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公允價值的缺點范文

公允價值的缺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公允價值的缺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公允價值的缺點

第1篇:公允價值的缺點范文

[關鍵詞]公允價值;本質;屬性;計量方式

1關于公允價值的基本概念與定義

簡單來說,公允價值是在進行經濟公平交易的前提之下,交易雙方已經對相關的細節(jié)了解非常深入,而且充分考慮了市場信息、交易對象詳情等,在自愿的準則下確定的價格。公允價值也可以稱為公允價格。另外,公允價值可能是沒有關聯(lián)的雙方在同等條件之下確定的價格。作為一種比較新的會計計量屬性,公允價值最突出的特點表現(xiàn)在:得到交易市場確認、兼具可觀察性和決策相關性、實用性強。如今,公允價值在諸多企業(yè)的會計領域當中得到廣泛應用,并且發(fā)揮著強大的作用。

2公允價值的計量方法及其優(yōu)點分析

2.1公允價值的計量方法

在一般情況下,公允價值的計量包括市價法、類似項目法,以及估價技術法這三種。在使用公允價值計量方法的時候,要根據(jù)具體的計量項目,采取合適的計量方法,從中選其一。其中,在這三種常用的計量方法當中,市價法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因為一個具有公開性的市場價格是最讓人容易接受的,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也是最為公允的,所以通常很多企業(yè)很多項目都會選擇使用市價法進行計量。其次是類似項目法,類似項目法主要是根據(jù)嚴格的條件,來找到類似項目的市場價格,由此決定該計量項目的公允價值。如果這兩種方式都無法順利進行的話,第三種也就是估價技術法便會派上用場。估價技術法適用于所需要計量的項目不存在,而且存在很少的市場價格信息的情況。這三種計量方法在實際當中的使用頻率是逐漸遞減的,但是其中所包含的主觀成分因素依次增加,而具體操作的難度依次增加。從本質上來講,對于公允價值而言,市場價格是公允價值的基礎,在此基礎上,現(xiàn)在的市場價格以及未來的市場價格才是公允價值。而過去的市場價格不包括在內,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從另一個方面來講,我們可以認為公允價值并非是一種具體的會計計量方法,而是通過會計計量而期望達到的一種比較貼近實際的價格狀態(tài),或者是目的。

2.2關于公允價值的優(yōu)點分析

(1)會計信息相關性強。傳統(tǒng)的會計工作主要是進行歷史成本的計量,而公允價值計量將重點放在現(xiàn)在和將來的市場價格方面,所以會計信息相關性非常強。而且公允價值的特性可以將企業(yè)預期利潤、償債能力以及企業(yè)經營預算等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避免企業(yè)因為對項目未來發(fā)展缺乏較為詳細的分析和了解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從這一方面來講,更是充分地體現(xiàn)出了公允價值在本質方面的獨特性和優(yōu)越性。(2)益于企業(yè)的資本保值與增值。如果發(fā)生通貨膨脹的情況,那么僅靠歷史成本計量方法的話,無法準確地預估經費與得到的生產能力之間的落差,容易導致企業(yè)生產的萎縮,從而影響企業(yè)效益。但是如果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方式的話,即使發(fā)生通貨膨脹,也可以通過公允價值的計量,而使得企業(yè)所出經費能夠在現(xiàn)行的市場情況下購得與原先規(guī)模相匹配的生產能力。所以,在發(fā)生通貨膨脹的情況下,采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可以更好地保障企業(yè)的資本,為企業(yè)資本的增值提供更加強有力的保障作用。除此之外,公允價值計量還有利于了解企業(yè)內部當中的真實的財務狀況,從而針對市場發(fā)展趨勢做出合適的調整,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規(guī)避風險的作用。而且公允價值計量還更加地符合配比原則當中的要求。在計量的過程當中可以有效地區(qū)分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純利潤收益、經濟因素導致的價格差等,從很大程度上避免虛利實分、收益超分配等情況的發(fā)生,可以更好地體現(xiàn)配比的原則,對實際的計量工作效果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3公允價值的缺點及應對策略分析

3.1公允價值的缺點分析

(1)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可靠性。我們都知道,魚與熊掌是不可兼得的。在會計領域當中,獲取跨級信息的可靠性與相關性,就如同魚與熊掌的關系。到目前為止,我國的證券、產權等的交易市場都不是特別的成熟,所以在一定程度之內價格的波動也是時常發(fā)生的。如果在某一階段當中價格的浮動較大,或者是與實際的規(guī)律不太相符合的話,那么公允價值的計量就會大打折扣。雖然現(xiàn)在很多的技術可以用來幫助預估公允價值,但是如果發(fā)生異于常規(guī)的情況,公允價值的方法在一定程度內也是很難規(guī)避風險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公允價值計量可能會出現(xiàn)類似于判斷失誤、準確性較低等情況,存在一定的不可靠性。(2)應用成本高。具體來說,在使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時候,所需成本相對來說比較高。這是因為公允價值計量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特別是它的動態(tài)性非常強,需要進行不定時的更新,及時分析最新出現(xiàn)的相關數(shù)據(jù)。不僅需要專業(yè)的計量人員,還需要普通的會計人員及時地進行賬務處理。所以,相比較而言,公允價值計量的成本是比較高的。另外,公允價值的時間性相對來說比較弱,而且目前在很多細節(jié)方面都不夠完善,所以面臨很大的實踐難題。除了這些以外,公允價值計量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被利潤所操控,由其本質上主觀性較強和可操作性較差等原因所導致。

3.2應對策略分析

公允價值計量方面所體現(xiàn)出來的優(yōu)點是顯而易見的,而且在實際運用過程當中也會得以有效的體現(xiàn)。對于目前公允價值計量方面所存在的缺點,我們應該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矯正和完善,從市場機制、法律等不同的方面對其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和管理,從最大限度上減少公允價值的主觀性,提升可靠性。(1)完善相關法律。從法律程序、法律制度等不同的方面進行管理和監(jiān)督,有效杜絕公允價值操縱利潤,以及等情況的發(fā)生。另外,也可以從完善《會計準則》方面,嚴格規(guī)范相關人員的工作。(2)公開市場價格體系。并且建立起全國性的價格體系查詢平臺,這樣就可以使得各種資產的市場價格可以有效地反映真實價值。同時還可以發(fā)揮相關機構的監(jiān)管作用,形成一種不同機構之間相互制約、相關監(jiān)督的局勢,防止利用公允價值進行造假的行為。除了完善法律體系和價格公開體系之外,還可以采用提高公允價值計量可操作性、完善會計信息披露性等措施,更好地保障公允價值計量的實用性。

4結論

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廣泛應用,不僅與現(xiàn)代會計理論發(fā)展相適應,更是與我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相協(xié)調。對于我國來說,這是在會計發(fā)展過程當中的一個巨大進步。但是,公允價值計量想要發(fā)揮出更大功效的話,還需要進行更多方面的創(chuàng)新,在不斷完善當中更加科學、合理地反映資產價值,促進公允價值計量體系不斷成熟。另外在實際應用當中也要更加規(guī)范,從而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為有效的信息。

參考文獻:

[1]許志勝.金融工具分類體系與混合計量模式研究———兼評IAS39與IFRS9[J].金融會計,2011(11).

[2]趙巖,劉冬梅.公允價值對金融類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響的實證研究[J].統(tǒng)計與決策,2010(18).

[3]蔡景浩.公允價值計量對我國企業(yè)管理人員薪酬的影響分析[J].貴州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10(3).

[4]彭功慶.公允價值在我國新會計準則中的運用[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1).

[5]張金若.金融負債公允價值計量的經濟后果和理論爭鳴———關于資信狀況變動的影響[J].證券市場導報,2010(11).

第2篇:公允價值的缺點范文

關鍵詞:

公允價值;公允價值計量

中圖分類號:

D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11016301

1公允價值概念及特征

1.1公允價值的定義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對公允價值的定義:在計量日市場參與者之間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資產收到的或轉移負債支付的價格。我國新企業(yè)會計準則定義: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fā)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一項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

1.2公允價值的優(yōu)點

公允價值一直在爭論中成長,且目前公允價值的推廣運用已成為國際之大趨勢,這是因為公允價值有著較歷史成本更好的優(yōu)勢。一是公允價值具有決策有用性。公允價值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能夠迅速反映資產和負債的現(xiàn)時價值,能夠為利益相關者提供有用的決策信息,從而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二是公允價值具有配比性。公允價值會計計量下,將相關成本和費用轉化成現(xiàn)值,這樣計量屬性相同,收入費用相匹配,能夠更真實的反映企業(yè)經營成果。

1.3公允價值的缺點

一是公允價值的可靠性差。公允價值是基于市場價格機制,在一般情況下,由于市場是穩(wěn)定的,所以公允價值的三層估計模式可以很好的運作。市場不活躍情況時,往往投資者不能正確的把握市場的公允價值,從而影響決策。二是公允價值是一種假設交易為基礎的估計價格,當市價不易被觀察時,只能通過部分或全部不可觀察的參數(shù)來確定他的取值,這時信息的不對稱性就給了管理層欺詐和操縱利潤的機會。公允價值增值的收益是利潤上的增值并無實際的現(xiàn)金流入,公允價值是以市場價格為基礎進行報價的,并不要求企業(yè)發(fā)生實際交易,它實際上是一種假設的交易。

2我國公允價值的沿革

(1)我國正式運用公允價值計量是在1998年6月的《企業(yè)會計準則―債務重組》中,在隨后頒布的非貨幣易、無形資產、合并和租賃準則中也都提到了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計量開始在我國得到初步的應用。

(2)1998年,我國正式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后,由于當時市場環(huán)境不健全,對于公允價值的獲取難以確定,因此導致了企業(yè)隨意甚至肆意應用會計準則,出現(xiàn)了許多通過公允價值計量來操縱利潤的現(xiàn)象。為防止會計信息質量的進一步惡化,在2001年,財政部和修訂了8項會計準則,大量關于公允價值計量的內容被取消。

(3)2006國際已被普遍接受和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我國的市場也越來越大,股權分置改革,越來越多的股票,債券還有基金在交易所上市。一方面,通過這些金融資產的交易使市場變得活躍起來,為我國再一次廣泛的應用公允價值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實踐表明并不是公允價值操縱利潤,它僅僅是利潤操縱的一個手段,與利潤操縱之間并無必然聯(lián)系,因為在歷史成本會計計量下也會出現(xiàn)利潤操縱的情況。我國新會計準則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公允價值計量重新被提出,且在19個具體準則中被提及和應用。這是我國會計界的一個里程碑,它推動著我國經濟向更現(xiàn)代化的方向發(fā)展。

3我國公允價值的應用現(xiàn)狀

3.1我國會計準則中對公允價值的應用

公允價值自從2007年起正式在我國應用,時至今日公允價值在我國已運用五年有余,我國對公允價值的應用比較廣泛,同時也對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用制定了條件。如我國在新會計基本準則中有著明確說明:“企業(yè)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應優(yōu)先采用歷史成本計量而不是公允價值計量?!边@表明在我國會計要素計量仍是以歷史成本為主導,公允價值為輔的現(xiàn)狀。

3.2公允價值在我國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市場環(huán)境不完善。公允價值計量的運用是需要一個完善的市場環(huán)境,然而現(xiàn)在我國的經濟仍處于由計劃經濟體系轉向市場經濟為主導的轉型時期,各類要素市場的運作還不夠正規(guī),市場競爭還不完全規(guī)范,市場中仍然存在利潤操縱等不合法的行為。

(2)我國會計人員的素質差距。目前我國高素質的會計人員比較匱乏。同時,在市場監(jiān)管體制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就會出現(xiàn)一些會計人員被利益蒙蔽或各種各樣的情況,低估損失或高估收益,偽造變造會計信息。

(3)公允價值不易確定。我國的市場經濟比起歐美等發(fā)達國家還不夠成熟,明顯市場化程度不夠高,市場規(guī)模偏小,各個市場處于較分散的狀態(tài),各類市場要素的運作還不完善,在這種情況下比較容易產生市場信息的失真,導致利潤操縱和欺詐現(xiàn)象的存在。

(4)內部控制及外部監(jiān)督問題。目前,公司內部治理存在許多問題。在選拔和聘任獨立董事時沒有法定的程序,往往很難得到理想的獨立董事,他們不能很好地履行治理公司的職責,為中小股民謀利,最終形成“內部控制人”及其他現(xiàn)象;在發(fā)生虛假的會計信息時,公司內部會計、審計人員往往不能及時有效地阻止,大大削弱了其治理和監(jiān)管的作用。

(5)公允價值信息獲得成本較高。雖然中國的市

場經濟體制已基本建立,金融和資本市場也有一定的發(fā)展,但活躍市場構建遠未成型,很多企業(yè)的資產和負債等項目仍需人為估計來確定公允價值,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并且我國公允價值的應用是根據(jù)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做法,將公允價值分為三級,這需要專門的機構進行公允價值的估值研究,這無疑增加了公允價值信息的獲取成本。

4我國公允價值的未來應用前景

4.1我國公允價值的未來發(fā)展

在我國,公允價值歷經了十幾年的發(fā)展,從引入到廢棄再到重新引入,經歷了眾多磨難。我國市場經濟歷經幾十年的發(fā)展,到目前為止還不夠完善,非市場化的因素依然存在,市場依舊不夠活躍。綜上,在未來,我們應不斷總結之前經驗,加大公允價值的研究力度,堅持公允價值應用并且逐步推進,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程度和會計人員能力及素質的提高,公允價值必將在我國有更大的發(fā)揮空間。

4.2公允價值在我國應用的對策建議

(1)完善公允價值應用的市場條件?;钴S的市場環(huán)境才能夠更好運用公允價值,而就我國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為了推進公允價值在我國的應用,必須要盡快完善資本市場和產權交易市場,構建公允價值應用的市場條件,建立開放競爭的市場體系,將信息公開化,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隨時獲取相關會計要素,方便運用公允價值。

(2)提高我國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必須要對會計從業(yè)人員進行繼續(xù)教育,培養(yǎng)復合型會計人才,使會計人員能在復雜市場中確定并挑出對本企業(yè)經濟決策有價值的信息,并能準確計量公允價值,保證公允價值的公允性。同時,要加強職業(yè)道德建設,同時加大對操縱利潤等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給會計人員提高警惕,使他們廉潔自律。

(3)完善估值系統(tǒng),提高估值技術。按新會計準則規(guī)定,通常情況下,公允價值的確定是通過估值技術實現(xiàn)的,應成立專門機構建立一個完善的估值系統(tǒng),同時,要大力發(fā)展資產評估行業(yè),借助獨立的專業(yè)評估機構的優(yōu)勢,充分利用專業(yè)評估技術,不斷提高公允價值計量的公允性。

(4)強化內外部監(jiān)督,防范操縱利潤。由于新會計準則在各企業(yè)的不斷應用,會計人員可選擇的會計政策越來越多,需要他們判斷的事項也增多,這就會出現(xiàn)濫用會計準則的行為。為此,我們要大力加強會計監(jiān)督,做到新會計準則被各行各業(yè)嚴格執(zhí)行。加強監(jiān)督在法律上的地位,讓監(jiān)督的概念深入人心,人人都是監(jiān)督的主體;強化我國三位一體的監(jiān)督體系,讓企業(yè)的會計違法行為無處可藏,同時還必須聯(lián)合稅務部門,金融部門等機構監(jiān)督會計行為。

(5)建立市場信息數(shù)據(jù)庫,降低公允價值的獲取成本。各企業(yè)應著手建立企業(yè)市場信息數(shù)據(jù)庫,建立企業(yè)信息共享平臺,保證市場信息公開,實現(xiàn)資源相互利用,方便會計人員在公允價值計量時選取更精準的數(shù)據(jù),使得公允價值計量的準確性,可靠性得以保證。

參考文獻

[1]路曉燕.公允價值會計的國際應用[J].會計研究,2012,(4).

[2]尹桂鳳,劉宣杰,張興東等.當前我國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應用中的優(yōu)缺點與難點探析[J].會計與審計,2012,(01):239240.

第3篇:公允價值的缺點范文

隨著會計計量理論的發(fā)展,會計的計量方法也在不斷改進。雖然任何其他的計量屬性近期都不可能完全取代會計的歷史成本基礎,但順應近年來經濟快速發(fā)展的要求,公允價值計量在會計計量中顯得越來越重要,這一點從新的會計準則中可以清晰地感覺到。

一、會計計量模式的基本理解

(一)會計計量的含義

會計計量是在企業(yè)會計核算中對會計對象的內在數(shù)量關系加以衡量、計算和確定,使其轉化為能用貨幣表現(xiàn)的財務信息和其他有關的經濟信息,以便集中和綜合反映企業(yè)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西方會計學界一直流行這樣的觀點:“會計本身就是一個計量過程”,“會計計量是會計系統(tǒng)的核心職能”。美國著名會計學家K.S.莫斯特認為,會計計量主要由必須定量的財產(或屬性)和為定量該財產(或屬性)所采用的計量尺度兩個因素構成。即一個完整的會計計量模式,除計量對象外,還包括計量屬性和計量單位兩個要素。

(二)會計計量模式及其選擇

1.會計計量模式的含義

會計計量模式由不同的會計計量屬性和不同的會計計量單位組合構成。計量屬性是指被計量對象可計量的某一方面的特性或外在表現(xiàn)形式。美國FASB在1984年的第5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企業(yè)財務報表的確認和計量》中詳細論述了計量屬性思想。普遍認可的計量屬性有歷史成本、現(xiàn)行成本、現(xiàn)行市價、可實現(xiàn)凈值和未來現(xiàn)金流量現(xiàn)值五種。計量單位是指計量對象就某一屬性進行計量時具體使用的標準量度??晒┻x擇的計量單位有名義貨幣單位和一般購買力貨幣單位。按以上兩種計量單位和五種計量屬性的組合即可得出歷史成本或名義貨幣單位、歷史成本或一般購買力單位、未來現(xiàn)金流入量的現(xiàn)值或名義貨幣單位、未來現(xiàn)金流入量的現(xiàn)值或一般購買力單位等10個會計計量模式。

2.影響會計計量模式選擇的因素

(1)經濟利益因素。由于會計計量直接影響會計信息,會計信息代表一定的經濟利益關系。因而各種利益主體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必然通過各種方式,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以至于干預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進而影響計量模式和方法的選擇。(2)經濟環(huán)境因素。經濟環(huán)境對會計計量模式的影響表現(xiàn)在許多方面。如物價穩(wěn)定的經濟環(huán)境下,通常要求采用歷史成本來計量,會計核算資料具有較高的可靠性;而在物價持續(xù)變動、波動幅度較大,尤其是惡性通貨膨脹時期,就應采用能反映物價變動的計量屬性。另外,在當前金融工具不斷創(chuàng)新,企業(yè)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日益增多的情況下,歷史成本計量屬性的不足也愈加明顯,采用新的計量屬性如公允價值等勢在必行。(3)會計職業(yè)發(fā)展水平因素。如果會計系統(tǒng)自身發(fā)展水平不高,會計人員素質低下,不可能要求實務中采用復雜的計量模式。(4)會計目標因素。主要是指會計信息是滿足受托責任目標還是決策有用目標,前者要求會計計量模式能提供客觀的,反映管理當局履行受托責任情況的信息;后者要求會計計量模式能提供對信息使用者決策有用的信息。

二、公允價值的含義及其計量

(一)公允價值的含義

公允價值是指一項資產或負債在雙方進行交易時,自愿達成的購買、銷售或結算的金額。其最大的特征就是來自于公平交易的市場,是參與市場交易的理智雙方充分考慮了市場的信息后所達成的共識,這種達成共識(一致)的市場交易價格即為允公價值。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理解:

1.雖然公允價值必須在公平交易的不受干擾的市場中才能產生,但若無相反證據(jù)證明所進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或非自愿的,市場交易價格即為公允價值。

2.計量客體的價值凡不是在市場上達成的,而是其他不同主體的主觀價值判斷形成的都不能視作公允價值,因為不同主體得出的價值信息缺乏可比性。

3.在某些事項不存在實際交易的情況下,可在市場上尋找相類似的交易價格作為其公允價值的計量基礎。

4.有時在市場上也尋找不出相類似的交易價格,則必須在允當、合理的基礎上估計相關的計量屬性,除非市場上存在相反的證據(jù)證明該估計是非確當?shù)摹?/p>

(二)公允價值的計量

1.通常情況下,最符合公允價值的定義是市場價格。正是由于公允價值是理智的雙方自愿達成的交換價格,其并不在于業(yè)務是否發(fā)生,故公允價值最適用于對金融工具尤其是期貨、期權、遠期合約等衍生金融工具產生的權利與義務的計量。這是因為很多金融工具的交易和事項并未實際發(fā)生,簽約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亦未履行,也不可能有歷史成本的發(fā)生,傳統(tǒng)的會計很難對其進行計量,采用公允價值即現(xiàn)行市場交換價格計量可解決這一問題。

2.會計人員無法取得可觀察的市場金額時,可用未來現(xiàn)金流量的現(xiàn)值進行計量?,F(xiàn)值計量更能反映形成公允價值的各種要素,包括對未來現(xiàn)金流量的估計、對現(xiàn)金流量的金額和時點的各種可能變動的預期、用利率表示的貨幣時間價值和包含在資產或負債價格中的非確定性以及一些難以識別的其他因素等。因此,現(xiàn)值計量在公允價值的計量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三、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分析

公允價值作為一種新的計量模式,從相關性的角度來看,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它與決策有用的會計目標是相一致的,尤其是在市場有效的情況下,能夠提供相關的會計信息。但其缺點也是明顯的,正如前面提到的,公允價值的確定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給人為操縱提供了便利。關于這一點,可從以下幾方面來看:

(一)信息質量的可靠性方面

選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這樣一個非確定性、變動性和集合性的模糊性計量概念來作為會計計量的目的和手段,相對于客觀性、確定性和可驗證性的從事實性基礎出發(fā)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雖然在財務報告中能提供更為相關性的信息,但在可靠性的質量要求上卻不敢保證能提高多少或至少不會減弱。

(二)市場環(huán)境的預知性方面

公允價值是通過市場確認的,但市場環(huán)境是復雜多變的,有的會計要素或會計事項可以確認或尋找相類似的市場交易價格,有的卻無法尋找而只能估計,尤其對于長期性的應收應付之類的項目,在市場環(huán)境的預知性上難以把握。

(三)公允價值計量的難度性方面

第4篇:公允價值的缺點范文

關鍵詞:公允價值計量 模式 應用

2006年2月15日,國家財政部長金人慶簽署33號令,頒布了修訂后的《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規(guī)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在這部新的企業(yè)會計準則中引入了公允價值的概念,即公允價值是指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礎上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shù)慕痤~。國家財政部給出的公允價值概念與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給出的定義是一致的,此舉不僅實現(xiàn)了中國企業(yè)會計準則體系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為中國企業(yè)走向世界掃除了一大障礙,更重要的是公允價值計量的采用將會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增強會計報告的實用性,大大地提高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1 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積極意義

1.1 新準則頒布實施之前,會計要素采用的是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其會計目標是“受托責任制”,提供的會計信息是靜態(tài)的,不具有相關性;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會計目標是“決策有用制”,提供的都是資產和負債的現(xiàn)時價值,是動態(tài)的會計信息,具有高度的相關性。

1.2 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可以隨時將企業(yè)耗費的生產能力一律按現(xiàn)行市價或未來現(xiàn)金流量現(xiàn)值計量。即使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也可以購回與原來規(guī)模相適應的生產能力,可以有效保護實物資本,以維持自身的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

1.3 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可以更加客觀地反映企業(yè)的財務狀況。與歷史成本計量相比,公允價值計量能夠準確披露企業(yè)的現(xiàn)金流量,更好地使收入與相關成本、費用進行配比,從而更確切地反映企業(yè)的經營能力、償債能力等財務狀況。

1.4 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可以增加透明度,降低風險損失。以前的會計要素計量中,金融工具無法在表內核算,所以風險不易被及早發(fā)現(xiàn)和識別。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可以使管理者預先估計風險大小,提前實施風險防范機制,降低風險損失。

1.5 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發(fā)展的要求。當前國際會計準則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主要趨勢,就是越來越趨向于從歷史成本計量模式轉向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中國、美國、歐盟是全球三大經濟實體,其經濟活動的總量超過全球經濟活動總量的90%,此三大經濟實體目前都采用公允價值模式來計量部分資產和負債。雖然距離完全使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還有一段路要走,但可以肯定的是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將以獨特的優(yōu)勢和天然屬性取代歷史成本計量模式。

2 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缺陷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也不例外,雖然其具備很多優(yōu)點和長處,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缺陷:

2.1 理論指導體系不完善。雖然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相關理論研究成果有一些,但分布比較零散,沒有形成一個相對完善的理論指導體系。

2.2 可靠性有時難以控制。應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需要的市場環(huán)境的條件比較高,由于目前我國尚處于市場經濟初級階段,市場環(huán)境不理想,絕大多數(shù)資產的公允價值難以取得,且公允價值的確定和計量在很多時候存在著估計和人為因素,導致公允價值的可靠性有時難以控制。

2.3 操作性復雜。當資產和負債不存在活躍市場的情況下,利用估值技術估計公允價值時,估價技術是十分復雜的,此時公允價值的確定不單單是會計人員所能處理的。

2.4 公允價值的計量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易被利用造假,操縱利潤。不同于歷史成本計量,公允價值計量有賴于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根據(jù)相關信息作出的判斷,具有一定的主觀性。目前我國的公司治理結構不合理,會計準則制度尚不完善,有的單位領導素質不高,法制觀念淡漠,出于種種目的進行造假,操縱利潤。

2.5 會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也是一個方面?,F(xiàn)實生活中會計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是普遍現(xiàn)象,不僅專業(yè)知識與技能達不到要求,遇到問題不能及時應對,而且有的會計人員職業(yè)操守偏低,往往不能堅持原則,亂用公允價值準則,更改會計信息,導致公允價值計量失真。

3 彌補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缺憾的對策

3.1 建立完善的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理論指導體系。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理論體系包括的內容浩瀚龐雜,條目林林總總。但即使如此,有幾點是不可或缺的,如制定統(tǒng)一的公允價值計量標準、分開披露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與其他正常損益,以消除操縱利潤的主觀動機等等。

3.2 建立公允價值的市場信息平臺,大力發(fā)展評估行業(yè)。建立公允價值評估機構,構建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提供完善的要素市場信息,防止公允價值濫用。

3.3 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公允價值計量的監(jiān)督。一是行業(yè)自律,二是強化對資產評估機構的監(jiān)管,三是加強政府部門的監(jiān)督管理。可出臺法規(guī),做到有法可依,從源頭上杜絕調節(jié)利潤、會計造假。

3.4 加強培訓,提高財務人員整體素質。除了常規(guī)性的專業(yè)培訓外,做為財務人員應時刻學習專業(yè)知識,提高賬務處理的能力和應對問題的解決辦法。單位領導要給財務人員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工作環(huán)境,不得隨意干涉財務工作。

4 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在房地產公司財務核算中的應用

鑒于房地產行業(yè)的特殊性,新會計準則明確了關于投資性房地產使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規(guī)定和具體辦法,明確指出企業(yè)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xù)計量。但是有確鑿證據(jù)表明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xù)可靠取得的,可以對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xù)計量。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應當同時滿足下列條件:①投資性房地產所在地有活躍的房地產交易市場。②企業(yè)能夠從房地產交易市場上取得同類或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從而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作出合理的估計企業(yè)對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模式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的,應當作為會計政策變更。已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投資性房地產,不得從公允價值模式轉為成本模式。

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可以保證房產的價值變化體現(xiàn)真正的市場價值,便于政府宏觀調控,且無需計提折舊和進行攤銷,使得成本法下的折舊抵稅效益不存在了,可以一定程度的遏制房地產企業(yè)的投機行為,有效控制投資性房地產市場的泡沫,穩(wěn)定房地產市場秩序,維護經濟穩(wěn)定。

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引起的相關稅收問題是比較復雜的。由成本計量模式改為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時,要按照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計價。在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小于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大于原賬面價值的,其差額計入所有者權益。由于目前我國尚處于城鎮(zhèn)化建設進程之中,且人口眾多,房產剛性需求旺盛;再加上市場投資渠道匱乏,黃金、股票等投資品需要較高的專業(yè)知識,故而房地產市場成為熱門投資區(qū)域,所以在將投資性房地產由成本模式計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計量時,公允價值往往大于賬面價值。此種調整會增加遞延所得稅負債,很多企業(yè)未考慮遞延所得稅影響,這對以后期間的核算是有影響的。如果期末再出現(xiàn)公允價值大于賬面價值的情況,該部分公允價值的變動也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負債。所以從另一種角度考慮,新準則規(guī)定運用公允價值計量,并沒有減輕房地產企業(yè)的稅收負擔,只是改變了繳稅形式,這就是導致很多房地產企業(yè)故意不再核算該部分變動引起的所得稅的原因。

5 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前景展望

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前,很多房地產公司的財務核算已經開始運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其中相當一部分企業(yè)利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進行利潤操縱和盈余管理,擾亂市場秩序。美國次貸危機發(fā)生后,世界各地很多人、很多企業(yè),包括眾多媒體和政府部門都對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口誅筆伐,將其推向風口浪尖,似乎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成了罪魁禍首。事實情況并非如此,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雖有缺點,但瑕不掩瑜,必須肯定的是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適應了時展潮流,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發(fā)展的產物,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國家財政部最新頒布的《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準則》.

第5篇:公允價值的缺點范文

胡東華(1988 10 20),男,漢族,河北省霸州市人,會計學碩士研究生,單位:河北經貿大學會計學專業(yè),研究方向:財務管理理論。

摘要:本文首先從資產負債觀和收入費用觀的角度出發(fā),將兩種收益計量觀進行比較分析,其次對我國新會計準則下收益計量的情況進行陳述,提出新會計準則下收益計量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對收益計量的展望。

關鍵詞:資產負債觀;收入費用觀;公允價值

一、會計收益計量的研究背景

長期以來,收益一直是會計上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現(xiàn)代企業(yè)經營的主要目標之一。社會的發(fā)展導致了會計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于以往,人們根據(jù)環(huán)境的變化采用了不同的收益計量觀念,于是形成了資產負債觀與收入費用觀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交替使用的現(xiàn)象,我國財政部2006年新準則中體現(xiàn)了資產負債觀的運用,為收益未來的計量指明了方向。

二、兩種收益計量理論的比較分析

(一)會計目標的比較

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導致了受托責任的產生,考察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的指標主要是企業(yè)的經營業(yè)績,所以說財務報告應主要強調信息的可靠性,采取收入與費用的配比原則和實現(xiàn)原則。上述因素導致受托責任觀受到收入費用觀的追捧。

由于資本市場的不斷發(fā)展,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委托關系變得模糊不清,企業(yè)所有者主要關注整個資本市場的風險報酬和投資企業(yè)的風險報酬,很多投資者根據(jù)財務報表提供的會計信息參與企業(yè)經營決策,所以說會計系統(tǒng)應該根據(jù)投資者的需要對利益相關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以便投資者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這就導致決策有用觀成為資產負債觀目標的首要選擇。

(二)信息質量的比較

收入費用觀強調會計的確認和計量必須真實可靠,即強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當可靠性與相關性發(fā)生沖突時,往往優(yōu)先選擇可靠性而其次考慮相關性。

資產負債觀與收入費用觀相比更加注重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但是,資產負債觀并不是優(yōu)先考慮相關性,而是在不惜犧牲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的前提下去實現(xiàn)相關性。所以說,為了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和提供及時可靠的會計信息應選擇資產負債觀。

(三)會計計量的比較

1. 會計計量中心點的比較

收入費用觀把會計計量的中心放在了收益的確定上,它認為資產的計價主要是通過對收益的計量而演化出來的,資產處于從屬地位。

資產負債觀認為會計計量的中心應該是資產的確定上。因為資產是會計六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資產是可以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所以資產計量強調資產的未來實現(xiàn)價值,而不是它取得時的歷史成本。

2. 收益計量模式的比較

收入費用觀強調配比原則,只要收入與費用之差為正,則有收益,反之則為虧損。

資產負債觀認為收益即為企業(yè)凈資產的增加,只要期末凈資產相比較于期初有所增加,即為收益,反之,則為虧損。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收入費用觀存在許多缺點:

(1)信息質量方面的存在缺陷。收入費用觀計量模式下最后的收益只是反映的歷史模式,不能反映相關性。

(2)計量模式的缺陷。收入費用觀采用的是歷史計量模式,因此在通貨膨脹或相關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導致資產與歷史成本相背離時,計算出來的收益只是賬面業(yè)績而不是真實業(yè)績。

(3)確認收益時存在虛假情況。收入費用觀下,攤銷、遞延等項目帶有主觀性,容易導致管理者操縱利潤的發(fā)生。

與收入費用觀相比,資產負債觀有很多優(yōu)點,因此它也成為了收益計量的發(fā)展趨勢,它的優(yōu)點主要體現(xiàn)在:

(1)有利于優(yōu)化會計信息的質量。在資產負債觀下,打破了收入與費用的配比原則,只有企業(yè)的凈資產增加,也就是股東權益增加了才表明企業(yè)有收益,這是衡量的唯一標準,這便為信息使用者的投資決策提供了有用的信息,體現(xiàn)了決策有用觀的起初目標。

(2)進一步與國際會計趨同。資產負債觀被國際上許多會計準則的制定機構推崇。由于我國已加入WTO,國際上的交往更加緊密,這也要求我們應與國際上的慣例縮小差異。

三、新會計準則下的收益計量觀

針對收益的計量,我國財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了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新會計準則。新準則打破了收入費用觀的枷鎖,從最重要的要素資產和負債出發(fā),反復強調在計量會計要素時,不應僅僅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屬性,還應適當引入公允價值等計量屬性,在本次公布的新準則中,多項具體準則都提到了公允價值,在確認收益時,基本會計準則第三十五條明確規(guī)定:“企業(yè)發(fā)生的支出不產生經濟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夠產生經濟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在發(fā)生時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企業(yè)發(fā)生的交易或者事項導致其承擔了一項負債而又不確認為一項資產的,應當在發(fā)生時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新準則的制定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在逐步從收入費用觀向資產負債觀過渡。

四、未來收益計量觀的展望

盡管資產負債觀存在著諸多優(yōu)點,但在實際運用中也出新了一些問題:

第一,運用公允價值是有成本的。任何商品都是有成本的,會計信息作為一種商品當然也不例外。所以說在運用公允價值時雖然提供了更決策有用的信息,但是我們不能忽略它的成本。在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時,由于在每一期間都要計量它的公允價值,對其賬面價值進行調整,還要采取相應的估值技術,這便容易導致企業(yè)操縱利潤,所以我們在利用公允價值的同時還應加強監(jiān)督力度。

第二,實際運用公允價值時,存在難于操作問題。公允價值的計量大多采用估值技術,存在很大的主觀性,比如說公平協(xié)交易就是指買賣雙方的協(xié)商,你無法確認是否真的是公平交易,盡管新準則對公允價值進行了很多的規(guī)定,但是多數(shù)都是定性的講解公允價值,這導致人們主觀操作的的空間特別大,所以運用時不慎可靠。

第三,在提高相關性的問題時,會減弱可靠性。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首要要求就是提供的信息應真實可靠,如果一味的追求相關性而大量運用公允價值就會降低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如果提供的信息不能真實可靠的反映會計信息,即使再相關也會導致決策者做出錯誤的決策。

鑒于上述問題的出現(xiàn),在未來對收益進行計量時最可能的方法就是綜合運用收入費用觀和資產負債觀,兩種收益計量觀點的不同之處在于對未實現(xiàn)收益的不同處理,如果我們能在計量收益時采用收益費用觀的同時還能計量未實現(xiàn)的損益,這樣就可以克服收入費用觀的缺點和不足。理論和實踐總是存在差距的,在這些年的實踐中,很難有哪個國家對收益進行計量只采用一種方法,多數(shù)都是針對不同情況綜合運用兩種計量方法相互彌補。由于完全采用公允價值就會導致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遭到質疑,所以說不可能發(fā)展到完全運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的地步,我們要解決的始終是在運用歷史成本計量的基礎上多大程度的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

參考文獻:

[1]張清玉.芻議收益計量的資產負債觀和收入費用觀[J] .財會經濟,2007(2)

第6篇:公允價值的缺點范文

商譽計量是商譽會計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它影響著商譽的確認、攤銷和其他處理程序。傳統(tǒng)上,僅對合并商譽(或稱外購商譽)計量入賬,對自創(chuàng)商譽則不予確認。即便同樣是對合并商譽的計量,也存在著兩種不同的做法:

1、間接計量法

間接計量法也稱割差法,是以購買成本大于購買方在交易日對所購買的可辨認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中的權益部分的差額來衡量商譽的價值。用公式表示為:

商譽價值=購買總成本-(取得的有形資產及可辨認無形資產公允價值總和—承受之負債公允價值總額)=購買總成本—購買的凈資產公允價值

[例1]A公司決定收購B公司,經評估,收購日B公司全部資產的公允價值為28700萬元,其中,流動資產9500萬元,固定資產18000萬元,專利權1200萬元;B公司負債的公允價值為6500萬元,其中流動負債5000萬元,長期負債1500萬元;則B公司凈資產公允價值為22200萬元(28700——6500)。

假設經過產權交易談判,雙方確定的收購價格為25000萬元,則可確認B公司商譽價值為2800萬元(25000-22200)。

2、直接計量法

直接計量法也叫超額收益法,是指通過估測由于存在商譽而給企業(yè)帶來的預期超額收益,并按一定方法推算出商譽價值的一種方法。直接計量法根據(jù)被評估企業(yè)預期超額收益的穩(wěn)定性,又分為超額收益資本化法和超額收益折現(xiàn)法。

(1)超額收益資本化法

超額收益資本化法是根據(jù)“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的原理,認為既然企業(yè)存在超額利潤,就必然有與之相對應的資本(資產)在起著一種積極作用,只是賬面上沒有反映出來罷了,因此將企業(yè)的超額收益還原,就是商譽的價值。采用這種方法的基本步驟是:

①計算企業(yè)的超額收益

超額收益=實際收益-正常收益=可辨認的凈資產公允價值×預期投資報酬率-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同行業(yè)平均投資報酬率

②將超額收益按選定的投資報酬率予以資本化

商譽價值=超額收益÷選定的投資報酬率

這里,選定的投資報酬率可以是正常的投資報酬率,也可以是較高的預期投資報酬率(采用較高的預期投資報酬率的理由是,企業(yè)在獲取超額收益的同時必須承擔著較大的風險,因而應按高于正常水平的投資報酬率作為測算商譽的基礎)。

[例2]如上例中,假設B公司所在行業(yè)的平均投資報酬率為15%,根據(jù)近三年的經營實績及對未來的盈利預測,該公司投資報酬率為20%,則B公司商譽價值的計算過程為:

①計算超額收益

超額收益=22200×20%-22200×15%=4440-3330=1110(萬元)

②計算商譽價值,假設按同行業(yè)平均收益率資本化

商譽價值=1110÷15%=7400(萬元)

不難看出,按此法測算的商譽價值偏高,因為此法是以假定獲取超額收益的能力將永遠持續(xù)為基礎的(計算過程②即為永續(xù)年金現(xiàn)值的計算公式,在這里,超額收益被看成了永續(xù)年金),而事實上,這種可能性極小,因為商譽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其價值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相比之下,采用超額收益折現(xiàn)法或許更好一些。

(2)超額收益折現(xiàn)法

超額收益折現(xiàn)法是指把企業(yè)可預測的若干年預期超額收益依次進行折現(xiàn),并將折現(xiàn)值匯總以確定企業(yè)商譽價值的一種方法。如果預計企業(yè)的超額收益只能維持有限的若干年,且不穩(wěn)定時,一般適用于此種方法。用公式表示為:

商譽價值=∑各年預期超額收益×各年的折現(xiàn)系數(shù)

在各年預期超額收益相等的情況下,上式可簡化為:

商譽價值=年預期超額收益×年金現(xiàn)值系數(shù)

[例3]仍用B公司的資料,假設經分析評估B公司的超額盈水平將持續(xù)5年,其他條件與例2相同,則

B公司商譽價值=年超額收益×利率為15%,期限為5年的年金現(xiàn)值系數(shù):1110×3.3521=3720(萬元)

二、對兩種傳統(tǒng)商譽計量方法的評價與選擇

(一)一般評價

一般認為,人們對商譽性質的不同認識決定了對商譽計量方法的選擇。間接計量法是“總計價賬戶論”即視商譽為凈資產的“收買價與公允價值之差”的產物;直接計量法是“超額收益論”即視商譽為“超額獲利能力”的產物。

間接計量法一個最大的優(yōu)點是簡便易行。另外,間接計量法是通過可辨認凈資產收買價減去公允市價求得商譽價值,其收買價是實際發(fā)生的產權交易價格,具有客觀性和可驗證性;收買價又是經過買賣雙方討價還價最終確定的,體現(xiàn)了不同當事人對企業(yè)價值的判斷,因而還具有公允性。正因如此,間接計量法幾乎成為目前各國公認會計原則允許的計量商譽的唯一方法。比如國際會計準則第22號(1AS22)、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第16號意見書(APBOpinionNo.16)等均是以間接計量法來計量商譽的價值。我國《具體會計準則第X號——企業(yè)合并(征求意見稿)》中也規(guī)定:“購買成本超過被購買企業(yè)的可辨認資產和負債公允價值中的股權份額時,其超過數(shù)額應當確認為商譽”。

但是,間接計量法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由于商譽的價值是通過差額倒算出來的,企業(yè)收購時對單個可辨認資產價值估算的誤差(高估或低估)、雙方談判技巧對商譽價格的影響等非商譽因素,可能都會影響到商譽的計價。間接計量法的另一個缺點是,其僅局限在企業(yè)合并時才可運用,因為只有企業(yè)合并時才會有“收買價”。這樣,即使一家公司長期經營形成了可觀的商譽,如不發(fā)生合并,間接計量法也無法計算其商譽價值。

直接計量法建立在商譽是“企業(yè)獲得超額利潤的能力”觀念之上的,此方法運用廣泛,不管企業(yè)是否發(fā)生合并都可以運用。也就是說,一個企業(yè)只要證明其具有獲取超額利潤的能力,就可確認其具有商譽,就可運用直接計量法計量其商譽價值的大小。再者,直接計量法計算依據(jù)的行業(yè)投資報酬率是客觀的,經營業(yè)績也可以從財務報表中得到驗證,也就是說,直接計量法數(shù)據(jù)的取得是建立在行業(yè)認同與客觀可驗證性的基礎之上,因此計算出來的商譽價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其他非量化因素的影響,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當然,直接計量法在操作上也存在一定難度,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能夠取得超超收益的持續(xù)時間較難測定。另外,直接計量法計算比較繁瑣,因為采用這種方法首先要依靠企業(yè)財務報告、同行業(yè)財務報告等資料確認企業(yè)是否存在超額收益,如果存在,每年的超額收益是多少,在此之后,還需確定適當?shù)馁Y本化率或折現(xiàn)年數(shù)等。

(二)深層分析與選擇

對商譽的兩種計量方法進行更進一步的分析,筆者得出了如下結論:計量法實際上只是一種表象,它是建立在直接計量法的基礎之上的,其本質與直接計量法同出一轍。為什么這樣說呢?

我們重新來分析一下間接計量法下商譽的計算公式:

商譽價值=購買總成本-購買的凈資產公允市價

上式中,購買的凈資產公允市價是一定的,因此商譽價值的大小就取決于購買企業(yè)的總成本,也就是收買價。而收買價又是如何確定的呢?表面上看,是由買賣雙方通過談判,討價還價確定的。收買價中包含兩部分資產的價值,一是有形資產和可辨認無形資產,一是不可辨認的無形資產即商譽。而前者,即有形資產和可辨認無形資產的價值,可通過資產評估的方法進行測算,是可以確定的,所以買賣雙方討價還價的內容,實質上是在對商譽的價值進行協(xié)商。在談判中雙方的報價,必然要有一定的依據(jù),這個依據(jù)就是他們各自評估的商譽價值,而這個商譽價值是怎樣得出的呢?無疑是雙方運用直接計量去測算的。比如,假設在前述A公司收購B公司的案例中,A公司報出的收購價為24000萬元,而B公司報價26000萬元,在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22200萬元已定的情況下,A公司之所以報價24000萬元收購,是因為A公司事先對B公司的超額盈利能力用直接計量法進行了估價,估價為1800萬元,而B公司之所以報價為26000萬元,也是因為B公司事先用直接計量法對自身的商譽資產進行估價,估價為3800萬元。當然,由于商譽資產的不確定性較強,兩家公司選用的評估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所以雙方評估的商譽價值出入較大。于是,雙方進行協(xié)商、談判,最后雙方認為將收買價定為25000萬元,亦即商譽價值為2800萬元較為合理,于是以25000萬元成交。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追根溯源,不是先有收買價,再有商譽,而是先有了對商譽的估價,才有了收買價。收買價加包含的商譽,本質上是先用直接計量法進行評估再協(xié)商確定的結果。因此可以說,間接計量法只是一種表面現(xiàn)象,透過這一現(xiàn)象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人們對商譽的計量實際上一直采用的都是直接計量法。從這一點上也不難看出:“總計價賬戶論”根本沒有與“超額收益論”相抗衡的資格,對商譽價值的計量,必須牢牢把握住宿譽的本質是“超額獲利能力”這一核心。我國《企業(yè)會計準則一無形資產(征求意見稿)》將商譽定義為企業(yè)的超額收益能力,是很有道理的。

因此,我們說商譽是間接計量法下收買價與可辯論凈資產公平市價之間的差額,是經買賣雙方協(xié)商確定的通過直接計量法計算的商譽價值。人們之所以喜歡用這一差額計量商譽,只不過是它更的直接罷了。對合并價值的計量,歸根結是用直接計量法。

基于上述分析,考慮到商譽的經濟性質,以及會計所面臨的新經濟環(huán)境,筆者認為,對商譽的計量應以直接計量法為主,間接計量法為輔。這主要也是由兩種方法本身的適用范圍決定的。近年來,隨著無形資產在企業(yè)資本營中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主張將自創(chuàng)商譽計價入賬的呼聲日益高漲,如果將自創(chuàng)商譽入賬,顯然需要用直接計量法計量其價值,對外購商譽,也應先以直接計量法的計算結果為重要參考,然再用間接計量法計算的結果對商譽登記入賬。另外,考慮到超額收益資本化法和超額收益折現(xiàn)法各自的優(yōu)缺點,筆者認為,出于穩(wěn)健性原則考慮,在直接計量法中又應當首選超額收益折現(xiàn)法,折現(xiàn)年限可由并購雙方協(xié)商確定;只有在有充分理由可以確定商譽能長期發(fā)揮作用,企業(yè)經營狀況一直較好,預期超額收益在相當長時期內保持穩(wěn)定的情況下,才可選用超額收益資本化法。

【參考文獻】

[1]閻德玉.論商譽計算方法及其體現(xiàn)的會計觀念[J].財會月刊,1998,(9).

[2]財政部會計司編.具體會計準則(征求意見稿)[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5.

第7篇:公允價值的缺點范文

一、兩種傳統(tǒng)的商譽計量方法

商譽計量是商譽會計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它著商譽的確認、攤銷和其他處理程序。傳統(tǒng)上,僅對合并商譽(或稱外購商譽)計量入賬,對自創(chuàng)商譽則不予確認。即便同樣是對合并商譽的計量,也存在著兩種不同的做法:

1、間接計量法

間接計量法也稱割差法,是以購買成本大于購買方在交易日對所購買的可辨認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中的權益部分的差額來衡量商譽的價值。用公式表示為:

商譽價值=購買總成本-(取得的有形資產及可辨認無形資產公允價值總和—承受之負債公允價值總額)=購買總成本—購買的凈資產公允價值

[例1]A公司決定收購B公司,經評估,收購日B公司全部資產的公允價值為28700萬元,其中,流動資產9500萬元,固定資產18000萬元,專利權1200萬元;B公司負債的公允價值為6500萬元,其中流動負債5000萬元,長期負債1500萬元;則B公司凈資產公允價值為22200萬元(28700-6500)。

假設經過產權交易談判,雙方確定的收購價格為25000萬元,則可確認B公司商譽價值為2800萬元(25000-22200)。

2、直接計量法

直接計量法也叫超額收益法,是指通過估測由于存在商譽而給企業(yè)帶來的預期超額收益,并按一定方法推算出商譽價值的一種方法。直接計量法根據(jù)被評估企業(yè)預期超額收益的穩(wěn)定性,又分為超額收益資本化法和超額收益折現(xiàn)法。

(1)超額收益資本化法

超額收益資本化法是根據(jù)“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的原理,認為既然企業(yè)存在超額利潤,就必然有與之相對應的資本(資產)在起著一種積極作用,只是賬面上沒有反映出來罷了,因此將企業(yè)的超額收益還原,就是商譽的價值。采用這種方法的基本步驟是:

①企業(yè)的超額收益

超額收益=實際收益-正常收益=可辨認的凈資產公允價值×預期投資報酬率-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同行業(yè)平均投資報酬率

②將超額收益按選定的投資報酬率予以資本化

商譽價值=超額收益÷選定的投資報酬率

這里,選定的投資報酬率可以是正常的投資報酬率,也可以是較高的預期投資報酬率(采用較高的預期投資報酬率的理由是,企業(yè)在獲取超額收益的同時必須承擔著較大的風險,因而應按高于正常水平的投資報酬率作為測算商譽的基礎)。

[例2]如上例中,假設B公司所在行業(yè)的平均投資報酬率為15%,根據(jù)近三年的經營實績及對未來的盈利預測,該公司投資報酬率為20%,則B公司商譽價值的計算過程為:

①計算超額收益

超額收益=22200×20%-22200×15%=4440-3330=1110(萬元)

②計算商譽價值,假設按同行業(yè)平均收益率資本化

商譽價值=1110÷15%=7400(萬元)

不難看出,按此法測算的商譽價值偏高,因為此法是以假定獲取超額收益的能力將永遠持續(xù)為基礎的(計算過程②即為永續(xù)年金現(xiàn)值的計算公式,在這里,超額收益被看成了永續(xù)年金),而事實上,這種可能性極小,因為商譽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其價值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相比之下,采用超額收益折現(xiàn)法或許更好一些。

(2)超額收益折現(xiàn)法

超額收益折現(xiàn)法是指把企業(yè)可預測的若干年預期超額收益依次進行折現(xiàn),并將折現(xiàn)值匯總以確定企業(yè)商譽價值的一種方法。如果預計企業(yè)的超額收益只能維持有限的若干年,且不穩(wěn)定時,一般適用于此種方法。用公式表示為:

商譽價值=∑各年預期超額收益×各年的折現(xiàn)系數(shù)

在各年預期超額收益相等的情況下,上式可簡化為:

商譽價值=年預期超額收益×年金現(xiàn)值系數(shù)

[例3]仍用B公司的資料,假設經評估B公司的超額盈水平將持續(xù)5年,其他條件與例2相同,則B公司商譽價值=年超額收益×利率為15%,期限為5年的年金現(xiàn)值系數(shù):1110×3.3521=3720(萬元)

二、對兩種傳統(tǒng)商譽計量方法的評價與選擇

(一)一般評價

一般認為,人們對商譽性質的不同認識決定了對商譽計量方法的選擇。間接計量法是“總計價賬戶論”即視商譽為凈資產的“收買價與公允價值之差”的產物;直接計量法是“超額收益論”即視商譽為“超額獲利能力”的產物。

間接計量法一個最大的優(yōu)點是簡便易行。另外,間接計量法是通過可辨認凈資產收買價減去公允市價求得商譽價值,其收買價是實際發(fā)生的產權交易價格,具有客觀性和可驗證性;收買價又是經過買賣雙方討價還價最終確定的,體現(xiàn)了不同當事人對企業(yè)價值的判斷,因而還具有公允性。正因如此,間接計量法幾乎成為各國公認會計原則允許的計量商譽的唯一方法。比如國際會計準則第22號(1AS22)、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第16號意見書(APB Opinion No.16)等均是以間接計量法來計量商譽的價值。我國《具體會計準則第X號-企業(yè)合并(征求意見稿)》中也規(guī)定:“購買成本超過被購買企業(yè)的可辨認資產和負債公允價值中的股權份額時,其超過數(shù)額應當確認為商譽”。

但是,間接計量法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由于商譽的價值是通過差額倒算出來的,收購時對單個可辨認資產價值估算的誤差(高估或低估)、雙方談判技巧對商譽價格的等非商譽因素,可能都會影響到商譽的計價。間接計量法的另一個缺點是,其僅局限在企業(yè)合并時才可運用,因為只有企業(yè)合并時才會有“收買價”。這樣,即使一家公司長期經營形成了可觀的商譽,如不發(fā)生合并,間接計量法也無法其商譽價值。

直接計量法建立在商譽是“企業(yè)獲得超額利潤的能力”觀念之上的,此運用廣泛,不管企業(yè)是否發(fā)生合并都可以運用。也就是說,一個企業(yè)只要證明其具有獲取超額利潤的能力,就可確認其具有商譽,就可運用直接計量法計量其商譽價值的大小。再者,直接計量法計算依據(jù)的行業(yè)投資報酬率是客觀的,經營業(yè)績也可以從財務報表中得到驗證,也就是說,直接計量法數(shù)據(jù)的取得是建立在行業(yè)認同與客觀可驗證性的基礎之上,因此計算出來的商譽價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其他非量化因素的影響,得到的廣泛認同。當然,直接計量法在操作上也存在一定難度,一個突出的就是能夠取得超超收益的持續(xù)時間較難測定。另外,直接計量法計算比較繁瑣,因為采用這種方法首先要依靠企業(yè)財務報告、同行業(yè)財務報告等資料確認企業(yè)是否存在超額收益,如果存在,每年的超額收益是多少,在此之后,還需確定適當?shù)馁Y本化率或折現(xiàn)年數(shù)等。

(二)深層與選擇

對商譽的兩種計量方法進行更進一步的分析,筆者得出了如下結論:計量法實際上只是一種表象,它是建立在直接計量法的基礎之上的,其本質與直接計量法同出一轍。為什么這樣說呢?

我們重新來分析一下間接計量法下商譽的計算公式:

商譽價值=購買總成本-購買的凈資產公允市價

上式中,購買的凈資產公允市價是一定的,因此商譽價值的大小就取決于購買企業(yè)的總成本,也就是收買價。而收買價又是如何確定的呢?表面上看,是由買賣雙方通過談判,討價還價確定的。收買價中包含兩部分資產的價值,一是有形資產和可辨認無形資產,一是不可辨認的無形資產即商譽。而前者,即有形資產和可辨認無形資產的價值,可通過資產評估的方法進行測算,是可以確定的,所以買賣雙方討價還價的,實質上是在對商譽的價值進行協(xié)商。在談判中雙方的報價,必然要有一定的依據(jù),這個依據(jù)就是他們各自評估的商譽價值,而這個商譽價值是怎樣得出的呢?無疑是雙方運用直接計量去測算的。比如,假設在前述A公司收購B公司的案例中,A公司報出的收購價為24000萬元,而B公司報價26000萬元,在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22200萬元已定的情況下,A公司之所以報價24000萬元收購,是因為A公司事先對B公司的超額盈利能力用直接計量法進行了估價,估價為1800萬元,而B公司之所以報價為26000萬元,也是因為B公司事先用直接計量法對自身的商譽資產進行估價,估價為3800萬元。當然,由于商譽資產的不確定性較強,兩家公司選用的評估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所以雙方評估的商譽價值出入較大。于是,雙方進行協(xié)商、談判,最后雙方認為將收買價定為25000萬元,亦即商譽價值為2800萬元較為合理,于是以25000萬元成交。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追根溯源,不是先有收買價,再有商譽,而是先有了對商譽的估價,才有了收買價。收買價加包含的商譽,本質上是先用直接計量法進行評估再協(xié)商確定的結果。因此可以說,間接計量法只是一種表面現(xiàn)象,透過這一現(xiàn)象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人們對商譽的計量實際上一直采用的都是直接計量法。從這一點上也不難看出:“總計價賬戶論”根本沒有與“超額收益論”相抗衡的資格,對商譽價值的計量,必須牢牢把握住宿譽的本質是“超額獲利能力”這一核心。我國《企業(yè)準則一無形資產(征求意見稿)》將商譽定義為企業(yè)的超額收益能力,是很有道理的。

因此,我們說商譽是間接計量法下收買價與可辯論凈資產公平市價之間的差額,是經買賣雙方協(xié)商確定的通過直接計量法計算的商譽價值。人們之所以喜歡用這一差額計量商譽,只不過是它更的直接罷了。對合并價值的計量,歸根結是用直接計量法。

基于上述分析,考慮到商譽的性質,以及會計所面臨的新經濟環(huán)境,筆者認為,對商譽的計量應以直接計量法為主,間接計量法為輔。這主要也是由兩種方法本身的適用范圍決定的。近年來,隨著無形資產在企業(yè)資本營中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主張將自創(chuàng)商譽計價入賬的呼聲日益高漲,如果將自創(chuàng)商譽入賬,顯然需要用直接計量法計量其價值,對外購商譽,也應先以直接計量法的計算結果為重要,然再用間接計量法計算的結果對商譽登記入賬。另外,考慮到超額收益資本化法和超額收益折現(xiàn)法各自的優(yōu)缺點,筆者認為,出于穩(wěn)健性原則考慮,在直接計量法中又應當首選超額收益折現(xiàn)法,折現(xiàn)年限可由并購雙方協(xié)商確定;只有在有充分理由可以確定商譽能長期發(fā)揮作用,企業(yè)經營狀況一直較好,預期超額收益在相當長時期內保持穩(wěn)定的情況下,才可選用超額收益資本化法。

[參考]

[1]閻德玉。論商譽計算方法及其體現(xiàn)的會計觀念[J].財會月刊,1998,(9)。

[2]財政部會計司編。具體會計準則(征求意見稿)[M].北京:財政經濟出版社,1995.

第8篇:公允價值的缺點范文

(一)公允價值計量的必要性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企業(yè)經營業(yè)務模式不斷趨向于多樣化、復雜化,企業(yè)對公允價值的內在需求日益增長,實際上有些企業(yè)已經在會計處理中變相地引入公允價值這一概念。近年來,中國經濟始終保持著強勁的增速,不動產和基礎材料的市場價格不斷上漲,無形資產的價值也日益體現(xiàn)。對于一些歷史悠久的老企業(yè)來說,其會計報表在現(xiàn)行準則框架體系下基本無法真實地反映企業(yè)的財務狀況?;乇芄蕛r值的使用導致企業(yè)在會計處理上前后不一致,在相關性、可靠性及可比性上無法找到較好的平衡點,同時也使我國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準則始終存在較大的差異。

例如,對于不動產和固定資產我國采用的是歷史成本計價,國際會計準則(IAS)在固定資產的計量時除按其賬面價值來計量外,還允許按公允價值進行重新估價;在所有者作為資本投入的無形資產計量上,我國是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計量,IAS規(guī)定按公允價值計量;對于非貨幣易,我國是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不確認利得或損失,IAS規(guī)定所有的資產變換交易均應以公允價值計量,除非該項交易不具有商業(yè)性質,或者收到資產和所放棄資產的公允價值均不能可靠地計量。此時,以所放棄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收到資產的成本。如果主體能可靠地確定收到資產或放棄資產的公允價值,應按所放棄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收到資產的成本,除非取得資產的成本更加可靠。

(二)公允價值與歷史成本計量的必然聯(lián)系

公允價值之所以被拿來與歷史成本作對比,是因為我們常常將公允價值計量理解為按報表日的市價重新計量,如此則公允價值成為公允的現(xiàn)時價值,從而順理成章地完成了與歷史成本的二元對立。實際上,公允價值每期必須進行新起點的計量,靜態(tài)的歷史成本只能量化企業(yè)所投入的努力,而預期的資本增值則結晶于動態(tài)的公允價值。不過因此指責公允價值不如歷史成本可靠卻不一定站得住腳。說歷史成本更可靠實際上是就可靠性中的可驗證性而言;但若究及可靠性的另一層含義的“真實反映”,則公允價值的可靠性也許要超過歷史成本,至少不比歷史成本不可靠,比如涉及重大攤配的自建資產。

二、公允價值的含義及其計量

(一)公允價值的含義

公允價值是指一項資產或負債在自愿雙方之間現(xiàn)行交易時,不是強迫銷售所達成的購買、銷售或結算的金額。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對公允價值的含義進行理解:

1.雖然公允價值必須在公平交易的不受干擾的市場中才能產生,但若無相反的證據(jù)證明所進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或非自愿的,市場交易價格即為公允價值。

2.計量客體的價值凡不是在市場上達成的,而是其他不同主體的主觀價值判斷形成的都不能視作公允價值,因為不同主體得出的價值信息缺乏可比性。

3.在某些事項不存在實際交易的情況下,則可在市場上尋找相類似的交易價格作為其公允價值的計量基礎。

4.有時在市場上也尋找不出相類似的交易價格,則必須在公允、合理的基礎上估計相關的計量屬性,除非市場上存在相反的證據(jù)證明該估計是非確當?shù)摹?/p>

(二)公允價值的計量

1.通常情況下,最符合公允價值的定義是市場價格。公允價值最適用于對金融工具尤其是期貨、期權、遠期合約等衍生金融工具產生的權利與義務的計量。這是因為很多金融工具的交易和事項并未實際發(fā)生,簽約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亦未履行,也不可能有歷史成本的發(fā)生,傳統(tǒng)的會計很難對其進行計量,采用公允價值即現(xiàn)行市場交換價格計量可解決這一問題。此外,主營業(yè)務收入、其他業(yè)務收入、營業(yè)外收入等也是按購銷雙方達成的現(xiàn)行市價即公允價值進行計量的,存貨的按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是部分采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

2.會計人員無法取得可觀察的市場金額時,可用未來現(xiàn)金流量的現(xiàn)值進行計量?,F(xiàn)值計量更能反映形成公允價值的各種要素,包括對未來現(xiàn)金流量的估計、對現(xiàn)金流量的金額和時點的各種可能變動的預期、用利率表示的貨幣時間價值和包含在資產或負債價格中的非確定性以及一些難以識別的其他因素等。因此,現(xiàn)值計量在公允價值的計量中具有了相當重要的地位。

三、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分析

公允價值作為一種新的計量模式,從相關性的角度來看,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它與決策有用的會計目標是相一致的,尤其是在市場有效的情況下,能夠提供相關的會計信息。但其缺點也是明顯的,正如前面提到的,公允價值的確定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給人為操縱提供了便利。關于這一點,我們可從以下幾方面來看:

信息質量的可靠性方面。選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這樣一個非確定性、變動性和集合性的模糊性計量概念來作為會計計量的目的和手段,相對于客觀性、確定性和可驗證性的從事實性基礎出發(fā)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雖然在財務報告中能提供更為相關性的信息,但在可靠性的質量要求上卻不敢保證能提高多少或至少不會減弱。

市場環(huán)境的預知性方面。公允價值是通過市場確認的,但市場環(huán)境是復雜多變的,有的會計要素或會計事項可以確認或尋找相類似的市場交易價格,有的卻無法尋找而只能估計,尤其對于長期性的應收應付之類的項目,在市場環(huán)境的預知性上難以把握。

企業(yè)主體計量的一致性方面。企業(yè)主體對某些會計要素或會計事項價值的確定,通常是基于其未來收益(或損失)與不確定性的計量(估計),而不是通過市場交易形成的,這種價值信息一般更有助于投資者的預決策即更能提供對企業(yè)管理當局有用的信息,但往往與其公允價值不完全相符。

公允價值計量的難度性方面。有許多會計要素如資產和負債在市場上很難找到可供觀察的交易價格,將未來現(xiàn)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現(xiàn)率折算成現(xiàn)值計量,往往就成為公允價值計量的重要技術手段。但因未來現(xiàn)金流量的金額、時點和貨幣的時間價值等等都是不確定的,在計量的操作上往往難度很大,因而現(xiàn)值計量的復雜性亦就是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不易推行應用的難點。

總之,公允價值會計計量模式在其屬性和應用上存在著諸多的困惑,加之影響會計計量模式擇用的因素又是多種復雜的,不同的會計要素本身就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對計量屬性的不同要求,不可能將所有的會計要素或會計事項都統(tǒng)一按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因此,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和會計系統(tǒng)的不斷完善,中國經濟逐步與世界公認的計量方法接軌,一種自然的選擇就是取長補短、兼容并存,適時地選擇相應的計量模式,所以,多種計量模式并存會是一種趨勢。

第9篇:公允價值的缺點范文

(一)一般評價

一般認為,人們對商譽性質的不同認識決定了對商譽計量方法的選擇。間接計量法是“總計價賬戶論”即視商譽為凈資產的“收買價與公允價值之差”的產物;直接計量法是“超額收益論”即視商譽為“超額獲利能力”的產物。

間接計量法一個最大的優(yōu)點是簡便易行。另外,間接計量法是通過可辨認凈資產收買價減去公允市價求得商譽價值,其收買價是實際發(fā)生的產權交易價格,具有客觀性和可驗證性;收買價又是經過買賣雙方討價還價最終確定的,體現(xiàn)了不同當事人對企業(yè)價值的判斷,因而還具有公允性。正因如此,間接計量法幾乎成為目前各國公認會計原則允許的計量商譽的唯一方法。比如國際會計準則第22號(1AS22)、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第16號意見書(APBOpinionNo.16)等均是以間接計量法來計量商譽的價值。我國《具體會計準則第X號——企業(yè)合并(征求意見稿)》中也規(guī)定:“購買成本超過被購買企業(yè)的可辨認資產和負債公允價值中的股權份額時,其超過數(shù)額應當確認為商譽”。

但是,間接計量法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由于商譽的價值是通過差額倒算出來的,企業(yè)收購時對單個可辨認資產價值估算的誤差(高估或低估)、雙方談判技巧對商譽價格的影響等非商譽因素,可能都會影響到商譽的計價。間接計量法的另一個缺點是,其僅局限在企業(yè)合并時才可運用,因為只有企業(yè)合并時才會有“收買價”。這樣,即使一家公司長期經營形成了可觀的商譽,如不發(fā)生合并,間接計量法也無法計算其商譽價值。

直接計量法建立在商譽是“企業(yè)獲得超額利潤的能力”觀念之上的,此方法運用廣泛,不管企業(yè)是否發(fā)生合并都可以運用。也就是說,一個企業(yè)只要證明其具有獲取超額利潤的能力,就可確認其具有商譽,就可運用直接計量法計量其商譽價值的大小。再者,直接計量法計算依據(jù)的行業(yè)投資報酬率是客觀的,經營業(yè)績也可以從財務報表中得到驗證,也就是說,直接計量法數(shù)據(jù)的取得是建立在行業(yè)認同與客觀可驗證性的基礎之上,因此計算出來的商譽價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其他非量化因素的影響,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當然,直接計量法在操作上也存在一定難度,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能夠取得超超收益的持續(xù)時間較難測定。另外,直接計量法計算比較繁瑣,因為采用這種方法首先要依靠企業(yè)財務報告、同行業(yè)財務報告等資料確認企業(yè)是否存在超額收益,如果存在,每年的超額收益是多少,在此之后,還需確定適當?shù)馁Y本化率或折現(xiàn)年數(shù)等。

(二)深層分析與選擇

對商譽的兩種計量方法進行更進一步的分析,筆者得出了如下結論:計量法實際上只是一種表象,它是建立在直接計量法的基礎之上的,其本質與直接計量法同出一轍。為什么這樣說呢?

我們重新來分析一下間接計量法下商譽的計算公式:

商譽價值=購買總成本-購買的凈資產公允市價

上式中,購買的凈資產公允市價是一定的,因此商譽價值的大小就取決于購買企業(yè)的總成本,也就是收買價。而收買價又是如何確定的呢?表面上看,是由買賣雙方通過談判,討價還價確定的。收買價中包含兩部分資產的價值,一是有形資產和可辨認無形資產,一是不可辨認的無形資產即商譽。而前者,即有形資產和可辨認無形資產的價值,可通過資產評估的方法進行測算,是可以確定的,所以買賣雙方討價還價的內容,實質上是在對商譽的價值進行協(xié)商。在談判中雙方的報價,必然要有一定的依據(jù),這個依據(jù)就是他們各自評估的商譽價值,而這個商譽價值是怎樣得出的呢?無疑是雙方運用直接計量去測算的。比如,假設在前述A公司收購B公司的案例中,A公司報出的收購價為24000萬元,而B公司報價26000萬元,在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為22200萬元已定的情況下,A公司之所以報價24000萬元收購,是因為A公司事先對B公司的超額盈利能力用直接計量法進行了估價,估價為1800萬元,而B公司之所以報價為26000萬元,也是因為B公司事先用直接計量法對自身的商譽資產進行估價,估價為3800萬元。當然,由于商譽資產的不確定性較強,兩家公司選用的評估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所以雙方評估的商譽價值出入較大。于是,雙方進行協(xié)商、談判,最后雙方認為將收買價定為25000萬元,亦即商譽價值為2800萬元較為合理,于是以25000萬元成交。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追根溯源,不是先有收買價,再有商譽,而是先有了對商譽的估價,才有了收買價。收買價加包含的商譽,本質上是先用直接計量法進行評估再協(xié)商確定的結果。因此可以說,間接計量法只是一種表面現(xiàn)象,透過這一現(xiàn)象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人們對商譽的計量實際上一直采用的都是直接計量法。從這一點上也不難看出:“總計價賬戶論”根本沒有與“超額收益論”相抗衡的資格,對商譽價值的計量,必須牢牢把握住宿譽的本質是“超額獲利能力”這一核心。我國《企業(yè)會計準則一無形資產(征求意見稿)》將商譽定義為企業(yè)的超額收益能力,是很有道理的。

因此,我們說商譽是間接計量法下收買價與可辯論凈資產公平市價之間的差額,是經買賣雙方協(xié)商確定的通過直接計量法計算的商譽價值。人們之所以喜歡用這一差額計量商譽,只不過是它更的直接罷了。對合并價值的計量,歸根結是用直接計量法。

基于上述分析,考慮到商譽的經濟性質,以及會計所面臨的新經濟環(huán)境,筆者認為,對商譽的計量應以直接計量法為主,間接計量法為輔。這主要也是由兩種方法本身的適用范圍決定的。近年來,隨著無形資產在企業(yè)資本營中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主張將自創(chuàng)商譽計價入賬的呼聲日益高漲,如果將自創(chuàng)商譽入賬,顯然需要用直接計量法計量其價值,對外購商譽,也應先以直接計量法的計算結果為重要參考,然再用間接計量法計算的結果對商譽登記入賬。另外,考慮到超額收益資本化法和超額收益折現(xiàn)法各自的優(yōu)缺點,筆者認為,出于穩(wěn)健性原則考慮,在直接計量法中又應當首選超額收益折現(xiàn)法,折現(xiàn)年限可由并購雙方協(xié)商確定;只有在有充分理由可以確定商譽能長期發(fā)揮作用,企業(yè)經營狀況一直較好,預期超額收益在相當長時期內保持穩(wěn)定的情況下,才可選用超額收益資本化法。

【參考文獻】

[1]閻德玉.論商譽計算方法及其體現(xiàn)的會計觀念[J].財會月刊,1998,(9).

[2]財政部會計司編.具體會計準則(征求意見稿)[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