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范文

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報告

第1篇: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范文

經濟責任審計是審計部門對領導干部在任職期間因其所任職務對各項財務收支經濟活動應當履行的職責、義務等情況進行監(jiān)督評價的行為。事業(yè)單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是指內部審計機構對有關部門負責人因各種原因離開現工作崗位之前,就其職責范圍內履行經濟責任的情況做出鑒證和評價。

二、事業(yè)單位經濟責任審計必要性

事業(yè)單位經濟責任審計是促進事業(yè)單位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合理節(jié)約使用國有資金,發(fā)揮資金最大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管理干部的需要?!敖洕熑螌徲嫿Y果報告歸入被審計領導干部本人檔案”的規(guī)定,增加了事業(yè)單位對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視程度,對事業(yè)單位形成有力的監(jiān)督力量,對于干部管理和建設具有現實意義。

三、事業(yè)單位經濟責任審計現狀

本文分析的事業(yè)單位經濟責任審計是基于事業(yè)單位內部機構分析事業(yè)單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相關問題。

1.內部機構設置不合理,內審人員缺乏專業(yè)素質

由于領導重視不足等原因,事業(yè)單位的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不夠,一般內設于財務部門或者紀檢部門,將內部審計限制在了一定范圍內,多數時候賬務處理與內部審計相重合,形成了 “形式主義內審”。

現階段我國事業(yè)單位內部審計人員大多為財務基礎工作方面的人員,對單位管理、投資和外部經濟環(huán)境等方面的知識有所不足,不利于對內部機構負責人進行全面的審計和評價。

2.內部審計制度不完善,造成無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現象

事業(yè)單位內部審計發(fā)展的不平衡是致使部分單位沒有自己的內部審計相關制度章程、工作規(guī)范指南的重要原因。很多時候審計人員只是依靠自身工作經驗實施內部審計工作,或者有在實際工作中沒有遵照執(zhí)行本單位的內部審計章程及工作規(guī)范等,使得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無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現象。

3.未有效開展經濟責任審計質量控制

審計人員運用一些審計方法控制審計質量是審計部門自身的一種自律行為,目的是為了強化審計質量。而對經濟責任審計的質量控制也是審計的重點。通過對審計方案、審計證據、審計報告等審計環(huán)節(jié)的質量控制,可以確保預期的經濟責任審計目標的實現,保障審計效果。目前,事業(yè)單位內部審計還未全面開展質量控制制度,使得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質量也缺乏有效的保障。

4.先離任后審計問題比較普遍

“先離后審”是絕大部分事業(yè)單位在進行內部審計時特殊現象,這一現象不僅違背國家“先審計,后離任”的原則,也使得內部審計的結果利用不充分,其缺陷一是失去了經濟責任審計的預警功能,同時也降低了審計工作的權威性,使得被審計責任人責任心降低,增加工作中出現非善意行為的可能性。

四、完善事業(yè)單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措施

1.加強對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視,合理設置審計機構,培訓專職審計人員

事業(yè)單位負責人應理解、重視和支持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設置獨立審計機構,結合本單位實際,給予審計工作必要的支持。組織培訓專職審計人員,并要求參加經濟責任審計的人員必須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精通經濟業(yè)務、經營管理問題,還必須嫻熟掌握和靈活運用各種審計技術和手段,獨立性強,政治意識強,恪守審計職業(yè)道德,做到依法審計,客觀公正,實事求是。

2.健全事業(yè)單位內部審計規(guī)范

事業(yè)單位應當在遵循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基礎上,根據本事業(yè)單位的規(guī)模、人員、特色制定本單位內部審計的規(guī)范,保證所有內部審計項目都有章可循。建立內審人員考核評價機制,對未能按照審計規(guī)范執(zhí)業(yè)的內審人員追究其責任。

3.建立經濟責任審計質量控制制度

根據審計項目的具體內容,以審計小組成員特長確定審計崗位和審計人員職責,確保在審計方案上控制審計質量。合理確定審計取證范圍、使用規(guī)范的審計方法和明確審計取證責任是確保審計證據質量的重要手段。審計報告的質量控制主要是確保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4.嚴格遵循“先審計后離任”原則,經濟責任審計動態(tài)化

科學確定年度經濟責任審計計劃,明確審計內容與審計重點。貫徹“突出重點”的原則,確定重點部門和領導干部,結合其任職情況編制滾動審計計劃,把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與離任審計相結合,有利于實現監(jiān)督的及時性和連續(xù)性。

第2篇: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范文

關鍵詞:事業(yè)單位 經濟責任審計 改善措施

中圖分類號:F239.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12-207-02

經過20多年的發(fā)展,我國經濟責任審計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經濟責任審計對加強領導干部的監(jiān)督,維護財經法紀,促使領導干部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遵紀守法意識以及自我約束能力,推動廉政建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但是,在經濟責任審計的實踐過程中,還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事業(yè)單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方面,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務上對此的探討還比較少,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完善。

一、內部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內部審計無章可循、有章不循。由于事業(yè)單位內部審計發(fā)展的不平衡,有的內部審計機構沒有自己的章程、工作規(guī)范指南等,內部審計工作只能完全按照審計人員的個人經驗來實施,使得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無章可循。有的事業(yè)單位雖然制定了內部審計章程、工作規(guī)范指南等,但在實際工作中沒有遵照執(zhí)行,形同虛設。

2.經濟責任審計質量控制未有效開展。健全、有效的經濟責任審計質量控制制度是確保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有效運行的前提。目前,事業(yè)單位內部審計還未全面開展質量控制制度,使得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質量也缺乏有效的保障。在實踐中,主要的問題有: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有些單位僅建立了質量控制的原則性規(guī)定,而無具體的操作方法和內容;審計項目內部二級復核制度執(zhí)行不嚴,如審計組長對審計人員的審計底稿和審計證據不能及時進行復核,部門負責人不能及時對審計組提出的審計報告及相關資料進行復核。

3.審計中只注重查賬找問題。目前,事業(yè)單位內部機構負責人的經濟責任審計主要是通過大量的賬面來考核、判斷和評價該負責人的個人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主要手段就是查帳。實施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不只是要明確該負責人財務責任的履行情況,同時也要明確其管理責任和個人廉潔責任的履行情況。對于內部經濟責任審計來說,它作為一種內部審計也要肩負起促進事業(yè)單位內部管理的職責。所以,在實施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時,除了要查賬找問題外,還要站在管理的角度去關注該負責人的管理決策。

4.先離任后審計問題比較普遍。絕大部分事業(yè)單位都是在組織部門決定對該負責人工作進行變動后才委托進行審計,造成先離后審的事實,這與國家“先審計,后離任”的原則背道而馳,這種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審計成果的利用轉化,有一定的滯后性,使經濟責任審計喪失了預警功能。此外,審計與任用的相分離,使得經濟責任審計難以發(fā)揮其應有的效果和目的,影響了審計評價的有效性,降低了審計工作的權威性。同時,還有可能導致重復審計、延長審計時間,加大審計工作的負擔。先離任后審計還會使新上任的負責人責任心降低,容易形成僥幸心理,認為審與不審已不影響工作調動與升遷,在以后工作中出現非善意行為的可能性增加。

5.對經濟責任審計缺乏正確認識。目前,事業(yè)單位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對經濟責任審計缺乏思想上的正確認識。有的負責人認為經濟責任審計就是對自己的不信任,所以在審計中常常不能完全配合,給經濟責任審計的實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有的負責人對經濟責任認知不足,財務意識淡薄,不注重本機構內部的控制和管理,認為只要審計業(yè)績就可以,不用審計其他情況,使得審查評價其他情況時缺乏足夠的依據。除負責人外,有的機構工作人員也認為被審者都是領導干部,審計只不過是搞搞形式、走走過場,因此也不愿去配合審計人員的調查。

二、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1.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不到位。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不僅是被審計負責人的鑒證和評價,更重要的是組織人事部門對干部使用和獎懲的參考依據,也是被審計機構進行整改的依據。但是在實踐中,審計結果的應用往往被忽略。第一,組織人事部門在考核干部時不注重審計結果。一方面是由于先離后審的特殊原因,使得組織部門認為已無查看審計結果的必要,另一方面可能是對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視不足所造成的。第二,被審計機構不重視審計結果中整改意見。對于被審計機構來說,他們主要關注被審計負責人是否廉潔,若審計中沒有查出個人廉潔問題,很多被審計機構的管理者便將審計報告束之高閣。沒有查出個人廉潔問題固然重要,但審計過程中發(fā)現的內部管理和控制問題卻是關系到本機構未來的發(fā)展。

2.缺乏有效的回饋機制。加強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利用,除了需要事業(yè)單位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之外,還需要建立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的回饋制度。一是審計結果公示制度、報送制度。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應當報送組織人事、紀檢監(jiān)察部門,抄送被審計機構等相關部門或機構;二是審計結果反饋制度。如管理部門將內部審計機構總結出的關于單位內部管理和控制方面的問題和建議,在研究后做出回復。目前,這方面的工作很少有單位做。

三、完善事業(yè)單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措施和對策

1.健全內審工作和內審人員考核評價制度?;趦炔繉徲嫻ぷ鞯奶厥庑裕瑢炔繉徲嫻ぷ骱蛢炔繉徲嬋藛T的考核評價不能采取常規(guī)的工作目標考核辦法。內部審計考核不僅要看數量,更重要的是要考核質量。對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考核,可由內部審計部門主管領導、組織部門、被審計機構幾方打分,互相監(jiān)督對于內部審計人員的考核,主要與工作質量掛鉤,由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考評。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責任追究制度,對內部審計人員履職過程中出現的重大違規(guī)違紀行為和重大責任事故,要追究其責任。

2.建立健全經濟責任審計結果應用回饋制度。有效的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回饋機制包括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公示制度、審計結果報送制度和審計結果反饋制度。其中,審計結果的反饋制度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首先,組織、人事、紀檢、監(jiān)察、財務、審計等各部門間的相互配合與協調應進一步加強,可以通過召開經濟責任審計結果應用聯席會議相互交流反饋經濟責任審計情況。其次,組織部門協調審計意見的落實和審計成果的運用,研究和解決經濟責任審計中出現的相關問題。內部審計部門注重加強經濟責任后續(xù)審計,對審計意見和決定的落實進行跟蹤審計,并及時將被審計單位的整改情況和審計處理意見反饋給管理層,從而加大審計決定的執(zhí)行力度。第三,管理部門將內部審計機構總結出的關于單位內部管理和控制方面的問題和建議,在研究后回復審計部門,并在相關部門內通報,有需要的話可以在單位內部進行公示,充分聽取群眾意見。

3.實施項目管理,促進經濟責任審計經常制度。經濟責任審計項目管理,是指審計主體通過科學的規(guī)劃和管理,合理安排經濟責任審計的周期、任務、審計時間和審計強度,保障審計任務的完成質量。我國經濟責任審計目前發(fā)展迅猛,任務重、范圍廣、周期長、活動復雜等因素造成了審計任務集中和審計時間不足的突出矛后,實施經濟責任審計項目管理則可以有效緩解這項矛盾。組織部門在制定經濟責任審計項目計劃時,應充分與審計、人事、財會、紀檢部門溝通,共同商定審計項目。審計項目計劃的制定要考慮到內部審計部門的任務承受能力和時效性的限制,盡可能做到每年經濟責任審計項目均衡分配。

4.建立經濟責任審計質量控制制度。經濟責任審計質量控制主要通過對審計方案、審計證據、審計報告等審計過程的質量控制,確保預期的經濟責任審計目標的實現,保障審計效果。審計方案的質量控制主要為根據經濟責任審計項目的具體情況,結合審計小組成員的業(yè)務專長進行,明確每個崗位、每個內部審計人員的職責,力求做到各展其才。審計證據的質量控制除了要做好二級復核之外,還應明確審計取證的范圍、規(guī)范審計取證的方法和明確審計取證的責任。審計取證應在保持質量的前提下,突出對重要審計事項的取證;審計方法的確定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采用合適的方法;審計人員對其收集審計證據的真實性承擔責任;審計組長對重要審計事項未收集審計證據,或者審計證據不足以支持審計結論承擔責任。審計報告的質量控制主要是確保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總之,推進經濟責任審計和內部審計的立法,大力宣傳經濟責任審計的各項理念,可以在宏觀上優(yōu)化事業(yè)單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發(fā)展的環(huán)境,促進審計行為的規(guī)范和審計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健全事業(yè)單位內部審計制度體系的建設,以及完善事業(yè)單位內部管理制度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審計風險,保證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質量,解決目前事業(yè)單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中面臨的種種微觀問題。

參考文獻:

1.宋良言.對事業(yè)單位負責人實施經濟責任審計的探索與思考[J].林業(yè)財務與會計,2005(10)

2.姜洪.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理論與實務[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3

3.李樹廷.經濟責任審計問題的探討(上)[J].中國審計,2002(2)

4.李洪泉.現階段經濟責任審計成果的利用[J].湖北審計,2001(3)

第3篇: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范文

關鍵詞: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問題;對策

一、企業(yè)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概述

企業(yè)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是指企業(yè)內部審計機構對企業(yè)主要業(yè)務部門的負責人、企業(yè)下屬全資或控股企業(yè)的法定代表人在任職期間對所在企業(yè)或部門的財務收支及有關經濟活動履行的職責、義務是否執(zhí)行了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情況進行監(jiān)督和評價的活動。包括離任經濟責任審計、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和專項經濟責任審計。

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可以從源頭上對腐敗進行預防及治理,增強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和自我約束意識,促進企業(yè)提升經營管理水平,確保企業(yè)資產保值增值。

二、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審計缺乏計劃性,項目開展相對滯后。因企業(yè)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大都開展于領導離職或提任之后,審計部門臨時受托開展業(yè)務,沒有真正把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貫穿于整個任職期間,形成了審歸審、用歸用,審計部門只是走形式的一種現象,難以發(fā)揮經濟責任審計應有的效率和效果, 起不到監(jiān)督作用, 也不能效地評價領導干部, 達不到警示和震懾作用。

2.審計缺乏獨立性。顧名思義,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就是由內審部門開展的一項審計工作,審計部只是公司的一個職能部門,被審對象則是公司的主要負責人,從層次上來說,缺乏獨立性。又由于審計部門人員與被審計領導干部相互都比較熟悉,所以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企業(yè)內部復雜人際關系的影響。也可能因為自身利益的原因,他們還要與其它部門交道,或需要求人辦事,這其中就可能包括被審計單位,這也很容易使審計人員產生麻痹思想而簡化了相關程序, 對企業(yè)已發(fā)生的變化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形成思維定勢,影響審計的效果。

3.審計缺乏聯動性。內部審計業(yè)務一般是由審計部門獨立完成,而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也相對單一。雖然有的集團公司將審計與紀檢監(jiān)察合為一個部門,但在開展業(yè)務時仍然是各負其責、各施其職,且與審計涉及的組織、人事、管理、等部門之間也缺乏聯動,所以在審計對象的確定、審計任務的實施、審計報告審查、審計結果落實、審計問題的處罰等問題上缺乏交流與溝通,使經濟責任審計失去意義。

4.審計信息片面或失真。一是從已審計過的離任領導來看,一般任職的期限長,少則三五年,多則十幾年,涉及的會計資料繁多、財務人員更換頻繁,對以往的經濟事項不了解,加之審計工作量大,審計工作時間短,所以我們在審查時多以近三年的企業(yè)生產經營情況作為審計的重點進行關注,而對以往年度只作為審查事項需要追溯時的抽查范圍,不會詳細審計。二是歷屆領導離任后,都會涌現一些由于厲害關系而阿諛奉承或惡意誹謗的評價,所以對領導的測評表上的分數就顯得不是尤其重要。這樣做就容易使任期內的經濟業(yè)務事項得不到全面的、徹底的審查,而是“蜻蜓點水”,影響審計質量。

5.審計業(yè)務開展受限。一是新領導接任后,他認為前任領導已經調離,再對他進行審計只不過是履行一種程序,意義不大;如果離任者升遷,職位高于現任領導,審出問題可能對自己不利,所以不會主動積極地配合審計人員的工作。二是被審計者認為自己已經升遷,審計只不過是走走過場,審好審壞都沒多大關系;或是離任者被調離時本身就存在著各種不好的情緒,所以就更不愿意配合審計人員的調查工作,使審計業(yè)務開展受限。

6.審計評價不盡詳實。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后, 通過對資產、負債、損益的真實性、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情況、經濟目標責任制的完成情況及遵守財經紀律等情況的審核, 能夠比較客觀公正地評價經濟責任人的經營實績。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由于被審領導離職或提任后,可能已成為審計部門負責人或更高層次的領導,也可能由于被審領導與審計人員之間存在著復雜的人際關系,致使審計人員在做出審計評價時只談優(yōu)點,不提缺點,或夸大業(yè)績,縮小問題。不能為人事部門對領導干部進行考核時提供詳實可靠的依據。

7.審計人員對待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的意識有待轉變。經濟責任審計往往開展于領導離任以后,所以不少的審計人員存在著可審可不審的意識,他們認為領導已經離任,時局已成定勢,經濟責任審計只不過是做形式,走過場,審與不審都一個樣。所以在這種心理前提下進行的審計難以發(fā)揮審計作用。

三、加強經濟責任審計的幾點對策

1.加強審計的計劃性。人事部門在對擬任用的領導干部進行考察期間,審計部門則應介入開展經濟責任審計,被審領導離任之前,做出合理、有效、真實的審核評價意見。切實避免出現“事前不見,事中不靠邊,事后瞪起眼”,充當事后諸葛亮,提供一些時過境遷,只能警示后人的“馬后炮”審計報告。

2.改善審計環(huán)境,增強審計獨立性。一是改變內審部門與被審對象之間的隸屬關系,將內審部門設在更高一級的層次,直接在集團公司審計委員會的領導下開展審計工作,增強審計獨立性。二是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時,實行以外部審計為主,內審配合的方式。外部審計的優(yōu)點是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的管理層不存在行政上的依附關系,不需看領導的眼色行事,只需對國家、社會和法律負責,因而可以保證審計的獨立性、強制性、權威性和公證作用。內審的優(yōu)點是審計人員對本單位業(yè)務、流程熟悉,能保障審計業(yè)務少走彎路,增強時效性。

3.建立聯審制度。內部經濟責任聯審制度是指由審計、紀檢監(jiān)察、組織、人事、財務、法律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或業(yè)務骨干共同組成審計小組,開展審計業(yè)務的一種制度。建立聯審制度,不僅可以避免審計人員知識結構單一的現象,還可以對審計查出的問題群策群力,共同探討,促進審計意見的落實和整改等,保證經濟責任審計的效率和效果。

4.推行任中經濟責任審計。任中經濟責任審計,指企業(yè)內管干部任職期間進行的經濟責任審計,包括實行年薪制及股權激勵機制的企業(yè)(包括試點企業(yè))在任期內獎勵兌現前的審計、任期屆滿連任時的審計,以及任職時間較長、上級企業(yè)根據規(guī)定和需要安排的審計。開展任中經濟責任審計一方面可以科學的確定年度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計劃,對審計的部門、內容、重點可以做到心中有數。而且根據年度審計工作計劃,將年度預算審計、財務收支審計、工程審計等與任中經濟責任審計結合起來,可以避免重復審計,節(jié)約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審計工作的主動性,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早采取措施,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也為領導干部考核及時提供依據,較好地發(fā)揮了審計的預警和預防功能。

5.堅持“先審后離”、“先審后提”的原則。企業(yè)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就是要劃清離任者對本企業(yè)各類生產經營活動完成情況及遵紀守法情況應負有的責任,也是對領導干部任職前必要的考察和評價的途徑之一。如果在沒有審計前就對其進行任免,便會使前任領導和現任領導之間責任不清,出現推諉扯皮的現象,企業(yè)存在的各類經濟問題也得不到及時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層出不窮。所以我們應堅持“先審后離”、“先審后提”的原則,將審計關口前移,及時發(fā)現和解決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切實發(fā)揮好內審的監(jiān)督、服務職能,推薦出優(yōu)秀的決策者,保障企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6.正確做出審計評價,保證審計結論的客觀、公正??陀^、公正、全面、準確地進行審計評價是搞好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發(fā)揮其作用的關鍵所在。所以審計評價必須做到有據可查,實事求是,不能憑空想象或夸大其詞。目前,內部審計部門在對查出的問題進行評價時,通常能夠做到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但對任期內的業(yè)績評價,不是照抄被審計單位提供的工作總結,就是直接引用被審計領導的述職報告,影響了審計評價的公正性。因此,只有做出正確的審計評價才能規(guī)避和減少審計風險,客觀地反映企業(yè)負責人任期內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為人事部門的考核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

7.審計人員應轉變意識,提高自身素質。無論是離任審計還是任中審計,無論是先審后離還是先離后審,審計人員都應本著盡職盡責、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開展審計業(yè)務,遵守職業(yè)道德,增強法制觀念和敬業(yè)精神。同時應認識到經濟責任審計是一種綜合性的審計工作,審計人員應加強對多門知識的涉獵,而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只有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的業(yè)務素質,提高宏觀層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確保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的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第4篇: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范文

關鍵詞:經濟責任審計; 國家治理; 實現路徑;

一、經濟責任審計在國家治理中的職能定位

(一) 促進用人制度完善, 確保選拔陽光公開

經濟責任審計在領導干部的選拔、考核、任免中嚴格把關, 對確保黨的干部政策的貫徹執(zhí)行具有重要意義, 對干部隊伍建設具有導向作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的不斷完善, 可以為黨政機關組織部門考察和選拔領導干部提供依據和參考。

(二) 監(jiān)督權力規(guī)范運行, 著力打擊腐敗行為

由于國家管理結構存在的固有缺陷和公共權力所導致的市場效應, 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約束機制, 作為理性人的領導干部很有可能會出于自身需要來利用市場監(jiān)管和國家資源的配置權力謀取不當的經濟利益, 導致權力尋租等危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的行為發(fā)生。而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可以通過對其任期內的履職情況進行評價從而達到監(jiān)督和規(guī)范權力運行的效果, 尤其是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和打擊腐敗行為。

(三) 推動干部責任落實, 實現工作高效透明

從問責的角度看, 經濟責任審計是一種見得和追究責任的審計機制。它從目標責任入手, 確定領導干部所應承擔的經濟責任, 并對其履行情況進行評價。這種機制強化了受托經濟責任的有效履行, 進而維護了國家的經濟安全, 提升了國家治理效率。

二、當前經濟責任審計服務國家治理的障礙分析

(一) 經濟責任審計中責任界定缺乏明晰性, 覆蓋范圍不全面

在目前的經濟責任審計中, 領導干部的責任界定相對模糊是一個最突出的問題, 尤其是黨政責任、前任與繼任的責任、集體與個人的責任、故意與過失的責任和主觀與客觀的責任難以合理劃分和界定, 從而派生出集體擔責為個人行為護盾, 個人違紀演變?yōu)榧w違紀等多種治理亂象, 致使問責不公, 監(jiān)督失實。

(二) 經濟責任審計實施存在滯后性, 評價缺乏科學性和公正性

當前我國的經濟責任審計多為離任審計, 介入滯后, 往往只強調事后問責, 缺乏事前約束和事中監(jiān)管。

(三) 經濟責任審計問責不到位, 沒有形成合力監(jiān)督

目前來看, 我國對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并不到位, 其結果既沒有全面運用, 也沒有做到充分運用, 具體表現為審計結果只在審計內部體系傳達, 組織和紀檢等部門知識用作簡單的參考, 在干部考核評價中的分量并不足, 沒有有效發(fā)揮經濟責任審計的監(jiān)督作用, 對于領導干部的選拔任用和履職評價并沒有實質性效果, 人為地造成了監(jiān)督脫節(jié)。

三、經濟責任審計服務國家治理的實現路徑

經濟責任審計是服務國家治理目標的必然要求, 基于公共受托經濟責任觀的分析, 經濟責任審計服務國家治理的路徑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實現:

(一) 全面覆蓋, 合理確定監(jiān)督內容

經濟責任審計首先要確定領導干部的目標經濟責任。目標經濟責任的確定是對領導干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的基礎。能否及時有效地履行目標經濟責任, 是領導干部是否履職盡責的一個重要表現。確定目標經濟責任, 就是要對領導干部任期內的經濟決策事項中所承擔的責任進行充分分析和判斷, 決策過程中是否出現了違背社會和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和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事情;在具體經濟項目建設中, 是否出現不作為、亂作為的情況, 招商引資是否公平公開, 是否兌現了上任之初的承諾等等。堅持以領導干部的目標經濟責任為導向, 經濟責任審計更能突出審計重點, 為責任政府的建立和國家治理目標的實現提供保證。

(二) 及時, 科學建立評價體系

對于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 審計報告要體現以科學公正的評價體系為基礎的報告內容。經濟責任審計的認定結果事關被審計領導干部的任用和選拔, 也關系到對權力的制約和監(jiān)督效果。審計結果要及時對外公告。建立和完善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公告制度, 讓社會公眾對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進行有效監(jiān)督, 對被審計對象具有極強的震懾力, 讓權力運行接受群眾的全天候監(jiān)督。在不涉及國家秘密和商業(yè)秘密的情況下, 盡可能公布更多的審計結果;審計公告內容也要進一步豐富, 既要深刻指出問題, 也要推廣優(yōu)秀的經驗和做法, 提供借鑒學習的平臺。對于公告后的群眾反饋, 要及時作出反應, 進一步開展調查, 完善審計結果。

(三) 齊抓共管, 強化責任追究機制

經濟責任審計要強化領導干部責任追究。如果僅有科學的制度規(guī)范安排, 而不注重問責力度, 經濟責任審計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經濟責任審計的審計客體與一般類型的審計不同, 是領導干部個人, 極具針對性, 更應加強對其本人經濟責任的判斷和追究, 從權力源頭上遏制行政權力的濫用, 保證行政職權和經濟責任的實時掛鉤。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發(fā)現的領導干部存在的問題, 應當按照權責一致原則, 充分考慮其發(fā)生的歷史背景和實際過程來確定, 同時嚴格落實終身問責制度, 必要時移送紀檢和司法機關進一步追責。

(四) 跟蹤回訪, 促進行政制度完善

逐步制定和完善審計跟蹤回訪制度。提升領導干部履職盡責能力。經濟責任審計作為對干部個人的專項審計, 其結果勢必會對其本人有深刻的影響。由于經濟責任審計通常發(fā)生在領導干部離任之時, 審計報告的內容對于其下一步任職和工作的開展將會起到一個重要的參考作用。在未來的經濟事項決策和執(zhí)行中, 領導干部本人出于對其自身形象和政績的考慮, 也會避免出現在其經濟責任審計中發(fā)生過的失誤和問題, 從而讓政治合格型干部向經濟管理型干部轉變, 財盲加法盲的領導干部向懂法與守法的理財型領導干部轉變, 做到慎用財權, 用好財權, 從而科學決策和布局, 整體提升國家的治理水平, 更好地履行其受托經濟責任。

參考文獻

第5篇: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范文

審計工作客觀存在著風險,一是導致企業(yè)用人不當。按規(guī)定,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是領導干部任免處理的參考依據之一。如果審計結論失真,對被審責任人的責任評價不當,會造成企業(yè)用人失誤,直接影響干部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二是傷害好干部的積極性,姑息偷懶瀆職,縱容違法犯罪。如果審計報告失實,對責任人評價不當,會挫傷好干部的積極性,而助長偷懶、瀆職的風氣。三是影響審計部門的信譽和形象。在職工廣泛關注下,如果審計部門出具了不實的審計報告,必將直接影響審計部門的信譽和形象。

完善煤炭企業(yè)經濟責任審計應采取的對策:

1.增強經濟責任審計的時效性和規(guī)范性。一是要把離任審計監(jiān)督的時間“關口”前移,逐步把離任審計變?yōu)槿沃袑徲?,由事后監(jiān)督變?yōu)槭虑?、事中監(jiān)督。這樣不僅可以達到“防患于未然”,而且還能防止和避免經濟行為的“一錯再錯”;不僅能有效地保護干部,還能客觀公正地評價干部的功過;不僅能減少和避免賬目“技術處理”的假賬,還能使審計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資料”;不僅能正確地考察干部隊伍,還能為組織任用調整干部提供依據。二是要加強定期審計。

2.制定完善的評價體系和經濟責任界定標準。審計部門在獨立行使審計職能的同時,研究制定經濟責任的界定標準和審計評價規(guī)范,建立一套科學的界定、評價體系,保證經濟責任審計成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具體就是要做到“四個正確”:一是正確界定經濟責任與非經濟責任。領導干部除負責經濟工作外,還要負責其他工作,而經濟責任審計決定審計人員僅需關注領導干部在行使經濟職權過程中發(fā)生的經濟責任,或與行使該職權有關的情況下發(fā)生的經濟責任,這要求審計中要正確區(qū)分經濟責任與其他責任。二是正確界定前后任責任。審計時劃清前后任責任,前任的功過是非不能計算到后任身上,后任的經濟責任也不能推給前任。三是正確界定直接責任和主管責任。領導干部直接違反國家財經法規(guī)的行為;授意、指使、強令、縱容、包庇下屬人員違反國家財經法規(guī)的行為;失職、瀆職等行為均應界定為領導干部的直接責任。若領導干部沒有盡其領導或管理責任時,下屬部門或單位出現了問題,應界定為領導干部的主管責任。四是正確界定主觀責任和客觀責任。因領導干部主觀因素導致的國家、集體財產流失屬主管責任;而因自然災害、上級指令或進行探索性改革等造成客觀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失誤應屬客觀責任。

3.規(guī)避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為此要加強審計項目管理,在每一具體環(huán)節(jié)上都要注意避免產生差錯,控制審計風險。一是要嚴格按照規(guī)定程序進行審計。規(guī)避風險一是要按規(guī)定程序進行,這里要遵守的不僅僅是審計法,要跟內部審計結合起來,注意把好幾個關口:確定好審計方案。組成審計組后首先要編制審計方案,要編制好審計方案必須進行審前調查,根據被審計人員任職期間所在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以及企業(yè)資產、負債、損益的真實合法情況,恰當地給予評價。把好審計實施關。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過程中,要選準風險控制的關鍵點,對容易引發(fā)風險的關鍵點進行嚴密控制,提高審計質量和審計工作效率。把好內部控制審計關。在經濟責任審計中,要把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作為一項重要審計內容,全面了解被審計人員工作職責的履行情況,查找被審計單位管理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幫助該單位強化內部控制制度建設。還有經濟責任審計應該遵守的辦法。二是應該從企業(yè)提供的各類資料的真實性方面進行預防。必須反復核實企業(yè)提供的各類財務數據指標、發(fā)票、臺賬,做到不遺漏、不走形式。

第6篇: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范文

[關鍵詞]高校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審計風險

[中圖分類號]G4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1)06-0115-02

一、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風險成因

(一)審計機構內部原因導致的風險

1.高校審計機構難以保證審計工作的獨立性,“走過場”問題比較突出

獨立性是指內部審計人員獨立于他們所審查的活動之外,一個人能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工作。獨立性是內部審計工作的必要條件。內部審計人員只有具備應有的獨立性,才能正確地實施審計。在我國,除了國家審計機關,高校審計機構是輔助高校內部管理的機構,工作范圍由單位領導決定,獨立性實質上是一種相對的獨立性。而經濟責任審計的特殊性在于“舉事議人”,被審計對象是高?!坝袡嗔Α钡牟刻?、院系、所、科研中心的中層領導干部,內部審計人員在開展此項工作時,難免會考慮自身的獎懲、升遷、福利等利益,使工作“走過場”,流于形式,更有甚者淡忘了職業(yè)道德,喪失了審計原則,造成審計風險。

2.經濟責任界定難度大,缺乏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容易造成評價的范圍、內容不當

審計評價是經濟責任審計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經濟責任審計中,需要界定現任責任與前任責任、直接責任和主管責任,劃清領導責任和管理責任、個人責任與集體責任,并且要界定是領導干部的錯誤還是舞弊行為等,往往還會涉及一些不可量化的非經濟責任的內容,如領導水平、管理能力等,審計人員只能根據短時間內掌握的審計信息作出自己的判斷,并對被審計對象的經濟責任進行評價,本身就具有風險性。

另外,在高等學校中,雖然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已經開展多年,但是完善的審計評價指標和標準體系還未能建立,審計人員在審計評價過程中缺乏標準。例如對重大經濟事項、重大經濟損失的判斷標準不一致,審計人員對審計責任大小的評判就難免存在偏差。而且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對象的種類很復雜,涉及院校職能部處、院系所、教輔單位和后勤產業(yè)等不同經濟運行模式的單位。大多數高校對經濟責任都沒有明確授權,有些干部上任后并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經濟責任。有些院長、系主任和所長是專家學者型人物,他們甚至不直接分管其單位的財務和行政工作。所以,被審計對象的經濟責任不明確也給審計人員客觀公正評價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帶來了困難。

3.審計人員的業(yè)務水平不高,難以勝任經濟責任審計的工作要求

隨著高校改革的日趨深入、經濟業(yè)務的不斷復雜化,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對高校內部審計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審計工作的原則性和法規(guī)性要求內審人員不僅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yè)技能,還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做到在審計中不因人論事、公正嚴明,保證審計結果的真實性和可利用價值。在業(yè)務知識方面不但能熟練掌握財會知識,熟知各項財務法規(guī),還必須掌握管理、信息等方面的知識;不但熟悉傳統(tǒng)的審計方法,還要大量利用計算機審計等新的審計技術。而當前的現狀是大多數高校內部審計人員是會計專業(yè)出身,對其他專業(yè)的知識掌握不多,實踐經驗不足,知識更新速度慢,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項目之時不能發(fā)現問題,對問題進行評價時,往往又引用不當的法律法規(guī),造成審計評價偏差,影響了審計質量,形成了審計風險。

(二)審計機構外部原因導致的風險

1.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難度大、范圍廣,外部期望值高,可允許的誤差小

內部經濟責任審計與其他審計相比,不僅具有廣泛性,而且更具復雜性。不僅要審查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情況的真實、合法和效益性,又要評價被審計個人在任期內履行經濟責任的情況,把對人的監(jiān)督和對事的監(jiān)督有機結合起來,其監(jiān)督的范圍廣、程度深、力度大。在審計方式上還涵蓋了財政財務收支審計、財經法紀審計、專項審計、經濟效益審計等多種審計方式。經濟責任的審計結果是組織人事部門對領導干部進行考察考核、綜合評價、獎懲兌現的重要依據,由于涉及被審計人及單位各方面利益,因此在校園內備受關注。這些因素不僅增加了審計人員的工作量,加大了審計人員的責任和難度,也使審計風險大大增加。

2.“先離后審”、“先任后審”,使審計結果得不到落實

按照經濟責任審計的有關規(guī)定:領導干部任職期滿或因調動、離退休、辭職、免職、撤職等原因離開現職崗位前,應當接受經濟責任審計。但在實際工作中,因為組織人事制度的制約,領導干部在離任或晉升未宣布之前都存在保密性,這就造成了經濟責任審計往往是領導干部離任或晉升后才能實施,造成“先離后審”、“先任后審”的事實,使審計結果得不到落實,給經濟責任人的認定和追究造成了困難,也挫傷了內審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二、高校內部經濟責任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強化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建立完善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

加強高校處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應從法規(guī)、制度完善、創(chuàng)新入手,建立起一套既有較強指導性又適合高校特點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和標準體系。從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內容、范圍和審計方法、工作程序等都作出明確詳細的規(guī)定。應明確規(guī)定審計的目的是客觀公正的評價干部,明確其在管理職責范圍內的經濟活動中的業(yè)績和存在的問題及應負的責任,以促進學校對干部的管理。

(二)加強審計處同紀委監(jiān)察處、組織部的相互協作與配合

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既不是審計部門一個部門的工作,也不是紀檢監(jiān)察,組織人事等某個部門的工作,不是隨便哪個部門或哪個領導指派就可以做的。為此必須加強高校審計部門同紀委監(jiān)察處、組織部門的相互協作和配合。在審計計劃、組織實施和成果運用等環(huán)節(jié)上要相互支持、協調配合。為此要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充分發(fā)揮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領導小組的職能作用,明確各有關部門的責任、分工和程序,形成整體合力。

(三)加強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計劃性,規(guī)范經濟責任審計管理

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因為是直接對領導干部個人,因此要加強工作的計劃性,遵循嚴格的審計程序,規(guī)范過程管理。首先高校內部審計機構要根據年度經濟責任審計聯系會議制度擬定的工作計劃或組織部門的委托開展工作。審計部門沒有這個計劃,工作安排就會無序,疲于應付隨時轉來的審計委托,導致的結果是審計力量配備不足、審計質量下降、審計結果得不到重視。

在具體審計項目中,高校審計機構也要規(guī)范過程管理。著力抓好經濟責任審計的“三個階段”(準備、實施、報告),努力做到準備充分、實施規(guī)范和報告準確。在準備階段,審計部門根據組織部門下達的審計委托書,在對被審計單位和個人進行審計調查的基礎上制定審計工作方案。下達的審計通知書中除了明確需要提供的資料外,還要求被審計單位和個人對其提供的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作出書面承諾。在審計實施階段,審計人員應保持應有的職業(yè)謹慎,嚴格執(zhí)行審計方案,核心工作是審計取證,證據力求真實合法,充分必要。在審計報告階段,審計人員必須認真研究審計中發(fā)現的問題,不能超越審計職能,要有理有據、謹慎客觀評價,并撰寫高質量的審計報告。

(四)堅持“先審后離”原則,提高審計結果的利用程度

首先,高校必須堅持經濟責任審計“先審后離”原則,明確規(guī)定干部任期屆滿,先免職,再審計,明確責任后再任命。做到離任者不交馬虎帳,上任者不接糊涂帳。特別是新上任的領導干部,不用再為上屆領導留下的爛攤子耗費精力,盡快投入到教學科研中去。

其次,經濟責任審計是否能發(fā)揮它本身的作用,關鍵在于審計結果被利用的程度。經濟責任審計只是一種手段,運用審計的量化結果客觀、公正的評價干部,加強干部監(jiān)督管理,推進干部隊伍素質建設才是目的。為了防止出現“就審計論審計,審計結果運用不落實”的弊端,對審計結果的運用要講究方法、區(qū)別對待,慎重確定使用方式。對肯定性的審計結果,審計部門應適當宣傳,組織部門應按規(guī)定給予表彰、獎勵或提拔重用;對于因管理不善,決策失誤,違反財經法律、法規(guī)等,給學校帶來重大經濟損失的責任人,應建立和完善“追究問責”制度。

(五)加強學習,提高審計人員綜合素質

要保證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質量,必需要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一是提高審計人員的政治素質,增加審計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提高審計人員的業(yè)務素質,提高專業(yè)勝任能力。通過定期的業(yè)務培訓和后續(xù)教育、鼓勵內審人員參加資格考試和參加各個理論研討課題研究等方式來提高自己的專業(yè)能力。三是增強審計人員的職業(yè)道德教育,使審計人員恪守實事求是、客觀公正、保守秘密的職業(yè)道德。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財務司.教育內部審計規(guī)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羅洪霞.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中的問題與對策 [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3).

第7篇: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范文

1、審計任務重與審計力量不足的矛盾比較突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責任審計的質量,進而影響了審計結果運用的基礎。這一矛盾雖然是各級審計機關普遍存在的,但在縣級審計機關表現得尤為突出。從調研情況看,縣級審計機關實有人員一般在20人左右,其中能夠從事一線審計的一般在10人左右,而每年多頭安排的審計項目一般在40個左右,其中經濟責任審計項目平均20多個。特別是在領導干部換屆調整時,經濟責任審計項目更為集中,超出了審計人員的承受能力。這樣造成的結果是:一方面審計人員長期加班加點超負荷工作,身心疲憊,沒有時間學習“充電”,業(yè)務素質難以提高;另一方面,迫于趕進度、保數量,審計中必要的程序過于簡單、粗放,使一些重要的審計事項得不到充分的審查,審計的質量難以保證,個別審計項目甚至走了形式,埋下了一定的風險隱患,直接影響了審計結果的運用。

2、審計的時效性不強,審計結果滯后,給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帶來不利影響。按照《縣級以下黨政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規(guī)定》的要求,領導干部應當先審計后離任。但在具體操作上,“先審計、后離任”的原則并沒有得到有效貫徹落實,大部分是先離任后審計;雖然推行了任中審計制度,但任中審計所占比重平均不足30%;有的地方甚至是審計歸審計,任用歸任用。先離任后審計的做法使審計結果嚴重滯后,影響了審計監(jiān)督作用的有效發(fā)揮。一是造成審計機關實施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不明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審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二是被審計領導干部已離開原單位,接任者推崇“新官不理舊賬”,相當一部分接任者抱著一種事不關己的心態(tài)對待審計,有的以不清楚前任者為由搪塞審計,在資料提供、人員配合上不積極、不主動,使一些問題的核實和取證難度加大。三是有的被審計領導干部已升職,審計出的問題無論大小,提出來都感到很為難。四是有的審計處理(比如罰款、收繳款項等)需要在原單位落實,接任者怨言大,審計決定難以執(zhí)行。

3、缺乏統(tǒng)

一、具體的經濟責任界定標準和評價標準,責任界定難度大,審計評價質量不高,難以根據評價結論任用干部。運用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其中一個重要前提是責任界定和審計評價必須客觀公正、真實可靠、具體明確。但是影響一個單位財政財務收支和經濟活動情況的因素是多樣的、復雜的,有歷史的,有現實的,有主觀的,有客觀的,有班子集體的,有領導干部個人的。要對被審計領導干部應負的經濟責任進行客觀公正的界定,對其功過是非作出準確的評價,沒有統(tǒng)

一、具體的責任界定標準和審計評價標準是難以做到的。目前,由于缺乏統(tǒng)一的、可操作性強的責任界定和審計評價規(guī)范準則,有些經濟責任的界定和評價沒有明確依據,如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與鄉(xiāng)鎮(zhèn)長共同行使經濟管理職權,而兩者的職責界定卻沒有明確規(guī)定,在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取證和評價的難度較大。這就導致工作中對領導干部所負經濟責任的審計界定比較模糊,審計評價比較籠統(tǒng)。主要表現有三:一是有的審計評價超越了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范圍,或過于宏觀,或過于寬泛;二是有的審計評價等同于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評價,未突出對被審計領導干部個人經濟責任的評價;三是有的審計評價干脆采用寫實的方法進行描述,基本流于形式,缺乏應有的利用價值。這在客觀上給有關部門運用審計結果造成了一定的難度。

4、聯席會議制度的協調配合機制尚不完善,影響了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全面運用。從目前情況看,各地雖都建立了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制度,但相關單位對聯席會議的主要職能認識不到位,聯席會議的召開和議題的確定帶有較大隨意性,成員單位協調配合機制不夠完善,職責履行不夠充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審計結果的運用和深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與審計結果運用有關系的部門之間協調配合尚未實現經常化、制度化。相關單位條塊管理比較明顯,在審計結果運用工作中沒有很好地合為一體,合力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二是重對事的處理、輕對人的處理。有的縣市區(qū)近幾年沒有運用審計結果處理一名領導干部,某種程度上造成“審”、“用”脫節(jié)。三是不同部門工作人員間的配合不夠默契。由于審計人員對干部管理與監(jiān)督的知識掌握不夠,有的審計行為脫離了審計目的;組織人事、紀檢監(jiān)察部門的工作人員對審計專業(yè)知識缺乏了解,反過來又影響了審計結果與干部監(jiān)管之間的對接。5、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中的不透明和不具體,影響了運用效果的發(fā)揮。按照規(guī)定,經濟責任審計結束后,審計機關根據審計情況寫出審計結果報告,在報委托部門的同時,抄送紀檢監(jiān)察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審計機關的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不公開披露。組織人事部門和紀檢監(jiān)察部門如何運用審計結果以及審計結果運用情況如何反饋等沒有明確規(guī)定,至于存在什么經濟問題的干部應提醒、談話、誡勉、追究責任以及降職、免職等也沒有具體標準。審計結果不公開、不透明,審計結果運用缺乏標準,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經濟責任審計與領導干部任用脫節(jié)的問題,不利于將群眾監(jiān)督與審計監(jiān)督結合起來。

二、加強和改進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的對策建議

搞好審計結果運用,是經濟責任審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和最終目的,也是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效果的最終體現。要確保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得到充分合理有效運用,高質量的審計結果是前提,健全完善的良性互動機制是保障,探索創(chuàng)新運用形式是動力,規(guī)范操作、充分履行職責是根本。只有具備上述條件,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1、進一步整合審計力量和審計任務,做好統(tǒng)籌結合文章,確保審計質量和時效,為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充分運用奠定良好基礎、創(chuàng)造銜接條件。目前,審計任務重與審計力量不足的矛盾比較突出是個不爭的事實,這既有審計人員少的原因,也有審計任務安排方面的原因。審計機關審計任務的來源主要有四個方面:預算執(zhí)行審計、上級審計機關安排的專項審計、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黨委政府交辦的其他審計事項。這些任務雖然安排主體不同、安排時間不同、目的要求不同,但審計期間、審計內容和審計程序卻多有交叉和重疊。這樣,一方面不可避免地造成重復審計,增加了被審計單位的負擔;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審計資源的浪費,增加了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的工作量。這種現象在縣級審計機關尤為突出。就經濟責任審計而言,之所以“先審計、后離任”的原則落不到實處,不僅是委托部門任務安排滯后的問題,即使委托部門在被審計領導干部離任前安排審計,審計機關由于上述矛盾也無法按時保質完成任務,進而影響到審計結果在干部考察任用中的運用。為解決上述矛盾,可設想將審計力量、審計任務、審計目標進行全面的大統(tǒng)籌,實行單一化審計模式。即用一年一度的預算執(zhí)行審計取代其他三個方面的審計任務,將審計內容涵蓋其他三個方面任務的審計內容(如專項資金方面、財務收支方面、經濟責任方面、績效方面等等),每年對所有一級預算執(zhí)行部門和單位全部審計一遍,做到“一年審一次,一次審一年,一次審全部單位和全部內容”,實現一次進點出多項成果。這樣,既可從根本上避免多頭安排、重復審計,提高審計效率,緩解審計力量不足的矛盾,又可保證審計結果的連貫性,滿足所有任務安排主體的需要。實行這種審計模式后,經濟責任審計無需每年安排審計項目,有關部門需要審計結果時,從審計機關報送的審計報告中即可得到滿足,而且時效性非常強,從而徹底解決了審計人員、審計任務、審計質量、審計實效、審計結果運用等多方面的矛盾。目前,實行這種做法要受到法律、體制、制度、審計任務安排主體等諸多因素的制約,而且各地情況千差萬別,全面推開不現實,但可選擇部分縣市區(qū)搞試點,探索路子,積累經驗,待試點成功后,逐步在面上推廣。從調研的情況看,縣級財政一級預算執(zhí)行單位一般在60個左右,單位大小不一,資金懸殊。縣級審計機關從事一線審計的人員按10人計算,可分成5個審計組,平均每個組承擔12個審計項目。如果從每年的1月份開始,利用半年的時間搞審計(其間有些審計程序可以壓茬進行),7月底可以結束全部審計程序,根據需要將審計結果報送有關部門。剩余的時間可完成其他特殊審計項目或開展其他工作。我們認為,這種做法理論上是可行的,實踐中也是值得考慮的。

2、加大任中審計力度,前移審計關口,進一步增強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的時效性。在目前“先審計、后離任”原則難以落實的環(huán)境下,加大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力度,不失為一項重要的補充措施,既可有效地增加預防力度,防患于未然,還可將審計工作量化整為零,減輕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的工作壓力。為此,要進一步完善經濟責任審計計劃管理辦法,將任中審計作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重點,逐步提高其所占的比重。在具體工作中,每年11月底前,干部管理部門應與審計機關及時溝通,研究提出經濟責任審計名單。審計機關要根據干部管理部門的要求,優(yōu)先把經濟責任審計項目列入審計計劃,并根據考察干部的實際需要,突出審計重點,提高審計效率,按時保質完成任務??h市區(qū)黨政主要負責人,市、縣直屬黨政機關主要負責人,原則上屆中安排一次經濟責任審計;其他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根據不同情況,一般三至五年安排一次審計;特殊情況需要時可以隨時安排審計,力爭三年內市縣兩級任中審計比重逐步達到60%以上。

3、探索研究完備的、可操作性強的經濟責任界定標準和審計評價標準體系,為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更好運用創(chuàng)造條件。經濟責任審計所評價的對象是領導干部,所鑒定的內容是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直接目的是為監(jiān)督和管理干部提供重要依據,最終落腳點是“評人”,關系到被審計領導干部的政治生命,政策性非常強。因此,各級紀檢監(jiān)察、組織人事和審計部門必須通力協作,研究制定經濟責任的界定標準和審計評價規(guī)范,建立一整套科學的界定、評價體系,保證經濟責任審計成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經濟責任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不同部門領導干部之間的經濟責任范圍有很大差異。責任界定和評價規(guī)范應堅持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在科學分類的基礎上,準確把握各部門之間的差異,確定出不同性質的部門領導干部的評價標準。在實際操作中,做到只要根據評價辦法進行打分量化,就能確定評價等次,使審計評價更加準確直觀,為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直接運用創(chuàng)造條件。

第8篇: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范文

論文關鍵詞:轉型期,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問題,對策

隨著高校校內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對內部審計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為了適應高校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上新的變化和需求,內部審計亟需轉型。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應由原來只重視監(jiān)督轉變?yōu)楸O(jiān)督與服務并重,由原來只重視查賬轉變?yōu)椴橘~與管理并行。正如劉家義審計長指出的“內部審計不僅是現實資產的保護者、財務報表的復核者、會計核算的勾稽者,更是強化管理的促進者、提高效能的推動者、價值增值的倡導者”。因此,處于轉型期的高校內部審計應積極開展以提高辦學效率、效益和效果以及促進高校內部科學管理為目的的績效審計、管理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等審計工作,在原有“監(jiān)督”職能的基礎上重點突出“服務”和“管理”的職能。

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經過十幾年的實踐發(fā)展,在對加強高校干部監(jiān)督管理、促進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隨著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尤其是隨著中層領導干部的定期輪崗、學校組織部門委托經濟責任審計的制度化,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逐漸成為高校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

因此,筆者認為在內部審計的轉型期,我們有必要積極發(fā)現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結合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監(jiān)督、服務、管理”的職能深入思考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一、轉型期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經濟責任審計委托流于形式,審計成果的利用程度不高

目前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項目立項一般都形成了一套較規(guī)范的程序:由學校組織部門或其他部門向內部審計部門提出委托,審計部門再報分管校領導批準后實施審計。但大多數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委托的時效性較差,幾乎都是“先離后審,先任后審”。組織部門往往是在領導干部離任、調任或提拔后才提出審計委托,形成了審歸審、用歸用的現象。這一現象導致了審計成果的利用程度不高,審計結論和評價并沒有作為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參考依據之一,經濟責任審計報告也僅作為干部檔案中的一份“手續(xù)”材料而已。

(二)經濟責任不明確,被審計對象抵觸情緒較大

首先目前大部分高校雖有制定所謂的經濟責任制等規(guī)章制度,但由于條例制定部門宣傳不到位、干部任用部門對新上任領導教育不夠、新上任領導自身不夠重視等原因,大多數領導干部對自身所承擔的經濟責任并不明確。甚至有的領導干部缺乏必要的經濟責任意識,覺得自己沒有承擔什么經濟責任,沒有必要審計。其次,經濟責任制的相關條例內容制定的也不夠具體,內容比較空泛,相關領導干部或審計人員難以參照執(zhí)行或進行考核評價。另外,大多數領導干部對審計認識也有偏差,認為審計就是來挑毛病、找麻煩的,對審計抵觸情緒較大。

(三)法規(guī)制度滯后,審計評價指標不健全

經濟責任審計的最終結果是要對被審計對象進行審計評價,供組織、人事部門參考。要做出較全面、客觀的審計評價,就要有科學的審計評價指標及合理的指標評價標準作為參考。然而,目前相關的法規(guī)制度中涉及指標這塊的內容還比較少,而且由于目前高校財務核算方面的缺陷和領導干部任期目標不明確等原因,審計人員獲取形成相關的審計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所需的數據比較困難,導致審計評價指標的不健全。由于審計評價指標的不健全增加了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難度與風險。

(四)審計方法與內容比較單一,審計風險大

目前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方法主要還是審查賬面資料,審計內容也主要是側重于財務收支的合規(guī)、真實性,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性以及個人行為是否廉潔等。由于目前高校的經濟活動日益復雜和豐富,很多經濟活動并不完全在賬面上反映出來。審計方法果只審查賬面資料,不注重對經濟活動過程的調查、了解及分析,審計內容如果不相應的擴展到包括領導干部的經濟決策是否科學、內部管理是否有效、資金使用是否合理等方面,經濟責任審計就無法準確了解被審計對象對經濟活動的真實影響以及應承擔的責任,也就無法對其做出全面準確的評價,加大了審計風險。

(五)審計部門自身因素影響經濟責任審計質量

首先,目前多數高校的內部審計部門與紀檢、監(jiān)察合署辦公,受到編制所限,專職內部審計人員少。當面臨大面積領導干部換屆輪崗時,經濟責任審計項目多、時間緊、任務重。因此,在時間較短、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內部審計人員在做經濟責任審計時就會出現應付了事、走過場的情況,影響了審計質量。其次,目前高校的專職內部審計人員多為財務出身,知識結構比較單一。而經濟責任審計特殊的審計內容和審計方法,要求審計人員要有較高的綜合業(yè)務水平和一定的分析判斷能力。但就目前高校內部審計人員的自身素質而言,勢必影響經濟責任審計質量。再次,由于審計成果利用程度不高,也一定程度影響了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審計人員在做經濟責任審計時也往往流于表面,對發(fā)現的問題不予深究,審計報告中反映的問題也避重就輕,提出的審計建議也泛泛而談,嚴重影響了審計質量。

二、轉型期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發(fā)展的重點

從目前經濟責任審計發(fā)展的情況來看,經濟責任審計僅僅初步發(fā)揮了評價、監(jiān)督的作用,對促進學校財經、干部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作用發(fā)揮的還不夠。因此,筆者認為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今后應積極適應內部審計轉型的要求,重點朝著為組織考核、評價干部做參考,為領導了解學?;A單位的財經狀況提供信息,為學校加強科學管理出謀劃策,突出經濟責任審計建議的“建設性”,以及充分發(fā)揮經濟責任審計“免疫”功能等的方向發(fā)展。

(一)加大宣傳,轉變觀念,改善經濟責任審計環(huán)境

首先,高校內部審計部門應加快相關經濟責任審計制度的制定或修訂,并對相關法規(guī)制度進行大力的宣傳和教育。通過宣傳、教育等活動,讓校領導、相關單位和被審計對象,重新認識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不僅具有“監(jiān)督”職能,更具有“服務”和“管理”的職能。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應該是為組織等部門考核、評價干部做參考;為領導了解學校財經狀況和基層單位管理情況提供信息;為學校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學校科學管理出謀劃策;為被審計對象及其所在單位提高管理水平、規(guī)范經濟行為服務。通過宣傳、教育等活動,轉變領導、群眾的觀念,積極消除被審計對象的抵觸情緒,努力形成一個“領導重視、群眾支持、被審計對象歡迎”的良好審計氛圍。

其次,貫徹落實“聯席會議制度”,建立起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組織、執(zhí)行及監(jiān)督體系。高校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一般由組織、人事、紀檢、監(jiān)察、審計等部門組成,據剛出臺的《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4號—高校內部審計》有關內容規(guī)定,聯席會議的主要職責是制定并通過年度經濟責任審計計劃;指導、檢查、協調本年度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交流和通報經濟責任審計情況;研究、解決經濟責任審計中的困難和問題等。通過這一制度的貫徹落實,能有計劃的安排年度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改善“先離后審”的情況。同時通過相關部門的全方位參與,使其加深對經濟責任審計重要意義的認識,了解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具體難處,能積極給予配合,并且能切實提高經濟責任審計成果的利用程度。

(二)改進審計內容與方法,控制經濟責任審計風險

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審計內容應從目前的側重于對包含被審計對象所在單位財務收支的合規(guī)、真實性、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性以及個人行為是否廉潔等內容的財務收支審計、法紀審計,擴展到包含績效審計、管理審計等內容。通過對以上內容的審計,真正實現經濟責任審計為學校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學??茖W管理出謀劃策;為被審計對象及其所在單位提高管理水平、規(guī)范經濟行為服務等目的。

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方法在傳統(tǒng)審計方法的基礎上應更加重視調查、分析等審計手段和方法的運用。通過聯席會議制度以及審前的公示制度、座談會等制度與方法,收集來自各方面的信息,分析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確定審計的關注點;通過對被審計單位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簽訂的經濟合同及會議紀要等資料的查閱,結合賬面資料,掌握被審計單位經濟活動的決策及執(zhí)行等情況。通過以上方法的運用,首先可彌補以往僅限于審查賬面資料的不足,對被審計對象能做出較全面、客觀的評價,從而較好的控制審計風險;其次可全面的了解被審計對象所在單位的情況,能為其提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改進管理、規(guī)范經濟行為的審計建議

(三)明確領導干部任期目標,逐步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

首先,內部審計部門應配合有關部門做好高校新任領導干部的任前培訓。培訓內容可包括:與學校有關的財經法規(guī)制度,單位內部控制的重要意義和構建,領導干部在經濟決策中的地位和作用,各個崗位的領導干部應承擔的經濟責任等。通過培訓,讓即將上任的領導干部明確自己即將承擔什么經濟責任,以及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其次,要進一步明確崗位任期經濟目標,對每一位新上崗的領導干部提出具體明確的任期經濟目標,以便年終或任期結束時對領導干部進行考核、評價,同時也為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提供依據。

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要客觀、公正的對被審計對象完成經濟責任的情況做出評價,有賴于制定出一套科學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的建立應充分考慮高校的行政管理體制、財務管理體制,并結合高校具體的財務數據指標,采用定量指標、定性指標、對比性指標和分析性指標并用的模式。剛出臺的《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4號—高校內部審計》提到了一些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定量評價的指標,但這些指標還比較分散、不夠系統(tǒng),且這些指標可參照的標準值是多少還不是很明確。因此,要形成一套科學、實用的評價指標體系不僅要依靠理論研究者,還要依靠每一位高校內部審計工作者在審計實踐工作中不斷的總結、歸納。

(四)重視審計建議的質量,發(fā)揮經濟責任審計的“免疫系統(tǒng)”功能

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一方面是通過審計對被審計對象完成經濟責任情況、遵紀守法情況進行評價,另一方面還應通過審計發(fā)現基層單位在經濟活動、內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與漏洞,為基層單位預防和規(guī)避可能出現的問題、進一步規(guī)范經濟行為、提高管理水平,從專業(yè)角度提出建議。對于內部審計而言,一份包含中肯審計意見和建議的審計報告會比一份只是挑毛病、做出不痛不癢的審計評價的審計報告更受到學校領導、被審計對象及其所在單位的歡迎和重視。

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能在審計報告中提出高質量的審計建議,為學校的發(fā)展提出“建設性”意見,將會進一步提高審計報告的的質量,大大的促進審計結果的利用程度,也是對內部審計作為“強化管理的促進者、提高效能的推動者、價值增值的倡導者”的最好體現,發(fā)揮了內部審計的“免疫系統(tǒng)”功能。

(五)加強審計隊伍的建設,切實推動經濟責任審計的科學發(fā)展

首先,要提高現有審計人員的專業(yè)素質,豐富引進審計人員的專業(yè)類型。注意對審計人員的業(yè)務培訓內容的選擇,改善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進一步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業(yè)務水平和分析判斷能力。其次,注重開展審計人員之間的工作經驗交流,對審計中出現的問題和特殊情況進行討論、分析,開拓思路,實現共同提高和進步。再次,要增強審計人員的職業(yè)道德意識,強調審計人員應該遵守“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廉潔奉公、保守秘密”的職業(yè)道德。

參考文獻1 高尚國 建立科學合理的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機制 教育財會研究,2008,(3)

2 陳曉芳,桂珍若 關于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理性思考 審計研究,2006,(4)

第9篇: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范文

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我們經常會接觸到鄉(xiāng)鎮(zhèn)領導的經濟責任審計,而在鄉(xiāng)鎮(zhèn)領導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我們確實為目前的現狀和審計中發(fā)現的相關問題如何處理做出相關結論感到特別棘手和困惑。如何針對這類情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統(tǒng)領,推進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扭轉不利局面,真正發(fā)揮審計職能,預防和杜絕領導干部違紀違規(guī)現象的發(fā)生,保障經濟健康有序的發(fā)展。在此,筆者談幾點膚淺的看法:

鄉(xiāng)鎮(zhèn)領導經濟責任審計的對象大體有五種:一是鄉(xiāng)鎮(zhèn)領導之間交流換崗的;二是組織安排由鄉(xiāng)鎮(zhèn)進城到機關的;三是由鄉(xiāng)鎮(zhèn)提拔到縣領導崗位的;四是年齡到位切線下的;五是在職未做任何組織變動的。而目前的現狀:(一)實施的經濟責任審計大多是離任審計,也就是組織上安排變動職務和崗位的對象進行審計,沒有進行任中經濟責任審計。(二)

實施離任審計的時間都是在被審計對象到新崗位后審計人員才介入進行審計,使審計成了一種走過場的形式,這樣一來,使得審計在鄉(xiāng)鎮(zhèn)領導干部中沒有威懾力,違紀違規(guī)甚至違法的膽量更大。從近年來鄉(xiāng)鎮(zhèn)領導經濟責任審計發(fā)現的情況看,主要存在的相關問題有:(一)廉政方面:有分款揮霍旅游、游山玩水、請客送禮。同時利用手中權力為親戚支付有關費用,包括電話座機費、接待費、自己手機費實報實銷并領取相關話費補貼等等。(二)收入方面:收入不入賬,鄉(xiāng)鎮(zhèn)領導為了避免調控,有的是為了不讓見不得人的支出露面,有的確是為了個人違紀貪污、挪用、設立小金庫。(三)預算外資金管理不到位。具體表現在預算外資金管理票據,有的只交票據和部分金額,收入漏交,有的甚至在核銷票據時發(fā)現金額和領取頁碼與事實不相吻合也隨便放棄開綠燈。(四)收入不規(guī)范。具體反映在無證收費、無標準收費和無理由攤派上,有的是過期的票據等等。在支出上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支出不合規(guī)。表現在支出款項中有的是政策不允許的,有的是超標準范圍的,有的支出與當地要求和法規(guī)不吻合的;二是支出不真實。表現在支出款項中有的虛列,有的是不與事實相一致,套取資金現象存在,有的支出是掛羊頭賣狗肉;三是支出不合法。變現有的支出直接充抵收入,有的稅收完不成的鄉(xiāng)鎮(zhèn),出現買稅和墊稅,而且負擔特別沉重,造成支出壓力過大,有的鄉(xiāng)鎮(zhèn)還出現給稅務部門的協稅費,而協稅費用于何處也無所知之,造成腐敗現象的產生和蔓延。

從目前鄉(xiāng)鎮(zhèn)領導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現狀來看,至少對審計工作造成四個方面的困難和影響。一是配合不得力。原任領導離崗離位,現任領導認為經濟責任審計對象不是他,思想不重視,因此造成有關人員配合不默契、工作不主動,審計工作難以開展;二是處理不到位。現任領導針對原任領導經濟責任報告中反映的有關問題,總認為是過去的事,與他無關,以各種借口抵制,造成處理難下結論;三是結果無意義。審計報告中的評價和發(fā)現的有關情況問題由于不能處理到位,加上經濟責任審計的領導到崗到位,使之評價意見對組織部門沒有真正成為提拔使用的依據,成為一紙空文;四是風險責任大,由于被審計單位配合不利,有的資料甚至未提供到位,使得審計工作在實施當中無法核清核實,造成了一些不應有的隱患和責任風險。在對審計造成眾多影響的基礎上,也為鄉(xiāng)鎮(zhèn)領導干部提供違紀、違規(guī)、違法等化的空間條件,同時也給經濟運行帶來了不良后果。從收入方面講,因收入不入賬造成資金體外循環(huán)出現小金庫,從表面上看逃避了有關稅收和調控,實際上其中隱藏著腐敗的現象,有的可能出現亂揮霍、請客送禮;有的可能出現挪用、貪污和私分等更嚴重的問題。從預算外資金管理不規(guī)范講,首先是漏掉財政的調控,造成財政資金不到位,同時也給一些干部形成方便,他們可大膽利用這些票據收取不合理的費用,逃避有關部門的監(jiān)督。從收入不規(guī)范和票據不規(guī)范講,一是增加了有關項目和農民的負擔,造成有關對象不應有的經濟壓力;二是由假票據帶來漏稅和漏交調控,造成資金體外循環(huán)。從支出方面存在的有關問題,一是違背有關經濟政策,造成惡劣影響;二是容易造成腐敗、揮霍現象的發(fā)生;三是違反了經濟秩序和經濟規(guī)律,不利于經濟健康的有序發(fā)展等等。

為了防止和杜絕鄉(xiāng)鎮(zhèn)領導有關違紀違規(guī)現象的發(fā)生,保障經濟健康運行和發(fā)展,從嚴管理干部,真心愛護干部,從而實現科學發(fā)展觀的總體目標,達到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fā)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要求。確保經濟責任審計成為組織上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首先,加大經濟責任審計成為組織上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并加大經濟責任工作的宣傳力度,大力強化鄉(xiāng)鎮(zhèn)領導的法紀意識、政策意識、廉政意識,使他們自覺遵守和履行經濟政策、經濟規(guī)律和經濟秩序。其次,從源頭抓起,從負責經濟審計工作的縣主要領導做起,樹立他們對鄉(xiāng)鎮(zhèn)領導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大局意識,強化他們驪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局領導干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的必要性的認識,真正使他們把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作為鄉(xiāng)鎮(zhèn)領導提拔使用安排的必修課,形成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從而形成良好的鄉(xiāng)鎮(zhèn)領導經濟責任審計氛圍。再次,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領導的成員單位、紀委、組織、人事等部門要相互配合,協調作戰(zhàn),把鄉(xiāng)鎮(zhèn)領導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并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尤其是遵照先審后離的程序規(guī)則做到事先有計劃,事中有分工,事后有結果。在此基礎上,針對審計結果中存在的問題,堅持原則,對號入座,堅決處理,決不姑息。最后,縣委、縣政府有關領導要全力支持有關部門的工作,為懲治腐敗現象的發(fā)生做堅強后盾,做到對經濟責任審計的鄉(xiāng)鎮(zhèn)領導采取以審計結論和評價作為提拔使用安排的重要依據,同時對結論中存在的違紀違規(guī)的領導根據情節(jié)輕重,該撤的撤,該免的免,決不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