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戲曲表演藝術(shù)的虛擬性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國戲曲藝術(shù)的主要特點是高度的綜合性、強烈的戲劇性、特殊的時空觀和藝術(shù)手法上的程式性。中國戲曲不同于歌劇、舞劇、話劇,它是一種綜合性極強的戲劇藝術(shù),是文學(xué)、音樂、舞蹈、武術(shù)、身段動作、眉眼手法等的高度結(jié)合。
一、虛擬化表演的特點
戲曲的表演集中在一個小小的舞臺上,而唱詞中的許多景物是無法表現(xiàn)的,不能把許多布景搬上舞臺。在《驚夢》一折中,觀眾聽著柳夢梅和杜麗娘的唱詞,看著她們的表演,和她們一起轉(zhuǎn)過芍藥欄,緊靠湖山石,而不需再在舞臺上制作欄桿和假山石;在《尋夢》中,觀眾隨著杜麗娘尋找夢里的湖山石、牡丹亭,跟著她來到梅樹邊,但滿臺并沒有實景,全憑演員的表演,卻令人感覺猶如目擊。反之,讓人眼花繚亂的布景,有時還會制約戲曲演員的表演和發(fā)揮,例如在唱到“雪花飄”時,舞臺上方有雪花飄下,就會影響演員的表演,在戲曲舞臺上,演員只需一個眼神及一個抱肩、吸氣的動作,就可以表現(xiàn)出大雪紛飛的場面?!队ぁ分杏型ぶ斜苡暌粓鰬颍瑘錾蠜]有布景,演員登場時用袖子一遮頭,往前一趲,手從頭上拿下,不用解說,觀眾就意識到是進入亭子之中了。如果在舞臺中間擺放一座亭子,的確加強了舞臺的真實感,但是演員便不能再離開亭子,因為亭子外面在下雨,衣服會濕透。這便是限制或制約了演員的表演。如果沒有布景,演員的表演就有自由的空間,觀眾的理解也不會受到實景的制約。
二、舞臺布景的虛擬
舞臺三面可對觀眾,上、下場兩條門簾,文武場或在上場門一側(cè),或在下場門一側(cè),也曾在中間桌子后面,但都會擾亂觀眾的視點??傊?,為了觀眾的視線,左改右改,總是以正中一面為主要視角,因為演員總是以面對觀眾為主。不能像電影、電視一樣,可以從各個側(cè)面給觀眾一個“面面觀”。其實,即使如此,也是以正面為主的,只不過可以很方便地把各個側(cè)面變?yōu)檎娑?。所以舞臺的演出,一切都以正面為主,一切側(cè)面都要變成從正面來看的正面觀。其實,這種正面觀的處理,也應(yīng)當(dāng)屬于“虛擬”的一種。在這種“虛擬”的大背景中,用更多的“虛擬”手法形成我國戲曲的特色,是順理成章的。人站在桌子上,桌子就是一座山,梁紅玉在“山上”擊鼓,指揮著將士的攻與守、進與退,表現(xiàn)兩軍的對壘。舞臺上雖然只有梁紅玉一人,但觀眾隨著她的表演,想象到了戰(zhàn)斗的場面,緊張而激烈?!队ぁ分械耐ぷ邮翘摂M的,場上沒有任何布景,演員依靠表演,把觀眾帶到了亭子里,再如《鎖麟囊》的春秋亭、《牡丹亭》的牡丹亭,如果都擺上一個真的亭子,就沒有了想象的空間。在《牡丹亭•尋夢》中,杜麗娘獨自在空蕩蕩的舞臺上表演,觀眾隨著她的唱,跟著她的漫步,隨她來到夢中的花園,看到“睡荼蘼”拖住了她的長裙,看到芍藥,看到垂楊,看到榆莢,跟著她挨過雕欄,轉(zhuǎn)過秋千,尋找夢中的湖山石、牡丹亭;又跟著她在荒涼破敗的園子中,來到梅樹旁邊,陪她傷心自憐,陪她情悵然、淚暗懸,又隨她回到雕欄邊。一切均在虛構(gòu)當(dāng)中,煞有介事。如果用布景,恐怕再復(fù)雜的布景也表現(xiàn)不全??梢?,在戲曲舞臺上,沒有實景,則處處為真。如在《打漁殺家》中,演員可以很好地運用虛擬化的表演,用聲音和動作表現(xiàn)情境和環(huán)境。蕭恩在唱詞中有“猛抬頭見紅日墜落西斜”一句,在唱到“西斜”時,曲調(diào)隨之低沉下來,用音樂營造出暮色沉沉的情景,與周圍的環(huán)境渾然一體。因此,燈光和布景都在演員的身上,這也正是中國戲曲虛擬化藝術(shù)手法成功運用的實例。
三、唱念的虛擬性
老一代表演藝術(shù)家郝壽臣先生曾經(jīng)說過:“拿氣兒唱字,拿字兒找味兒?!笨梢?,“字兒”“勁兒”“味兒”“氣兒”在京劇表演中的重要性,在表演中是相輔相成,和諧統(tǒng)一的,彼此“字”“勁“味”互相滲透,相得益彰。演唱中與人物的形象、角色的位置,以及不同場景要一致,這也是京劇唱腔虛擬性的表現(xiàn)。老生演唱在聲音上要蒼勁有力,花旦演唱要清潤靚麗,表現(xiàn)出年輕女子甜潤綿軟的形象。當(dāng)然在表演中還要根據(jù)情況不同而有所變化,京劇唱腔具有“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詠歌之”的抒情性,演唱時要將人物的臺詞語氣融于唱腔之中,達到腔隨情出,生動自然的效果。在京劇演唱中要聲情并茂地詮釋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行當(dāng)和劇中人物性格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給觀眾以美的藝術(shù)享受。以上實例均在說明“虛擬”在中國戲曲表演藝術(shù)中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田維瑞.中國戲曲的審美特征[J].學(xué)術(shù)問題研究,2008(02).
[2]韓京科.淺談戲曲表演程式的寫意性[J].東方藝術(shù),2005(10).
[3]李秀琴.傳統(tǒng)戲曲寫意性探究[J].黃岡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5(05).
作者:魏洪志 單位:雞西市人民藝術(shù)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