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傳播教育改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傳播教育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傳播教育改革

以數字技術為支撐的新媒體的出現,帶來了傳播史上的新的巨大變革。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新聞傳播的力度不斷加強,新聞傳播的態(tài)勢不斷更新。傳播模式由傳統(tǒng)的單向傳播變成了互動傳播,信息傳播的自由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信息傳播的廣度和深度也有更大的拓展空間。面對這種局面,培養(yǎng)新媒體新聞傳播人才時,應該找準方向,探索出一條適應新媒體時代要求的長遠發(fā)展路徑。由北京印刷學院楊艷琪著寫的《新媒體與新聞傳播》(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9月版)一書,著力研究了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的方式、類型、特點、效果以及傳播人才的培養(yǎng)問題??傆[全書,具有三個方面特點。

一、新媒體新聞傳播特點和規(guī)律研究的理論性強

該書將新媒體新聞傳播分為人際、大眾、群體和分眾傳播四種形式,并分析歸納了新媒體新聞傳播與傳統(tǒng)媒體新聞傳播的異同,主要表現為去中心化和大眾賦權;新聞傳播方向和新聞事件的不確定性;傳播者與受眾關系的位移和傳播主體的多元;新聞傳播形式、媒介、內容的融合化;信息生產的社會化和傳播信息的碎片化。然后,作者采用“沉默的螺旋理論”和“狂歡廣場理論”重點分析了新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tǒng)新聞傳播理論的消解,運用傳統(tǒng)的“議程設置理論”來分析新媒體對傳統(tǒng)媒體議程設置的影響,運用“使用與滿足理論”來分析大眾傳播對接受人群的影響。作者認為,新媒體傳播改變了使用與滿足理論的路徑,人們在新媒體中找到了更多的滿足感,并且在與媒體的接觸和使用過程中就已經有滿足感。人們在使用新媒體時能夠激發(fā)出未知的需求,感受到自我認同的力量。上述理論分析邏輯清晰、依據充分、內容詳實,能夠幫助讀者深刻理解新媒體新聞傳播的規(guī)律及發(fā)展趨向。

二、從文化心理層面分析新媒體新聞傳播效果及影響因素

該書從網絡輿情和大眾文化心理方向具體分析了新媒體新聞傳播的效果。首先,作者基于新媒體新聞傳播形成網絡輿情的兩個主要途徑——傳播新聞信息和個人信息,列舉了大量社會中發(fā)生的熱點事件,具體說明了網絡輿論形成的特點:一是消解權威,相信網民的聲音;二是行使監(jiān)督權,彌補傳統(tǒng)媒體的監(jiān)督缺位;三是人際傳播中的信息變異導致輿論方向的改變。其次,作者從文化心理層面解讀了新媒體新聞傳播帶來的巨大改變及其影響因素,具體表現為對聽覺、視覺、觸覺等知覺能力的強化和依賴。人們的自我意識得到強化,對自我的身份認同開始加強;大眾的文化心理開始出現自由和平等的心理訴求,更加重視對弱勢群體和底層百姓的人文關懷;情感和情緒對新媒體新聞傳播影響的擴大和消失起到關鍵性作用。這些心理層面的分析能夠幫助讀者從根源上理解新聞傳播效果產生的過程,并找到有效增強新媒體新聞傳播效果的途徑。

三、新媒體新聞傳播教育改革的創(chuàng)新性強

面對當前新聞傳播人才培養(yǎng)千校一面、千院一面、千系一面的現狀,該書指出,新媒體新聞傳播需要各種類型的復合型人才,具體包括跨專業(yè)知識的復合型高層次新聞人才、信息管理和自我學習能力強的高層次新聞人才、把握新聞業(yè)發(fā)展方向的高層次新聞人才、有較強的綜合管理能力和個人素質的高層次新聞人才。為此,作者認為必須要做好新媒體新聞傳播教育改革。一是要細化學術研究方向,根據新媒體時代的要求形成鮮明的專業(yè)特色和學科目標;二是培養(yǎng)符合市場需求的數字媒體新聞人才;三是以培養(yǎng)知識復合型人才為目標,注重知識與技能的融合教育,保持新聞學的教育傳統(tǒng)。上述人才培養(yǎng)思想和方法對于拓展新聞傳播教育改革的新思路,產生新思想,創(chuàng)造新模式具有啟示作用,還可以提供科學的學科發(fā)展指導依據。綜上所述,該書深入探討了新媒體新聞傳播理論、方法、實踐及人才教育改革問題,為高校新媒體新聞傳播人才培養(yǎng)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和實踐經驗。

作者:郭榮春 單位:西安郵電大學數字藝術學院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