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外貿易對一國經濟的影響范文

對外貿易對一國經濟的影響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外貿易對一國經濟的影響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外貿易對一國經濟的影響

第1篇:對外貿易對一國經濟的影響范文

(一)新興經濟力量發(fā)展迅速世界經濟中三個主要的力量是美國、日本、歐洲,這三個部分的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總量的2/3左右,進入21世紀后,其經濟一直處于緩慢發(fā)展的狀態(tài)。發(fā)達經濟體由于在最初經濟發(fā)展階段起點比較高,因此導致了一系列問題,諸如,人口老齡化、經濟空心化以及國內需求不足等,這些原因造成其經濟一直處于低緩的狀態(tài),想要發(fā)展就需要外在因素刺激。但是,相對世界上其他的新興力量,正處于經濟高速發(fā)展階段,根據相關統(tǒng)計研究表明,十年后,兩者之間的經濟力量將相對持平。

(二)多邊貿易體系談判進展緩慢當代世界貿易已經逐漸朝著貿易自由化方向發(fā)展,但是同樣還存在保護貿易和自由貿易對立的情況。在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后,針對兩者之間的問題組織了多次的貿易談判,但是由于多方國家在很多問題上不能達到一致,致使貿易談判一直處于僵局。雖然多邊貿易體制的談判一直處于僵局,但是貿易自由化、全球化并沒有停止。目前,世界貿易組織仍就對服務貿易、技術轉讓、農業(yè)問題等問題組織談判,進一步協(xié)調各個國家的立場,尋求一個良好的解決方法。

(三)雙邊、區(qū)域自由貿易相對活躍實現貿易自由化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實行雙邊、區(qū)域經濟合作。雙邊區(qū)域經濟合作主要從英國和法國簽訂的科博登條約開始。隨著全球經濟轉型,近些年,在多邊貿易發(fā)展緩慢的情況下,各國提高對外貿易合作的主要途徑就成了雙邊區(qū)域經濟合作。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參與了雙邊區(qū)域經濟組織,諸如,歐洲、亞太以及北美成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組織、南美的安第斯共同市場等。

二、我國對外貿易戰(zhàn)略選擇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體制也在不斷地改革,我國對外貿易規(guī)模也在不斷加大。2011年時,我國對外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出口額居世界第一,進口額居世界第二。在國際經濟貿易發(fā)展下,我國應該制定符合國情的對外貿易發(fā)展戰(zhàn)略,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競爭力的提高。

(一)提高出口貿易結構和方式我國對外貿易戰(zhàn)略一直都在不斷的進行調整,但是從整體上看仍然是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對外貿易方式,并且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出口貿易為我國經濟發(fā)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但是,出口貿易也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出口的產品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產品競爭力低、出口市場單一等。因此,國家需要對出口戰(zhàn)略做出相應的調整,轉變對外貿易方式,將對外貿易從數量取勝轉變?yōu)橘|量技術取勝;對技術密集型產品在稅收上應制定相關優(yōu)惠政策,促進其較快發(fā)展等。

(二大力發(fā)展第三產業(yè)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就是服務貿易,服務貿易發(fā)展水平不僅體現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的水平和競爭力,而且還能夠體現出一個國家經濟發(fā)展現代化水平。目前,我國的服務貿易呈整體滯后的情況,競爭力較低。因此,我國應該大力發(fā)展新興生產型服務業(yè),促進服務貿易整體競爭力的提高。提高服務產業(yè)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政府應該提供良好的宏觀環(huán)境。主要可以提高對基礎設施的建設規(guī)模,加強人力、財力以及技術投入,制定服務貿易綜合發(fā)展戰(zhàn)略措施,為傳統(tǒng)服務業(yè)的技術改造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同時打破相關領域的壟斷模式,提高競爭力,并且逐步完善服務貿易立法以及貿易管理機構。二是改善服務質量,優(yōu)化服務貿易出口結構。傳統(tǒng)的服務業(yè)應該提高其服務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資源的開發(fā)以及勞動人員素質,促進自身服務能力的提高。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電信行業(yè)。電信行業(yè)主要的提升方式就是對外投資,實行跨國運營。二是保險、咨詢服務等行業(yè)。這類行業(yè)在改善服務質量以及優(yōu)化服務貿易出口結構時,主要應該結合國家政策,通過聯(lián)合、兼并的模式進行行業(yè)重組,擴大自身發(fā)展規(guī)模,避免和禁止惡性競爭,提高服務管理水平。三是計算機以及信息服務行業(yè)。該行業(yè)應該充分挖掘出自身的發(fā)展優(yōu)勢,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服務水平。

第2篇:對外貿易對一國經濟的影響范文

一、全球經濟步入衰退期

世界經濟增長低于3%、單個國家連續(xù)兩個季度負增長以及股市呈現熊市特征,僅憑這些指標足以表明,主要發(fā)達國家已在2008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將于2009年步入衰退。數據顯示,2008年第三季度,美國GDP增長率下降0.5%,歐元區(qū)第二、三季度GDP連續(xù)下降0.2%;日本第二、三季度經濟增長分別下降0.9%和0.1%。初步判斷,第四季度上述國家和地區(qū)經濟增長仍將繼續(xù)呈現負增長,且態(tài)勢將延續(xù)到2009年。11月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2009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為2.2%。其中,美國、歐元區(qū)和日本的經濟均為負增長,下降幅度分別為0.7%、0.5%和0.2%。11月25日,經合組織(OECD)預計,2009年經合組織成員30國(約占世界經濟總量的60%)GDP將下降0.4%。其中,美國下降0.9%,日本下降0.1%,歐元區(qū)下降0.6%。聯(lián)合國12月1日的預測報告顯示,2009年全球經濟將出現1%的微弱增長,而發(fā)達國家將出現0.5%的負增長。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國家在這次危機中也不能幸免,IMF預計2008年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國家經濟增長6.6%,較上年下降1.4個百分點,2009年進一步降至5.1%。

在中國前10大出口市場美國、香港、日本、韓國、德國、荷蘭、英國、新加破、俄羅斯和印度(合計占比61%)中,除個別國家外,2009年經濟均將呈現負增長。其中,印度經濟已從2008年第四季度開始大幅下滑,最近孟買遭遇的連環(huán)襲擊亦有可能“加重經濟的下滑態(tài)勢”。韓國將出現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的最低經濟增長紀錄。俄羅斯將要告別“黃金十年”;在主要發(fā)達國家中,經濟形勢最差的將是英國,2009年經濟將大降1.1%。

二、危機影響蔓延到實體經濟

金融危機起因于房地產業(yè),首先受到沖擊的自然是房地產業(yè),如今美國、歐洲、日本房地產均已大大萎縮。據IMF和OECD的統(tǒng)計分析,截止2007年底,英國、澳大利亞和挪威的房價與真實價格差距較大,意大利和美國的較小。從今年3月份的統(tǒng)計數據看,美國、丹麥和愛爾蘭的房價出現下跌;到6月底,經合組織成員半數成員的房價出現下跌;到10月底所有發(fā)達國家的住宅價格均已下跌。盡管如此,IMF認為,愛爾蘭的房價背離率仍然高達32%;英國和澳大利亞超出20%;早就開始下跌的美國房價高出正常價格7%。OECD的計算結果則顯示。西班牙的房價背離正常價格的比率高達98%,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英國則分別以90%、77%和72%緊隨其后;美國的背離率也達到28%。由此可見,發(fā)達國家房地產泡沫的擠壓尚不完全,房地產下跌尚未見底。據統(tǒng)計,14個發(fā)達國家中家庭住房資產總額按時價計算為60萬億美元,相當于這些國家GDP的2.2倍,全球GDP總額的1.1倍。據OECD估計,其中20萬億美元依然屬于被過高估計了。

據美國全國地產經紀商協(xié)會(NAR)公布的最新統(tǒng)計數據,9月份全美成屋簽約銷售指數繼續(xù)下滑。該協(xié)會預計,2008年全美成屋銷量為502萬套,較上年下降11%。由于美國國內累積的可供出售房屋較多,需要一定時期釋放和消化才能恢復正常水平;與此同時,美國經濟處于衰退邊緣,居民預期購買力將減弱,多數機構預計,美國樓市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持續(xù)低迷,房價和成交量最早要到2009年-2010年才有復蘇的可能。

房地產業(yè)的持續(xù)低迷無疑會拖累與其相關的鋼鐵、建筑材料等制造業(yè)。最新統(tǒng)計數據顯示,美國11月份制造業(yè)指數降幅創(chuàng)26年來新高;中國、歐元區(qū)與英國制造業(yè)指數均大幅下降。其中,中國與英國的制造業(yè)指標均降至歷史低點。歐元區(qū)制造業(yè)指數下跌至35.6,是自該機構1998年開始編纂該指數以來的最低水平。日本10月份工礦業(yè)生產指數下降3.1%,在統(tǒng)計的16個行業(yè)中,多數行業(yè)生產出現下降。其中,運輸機械、電子產品和一般機械等行業(yè)的生產降幅較大。企業(yè)信心下降導致投資設備不積極,拉低日本國內的生產總值;日本幾大經濟支柱產業(yè)——汽車業(yè)、電器業(yè)的大幅減產,進一步迅速加劇了日本經濟的衰退。

由于經濟衰退,經合組織預計,2008-2009年發(fā)達國家的失業(yè)人口將增加800萬。2010年其成員國失業(yè)人口將從今年的3400萬增至4200萬。明年其成員國的總體失業(yè)率將由今年的5.9%升至6.9%,到2010年則將飆升至7.2%。其中,歐元區(qū)的失業(yè)率將大幅升至9%,美國和日本的失業(yè)率則將分別升至7.5%和4.4%。

三、期待救市措施早日見效

為了救市,減輕或避免經濟衰退的沖擊,自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和地區(qū)都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特別是財政政策方面的力度、規(guī)模和實施期都是以往所少見的。在危機發(fā)生的初期,美國政府就曾直接注資給金融機構,而后又采取了買入金融機構股權或直接接管金融機構等手段來穩(wěn)定市場,可見其決心。美國現任總統(tǒng)布什在年初還曾簽署了總額約為1680億美元的一攬子經濟刺激法案。主要目的美國居民個人和小企業(yè)的稅負。當選總統(tǒng)奧巴馬除支持布什政府救市計劃外,還推出自己的金融救援計劃,包括承諾未來兩年內向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的美國公司提供臨時稅收優(yōu)惠,公司每提供一個新的崗位就能獲得3000美元的稅收減免;允許美國家庭提前從養(yǎng)老金賬戶提取總額不超過1萬美元的資金;對陷入困境但仍努力還貸的購房者,將其喪失住房抵押贖回權的期限寬限90天;呼吁美聯(lián)儲和財政部向各州和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經濟援助。在稅收政策方面,為年收入在25萬美元以下的家庭保持布什政府提供的減稅政策,但將增加年收入超過25萬美元富裕家庭的稅收。另外,奧巴馬最先提出挽救美國汽車業(yè)的計劃;還提出在未來10年內,計劃投資1500億美元用于清潔能源開發(fā),并計劃提高燃料經濟標準,爭取到2025年美國25%的電力消耗都來自于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國會有望在明年1月20日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tǒng)前通過奧巴馬的經濟刺激計劃,該計劃規(guī)模可能高達5000億-7000億美元。

歐盟方面的救市措施不僅著眼于當下,還關注長遠。自從金融危機深化、將歐盟區(qū)經濟推入衰退之后,歐盟已經多次表示,要利用經濟危機的機會加大經濟的結構性改革,轉危為機。因此,歐盟的刺激計劃就不僅僅要解決眼前的問題,還想借經濟恢復計劃大規(guī)模支出的機會,增強歐盟長期競爭力。特別是在未來技術和科技上。10月份歐元區(qū)15國通過了協(xié)調救市措施行動計劃,各國政府將通過為銀行發(fā)行債券提供擔?;蛑苯淤徺I銀行股權的形式,幫助銀行拓寬融資渠道。11月,歐盟委員會批準了一項涵蓋歐盟27個成員國的經濟激勵計劃,總額達2000億歐元(約合2600億美元),相當于歐盟GDP的1.5%。

這份經濟恢復計劃由兩大支柱構成,一是向市場注入購買力,解決當下的需求和信心危機;二是引導目前的短期行動朝著增強歐盟長期競爭力的方向發(fā)展。而長期的競爭力主要就集中在低碳經濟和環(huán)保技術方面。如①通過投資于能源效率領域,既可以創(chuàng)造就業(yè),也可以節(jié)省能源;②投資于清潔技術,振興建筑和汽車行業(yè);③投資在基礎設施及其相互聯(lián)系上,以促進效率和創(chuàng)新。經濟恢復計劃中還提出了10項具體的措施,其中有3項與節(jié)能環(huán)保直接有關:改善建筑的能源效率;推動綠色產品的快速發(fā)展;發(fā)展汽車和建筑的清潔技術。此計劃中對建筑能源效率的投資被認為不僅有利于提攜房地產市場,還可增強歐盟長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另外,該經濟恢復計劃還發(fā)起了一項名為“歐洲綠色汽車”的行動。在這項行動中,歐洲投資銀行將為汽車生產商和零配件提供商提供貸款,資助研發(fā)所用,特別是在安全和環(huán)保方面的研發(fā);在增加需求方面,歐盟委員會建議成員國削減低排放車輛的登記稅和流通稅,同時加大淘汰老舊車輛的努力。

日本方面,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日本首相10月底公布了總額26.9萬億日元的一攬子經濟刺激方案。這是日本政府今年公布的第二個經濟刺激方案。根據該方案,日本政府將在明年3月底之前向日本所以家庭發(fā)放現金補助,總額為2萬億日元。日本政府還將為陷入困境的中小企業(yè)提供信貸擔保,并降低失業(yè)保險費用繳納標準和削減高速公路通行費。此外,該方案還包括為日本農民提供補貼、減稅和鼓勵企業(yè)增加雇員等內容。

對于上述政策措施的正面效果,到目前為止,官方或民間基本給予了肯定。但人們也擔心,美國國會10月初通過7000億美元救助計劃的實施對象并不涵蓋實體經濟,這說明美國政府仍然將維護金融體系穩(wěn)定作為目前的首要任務,與歐盟相比有些短視;而美聯(lián)儲新出臺的8000億美元信貸市場解凍方案中的一部分將用于幫助房貸者、消費者及小企業(yè)的計劃,能否及時顯效具有不確定性。另外,規(guī)模巨大的財政支出無疑增加美國財政預算赤字,其后果有可能再次轉嫁給購買美國國債的。歐盟一些國家對歐盟計劃的資金來源也表示懷疑。2000億歐元的資金估計大部分還將來自于各國自己的計劃。而各國采取的一些政策對短期內避免衰退不會起到什么作用。同時,歐盟委員會不得不相應地允許增加各成員國政府的財政赤字空間。即各國政府背負的公共債務將被允許超過該國GDP數值3個百分點。日本政府雖然已擬定一份以定額補貼為核心的追加救市措施,但不少人仍認為,“補貼未必會流向消費,提振經濟基本無望?!?/p>

四、危機對中國外經貿的影響

(一)出口增幅將降至兩位數以下

剔除價格因素后,2008年前三季度中國實際出口增速分別為11.2%、11%、13.2%,低于上年同期水平10個百分點左右;第四季度的出口訂單已經下降,預計2008年中國進出口實際增速可能低于10%,大大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在出口市場方面,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qū)受金融危機影響,經濟低迷、失業(yè)率上升、居民收入減少、消費水平下降,導致中國對主要貿易伙伴出口增速回落。前三季度,中國對美出口增長11.2%,同比下降4.6個百分點;對歐盟出口增長25.6%,同比下降5.3個百分點。隨著金融危機在全球范圍蔓延,新興經濟體發(fā)展也受到拖累。前三季度,中國對俄羅斯出口增長14.7%,同比下降69.8個百分點;對印度出口增長43.1%,同比下降24.4個百分點;對東盟出口增長28.4%,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中國對新興經濟體主要國家出口放緩,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今年中國出口下滑趨勢。

人民銀行的調查顯示,第四季度外貿出口訂單繼續(xù)下降,已跌至2005年7月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的最低值。從第104屆廣交會訂單看,出口成交額上年秋季下降18.7%,比春季下降15.8%。其中,機電產品成交比上屆下滑13%,紡織品服裝訂單數繼續(xù)大幅減少,玩具行業(yè)訂單僅為上年同期的13。作為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對外貿易交易會,廣交會五年來首次出現成交額下降,預示中國未來出口形勢將更為嚴峻,出口企業(yè)面臨的市場環(huán)境更趨惡化。2009年中國實際出口將降至兩位數以下。

外部需求減少,出口增速放緩,貿易順差下降,使中國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降低。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測算,前三季度貨物和服務的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2.5%,比去年同期下降8.9個百分點,拉動經濟增長1.2個百分點,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2009年凈出口對GDP的貢獻或將出現負值。

(二)利用外資增速放緩

受到金融危機的拖累,2008年以來,全球FDI流量明顯減少。據聯(lián)合國貿易發(fā)展會議的統(tǒng)計,上半年跨國并購交易額較2007年下半年下降29%。預計2008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量將下降10%。中國的利用外資方面也面臨考驗,一方面,由于發(fā)達經濟體經濟放緩,包括中國出口增長乏力,加工貿易受到較大影響,外資從加工貿易型企業(yè)撤出。另一方面,受信貸緊縮影響,在華投資的外商企業(yè)可能將資金轉回國內。據商務部統(tǒng)計,今年前10個月,中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81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5%。同期,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yè)22736家,同比下降26%。10月當月,實際利用外資金額67億美元,同比下降2%,為今年以來首次出現單月負增長。同期,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yè)1935家,同比下降26%。其中,來自發(fā)達國家的投資放緩。前三季度,美國在華新設企業(yè)數和合同外資額分別下降30.6%和22.8%;英國分別下降22.1%和43.5%,德國分別下降32.6%和55.4%。另外,制造業(yè)吸收外資降幅明顯,前三季度,全國外商投資制造業(yè)新設企業(yè)同比下降43.2%,實際利用外資增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6.17個百分點。

(三)對外投資面臨機遇

近年來,中國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企業(yè)對外投資規(guī)模不斷增加,但也時常面對投資國的種種壁壘和戒心,他們從意識形態(tài)或戰(zhàn)略考慮,經常對中國企業(yè)投資并購活動加以阻撓。這次金融危機導致美國等國金融市場流動性緊張,部分企業(yè)陷入了暫時的困境,增強了原股東出售的意愿,降低了美國企業(yè)的估值,更削弱了美國國民和政府對外資并購可能存在的排斥心態(tài),從而降低了收購的政治性風險,一些歐洲企業(yè)也存在相似的情況。這給我國企業(yè)提供了很好的并購機會,同時,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也為我國企業(yè)海外擴張?zhí)峁┝擞欣麠l件。一些國外知名企業(yè)擁有知名品牌和成熟強大的國際營銷網絡,具備較強的研發(fā)能力,而這恰恰是中國企業(yè)所缺乏的,如果我國出口企業(yè)能夠選擇美國歐洲同行成功地并購,整合優(yōu)質資源為我們所用,會極大地促進企業(yè)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五、應對金融危機應注意的問題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防止經濟增速過快下滑,國務院近期已出臺一系列旨在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對保證增長、穩(wěn)定預期將發(fā)揮重要作用。在外貿政策方面,應繼續(xù)運用出口退稅、外貿發(fā)展基金、財政貼息等政策措施,支持擁有自主品牌、核心技術的產品和大型機械設備以及農輕紡等有競爭力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支持企業(yè)開展營銷、研發(fā)和并購,加快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zhàn)略。與此同時,積極鼓勵有條件的企業(yè)到境外投資,進一步完善促進境外投資的政策措施和協(xié)調機制。在實施或完善上述措施的條件下,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應繼續(xù)重點關注美國市場

由于最初對形勢估計不足,從美國次貸危機的發(fā)生直到2007年下半年,不少人樂觀地認為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影響不大。受這種觀點的影響,一些出口企業(yè)未能未雨綢繆,及早采取措施應對。以至于在進入2008年以后,面臨日趨惡化的出口環(huán)境和不利的經濟形勢,束手無策,損失慘重;有些出口企業(yè)就此破產倒閉。但是,對未來的世界經濟形勢,尤其是美國經濟的發(fā)展也不應過度悲觀。新興市場固然應成為我國具有出口增長潛力的未來大市場,但以美國為首的發(fā)達國家依然是我國的最大出口市場,對美出口仍然是我們的主攻市場。金融危機對美國經濟增長產生重大沖擊,但美國的霸權地位尚不會產生根本性的動搖,以美國的實力和新總統(tǒng)上臺的機遇,或許會最先走出衰退,且美國經濟恢復的速度將超出我們想象。即使美國經濟兩年后才得以恢復,也不至于使其實力急劇下滑。我們可以從美歐發(fā)達國家的救市措施中,對于新能源產業(yè)、環(huán)保產業(yè)的支持的機會,尋找機會。

(二)產品質量和知識產權等問題依然不可忽視

在關注擴大出口的同時,中國出口產品質量和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依然不可忽視。美國方面的調查顯示,近年來,中國產品質量暴露出來的問題,慢慢損耗著中國產品的魅力。據分析,美國制造商在縮減源自中國的貨物,質量問題是最主要的原因。美國企業(yè)正在努力開拓墨西哥等周邊區(qū)域的市場以替代中國產品。另外,美歐市場對知識產權侵權問題也表現出極大的擔憂。在遵守法規(guī)、商品價格波動、供應鏈的安全漏洞,信息技術等問題上,中國政府也應給予足夠的關注和重視。

(三)穩(wěn)定人民幣匯率幣值

人民幣實際匯率保持升值趨勢也對外貿出口產生不利影響。一方面,美國經濟低迷,金融形勢嚴峻,巨額救市計劃使財政赤字快速上升,可能導致美元幣值走軟。另一方面,盡管中國經濟增長也在快速下滑,但是金融體系相對穩(wěn)健、政策調整空間較大、經濟運行情況好于其他主要經濟體。因此,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兌美元、歐元等主要貨幣仍存在升值壓力。匯率上升,將使許多處于微利狀態(tài)的中國外貿企業(yè)出口更加困難,抑制中國出口增長。建議穩(wěn)定人民幣匯率,減弱人民幣升值預期,消除次貸危機對我國出口的匯率傳導機制,避免匯率成為美國轉嫁危機的政策工具。

第3篇:對外貿易對一國經濟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一帶一路;對外貿易;經濟發(fā)展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隨著一帶一路倡議部署進程的開展開始正式進入軌道,對外貿易企業(yè)在各種發(fā)展機遇紛至沓來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遭遇到比以往更加頻繁的貿易摩擦。我國要在一帶一路方針的帶領下開展對外貿易經濟的發(fā)展,就必須正視貿易摩擦,并且對其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正確的預估,同時對自身資源進行整合,對產品的科技競爭力進行提升,在促進倡議發(fā)展的進程中對對外貿易外資優(yōu)勢進行充分利用。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各國的貿易現狀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雙邊貿易的規(guī)模一直在不斷擴大,近年來一帶一路政策的推出更是將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合作逐漸推向更高的發(fā)展階段,出口量逐年增加。從目前一帶一路的發(fā)展情況中不難發(fā)現,現階段與我國貿易合作最頻繁的國家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地區(qū)。這是由于我國與東南亞國家一向關系密切,且東盟自貿區(qū)的建立為雙方進行更為深入的經濟合作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機遇。一帶一路政策在發(fā)展的初期階段主要是依靠西方國家進行的,但利益團體之間由于種族和宗教方面的問題產生了矛盾,導致對雙邊貿易的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破壞性影響。

二、一帶一路政策的實施對我國產生的影響

(一)一帶一路政策的實施為我國發(fā)展創(chuàng)造的機遇

由于一帶一路政策主要以加強對外溝通、道路聯(lián)合、交易暢通和民心相連等為目的,所有相關工作的開展都需要以與一帶一路相關的國家的政策支持作為基礎。一帶一路的整體規(guī)劃在于促進我國對外關系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和簡化貿易投資方式,促進具有一定統(tǒng)一性的全新市場的形成,使貿易量進一步擴大,推動經濟向前發(fā)展。一帶一路政策推出至今,交通網絡的建設得到了大力發(fā)展,與歐亞大陸的其他國家建立了直接的交通聯(lián)系,國際交通進一步向簡單化發(fā)展,大幅度的提升了物流的速度,而與此同時物流的成本則被逐步降低,使我國與沿海國家越來越頻繁的開展貿易交流,世界海洋聯(lián)通借此得以實現。得益于一帶一路政策的有效實施,我國西北以及西南地區(qū)的對外貿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受到當代經濟格局的影響,我國的教育水平西部地區(qū)明顯落后于東部地區(qū),而東部的沿海地區(qū)教育優(yōu)勢最為明顯。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國長期處于對外貿易發(fā)展水平的不均衡階段,影響了經濟發(fā)展的協(xié)調性。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的推行,我國對外貿易的發(fā)展水平逐漸得到平衡,經濟貿易活動之間的差異逐漸縮小,整體經濟發(fā)展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由于一帶一路政策涉及到的國家以內部基礎設施相對比較落后的發(fā)展中國家為主,嚴重欠缺資金和技術能力,而我國的技術水平自改革開放以來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基礎設施建設的能力也較為先進,國家的優(yōu)質產能通過一帶一路政策的實施在這些發(fā)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將得到有效的利用。除此之外,推出一帶一路政策還能夠有效推動我國勞務和施工機械貿易的開展,提高原材料的出口量,經濟效益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雖然目前我國在技術能力方面依然落后于發(fā)達國家,但我國在技術輸出方面具有明顯的價格優(yōu)勢,因而在這些發(fā)展中國家的工業(yè)基礎設施建設中依然具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市場潛力巨大。此外,我國產業(yè)結構的轉型和升級速度近幾年逐漸加快,一些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受益于我國一些早期的生產線和生產設備,工業(yè)化的進程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

(二)推行一帶一路政策的障礙和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伴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的實施,我國將逐漸增加對于沿海國家基礎設施方面的出口量,市場競爭必然后因此加劇,貿易摩擦的產生不可避免,也必然導致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競爭越演越烈。不同的國情和利益需求必然導致經濟發(fā)展的過程中產生分歧。除此以外,我國以密集型產品為主的出口產品在價格方面普遍較低,經常導致國際反傾銷方面的調查。一帶一路政策的推行和對其他亞洲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支持可能導致對于投資銀行的需求。我國的一帶一路政策受到了許多亞洲國家投資銀行提供的經濟支持,但與此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威脅到了許多發(fā)達國家內部的開發(fā)銀行,在政策實施過程中遭到各種阻撓。因此由于一帶一路政策的有效實施,我國的金融領域也必然會成為貿易摩擦擴展和延伸的下一個方向,整體局勢必然會更加嚴峻。

三、發(fā)展措施

(一)提升我國對外貿易企業(yè)的市場競爭力

新階段配合一帶一路政策實施應該積極進行思想、資源等方面力量的整合,對新倡議的提出可能會對我國對外貿易經濟產生的各種影響進行正確、全面的認識,對未來經濟貿易的發(fā)展措施進行前期策劃,同時樹立堅持執(zhí)行一帶一路政策的決心,促進我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進一步發(fā)展,同時對和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解決,為對外貿易在新的經濟形勢下的穩(wěn)定發(fā)展尋求方向。一帶一路政策的實事要求我們對全球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進行正確的認識,對發(fā)達國家占有國際市場份額下降的現象具有正確的認識,一次抓住新的發(fā)展機遇,利用較低的成本對海外資本實施并購,幫助對外貿易企業(yè)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大量的前沿技術,提高產品的生產附加值,促使產品獲得更大的差異性和競爭力。與此同時,由于其低廉的價格,對于我國出口的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產品還應該進行預防反傾銷調查的工作。另外,我國還應該加速推進產業(yè)技術升級的進度,通過技術手段加速科研領域的創(chuàng)新進程,促使對外貿易企業(yè)在市場競爭中具備更多的優(yōu)勢。

(二)積極進行境外投資

為了對當地的消費情況進行充分了解,提高本企業(yè)產品設計的針對性,最大程度的滿足境外市場的需求,國內的對外貿易企業(yè)可積極的對境外市場進行直接投資來尋求自身發(fā)展。一帶一路倡議中一向推崇“走出去”的發(fā)展模式,在境外進行生產性投資,針對當地人民的需求利用當地資源進行產品生產,使產品在當地能夠獲得國產商品的待遇。這種生產模式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它能夠有效地避免某些國家針對我國產品而設立的貿易保護措施,在開拓國際市場的過程中凸顯我國對外貿易經濟的優(yōu)勢,同時對我國商品的出口量進行一定程度上的硬性降低,改變了我國在對外貿易中長期出于貿易順差的局面,對我國與其他國家在對外貿易中產生的摩擦進行緩沖。

(三)對境外資源進行合理利用

一帶一路政策實施的過程中對于外貿企業(yè)的境外資源應該進行充分的利用,通過自身的低成本優(yōu)勢,將更多具有更高水平的外資企業(yè)吸引到中國來,并且與我國企業(yè)進行深入合作,已實現人員、技術、信息等資源的流通。此外,我國企業(yè)還應該堅持進行自主技術的研發(fā)工作,使國產品牌的科技含量得到提升,打破我國近年來屢屢遭到國外品牌反傾銷以及反傾銷調查的局面,進一步減緩與進外企業(yè)之間的貿易摩擦。

第4篇:對外貿易對一國經濟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TRIMS協(xié)議 國際直接投資 邊際產品價值 外資法

一、TRIMS協(xié)議產生及內容

1、國際直接投資的發(fā)展狀況

國際貿易古典與新古典理論均假定生產要素不能進行國際移動,新貿易理論則放松了這一假定,從而使新貿易理論更加適合當今的國際貿易現實。國際直接投資(ForeignDirectInvestment,簡稱FDI)是指一國的投資者利用資本或其他生產要素,以獲取或控制他國企業(yè)經營管理權為核心,獲得利潤或稀缺生產要素為目的的資本對外投資活動。國際直接投資是在國際社會分工發(fā)展到一定階段,一國經濟發(fā)展到一定水平下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直接投資呈現的特點主要有:國際直接投資仍主要發(fā)生在發(fā)達國家、國際直接投資流入的發(fā)展中國家的數量雖分布嚴重失衡但有明顯增加、發(fā)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也在迅速發(fā)展、國際直接投資重點逐步轉向服務業(yè)和技術密集型產業(yè)

2、國際社會對國際直接投資法律規(guī)制的努力

從20世紀70年代起,國際直接投資法律規(guī)制不斷創(chuàng)新,一些國際組織或機構為協(xié)調國際投資關系所做出了不斷的努力。分別是:關于《聯(lián)合國跨國公司行為守則》、《關于解決東道國與其他國家國民之間投資爭端公約》、《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公約》、《關于外國直接投資的待遇標準》、《關于國際投資的多國企業(yè)宣言》。但這些協(xié)調活動的范圍和領域不全面,僅是部分國家或國際投資的個別領域。另外,已經付諸實施的規(guī)則或協(xié)議缺乏權威性和約束力,難以發(fā)揮較大的作用。

3、TRIMS協(xié)議主要內容

通過多次艱苦談判產生的并于1993年3月達成了《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xié)議》,TRIMS協(xié)議作為多邊貿易談判的成果之一問世,即成為WTO法律體系框架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TRIMS協(xié)議的正文部分包括9個條文,具體內容是:對東道國引進外資的限制的規(guī)定、例外條款與發(fā)展中國家成員、通知與過渡性安排、透明度要求、建立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委員會、磋商與爭端解決、貨物貿易理事會檢查。TRIMS總體上呈現以下特點:①TRIMS協(xié)議僅為與投資措施有關的多邊貿易協(xié)議,并非國際投資法典;②TRIMS協(xié)議是對既有GATT規(guī)則的重申,未有重大突破;③TRIMS協(xié)議雖條文簡短,但彈性較大;④TRIMS協(xié)議是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相互妥協(xié)的產物,但發(fā)達國家的觀點略占上風。

4、TRIMS協(xié)議的意義

TRIMS協(xié)議的誕生,對于完善全球多邊貿易體制,促進貿易與投資自由化,推動國際投資法的發(fā)展,具有劃時代的深遠意義。該協(xié)議的法律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大大促進了世界多邊貿易法律體制的完善、實現了投資領域國際立法的重大突破、促進各國完善與修改外資立法、完善了解決國際投資爭端的法律機制、加強了貿易與投資自由化的進程。

TRIMS協(xié)定是到目前為止在國際范圍內第一個正式實施的有關跨國投資方面的多邊協(xié)議,它擴大了多邊貿易體系的管轄范圍,將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納入到了多邊貿易體系之中。其宗旨在于避免投資措施給貿易帶來的限制和扭曲,從而促進世界貿易的逐步自由化,并促進跨國投資,以達到增進所有貿易伙伴,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成員經濟增長的目的。

二、TRIMS協(xié)議對我國投資影響的經濟學分析

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一般分為激勵措施和限制措施。絕大多數國家對外資采取激勵和限制相結合的政策,即一方面制定優(yōu)惠的激勵措施,注意保障外國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以吸引更多的外資;另一方面,又通過各種政策和立法手段對外資進行多方面的限制,以保護民族工業(yè)和本國資源。

1、對引進外商直接投資的福利分析模型介紹

美國經濟學家克拉克認為:產品的邊際產出價值MRP=VMP=MPP*P,其中MRP與VMP是分別用實物量與價值量表示產品的邊際產出,MPP是對總產品產出求導得出的邊際產品產出。麥克杜格爾(MacDougal)在1960年提出的新古典主義的模型仍然是分析國際投資的福利效應的主要工具。

圖一中,有A、B兩個國家,各自的資本邊際生產率由左右兩方斜線表示。在開放資本流動之前的初始均衡中,國家A持有OA-Q的收益率為OA-Ra的資本;B持有OB-Q的收益率為OB-Rb的資本。假設允許資本流動,A國把Q*―Q投資于B國,A國產出減少Q*QDG,B國產出增加Q*QFG,兩國收益率為Q*R*,世界福利增加GDF。產出的增加是所有資本運動的結果。在新均衡下,數量Q*QKG代表A國的資本所有者在東道國投資取得的資本收益,收益凈增加GDK,B國凈收益增加為GKF。A國內部資本-勞動比率降低,增加了資本的相對收益,但減少了勞動相對收益,B國相反。這是在資本自由流動狀態(tài)下的福利情況。

2、對外商直接投資限制政策的經濟分析

如圖二所示,東道國政府對外商投資實行限制,假定實施的效果相當于投資的資本邊際生產率從Q*R*降至Q1J,外資的流入量也出Q*Q減少為Q1Q。從東道國的角度看,現在使用外資的收益為QFCQ1,其中由外商投資者得到的收益為JLQQ1,而東道國的收益為CFLJ,同資本自由流動時相比,東道國減少支付外國投資者收益JLKI。然而,東道國得到的收益額比資本自由流動時的減少GCI。

一國通過獲得外資可享受外資帶來的一系列好處,但對外資實行一定的限制,并不一定影響國外投資者的投資行為,相反只要限制得當,投資國和受資國雙方都可從中獲益。圖二中,對于投資國,只要東道國限制政策實施后的資本邊際生產率仍然大于其本國的資本邊際生產率,就會有資本的流動,投資國也從中獲得收益。對于東道國,在面積JLKI大于面積GCI的情況下,實行限制政策為國民帶來的福利要大于資本自由流動時的福利,對東道國來說,實施這樣的限制政策是有利的。這不但在國際經濟學中得到證明,而且也為戰(zhàn)后發(fā)展中國家的實踐所驗證。

與其他貿易保護政策具有負面效應一樣,限制性的投資措施也具有相應的負面效應,實施這些措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圖二中,如果東道國采取的限制政策的幅度過大,使外資的資本邊際生產率降低,面積JLKI縮小,面積GCI擴大,當JLKI小于GCI時,東道國會由于實施限制政策,整體福利小于資本自由流動下的情況,即東道國利益受損。如果考慮到外資進入會影響東道國資本投資的邊際生產率曲線向上移動,由此增加的產出為東道國居民獲得的情況,東道國潛在的損失將會更多。

3、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優(yōu)惠政策的經濟分析

如圖三所示,東道國給外商投資企業(yè)高于本國企業(yè)的優(yōu)惠措施,期望能吸引更多的外資流入,可以假設使外資的邊際生產率高于資本自由流動時的邊際生產率,為Q1M。這時資本流入量由QQ*增加至QQ1,東道國引進外資的總收益為QFHQ1。然而,東道國應按照外資的資本邊際生產率支付給外商收益,數額為QPMQ1,其中,HML由東道國從自己所得中支付。LFP由東道國所有,但比資本自由流動時少獲收益GKPL??偟恼f,東道國由于采取優(yōu)惠措施,使收益減少GKPL+HML。

東道國之所以給予外資優(yōu)惠待遇,在于外國直接投資通常含有不能單獨獲得的新技術、提高工人的技術水平等好處,即東道國可得到外商直接投資的“溢出效應”。這種影響使東道國中資本投資的邊際生產率曲線MPKb向上方移動,由此增加的產出為東道國居民獲得;同時外商直接投資使東道國國內競爭更加激烈,并因此提高各種國內資源的利用效率;另外兩國貿易條件的變化會以各種方式對福利產生更多的派生影響。

因而對外資的優(yōu)惠政策對東道國的影響是復雜的,關鍵在于能否真正有效地吸引外資的進入。除了數量的增加外,外商投資企業(yè)的技術構成和地區(qū)構成應作為重要的衡量指標。

三、我國實施的投資措施分析

1、對外資實施限制政策的分析

幾乎在所有國家中都對外資實施一定的限制。我國從外商直接投資進入的領域到對外資企業(yè)經營行為都有法律限制規(guī)定。通過對外商投資的投資領域的限制,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我國的民族工業(yè)的幼稚產業(yè)的發(fā)展,也體現了經濟利益。

然而,實施限制政策的負效應也比較突出。如削弱了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反而不利于產業(yè)的發(fā)展,我國的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就反映了這種缺陷。

我國成為世貿成員后,考慮我國目前擁有8000億USD的外匯儲備,之前我國的外資法規(guī)中關于外商企業(yè)自行解決外匯收支平衡、出口實績要求、外銷比例、當地成分要求等均不適合世貿的貿易政策評審的要求,國家相繼修改與完善了外資外貿方面的法律正是符合世貿的要求

2、對外資實行激勵性投資措施分析

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為彌補投資環(huán)境的缺陷,需要通過實施優(yōu)惠政策來吸引外資的進入。我國的對外商投資的優(yōu)惠程度比較高,在我國引進外資、發(fā)展國民經濟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外資是否流入我國,取決于我國能否使外資在我國的邊際生產率高于國際市場上的資本利息率,取決于我國是否能對外資形成真正有效率的需求。我國可以通過給外資某些特殊的優(yōu)惠來將外資的利潤率拉到國際通行的利息率之上,但這樣形成的對外資的需求不會是真正有效率的需求,這一類作法是損害我國的經濟利益的。會導致相應的不良后果:優(yōu)惠政策造成不公平的市場競爭和低效率的國際熱錢的過度流動、優(yōu)惠政策可導致國家利益受損、優(yōu)惠政策加劇我國產業(yè)結構和區(qū)域經濟結構的不平衡從而削弱了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吸引力、過高水平的優(yōu)惠政策不利于提高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的質量水平。

3、TRIMS協(xié)議對我國吸引投資及對外投資的啟示

由于許多發(fā)展中國家常常利用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引導外資流向,保護相關產業(yè),而隨著TRIMS協(xié)定的實施和這些措施的逐步取消,與此有關的產業(yè)政策將不復存在。當地成分要求,貿易平衡要求和進口用匯限制的禁用,各成員方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的市場開放度將會擴大,這無疑十分有利于我國海外直接投資發(fā)揮比較優(yōu)勢,縮短發(fā)展周期,從而使入世真正成為中國海外投資事業(yè)發(fā)展的契機。TRIMS協(xié)定對我國海外直接投資所具有的現實意義。

我國要實現資源最佳配置,資本在全球范圍內謀求利潤最大化,壯大我國的經濟實力,海外直接投資是必由之路。成為世貿成員不僅可以為我國對外貿易和吸引外資帶來機遇,而且還可以為我國海外直接投資創(chuàng)造更為方便和有利的條件。TRIMS協(xié)定作為其中最重要的法律規(guī)則之一,構成了對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的有力的約束和限制。東道國對國際投資管制的放松、政策法規(guī)透明度的提高、投資環(huán)境的改善,為我國海外直接投資必將提供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和更多的成長機會。

參考文獻:

1、張相文、曹亮,國際貿易學.武漢大學出版社,P285-288

2、海聞,林德特,王新奎國際貿易,上海人民出版社,P210-238

第5篇:對外貿易對一國經濟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對外貿易依存度國內生產總值外貿政策匯率

對外貿易依存度又稱作對外貿易系數,是衡量一國國民經濟對對外貿易的依賴程度的重要指標,它以本國對外貿易總額在本國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表示。為了準確地表示一國經濟增長對外貿依賴程度,我們又將對外貿易依存度分為進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進口依存度反映一國市場對外的開放程度,出口依存度則反映一國經濟對外貿的依賴程度。一般來說,對外貿易依存度越高,表明該國經濟發(fā)展對外貿的依賴程度越大,同時也表明對外貿易在該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重要。

伴隨經濟的全球化,對外貿易在各國經濟中的比重都在增加。1980~2000年間,世界貨物貿易的年均增長速度達到6.1%,而世界經濟增長速度為5.4%。據WTO和IMF的數據測算,1960年全球外貿依存度為25.4%,1970年為27.9%,1990年升至38.7%,2000年升至41.7%,2003年已接近45%。中國作為轉型中的發(fā)展中大國,對外貿易依存度也逐年提高。

1近年來我國外貿依存度逐年增高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對外貿易快速增長。伴隨著外貿的增長,我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也不斷提高。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fā)展:

第一階段是1985~1990年,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逐步擴大,出口緩慢增長。1985年,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為23.1%,其中出口依存度為9.02%,進口依存度為14.08%,1990年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首次達到30%,其中出口依存度為16.05%,進口依存度為13.84%,我國出口慢慢趕上并超過進口。這一階段,主要由于國內資源緊缺和大量技術設備的進口,使進口依存度連續(xù)多年高于出口依存度。

第二個階段是1990年~2000年,在這一階段,我國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觀經濟調控措施,使出口額年均增長達到12.4%,超出了我國年均GDP的增長速度8.8%。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崛起,加工貿易的開展,使出口快速增長,出口依存度超過進口依存度,推動外貿穩(wěn)步上升,我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也于1994年突破40%。雖然1996~1999年四年內我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有所滑落,但是在35%左右徘徊,2000年再次達到43.9%。

第三個階段是2001年至今(見附圖)。隨著中國加入WTO,經濟全球化進一步加深,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日益明顯,2004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歷史性的突破萬億美元大關,超過日本,名列世界第三位,對外貿易的增長速度,遠遠高于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和世界貿易的增長。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快速增加,2002年突破50%,2005年已經高達63%。據有關學者分析我國已經躋身中等貿易依存度國家行列,即貿易依存度集中在30%~100%之間,如法國、意大利、英國、韓國、德國等。

2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持續(xù)走高原因分析

2.1對外貿易政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對外貿易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確立了出口導向型的外貿政策,大力鼓勵出口,千方百計地通過出口進行創(chuàng)匯。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為了調整進出口結構,運用了價格、匯率、利率、出口退稅、出口信貸等手段調控外貿,使出口額年均增長達到12.4%。這些外貿政策的實施,導致了我國進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不斷提升,我國貿易規(guī)模列世界排名也不斷上升,1997年位居世界第10位,2004年進一步上升至世界第3位,一直到今天,我國的對外貿易規(guī)模穩(wěn)居世界第3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國外貿依存度不斷提升甚至出現偏高的現象是我國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和外貿政策的產物。

2.2我國對外貿易中加工貿易比重過高

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偏高,包括出口依存度增長過快,與我國的加工貿易增長密不可分。近10年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極大調動了三資企業(yè)和民營經濟的發(fā)展,這給大量利用廉價勞動力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創(chuàng)造了條件,造成了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的過度發(fā)展和盲目出口。很多外商看準了中國,作為其加工基地,大量開展加工貿易。因此從我國對外貿易結構看,加工貿易的快速發(fā)展對我國外貿依存度的提高具有重要影響。從20世紀80年代初,加工貿易從零起步,比重上升迅猛,1995年加工貿易額超過一般貿易,到2004年加工貿易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55.28%。2005年,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已達6905.1億美元,占進出口貿易總額比重的48.55%,加工貿易出口與進口的年均增長速度高28.8%和24.2%,遠高于出口和進口的年均增長速度15.3%和14.9%。加工貿易已占我國出口貿易的半壁江山,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方式。

加工貿易是“兩頭在外,一頭在內”的一種貿易方式,通常從事低層次加工貿易國家對外貿易依存度高于從事高層次加工貿易國家對外貿易依存度。目前我國的加工貿易從事的是低層次的加工貿易,即使屬于高新技術產業(yè)中的加工貿易也是從事勞動密集型加工組裝環(huán)節(jié),附加價值不高,國內采購率較低,利用進口原材料、零部件加工生產后出口,它與國內經濟的聯(lián)系不緊密,因此運用包含加工貿易在內的外貿依存度指標,無法真實反映對外貿易對經濟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如果扣除加工貿易,出口依存度顯著降低。

2.3人民幣匯率波動影響

從外貿依存度與匯率變動的相關分析看,外貿依存度與匯率變動之間的關系最為密切。在其他條件都不變的前提下,人民幣升值,則外貿依存度下降;人民幣貶值,則外貿依存度上升。1978年-1994年期間人民幣匯率一直處于貶值中。1978年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換1.5771人民幣,1993年下降為1美元兌換5.7620元人民幣;而1994年我國實施匯率并軌,國內銀行掛牌的美元兌人民幣的年平均匯率驟升至8.6187元,因此以人民幣計算的進出口總額大幅增加,致使1994年相比1993年的對外貿易依存度猛增11個百分點;1994年~2003年,人民幣匯率總體上處于穩(wěn)定趨勢。國內外多項研究成果表明,人民幣名義匯率比其購買力平價(PPP)低3倍左右。從2003年至今,人民幣受到來自多方因素的影響,匯率小幅上升。但從總體上看,人民幣的大幅度貶值,對出口產生了巨大影響,外貿依存度從20世紀90年代初的30%上升到目前的60%。可以說我國外貿依存度的較快提高,人民幣貶值是一個重要原因。

2.4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被高估

GDP是對外貿易依存度計算公式中的分母,GDP統(tǒng)計結果對一國對外貿易依存對有著直接的影響。由于我國是世界上唯一采用產出法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的國家,所以統(tǒng)計遺漏很多。2005年和2006年國家統(tǒng)計局兩次對GDP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從兩次公布的結果看,1993~2004年我國的GDP總量發(fā)生了較大的轉變。經濟普查年度GDP上調了23002億元,GDP年均上調7418億元。與GDP數據修訂前相比,GDP數據修訂之后我國歷年的對外貿易依存度都降低了。2004年對外貿易依存度修訂之前是70.01%,修訂之后下降了10.2個百分點,1993~2004年年平均下降了4.25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在對GDP進行修訂之前,我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普遍被高估。

此外,GDP包括第一、二、三產業(yè)的產值,其中第三產業(yè)可貿易程度較低,所以在計算對外貿易依存度時,第三產業(yè)在GDP中比重越大,計算得到的對外貿易依存度越小。因為第三產業(yè)在對外貿易中獲取利益的主要途徑是通過資本、技術輸出、服務貿易等方式。在計算對外貿易依存度時一般用商品貿易額/GDP,所以作為分子的進出口貿易額就較小。因此,第三產業(yè)發(fā)達的國家外貿依存度就較低。從全世界范圍看,21世紀初,世界第三產業(yè)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平均為62%,其中低收人國家平均為38.8%,48個中等收入國家為54%,高收人國家(即發(fā)達國家)平均為67%左右,第三產業(yè)成為主要發(fā)達國家產值最大的部門。如美國,其第三產業(yè)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高達75%,2005年其對外貿易依存度僅為25%,因而列入較低外貿依存度國家。而我國第三產業(yè)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3%,以貿易占國內生產總值計算的貿易依存度就會偏高。

3我國對外貿易發(fā)展的幾點建議

對外貿易依存度指標在理論界一直是大家爭議的焦點,評價各不一致。根據凱恩斯的對外貿易乘數理論,一國的出口和國內投資一樣,對就業(yè)和國民收入有倍增作用,出口與國民經濟之間形成乘數效應。而出口取決于國外消費者對本國產品的需求情況,如果外國處于經濟上升時期,則對本國的產品需求會增大,從而促進本國國民經濟增長;但是如果外國進入經濟增長衰退期或經濟增長不景氣,則對本國產品的需求下降,從而會將本國帶進甚至加速經濟衰退。因此,可以說對外貿易依存度的高低是一把雙刃劍,任何國家在獲得出口增長導致國內經濟增長加快的同時,都應該認識到隱藏著巨大的風險。對于人口眾多的發(fā)展中大國而言,這一指標不宜過高。否則,會使一國經濟對于世界經濟的波動十分敏感,并且忽視國內市場的培育和開發(fā)。

而有學者研究表明,我國GDP每增長10%,對外貿易的貢獻度為2.5%。鑒于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且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仍要從自身優(yōu)勢出發(fā)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對外貿易在今后將更進一步發(fā)展。但我們應調整對外貿易的狀況和結構,使對外貿易切實拉動并穩(wěn)定國內經濟增長。

3.1繼續(xù)開放市場,盡快融入經濟全球化中去

在經濟全球化的環(huán)境中,任何國家和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都不能離開世界其他國家。國際分工進一步深化發(fā)展是必然的趨勢,中國要實現經濟的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必須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更快、更深融入到國際經濟全球化中去。

3.2進一步擴大內需,穩(wěn)定國內經濟增長

從長期看,為了利用好對外貿易依存度這把雙刃劍,減緩國際經濟波動可能對我國經濟造成的影響,應穩(wěn)定我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目前的首要任務就是積極擴大內需,將我國的工業(yè)制成品的出口建立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基礎之上。在滿足國內市場的前提下形成我國工業(yè)制成品的比較優(yōu)勢,降低對國外市場的依賴程度,自己掌控企業(yè)的生存狀況。

我國的國內市場容量潛力巨大,這正是很多外商看好中國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經濟的長期發(fā)展與繁榮的基礎應是國內消費和投資。國內市場的發(fā)展和完善是今后的重心,對外貿易活動應服從于我國的長期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特別是在目前我國與其他國家貿易摩擦逐漸增多的情況之下,擴大內需不失為促進經濟增長,穩(wěn)定對外貿易依存度的良方。

3.3加強技術創(chuàng)新,創(chuàng)立國際品牌,提升產品競爭力

我國目前大力發(fā)展的加工貿易能耗高、污染嚴重、效率低下,始終處于國際分工的最底端。要想加快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提高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在國際貿易中占據主導,必須以技術進步和技術創(chuàng)新發(fā)展自主知識產權,掌握核心技術;從貼牌生產到創(chuàng)立世界品牌,使我國改變給發(fā)達國家打工,外貿以數量取勝的面貌,取得自主定價,商品以質量取勝的真正貿易大國地位。

3.4調整產業(yè)結構,提高服務貿易出口

服務貿易是現代經濟中附加值高,且最具增長潛力的行業(yè)。從發(fā)達國家經濟發(fā)展的軌跡分析,服務貿易的整體增長既優(yōu)化了一國的產業(yè)結構,擴展了一國的經濟規(guī)模,也降低了外貿依存度。同時服務產品的出口又提升了貿易的國際競爭力。我國的服務業(yè)占國民經濟的比重處于較低水平,發(fā)展比較落后。因此大力發(fā)展服務貿易是中國經濟和外貿發(fā)展的重要任務,提高服務貿易出口量,調整產業(yè)結構,必須發(fā)展第三產業(yè),服務業(yè)發(fā)展了,才能參與更高層次的國際分工與國際貿易。

參考文獻

1張珣.我國外貿依存度的現狀與分析[J].戰(zhàn)略與決策研究,2006(2)

2張麥花.我國外貿依存度現狀與前景分析[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5(9)

3張燕林,鄭禮明.我國外貿依存度提高帶來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北方經貿,2006(5)

第6篇:對外貿易對一國經濟的影響范文

一、對外貿易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理論分析

關于對外貿易理論的發(fā)展可以將其大致分為兩個階段,即傳統(tǒng)國際貿易理論和現代國際貿易理論。傳統(tǒng)理論的代表人物是凱恩斯,他認為發(fā)展對外貿易可以增強國力,且一國應當大力發(fā)展國際貿易?,F代國際貿易理論主要有赫克歇爾-俄林的要素稟賦理論、克魯格曼的規(guī)模經濟理論以及弗農的產品周期理論等。各學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一國發(fā)展對外貿易的可能性、國際貿易對本國經濟的推動作用和如何利用資源使國際貿易對經濟發(fā)揮最大效用。由于我國對外貿易的發(fā)展異常迅猛,我國經濟增長和對外貿易之間的關系問題也引起了國內學者們的廣泛關注和研究。一方面大部分學者的研究都表明我國出口貿易對經濟增長具有積極的影響,但在出口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和持續(xù)性方面卻存在著差異。李坤望、魏巍賢、賴明勇、林毅夫等認為,出口貿易對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影響作用;趙陵、宋少華和宋泓明的檢驗結果發(fā)現,短期內我國的出口促進了經濟增長,但從長期看這種效果并不明顯;李軍、許和連等則認為,出口貿易對經濟增長存在長期的顯著影響;另一方面國內學者佟家棟較早探討了進口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認為不同時期進口增長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關度不同,但總體上存在著正相關關系;陳家勤在研究中發(fā)現,除了美國這樣的發(fā)達國家,發(fā)展中國家如韓國、印度和巴西等在經濟增長過程中進口貿易的作用都大于出口貿易;季鑄的研究顯示,在一定條件下進口和出口一樣可以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因素,并指出進口貿易比貨幣政策更能實現“低通脹、低失業(yè)、高增長”的目標。

二、對外貿易促進我國經濟增長實證分析

本文選取了1975~2006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出口總額(EM)、進口總額(IM)以及進出口總額(TM)作為分析的原始數據,運用EVIEWS統(tǒng)計軟件,通過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就對外貿易對經濟的影響提出自己的拙見。

(一)經濟增長與對外貿易相關性分析。通過表1可以明顯地看出,國內生產總值分別與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存在著較強的相關性,這說明了對外貿易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在已知國民生產總值、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存在相關關系的前提下,我們可以通過進一步回歸分析來擬合回歸曲線。(表1)

(二)經濟增長與進出口總額的回歸分析。選取有關數據和適當的模型形式(將其設為雙對數模型形式),對國民生產總值、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作回歸分析。估計的方程結果如下:

LNGDP=4.4215+0.7954×LNEM-0.0934×LNIM

t=5.1246-0.5709

R2=0.9925 F=1724.703

回歸方程顯示,將對外貿易分為出口和進口兩種因素,出口總額與GDP的回歸統(tǒng)計結果較為顯著,但是進口總額與GDP的回歸結果未能通過統(tǒng)計檢驗,出現負相關,而且其回歸系數t檢驗明顯偏小,沒能通過系數為零的概率小于5%檢驗,這說明模型存在多重共線性。此回歸方程不可靠。將進、出口總額與GDP的關系進行單獨回歸分析。

1、GDP與進口總額的關系。估計的回歸方程如下:

GDP=15245.39+3.3973×IM

t=19.2993

R2=0.9324 F=372.4641

方程的各項結果都通過了檢驗,回歸方程的回歸系數為3.3973,表明進口總額每增加1元,將使得GDP增加3.3973元,這充分說明了進口對國民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

2、GDP與出口總額的關系。估計的回歸方程如下:

GDP=16331.22+2.9245×EM

t=19.1074

R2=0.9311 F=365.0914

此方程的各項結果都通過了統(tǒng)計檢驗,回歸方程的回歸系數為2.9245,即出口每增加1元將帶動GDP增加2.9245元,表明出口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不可忽視。

三、回歸結果分析

從上述回歸分析可以看出,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增長起到了巨大作用。中國社科院研究報告表明,我國外貿依存度已經達到80%。這一比例大大高于其他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水平,我國由此成為世界上外貿依存度最高的國家。隨著對外貿易依存度的上升,對外貿易受到人們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在我們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必須清楚地看到我國對外貿易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及時解決,將會嚴重阻礙我國經濟的發(fā)展。

1、我國對外貿易存在著非市場化問題。首先,表現為國內企業(yè)要出口產品必須得到政府的批準,大多數生產企業(yè)不能直接進入國際市場出口產品,雖然我國允許私營企業(yè)獲得進出口自營權,但進入門檻很高,數量極其有限。這樣一來,在缺乏市場競爭和篩選、淘汰機制的情況下,能直接進入國際市場從事進出口業(yè)務的企業(yè)并不一定就是最有效率的企業(yè),這樣就必然會造成對外貿易的低效率。其次,我國在進口方面存在著事實上的政府管制,進口的市場化或自由化程度更低。對進口進行管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國內某些行業(yè)或企業(yè)(特別是保護了國有企業(yè)),但卻因減弱了進口產品的競爭壓力,同時使國內企業(yè)得不到低成本的生產投入品,從而降低了國內企業(yè)的生產效率。

2、我國出口結構仍存在著技術檔次及附加價值低的問題。我國出口競爭力強的工業(yè)產品主要是傳統(tǒng)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其中紡織、服裝、鞋帽、玩具及日用消費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占很大比重),這些產品的產品鏈條短、附加價值低。目前,我國出口量最大的10類產品中有9類是勞動力密集型制造業(yè)產品。目前,我國的機電產品出口增長雖快,但主要依靠加工貿易和外商投資企業(yè),而且我國機電產品一般檔次較低,技術含量和附加價值不高,缺乏有后勁的支柱產品。同時,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特別是已擁有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占出口總額的比例很小,只有15%(世界十大出口國平均為40%左右),且多數還是由外資企業(yè)實現的。此外,我國的服務貿易(包括銀行、保險、電信、法律、會計、資訊行業(yè)等)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十分薄弱,出口創(chuàng)匯能力不強。

3、我國的貿易伙伴過于集中,抗風險能力不足。我國的貿易伙伴仍相對集中在歐亞和美洲,特別是有限的幾個世界主要國家,如日本、美國和歐盟,對這三者的貿易額占到總額的一半。這種貿易格局不具備足夠的抗風險能力,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近年來由于這幾個主要貿易伙伴經濟不景氣,紛紛采取保守貿易政策使得我國的對外貿易額受到了較大影響。

4、持續(xù)的貿易順差導致貿易摩擦和貿易糾紛增多。自加入WTO以來,我國的貿易順差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與此同時貿易摩擦與貿易糾紛也逐漸增多。于是來自發(fā)達國家的各種貿易壁壘日漸增多,關稅、質量、價格、生產環(huán)境的無公害要求等,都給我國出口貿易的增長增加了困難和障礙。

四、政策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應對措施原則上分為政府管制和企業(yè)自律。政府管制主要是宏觀調控,企業(yè)自律則包含調整產品結構,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

1、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走出去”和“引進來”戰(zhàn)略相結合。放寬國內企業(yè)進入國際市場的門檻,降低國外企業(yè)進入國內市場的標準,尤其是銀行金融等服務行業(yè),深化改革,增強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提高出口創(chuàng)匯能力。擴大貿易伙伴范圍,如加強同非洲和拉美地區(qū)國家的貿易發(fā)展,以此降低我國的對外貿易風險。

第7篇:對外貿易對一國經濟的影響范文

內容摘要:本文通過構建擴展的LMDI因素均衡分解模型,對我國對外貿易因素效應經濟貢獻度進行研究。研究揭示了在控制經濟結構效應及投資效率效應的基礎上,貿易動態(tài)因素效應在正常外部環(huán)境下對經濟增長貢獻度為正并且顯著;貿易就業(yè)效應對經濟增長貢獻度在樣本期外部經濟環(huán)境正常年度內呈現出抑制現象;貿易的人均效應對經濟增長貢獻度波動在樣本期內較大,并呈現出遞減常態(tài);對外貿易因素總效應對經濟增長貢獻小于經濟結構效應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關鍵詞:均衡分解 對外貿易 貢獻度 經濟增長

引言

當前,經過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宏觀經濟目前正處于增速回落的調整階段,經濟調整必要性及宏觀政策穩(wěn)增長目標緊迫性凸顯。官方數據顯示,第二季度經濟的年化增長率為7.6%,大大低于近年來兩位數的增長率水平,但經濟增長的國內外居民預期還將進一步持續(xù)放緩。對國內經濟增長貢獻占主要地位的對外貿易趨勢也呈現持續(xù)疲軟趨勢,從鋼材到運動鞋、食品玩具等各類商品的庫存都在增加,當期出口增長目前近乎停滯,對歐洲的發(fā)貨量較上年同期下降13%,進口同樣出現下滑。但當前,由于 2009年大規(guī)模刺激計劃的副作用而引致的銀行不良貸款、工業(yè)產能過剩及政府債務巨大風險隱患使得宏觀政策操作空間急劇受限。同時固定資產投資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占比已經突破了50%的非正常水平,不但導致了資本邊際效率低下同時也引發(fā)了經濟增長結構的隱患。隨著美國量化寬松政策(QE1、QE2、QE3)相繼實施,客觀上擴大全球流動性,引起國際大宗商品產生漲價效應從而提升中國進口價格惡化貿易條件。近年貿易條件年度變動可能導致相當于2-3個百分點GDP福利變動(盧峰,陳建奇,2012)。

文獻綜述

在當前宏觀經濟增長放緩及貿易環(huán)境惡化的背景下,已有的針對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代表性研究文獻主要集中于對外貿易效率及對政府支出、國內消費就業(yè)等方面的影響。Yang和Ng(1993)、楊小凱,張永生(2000,2001,2003)、張定勝,楊小凱(2003)結合新興古典貿易理論框架認為:國際貿易的產生和發(fā)展取決于國家綜合優(yōu)勢,不僅考慮一國生產上的內生優(yōu)勢或劣勢,也取決于二者權衡結果,即內生的生產率和成本、交易效率和成本的綜合權衡結果。孫楚仁,趙(2012)研究認為:對外貿易隨著交易效率的演進而演進,一國的軟交易效率比硬交易效率對貿易的影響更大,要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的進一步發(fā)展,從多方面對交易效率進行改進是必要的。Rodrick(1998)研究提出補償假說,強調政府部門擴張的內在激勵會超過其對成本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政府支出規(guī)模的增加,可以“補償”貿易開放帶來的風險,平抑經濟波動。Alesina 和Perotti(1997)、Isham 和Kaufmann(1999)強調基于貿易開放的政府支出規(guī)模擴張引致的經濟成本,貿易開放情形下,政府只有采取緊縮宏觀財政或貨幣政策減少其稅收,削減開支,提高市場效率,才能吸引經濟要素流入。與此對應,Garrett(2001)則強調只有當政府支出規(guī)模超過開放市場所需求的最優(yōu)規(guī)模時,才會導致國內生產要素的凈流出。Ram(2009)研究則將 Alesina 和Wacziarg、Rodrik(1998)有關貿易開放程度的提高引致政府支出規(guī)模的增加,但貿易開放對政府支出正向影響本質上是由國家規(guī)模異質所造成的相關結論之間的差異歸結于:其在研究中利用國別數據進行的截面回歸不能完全剔除國家的異質性所造成的計量影響。

Benarroch和Pandey(2008)研究認為:貿易開放程度的提高導致政府支出規(guī)??s小,同時一國貿易開放并不必然會加劇該國經濟波動,對外貿易波動并不會必然影響到政府支出。高凌云、毛日 (2011)貿易開放促進了我國地方政府實際投資性、轉移支付支出效率的提高。Revenga(1992)研究認為:基于貿易開放而產生的分工雖然會改善貿易參與國的生產效率,但分工深化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帶來更加專業(yè)化的生產結構調整,由此引致失業(yè)。Dreher(2003)研究指出:一國貿易和資本開放并沒有使該國稅負呈現由流動要素向固定要素(如勞動)轉移的現象。Koren 和Tenreyro(2007)進一步認為分工細化調整還會帶來更加專業(yè)化的生產分化而引致的失業(yè)甚至會加劇經濟波動。Rodrik(1998)將 Cameron(1978)研究確證了一國經濟的外部風險與貿易開放程度呈現正相關關系,貿易開放深化在引起國內收入和消費波動的同時,政府在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物品及服務方面增加的支出又對外部風險、居民消費和收入的波動起到了一定的平抑作用。根據高凌云、毛日 (2011)的研究,預期風險引致的勞動力流動和貿易開放是影響政府實際投資性支出規(guī)模的主要原因,同時貿易開放引起的地區(qū)規(guī)模及負向勞動力流動是實際消費性規(guī)模支出的原因。

綜合已有的相關文獻研究可以看出,在新的國際貿易環(huán)境及經濟發(fā)展格局下,大部分代表性文獻主要集中于國際貿易對本國政府支出、消費、就業(yè)及經濟波動的研究,對大國開放條件下對外貿易經濟貢獻度的研究并不多見,但結合當前我國外需持續(xù)疲軟及國內經濟結構亟需調整現實,在已有文獻基礎上,研究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貢獻均衡效應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理論模型及變量設定的經濟學原理

(一)基本理論模型

LMDI(Log Mean Divisia Index)是Yoichi Kaya(1989)、B. W. Ang(2005)在研究能源消費、排放等環(huán)境經濟研究中所采用的權威因素分解模型,也即是對數指標因素分解模型。在現有的因素分解研究領域,指數分解方法IDA(Index Decomposition Analysis)是常用的因素分解方,該方法在當前使用中因特別適合分解含時間序列數據的模型,因此在相關領域的經濟研究中得到廣泛使用。而LMDI作為Divisia IDA因素分解模型的主要運用分支具有完備分解、無殘差偏誤以及基于LMDI的乘法分解與加法分解結論的一致性、唯一性等特點,因而在目前在許多領域得到大量應用(郭朝先,2010)。則LMDI的基本模型為:

(1)

(2)

(3)

則乘法分解模型為:

(4)

加法分解模型為:

(5)

其中,G為目標變量,X為分解因素變量。GT為t期目標變量,G0為基期目標變量,分解因素變量定義相同。結合數據特征和研究命題,本文采取乘法分解模型進行研究。

(二)理論模型擴展和變量設定

本文依據基本的LMDI因素分解模型基本性質,將其運用到大國開放條件下的對外貿易對經濟影響的研究中,我們將影響經濟增長的對外貿易因素分解為貿易動態(tài)效應、貿易人均效應、貿易就業(yè)效應、經濟結構效應及投資效率效應?;谒O定的子因素和基本的LMDI因素分解模型,本文擴展LMDI因素分解模型如下:

(6)

其中,GDP為經濟增長總量,TOT為貿易總量,TOTt為t期貿易總量,NEt為t期凈出口貿易額,QEt為t期就業(yè)人數,Consumt為t期消費總額,FIt為t期固定投資總額,TRt表征貿易動態(tài)效應,NEIt表征貿易人均效應,QEMt表征貿易就業(yè)效應,CQIt、ICRt表征經濟結構效應,FIEt表征投資效率效應。則根據(6)式可知,報告期相對于基期經濟增長幅度可依據分解因素模型表示為乘法分解模型(4)式如下:

(7)

(8)

則根據LMDI詳細分解方法,在乘法分解模型下,我們可以得到分解因子:

分解因子等式中i取值1,2,3依次對應國民經濟中第一,二,三產業(yè),則對應產業(yè)的總產值。

根據本文所采用擴展LMDI因素均衡分解模型及所研究是大國開放經濟條件下的貿易貢獻度命題,因此我們收集了中國加入WTO以后即是2001年到2010年年度相關變量,結合效應分解我們選取了前文所設定變量的2001-2010年度總值,并選取對應CPI值并以2001為基期進行剔除價格因素處理。數據主要來自于對應年度的《中國統(tǒng)計年鑒》。

經濟增長的因素分解

(一)基本統(tǒng)計描述分析

為了深化分析影響經濟增長的對外貿易及其他相關控制因素,我們首先對貿易因素及控制因素變量序列進行基本統(tǒng)計描述分析,如表1所示。

由基本統(tǒng)計分析可以看出,樣本期內經濟結構及投資效率效應波動幅度大并且二者接近于正態(tài)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經濟結構與國內投資水平在樣本期內的運行的實際狀況;樣本期內,貿易的就業(yè)效應波動最小接近于穩(wěn)定,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貿易拉動的就業(yè)對經濟增長影響幾乎不變;同時貿易動態(tài)效應呈現較小的左偏分布。其余效應分布及波動基本符合實際預期,所以不存在統(tǒng)計意義上的異常值對分解效應結果產生的杠桿效應。

其次,基于分析的目的我們給出各個因素效應在樣本期內的趨勢,便于我們進一步捕捉因素效應動態(tài)特征,如圖1所示。由圖1可以看出,貿易動態(tài)效應、貿易人均效應及貿易就業(yè)效應呈現輕微的上升趨勢并且基本接近于穩(wěn)態(tài),經濟結構效應呈現顯著上升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以CQIt、ICRt表征經濟結構效應中,投資效應對經濟結構效應趨勢起到關鍵性的影響,與此對應的是投資效率效應呈現顯著下降趨勢,這一趨勢不僅符合隨著投資增長其投資的邊際效率遞減的基本經濟理論,同時也符合我國經濟發(fā)展的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邊際效應遞減的實際運行狀況。

(二)經濟增長的貿易效應時間維度分解

在前文擴展的LMDI因素均衡分解模型及基本統(tǒng)計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對經濟增長的貿易效應在時間維度上進行乘法分解,結果如表2所示。

為了更好地反映對外貿易整體因素效應對經濟增長貢獻度,表2中TTrade= Dtr+Dnei+Dqcm。

同時我們?yōu)榱烁唧w清晰的顯示在對應年度內貿易及所控制的因素效應因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我們同時做出了因素貢獻效應柱狀對比分析圖,如圖2所示。

則由表2和柱狀對比分析圖2可以看出,在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效應中,貿易動態(tài)因素效應除去2008-2009年度之外,其余年度內對經濟增長貢獻度為正并且顯著,而2008-2009年度貢獻度為負在很大程度上可歸結于2008年突發(fā)世界金融危機造成外部需求急劇萎縮,結合我國出口導向性的經濟模式,最終導致當年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抑制效應,但在2009-2010年度,對外貿易經濟增長貢獻度達到48.1%,貿易的人均效應對經濟增長貢獻度在經過2001-2004年度的逐步遞減后,在2005年度突然反轉其貢獻度達到72.1%,但是之后開始顯著遞減,并在2010年度達到最低為-62%;貿易就業(yè)效應對經濟增長貢獻度從我國加入WTO后一直到2008年度呈現出抑制現象,但是其在2008-2009年度突然反轉并達到65.3%,但是隨后顯著遞減,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由對外貿易形成的就業(yè)對經濟增長存在長期抑制現象,但是在經濟危機期間則表現為推動現象,一方面表明我國基于貿易形成的就業(yè)并不一定有助于國內經濟增長,另一方面也表明危機形成外部需求萎縮情形下,基于貿易的就業(y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動經濟的增長;同時在貿易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基礎上,我國以CQIt、ICRt表征經濟結構效應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樣本期內均為正向推動貢獻,并基本呈現出波動上升趨勢,整體而言,對外貿易因素總效應(TTrade)對經濟增長貢獻小于以CQIt、ICRt表征經濟結構效應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但是與此對應是投資效率因素效應對經濟貢獻除去2008、2009年度之外,均為負向貢獻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雖然我國投資確實推動了經濟的增長,但是其投資效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卻是為負,揭示了人們對我國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實際預期:其投資總量增長但是其投資效率是低下的。

研究結論及啟示

針對我國開放條件下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貢獻度的命題,我們構建了擴展的LMDI因素均衡分解模型對其貢獻度進行研究。研究揭示了在控制經濟結構效應及投資效率效應的基礎上,貿易動態(tài)因素效應在正常外部環(huán)境下對經濟增長貢獻度為正并且顯著,在樣本期內對外貿易經濟增長貢獻度最大達到48.1%,但是其貢獻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我國出口導向性經濟發(fā)展模式的制約,當外部出現經濟危機時,其表現為抑制增長效應;貿易的人均效應對經濟增長貢獻度波動在樣本期內較大,貢獻最大達到72.1%,最低達到-62%,并呈現出遞減常態(tài);同時貿易就業(yè)效應對經濟增長貢獻度在樣本期外部經濟環(huán)境正常年度內呈現出抑制現象,但是在危機期間其貢獻達到最大65.3%;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危機形成外部需求萎縮情形下,基于貿易的就業(y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動經濟的增長;最后投資效率因素效應表明:樣本期內投資確實推動了經濟的增長,但是其投資效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表現抑制現象;最后就是經濟結構效應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樣本期內均為正向推動貢獻,并基本呈現出波動上升趨勢。通過因素貢獻分解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投資拉動型經濟增長模式已基本被投資邊際效率低下所制約,對外貿易因素總效應對經濟增長貢獻小于經濟結構效應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因此當前調整經濟結構相對于增加投資或推動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更為顯著。

下面將就經濟結構的調整提供以下幾種思路。

第一,加大科技投入,大力發(fā)展高科技產業(yè),實施產業(yè)結構升級帶動戰(zhàn)略,提高出口產品競爭力。要充分利用產業(yè)扶持優(yōu)惠政策,加快高新技術產業(yè)和資金密集型機電產業(yè)的發(fā)展,為出口提供更多高附加值產品,以相對較少的出口量創(chuàng)造更多的外貿收益。對于傳統(tǒng)的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yè)如紡織服裝,要以增強其技術含量和對國內經濟的帶動作用為重點,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提高質量和技術水平,由過去的初級加工、粗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轉變,提高單位出口產品的附加值。

第二,加快實現產業(yè)升級,引導比較優(yōu)勢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移。實現產業(yè)結構的調整與升級,除了國內要加大資金技術的投入,充分發(fā)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制定和實施配套的產業(yè)政策外,還應該擴大開放,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實現產業(yè)調整的國際化。因此,實現產業(yè)結構的調整與升級,需要進一步利用跨國公司先進的技術和管理優(yōu)勢,努力增強本國企業(yè)的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在落后的產業(yè)結構基礎上,不斷培育和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引導比較優(yōu)勢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yè)轉移,從而實現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形成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民族產業(yè)。

第三,實現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充分利用各地區(qū)的比較優(yōu)勢。隨著東南沿海地區(qū)的勞動力成本逐年上升,使得這些地區(qū)原有的在勞動力成本上的優(yōu)勢逐漸減少,但東部地區(qū)在經過二十幾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后,逐漸積累了大量的資本和技術,培養(yǎng)了一批擁有高學歷的專業(yè)人才,從而在資本、技術密集型的產業(yè)上占有一定的比較優(yōu)勢。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區(qū)在資金匱乏、人才稀缺的劣勢下,擁有大量的自然資源以及廉價的勞動力資源,為發(fā)展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此,兩者之間的產業(yè)結構應該有所不同,并在此基礎上加強雙方相互之間的資源、技術、資金方面的分工、協(xié)作。

參考文獻:

1.郭朝先.中國碳排放因素分解:基于LMDI分解技術.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0(12)

2.Ang,B.W.,Liu,F.L.. A new energy decomposition method: perfect in decomposition and consistent in aggregation. Energy 26,2001

第8篇:對外貿易對一國經濟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對外貿 易依存度 加工貿易 經濟增長

3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政策的有效實施,成功的帶來了中國經濟的騰飛和發(fā)展,中國經濟持續(xù)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長態(tài)勢,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特別是加入WTO的1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對外貿易更是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近年來,中國堅定不移的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應對外部急劇變化,及時出臺穩(wěn)定外需的政策措施,貿易總額提升到了世界第二位(其中,出口世界第一,進口世界第二),貿易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我國對外貿易發(fā)展速度驚人,外貿依存度也連年保持較高水平。本文意在探討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外貿依存度走勢,及應對措施。

一、對外貿易依存度的概念

對外貿易依存度又稱對外貿易系數,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進出口總額占該國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了準確的表示一國經濟增長對外貿依賴的程度,人們又將對外貿易依存度為分進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其中,進口總額占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稱為進口依存度,出口總額占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稱為出口依存度。

計算公式如下:

出口依存度=一國(一定時期)出口總額/本國GDP(或GNP)

進口依存度=一國(一定時期)進口總額/本國GDP(或GNP)

對外貿易依存度=出口依存度+進口依存度=一國(一定時期)進出口總額/本國GDP(或GNP)

對外貿易依存度反映了一國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對外開放程度的重要指標。對外貿易依存度高,則表明該國的國民經濟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高,比重的變化意味著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所處地位的變化。

二、2001年以來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數據分析

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對外貿易在促進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伴隨著我國對外貿易規(guī)模的持續(xù)擴大,對外貿易依存度也遠遠高于世界貿易依存度的平均水平。具體統(tǒng)計數據見下表:

2001——2012年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統(tǒng)計

(數據來源于中國統(tǒng)計年鑒)

從上述數據中可以看出:我國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對外貿易依存度始終保持在50%左右,除了2001年,2002年,2009年,2012年以外,其余年份都超過50%,2006年甚至高達65%。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入世以來對外貿易依存度的變化呈現出如下四大特點:

第一,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持續(xù)保持較高水平。這可以說是從上述統(tǒng)計數據中看出來的最鮮明的特點。入世以來,除個別年份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較大外,其余年份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均保持在50%以上。

第二,近兩年,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開始從高點回落。我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在入世初期,經歷了一個長達5年的快速增長期,然后從2006年的65%的高點開始回落,2012年在2011年基礎上再度回落3.1個百分點,回到50%以下,為47%(其中,出口依存度為24.9%,進口依存度為22.1%均有所回落)。

第三,我國的出口貿易依存度一直高于進口貿易依存度。這與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引導下大力發(fā)展出口加工貿易是密不可分的。

第四,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的變動與世界經濟的變動是趨于一致的。如2008,2009年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下降,主要是以美國為首的歐美發(fā)達國家金融危機的出現以及蔓延,使得中國對外出口的貿易伙伴經濟能力下降,從而導致中國進出口貿易額的縮減,貿易依存度下降。由此可見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的變動與世界經濟的變動保持一致。

造成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呈現上述特點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我國對外貿易的規(guī)模在持續(xù)擴大。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產業(yè)的國際競爭力大為提高,迅速崛起為外貿大國,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球最大外匯儲備國。這說明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我國經濟國際化的趨勢不斷加強。

其次,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引導我國的外向型經濟模式,推升了對外貿易依存度。我國政府實施了較為有力的宏觀調控措施,使得中國的經濟發(fā)展中,進出口貿易總額的增速始終高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速。

再次,外商直接投資帶動加工貿易的迅猛發(fā)展。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成為發(fā)展中國家中最大的吸收外商投資國,很多外商看準了中國在廉價勞動力上具有的巨大優(yōu)勢,把中國作為其加工基地,大量開展加工貿易,加工貿易的外貿傾向性大大高于其他企業(yè)。這必然導致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的提升。

最后,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化。從國際大環(huán)境看,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深化,為中國對外貿易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的提高與世界經濟貿易的發(fā)展趨勢基本吻合。而在全球經濟受影響的2008,2009年,中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也不可避免的有所回落,這正是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可以說,是世界經濟發(fā)展的趨勢和我國經濟貿易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奠定了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變動的基本趨勢。

三、對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的思考

我們應該如何看到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的上述變動趨勢呢?從積極的方面來看,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的持續(xù)高水平,表明中國經濟正在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全面融入國際經濟的大家庭當中,在國際市場中扮演了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強大的海外市場成為了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并且解決了我國的就業(yè)、稅收等問題??梢哉f,這種“中國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國”的關系,增強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相互了解,進一步形成了共同利益。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正視,如此高水平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如果仍繼續(xù)增長下去,必將會危及我國的經濟安全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首先,持續(xù)過高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導致我國的外貿環(huán)境日益惡化。近年來,隨著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飛速增長,世界其他各國,特別是眾多的發(fā)達國家,針對我國的貿易保護主義糾紛和案件日益增多,如光伏產品、鐵礦石頻遭歐盟的反傾銷調查。這些都導致了我國外貿環(huán)境惡化,出口企業(yè)開拓海外市場受阻。

其次,持續(xù)過高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導致我國經濟受世界經濟波動的影響日益嚴重。中國入世以來,對外貿易依存度在2008,2009兩年出現下滑的趨勢,這無疑是受到歐美國家的次貸危機和金融危機的影響。由此可見,我國高速的經濟增長水平需在很大程度上借助外力才能得以實現,國家的經濟安全程度降低。一旦我們的貿易伙伴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思潮抬頭,或者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再次發(fā)生,那么我國經濟將很難保持現有的持續(xù)高速發(fā)展的態(tài)勢。

再次,我國的進出口依存度的結構不合理。如果將對外貿易依存度分解成進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來看,我國的出口依存度要高于進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過高,如服裝鞋帽行業(yè)和家電行業(yè)等勞動密集型產業(yè)過度依賴國際市場,易引發(fā)貿易摩擦,而且影響我國的產業(yè)結構調整和轉移。進口依存度過高,影響我國的經濟穩(wěn)定,不利于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特別是我國對于資源產品,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的進口依賴,從長遠看,必將影響我國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嚴重影響我國以信息化帶動工業(yè)化戰(zhàn)略的實施。

最后,在我國高水平的對外貿易依存度中,出口主要依賴加工貿易,不利于我國的產業(yè)結構升級和技術進步。出口企業(yè)對國內企業(yè)的帶動作用小,在技術上對國際市場長期依賴,但出口獲利少,只能賺取少量加工費用,導致我國的貿易福利水平低。

考慮到我國經濟發(fā)展的現狀,較高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在現在以及將來的一定時間內仍將繼續(xù)存在,那么,我國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將會繼續(xù)面臨上述風險。由此可見,合理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和平穩(wěn)的對外貿易依存度的波動對我國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尤為重要。為此,筆者做了如下幾方面的思考:

第一,重視國內市場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出口、投資、消費,這三架拉動經濟增長的馬車中,一直以來,我們過于強調了出口這架馬車,過于強調出口導向,而忽略了國內消費這架馬車。我國人口眾多且居民儲蓄水平居高不下,潛在的消費量大,因而我國國內的消費潛力巨大。為此,我國應采取一定的宏觀經濟政策增加國民收入和有效供給,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促進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從而提高內需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合理、有效的利用國際、國內資源和市場,實現經濟的協(xié)調發(fā)展是必然選擇。

第二,改變對貿易總額量上的追求,轉而注重質的提升。中國已經成為貿易大國,但遠非貿易強國。許多地方政府只注重貿易總額的增長,特別是出口額的增長,導致我國很多產品都是靠數量擴張和低價競爭,企業(yè)獲利很低,基本沒有知識產權。為此,我們應該放棄單純的以追求貿易總額增長作為對外貿易政策核心的一貫做法,建立科學評判外貿政策和政策實施效果的指標體系,將“以質取勝”作為核心,增強我國企業(yè)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和科技實力。

第三,重視加工貿易的轉型。加工貿易在名義上讓我們看到了貿易順差,出口額的增加,實則受益的還是外資企業(yè)。所以,我們在合理利用外資的同時,要逐步改變加工貿易對外依存度過高的問題。我國應大力引導加工貿易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方向發(fā)展,推動國內企業(yè)的加工貿易更多的進入先進制造技術和新興制造業(yè)領域,特別是節(jié)能環(huán)保、生物醫(yī)藥、新材料等領域。

當前,我國仍處于國際產業(yè)分工體系中低端,比較優(yōu)勢仍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的勞動密集型環(huán)節(jié),這說明我國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還有較大的潛力空間??梢灶A見的是,隨著我國大力推動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步伐,我國經濟將更多的依靠內需拉動,外貿依存度或將進一步降低。

參考文獻:

[1]經月美;高外貿依存度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應對策略研究;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02

[2]胡曉穎;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現狀及影響分析;中國商貿;2011.05

[3]刑杰;合理控制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商場現代化;2011.07

[4]殷功利;中國貿易順差研究:結構、效應與可持續(xù)性;江西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12.12

[5]項義軍,杜春雨;改革開放30年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變動分析;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10

第9篇:對外貿易對一國經濟的影響范文

Abstract: Among all the factors that promote economy growing,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s no doubt an important factor. The article analyzes Zhenjiang's regional GDP and trade development in these years. With the help of Eviews and SPSS software, it makes a correlation study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on Zhenjiang's regional GDP, the volume of import and export. At last, we get a conclusion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Accordingly, 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develop Zhenjiang'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bring promotion functions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to economic growth into full play.

關鍵詞: 相關性分析;回歸分析;進出口貿易;經濟增長;外貿依存度

Key words: correlation study;regression analysis;import and export trade;economic growth;the degree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19-0255-03

0引言

在推動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進出口貿易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在西方經濟理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較為經典的理論是“對外貿易是經濟增長發(fā)動機學說”和“對外貿易乘數理論”[1]。許多西方經濟學家都認為,對外貿易不僅能夠使世界資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從而使貿易各方都能夠直接受益,還會對經濟增長產生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因此,世界大多數國家都將對外貿易特別是出口貿易的發(fā)展作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戰(zhàn)略[2]。

經濟學家諾克斯(R.Nurkse)進一步補充和發(fā)展了羅伯特遜(D.H Robertson)提出的對外貿易是“經濟增長的發(fā)動機”的命題。他認為,十九世紀國際貿易的發(fā)展是許多國家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一方面,各國按照比較成本法則進行國際貿易,通過專業(yè)化分工,使資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增加產量。通過交換各國獲得了多于自己生產的消費量,這是對外貿易的直接利益。另一方面,對外貿易產生間接的動態(tài)利益,即對外貿易的發(fā)展產生了一系列的動態(tài)轉換效應,帶動了國民經濟全面增長。

凱恩斯認為,一國的經濟增長取決于四個主要部分,即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和對外貿易。一國的出口增加會導致國民收入的增加,一國的進口會導致國民收入的減少。凱恩斯主義者進一步提出了對外貿易乘數理論,該理論認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存在大量的失業(yè),傳統(tǒng)理論以充分就業(yè)為前提的條件已不復存在,而且忽視了進出口貿易不平衡的調節(jié)過程對一國國民收入和就業(yè)的影響,貿易順差可以增加國民收入,擴大就業(yè),而貿易逆差則會減少國民收入,增加失業(yè)。因此,他們贊成貿易順差,反對貿易逆差。當貿易收支為順差時,對外貿易才能增加生產、增加就業(yè)、增加國民收入,而且國民收入的增量將是貿易順差額的若干倍。一國貿易順差越大,對本國經濟增長的作用也就越大。

近年來,鎮(zhèn)江的國民經濟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經濟總量邁上新平臺,地區(qū)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大關,四年時間地區(qū)生產總值翻了一番。2007年,地區(qū)生產總值1213億元,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63.0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2.0%。其中:出口總額36.87億美元,增長38.5%;進口總額26.18億美元,增長23.9% [3]。2008年,地區(qū)生產總值1421億元,雖然受金融危機影響,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74.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3%。其中出口總額42.5億美元,增長15.4%;進口總額32.1億美元,增長22.6%。如今鎮(zhèn)江已經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fā)展階段,其中外貿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那么,對外貿易作為促進鎮(zhèn)江經濟迅速發(fā)展的強大推動器,究竟對鎮(zhèn)江經濟增長發(fā)揮多大作用,本文對此進行了相關性分析和回歸分析。

1樣本選擇的基本考慮以及各項變量的確定

由于2007年、2008年人民幣持續(xù)升值及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所以本文選擇1999年到2006年鎮(zhèn)江市對外貿易與地區(qū)生產總值的數據進行分析,對外貿易分為兩個方面,全部的數據都進行了對數化處理,資料源于歷年《鎮(zhèn)江市統(tǒng)計年鑒》,進口和出口的數值都按相應年份的平均匯率進行了換算,單位為億元。文中所有的計量分析,均使用Eviews3.1計量軟件及SPSS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表1列出了各項相關數據。

根據表1,作出1999年至2006年鎮(zhèn)江對外貿易依存度變化情況圖,如圖1。外貿依存度,亦稱“外貿依存率”或“外貿系數”。一國對外貿易的依賴程度,一般用對外貿易總額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即貿易依存度來表示,比重的變化意味著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所處地位的變化。外貿依存度分為出口依存度和進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出口總額/國內生產總值;進口依存度=進口總額/國內生產總值。從圖1可以看出從1999年到2006年八年間,鎮(zhèn)江的外貿依存度在穩(wěn)定而又緩和的上升,出口依存度在2005年前一直低于進口依存度,到2005年開始逐步超過進口依存度,鎮(zhèn)江市也由基本實現對外貿易平衡到逐步拉大貿易順差,而進口依存度在2004年開始下降,相較出口依存度而言歷年變化趨勢起伏稍大。

2相關性分析

根據表1的數據,運用SPSS軟件對鎮(zhèn)江市地區(qū)生產總值與進出口進行相關分析,得到表2(其中IE、EX、IM 分別代表進出口總額,出口額和進口額)。

表2顯示鎮(zhèn)江市地區(qū)生產總值與進出口貿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949、0.992和0.989。由此可以看出進口額與地區(qū)生產總值顯著相關,而出口額、進出口總額與地區(qū)生產總值為高度相關,相關系數最高的是出口總額與地區(qū)生產總值(相關系數為0.992),結果表明其中出口貿易與地區(qū)生產總值相關性最高,可見出口總額對地區(qū)生產總值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

為了便于分析各因素的變化對產出的影響,消除原始數據中可能存在的自相關性,對表1的數據分別取對數得到時間序列{LNGDP}、{LNIM}、{LNEX}、{LNIE},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作出進口,出口和地區(qū)生產總值的變化趨勢圖,如圖2所示。

從以上兩圖可以看出,原始的樣本序列都呈現共同的上升趨勢,而一階差分后的序列趨勢消失。初步判斷,原始的數據序列是非平穩(wěn)的,而一階差分后的序列是平穩(wěn)的,進口、出口和地區(qū)生產總值之間存在著長期穩(wěn)定的關系。

3回歸分析

3.1 進出口總額與地區(qū)生產總值的回歸分析下面對1999~2006年的進口額、出口額與地區(qū)生產總值的統(tǒng)計數據進行回歸分析。首先對鎮(zhèn)江市1999~2006年度的進出口總額與地區(qū)生產總值進行回歸分析,用LOG(IM)表示進出口總額并作為解釋變量,用LOG(GDP)表示地區(qū)生產總值并作為被解釋變量,使用計量經濟學軟Eviews3.1得到回歸結果如表4。

即 LOGGDP=3.567189+0.548337*LOGIE(1)

t=(13.23062)(10.69430)

Adjusted R^2=0.941845

F=114.3680

因為Adjusted R-squared=0.941845,故該方程擬合優(yōu)度較高,即模型總體擬合良好。 F統(tǒng)計量的P值=0.000039,表明因變量對各個自變量的回歸效果顯著,這說明進口總額與地區(qū)生產總值增長之間存在較強的相關性,回歸系數為0.548337,這也就說明了LOGIE增加1%,LOGGDP就會相應的增加0.548337%,從而表明進出口貿易增長對地區(qū)生產總值增長具有較強的推進作用。

3.2 出口額與地區(qū)生產總值的回歸分析接著對1999~2006年度的出口總額與地區(qū)生產總值進行回歸分析。用LOGX表示出口額,并作為解釋變量;用LOGGDP表示地區(qū)生產總值,并作為被解釋變量,得到回歸結果如表5。

資料來源:表中數據由Eviews3.1軟件計算而得,臨界值是5%顯著水平下的臨界值。

即 LOGGDP=4.120906+0.513560*LOGEX(2)

t=(22.02392)(12.47026)

Adjusted R^2=0.956658

F=155.5073

因為Adjusted R-squared=0.956658,故該方程擬合優(yōu)度較高,即模型總體擬合良好。F統(tǒng)計量的P值=0.000016,表明因變量對各個自變量的回歸效果顯著,這說明進口總額與地區(qū)生產總值增長之間存在較強的相關性,回歸系數為0.513560,這也就說明了LOGXM增加1%,LOGGDP就會相應的增加0.513560%,從而表明出口貿易增長同樣對地區(qū)生產總值增長具有較強的推進作用。

3.3 進口額與地區(qū)生產總值的回歸分析最后,對1999至2006年度的進口總額與地區(qū)生產總值進行回歸分析。用LOGIE表示進口額并作為解釋變量;用LOGGDP表示地區(qū)生產總值并作為被解釋變量。得到回歸結果如表6所示。

即 LOGGDP=3.838507+0.569248*LOGIE(3)

t=(10.94155)(7.447535)

Adjusted R^2=0.886115

F=55.46578

因為Adjusted R-squared=0.886115,故模型的擬合優(yōu)度不是非常高。F統(tǒng)計量的P值=0.000302,這表明因變量對各個自變量的回歸效果不是很好,說明進口總額與地區(qū)生產總值增長之間存在的相關性并非很強,但回歸系數為0.569248,這說明LOGXM增加1%,LOGGDP就會相應的增加0.569248%,從而表明進口貿易對地區(qū)生產總值增長仍有較強的推進作用。但總的說來,該模型的擬合優(yōu)度沒有前兩個模型高,回歸效果相較而言并不很好。

根據以上的回歸分析可以看出:在對外貿易各個方面的因素中,進口增長和出口增長都對鎮(zhèn)江市的經濟發(fā)展都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相比之下,出口的肯定作用更加明顯,而且鎮(zhèn)江自改革開放以來也一直強調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努力發(fā)展對外經濟。從總需求的角度看待地區(qū)生產總值的構成時,可以看出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經濟學家一般都認為出口是發(fā)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引擎,出口是擴大國內市場的一項重要因素,出口持續(xù)擴張,帶動相關產業(yè)的增產以及生產結構與就業(yè)結構相應持續(xù)的調整。同時,進口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可從增加供給的角度表現出來[4],由于改革開放以來,鎮(zhèn)江注重生產資料尤其是先進設備的進口,合理控制其他商品的進口,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擴大進口也能促進經濟增長。

4結論

根據上文的分析,可以得出:從相關性分析中看出進口額與地區(qū)生產總值顯著相關,而出口額、進出口總額與地區(qū)生產總值為高度相關,而從回歸分析中又得出進口增長和出口增長都對鎮(zhèn)江市的經濟發(fā)展都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相比之下,出口的推動作用更加明顯。

但鎮(zhèn)江市出口的擴大還停留在初級發(fā)展階段。所以,必須以科技為本, 加快出口部門的技術引進和技術革新速度, 促進鎮(zhèn)江地區(qū)出口產品質量、附加價值以及技術與資本含量的不斷提高, 帶動出口產業(yè)結構不斷優(yōu)化和升級。同時, 盡可能發(fā)揮出口企業(yè)的技術擴散效應,帶動相關企業(yè)的技術進步,進而實現經濟的可持續(xù)增長。另外,政府在政策、資金等方面應著重扶持那些出口競爭力強的生產性企業(yè),并組建大型的國際貿易集團以擴大影響,帶動鎮(zhèn)江市出口擴大[5]。

要充分發(fā)揮外商直接投資對鎮(zhèn)江市經濟增長的正效應。首先, 今后的引資工作重點,應從數量上的增加轉向質量上的增長,不應把彌補國內資金缺口作為引進外資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在于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和市場競爭機制,提高外資利用水平,促進鎮(zhèn)江市經濟由粗放型向集約化方向轉化。其次,政府的產業(yè)政策應鼓勵外資進入農業(yè)、高科技產業(yè)、環(huán)保、基礎設施等優(yōu)先發(fā)展領域, 允許外資公平參與重大工程或公共項目的公開競爭招標。再次,政府的科技政策應鼓勵其建立研究開發(fā)中心和網絡,使其成為我市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鎮(zhèn)江市工商政策應促進外資企業(yè)降低社會交易成本,取消各種不合理收費,簡化登記手續(xù)和縮短登記時間。

進口也是影響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一方面,緊缺的大宗資源性原材料進口,緩解了資源約束的壓力,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供應的缺口,促進鎮(zhèn)江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另一方面,進口中往往包括大量的先進設備和先進技術,它雖然不會直接對地區(qū)生產總值總額產生正向的促進作用,但是,大量先進設備和技術的進口會促進科技進步和生產率的提高,促進經濟集約化增長速度的提高,從而導致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促進地區(qū)生產總值增長率的提高,技術優(yōu)勢的提高,最終會帶動整個經濟和貿易的快速發(fā)展。

在當代國際分工發(fā)展日益深入的情況下,要想獲得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離不開對外貿易的帶動作用。對外貿易能不能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促進一個城市的經濟發(fā)展,與能否制定合適的貿易政策,并適時加以調整有很大關系。受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影響,國際貿易和國際市場的格局會發(fā)生較大的變化,為進一步增強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鎮(zhèn)江市需要拓寬貿易渠道、擴大貿易范圍,發(fā)展多方位、多品種的貿易,擴大進口貿易與出口貿易總量[6];全面推動出口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合理調整產業(yè)和貿易結構,在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信息化以及節(jié)能減排、清潔生產、綠色環(huán)保等重點領域加快高新技術研發(fā)和利用,轉變外貿增長方式[7] [8],而鎮(zhèn)江市在造船技術、汽車制造技術、蠶桑技術具有比較優(yōu)勢,應在這方面加快產業(yè)升級換代,加強循環(huán)發(fā)展利用,以增強產業(yè)發(fā)展能力;要求外貿企業(yè)一定要重視人力資源開發(fā),加強對人才的培訓和培養(yǎng),通過人力資本的積累來改善出口結構[9];必須實現從對外貿易觀念的創(chuàng)新到對外貿易戰(zhàn)略政策,體制的創(chuàng)新,直到貿易構成和貿易工具的全面創(chuàng)新[10],以促進貿易和經濟的全面增長。

參考文獻:

[1]高鴻業(yè).西方經濟學(第二版)[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0: 56-70.

[2]約翰?穆勒. 政治經濟學原理[M].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7: 15-20.

[3]呂聯(lián)泰.鎮(zhèn)江統(tǒng)計年鑒2006[M].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06:52-90.

[4]董秘剛.我國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相關性分析[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11-12.

[5]石傳玉,王亞菲.我國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南開經濟研究,2003,(1):53-56.

[6]王坤,張書云.中國進出口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統(tǒng)計與決策,2004,(2):75-77.

[7]趙陵,宋少華.中國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的經驗分析[J].世界經濟,2001,(8):l4-20.

[8]司訓練, 黨興華. 外資引入對我國經濟發(fā)展的作用研究[J].西安理工大學學報,1997,13(3):289-293.

[9]張敏,喬延青.對外貿易對江蘇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分析[J].江蘇統(tǒng)計應用研究,2000,(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