熟,其在不斷接觸事物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進而會影響其后期的發(fā)展。因此,如何對該時期的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導是非常重要的。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這就需要相關的教育研究人員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且有效解決問題,進而實現(xiàn)教育的最終目的。

一、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誤區(qū)分析

1.將語文課外閱讀理解成了隨便看“閑”書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小學教師鼓勵學生看課外書,但是卻不對書籍的種類進行有效的引導,常常將看課外閱讀書理解成看“閑”書,他們認為這種看“閑”書會嚴重浪費學生的時間。相比較看“閑”書,他們更希望學生能夠在每時每刻背誦和聽寫的過程中對書本上的相關知識進行鞏固,這才是一個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樣的誤區(qū)主要是受到了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得不到家長和教師的支持,嚴重限制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量。

2.限制課外閱讀,認為其應該輔助考試

很多教師和家長雖然能夠認識到語文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能力,但是他們卻將課外閱讀錯誤地理解成是一種輔助教學、輔助考試的途徑,其將語文課外閱讀神圣化、功利化,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成績,使學生帶著一種功利的目的去讀書,阻礙了學生正確思想意識的有效培養(yǎng),有損學生思想價值觀的形成。

3.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存在約束、不夠人性化的問題

很多教師為了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就會在學生閱讀的時間和閱讀量方面布置作業(yè),并且還要求學生對相關詞語進行摘抄和背誦,還要對其作業(yè)成果給予批閱和檢查,逐漸增強了語文課外閱讀的任務功能,但卻不能有效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閱讀的樂趣,時間一長,學生會逐漸將這種課外閱讀理解成作業(yè),閱讀的積極性大大降低,不閱讀的動力也逐漸消磨殆盡。

4.將作文書作為最優(yōu)的閱讀材料

由于小學生正處在寫作的初級階段,其在言語表達能力和邏輯架構能力方面不夠成熟,因此,很多家長和教師認為在這個時期,課外閱讀的材料應該以作文書為主,并且要求學生在看書的過程中背誦相應的段落,摘抄其中較好的詩詞語句,不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這樣非常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在這種學習的環(huán)境中,學生在看書時反而更為敷衍了事,這無疑又成為閱讀的一大誤區(qū)。

二、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科學指導

1.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閱讀引導

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教師要想對其進行有效和正確的指導,就要尊重個體差異,能夠劃分好層次、目標和要求。例如,教師可以將閱讀目標分為三種等級,第一級就是要在識字量上達到相應的要求,能夠具備初步的閱讀能力,明確其中的道理;第二級就是有相對豐富的語言積累,養(yǎng)成每天閱讀的習慣;第三級就是針對一些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對其進行合理的幫助,這樣才能使短文閱讀有效進行。

2.要在引導的過程中將“以人為本”的理念灌入其中

在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引導的過程中,首先,教師應該不斷地挖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采取多種方式培養(yǎng)其形成良好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在這種感染和熏陶中挖掘出閱讀的興趣,進而具有強大的精神動力。在推薦書籍時,種類和形式不要單一,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書籍進行高效高質量的課外閱讀。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西游記》《寶蓮燈》等相關深受學生喜歡的資源吸引學生對相關視頻內容的觀看,然后當學生了解了故事的梗概后,帶領他們去閱讀文本,這樣能夠有效減少閱讀的阻力,并且能夠保持學生閱讀的濃厚興趣。

3.家長要在無形中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

第2篇:課外科學小知識范文

一、培養(yǎng)閱讀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初年級的學生大多喜歡有趣的童話故事,為此,我每周一下午特意安排一節(jié)閱讀課。在課上,我給學生們講述《白雪公主》《小紅帽》《皇帝的新裝》等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當講到《皇帝的新裝》時,我讓小朋友扮演那位愚蠢的皇帝,他穿著子虛烏有的紗衣在熱鬧的大街上神氣活現(xiàn)地游行,笑得學生們前俯后仰。孩子們身臨其境地參與到故事中來,感受到了故事的有趣。接下來,我便拋磚引玉,要求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等有趣的書籍。第二天課前,我用十分鐘讓學生口述故事情節(jié)來回憶故事內容。通過這樣的互動,學生特別喜歡上閱讀課,也會主動從家里帶一些故事書來閱讀,這就為課外閱讀開了個好頭。

二、推薦適合的讀物

高爾基說過:“讀一本好書就像同一位心靈高尚的人對話。”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夠持久、識字量有限,可以向學生推薦篇幅短小、內容淺顯的神話故事、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書籍。因此,我在教學生學習新課時,課前或課后向學生推薦與課文相關的書籍或資料。如上二年級的《我們成功了》這篇課文之前,我要求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查看并閱讀2001年申辦北京奧運會的資料;上完《靜夜思》,要求學生背誦李白的其他詩歌;上完《卡羅納》一文時,我布置學生利用小長假閱讀《愛的教育》……在課前或課后,讓學生擴充一些閱讀資料或書籍,這樣會對課文內容更容易理解,既開闊了視野,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量。比如:三月份要開展“學雷鋒”活動,我讓學生閱讀雷鋒的故事,再查找當代的雷鋒的事跡來補充學習;遇上國慶節(jié),學校開展“迎國慶”活動,我布置學生誦讀愛國的詩歌,閱讀反映祖國面貌的資料;每逢中秋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到來之時,我會要求學生查找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來歷和與其相關的故事。通過課外閱讀,不僅學校的德育工作扎實有效,也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

三、指導讀書方法

態(tài)度決定高度,方法決定效果。好的閱讀方法能大大提高閱讀的質量。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小、理解能力欠缺,課外書則需要家長陪同閱讀。有時候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幫助孩子答疑解惑;有時父母是孩子的忠實“聽眾”,耐心地聽孩子復述故事內容。到了中高年級,隨著學生知識的積累,思想漸漸成熟,有了獨立閱讀的能力。這時,教師則需依據(jù)文章的長短或體裁的不同教給學生不同的閱讀方法。我認為篇幅短小的寫景或者是詩歌等文章,可以采取熟讀成誦的方法。篇幅較長的小說則應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區(qū)別對待。(1)掌握讀書程序。一本書先看標題、內容和序言,尤其是作者的特別觀點。再查看目錄,弄清書的大致情節(jié)。然后注意書后的索引及引證相關的書籍,以便解讀需要理解的詞匯。(2)了解讀書方法。培根說過:“淺嘗輒止,有些書不妨囫圇吞棗。”有選擇的閱讀是為了把力氣花在刀刃上,針對不同類別的書籍可以選用不同的讀書方法。一是瀏覽性閱讀。對于那些淺顯易懂、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或是長篇小說中那些穿插故事情節(jié)的一些過渡性語言,可以隨便瀏覽一下,這樣可以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取更多有價值的內容。二是選擇性閱讀。對于書中有價值的信息進行篩選,以便理解記憶。如讀《百科全書》《昆蟲記》,書中有許多科學知識需要學生理解,對待這類讀物不可隨意瀏覽,而是要學生重點閱讀書中的科學知識,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下來。三是品味性閱讀。對于名家名篇或文筆優(yōu)美的優(yōu)秀作品則采取精讀的方法。在讀中細細地品味字詞的運用、文本的意境等。讀此類的文章時,需要學生在文中圈點勾畫;針對文中精彩的場景、生動的對話、細膩的景物和人物的描寫,可以建議學生用筆在書上畫起來,熟讀背誦;文中出現(xiàn)了發(fā)人深省,耐人尋味的議論等可以建議學生用特別符號做好記號,寫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四、展示成果來激勵

第3篇:課外科學小知識范文

一、可以加強學生對課內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學生通過課外實驗,可以大大豐富感性認識,深化與活化已掌握的物理知識。課外實驗與課堂教學的密切聯(lián)系,可以使課堂教學得到不斷的補充和延伸。

二、可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消除學生對知識的模糊認識

課外小實驗是由老師提出要求,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的實驗。如果實驗取得成功,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突破在學習過程中難以掌握的知識,并消除學生對知識的模糊認識。從而消除了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障礙。

三、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動腦能力,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lián)系

學生學習物理感到困難,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會把所學過的知識用來研究具體物理問題。通過課外小實驗或觀察性實驗,可以把物理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密切理論與實際的聯(lián)系。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分析、善于總結的良好習慣,使學生感到物理知識親切,能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四、可以鍛煉學生的注意力、耐心、毅力

有些實驗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觀察。如:觀察液體的蒸發(fā)、擴散和室溫變化等現(xiàn)象。不適于在課堂上進行演示實驗或學生分組實驗。只能在課外進行,這些實驗需要進行持續(xù)的觀察、對比。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耐心、毅力等優(yōu)良品質是很有作用的。

五、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可以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物理課外小實驗以其小型、靈活、生動、多樣等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強烈興趣,有利于因材施教,發(fā)展學生個性,開發(fā)學生智力等。課外小實驗不受大綱、教材的限制,與現(xiàn)代科學技術密切聯(lián)系,學生可以通過課外小實驗來迅速地接受新的信息,開闊眼界,活躍思維,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

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觀點和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通過課外實驗實踐活動,不斷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把知識傳授與思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課外實驗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既經濟又科學,變廢物為器材,可以培養(yǎng)學生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良作風。學生通過自己主動地去探索未知世界。當創(chuàng)造和發(fā)現(xiàn)伴隨著學生的學習過程時,學習將會充滿樂趣,將會產生主動學習的強大動力,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第4篇:課外科學小知識范文

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

思想政治理論課肩負著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其思想政治素質和綜合能力的重要任務,目前高校在加強課堂理論教學的同時越來越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但是一直以來,高校普遍開展的思政課實踐教學主要是社會實踐教學。然而,采取何種形式開展實踐教學更具有合理性和實效性,成為近年來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思考和探討的重要課題。

一、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的內涵及特點

1.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的內涵。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是與課外實踐,即第二課堂實踐以及社會實踐相統(tǒng)一的更為基礎的實踐教學形式,是在思政課課堂中滲透于理論教學而進行的實踐教學。它本著“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根據(jù)既定的教學目標與計劃,運用豐富的“實踐資料”(案例、影像等),和生動的教學手段(演講、情景模擬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教學,感知理論、體驗“社會”,實現(xiàn)“內化”和“外化”、“知”和“行”相統(tǒng)一,提高思政課實效性的教學形式,它是凸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形式。

2.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的特點及優(yōu)勢。

(1)課內實踐教學可操作性大。課內實踐教學對經費需求少,對其他條件要求也不多,高校現(xiàn)有條件基本能夠滿足教學需要,而不需要興師動眾以及防范安全事故發(fā)生。

(2)課內實踐教學針對性強??梢愿鶕?jù)教學內容靈活安排實踐教學形式以及具體實施環(huán)節(jié),避免活動形式單一化和活動組織中出現(xiàn)“一窩蜂”現(xiàn)象。

(3)課內實踐教學實效性高。課內實踐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手段活潑,教師傾注全力進行教學準備與組織、學生主動參與到實踐教學,既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又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二、高校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開展的必要性

1.開展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是完善思政課課程體系的必然要求。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是的本質特征,思政課本質上就應該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教育部相關文件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所依托的學科是我國特有的一門政治性、科學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分析社會現(xiàn)象的能力?!?/p>

2.開展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必要途徑。把思政課課的理論內容滲透到課內實踐教學中,有效踐行思政課貼近社會、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原則,激發(fā)大學生了解歷史、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現(xiàn)實、關愛自身成長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可以通過課內實踐活動發(fā)現(xiàn)、尊重、釋放以及完善學生個性,鍛煉學生分析、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內實踐中的小組活動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能力,培養(yǎng)團隊精神,加速大學生的社會化進程,由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化,及早適應社會。可見,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使學生既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又培養(yǎng)綜合素質。

3.開展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是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課內實踐教學根據(jù)教學需要設計實踐教學,教學內容合理、新穎、多樣、信息量大,教學針對性強。通過這種“入腦入心”的課內實踐教學,改變學生對思政課枯燥、乏味、遠離生活的偏見,激發(fā)大學生在互動式教學中切身體驗和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思政課“到課率”和“抬頭率”,提升思政課的教學魅力,解決學生上課參與度不夠、學習興趣不濃的難題,真正達到“教學育人”的目的,也為學校學風建設服務。

三、高校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模式構建

思政課課內實踐教學形式應該是既能夠實現(xiàn)教學目標,又可以促使學生廣泛參與的教學活動。

1.明確課內實踐教學目標,制定課內實踐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根據(jù)課程包括章節(jié)教學目標,制定課內實踐教學目標,處理好課內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銜接。制定體現(xiàn)課內實踐教學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分配課時數(shù)(分鐘),實現(xiàn)動態(tài)調整,并結合學生專業(yè)特點。根據(jù)教學計劃編寫課內實踐教學大綱。大綱內容翔實,實時更新。

2.探索靈活多樣的課內實踐教學形式。靈活多樣的課內實踐教學形式有時事評議,.案例評析,專題研討,情景模擬,主題演講。.影視觀摩,此外有教師提問、紅歌欣賞、詩詞朗誦、拍攝DV、辯論賽、課堂討論、征文比賽等形式。

3.建立完善的課內實踐教學輔助資料庫。教學輔助資料的搜集是教師完成課內實踐教學的必需環(huán)節(jié),整理與課程相關的案例、工具書、參考書、影像資料、教學軟件、光盤、時事新聞、錄音資料等實物和數(shù)據(jù)資料,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共享。

4.完善課內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茖W、多元而又充滿激勵的評價考核體系是檢驗計劃落實、督促過程實施、鞏固實踐教學成果關鍵的程序。建立完善的考核評鑒體系是保證課內實踐教學體系順利實施的根本保障。評定的具體要求是:重在學生的態(tài)度、過程的考核;根據(jù)效果區(qū)分等級。并與理論教學評價相協(xié)調。

5.構建完整的課內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結合思政課課程每一章節(jié)內容,構建完整的課內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注意內容的系統(tǒng)性、連續(xù)性,針對性、科學性。

四、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教育教學的重要性

1.落實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學時的有效途徑。有效利用課外學時并將其落到實處,保證課外學時的教學質量,是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有效途徑。為此,必須對課外學時制定詳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特別是要在教師指導和幫助下形成一整套課外教育教學基本方法,引導大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

2.是激發(fā)學生主體參與教學過程的重要保障。近年來,由于高校持續(xù)保持擴招規(guī)模,思想政治理論課大班教學幾乎成為普遍現(xiàn)象,師生之間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少;而且有限的課內學時與龐大課程體系和博大精深內容矛盾并未徹底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僅靠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是難以完成教學任務的,也是不可能實現(xiàn)教學目的的。更何況,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往往變成“滿堂灌”:教師總是從自己的立場出發(fā),總是力求把知識點講全講透,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缺乏真正的互動,也沒有理解和對話,學生主體意識和功能被限制。

3.是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必然要求。課堂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陣地和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內容要靠課堂系統(tǒng)講授,才能為學生理解和掌握。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方法無論如何創(chuàng)新,在理論聯(lián)系實際方面總是有局限的。特別是對于不斷發(fā)展的社會經濟實踐來說,理論往往是蒼白的。在回答實踐問題中產生、又在指導實踐中得到證明并與時俱進,是科學性、時代性和生命力的生動體現(xiàn)。因此,在理論聯(lián)系實際和“三貼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原則指導下,通過大學生全員社會調查、參觀考察和“三下鄉(xiāng)”等一系列課外教育教學方法來引導大學生廣泛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方法的重要補充和延伸,而且是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必然要求。

五、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教育教學的基本方法

1.師生網絡互動法。網絡互動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借助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進行個別學習、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多向互動、多維反饋、多元發(fā)展的系列方法和途徑,教師還廣泛通過設置課程公共郵箱、個人E-mail、QQ群等網絡互動方式,就課程教育教學相關問題與學生進行超越時空的交流和溝通,實現(xiàn)了師生之間教與學的良性互動。

2.暑期全員實踐法。思想政治理論課暑期社會實踐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社會調查和其他實踐活動,了解社會,了解時代,認識中國化理論產生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歷史條件,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實踐中的新問題、新思想、新實踐、新成就,調查、收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實踐中發(fā)生的典型案例,增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信心和力量。

3.實踐資源整合法。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取得了不少成績。但實踐教學并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它仍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和困擾高校的一大難題。究其原因,固然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要求高、操作難度大有關,但更多的是與實踐教學資源分散使用和低效利用有關。

4.專家學者報告法。一是聘請校外專家學者作學術報告。二是舉辦教授(博士)論壇。三是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報告會。

第5篇:課外科學小知識范文

【關鍵詞】高血壓性腦出血;外科治療方式;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65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2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殘率較高,另外,患者的預后較差等,對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會造成嚴重的威脅,一般情況下,該病均是在情緒激動、興奮過度,精神緊張的狀態(tài)下發(fā)生的,因此,臨床上研究該病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可對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本次研究就高血壓性腦出血外科治療方式和影響療效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基線資料 在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選取所在科室46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進行分析,采用隨機抽簽分類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實驗樣本為23例。

參照組,男13例,女10例,患者的最大年齡是88歲,最小年齡是56歲,平均年齡(69.3±8.6)歲。研究組,男12例,女11例,最大年齡是90歲,最小年齡是58歲,平均年齡為(70.6±8.9)歲。

本組研究中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可比,差異不顯著,P>0.05。

1.2 研究方法

參照組采用常規(guī)開顱手術治療,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在患者的顳上做一弧形切口,切開患者的頭皮,分離肌肉鉆孔,將銑刀銑骨瓣剪開硬膜,切開患者的皮質,進血腫腔,徹底的清除血腫,然后再進行止血、引流以及縫合等。

研究組采用腦室鏡輔助手術治療,在三維CT技術的定位下確定患者的血腫最厚層,進行切口,切開患者的頭皮、剝開肌肉以及骨膜,鉆孔,采用銑刀銑骨瓣,隨后展開電凝硬膜,沿著患者的腦溝方向切開皮層,然后將1.5cm的塑料管道固定,緩慢置入患者的腦室鏡,徹底的清除血腫,然后進行止血、引流以及縫合等[2]。

1.3 觀察指標

治療效果:患者的治療效果顯效,患者的記憶力和自理能力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的記憶力和自理能力逐漸恢復;無效:患者的記憶力和自理能力未見恢復,病情無明顯的好轉,且加重。

腦血腫量、手術時間以及再出血量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的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的觀察指標開展統(tǒng)計,腦血腫量、手術時間以及再出血量為計量資料,治療效果為計數(shù)資料,分別采用(±s)標準差、(n,%)平均數(shù)表示,用t檢驗。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明顯,即P

2.結果

2.1 治療效果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1.3%)明顯高于參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65.21%),P

2.2 腦血腫量、手術時間以及再出血量 研究組患者的腦血腫量和再出血量明顯少于參照組,手術時間明顯短于參照組,P

3.討論

目前,在臨床上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越來越多,使得該病的病殘率及死亡率一直處于居高不下的狀態(tài)。臨床上積極查找出影響高血壓腦出血外科手術治療的預后因素可使得臨床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進一步的決定患者的手術方式及手術時機,對患者的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臨床上指出影響高血壓性腦出血外科治療方式療效的因素主要有,患者的年齡,術中的出血量,出血的部位,出血是否出現(xiàn)破入腦室以及手術時機等,可較大的影響患者的預后,因此,臨床上在開展外科手術的同時需要對影響患者手術效果的因素進行詳細的分析,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3]。

本次研究中,采用腦室鏡輔助手術治療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1.3%)明顯高于參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65.21%);腦血腫量和再出血量明顯少于參照組,手術時間明顯短于⒄兆椋P

結合上述研究,采用腦室鏡輔助手術治療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腦血腫量和再出血量較少,手術時間較短,值得臨床進一步的學習與深究。

參考文獻

[1]朱立倉,趙冬,徐上知等.新疆地區(qū)三個民族3550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調查[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5,31(9):912-917.

[2]郭興濤,李萍.高血壓性腦出血現(xiàn)代外科手術治療的認識與體會(附116例臨床報告)[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上旬刊),2014,24(7):3782-3783.

第6篇:課外科學小知識范文

一、小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理論依據(jù)

1. 小學生課文閱讀的主要問題。

前文分析了課外閱讀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隨心,課外閱讀看什么是自由的;二是隨時,課外閱讀要在什么時候看也是自由的;三是隨性,課外閱讀想看多久多長篇幅更是自由的。但是,小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的表現(xiàn)卻是無知、無序。這無疑是擺在課外閱讀實踐面前的一組矛盾,而矛盾的焦點是“無序”。

“無序”引發(fā)凌亂。小學生課外閱讀行為處于混亂無序的狀態(tài),就會出現(xiàn)盲目地挑選讀物,不清楚自己的閱讀興趣,使閱讀行為不能持久,這說明組成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結構的要素組成比較混亂,沒有達成可體現(xiàn)能力的有序排列。所以說,“無序”會導致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減退,最終因沒有獲得閱讀愉悅的體驗而抗拒課外閱讀。

2. 解決問題的理論依據(jù)。

如何解釋和解決這個矛盾呢?協(xié)同學的理論觀點認為:事物的演化受到序參量的控制,演化的最終結構和有序程度決定于序參量。序參量的大小可以用來標志有序的程度,當系統(tǒng)是無序時,序參量為零。當外界條件變化時,序參量也變化,當?shù)竭_臨界點時,序參量增長到最大,此時出現(xiàn)了一種有序的有組織的結構。協(xié)同論揭示了物態(tài)變化的普遍程式:“舊結構——不穩(wěn)定性——新結構”, 即“隨機力”和“決定性力”之間的相互作用把系統(tǒng)從舊的狀態(tài)驅動到新的狀態(tài),并且實現(xiàn)成為那個新的狀態(tài)。

用協(xié)同論解釋學生課外閱讀行為,可以理解為:課外閱讀就是外界的“隨機力”,學生內在閱讀能力即是“決定性力”,兩股“力”在課外閱讀實踐中相互作用,將學生舊有的閱讀能力無序結構引向有序,促成新結構的形成。

由此我們可以推斷,“隨機力”的構成對學生“決定性力”的影響至關重要。我們把課外閱讀指導以及課外閱讀內容組成外界“隨機力”,影響學生內在序參量的“決定性力”,會更有效地推動學生內在閱讀能力結構的發(fā)展。

3. 分級閱讀理念的運用。

如何有效地利用課外閱讀指導和課外閱讀內容的影響呢?分級閱讀的理念可以進一步幫助我們撥開云霧。

分級閱讀是近代在西方發(fā)展起來的閱讀模式,國內有學者將其理論進一步發(fā)展,提出人一生的閱讀從來就是分級的,分級閱讀的出發(fā)點與歸宿點就是為了兒童的發(fā)展,讓所有兒童都獲得閱讀,讓閱讀成為兒童生活的一部分,讓閱讀成為兒童最廣泛的學習實踐。分級閱讀提出“什么年級的孩子讀什么書”,具體說就是從兒童的年齡(身心)特征,思維特征,社會化特征出發(fā),根據(jù)其心智發(fā)展程度,選擇不同的讀物,什么年級讀什么書。

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分級閱讀體現(xiàn)著人性的關懷,它是兒童本位論的踐行者。

二、課外閱讀分級指導策略的實踐探索

協(xié)同論的觀點為我們進行課外閱讀指導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分級閱讀是在閱讀內容上給學生進行分級,在閱讀內容上幫助學生解決讀什么的問題,但在閱讀行為上,還應該對學生進行分級或分層的指導。我們在此理念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行為進行分級指導的實踐探索,具體的指導策略為以下幾個方面:

1. 從無知走向自知。

孩子的觀察和認識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在認知的驅動下會自覺地尋找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觀看和閱讀,但行為多為無目的的,大多數(shù)學生仍不很清楚自己需要進行哪些方面的閱讀,表現(xiàn)出對課外閱讀的閱讀內容和閱讀方法的無知。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運用協(xié)同論的原理,通過外在的閱讀行為的指導影響學生內在的閱讀認識的發(fā)展,把學生的課外閱讀認知從無知走向自知。

閱讀行為指導需經歷閱讀實踐過程,在實踐過程中促進閱讀心理變化,使之逐漸明確自己需要怎樣的課外閱讀。具體過程如下:

第一階段:學讀。這是讓學生從隨意翻開書看兩三頁,到靜下心進行閱讀的過程。無論哪個年齡層次的孩子,只要進行課外閱讀,都要經歷靜心讀的階段,不沉下心進行讀,很難讀出什么內容。這是一種閱讀品質的培養(yǎng)。

第二階段:學思。這是讓學生從追求情節(jié)或滿足認知的閱讀,向邊閱讀邊思考轉變的閱讀過程。在閱讀中融入思維活動,進一步理解閱讀文本的意思,體會作品的內涵,是提升閱讀質量的重要步驟。這對已具有一定課外閱讀經歷的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一步。

第三階段:學聯(lián)。這是讓學生從文本內容的閱讀,聯(lián)結到文本內容以外的事物,積極尋找對照點或理解點閱讀的過程。如果說上一階段的課外閱讀,較多指向文本內容本身,那么這一階段的課外閱讀則強調讓學生聯(lián)結文本以外的要素,如作者經歷、時代背景等,同時也可聯(lián)結自己,對照自己或所處的環(huán)境進行聯(lián)結閱讀的過程。

第四階段:學辨。這是讓學生從接受閱讀到批判閱讀的轉變過程。這是一種較為成熟的閱讀活動,學生能用鑒賞的眼光、一定的觀點評價所讀作品的價值。這往往是學生閱讀品質中比較欠缺的一點,這是課外閱讀比較高級的階段。

這四個階段的閱讀行為指導,使小學生從不知道怎樣讀到自我完成讀的過程,從無知走向自知,甚至形成一種自覺的閱讀能力表達。這種分級的課外閱讀指導與學生的認識水平發(fā)展和成熟度相一致,使學生更快更容易促進內在閱讀認識的形成。

2. 從無序走向有序。

第7篇:課外科學小知識范文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進出口業(yè)務規(guī)模不斷擴大,總額連年上升。在進出口業(yè)務中,從發(fā)貨到結匯離不開各種單證,它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了合同的履行,因而單證工作是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單證的流轉構成了對外貿易的基本程序。但外貿單證引起的貿易糾紛在進出口業(yè)務中時有發(fā)生,給企業(yè)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外貿單證課程著重講述單證在進出口貿易中的應用,使學生掌握進出口業(yè)務中的信用證審核、單據(jù)的繕制及審單技巧。作為一名國際貿易專業(yè)的年輕教師,我深深意識到一定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zhàn),盡自己最大努力培養(yǎng)出一批具有較強的國際意識,熟悉國際經濟和貿易運行規(guī)則、掌握如何繕制單證的創(chuàng)新型高素質人才。而高職院校培養(yǎng)外貿單證操作人才時,應在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時間分配、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改革等方面加強研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求掌握進出口貿易知識,更要掌握相應的制單技能,成為一畢業(yè)即能上崗的專門人才。

二、當前外貿單證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外貿單證課程的重要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外貿工作所要求的制單能力,國內各類院校的經貿類專業(yè)都開設了外貿單證課程,然而目前的教材和教學都無法適應外貿工作對學生從事外貿業(yè)務的要求,造成人才培養(yǎng)與社會需求的脫節(jié),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重理論,輕實踐。

表現(xiàn)為在教學中,教師講授概念、讓學生瀏覽教材中的單證樣本,然后進行簡單的分

析,這種教學模式比較符合教學規(guī)律和師生習慣,可以讓學生學到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但忽視了對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的結果是學生走上了工作崗位,不知如何下手。

2.重功利, 輕素質。

這是一種浮躁作風,只求“立竿見影”,缺乏長遠打算,表現(xiàn)出來的是重視能立竿見影

的單證填制知識,重視能立即帶來成績的教學方法(如片面追求單證員、報關員、報檢員資格考試的高通過率),而輕視學生綜合素質的穩(wěn)步提升。

3.重典型,輕變化。

外貿單證種類很多,用途各異,不同貿易條件下涉及的單證種類不同,繕制格式上也有

差異,即使是同一種單證,由于貿易條件不同甚至是外貿公司不同,它的填制格式也有一定的差異。目前部分學校只讓學生接觸典型的單證樣本,忽視多樣化和差異化的要求。

三、對外貿單證課程教學改革的解決方案

1.外貿單證課程實踐教學框架的構建

在整個外貿單證實踐教學體系中構建三大模塊: 即基礎模塊、綜合模塊、實習與職業(yè)技能鑒定模塊。

(1)基礎模塊。該模塊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其中包括制單材料和單證填制兩個子模塊, 其中制單材料是單證填制的依據(jù), 包括進出口合同和信用證兩個二級模塊。單證填制模塊根據(jù)實際業(yè)務中單證的特點,按合同的履行程序分成運輸單證、檢驗單證、報關單證、投保單證、結匯單證等五個二級模塊。

(2)綜合模塊。該模塊主要培養(yǎng)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對基礎模塊中的二級模塊進行整合,讓學生分別扮演出口商、進口商、供應商、出口地銀行、進口地銀行。學生作為獨立的經營單位在模擬環(huán)境中為了各自的經營目標主動完成工作。各角色可以在既定的規(guī)則下自由地進行尋找業(yè)務伙伴、交易準備、交易磋商、簽訂合同、履行合同等商務活動,最終達到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

(3)實習與職業(yè)技能鑒定模塊。該模塊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工作能力,組織學生參加單證員資格考試、報關員資格考試和報檢員資格考試,安排學生去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單證操作短期實習,積累實際工作經驗,激發(fā)起學生的實踐興趣。

2.外貿單證實踐教學的實施方案

(1)根據(jù)進出口貿易的制單過程制定實踐教學大綱,深入進出口企業(yè)調查行業(yè)對單證操作的要求,以此設定實踐教學大綱,列入教學計劃,確定單證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

(2)根據(jù)模塊設置進行階段性教學。

①第一階段,基礎模塊教學。對制單材料這一子模塊進行實踐教學,要求學生能閱讀英文合同和信用證等制單材料,并能對不同類型的合同和信用證有所了解,為單證繕制打下基礎。

②第二階段,綜合模塊實踐教學。在第一階段訓練的基礎上,對二級模塊進行整合,讓學生分角色操作一個完整的案例。

③第三階段,組織學生參加職業(yè)技能鑒定及參加校外實習,一可以檢驗出前幾個階段實踐教學的效果,是否符合單證崗位從業(yè)資格的需求,二可以為學生走入工作崗位做準備。

(3)根據(jù)實踐教學的特點,進行開放式的課外教學,建立一個外貿單證課程主頁,為單證樣本提供展示平臺,將進出口業(yè)務中的單證樣本經過處理后掃描成圖像后掛至主頁中,讓學生在課外上網瀏覽企業(yè)的業(yè)務單證,利用這些資料來進行實際操作,加深對單證實務的感知。

3.外貿單證實踐教學的實施保障

(1)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由于外貿單證課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教學方法上不能拘泥于傳統(tǒng)模式,應大膽改革。結合筆者教學實踐,本課程宜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實施項目化教學方法,課堂與實訓地點一體化 。具體如下:

①任務驅動法。進出口業(yè)務單證的制作與使用在真實背景的貿易項目中進行,將一個大項目拆分為若干個任務,要求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完成各項任務,這種教學方式重視學生間的溝通和團隊合作精神,強調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完成任務的能力。

②課證融合法。本課程的教學與全國國際商務單證員、報關員職業(yè)考證相融合,上課內容與考證內容相融合。我們采取“以考促改”、“以獎促考”、“以考促練”的方法,以成功實施“課證融合”改革,使學生畢業(yè)時獲得“雙證”,順利實現(xiàn)就業(yè)。

③案例教學法。抓住大學生偏形象思維,喜歡活動的特點,在完成各項任務的同時,穿插一些具體的單據(jù)案例給學生練習及講解,加強學生的技能掌握。通過案例分析,能夠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案例的采集最好是既有教材里的,又有教師在其它參考資料上或現(xiàn)實生活中找出來的。

④雙語教學法。由于在進出口貿易實踐中,相關文件絕大多數(shù)都以英文擬訂和處理,這就要求主講教師在教學和實訓中運用大量專業(yè)英語進行講解和講授,學生的實訓也須全部以英語來完成。雙語教學使學生熟悉業(yè)務操作實際環(huán)境,真正掌握職業(yè)崗位需要的操作技能。

(2)進行教學手段改革。積極推廣多媒體教學,大膽嘗試模擬軟件教學、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等。本課程可開設手工制單實訓室、電腦制單實訓室、國際貿易綜合實訓室,把手工制單與電腦制單以及單證流程結合起來,使用EDI教學系統(tǒng)軟件、國際貿易綜合實訓系統(tǒng)軟件,并使用光盤、圖片、表格和幻燈片等多種手段配合教學。

在多媒體教學中,每一章節(jié)先介紹學習的主要內容、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習方法,讓學生明明白白學習,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講授的時候要再強調重點和難點,并且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夠充分利用一些單證來進行生動講解,從而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進行考試內容與方式的改革。對于外貿單證課程來說,應采取利用實際操作來考核,要求學生在具體的案例環(huán)境下,根據(jù)所制單證的正確率進行評分。

(4)建立模擬實驗室。在學校資源利用允許的情況下,加大力度建立模擬實驗室。讓學生可以熟悉、體驗國際貿易、物流和報關等業(yè)務流程。該實驗室主要是根據(jù)進出口業(yè)務聯(lián)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把學生進行分組輪流練習,每組為二到四名學生,通過處理相應的單證,讓每個學生都能熟悉進出口業(yè)務中的交易磋商、合同簽訂、合同履行(包括催證、審證、改證、備貨;出口托運訂艙;出口貨物保險;出口貨物報驗;出口貨物報關;出口制單結匯等)、銀行、保險、船務運輸、海關(報關)等流程,并讓每個學生在各個項目中輪換角色,培養(yǎng)學生親自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團結合作精神,盡快地適應國際貿易、物流、報關報驗等崗位的工作要求。

教師通過演示國際貿易業(yè)務、報關等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包括議價、談判、付款、裝運、通關、保險、索賠等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到商品進出口無紙化交易的全過程,感受現(xiàn)代國際電子商務的魅力。

(5)教師要注重知識的更新,增強實際操作技能。外貿單證課程知識面廣、更新快,因而教師要具備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同時教師要利用假期下企業(yè)實地鍛煉,積累相關的外貿單證操作經驗,培養(yǎng)雙師型素質。

(6)發(fā)揮校企合作優(yōu)勢。我院自建校以來就開展并堅持著校企合作。在《外貿單證實務》的教學改革中,我們可以繼續(xù)發(fā)揮校企合作的優(yōu)勢,積極聯(lián)系外貿企業(yè),與他們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了穩(wěn)定的校外實習實訓條件。實訓表現(xiàn)出色的學生更可成為外貿企業(yè)將來招聘的重點對象。這樣有利于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實操能力。

總之,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和形勢的變化,社會對知識型、實用型和技能型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外貿中的很多做法也會發(fā)生變化,這就要求教師基于工作過程開展教學,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書面和實踐不脫節(jié),同時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課堂的主人,實現(xiàn)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

參考文獻

[1]陳貞芳: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提高學生掌握外貿單證技能 職業(yè)[J].2009年第6期,16-18

第8篇:課外科學小知識范文

1.從問卷調查中引發(fā)的思考

信息技術的課外延伸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應該以課堂探究為前奏,以課外探究為后續(xù),開展跨時空、全方位、多角度的延伸活動,但現(xiàn)實的課外延伸學習狀況卻不容樂觀。

為更好地了解小學信息技術課外延伸活動的現(xiàn)狀,2012年6月隨機對我片區(qū)三至五年級100名學生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如下(序號為調查選項,括號內數(shù)據(jù)為調查結果):

問題一:老師會布置信息技術課外延伸作業(yè)嗎?

1.經常(6%);2.有時(15%);3.偶爾(31%);4.不會(48%)。

問題二:對課外延伸的作業(yè),你怎樣對待?

1.很認真(19%);2.比較認真(30%);3.不認真(25%);4.不清楚(26%)。

問題三:課外任務完成的情況老師會檢查嗎?

1.經常會(10%);2.有時候會(17%);3.很少(43%);4.沒有(30%)。

問題四:信息技術課外活動老師會一起參加嗎?1.很多(9%);2.一般(16%);3.很少(58%);4.沒有(17%)。

問題五:在信息技術課外延伸作業(yè)中,你遇到的主要困難是什么?

1.其他作業(yè)多,沒時間(7%);2.缺乏老師指導(23%);3.家長不支持(62%);4.其他(8%)。

2.成因分析

從以上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課外延伸的參與率和有效率都很低。那么,造成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何在?我們不妨從以下角度去分析:

1)教師對信息技術課外延伸活動的誤解

教師常把小學信息技術看成是一門“副科”,課堂上都是馬虎應付,就更談不上重視學生的課外探究實踐活動了。如果教師對學生的課外活動不重視,不予以指導,不予以鼓勵,學生很容易對延伸活動半途而廢,或者就是不加理睬。

2)教師“走過場”的教學設計

課外延伸的學習是學生學用結合、深入探究的重要途徑,但目前并未引起信息技術教師的高度重視,顯得非常隨意,讓人感覺可有可無,只是一種流于形式的行為。課后延伸原本應該有助于孩子的成長,但在教師的隨意對待下,變成不斷麻痹孩子積極性的無效延伸活動。

3)小學生課外自行探究能力弱

小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少,思維還不夠完善,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往往會碰到各種困難。小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快,變化也快,注意力不能持久,在遇到困難時,如果教師不適時推助一把,那么就會阻止學生課外探究與實踐的步伐。

3.我的觀點

后置性作業(yè),又稱為后置性學習,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形式。它指的是學生根據(jù)教師的要求,在上課之外的時間獨立進行的學習活動,注重課內外相結合,是信息技術教學從課堂向課外的有效延伸,使學生帶著課堂中所學到的信息技術走向社會生活,積累與豐富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活動經驗,提升信息素養(yǎng)。

既然現(xiàn)實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外延伸學習狀況不容樂觀,那么我們必然要尋求一種提升其實效的有效載體。我們認為精心設計后置性作業(yè),保證作業(yè)的有效實施,是提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延伸實效的重要策略。

二、實踐探索

作為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延伸部分,后置性作業(yè)是對課程意義重建與提升的創(chuàng)造過程,是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深化過程,其作業(yè)內容應適度開放,向課外延伸,與生活接軌;作業(yè)形式應貼近學生的心理特點,增強實踐性、探索性,促使學生在學習實踐中獲得新知;作業(yè)的指導與評價應有效、到位。

1.后置性作業(yè)的內容設計

信息技術教學中,后置性作業(yè)的內容大致有兩個方面:課堂的重難點和課堂上遺留的內容;校本活動的內容。

1)抓住教學重難點,合理延伸

技能的形成需要不斷的訓練與提升,然而信息技術課一個星期只有一節(jié)課,這樣圍繞教學重難點設計后置性作業(yè)進行課外延伸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三年級上冊的畫圖中,課堂上學生通過橢圓和曲線工具完成了“氣球”的練習,在設計后置性作業(yè)時,圍繞橢圓和曲線這個教學重難點,要求學生利用這兩項本領設計相應的圖案,將課內知識適時延伸并到課外深化拓展。

2)捕捉遺留問題,適時延伸

一節(jié)信息技術課只有短短的40分鐘,經常發(fā)生這樣的現(xiàn)象:學生還在繼續(xù)探究、交流某些問題,下課鈴聲響了,在學生的嘆息聲中,往往課堂就這樣草草收場。因此,教師可以抓住課堂上意猶未盡的探究點,設計后置性作業(yè),將信息技術的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去。例如,三年級上冊的畫圖中,顏料盒是學生極感興趣的內容,以往常有學生因為精心調色而無法完成課內練習。此時,設計一個“‘五顏六色’靚衣裳”的延伸作業(yè),將課堂上費時的調色問題延伸到課外的活動中。

3)打破學科邊界,融合延伸

模糊學科邊界是以打破現(xiàn)有學科之間的界限,揭示并強化各學科知識在結構上的內在聯(lián)系為基礎,逐步完善成形,向專題形式發(fā)展。例如,四年級下冊“小小編輯”一單元內容,主要是掌握Word類軟件處理圖文的技能。此時,和語文學科教師商議共同設計一份板報的課后延伸作業(yè),內容由語文組商定,設計與實施方案由信息技術組商定,最后在各個班級的展覽墻上展示。

4)立足生活實際,應用延伸

后置性作業(yè)可以立足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靈活拓展,開發(fā)新的作業(yè)資源,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習資料,拓寬發(fā)展空間,從而營造多元健康的學習文化生活。

(1)基于校園生活,滿足個性需求

校園生活系列開發(fā)的目標在于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輕松、和諧的氛圍,以期滿足學生的選擇需求,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綜合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信息技術組的傳統(tǒng)小型競賽項目“筆畫新年”,課程形式豐富多樣,學生喜歡,樂于參與,始終是在愉悅中享受教育。

由于信息技術課每周的課時數(shù)少,所以很多時候是在課外開展。結合校園文化開展豐富多彩的校本化活動,使孩子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能夠有機會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信息技術“作業(yè)”,而且還像逛“超市”一樣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來選擇活動。

(2)傳承本土文化,突出自主協(xié)作

本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圍內長期形成的人、自然、社會的關系,是在生活、自然、生態(tài)、習俗等方面各具特色、自成體系的文化。例如,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我的數(shù)字名片”(如表2)的后置性作業(yè)設計。

根據(jù)“我的數(shù)字名片”所提供的內容重組、活化后的內容,基于本地文化的作業(yè),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3)走進生活畫卷,豐富個性體驗

后置性作業(yè)將教育與生活融為一體,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直接經驗和感受體驗,以發(fā)展他們的社會活動能力、合作精神、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例如,“互聯(lián)網有約”(如表3)的作業(yè)設計。

現(xiàn)在上網對孩子來說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了,讓孩子們通過與此相關的作業(yè)任務能真切感受到網絡帶來的益處,同時深刻體會到它對心理健康成長的負面影響以及對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的沖擊[1]。

2.后置性作業(yè)的類型創(chuàng)新

1)游戲型作業(yè):主動練習技能,激發(fā)學習興趣

游戲型作業(yè)將知識蘊含于游戲中,是學生最喜歡的信息技術作業(yè)。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感覺到信息技術作業(yè)是一個游戲的天地、學習的樂園[2]。“認識鍵盤、指法練習”(如表4)的作業(yè)設計,有效地抑制學生對打字感到厭倦、乏味的心理。

學生回家玩兒打字游戲,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再玩兒這個游戲時就感到輕松自如了。這樣既保持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又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2)實踐型作業(yè):靈活運用知識,提升操作能力

教師設計一些實踐活動,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收集信息等途徑來增強運用信息技術服務社會的能力。教師在施教第六冊“讓照片別具一格”(如表5)這個內容后,布置以下的實踐延伸作業(yè)。

這樣的作業(yè)可以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分析性智力、創(chuàng)造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促進這些能力之間的平衡,促使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3]。

3)創(chuàng)作型作業(yè):激活個性與潛能,重在個性展現(xiàn)

作業(yè)必須適應孩子的需要,而不是讓學生去被動適應預先規(guī)定的作業(yè)。學生會更樂于自由想象、自由創(chuàng)作。教師在施教六年級下冊“房間的布置”(如表6)后,布置以下的實踐延伸作業(yè):

學生對自己的作業(yè)進行自我設計、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創(chuàng)作型作業(y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探索者和成功者。

4)整合型作業(yè):豐富作業(yè)外延,重在綜合應用

整合性作業(yè)設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與實踐性,不是單純學科知識的運用和延伸,而是需要綜合運用知識來認識、處理、解決問題。根據(jù)四年級下冊第15課“設計標志”(如表7)和PowerPoint中的“自選圖形”設計“交通標志我知道”的后置性作業(yè)。

類似這樣的作業(yè)不受學科知識體系的束縛,這里不僅需要孩子有比較嫻熟的信息技術操作水平、信息搜集處理水平,此外還需要整合其他學科,對知識加以綜合運用,從而激活各自的潛能[4]。

3.后置性作業(yè)的激勵評價

加強后置性作業(yè)的指導、評價與激勵體系建設,多形式展示學生課外探究成果,努力爭取家長對學生信息技術課外延伸探究活動的支持。

1)突出指導:注重后置性作業(yè)過程的交流

后置性作業(yè)不是布置下去就完成了,必須還要回歸到課堂中來,這樣信息技術教學的“效”才能體現(xiàn)出來。

注重課外延伸探究過程的交流。學生課外的延伸活動,需要課堂上的適時調控。在課堂上初次交流、布置好后置性探究延伸活動后,學生著手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安排課堂上的某些時間進行實時的交流。

注重課外延伸探究結果的交流。我們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了解課外延伸探究活動:一是過程流,二是學生探究結果的匯報交流??偨Y性的交流對后置性課外延伸活動反饋信息的掌握更加重要。

2)凸顯激勵:注重后置性作業(yè)成果的交流

開匯報會:引導學生自己組織、自己實踐、自己探索、自主合作,就課外了解、調查、實驗操作中的情況在同學間交流、討論、然后在班上向大家作匯報,看哪些同學知道得最多,哪些同學講得最具體。

成長電子檔案展示:成長電子檔案評價不僅體現(xiàn)過程評價,同時也體現(xiàn)學生自主評價,并且強調自我縱向比較。通過校園網絡為每一位學生準備一只“成長電子檔案袋”。學生每次必須以真實姓名登錄網站,對其作品進行評價,并進行學期測試、階段性總結評價。檔案袋包含學生認為最能展示他成就的有效作業(yè)。例如,學生自選優(yōu)秀作品(包括課外創(chuàng)作的作品),自己收集的有關信息技術的圖片、文字,以及自己寫的信息技術小評論等,由學生挑選自己認為最好的保存到電子檔案袋中,存放時可與過去的作品比較,不滿意的作品可以取出,定期展示給家長觀賞、評價。成長檔案中的作品,可在期中和期末進行展覽[5]。

網站作業(yè)展示區(qū):每位學生都可以將自己的有效作業(yè)上傳到網站并附上自己的簡短評語,其他同學也可以對作品進行適當?shù)脑u價,并為作品評級:優(yōu)秀、良好、合格。學生可以通過作品展示和評價學習同學的優(yōu)點,改進自己的缺點。

3)關注生成:注重后置性作業(yè)生成問題的交流

注重后置性作業(yè)的生成問題的交流,研究每一個學生的興趣、力量、可能性和能力,找準教學目標、教材與學生的最佳結合點,因人而異,以學定教[6]。通過對后置性作業(yè)的交流和關注,學生不但掌握、了解相應的信息技術知識、技能、方法與習慣,而且會更多地融入自己的思維,感受到課外延伸作業(yè)的快樂和家庭的溫暖。

我們可以將生成的問題劃分為兩種不同類型分別進行處理。

抓“近相關”生成問題。這類問題是課外延伸的深化與拓展,這就要求我們抓住這一良好的契機。當然,有些問題需要花較多的課外時間,可以有效地將課外研究和課內討論結合起來。

取“遠相關”生成問題?!斑h相關”不是“不相關”,這類課外延伸問題往往可以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最終起到提升整個后置性作業(yè)有效性的作用。對于這類生成問題,我們要懂得取舍,取其中有價值的問題,其次才是如何利用與拓展延伸[7]。

三、思考

1.教師如何更好地適應后置性作業(yè)

設計與實施后置性作業(yè),增加了教師上課的跨度、深度和靈活度,使備課層面拉寬、難度加大、工作量增多,這對教師提出更為嚴峻的挑戰(zhàn)。教師如何更好地適應后置性作業(yè)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

2.爭取家長更多支持,提高后置性作業(yè)的實效性

有不少家長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理解信息技術這個學科,從而導致對后置性作業(yè),尤其是一些探究活動的反對。因此,我們還需要逐步引導家長走進孩子所探究的信息技術學科領域,消除對“玩電腦”的成見,了解學科價值,在家庭、社會中形成濃厚的課外探究氛圍。

參考文獻:

[1]王敏軍.互聯(lián)網有約[J].信息教研周刊,2009(2):26.

[2]王敏軍.巧用游戲,突破難點[J].信息教研周刊,2012(7):19.

[3]王敏軍.對“用ACDsee瀏覽和編輯圖片”教學的反思[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1):22.

[4]王敏軍.小學信息技術實踐性課外作業(yè)例談[J].信息教研周刊,2010(17):19.

[5]王敏軍.小學信息技術差異性作業(yè)的設計與實施[Z].富春五小,2010.

[6]葉青.淺談語文課外作業(yè)的設計[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8):44.

第9篇:課外科學小知識范文

論文關鍵詞:中職院校;課外體育活動;傷害事故

課外體育活動作為中職院校學生的一種自覺、自愿、自發(fā)的行為,對于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娛樂身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課外體育活動的對抗性、開放性和自發(fā)性,容易導致學生受到不同程度的人身傷害。雖然傷害事故的概率較小,但一旦在課外體育活動中受到人身傷害事故,不但對處在發(fā)育期的學生身體產生不良影響,也給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不便,嚴重的傷害事故還可能給學生的成長和家長的生活蒙上一層陰影。因此,通過對惠州市部分中職院校課外體育活動傷害事故的抽樣調查,試圖找出中職院校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傷害事故的類型和原因,期望對中職院校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良性發(fā)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惠州市中職院校課外體育活動傷害事故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了惠州衛(wèi)校、惠州旅游學校、惠州商業(yè)學校、惠州建筑學校作為樣本,并隨機對4所學校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對專業(yè)書籍的閱讀以及對中國知網、維普資訊網的檢索,基本了解課外體育活動傷害事故的研究動態(tài),為本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和參照。

1.2.2問卷調查法 發(fā)放調查問卷200份,回收186份,回收率為93%,有效問卷177份,問卷有效率為88.5%。

2結果與分析

2.1中職院校課外體育活動傷害的現(xiàn)狀

2.1.1課外體育活動任害的類型與特點 調查結果表明,課外體育活動傷害的發(fā)生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最常見的傷害是表皮挫傷、韌帶損傷和肌肉拉傷。其中表皮挫傷有16例,占調查人數(shù)的9.03%;韌帶損傷有7例,占調查人數(shù)的3,95%;肌肉拉傷有5例,占調查人數(shù)的2.82%。

2.1.2課外體育活動協(xié)罟項目的分布 中職院校課外體育活動傷害事故與學生所喜歡的運動項目有直接關系。根據(jù)不同運動項目的普及程度,傷害事故也成不同的分布。比較流行的項目,傷害事故概率就高,反之則低。籃球和足球在中職院校較其他項目更為流行,所以受到傷害的人數(shù)也最多,共計23例,占調查人數(shù)的82.1%;其次為羽毛球13,占調查人數(shù)的10.7%;其他項目為2例,占7.2‰

2.1.3課外體育活動化害部位的分布 調查發(fā)現(xiàn),中職院校課外體育活動傷害經常發(fā)生在面部表皮、上下肢關節(jié)部位和肌肉拉傷,尤其是皮膚表皮、上下肢關節(jié)損傷較多。面部表皮損傷15例,占調查人數(shù)的53.6%;上下肢關節(jié)損傷9例,占調查人數(shù)的32.1%;肌肉拉傷占4例,占調查人數(shù)的14.3%。

2.2中職院校課外體育活動傷害原因的分析

課外體育活動具有明顯的開放性、對抗性和風險性。學生在運動中受到傷害事故的原因具有動態(tài)性、突發(fā)性和復雜性。活動傷害的原因主要表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

2.2.1課外體育活動缺乏有序的組織 中職院校的課外體育活動多數(shù)是學生自發(fā)、自覺的行為,缺乏有效的組織和正確的指導是學生在參與課外體育活動時受傷害的主要原因。中職院校對于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內容都沒有專人指導、組織,比較流行的項目場地較為擁擠,參與人數(shù)較多,經常發(fā)生身體碰撞和擦傷,比較容易受到傷害。

2.2.2課外體育活動準備活動不充分 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前熱身運動準備不足、認識不夠,不做準備活動就進行體育活動的為數(shù)不少。尤其他們在中學時期參加體育活動較少,在自發(fā)參加的體育活動中,對準備活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而且這種現(xiàn)象在大學生中也普遍出現(xiàn)。有為數(shù)不少的人認為做準備活動浪費時間,消耗體力,往往不做準備活動就參加劇烈運動,這樣神經系統(tǒng)和內臟等器官機能沒有充分動員起來,致使肌肉拉傷、韌帶拉傷或挫傷等傷害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2.2.3課外體育活動動作技術不規(guī)范 中職院校課外體育活動欠缺體育教師的指導和組織,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時,始終在無序和自發(fā)的狀態(tài)下進行。學生在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時,完全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體育項目,不少學生對參與體育項目的動作要求和技術規(guī)范掌握的不夠,甚至基本上不會。因此,在不會和錯誤的動作下,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受到傷害也在所難免。另外,有一些學生在大強度運動后,繼續(xù)在饑餓和疲勞的情況下進行體育練習,忽視了身體機能狀態(tài)。在此情況下,學生的機能下降,興奮性低,稍有疏忽,就容易發(fā)生運動傷害。“技術動作不熟練、不規(guī)范,甚至技術動作錯誤或者違反運動規(guī)律,都會違背身體的生理解剖特點和運動時的力學原理,不僅易造成自我傷害,而且易造成其他學生的傷害。

2.2.4自我保護能力差 在課外體育活動中,自我保護能力非常關鍵。有些學生自我保護意識淡薄,自我保護能力較差。在籃球、足球等體育活動項目中,動作復雜多變,對抗性強,要求身體具有很高的靈活性、協(xié)調性與柔韌性。而在這些體育運動中,有些學生預防運動傷害的意識和自我保護的意識不強,自我保護的方法不當,即使意識到也容易受傷害,也因自我保護能力不重視,不會采取有效的自我保護措施,而導致運動中傷害。

2.3中職院校課外體育活動傷害的預防措施

在課外體育活動中,如何防止和減少傷害是中職院校教師和管理者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課外體育活動本身具有豐富課余文化生活、娛樂學生身心的功能,而這一功能的發(fā)揮有賴于減少對學生的人身傷害。為了減少中職院校課外體育活動的傷害事故,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3.1加強安全教育,重在預防 在課外體育活動中,不少學生由于缺少運動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或不遵守循序漸進的鍛煉原則,忽視安全而發(fā)生運動傷害的學生較多。所以,中職院校的體育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一定要針對課外體育活動容易受傷的項目的要點,分析可能導致課外體育受傷的部位,教育學生自覺遵守課外體育鍛煉的原則,循序漸進,避免因體力透支造成不必要的課外體育傷害事故。同時,學校應舉該辦一些運動損傷應急處理講座,讓每個學生掌握幾種常見的課外體育活動傷害事故的預防技巧和應急處理辦法,這樣可以減少課外體育活動傷害的發(fā)生。

2.3.2課內外體育一體化 課外體育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是對課堂傳授的知識、技能和技巧的實踐應用。課內體育教師傳授豐富的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而課外體育活動是對課內體育學習的實踐應用,兩者有機結合才能有效地增進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使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技術和技能得到鍛煉、掌握、鞏固和提高。因此,中職體育院校的教師不僅要做好課內體育教學,也要做好課外體育活動的引導和指導,只有體育教師正確的引導、組織和關注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體育活動才能發(fā)揮其最大功能。

2.3.3重視熱身,加強自我保護 在體育教學中,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師要讓學生清楚做準備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學生對做準備活動重要意義的認識。認真做好準備活動的目的就是使身體進入運動狀態(tài)以前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做好準備,在提高中樞神經系統(tǒng)興奮性的前提下,動員機體各系統(tǒng)器官的機能,克服惰性,提高全身的物質代謝水平,加強肌肉韌帶的柔韌性和彈性,降低肌肉的粘滯性,以適應機體運動的需要,并對預防肌肉拉傷、關節(jié)扭傷,以及因心跳過快而引起的心慌、惡心、嘔吐、頭昏等有重要作用。

加強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是預防運動傷害的主要手段。在體育課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保護的意識,并把自我保護的正確方法教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相互保護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2.3.4購買保險、轉移風險 學生入校時,學校有關部門應了解他們的家庭是否為其購買了傷殘保險。對于沒有購買的家庭應盡量引導購買。對于少數(shù)困難的家庭,學校可以通過各種其他途徑(如困難補助金、助學金、捐款等)籌措資金為他們購買保險。學生參加保險,在傷害事故尤其是重大人身傷害事故發(fā)生時,能夠降低和轉移學生自身承受的風險,增加抵御風險的能力。

3結論

3,1中職院校課外體育活動傷害事故的發(fā)生與學生對項目的喜好程度成正相關。在中職院校比較普及和流行的足球、籃球、羽毛球發(fā)生傷害事故的比例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