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兒科臨床應用中阿奇霉素不良反應研究(5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兒科臨床應用中阿奇霉素不良反應研究(5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兒科臨床應用中阿奇霉素不良反應研究(5篇)

第一篇: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與藥學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患兒應用阿奇霉素治療時的常見不良反應,總結用藥安全性措施。方法選取我院普通感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采用阿奇霉素治療,對照組采用非阿奇霉素藥物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2.0%)明顯高于對照組(2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良反應主要涉及消化系統(tǒng)損害(48.4%)、皮膚及附件損害(32.2%)、神經系統(tǒng)損害(19.4%)。結論患兒臨床使用阿奇霉素進行治療產生的不良反應較多,主要涉及消化、皮膚及附件、神經系統(tǒng)三方面。嚴格掌握阿奇霉素適應證,做好用藥監(jiān)護工作,能夠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關鍵詞】阿奇霉素;不良反應;用藥措施;藥學分析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對于疾病的治療不僅關注病情控制效果,同時也注重藥物的使用安全性。阿奇霉素在臨床上的應用廣泛,對于炎癥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與此同時實踐表明不良反應較多[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資料來源于我院收治的門診和住院患兒100例,納入時間段為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最小4歲,最大11歲,平均(8.5±1.1)歲;病程2~9d,平均(4.3±1.2)d;呼吸道感染31例,泌尿感染8例,皮膚感染11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最小5歲,最大12歲,平均(8.1±0.7)歲;病程3~10d,平均(4.8±1.0)d;呼吸道感染29例,泌尿感染7例,皮膚感染14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大,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臨床診斷標準:①依據《實用兒科學》[2],患兒經臨床檢查均為普通感染。②排除認知障礙患者,嚴重慢性疾病患者,藥物過敏患者。

1.3方法:觀察組患兒采用阿奇霉素治療,其中靜脈滴注給藥使用劑量為10~500mg,每天1次;口服用藥使用劑量為0.3~0.5g,每天2次。對照組患兒采用非阿奇霉素藥物進行治療。兩組均治療3d后觀察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本次研究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18.0軟件,其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作為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說明組間比較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患者用藥后發(fā)生不良反應31例,占比62.0%。對照組發(fā)生不良反應12例,占比24.0%。經比較,兩組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4.728,P=0.001)。2.2不良反應分布情況:在31例觀察組不良反應患者中,消化系統(tǒng)損害15例,占比48.4%,具體包括惡心嘔吐6例(19.4%),腹痛4例(12.9%),腹瀉3例(9.7%),食欲減退2例(6.5%)。皮膚及附件損害10例,占比32.2%,具體包括蕁麻疹5例(16.1%),紅斑4例(12.9%),丘疹1例(3.2%)。神經系統(tǒng)損害6例,占比19.4%,具體包括頭痛3例(9.7%),眩暈2例(6.5%),發(fā)熱1例(3.2%)。

3討論

3.1阿奇霉素:阿奇霉素屬于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具有較廣的抗菌譜,且殺菌活性較高。該藥物對革蘭陰性球菌和陽性桿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生物利用度為37%??诜?h即可達到血藥濃度峰值,為0.4mg/L左右。由于分布廣泛,在人體組織內的濃度最高可達到血濃度的100倍[3]。即便如此,用藥安全性使其臨床使用受限。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2.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主要涉及患者的消化系統(tǒng)、皮膚及附件、神經系統(tǒng),分別占比48.4%、32.2%、19.4%。

3.2藥學監(jiān)護措施:第一,掌握適應證。阿奇霉素主要治療炎性感染,常見的例如支氣管炎、鼻竇炎、肺炎、生殖器感染等?;純涸谂R床用藥前,要求對患兒進行藥敏試驗,向家長詢問患兒的疾病史和過敏史。對于過敏體質患兒,用藥后密切關注生命體征變化情況,了解患兒的實際感受,做好急救準備[4-6]。第二,加強用藥監(jiān)護。就目前的研究而言,阿奇霉素采用口服用藥的形式效果較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要低于靜脈注射。究其原因,靜脈注射后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參與血液循環(huán),迅速分布到身體各個部位。如果患兒無法口服給藥時,注射治療需要加強護理操作,嚴格限制使用劑量。因此,要根據病情確定用藥劑量,根據恢復情況及時做出調整,真正提高用藥安全性和有效性。綜上,患兒臨床使用阿奇霉素進行治療產生的不良反應較多,主要涉及消化、皮膚及附件、神經系統(tǒng)三方面。嚴格掌握阿奇霉素適應證,做好用藥監(jiān)護工作,能夠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張琬迎.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0,15(9):703-706.

[2]吳瑞萍,胡亞美,江載芳.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4):1171.

[3]許小林.淺談兒科臨床中應用阿奇霉素引發(fā)的不良反應及藥學監(jiān)護分析[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3,9(11):314-315.

[4]樊麗娟.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的不良反應與藥學探討[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18(1):33-34.

[5]楊娟.兒科阿奇霉素臨床應用的不良反應及藥學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6,29(9):370-371.

[6]任愛娟.2014年度兒科使用阿奇霉素致不良反應文獻回顧性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6,6(8):368-370.

作者:陳平1 于洪霞2 王磊2 單位:1.定西市渭源縣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2.蘭州市西固區(qū)中醫(yī)院

第二篇: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思考

摘要:目的:探討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方法:收治患兒186例,均采用阿奇霉素治療,隨機分為靜脈滴注組和口服組,比較兩組的不良反應。結果:兩組不良反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阿奇霉素治療兒科疾病時,靜脈滴注與口服用藥的不良反應差別不大,經對癥治療后,患兒臨床癥狀得以改善,但在治療時應加強對不良反應的應對,以免影響患兒的生命健康。

關鍵詞:阿奇霉素;兒科;不良反應

阿奇霉素在兒科的應用上,對小兒肺炎、急性咽炎、扁桃體炎等癥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阿奇霉素的不良反應對患者影響較大,所以,有效地采取預防措施和有效地保證治療質量是治療的關鍵[1]。本文就阿奇霉素的不良反應做綜合研究,旨在分析阿奇霉素用于兒科疾病治療上對于患者產生的影響和不良反應,現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兒科收治入院需行阿奇霉素治療的患兒186例,隨機分為靜脈滴注組93例和口服組93例。其中觀察組男54例,女39例,年齡2個月~2歲,平均(7.4±5.8)個月??诜M男55例,女38例,年齡2個月~2歲,平均(7.8±4.7)個月。所有患者均排除嚴重慢性疾病及遺傳性疾病,且所有患者一般狀況良好,其中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兒131例,泌尿系統(tǒng)患兒21例,其他感染類患兒34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①靜脈滴注組選取靜脈滴注阿奇霉素治療,根據患兒體重給予阿奇霉素粉針10mg~0.5g,1次/d,靜脈滴注。②口服組根據相關病情及基本資料給予口服用藥,第1天,按體重10mg/kg頓服(一日最大量不超過0.5g),第2~5天,每日按體重5mg/kg頓服(一日最大量不得超過0.25g)。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組間數據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s)表示,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結果

兩組發(fā)生不良反應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胃腸道反應:兩組患兒發(fā)生胃腸道反應人數99例(69.7%),患兒表現腹瀉、惡心、腹痛、嘔吐等。根據不良反應情況可適當調節(jié)患兒滴注速度,口服患兒立即停止用藥,治療過程中無抽搐等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發(fā)生。過敏性反應:兩組患兒發(fā)生過敏性休克人數4例(2.8%)?;純罕憩F支氣管痙攣、休克、面色蒼白、嚴重缺氧等,雖不排除與原發(fā)病有關,但阿奇霉素的使用治療也是影響患兒發(fā)生不良反應的重要原因。立即給予抗休克吸氧等措施,擴充患兒血容量,改善患兒體征。兩組患兒發(fā)生過敏性皮疹19例(13.2%)。患兒在用藥后四肢軀干出現罕見的嚴重皮膚反應多形性紅斑,瘙癢難耐,患兒會主動抓撓。發(fā)生此種不良反應時應立即予以停藥,給予脫敏治療,保證患兒的生命安全。發(fā)熱:兩組患兒發(fā)生發(fā)熱反應6例(4.2%),患兒表現為用藥前體溫正常,用藥時或用藥后體溫驟然升高,常達38℃左右,嬰兒體溫可達更高,停止用藥后患兒體溫恢復正常,但在繼續(xù)用藥后患兒體溫又可升高,此類情況通常與患兒自身體質有相關聯(lián)系。

三、討論

阿奇霉素使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鼻竇炎、中耳炎、慢支及慢支急性發(fā)作,化膿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咽炎、扁桃體炎,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以及肺炎支原體所致的肺炎,沙眼衣原體及非多種耐藥淋病奈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和宮頸感染,以及皮膚和軟組織的相關感染。在臨床上,阿奇霉素更優(yōu)于紅霉素對于支原體感染的疾病治療效果[2]。通常,兒童支原體感染后如果不能選用頭孢類或青霉素類抗生素,那么就會選擇阿奇霉素治療。現階段,阿奇霉素在兒童臨床治療上所展現的效果遠遠高于成人,但同時,不良反應情況也高于成人。因此,在針對兒科疾病使用阿奇霉素治療時,醫(yī)務人員要嚴密監(jiān)察患兒各項表現,一旦出現不良反應要及時對癥治療,以免患兒發(fā)生感染及更為嚴重的病變[3]。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兒發(fā)生胃腸道反應99例(69.7%),發(fā)生過敏性休克4例(2.8%),發(fā)生過敏性皮疹19例(13.2%),發(fā)生發(fā)熱反應6人(4.2%),這表明,給藥途徑對阿奇霉素的不良反應無較大影響。綜上所述,阿奇霉素治療兒科疾病時靜脈滴注與口服用藥的不良反應差別不大,其主要不良反應有胃腸道反應、過敏性反應及生命體征的改變,經對癥治療后患兒臨床癥狀得以改善,但在治療時應加強對不良反應的應對措施,以免影響患兒的生命健康。

參考文獻

[1]牟敏.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3):11-12.

[2]白平生,熊鳳梅.阿奇霉素在法給藥: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及藥學監(jiān)護[J].西北藥學雜志,2011,26(4):312.

[3]周樹發(fā).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3,32(7):109-110.

作者:陳現慧 單位:新疆焉耆縣人民醫(yī)院兒科

第三篇: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觀察思路

【摘要】目的觀察分析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20例患兒,隨機分為靜脈滴注阿奇霉素(靜滴組)和口服阿奇霉素(口服組),每組患者60例。結果兩組患者連續(xù)用藥1周后,統(tǒng)計其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包括發(fā)熱發(fā)熱、胃腸道反應、過敏性皮疹以及過敏性休克。結論通過對120例患兒的研究顯示,在臨床應用中靜脈滴注組和口服組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種類及發(fā)生頻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給藥方法對不良反應的類型和發(fā)生頻率無影響。

【關鍵詞】阿奇霉素;兒科臨床;靜脈滴注;口服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M)是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抗菌譜廣,對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厭氧菌、肺炎球菌的殺菌活性很強,對衣原體、肺炎支原體等有較強的殺菌活性[1]。據報道,在多年的臨床使用中,阿奇霉素相比較紅霉素,其療效好、不良反應少,因此在兒科的臨床治療上得到了廣泛應用。隨著阿奇霉素在臨床的廣泛應用,其不良反應也明顯增多,且兒童使用阿奇霉素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成人高,不良反應類型亦不同于成人,為探討分析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及其發(fā)生率,從而完善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的應用,選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20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分別予以口服和靜脈滴注阿奇霉素治療。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患兒,其中男性58例,女性62例;年齡最小3歲,最大11歲,平均年齡7.4歲,病程5d~1個月。患兒均沒有嚴重的慢性疾病,其中呼吸系統(tǒng)感染患者57例,泌尿系統(tǒng)感染患者42例,皮膚感染患者21例。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靜脈滴注阿奇霉素(靜滴組)和口服阿奇霉素(口服組),每組患者6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史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诜M患兒治療方案:依據患兒年齡、體質量、疾病類型,每天一次,每次200~500mg阿奇霉素口服,連續(xù)用藥一周。靜滴組患兒治療方案:依據患兒年齡、體質量、疾病類型,每天一次,注射阿奇霉素濃度在0.5~1.0mg/mL,滴注時間在1~2h。按照0.01g/kg的劑量取適量的阿奇霉素,將其加入到500mL的氯化鈉注射液中,用此藥液為患兒進行靜脈滴注,連續(xù)用藥1周。在臨床治療期間對患兒出現的不良反應類型和癥狀進行詳細的記錄。

1.3統(tǒng)計學方法:記錄的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連續(xù)用藥1周后,統(tǒng)計其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包括:①發(fā)熱發(fā)熱:患兒寒顫,體溫超過38℃,停止滴注后采取對癥治療;②胃腸道反應:胃腸道反應的發(fā)生率最高,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多數胃腸道反應患兒是在靜脈滴注后發(fā)生。③變態(tài)反應:a.過敏性皮疹:靜脈滴注組2例,口服阿奇霉素組2例。先于手心出現散在小米粒大小的皮疹,后在頭面部、頸部、軀干及四肢均出現散在紅色小米粒大小的皮疹,壓之褪色,瘙癢。立即停藥,給予抗變態(tài)反應治療,3d后皮疹完全消失;b.過敏性休克:靜脈滴注組2例,在靜脈滴注幾分鐘后發(fā)生,臨床表現多以呼吸困難、胸悶、面色蒼白等。c.蕁麻疹:靜脈滴注和口服組各1例。全身出現丘疹樣蕁麻疹,顏面及雙上肢對稱樣分布,劇烈瘙癢,停用阿奇霉素后給予治療,3d后皮疹消退,但留有色素沉著。d.變應性皮炎:口服組1例。用藥第2天,面部、上肢、軀干部位出現紅色風疹,瘙癢,停藥、對癥治療后癥狀緩解。e.喉頭水腫:口服組1例?;颊哐什堪l(fā)癢、聲嘶,喉部感覺有異物感并伴隨吸氣性呼吸困難,喉鏡顯示喉黏膜彌漫性水腫。立即停藥后對癥治療,10min后病情好轉。④神經系統(tǒng):a.嗜睡:靜滴組2例患者3d后,出現精神不振、無食欲、嗜睡等癥狀。立即停藥,口服維生素C片,第2日好轉。b.醉酒樣反應:靜滴組1例患者,心中難受,惡心,醉酒樣面容,對癥處理,病情好轉。c.前庭功能障礙:口服組2例患者口服阿奇霉素后出現頭暈、視物旋轉,但無嘔吐,無視物不清、無耳鳴及聲嘶、無腹痛腹瀉癥狀。

3討論

阿奇霉素主要適用于由敏感細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皮膚以及軟組織感染、鼻竇炎、急性中耳炎,淋病奈瑟菌等[2]。阿奇霉素在臨床治療中使用非常廣泛,使用阿奇霉素導致的不良反應也日趨增加,成人使用阿奇霉素容易誘發(fā)心律不齊、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3];兒童在使用阿奇霉素過程中易出現腸胃不適、發(fā)熱、過敏性休克、皮疹等不良反應,頻率遠高于成人,根據文獻報道,兒童使用阿奇霉素也會產生肝臟和腎臟毒性,這與兒童肝、腎發(fā)育不全有關,此外心動過速、聽力損害、肢體發(fā)紺、踝關節(jié)疼痛、藥物性口炎等不良反應,可能與給藥劑量、給藥速度和個體差異有關[4],因此,在兒科使用阿奇霉素應加強對患兒進行藥學監(jiān)護,避免出現臨床不良反應,若出現了不良反應應及時采取措施,盡量避免產生醫(yī)療糾紛[5]。本文通過對我院收治的120例患兒研究顯示,在臨床應用中靜脈滴注組和口服組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的種類及發(fā)生頻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給藥方法對不良反應的類型和發(fā)生頻率無影響。綜上所述,阿奇霉素具有抗菌譜廣,效果優(yōu)于紅霉素、不良反應少,但在兒科臨床應用中常有發(fā)熱發(fā)熱、腸胃道不適、過敏性休克以及過敏性皮疹等不良反應,兒童抵抗力弱,耐受能力差,所以要求醫(yī)師在使用阿奇霉素的過程中對患兒的表現全程關注。

參考文獻

[1]周樹發(fā).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3,32(7):109-110.

[2]牟敏.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J].臨床合理用藥,2014,7(1):11-12.

[3]沙幫武,李永玉.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17):3921-3921.

[4]張琬迎.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8,8(9):703-706.

[5]朱丹清.關于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的不良反應及其藥學觀察[J].大家健康,2014,8(19):278.

作者:董淳 單位:江西省信豐縣中醫(yī)院兒科

第四篇:兒科臨床應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應分析

摘要:目的:統(tǒng)計并分析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方法:選取南寧市婦幼保健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接受治療的兒科患者200例,隨機分成兩組,甲組共有患者100例,全部采用靜脈滴注阿奇霉素的方法來進行治療;而對于乙組的100例患者,均采用口服阿奇霉素的方法來進行治療,最后,統(tǒng)計和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不良反應。結果:通過對兩組患者用藥后的觀察,統(tǒng)計產生的不良反應,主要不良反應有過敏性皮疹、過敏性休克、發(fā)熱、胃腸道反應等,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主要是胃腸道反應、過敏性皮疹、過敏性休克、發(fā)熱等癥狀,在進行臨床治療時,要采取有效的相應措施,避免不良現象的產生。

關鍵詞:阿奇霉素;兒科臨床應用;不良反應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來院治療的兒科患者200例,其中包括男童110例,女童90例,年齡最小四歲,最大十二歲,,平均年齡(6.5±2.5)歲,病程最少5天,最多一個月,200例患者都不沒有嚴重的慢性疾病,其中呼吸系統(tǒng)感染的患者有160例,皮膚軟組織感染的患者有29例,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患者有11例,隨機將這些患者分成兩組。1.2方法。甲組患者100例,依據患兒體重,給予阿奇霉素10mg~0.5g,1次/d,采用靜脈滴注的方法;乙組患者100例,依據患兒體重,給予阿奇霉素0.25~0.5g,1~2次/d,采用口服的方法。兩組患者都進行七天的治療,對比分析并總結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

2結果

通過對兩組患者用藥后的觀察,統(tǒng)計產生的不良反應,主要不良反應有過敏性皮疹、過敏性休克、發(fā)熱、胃腸道反應等,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甲組的100例患者中,有2名患者出現過敏性休克,12名患者出現過敏性皮疹,14名患者有發(fā)熱現象,85名患者出現胃腸反應,而乙組的100名患者中,沒有產生過敏性休克現象,13名患者出現過敏性皮疹,10名患者有發(fā)熱現象,88名患者出現腸胃反應。對于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都采取了積極有效的治療,沒有造成不良后果。

3討論

本文通過把200例兒科患者分為兩組,兩組嘗試不同的給藥途徑,最終通過分析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現兩組不良反應的種類和發(fā)生頻率幾乎沒有什么不同,這說明給藥途徑對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幾乎沒有影響,調整給藥途徑并不能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因此,對于兒科使用阿奇霉素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一定要做好預防措施。其中,臨床用藥的不良反應主要有以下幾類:

(1)胃腸道反應:這類反應在臨床上非常常見,發(fā)生率也是比較高的,它的主要臨床癥狀是胃痛,甚至惡心嘔吐,不會說話的嬰兒一般會啼哭不止,而且不吃東西,情況嚴重的嬰兒可能有抽搐的現象,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停藥,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2)過敏性休克:這種情況在臨床中不算常見,但也是主要的不良反應之一,主要原因是,患者使用阿奇霉素后產生過敏性反應,出現了休克現象,主要臨床癥狀是昏迷、抽搐、口唇青紫、面色蒼白、呼吸困難、大汗淋漓等。如患兒出現上面的癥狀,一定要立即停藥,進行搶救,針對患兒的癥狀,給出相應的處理,以緩解患兒休克,減少癥狀加重,防止嚴重后果的形成。

(3)過敏性皮疹:主要臨床癥狀:上肢和軀干出現對稱性皮疹,瘙癢劇烈難以忍受,患兒難以忍受,主動抓撓。應該馬上停止使用阿奇霉素,并繼續(xù)進行脫敏治療,患兒可在停藥治療的三天左右,皮疹消失,但色素沉著較深,可能會留下痕跡,但是皮膚一般不會脫屑。

(4)發(fā)熱:某些兒童患者在用藥前體溫正常,但是用藥后,出現體溫升高的情況,不會說話的孩子表現為啼哭不止,大一點的孩子表現出煩躁的癥狀,停止用藥則體溫逐漸正常,繼續(xù)用藥又出現體溫上升的現象,如果出現了上述情況,要立刻停止阿奇霉素的使用,依據患兒的情況,對過敏性休克及過敏性皮疹,主要采用抗休克,脫敏治療來及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補充周圍有效循環(huán);主要通過地塞米松、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等藥物來進行治療,對于胃部反應較劇烈的患者,要立刻進行口服或者靜脈注射治療,減緩胃部的不適,對于發(fā)熱的患者,如果體溫升高不超過10°,先采用物理降溫法,一旦超過10°,先采用口服藥物的方法來降溫,沒有取得理想的降溫效果,就要采用注射藥物的方法來降溫。據報道,還有很多其他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比如:醉酒樣反應、聽力損害、錐體外系反應、血液系統(tǒng)反應、肝臟損害和心腦血管等臨床不良反應,但在這次統(tǒng)計中沒有上述情況的發(fā)生,因此,沒有對那些不良反應進行詳細分析。在這次臨床分析統(tǒng)計中,200例患兒的不良反應都得到了及時有效的處理,沒有造成不良后果。

4總結

總之,在阿奇霉素的臨床用藥中,主要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過敏性休克、過敏性皮疹、發(fā)熱等癥狀,兒童患者對于藥物的耐受性較差,身體的防御能力也比較差,當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時候,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對孩子的機體或者器官造成嚴重的損害,因此在兒科臨床使用阿奇霉素的過程中,應對充分關注與重視患兒的常見不良反應,在臨床用藥的過程中,一定要密切注意觀察患兒的情況,做到及時發(fā)現,及時治療,避免病情加重導致嚴重不良后果,更好地在臨床中使用阿奇霉素,使其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發(fā)揮更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俞雅娟.阿奇霉素的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J].海峽藥學,2007,19(6):120-121

[2]張琬迎.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8,8(9):703-706

[3]李春蘭.阿奇霉素在兒科的臨床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2011,8(4):152-153

[4]白平生,熊鳳梅.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及藥學監(jiān)護[J].西北藥學雜志,2011,26(4):312-314

作者:宋燕 單位: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第一人民醫(yī)院

第五篇: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使用的不良反應及臨床用藥

摘要:目的探討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使用的不良反應及其臨床用藥。方法選擇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之間收治的180例兒科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根據入院日期尾數分為A組(92例)和B組(88例),A組患兒應用阿奇霉素靜脈滴注治療;B組患兒則給予阿奇霉素口服治療。對比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結果。結果兩組患兒均有不良反應發(fā)生,其中以胃腸道不良反應、過敏性皮疹、發(fā)熱等為主,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較小,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使用中造成的不良反應現象較多,且與用藥方式之間沒有明顯的差異,臨床中尤其是在兒科應用過程中應當重視,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

關鍵詞:阿奇霉素;兒科;臨床使用;不良反應

0引言

抗生素是當前治療感染性疾病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阿奇霉素為15元環(huán)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其作用機理在于能夠與敏感微生物核糖體亞單位結合,干擾蛋白質合成,對于臨床中的革蘭氏菌、厭氧菌、衣原體、支原體感染等均具有較好的抗菌效果[1]。近年來有大量實踐研究證實,阿奇霉素的療效高于紅霉素,得到廣泛應用。但是同時也發(fā)發(fā)現,阿奇霉素不良反應的報道也逐漸增多,影響到患者的治療安全。本文通過分組對照研究探討兒科中靜脈給藥或者口服給藥應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應,現總結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之間收治的180例兒科患者作為觀察對象,主要為呼吸系統(tǒng)感染疾病、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皮膚組織感染等,未合并其他嚴重慢性疾病。根據入院日期尾數分為A組(92例)和B組(88例),A組中男患兒49例、女患兒43例;年齡在3~12歲之間,平均為(5.6±1.7)歲。B組中男患兒50例、女患兒38例;年齡在3~11歲之間,平均為(5.3±1.5)歲。對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組間差異結果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A組患兒應用阿奇霉素靜脈滴注治療,根據患兒體重給予10~500mg阿奇霉素靜脈滴注治療,連續(xù)用藥7d;B組患兒則給予阿奇霉素口服治療,同樣根據患兒的病情、疾病類型和體重用藥,使用200~400mg阿奇霉素口服治療,以7d作為一個療程。治療期間對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結果進行統(tǒng)計。藥學監(jiān)護方法:在用藥之前對患兒進行細菌學培養(yǎng),根據藥敏結果選擇是否應用阿奇霉素治療,以免影響的治療的有效性;此外,需要聯(lián)合硬要的患兒加強配伍監(jiān)測,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2]。

1.3統(tǒng)計分析。本研究中的相關數據均錄入到SPSS14.0統(tǒng)計學軟件中實施數據處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采用率(%)表示,比較采用卡方值檢驗。以P<0.05代表A組和B組的差異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3]。

2結果

A組92例應用阿奇霉素靜脈滴注的患兒中有51例出現不良反應,其中38例為胃腸道不良反應(74.51%);6例患兒有發(fā)熱表現(11.76%);5例患兒出現過敏性皮疹(9.80%)、2例患兒出現其他不良反應(3.92%)。B組88例應用阿奇霉素口服治療的患兒中有49例出現不良反應,其中35例為胃腸道不良反應(71.43%);8例患兒有發(fā)熱表現(16.33%);4例患兒出現過敏性皮疹(8.16%)、2例患兒出現其他不良反應(4.08%)。對比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結果差異小,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阿奇霉素在兒科門診應用過程中具有較高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且處理不當的情況下不良反應將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與安全[4]。本文分析靜脈滴注于口服給藥阿奇霉素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其中發(fā)生率最高的是胃腸道不良反應,通過兩種用藥途徑發(fā)生率均超過70%,主要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胃痛和為不適等,其中年齡較小、無法自述癥狀的患兒可能表現出啼哭不止、煩躁等。出現上述癥狀的情況下需立刻停藥,避免不良反應的加重。病情嚴重的情況下除了停藥之后還應當口服或者靜脈給予胃復安等治療,直到不良反應現象緩解。第二種發(fā)生率較高的不良反應為發(fā)熱,發(fā)生率超過10%,部分患兒在用藥之后12h后出現體溫明顯上升的現象,年齡較小的患兒還有出現面色潮紅和哭鬧等表現,此時應立刻停止用藥,使用物理降溫措施;針對體溫上升到40℃以上的患兒除了物理手段之外還應當配合口服藥物進行干預。本組中發(fā)生率較高的不良反應還有過敏性皮疹,部分患兒在使用阿奇霉素之后會出現皮疹等反應,部分患兒首先出現掌心,隨后逐漸擴展到四肢、身體軀干以及面頸部,伴隨瘙癢癥狀,患兒可能出現抓撓,進而造成皮膚破損或者感染。針對過敏性皮疹,出現跡象之后應當立刻停止用藥,囑咐患兒及家屬不要抓撓,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采取相應的舒服措施,并配合進行脫敏治療,通常停藥3d之后癥狀能夠得到緩解。過敏性反應嚴重的情況下可能造成休克,出現昏迷、面色蒼白、四肢冰涼、呼吸困難和發(fā)紺等癥狀,此時應當立刻補充外周血容量,避免出現不良事件[5]。除了上述不良反應之外,臨床中還有關于應用阿奇霉素之后出現神經系統(tǒng)不良、血液系統(tǒng)不良反應以及肝臟毒性的報道。總而言之,盡管阿奇霉素對于兒科感染性疾病的治療具有較高的價值,但是由于患兒的機體發(fā)育不完善、機體免疫機制較差,不良反應一旦發(fā)生將產生較大的危害。因此,臨床中應當加強對阿奇霉素用藥不良反應重視,做好用藥前的藥敏試驗、密切觀察用藥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采取針對性的手段進行干預,才有可能保證用藥安全,促使阿奇霉素在兒科疾病治療中發(fā)揮出更高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白平生,熊鳳梅.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及藥學監(jiān)護[J].西北藥學雜志,2011,26(4):312,封3-封4.

[2]牟敏.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3):11-12.

[3]吳曉霞,沈玨,張玉平,等.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屬感染肺炎的療效與安全性觀察[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23):5798-5800.

[4]林琳,欒桂松,李翠紅,等.阿奇霉素等抗生素在小兒支原體肺炎感染中的療效對比[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27):33-34,36.

[5]章禮真.孟魯司特鈉聯(lián)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佐治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30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4,6(1):74-75.

作者:楊彩珠 單位:河南省新野中醫(yī)院病區(qū)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