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戲曲博物館論文:虛擬戲曲博物館建構的意義探討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戲曲博物館論文:虛擬戲曲博物館建構的意義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戲曲博物館論文:虛擬戲曲博物館建構的意義探討

本文作者:楊洋 單位:中國戲曲學院新媒體藝術系

我國戲曲博物館的現狀

當前,從國家、政府、社會各個層面還是非常重視戲曲藝術的保護和傳承的,但是中國地大物博,戲曲的地域分布跨度大。地方戲劇種非常之多,各地對戲曲事業(yè)的重視程度也不一致,地方戲曲史料的收集和整理,更是舉步維艱,我們無法指望在各地都建立戲曲博物館,能在北京或上海建設一個國家級的戲曲博物館,具有代表性和輻射力就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我國目前現有的戲曲博物館,如1985年籌建的天津戲劇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個專業(yè)性戲劇博物館,該館主要以中國戲曲發(fā)展史為脈絡展覽了戲曲的相關文物。1986年建立的蘇州昆曲博物館,主要是昆曲藝術的文物展覽。1997年于北京湖廣會館內建成的“北京戲曲博物館”,目前在古戲樓內仍可欣賞到原汁原味的戲曲精品劇目,體驗到老北京戲樓獨特的文化氛圍。另有戲曲文獻、文物、圖片和音像資料,向觀眾展示了以京、昆藝術為主的北京戲曲的發(fā)展史。2005年底建成的首都博物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項目之一是《館藏京劇文物展》,是對我國的京劇藝術的展示,在展廳內還修建了一座北京傳統(tǒng)戲樓(參照北京崇文區(qū)珠市口陽平會館內的戲臺,按1:1的比例復制)。博物館通過京劇文物的展示,向觀眾介紹了京劇藝術的一般常識。除此之外,還有淮安戲曲博物館、粵劇博物館、越劇博物館等等,一般都是在各地方戲的發(fā)源地建立的地方戲曲文物展覽博物館。從目前的這些戲曲博物館的展覽情況來看,基本上都是實物展出的形式,展品包括臺上臺下所用的砌末及實物道具、服飾、盔頭、劇本、臉譜、各色戲園戲樓圖片等等,其中還有一些戲曲界名家的戲裝和劇本、戲單,再就是修復的戲樓。展示的手段除了戲曲文物和還原戲樓以外,基本就以文字、圖片形式介紹了戲曲史的發(fā)展脈絡。從總體上講,由于戲曲的博物館多建立在一些會館內,場地的限制致使展品的數量非常有限。展示形式比較單一,缺乏與參觀者的互動。博物館中采用數字技術和數字化手段的展示幾乎沒有。參觀者在簡單的進行欣賞之后,無法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僅如此,現有的戲曲實體博物館均沒有建立“網上博物館”,即沒有博物館的網上站點,因此,參觀者想要提前了解博物館的展品信息、活動、參觀路線等就相對困難。如果想解決這些問題,虛擬博物館的展示優(yōu)勢對于活態(tài)的戲曲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是最恰當的手段之一。

建立虛擬戲曲博物館的意義

首先,虛擬戲曲博物館的建設和運行,能夠弘揚傳統(tǒng)戲曲藝術,擴大戲曲的影響范圍。戲曲是在傳統(tǒng)文化背景下生成的藝術。隨著社會發(fā)展快節(jié)奏,戲曲這種傳統(tǒng)藝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忽視。戲曲虛擬博物館的建立,能夠將傳統(tǒng)的藝術精髓和藝術特質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展示,期望利用新的媒體手段和藝術形式能夠為振興傳統(tǒng)戲曲藝術做出努力,喚起人們對于戲曲藝術的關注。其次,虛擬戲曲博物館的建設和運行,可以彌補戲曲實體博物館的不足,大大提高相關工作的系統(tǒng)性與實效性。傳統(tǒng)戲曲博物館的展覽方式以傳者為中心,參觀者處于被動接受地位,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而網上的虛擬博物館可以提供功能強大的搜索引擎,參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查詢相關信息,操作方便,這就大大加強了參觀者接收信息的有效性。網絡平臺的展示形式豐富多樣,包括圖、文、視頻、音頻、動畫、虛擬三維場景漫游以及互動體驗等,戲曲文物以及戲曲文化可以多種面貌進行廣泛傳播。觀眾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足不出戶瀏覽戲曲文物、獲取信息、分享知識、參與討論,這與以往只能通過實地參觀接收戲曲信息的局面產生了鮮明的對比。再次,虛擬戲曲博物館的建立,最重要的是對戲曲資源進行數字化整理,這將有利于保護和傳承戲曲藝術。若想達到信息資源的內容豐富,首先要做的就是將傳統(tǒng)戲曲資源整合并將其數字化。戲曲資源數字化的過程,不僅是對以往有效資源的重新整理和歸納,更重要的是對資源的搶救、保護的一個過程。通過對所有展品及展示空間的信息數字化,包括有關展品、展館的文字、圖片、模型、音頻、視頻、動畫資料的采集與歸類,最終形成系統(tǒng)的展品數據資源庫。從戲曲的傳承方式來看,僅有文物的流傳還不足以滿足當代人對戲曲藝術的了解,戲曲藝術是以口傳心授為主要技藝傳承方式,因此,影像在保護、傳承方面已經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戲曲藝術的傳承,更重要的是對前輩大師以及當代活躍在舞臺上的藝術家進行研究,前輩大師的經驗總結對后人繼承、發(fā)揚戲曲藝術更富于借鑒價值,是不應該忽視的珍貴遺產。用影像搶救前輩名家瀕臨失傳的優(yōu)秀劇目,用影響記錄藝術家在舞臺表演后面的“竅門”,用影像記錄程式化的藝術手段、表演方式,將這些活態(tài)的藝術形式影像化、系統(tǒng)化。如果在實體博物館中展現如此數量的影像資料,還是很有難度的。但是依托網絡平臺建立的虛擬戲曲博物館,可以開設老藝術家“說戲談藝”的欄目,用影像直觀的方式服務于戲曲學習者或愛好者,成為他們的參考資料,人們可以不受時間、地域限制,依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學習和了解前輩大師在藝術上的寶貴經驗。最后,虛擬戲曲博物館的建設和運行,可以突破實體博物館展陳條件的限制,為觀眾提供更加豐富和多元化的展覽、信息及交流服務。時至今日,數字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整個社會,革命性地改變了人們許多日常的生活習慣。我們利用數字技術、網絡平臺進行學習、娛樂、分享、交流、購物和信息服務?!皵底只钡挠绊懛秶呀浿饾u涉及到各個領域。同樣,戲曲虛擬博物館也可以提供給觀眾個性化的網絡服務,如為戲曲人或戲曲愛好者提供專業(yè)的社交網絡服務,自助式的文物信息采集,定制式文物數據訪問,甚至是提供博物館文物衍生品的購物等各個功能板塊。

虛擬戲曲博物館的設計思路

在這里,主要談基于網絡平臺的虛擬戲曲博物館的設計思路,即網上戲曲博物館的建設思路。

1.建立戲曲虛擬博物館的數據庫體系。數據的采集、創(chuàng)建、整理、分類并最終建成一個完善的數據庫體系,為網站的運轉提供了有效的數據支撐,這一階段所有展品及展示空間的信息都將被數字化。包括有關展品、展館的文字、圖片、模型、音頻、視頻、動畫資料的采集與歸類,形成數據庫或數據倉庫,數據庫需要考慮索引和搜索功能。

2.戲曲虛擬博物館的網站組織架構與視覺設計。虛擬博物館是網絡應用的延伸,是網絡技術與多媒體和虛擬現實技術的綜合運用。虛擬博物館如果只是將實體博物館的資源轉化成數字信息,然后進行堆砌,這是遠遠不夠的。虛擬戲曲博物館的網站組織架構是首要思考的內容,這需要根據戲曲博物館的藏品情況以及征詢廣泛的觀眾需求意見進行網站的內容和功能設定。網絡的瀏覽功能是最基本的,也是整個架構的基礎,依據戲曲文物的類型進行內容劃分,如戲曲發(fā)展史,舞臺上的服裝、化妝、道具,演出延伸的劇本、戲單、戲票,戲曲演出戲樓等設置目錄結構。圍繞網站的內容,結合具體的用戶體驗邏輯進行合理設計,然后考慮提供博物館的相關活動、參觀路線等幫助信息。在虛擬戲曲博物館的視覺設計風格上,根據傳播內容、文化背景、個性特征等多種角度,去探索出恰當的設計風格。第一,應當營造一種能使人們沉浸于傳統(tǒng)戲曲藝術風貌的氣氛,給人們具體的戲曲發(fā)展史的知識脈絡,能夠喚起人們對歷史的回顧和形象的想象;第二,要詮釋文物的內涵,激發(fā)人們思想感情與文物現實內容的共鳴,加深對文物的理解;第三,還要符合時代的發(fā)展變化,能夠適應人們不斷發(fā)展的,變化的審美愿望和欣賞水平,給人們以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在虛擬戲曲博物館的視覺設計風格方面,或者是版式設計上,或者是交互上,或者是多媒體元素上,使得瀏覽者要在第一時間感受到、體會到戲曲博物館的獨特氛圍,然后才能夠被記憶,被識別。設計師不僅要制作的易用、設計得美觀那么簡單,更多的是通過CI(標志、色彩、字體、標語)、版面布局、瀏覽方式、交互性等方式把博物館的歷史精神和時代特征傳遞給瀏覽者。

3.博物館的展品設計與虛擬現實漫游。這一階段主要是虛擬戲曲博物館的實現階段,即參觀空間的設計和展品布展設計。這一階段需要利用二維或三維的技術,結合虛擬博物館的設計理念,建立博物館展示空間與展品。虛擬博物館的空間設計與實體博物館最大區(qū)別是不受空間限制,另外設計可以更概念化,有利于展示設計師的豐富想象力。至于展品的設計則以文字、圖片、視頻、音頻和三維模型等多種形式存在。虛擬博物館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設計的表現需要虛擬現實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支撐,往往要在兩者之間需要取得一種平衡。

4.交互導覽及交互控制設計。虛擬戲曲博物館在交互導覽方面,主要包括交互界面設計、指示牌、游覽圖設計、智能尋徑、藝術品展示控制設計(旋轉、放大、拉近拉遠)、行走設計等。交互導覽及控制設計是虛擬現實的核心技術之一,關乎虛擬現實的沉浸感的效果如何;目前的虛擬博物館還不能做到完全的沉浸,完全的沉浸需要虛擬現實的接口設備配合才能完成,包括輸入感知設備和視覺輸出設備,如手套和立體眼鏡等,這方面的應用需要科技的更新,尚有待時日。

5.個性化的網絡服務設計。虛擬戲曲博物館除了以文物展覽為主要信息傳播內容外,也可以依據網絡的優(yōu)勢為觀眾制定個性化的服務。如為參觀博物館的觀眾提高信息交流、分享的平臺,觀眾可以對展品發(fā)表評論、提出看法,或是為博物館的建設提出反饋意見等。也可以設置戲曲人、戲曲愛好者的個人空間,形成個人的好友圈,實現關于戲曲藝術話題的交流或資料的分享。通過在虛擬戲曲博物館的注冊與登陸,也可以提供給觀眾個性化的服務,比如可以根據觀眾的喜好,定制個別文物的數據訪問等等。優(yōu)秀的虛擬博物館由于巨大的網絡流量,會吸引眾多的藝術品廣告商在其展覽空間內投放廣告,商業(yè)價值巨大。關于博物館文物衍生品的研發(fā)也是一個很好的拓展方向,可以搭建網絡購物平臺,實現戲曲衍生品的網上購物。

虛擬戲曲博物館的表現與技術應用

目前的網上博物館在展示方面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類型是圖文聲像的展示類型,通過二維或三維技術實現文物復原,目前絕大多數的實體博物館的“網上博物館”采用了這種方式;另外一種類型是綜合了2D與3D技術的2.5D技術,利用網站的鏈接功能與全景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的設計模式。未來的虛擬博物館將以網絡技術、全景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為依托,向一個更為先進的目標發(fā)展:更加強調真實感、3D顯示、實時交互、客戶體驗、海量數據等。

1.全景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將在虛擬博物館建設中具有廣闊的空間。全景技術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基于圖像的繪制技術,這種技術的特點是它的繪制和場景的復雜度無關,且能夠達到照片級的真實感。使用這種技術,用戶首先通過照相器材拍攝到某一場景的一組樣本圖像,然后對樣本圖像進行拼合得到最終的全景圖像。通過交互式全景圖像播放器,用戶可以通過鼠標的上下、左右旋轉任意選擇自己的視角,任意放大和縮小,如親臨現場般環(huán)視、俯瞰和仰視,實現對該場景進行360度視角的任意虛擬漫游,從而體驗三維的視覺世界。虛擬現實技術(簡稱VR),又稱靈境技術,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構想性為基本特征的計算機高級人機界面。虛擬現實技術以一種逼真地摸擬三維現實空間,讓用戶在虛擬的環(huán)境中進行交互式考察,與虛擬環(huán)境相互影響、交互作用的技術。虛擬現實利用多媒體系統(tǒng)生成一個具有逼真的視覺、聽覺、觸覺及嗅覺的模擬現實環(huán)境,人們借助一定的設備以自然的方式直接與虛擬世界中的對象進行交互操作,觸摸它們,感覺它們,并能聽到虛擬世界的三維空間聲音,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和體驗。盡管虛擬博物館的概念已經提出很久了,但現有大部分虛擬博物館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虛擬博物館,絕大多數網絡上的虛擬博物館,嚴格來說還僅僅是圖片和文字的簡單介紹。而真正的虛擬不僅僅指博物館展品是虛擬的,還應包括虛擬的場景以及相應的豐富交互手段,僅僅依靠簡單的旋轉、縮放之類的功能并不足以吸引參觀者。建構一個合理而且完整的虛擬博物館展示系統(tǒng)無論在技術上還是管理上難度都是相當大的,虛擬博物館的建設重在展品的表現形式和參觀者與展品內容的互動,如何塑造一個數字化的立體的戲曲博物館的場景,使用戶具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夠自由地選擇漫游路徑,隨意地欣賞館內的物品,了解物品的特性,是一個值得研究解決的核心技術問題?;谌凹夹g、虛擬現實技術研究虛擬戲曲博物館有利于戲曲藝術的推廣和發(fā)展,較之傳統(tǒng)的博物館具有難以比擬的優(yōu)越性。

2.基于“云計算”的虛擬博物館信息化建設。“云計算”是一種新興技術,它基于互聯(lián)網的網絡應用平臺?!霸朴嬎恪钡摹霸啤本褪谴嬖谟诨ヂ?lián)網上的服務器集群上的資源,它包括硬件資源(服務器、存儲器、CPU等)和軟件資源(應用軟件、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等),本地計算機只需要通過互聯(lián)網發(fā)送一個需求信息,遠端就會有成千上萬的計算機為你提供所需要的資源并將結果返回到本地計算機,這樣,本地計算機幾乎不需要做什么,所有的處理都在云計算提供商所提供的計算機群來完成。綜合云計算的特點及優(yōu)勢,提出一種應用于虛擬博物館的混合云應用模式。在該模式里,各虛擬博物館專用云形成全國的博物館云集,各公司、社會團體、組織機構等的公用云形成外部云集,這些云集共同為各虛擬博物館服務。云計算將會在虛擬博物館應用中的良好效果。首先,最大范圍的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通過云計算模式,博物館之間可以共同構筑信息共享空間,參加合作的博物館可以分享連接在一起的基礎設施,不必更新相關的硬件,在降低博物館運行成本的同時,服務效率也有所提高。合作的博物館之間,通過云技術實現信息資源的傳遞降低了文獻信息傳遞的延遲,使各博物館的需求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滿足。在云計算中,博物館的相關電子資源存儲在“云”中數百萬臺機器中,而不是存儲在某幾臺機器中,這樣博物館的信息資源可實現全國乃至全球存取,促進各博物館之間的交流與提高。就云計算這一特點來說,對于戲曲博物館的發(fā)展有著重大意義。中國戲曲的地域分布跨度大,地方戲劇種非常之多,各地對戲曲事業(yè)的重視程度也不一致,地方戲曲史料的收集和整理成為建立虛擬戲曲博物館的首要困難。尤其是當前我國還沒有建立起一個國家級的戲曲博物館,要建立虛擬戲曲博物館就要在各地方戲博物館建設的基礎之上進行資源的整合和處理,只有通過各地方給予的資源共享和時時更新,才能降低信息傳遞的延遲,使戲曲虛擬博物館的運行更為可行。其次,方便瀏覽博物館藏品信息,更好的為大眾服務。博物館用戶可以通過PC電腦、筆記本電腦、手機和PDA等各種終端設備獲取云計算所提供的服務,實現多平臺、多設備瀏覽的統(tǒng)一性。用戶可以根據自己所在的地點,方便的使用各種瀏覽進行虛擬戲曲博物館信息的瀏覽和查詢。值得注意的是,虛擬博物館專用云之間、虛擬博物館專用云與外部公用云之間應該采取統(tǒng)一的資源共享協(xié)議和標準,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各云的無縫集成和共享?;谠朴嬎愕奶摂M博物館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充分整合了各虛擬博物館的文化信息資源,為各虛擬博物館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極大地便利。

3.多方位交互方式的探索。目前,在實體博物館中虛擬展示的方式多以投影幕、觸摸屏或電腦為載體,供參觀者實地瀏覽之用。在實體博物館中加入數字化的展陳方式,可以與實物展示形成互補,共同發(fā)展,增強現場互動體驗。就當前的戲曲實體博物館來說,語音解說及觸摸屏等目前較為常見的數字化的展陳方式都沒有見到。因此,為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滿足參觀者的需要,加快戲曲實體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迫在眉睫。隨著目前數字交互技術的發(fā)展,實體博物館也可以嘗試多方位的數字化交互手段,觸摸、語音、體感等交互方式給了人們更多的互動體驗。比如,利用最新的虛擬現實技術,例如頭盔、數據衣、數據手套等交互設備及立體顯示技術,參觀者可以很好地體驗參觀帶來的樂趣:沉浸感、交互感、虛擬環(huán)境的體驗感等。參觀者甚至可以隨意抓取一個藝術品,感受它的外形、重量和質感,并與位于虛擬空間的其他參觀者的替身進行交流。這類博物館更注重的是臨場感、體驗感和交互感,不過實現這類博物館的技術更為復雜,往往需要虛擬現實的高端技術和設備才能得到實現;且受場地及空間的限制,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發(fā)展和普及。博物館的建立一定要增強互動和娛樂的元素在里面,如果沒有互動和娛樂元素,參觀者只能枯燥地在館中走來走去,這必將損失許多的客源。上圖是我們設計實踐的一個體感交互設計案例。取材于乾隆年間徽班進京引發(fā)的昆曲與京劇之間的爭斗(史稱花雅之爭)為背景,采用體感的交互方式,用身體動作與計算機進行互動。使參與者能夠即時動態(tài)捕捉、影像辨識。通過這種體感交互體驗的方式,參與者可以自己選取人物、選取曲目,進行跟隨動作的模仿。參與者自己就是一個好的遙控器,與機器之間沒有了障礙,借由互動游戲的形式感受戲曲藝術。

結語

虛擬博物館的發(fā)展是信息時展的必然產物,虛擬博物館不是真實博物館的替代品,而是實體博物館的延伸。戲曲藝術是我國傳統(tǒng)的舞臺藝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有著豐厚的積累,繼承了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由于人力、物力、財力、場地等問題,目前建立一個有規(guī)模的實體戲曲博物館還存在相當大的難度。因此,虛擬戲曲博物館的建立對于保護、傳承與弘揚戲曲藝術有著重要的意義。作為中國戲曲學院的一名從事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工作者,迫切地呼吁更多的相關專業(yè)人士運用新的媒體方式和數字技術,投身這種環(huán)保、高效的新興傳播手段的建設,使得戲曲藝術能夠借助最新的數字媒體手段得到最有效的保存和傳播。無論是純虛擬的戲曲博物館,還是實體博物館的數字化展陳方式,都具有極其廣泛的發(fā)展前景。特別是在全球化與網絡化環(huán)境下,人們對不受地域、時間限制的網絡化信息訪問需求與日俱增,盡管虛擬博物館不能完全替代實物展示的效果,但在網絡交互、信息傳遞、信息共享、不受時空限制等方面具有實體博物館所不具備的獨特功能,而其所特有的商業(yè)價值已引起廣泛關注。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