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留守兒童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農村學校教學資源嚴重不足到目前為止,西鄉(xiāng)縣共有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學校29所,本項目研究小組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了其中6所初級中學對其相關教育現(xiàn)狀進行考察調研。通過進入學校實地考察調研以及向學校領導、教師咨詢,對相關情況進行了解,調查發(fā)現(xiàn)當前農村中小學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教學資源嚴重不足,其中包括硬件資源(如健全的教育設施)和軟件資源(高水平的教師)等。由于教學資源的欠缺,從而導致學校無法對農村留守兒童提供優(yōu)質的教育培訓,再加上學校缺乏充足的資金支持和農村中小學自身所處地理環(huán)境因素的限制,無法吸引足夠的優(yōu)秀教師來授課,即使有一些優(yōu)秀教師在這些學校工作,但都只是短期的,許多新任教師都是把在農村學校的工作經歷當做是一種鍛煉和實習,只要一有機會就會選擇前往城市或工作條件較好的學校工作,教師的流動性過于頻繁,從而形成了農村中小學學生多、老師少,教師有理論、無實踐的不利局面,最終導致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資源得不到保障。[2]
(二)農村留守兒童升學較率低本項目研究小組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發(fā)放的調研問卷相關數(shù)據(jù)的分析,發(fā)現(xiàn)調查的600名農村留守兒童中表示喜歡上學的占53%,表示不喜歡和一般的分別占11%和36%;學習成績優(yōu)秀和差的分別占9%和23%,成績良好和一般的分別占31%和37%;同時對自己的學習狀況表示滿意的占9%,比較滿意的占61%,不滿意的占30%;初中畢業(yè)后想繼續(xù)上學的占57%,準備外出務工的占30%,剩余的13%的留守兒童持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除此之外,通過和學校留守兒童的班主任老師交流溝通還了解到,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對待學習也是持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對于自己的人生不能夠準確定位,對獲取知識的欲望不夠強烈,大多數(shù)農村留守兒童由于受父母外出務工的影響,都希望自己初中畢業(yè)以后能夠早早步入社會外出務工掙錢,沒有能夠認識到學習對于改變人生命運的重要性,甚至還有少數(shù)農村留守兒童持有一種讀書無用的觀點。同時,農村留守兒童的升學率也是較低的,根據(jù)調研了解到:西鄉(xiāng)縣全縣每年進入高中繼續(xù)學習的農村留守兒童占所有初中畢業(yè)農村留守兒童的比例不到60%,有40%的農村留守兒童直接步入社會外出務工,在這些進入高中繼續(xù)學習深造的農村留守兒童中,最終能夠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人數(shù)不到30%。通過中考、高考的層層選拔,大量的農村留守兒童放棄了接受高層次學習深造的機會,直接進入社會從事體力勞動,這種現(xiàn)象也是當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
二、西鄉(xiāng)縣農村留守兒童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父母長期外出打工,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親子之間缺乏聯(lián)系和溝通,家庭教育在農村留守兒童群體中幾乎是一片空白。兒童的成長不僅需要學校的正規(guī)教育,同時,家庭教育也是兒童受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作為聯(lián)系學校和學生的特殊紐帶,在兒童的成長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的教育側重在文化知識方面,幫助學生學到最基本的文化知識,是一種基礎素質教育,而家庭教育的好壞往往對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基本道德素養(yǎng)以及行為規(guī)范的形成能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成長受阻父母長期外出務工,農村留守兒童缺少親子之間的有效溝通,容易形成任性自私、性情孤僻、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在生活、學習中缺乏主動性,逆反心理重,進取心、上進心不強,道德品行較差,違規(guī)、違紀、違法的行為時有發(fā)生。國內關于留守兒童的研究發(fā)現(xiàn),許多留守兒童因親子關系的疏遠,只知道單向地接受愛,不懂得施愛,更想不到如何感恩回報,整天得過且過,不思進取,對他人缺少誠信,片面強調個人利益,對家庭、朋友、鄰居、社會冷漠無情,缺乏社會責任感。也有的留守兒童表現(xiàn)為冷漠、自負等情感障礙和退縮,甚至出現(xiàn)了攻擊行為和行為等道德情感變異的狀態(tài)。這些問題出現(xiàn)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農村留守兒童孤僻和內向的性格,缺少與他人的交流和溝通,最終導致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不能夠全面健康地成長。
(三)農村教學資源嚴重不足,導致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和城鎮(zhèn)兒童的教育差距拉大農村地區(qū)由于地理自然因素的限制導致經濟發(fā)展滯后,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再加上農村學校沒有充足的資金給教師提供優(yōu)質的福利待遇,無法吸引優(yōu)秀的高水平教師到農村學校教學,學校不能夠像城鎮(zhèn)中小學一樣給農村留守兒童提供優(yōu)質的教學設施,導致農村義務教育和城鎮(zhèn)義務教育不能夠協(xié)調發(fā)展。農村留守兒童從小家庭教育的缺失,也進一步拉大了農村留守兒童和城鎮(zhèn)兒童教育之間的差距。[3]從短期的角度來看僅僅是城鄉(xiāng)教育之間的差距,但是從長遠來看這勢必是城鄉(xiāng)差距拉大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最終不利于整體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
(四)農村留守兒童升學率低,導致農村潛在人力資源流失農村留守兒童作為農村潛在人力資源的一部分,他們是推動未來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主要力量,現(xiàn)階段多數(shù)農村留守兒童由于受他們父母的影響,為了短期利益,初中畢業(yè)以后就放棄了繼續(xù)求學的機會,開始外出務工,導致農村地區(qū)接受高層次教育的人口基數(shù)減少,造成農村潛在人力資源的流失,這也是導致西部地區(qū)農村經濟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改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xiàn)狀的對策與建議
(一)創(chuàng)新經濟發(fā)展模式,改善本土經濟和勞動力資源的狀況1.積極搭建招商引資平臺,引進更多的勞動密集型企業(yè)要從根本上改善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唯有改變當?shù)氐慕洕鸂顩r,給農民提供更多的在當?shù)鼐蜆I(yè)的機會,才能使留守兒童的父母回到他們身邊。西鄉(xiāng)縣農村每年大約有數(shù)10萬的勞動力向外轉移,由此可見,該縣有著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縣城周圍不僅有著廣闊的土地資源,而且有鐵路和十天高速等主要交通要道經過,借助這一優(yōu)勢,政府應當積極主動搭建招商引資平臺,實施“企業(yè)引進”戰(zhàn)略,鼓勵外來企業(yè)在當?shù)亟◤S,同時給予相關的優(yōu)惠政策,引進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yè),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更多的在本地就業(yè)的機會。2.注重發(fā)展農村本土經濟西鄉(xiāng)縣農村地區(qū),風景優(yōu)美,環(huán)境污染少,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有條件的農村地區(qū)可以考慮加大重點旅游項目的建設,發(fā)展農村鄉(xiāng)村文化,充分利用當?shù)刭Y源發(fā)展農家樂;另外,西鄉(xiāng)縣盛產茶葉、核桃、烤煙、櫻桃等經濟作物,可以發(fā)展深加工,推行農村合作社經營模式,實現(xiàn)規(guī)模經濟效益,幫助農民增收。3.加大對農民的職業(yè)技能、創(chuàng)業(yè)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的培訓從人力資源的培訓與開發(fā)角度來看,相關部門要提供平臺,加大對農民的職業(yè)技能、創(chuàng)業(yè)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的培訓。[4]例如,開展農業(yè)技能培訓班、創(chuàng)業(yè)技能培訓班,對其進行專門的技能培訓,也可以與有招聘需求的企業(yè)進行合作,實施對口培訓,這樣就會大大地減輕農民的就業(yè)壓力,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二)創(chuàng)新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管理模式1.健全學校教育機制,充分發(fā)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在未來一定階段內,主要還是依靠學校教育為主,因此,學校要加強教育機制的建設。例如,在班主任工作中增加留守兒童教育的內容。班主任要了解班級內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密切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思想動態(tài)、情緒變化和心理需求,增加感情投入,讓他們感覺到集體的溫暖和應有的心理歸屬感。此外,還可以在學校的組織下成立農村留守兒童成長互助小組。農村留守兒童在心理上都有著明顯的共性,同時在價值判斷上也有著相似之處,有著相似經歷和境遇的人在感情上會產生相互的慰藉和支持,在小組活動中留守兒童彼此分享快樂,這樣不僅有利于豐富留守兒童的業(yè)余生活,而且還可以沖淡他們對父母的思念和孤獨,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5]2.以村為單位,建立“留守兒童幸福溫馨家園”在村委會的領導下,建立“農村留守兒童幸福溫馨家園”,給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一個活動娛樂室,定期組織本村留守兒童在一起學習玩耍、相互交流和溝通情感,減少他們因父母關愛的缺失所產生的孤獨感。同時,村委會也應積極同團委、紅十字會等機構取得聯(lián)系,共同努力整合社會資源來資助農村留守兒童,將“農村留守兒童幸福溫馨家園”建成為農村留守兒童的第二家園,以此來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實現(xiàn)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三)加大對農村學校教學資源的投入,改善農村學校的教學環(huán)境要加大對農村中小學教學資源的投入,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工資待遇,優(yōu)化農村經濟社會環(huán)境,吸引更多的優(yōu)秀教師前往農村學校教學,為農村中小學提供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加強新聞媒體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輿論引導作用,號召社會力量共同關心和支持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從而縮小城鄉(xiāng)教育差距,有效促進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
論文關鍵詞:營造留守兒童溫馨心靈家園
“離開家鄉(xiāng)爹和娘,背上行李走遠方??崾詈啾V匕。蚬ぢ飞献约宏J。”鄭源的《打工行》這首歌唱出了無數(shù)農民工背井離鄉(xiāng)、出外打工的堅韌和辛酸,他們本希望通過自己的艱辛努力,讓孩子能有條件上好學,讀好書,日后有出息。但大部分人是事與愿違,結果是“掙了票子誤了孩子”。他們把孩子留在家里,孩子由夫妻一方撫養(yǎng)或由祖輩、親戚代管,他們的孩子成了留守兒童,這樣造成了一個家庭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這些父母一年到頭在外忙于打工,沒有時間和精力過問孩子,對孩子內心的困惑、需求、興趣無法關注、教育、引導,造成孩子思想道德滑坡、行為習慣欠佳、學習成績低下、安全隱患多等諸多問題。而這些問題都與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有關。他們渴望得到關愛,渴望溝通理解,渴望幫助指導,但現(xiàn)實讓他們苦悶迷茫,憂郁焦慮,孤獨無助,內向自閉,他們的心靈是一片孤寂的荒原。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認為班主任大有作為。班主任與留守兒童朝夕相處,最了解他們,又與留守兒童的家長能保持很好的聯(lián)系,可以在關愛留守兒童起到橋梁紐帶作用。
關愛留守兒童,首先要了解他們的基本情況,這是走進他們心靈的前提。班主任先讓他們自己填表或寫自我介紹,然后通過家訪等形式,全面、深入了解留守兒童。
其次,班主任要深入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需求。班主任通過談心、調查,了解留守兒童的心愿。如果學生不便向父母傾訴,班主任代為轉達;如果是不當?shù)男脑?,班主任引導他們正確認識。還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理想,讓他們有追求,有奮斗的動力。還引導他們學會傾訴,有了委曲和困惑可以向老師、朋友、父母傾訴,也可利用作文和日記傾訴論文的格式。
留守兒童長期遠離父母,常常孤僻、膽小幼兒教育論文,自卑心理嚴重。班主任應引導班級學生關愛留守兒童,組織“關愛留守兒童的幫扶小組”,開展“我和留守兒童交朋友”等活動,讓他們感受到班級如家一樣的溫暖。另外還要讓他們?yōu)榘嗉壸鲐暙I,讓他們能力得到發(fā)揮,心理有歸屬感。
培養(yǎng)留守兒童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及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避免留守兒童心理孤獨,可以滿足兒童歸屬和愛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對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班主任要了解關注留守兒童的交友問題,發(fā)現(xiàn)交友不當,應引導他們及時處理。
留守兒童最缺少的是父母的關愛和呵護,長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為了留守兒童能夠像其他兒童一樣健康快樂的成長,班主任應要求他們的父母與留守兒童進行密切溝通,每周至少通話一次,每學期至少回來探親一次,或者孩子到父母工作地去探親一次。并教會家長通話時多聽孩子傾聽,多引導,少教訓,少說教。
留守兒童常常由單親、祖輩、親戚做留守監(jiān)護人,由于他們忙于家務與農活,與孩子溝通少,疏于對孩子的關愛,加之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所以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很多。班主任要多和留守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了解學生情況,并和他們討論教育管理方法,并為他們出謀劃策,提高他們的教育管理水平。
引導留守兒童提高自我調控能力。留守兒童自我調控能力的程度對其心理健康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對留守兒童進行適當?shù)那榫w調節(jié),幫助留守兒童抑制或削弱其不良的情緒,使其正確面對現(xiàn)實,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提高對社會的適應性,重建自信心,克服自卑、疑慮等不良心理使其身心能夠健康發(fā)展。其次加強留守兒童的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鼓勵留守兒童正確面對眼前的挫折,敢于挑戰(zhàn)。
留守兒童這個弱勢群體,太需要社會的關愛,而班主任能給予留守兒童愛的補償,能給予他們心靈的溝通和至誠的呵護。讓每一個班主任給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溫馨的心靈家園,讓他們的心靈之花在陽光下絢麗綻放吧!
(一)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1.留守學生的父母
教育認識上的錯誤家庭教育和父母關愛在孩子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父母卻沒有這樣的認識,他們許多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清楚家庭教育的缺失對孩子會有什么樣的后果,也不懂得家庭教育的真正涵義,把教育問題只理解為學校教育,也只寄希望于學校、推托與學校,大部分人對孩子的關愛只停留在物質層次,忽略了孩子必不可少的情感心理關懷、品行和道德培養(yǎng)。
2.留守學生監(jiān)護人
重養(yǎng)不重教,難當教育管理的責任監(jiān)護人通常是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稱為隔代監(jiān)護。他們大都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吃飯穿衣,但求物質、生活上對孩子的滿足,而其它方面,農村老人自己文化水平就不高,想管也管不了;單親監(jiān)護人的勞動負擔都很重,過重的勞動負擔讓他們無暇顧及孩子,對孩子的照料和教育也會缺乏耐心;其他的親戚之類的監(jiān)護人,也對孩子深不得,淺不得,唯恐其因父母不在而感覺“寄人籬下”,各方面不敢苛責,從而降低了對孩子的要求。
(二)學校層面存在的問題
留守學生是伴隨農村人口大規(guī)模流動而產生的,這要求傳統(tǒng)的農村學校教育適應時代變化,對留守學生的教育問題有應對之策。然而,很多農村學校的教師和領導并不認為這是很要緊的問題也就不那么重視,顯然他們還未意識到留守學生教育問題的嚴重性。只是認為留守學生難教難管,也對此類問題抱著習以為常、抱怨、推托的態(tài)度。教師對此問題受精力、能力和傳統(tǒng)觀念等因素的限制,而農村學校則是因為經費嚴重短缺,而且教育編制緊張而無力顧及。
(三)政府層面存在的問題
在時間上,農村留守學生比流動學生出現(xiàn)的稍微早一些或幾乎同時出現(xiàn),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進城務工的農民子女和流動人口子女單指流動兒童,解決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問題主要成了解決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而對地處偏遠農村的留守學生卻極少關注。流動兒童身處城市,因為媒體關注而獲得輿論的支持,才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而農村留守學生困難進入媒體的視野,還缺乏社會表達途徑,得不到輿論的支持,因而很難成為政府的議題。但即使在這個問題日益凸顯的今天,政府也沒有就農村留守學生教育問題采取實質性的的措施,缺乏相關的指導政策和經費保障。
二、新時期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社會層面支持動力不足
1.社會支持力度不夠社會方面
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越來越多,但還是主要停留在對他們生活條件等物質基礎上的關心,而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安全守護等精神層面關注的少,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也尚未引起廣泛重視。調查發(fā)現(xiàn),長期以來,社會對農村留守兒童的認識,存在著狹隘認識誤區(qū),表現(xiàn)在認為農村留守兒童的關心重點是生存權利、生命安全的保障,忽視了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管教和全面發(fā)展需求。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解決需要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來共同互動應對。社會組織發(fā)展度不高,沒有發(fā)揮出政府“減壓閥”和“調節(jié)器”應有的作用。
2.社會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
社會是人成長成才的重要場所,農村留守兒童正處于成長階段,需要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對正常家庭而言,父母充當了阻擋不良社會風氣的第一道防線,對農村留守兒童而言,當生活在復雜混亂的社會環(huán)境中,缺少父母的言傳身教,容易受到各種不良社會風氣的侵害,教育上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地區(qū)網吧、臺球廳等游戲攤點成為農村留守兒童課外娛樂的主要場所,加之農村地理位置偏遠監(jiān)管力量薄弱,嚴禁未成年人進入的制度規(guī)定執(zhí)行不好,使農村留守兒童沉溺其中,并增多了沾染打架、賭博、抽煙等不良習氣的社會風險。
(二)學校方面沒有力行教育管理全部職能
1.學校素質教育工作滯后
教育主管部門一直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加大學校素質能力拓展,但是以考論英雄的方式沒有改變。農村學校辦學思想依然存在應試教育的偏差,出現(xiàn)了重智育輕德育,忽視對學生道德素質及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干預,使學校缺少提升素質、培育德行的良好環(huán)境,使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味的學習書本知識,素質教育形成了歷史欠賬,在成長中很難彌補。對非農村留守兒童來說,家庭或多或少為提高孩子的素質采取各種補救措施,如培養(yǎng)業(yè)余興趣、開發(fā)智力等,但是這受到家長的自身認識和受教育程度的制約,對農村留守兒童來說,本身就缺少家庭教育的第一道關口,當學校德育工作的缺失,不良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也在所難免。
2.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聯(lián)系不緊密
學校與家庭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能否有效銜接,對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意義重大。農村留守兒童因家庭教育缺失引起的各類問題,如性格上的、心理上的、社交上的等等,需要學校和家庭間的有效銜接,以求學校教育中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從調查看,學校和家長、監(jiān)護人之間溝通聯(lián)系不密切,尤其是受父母在外打工的影響,不具備實現(xiàn)兩者溝通客觀條件,學生家長不能參與到學校教育中,錯過了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整合的有效途徑。這無疑加劇了學校和家庭間脫節(jié)現(xiàn)象的發(fā)生。學校與家庭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兩個環(huán)境,當兩者間溝通不暢,學校教育中缺少對留守兒童真實情況的了解,失去了知識教育外培養(yǎng)的針對性,使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問題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并放大。
三、新時期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策略
(一)家庭層面
1.父母要提高認識
轉變家庭教育觀念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教育,生活的教育,做人的教育。若父母一方甚至雙方缺席,都會在孩子的人格上形成某種障礙,影響他們今后成為一個健全的社會成員。因此,隨著流動兒童在城市受教育環(huán)境的不斷改善,外出務工父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可能地把自己的孩子帶在身邊。小學至初中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一般說來更需要父母的關愛,不要僅僅以滿足他們的物質要求,來彌補親情的缺失。
2.提高家庭教育責任感
積極配合學校教育作父母的外出之前務必做好孩子的安排,要考慮孩子的教育環(huán)境,慎重選擇孩子的監(jiān)護人,而且盡可能選擇有精力和能力乃至素質高一點的監(jiān)護人照顧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要協(xié)調好監(jiān)護人、孩子和學校之間的關系,囑托監(jiān)護人積極主動配合學校教育,盡量經常的與孩子交流各方面的情況,積極營造完整、和諧的家庭氛圍。
(二)學校層面
1.學校需要介入家庭教育指導
學校應充分發(fā)揮教育的優(yōu)勢功能,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提高他們的教育水平,給家長及孩子監(jiān)護人傳授正確的家庭教育技能和方法??梢酝ㄟ^印制家庭教育指導手冊,剪貼各種有關家教的資料等,使家長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喚醒對子女全方位教育的責任,或在可能的情況下?;丶铱纯?,或常用電話與在家的孩子及其老師多溝通,讓子女感受到父母的關懷、家庭的溫暖。引導家長處理好家庭各項職能之間的關系,對外出務工和教育孩子應作全面考慮,慎重對待。
2.加強寄宿制學校管理
第一,任課老師和班主任要對班級里的“留守學生”要關注、鼓勵和幫助。第二,學校應在政府的支持下盡量改善學生寄宿條件或開辦專門的留守兒童宿舍,給這些孩子提供比較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第三,配備專門的生活教師,加強寄宿制學校的日常管理。同時,學校應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來承擔與留守兒童家庭的聯(lián)系,建立起學校與監(jiān)護人的溝通渠道。第四,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針對留守學生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問題,學校要定期開展思想、情感教育,開展心理咨詢、心理輔導工作。第五,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有益身心的活動來吸引學生。
(三)政府層面
1.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和關注
政府要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而且加大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其基礎設施,要盡量為農村“留守學生”提供較好的生活、住宿條件;針對學校周圍的游戲廳、網吧、出租小說的書屋、小餐館以及游戲娛樂場所,出臺強制性的措施,以凈化校園周邊環(huán)境;重新制定合理的教師編制標準,要增添專職生活輔導教師的配置;整合社會力量,鼓勵社會資本投入農村教育,支持社會力量舉辦民工子弟學校。
2.要加快推進相關立法
愛學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這不僅是一種教育手段,還是教師高尚道德品質的表現(xiàn)。另外兒童生來就有愛的需求,在家里他們渴望得到家長的愛,可是他們是留守兒童得不到父母的愛,所以在學校,他們渴望得到教師的愛。學生在受挫折時,教師的愛給他們自信;在困難時,教師的愛給他們勇氣;成功時,教師的愛給他們鼓舞。教師的愛就象神奇的魔力,使學生心情愉快、享受歡樂與幸福。
譬如我班學生張子健同學,常常不是鋼筆沒水就是鉛筆沒頭,上課東張西望、打瞌睡,沒有精神。特別怕動手寫作業(yè),學習很難跟上。我了解到他的父母離婚,父親又在外地打工,孩子跟著年邁的奶奶,在家根本不聽奶奶的話,更缺乏母愛。我考慮著孩子的將來和今后的學習經歷,決心在他身上多下功夫,轉化他。于是,我平靜了自己的心理,平時除了像母親一樣呵護他外,還注意學習方式方法的科學性:每一道錯題都和他一起分析錯誤原因,涉及到什么知識不會,就及時給他補上。邊學邊補,孩子學習逐漸有了進步。我就親切地說:“你一定是一位很有前途很有希望的學生。”此后,張子健同學課堂上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課后也喜歡問老師一些不懂疑難問題,改掉以前自卑懶散的樣子,學習上也充滿了自信。后來,我找他談心,他感激地說是老師說的話和老師對他的愛心給了他信心和力量。沒想到幾句平常的話,改變了一個自卑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我平時和他玩,親近他。其他孩子就也有意無意的學著我和他搞好關系。同時我信任他, 信任孩子身上所擁有的潛在力量,平時注意充分發(fā)揮他的這一力量,考試前,我對他的要求就是平時怎么學,考試就怎么寫。我在乎他平時的努力。每天設立一個小目標,完成了就可以痛快地做個小游戲。這樣學困生就能心情愉快地去學習、去做事,很有成就感,能用輕松的心情很好的掌握學習內容,完成學習任務。
學困生是很容易被老師和同學們遺忘的。作為一個教師,要時刻把學困生放在心上,要給他們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能展示自我亮點。多利用他們的長處,展示他們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做到多鼓勵,多表揚,少批評,少排斥學生,特別是學困生,要用心去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善于利用他們的亮點,以揚其之長,避其之短,逐步幫助學困生改掉壞毛病,讓他們時刻充滿信心,感到自己有希望。
如我班的張旭東同學不太守紀律,學習不用功,作業(yè)潦草,但體育好,跑得快跳得高,讓他參加了六一比賽節(jié)目,結果他爭得了榮譽,我以此為契機表揚他熱愛班集體,有拼搏精神,然后指出努力學習、守紀律、講文明也是熱愛班集體的表現(xiàn)。通過教育,他端正了學習態(tài)度,成績也有所提高。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害怕心理,上課不敢大聲說話,不敢舉手回答問題,怕說錯了同學笑。為了幫助這些同學消除心理障礙,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為學困生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經常設計一些淺顯的問題讓他們回答,布置淺顯的作業(yè)讓他們做,如設計階梯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在課文教學時,讓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朗讀課文的每段內容。這樣給平時不愛說話,少在同學面前亮相的同學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在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求組內同學輪流擔任組長,輪流擔任不同角色,使學困生有更多表現(xiàn)機會,挑戰(zhàn)自我。把自己的見解提出來,與同伴交流,找到適合自己個性的學習方法和記憶方法,同時體驗到挑戰(zhàn)后成功的快樂。甚至是一些難題,連學習好的學生也難以完成的題也讓他們進行嘗試。有時學習好的同學做不到的題、回答不了的問題,學困生通過激發(fā)思維,激發(fā)靈感,也有可能完成和回答。一旦他們的答案接近或類似正確的答案的時候,我就馬上予以肯定,并引導他們向前邁進,直達正確的彼岸。使他們在感受到老師和同學們沒有忘記他們,并且非常重視他們,這樣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會無意形成了。
學困生總會犯錯誤,我認為他們是自我控制力差,認識水平所限,甚至是由于好奇心、表現(xiàn)欲所導致的行為過失。對這種錯誤,老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問題,應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以極大的愛心理解、寬容他們。如張乙明是去年新轉入我班的一個學生,學習有困難,又不講衛(wèi)生,同學歧視他??捎型瑢W告訴我:張乙明很晚在家里吹口琴,還大聲唱歌 ,影響鄰居休息。課外我與他交談得知,他在原學校是文藝委員,老師和同學都喜歡聽他唱歌,可來到我們班以后,從來沒有單獨唱過歌。我親切地對他說:“那你現(xiàn)在把那首歌唱給老師聽聽,好嗎?”“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歌聲的確很甜很美。我一邊為他鼓掌,一邊提議上課前五分鐘讓他為全班同學演唱,他高興得幾乎要跳起來。同時借他高興要求講究衛(wèi)生。最后我撫摸著他的頭說:“練吹口琴,老師可以理解,喜歡唱歌,也沒錯,但在很晚做這些事會帶來怎樣的后果呢?”他似懂的點點頭。從此以后,張乙明再也沒犯過類似的錯誤,期終考試時,他的成績提高不少,又被選為文藝委員。
1生活方面在生活上
留守兒童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吃飯和穿衣問題。在單親監(jiān)護中,因為父親或者母親擔任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大部分留守兒童的生活條件良好,而且由于父母一方長期在外務工,家庭經濟收入也有了相應的改觀,上輩監(jiān)護和單親監(jiān)護類似。在隔代監(jiān)護中,由于有些老人的過度節(jié)儉,飲食方面一般比較單一,認為孩子能吃飽肚子不挨餓就行,使得留守兒童出現(xiàn)厭食情況。在穿衣方面,留守兒童的衣服基本上是監(jiān)護人購買或者由外出父母回家時從外地帶回來,更新速度慢,不能根據(jù)天氣的變化隨時增減衣服。同輩監(jiān)護中,監(jiān)護人因本身屬于未成年人,不具有監(jiān)護人的資格和能力,在這種監(jiān)護下,留守兒童的生活難以得到基本保障。
2學習方面留守兒童在學習上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大部分留守兒童處在青少年階段,缺乏自控能力,需要家長對其學習進行監(jiān)督。二是部分留守兒童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導致成績下滑。在單親監(jiān)護中,父母本身缺乏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仍然停留于打罵和說教上。再者,有的家長向留守子女灌輸讀書無用論思想,這對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和目標都產生了消極的影響。隔代監(jiān)護人大部分是文盲或者半文盲,有些年事已高,基本上沒有能力去關心和指導孩子的學習。不少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差,與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很大關系。這些孩子大多由隔代親屬撫養(yǎng),年齡懸殊,在心理上存在代溝。
3心理方面留守兒童與監(jiān)護人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
造成留守兒童心理失衡,主要表現(xiàn)以下幾方面:第一,產生焦慮與自卑感。心理學研究顯示,孩子與父母的相處時間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減少,同齡伙伴之間的相處時間及關系會增強,但是大多數(shù)的孩子還是會比較戀家,依賴父母,父母依舊是孩子感情與知識的主要來源。而隨著父母單方或雙方外出打工,留守兒童易產生失落感,其他被委托監(jiān)護人對留守兒童也缺乏必要的溝通與關注,使其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和依賴感,容易形成內向、懦弱的性格,再加上被教師忽略而產生自卑、冷漠等心理上的問題。第二,情緒波動大,叛逆傾向嚴重。留守兒童在心理上缺乏監(jiān)護人足夠的關注和溝通,常常因為一些小事與監(jiān)護人、教師發(fā)生矛盾。有一些留守兒童調皮好動、行為大膽,在教師和監(jiān)護人管教的時候產生逆反心理。還有一些留守兒童對父母外出務工而將自己委托給別人照顧的行為不理解,產生仇恨的心理;也有部分留守兒童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懷,與父母產生了隔膜。
4安全方面由于監(jiān)護不到位
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尤其突出。大部分留守兒童是未成年人,身心發(fā)展不成熟,對顯性和隱性安全隱患識別能力有限,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傷害,留守兒童成為人販子實施販賣人口的主要目標。二是留守兒童生病或發(fā)生意外得不到及時救助而影響健康。關于此類問題,各大新聞媒體都有過報道,從廣西的“鞭炮作坊爆炸案”到“留守兒童五人溺水身亡”,再到甘肅“留守兒童被案”,這一連串的案件發(fā)人深省,留守兒童的生命安全已經受到嚴重的威脅。例如,湖北省陽新縣一名7歲的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中只有年邁的爺爺。該男孩得了疥瘡,用臟手抓撓痛癢處,傷口感染演變成嚴重敗血癥,最終導致死亡。2013年1月20日江西鄱陽縣響水灘鄉(xiāng)一老人因疏忽造成三個孫子溺水身亡,老人的兒子竟要與他斷絕關系。由于家庭監(jiān)護的缺位,農村留守兒童的安全狀況形勢嚴峻。
二留守兒童監(jiān)護問題解決對策分析
1根本性對策
農村留守兒童監(jiān)護問題是由中國“三農”問題衍生出來的。追根溯源,它是我國長期實行城鄉(xiāng)二元經濟體制、二元戶籍制度的產物。要從根源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監(jiān)護問題,就必須徹底改革二元經濟體制和戶籍制度。首先,徹底打破城鄉(xiāng)“二元經濟體制”,大力發(fā)展縣域經濟,政府加強宏觀調控。同時,對于外出務工返鄉(xiāng)的人員,政府要積極引導、幫助他們創(chuàng)業(yè),由此創(chuàng)造更多的崗位,使農村勞動力不再大規(guī)模外流,這是消除農村留守兒童監(jiān)護問題的有效辦法。其次,改革二元戶籍制度,大力推進城鄉(xiāng)義務教育一體化和均衡化發(fā)展。國家要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讓人口可以在城鄉(xiāng)范圍內自由發(fā)展和流動,打破城鎮(zhèn)公立中小學戶籍制度的入學門檻,讓農民工子女也能夠進入公立中小學,享受義務教育的公平機會。政府應該將留守兒童和城市兒童的入學教育規(guī)劃放在平等地位上進行制定,確保留守兒童義務教育被納入到當?shù)亟逃聵I(yè)發(fā)展規(guī)劃中,最終使農村流動兒童進入城市上學沒有戶籍壁壘,從而徹底減少農村留守兒童問題,使孩子們獲得更健康的發(fā)展。
2階段性策略
留守兒童監(jiān)護問題的產生,既是制度層面的間接影響,也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的直接影響。因此需要家庭、監(jiān)護人、學校等方面的共同配合與努力,解決好留守兒童監(jiān)護存在的問題。第一,充分發(fā)揮家庭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最堅實的依靠,家庭功能的發(fā)揮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摒棄狹隘的“讀書無用論”思想,確保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二是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要注意改變親子之間的溝通方式、交流時間、內容等。在溝通時間上,最好不要相隔太久,保持與孩子經常聯(lián)系,熟悉孩子的情況。第二,監(jiān)護人樹立角色意識。監(jiān)護人與留守兒童生活的時間較長,他們的言語行為對留守兒童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監(jiān)護人不僅要照顧留守兒童的日常生活,更應該考慮他們的教育環(huán)境和家庭心理氛圍,努力為其營造近似完整的家庭結構。對他們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驕縱溺愛,做到嚴與愛相結合,寬與松相結合,由“監(jiān)護人”的角色向“監(jiān)護人”轉變。第三,加強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和管理。學校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住宿條件,將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留守兒童的問題。首先,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大對農村寄宿學校建設的投入,加強寄宿學校建設。其次,學校應該加強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制定系統(tǒng)的留守兒童管理制度和操作性強的措施,建立對留守兒童工作的監(jiān)督和評價體系,加強與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的聯(lián)系,對學習困難、行為異常的孩子,要提供合理的幫助和引導。最后,要注意對留守兒童管理工作的探索和學習,加強留守兒童工作的經驗交流,主要研究留守兒童心理特點,使留守工作具有針對性。
三結論
為生命之重,不畏烈日;為家庭幸福,不畏蚊蟲;為家鄉(xiāng)安樂發(fā)展,酷暑烈日吾亦往矣。為了肩上的使命,為了更好的擴大我們這次實踐活動的影響力,XX年8月16日,早晨六點鐘,愛之源動力社會實踐團的隊員動身前往劃分好的危險水域。馬扎,水杯,太陽傘,花露水還有書籍,這便是我們的裝備,這便是我們進行關愛活動的開始。
在本次活動之前,我們進行過關于看管危險水域的活動細節(jié)討論,鑒于本隊人員有限,也為了散播的更多的正能量,讓更多的大學生參加到我們的活動當中,我們臨時決定發(fā)動大學生一起參與危險水域的看管,本以為發(fā)動這項活動的難度會挺大,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當我們向空閑在家的大學生進行看管危險水域的講解時,得到了積極的贊同,尤其是在提到關于最近發(fā)生的幾起危險水域的事故時,這些大學生們無不感到心痛和惋惜,更是愿意積極幫助我們進行水域的看管,這些人的參加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心,也使我們的內心感到更加的溫暖。我想,這也大概由于最近溺水事件確實比較嚴重,就在前些日子,在平度市發(fā)生五名初中生溺水事件后,公眾的神經都緊張起來,人們無不就關于水域危險事故的話題展開激烈的討論?;旧倌?,就這樣葬身魚腹,難免讓人心傷,也正由于此,我們更加堅定的認為開展危險水域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實在最近幾起學生溺水事故發(fā)生后,平度市政府也引起了高度重視,教育局通知,要求學校安排教師全部上崗,在水庫,小河,礦區(qū)等水深處值班,上午六點到晚十點,不得出現(xiàn)離崗現(xiàn)象,以防止悲劇再次重演??墒?,市區(qū)水庫少,情況樂觀,而在農村甚至山區(qū)則是遍地水庫小河,無法一一安排,更惶論倒班問題。老師的吃飯問題解決不了,深夜回家,一些在山區(qū)的老師安全問題解決不了。而且農村的教師工資少,還需要耕種來維持生計。平度今年大旱,正是需要澆灌玉米的時節(jié),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老師們也很為難。
于是在這種情況下,愛之源動力社會實踐團正式接過接力棒,在號召來的各校大學生以及各校老師一起在危險水域值班。隊員們和老師同學突相互照顧,大家都是為了關愛花季青春,避免溺水事故的目的而走到了一起,雖然道路不通,年齡不同,但是大家的愿望是一致的,那就是希望類似的悲劇不要再發(fā)生。 進入三伏的平度也熱得像個火爐,更遑論那些沒有樹蔭遮蔽的地方。然而烈日酷暑亦不悔,惟愿歷史悲劇不再重演。
愛之源動力,加油,讓平度看到山大人的努力,讓山大看到平度人的能量。
[關鍵詞]科學發(fā)展觀;農村;留守兒童教育
隨著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人多地少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農村富余勞動力越來越多,大批農村人口紛紛離開土地涌向城市,選擇進城務工的生存發(fā)展道路。這種農村人口的大規(guī)模流動打破了長期穩(wěn)定不變的家庭結構,導致父母與子女長期分離,農村出現(xiàn)了大批留守兒童。對這些孩子如何施以恰當?shù)慕逃?,讓他們健康成長,成為教育研究領域中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研究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必須堅持科學發(fā)展觀。堅持科學發(fā)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要統(tǒng)籌兼顧各方面因素思考和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關愛留守少年兒童,最根本的就是要保障留守少年兒童充分享有基本的生存權、受教育權和發(fā)展權,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農村留守兒童群體,是最需要關注的特殊兒童群體之一,他們的教育問題,關系著兒童整體素質的提高,關系著廣大家庭和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著新農村建設和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因此,我們必須在科學發(fā)展觀視野下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進行研究。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農村留守兒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雙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農村,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需要其他親人或委托人照顧的17周歲及以下的未成年人。全國婦聯(lián)日前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人,其中14周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約4000多萬人,在全部農村兒童中,留守兒童所占的比例達28.29%。這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也是一個需要給予更多關心和幫助的群體。留守兒童的父母外出務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庭經濟條件,為子女接受教育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和可能性,但是從總體上看,家庭成員尤其是父母角色的長時間缺位,導致大量農村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親情呵護、完整的家庭教育和監(jiān)管,致使他們在學習、生活、情感、教育等方面產生諸多問題。
(一)親情關懷缺失
家庭成員經常性缺位導致的親情關懷缺失,是留守兒童面臨的最大無奈,也是留守兒童各種問題產生的直接原因。多數(shù)的農村留守兒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一起生活,他們長期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結構中,不能像其他兒童那樣擁有父母的呵護,得到應有的親情關懷。這種長久的親情隔離導致很多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關系疏遠,有些子女不愿張口叫其父母,有些甚至還對父母充滿了怨恨。
(二)心理問題驟增
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和父母相處、交流的機會,很多留守兒童沒有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接觸較少或不愿意接觸。他們常常表現(xiàn)出情感冷漠、行為孤僻、悲觀消極、不善于表達等自閉傾向,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問題,有的自卑懦弱、多疑敏感,有的性格怪異、暴躁叛逆,有的憂郁焦慮、自暴自棄,嚴重的甚至有輕生傾向。長此以往,這些兒童將很難樹立正常的自我價值觀。
(三)學習興趣減低
由于家庭監(jiān)管的缺失和學校教育的疏忽,多數(shù)留守兒童學習較為困難。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他們有的經常課堂違紀,有的撒謊逃學,有的很少參加集體活動,對于學校和學習的興趣大大減低,個別留守兒童甚至對學校和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學習成績下滑較為明顯,輟學現(xiàn)象比較嚴重。
(四)道德意識淡漠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兒童在情感上得不到足夠的關心,在行為習慣和價值觀念上也難以得到父母的引導和幫助,缺乏道德養(yǎng)成教育和紀律約束,容易偏離主流的道德價值觀。一些留守兒童出現(xiàn)了道德意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的偏差,養(yǎng)成了自私自利、好逸惡勞、亂花錢、擺闊氣等陋習,有的還染上吸煙、酗酒、打架斗毆等不良嗜好,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
(五)安全問題頻出
部分留守兒童因年齡太小,父母又不在身邊,缺乏約束和監(jiān)管,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容易出現(xiàn)安全問題。在生活中,有的留守兒童患病得不到及時醫(yī)治,由溺水、觸電、斗毆等引起的意外傷亡事件也屢屢出現(xiàn)。同時,留守兒童還是不法分子侵害的主要目標,特別是留守女童受到侵害的風險更大,近年來留守兒童被拐賣、拐騙、猥褻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原因分析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社會轉型的產物和結果,是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帶來的問題,與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宏觀背景和農村基礎教育的現(xiàn)存問題交織在一起。這些問題的形成,既有制度性因素,也有政策性因素;既有學校教育的因素,也有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因素;既有共性問題,也有個性問題,需要我們在科學發(fā)展觀的視野下認真分析研究。
(一)社會因素
政策性壁壘是導致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主要因素。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是工業(yè)化、城市化和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但是長期以來我國存在的城鄉(xiāng)二元制結構是影響農村剩余勞動力大規(guī)模流動的最大障礙,也是影響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政策性壁壘。由城鄉(xiāng)二元制結構衍生的城鄉(xiāng)隔離的戶籍制度,不僅人為形成了城市人與農村人的界限,也加劇了城鄉(xiāng)二元經濟結構的分化。這種現(xiàn)階段難以跨越的城鄉(xiāng)鴻溝和羈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員的自由流動和發(fā)展,也對城鄉(xiāng)教育產生著重大影響,由此產生的中考、高考戶籍地考試制度等一系列限制性政策,使得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無法長期將子女帶在身邊,子女不得不在戶籍地學習生活。
在加快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促進地方經濟發(fā)展的思想影響下,一些地方政府更多的是關注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規(guī)模、產生的經濟效益和對財政收入的貢獻,而對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教育缺乏足夠的認識和相應的政策保障措施。有些地方政府部門沒有建立外出務工家庭的專門檔案,也沒有對農村留守兒童做過任何詳細統(tǒng)計,更沒有明確提出解決問題的相關政策。這些因素導致了目前個別地方政府的教育責任缺位。
(二)家庭因素
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家庭教育的主體由父母變成了其他撫養(yǎng)者,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年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還有一部分是其他的親戚。這些老人一般年齡偏大,身體健康狀況較差,文化程度偏低,加上老年人大多對孫輩較為溺愛,對孩子基本上是有求必應,對其頑劣行徑舍不得嚴加管教。其他親戚因為留守兒童不是自己的孩子,可能會出于各種原因放任自流,對留守兒童監(jiān)管不力甚至根本不管。另一方面,留守兒童寄宿在親戚家中,很難產生歸屬感,總有寄人籬下的感覺,也容易和親戚家年紀相近的孩子產生矛盾。這種溺愛或放縱性的家庭環(huán)境,使得留守兒童幾乎生活在無限制、無約束的狀態(tài)下,無形中助長了他們自私任性、霸道蠻橫等極端性格。
家長觀念的偏差也是影響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重要因素。一些家長認為讓孩子讀書,還不如早打工、早賺錢,不上學可以省很多錢、不上學還可以掙很多錢,這種觀念無形中降低了對孩子學習上的要求,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學習進步。部分外出父母因無法長期照顧、陪伴孩子,于是更多地采用物質的方式進行補償,用金錢彌補愧疚,使得留守孩子手中零花錢過多。處在這個年齡的兒童,生理和心理都還很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現(xiàn)象的影響,手里過多的零花錢往往進一步助長了他們的不良習氣,極易使孩子形成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人生觀。這種監(jiān)管不力和畸形補償,對孩子的人格發(fā)展、道德發(fā)展和個體社會化都會帶來負面影響。(三)學校因素
目前,在很多農村地區(qū),中小學的辦學條件較差、教學設施較為簡陋、師資力量薄弱、合格師資緊缺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一些農村中小學除了講授文化課的智育教師之外,思想品德教育、美術、音樂、英語、體育等方面的教師比較缺乏,基本沒有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生活指導教師,不能為學生尤其是留守學生提供更悉心的關懷和照顧。同時,由于農村教師教學負擔過重,一些教師幾乎沒有與學生的課外交流和談心活動。這種缺少特殊性、針對性的管理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嚴重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三、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基本對策
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必須堅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公平。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由我國特定歷史時期的多種原因造成的,是社會轉型中的成本和代價,這個成本和代價需要家庭、學校、政府和社會共同承擔,同時提供政策、法律和法規(guī)的支持和保障。
(一)完善相關法律政策,加大農村留守兒童保護力度
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憲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加強對兒童權益的保護,使留守兒童享有和其他兒童一樣的受教育權、健康發(fā)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等。社會協(xié)調機構、法制服務機構應發(fā)揮自身作用,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自我保護教育,依法維護留守兒童的合法權益,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健康成長的良好法律環(huán)境。
(二)強化政府職能,發(fā)揮政府主導作用
各級政府要牢固樹立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采取有效措施著力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逐步縮小城鄉(xiāng)貧富差距。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投資環(huán)境,增加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yè)機會,縮小地區(qū)間經濟發(fā)展水平和義務教育質量的差距。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打破長期以來形成的二元分割體制,逐步弱化或取消與戶籍相聯(lián)系的城鄉(xiāng)隔離體制,拆除就業(yè)、醫(yī)療、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壘,促進城鄉(xiāng)居民之間的合理均衡流動。凸顯政府的教育責任是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內容。要把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納入國家和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作為促進城鄉(xiāng)發(fā)展、實現(xiàn)社會和諧的重要內容,充分發(fā)揮政府主導作用,確保農村留守兒童學業(yè)有教、親情有護、安全有保。各級政府應進一步加大農村教育投入力度,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改變不合理的教育資源配置狀況,積極推進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切實保障農村留守兒童能夠與城市兒童平等享受優(yōu)質教育資源和服務。
(三)加強學校教育,充分發(fā)揮學校在留守兒童教育中的主體作用
學校要從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牢固樹立學校教育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發(fā)揮學校在教書育人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做到“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要切實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注重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心理素質和正確的法制觀念,促進留守兒童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fā)展。學校應著眼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著眼于學生的長遠進步,適應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遵循留守兒童學生學習成長規(guī)律,深入了解掌握留守兒童的思想、心理、生理、學習和生活狀況,關心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學校要定期與留守兒童的父母或監(jiān)護人進行溝通,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和管理工作。通過開辦家長學校、舉辦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學習培訓班或其他形式的專題講座,加強對教育者或監(jiān)護人的培訓,努力提高教育者或監(jiān)護人的水平。要建立齊抓共管、師生參與的留守兒童工作機制,探索實行班主任責任制,對留守兒童學習、生活、心理上進行有效的指導。學校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對留守兒童基本情況、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情況、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去向及聯(lián)系方式等要登記造冊,全面掌握留守兒童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
(四)強化家庭教育功能,營造溫馨生活環(huán)境
早期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的研究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和非留守兒童相比并沒有顯著性地差異。張麗芳等(2006年)運用段建華修訂的美國國立衛(wèi)生統(tǒng)計中心編制《總體幸福量表》對江西的留守兒童調查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略低于非留守兒童,但差異不顯著?!?1〕胡心怡等(2008年)〔12〕和陳亮等(2009年)兩次研究也都得出相同的結論。隨著主觀幸福感結構性研究及其測量工具的發(fā)展和成熟,近期研究則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總體水平及其各指標都是顯著低于非留守兒童。劉賓等(2010年)運用牛津幸福感問卷對河南省留守兒童調查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在主觀幸福感上具有顯著性的差異,留守兒童的主觀幸福感低于非留守兒童。喻永婷(2010年)運用張興貴編制的《青少年主觀幸福量表》對陜西留守兒童的調查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在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上均有顯著性差異,其中留守兒童在生活滿意度和積極情感上顯著低于非留守兒童,消極情感上顯著高于非留守兒童?!?5〕張莉等人(2011年)等采用Huebner編制的《生活滿意度問卷》和陳文鋒等修訂的《積極/消極情感量表中文版》對河南和福建兩省農村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進行調查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陸建蘭等(2010年)運用張興貴編制的《青少年主觀幸福量表》對廣西河池地區(qū)的留守兒童調查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在生活滿意度和積極情感上具有顯著性的差異,農村留守兒童生活滿意度較低,但是體驗到更多的積極情感;同時兩者在消極情感體驗上差異不顯著?!?7〕其中,喻永婷等和陸健蘭在研究中都采用了同一種量表,但是由于樣本不同,結論存有差異??偟膩碚f,父母外出打工的確會影響留守兒童對生活滿意度的認知,留守兒童的生活滿意度是顯著低于非留守兒童的;但是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在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的體驗上是否具有顯著性差異還未有定論,因此我們還應進一步地關注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的其他影響因素。
二、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
(一)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1.性別。張麗芳研究發(fā)現(xiàn)留守男生的主觀幸福感要高于留守女生,且存在顯著性差異。喻永婷進一步發(fā)現(xiàn)留守女童消極情感上顯著高于留守男童,學業(yè)滿意和自由滿意顯著低于留守男童。〔19〕但是張琴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總分在性別上并沒有顯著性差異,但男生的正向情感和家庭滿意感顯著高于女生?!?0〕張莉等也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生活滿意度和積極情感在性別上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是在在消極情感上女生得分顯著高于男生??梢?,關于留守兒童性別和主觀幸福感關系的很多研究結論不一致。2.年級。苗瑞菁對喀什地區(qū)維吾爾族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的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維吾爾族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在年級(小學五年級、六年級、初一)上具有顯著性的差異,隨著年級的增長,主觀幸福感得分呈下降的趨勢。張琴等研究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及其各維度在年級上具有顯著性差異,其中初三年級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分數(shù)顯著低于其他四個年級的留守兒童(小學五年級、六年級、初一和初二)。張莉等研究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在年級上具有顯著性差異,其中初一年級留守兒童的生活滿意度顯著高于小學五年級、六年級和初二年級;初二年級留守兒童的積極情感顯著高于小學五年級和六年級;小學五年級和初二年級的留守兒童在消極情感上顯著高過六年級。喻永婷發(fā)現(xiàn)初中的留守兒童,友誼滿意和自由滿意隨著年級的升高而提高,差異顯著??梢园l(fā)現(xiàn),年級變量對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是具有顯著性的影響,但是主觀幸福感及其各個維度在具體年級上差異目前還沒有得出統(tǒng)一的定論。3.留守時間。苗瑞菁對喀什地區(qū)維吾爾族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的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維吾爾族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在留守時間上具有顯著性差異,留守時間的增長,留守兒童的主觀幸福感得分逐漸升高。陸建蘭研究發(fā)現(xiàn)留守時間對留守兒童生活滿意度和消極情緒具有顯著性影響,留守時間越長生活滿意度越低。但是,胡心怡等研究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在留守時間上差異不顯著。后來張莉等的研究進一步發(fā)現(xiàn)留守時間對留守兒童生活滿意度、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均無顯著性影響??梢?,關于留守時間和留守兒童的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目前尚無定論。綜上,留守兒童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和主觀幸福感的關系尚無統(tǒng)一的定論,這與其他群體主觀幸福感的研究是相一致,總體來說人口變量對于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的解釋普遍較弱,因此我們還應進一步關注影響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的家庭因素和個體內在因素。
(二)家庭因素1.親子關系。陳亮的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與留守兒童溝通的主動性、溝通頻次、留守兒童對親子關系親密程度的認知、對親子分離狀況的感受這四個因素對留守兒童當前主觀幸福感具有顯著性的正向預測作用。〔30〕陸建蘭的研究也進一步驗證了與外出父母交流頻次對留守兒童的主觀幸福觀有顯著性的影響,與外出父母交流頻次越高,農村留守兒童生活滿意度越高,越能夠體驗積極情感。喻永婷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與母親的關系對留守兒童的主觀幸福感具有顯著性影響。李曉巍的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的親子依戀和其主觀幸福觀呈顯著性正相關。2.父母關系。劉賓對河南省留守兒童的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感情對留守兒童的主觀幸福感具有顯著性地影響,如果兒童認為父母關系融洽,則他們的主觀幸福感較高。后來,喻永婷通過調查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并進一步發(fā)現(xiàn)父母關系對留守兒童的生活滿意度和消極情感都具有顯著性地影響。3.與看護人的關系。喻永婷的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看護人的家庭氣氛、與看護人的溝通對留守兒童的主觀幸福管具有較好地預測作用,其中,看護人的家庭氣氛對留守兒童的生活滿意度具有顯著性影響;看護人的家庭氣氛、看護人的溝通對留守兒童的積極情感具有顯著性影響。張麗芳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結論,女看護人教養(yǎng)方式中溫暖理解與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呈顯著性正相關,拒絕否認、懲罰嚴厲與留守兒童總體幸福感呈顯著性負相關。陳亮的調查研究也發(fā)現(xiàn),撫養(yǎng)人的聊天頻次和親密程度與留守兒童的主觀幸福感具有顯著性正相關。4.兄弟姐妹。陸建蘭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兄弟姐妹的個數(shù)對留守兒童的主觀幸福觀有顯著性的影響,其中兄弟姐妹多的留守兒童生活滿意度高,體驗更少的消極情感。劉賓的研究則得出了相反的結論,研究發(fā)現(xiàn)獨生子女的主觀幸福感遠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蛟S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兄弟姐妹多少作為影響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的變量,而應該進一步將留守兒童與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作為其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加以研究,喻永婷曾經做過類似的研究,發(fā)現(xiàn)同伴關系對留守兒童的生活滿意度和消極情感具有顯著性地影響。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是否會對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產生顯著性影響可作為今后的研究方向。綜上所述,在眾多家庭因素中,不僅留守兒童的親子關系、父母關系會影響到其主觀幸福感,與看護人關系、同伴關系都會影響到其主觀幸福感的體驗。由于留守兒童父母親不在身邊獲得的客觀支持較少,這就需要周圍其他群體包括看護人、兄弟姐妹、同伴和教師的陪伴支持加以彌補,以提高留守兒童的主觀幸福感。李曉巍等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的師生關系對其主觀幸福感具有顯著性地影響,并且在親子依戀和主觀幸福感中起到部分的中介作用,這個結論也驗證了以上的推論。
(三)個體心理因素1.歧視知覺。申繼亮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的歧視知覺與主觀幸福感各變量之間存在著顯著負相關,留守兒童歧視知覺越強,他們的幸福感就越差。其中,單親在外的留守兒童的個體歧視知覺和群體歧視知覺對于消極情感均有顯著的預測作用,群體歧視知覺對于其生活滿意度具有顯著的影響;雙親在外的留守兒童的個體歧視知覺對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均有顯著的影響,群體歧視知覺對生活滿意度具有顯著的影響。單親在外的留守兒童的群體歧視知覺對幸福感的影響較大,而雙親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個體歧視知覺對他們的幸福感的影響更加明顯。范李嬌等發(fā)現(xiàn)家庭經濟狀況對留守兒童的主觀幸福感存在著顯著的預測作用,其中歧視知覺在家庭經濟狀況與生活滿意度和積極情感之間起著部分中介作用,在消極情感之間起著完全中介作用。2.公正世界信念。張莉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的公正世界信念得分對其生活滿意度和積極情感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對消極情感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公正世界信念是影響主觀幸福感的重要內部因素之一。其后續(xù)研究進一步發(fā)現(xiàn)在不同的留守時間下,公正感對于生活滿意度和積極情感均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但對于消極情感,公正感只對中期和長期留守兒童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3.其他個體心理因素。胡心怡等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的積極應對方式和主觀幸福感之間存在著顯著性相關,積極的應對方式對留守兒童的幸福感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胡馨月研究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社會創(chuàng)造性和主觀幸福感顯著相關;同伴影響力對其整體滿意度、積極情緒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交往能力對積極情緒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對消極情緒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苗瑞菁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維吾爾族留守兒童體驗到更多的幸福感,生活滿意度較高。
三、不足與展望
(一)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測量工具自身的局限性雖然目前關于主觀幸福感的測量工具不斷完善和發(fā)展,但使用不同的量表使很多研究無法進行有效的比較,導致研究缺乏系統(tǒng)性,因此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測量工具的統(tǒng)一是目前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同時關于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基本都是采用自陳報告的測量方法,但是這種研究的效度受到很多學者的質疑,他們認為一些相對微小的事件都會影響受訪者對主觀幸福感測量的回答。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采用縱向設計或多重方法設計應答作為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測量探索的新方向。
(二)關于影響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自身內在因素的研究不足很多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的研究把重點放在研究家環(huán)境因素和人口統(tǒng)計變量對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上,只有很少部分研究關注留守兒童自身心理變量對其主觀幸福感的影響,而積極人格特質對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的研究幾乎沒有。關于留守兒童的認知、情感和積極人格特質等內在因素對其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應當作為今后的研究重點。
(三)關于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影響機制的研究有待加強目前關于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的研究很多,但是其中大多研究都僅僅是探討了這些影響因素是如何單獨對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起作用的,而忽視了眾多影響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機制,可喜的是一些學者已經開始進行有益的嘗試并且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因此,關于影響因素對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中介效應和調節(jié)效應的研究也將是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的未來研究方向。
由于父母長期在外經商務工,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心情比較焦慮緊張,常常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也比較差。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都希望自己也能像其他同學那樣常有父母陪伴,心情不好時能陪他們聊聊天、下下棋、散散步開心時有父母與他們一起分享。
1.自制能力差
在義務教育階段,少年兒童的行為發(fā)展還處于波動階段,其自律能力普遍很差。由于其父母不在身邊,監(jiān)護人只管留守兒童不犯大錯就是平安無事,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采取認可態(tài)度。由于得不到父母親或監(jiān)護人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大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松散、我行我素,日常行為存在嚴重的偏差。
2.價值觀畸形
父母親長期外出經商務工,家庭的經濟、生活條件明顯得到提高。但由于大部分外出經商務工者都只想掙錢,忽視對留守子女倫理道德以及法制等教育,采用“物質+放任”的方式補償自己對孩子的負疚感,其結果讓留守孩子口袋里的零花錢數(shù)量增加,自由度提高,容易養(yǎng)成貪圖安逸、厭惡勞動、奢侈浪費、亂花錢、擺闊氣的陋習,產生“讀書無用論”、“拜金主義”等畸形的價值觀。
3.安全無防范
對于環(huán)境適應能力較差,自制能力較弱的孩子來說,加強安全防護工作至關重要。但由于學校、家庭之間安全銜接上存在“真空”,學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監(jiān)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范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
二、農村寄宿學校留守兒童管理理念及其對策
1.健全、完善各種管理機制
(1)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lián)系卡學校對所有學生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兒童的底數(shù),為每個留守兒童建立了專門檔案和聯(lián)系卡,通過建立聯(lián)系卡制度,加強了學校與學生家長、其他監(jiān)護人的聯(lián)系,共同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絡。留守兒童檔案分別由校長室、學校德育處、班主任三個處室存檔,聯(lián)系卡的內容有姓名、性別、年齡、家庭住址、托管情況、托管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電話等,同時學校還安排專人負責管理留守兒童的檔案,根據(jù)留守兒童變動情況,對聯(lián)系卡內容進行補充或完善。
(2)建立教職工與留守兒童手拉手制度學校根據(jù)摸底調查結果,讓部分教師與留守兒童建立“手拉手”幫扶制度。幫扶教師要經常找“留守兒童”談心,利用時間去家訪。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并及時與外出的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協(xié)助解決留守兒童存在的思想問題,正確引領他們陽光、健康地成長。
(3)建立教師與留守兒童的心靈溝通制度學校布置溫馨的“心語室”即“留守兒童心理咨詢室”,給愛心媽媽與學生提供談心的環(huán)境,消除學生心理障礙,做好咨詢記錄。學校有30位愛心媽媽,周一至周五,她們利用課余時間,為留守兒童解決思想、學習、生活方面存在的疑惑和困難,每位愛心媽媽人手一本“留守兒童成長記錄簿”,記錄著孩子們的點滴進步。2012年底,評出了9位“十佳愛心媽媽”,她們?yōu)楹⒆悠鹪缲澓诓賱诘氖论E深深感動著校園里的每一位孩子。同時學校還設有“知心姐姐信箱”,安排心理輔導老師及時了解并解答留守兒童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還通過學?!哆h帆》校刊的“心靈對話”欄目對普遍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引導學生心理能健康成長。
2“.三個優(yōu)先”真情關愛留守兒童
怎樣使留守兒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讓他們和同齡人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已經成為一個學校十分現(xiàn)實而又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學校成立“留守兒童之家”,以“學習上優(yōu)先輔導”、“生活上優(yōu)先照顧”“、活動上優(yōu)先安排”的方式,強化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幫助,為留守兒童營造快樂成長的家園。
(1)學習方面優(yōu)先幫扶開學初,學校就對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進行摸底調查,結合留守兒童的年齡特征、學習差距等進行分類登記,制定留守兒童學習幫扶計劃,加強對留守兒童學習上的輔導。學校每天安排25名教師輪流為留守兒童輔導文化課。要求每一位有幫扶任務的教師能認真對留守兒童學習方面的問題進行仔細分析,有針對性地做好輔導計劃,熟悉學生學習進度,認真?zhèn)湔n,要求進行階段性的學習檢測,確保輔導的有效性,真正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達到學有人管,學有人教。
(2)生活方面優(yōu)先關照為了讓寄宿生在學校不感孤單寂寞,讓家長們放心,學校對寄宿生的管理需要一批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教師,首先建立“留守兒童愛心媽媽活動室”,而且專門挑選能歌善舞、能書會畫的女教師任“愛心媽媽”組長,組員分組輪周輪班,負責課余飯后和孩子們談心、交流。了解他們當天的生活和學習情況。比如,可以問他們吃飽了沒有?今天的飯菜怎樣?衣服鞋襪需不需要補?心里有什么解不開的疙瘩想告訴老師等等。如果有孩子需要縫補衣襪或釘扣子,就讓他先自己洗一洗,然后交“愛心媽媽活動室”,課余時間再由專門負責的老師帶領心靈手巧的女同學縫補,這樣既加深了師生情感,又鍛煉了孩子們生活的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寄宿的孩子感受到了媽媽的愛和關懷,同時也牽動了他們感恩的心。
(3)活動方面優(yōu)先安排為了消除學生離家的孤獨,學校想方設法組織開展一些集體活動,既要使寄宿生身心愉悅,又能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生活能力。學校首先根據(jù)教師的愛好和特長,組建教師興趣小組,每組指定一位組長按照活動日程表帶領師生一起活動。例如,周一書畫指導;周二唱歌活動;周三信息技術指導;周四觀看電視、電影;周日師生聯(lián)歡。為了不影響學生學習,在活動之前安排一節(jié)自習課,讓學生自覺完成當天的作業(yè)和復習舊知預習新知,然后第二節(jié)安排學生參加興趣活動。負責興趣活動的老師和任課老師要及時溝通、反饋、了解學生的情況,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提高,學習功課的勁頭會更足,同時還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目前,全校的留守兒童分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與特長自選參加了演講與口才、詩朗誦、速算、快速作文、氣排球、籃球、乒乓球、美術、書法、民俗風情、手工、趣味英語、文藝、鼓號隊、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百科知識等項目活動。孩子們在老師的幫助下,文化課有了一定的長進,也掌握了一些技能技巧。
3.采用特殊教育方法,提高育人質量
(1)榜樣教育。學校要求教師在教育中留心觀察,盡力捕捉留守兒童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和同學中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在內心中漸漸形成了肯定自我的意識,使他們的自覺性不斷增強,自立能力不斷提高。學校將這些學生樹為標兵,讓留守兒童學習有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