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簡述創(chuàng)新意識的含義和特征范文

簡述創(chuàng)新意識的含義和特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簡述創(chuàng)新意識的含義和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簡述創(chuàng)新意識的含義和特征

第1篇:簡述創(chuàng)新意識的含義和特征范文

關鍵詞: 重慶市萬州區(qū) 美術教學《門》教案 教學模式

一、教學理論

《美術課程標準》總目標指出:“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美術活動,激發(fā)創(chuàng)意,了解美術語言及其表達方式和方法、運用各種工具、媒材進行創(chuàng)作,表達情感與思想,改善環(huán)境與生活、學習美術欣賞評述的方法,提高審美能力,了解美術對文化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獨特作用。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备鶕佬g教學目標和美術學原理,任何一件美術作品都要有一個變化過程:繪畫過程同文學創(chuàng)作一樣,具有“雙重轉化”性。首先,是現(xiàn)實生活、客觀事物向認識“主體”即作者“頭腦”的轉化,它要依據“反映論”的精神,能動地、本質地、真實地將現(xiàn)實生活轉化為作者的認識(觀念和情感),這是由事物到認識的第一重轉化;其次,是作者的觀念和情感向文字的轉化,它要遵循表現(xiàn)論的原則,這是由認識到表現(xiàn)的第二重轉化①,但繪畫的第二重轉化的作品是畫面而不是文字罷了。

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A?科瓦廖夫在《文學創(chuàng)作心理學》中說:“任何創(chuàng)作過程都包括兩個方面,這就是:第一,個體在反映現(xiàn)實的過程中積累生活印象,舍此,任何創(chuàng)作都是不可思議的。第二,對這些印象進行創(chuàng)造性加工和把這項工作的成果用語言表現(xiàn)的形式投射出來。換句話說,創(chuàng)作過程不是別的,而是雙重的變換過程,就是:第一,把外部刺激激的能量變換成知覺的顯示或現(xiàn)實的形象。第二,把形象變換成作為形象客觀化、物質化的體現(xiàn)的文字描寫?!雹谕瑯?,美術創(chuàng)作的作品是畫面而不是文字罷了。

“從事物到認識到表現(xiàn)”。由事物到認識,這是第一個轉化。它要依據“反映論”的精神,能動地、本質地、真實地將現(xiàn)實生活、客觀事物轉化為畫者的認識,即觀念和情感。從事物到表現(xiàn),是第二個轉化。它所遵循的是“表現(xiàn)論”的原則,美術教學最基本的要求有三:一是繪制得出,二是繪制得好,三是有創(chuàng)意。要繪制得出,就要在第一個轉化上下工夫;要繪制得好,就應在第二個轉化上花力氣,要繪制得有創(chuàng)意,就要在多看、多想、多動腦筋。要繪制得出、繪制得好,繪制得有創(chuàng)意,就要做到養(yǎng)成三種習慣;一是多畫速寫或者多寫生,收集素材;二是要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法;三是要多看多想象,用美術語言表現(xiàn)好美術作品。因此,我們既要全面認識“雙重轉化”的辯證關系,又要重視寫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教學目標

(一)觀察、認識與基本造型元素,運用形式原理進行造型活動,增強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二)通過對各種美術媒材、技巧和制作過程的探索及實驗,發(fā)展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xiàn)能力。

(三)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敢于創(chuàng)新與表現(xiàn),產生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

(四)了解設計與工藝的知識、意義、特征與價值及“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知道設計與工藝的基本程序,學會設計創(chuàng)意與工藝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發(fā)展關注身邊事物,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根據意圖選擇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進行初步的設計和制作活動,體驗設計、制作的過程,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船力。

(六)樹立勤于觀察、敏于發(fā)現(xiàn)、嚴于計劃、善于借鑒、精于制作的行為習慣和耐心細致、團結合作的工作態(tài)度,增強以設計和工藝改善環(huán)境與生活的愿望。

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形成健康人格,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現(xiàn)、評價的能力。

三、操作程序

在學習和借鑒先進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的基礎上,結合多年來的實踐經驗,構建了義務教育階段美術學科教學基本模式:視覺感受―自主嘗試―解惑示范―探索想象―操作實踐―評價拓展。

(一)視覺感受

感受寓認識,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自主嘗試

1.初步認識。教師提出學習要求,明確學習目標。學生初步認識教材,了解教材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要求。

2.學生嘗試。在學生自己初識教材的基礎上,學生嘗試技法,教師巡回查看,發(fā)現(xiàn)問題。

(三)解惑示范

1.教師講解專業(yè)知識,解決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教師直接示范基本技法,解決技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四)探索想象

1.欣賞啟發(fā)。欣賞名作,欣賞同齡人的作品。

2.啟發(fā)想象。(1)想象表現(xiàn)內容;(2)探索表現(xiàn)方式。

(五)操作實踐

1.學生作業(yè)。

2.教師巡回指導。個別問題個別指導,共同問題集體指導。

(六)評價拓展

1.學生作業(yè)展示、評價,教師小結本節(jié)課學習情況。

2.拓展課題相關內容,讓學生廣泛了解美術其他表現(xiàn)形式和知識。

四、課例及評析

七年級上冊第8課《門》教案

學習目標:(1)能對門的文化背景和門的造型設計意圖闡述自己的見解。(2)能對1―2種門的結構功能做出較詳細的描述,對門的造型材質的色彩進行簡單的評述。(3)能設計一個門,并畫出效果圖。

教學重點:了解門的文化背景,能對門的造型、材質做簡單描述。

教學難題:設計一個門,并畫出效果圖。

教學過程:

1.視覺感受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非常榮幸和同學們一起度過今天的美術課,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圖片。

(播放視頻)

師:剛才我們欣賞了這么多精美的門的圖片,同學們有沒有興趣和老師一起來了解門的歷史、功能、樣式等知識?

2.自主嘗試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了解今天的學習目標,請同學們快速閱讀了解。

(1)出示學習目標

①能對門的文化背景闡述自己的見解。

②能對1―2種門的結構功能做出較詳細的描述,對門的造型、材質和色彩進行簡單評述。

③嘗試設計一扇門,畫出效果圖并簡述設計理念。

生:快速閱讀。

師:了解本課的學習目標之后,請同學們按照要求自主學習。

(2)出示自主學習要求

自主學習閱讀課本P30―31內容。

①門的作用是什么?

②門大致有哪幾種類型?

③能從門的造型、色彩、裝飾、材質、蘊含的文化等方面進行簡單闡述嗎?

師:同學們結合課本找出問題答案,做好記號。

師:現(xiàn)在我們檢測一下同學們自學的情況。請同學們說說自己能夠解決的知識。

生:我知道門的作用是門是建筑的出入口,一開一關聯(lián)通或隔斷房子內外的兩個空間。

生:門大致有皇宮貴族門,園林景致門,普通民居門,現(xiàn)代家居門這幾種類型。

師:非常好,那位同學說說第三問的答案?好像同學們對第三問還不能很好地解決,沒關系,我們大家一起來合作探究解決。

(出示課件)

(3)小組合作學習

①欣賞圖片,從材質、色彩、造型、裝飾、蘊含的含義等方面了解和感受。組長做好記錄。

師:請同學們注意自己小組合作的學習任務。

②出示學生合作學習任務。

1組分析皇宮貴族門――(5組點評)

4組分析普通民居門――(2組點評)

3組分析園林景致門――(7組點評)

8組分析現(xiàn)代家居門――(6組點評)

師:好,同學們交流結束了,現(xiàn)在各小組做好準備,把你們了解到的知識指派組員發(fā)言和大家分享。請1小組同學分析皇宮貴族門,5小組補充點評。

1組生:我們覺得制作工藝復雜,造材講究,威嚴華貴,是權利、地位、富貴的象征,反映了森嚴的等級制度。

5組生:1組同學從造型,文化方面分析得很好,我組覺得還有色彩方面,皇宮貴族門的為朱紅色,上面還有金黃色的門釘和鋪首,門釘的數量代表等級的高低。

師:兩組同學回答的都不錯,鼓勵一下。請4組2組的同學分享一下你們的成果。

4組生:我們覺得民居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實用美觀,樸素,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民族風格、傳統(tǒng)韻味。

2組生:我們認為,民居門雖然樸素,但有很強的實用性,特別是牧民的氈房實用性非常強,因為牧民放牧時是流動居住,氈房可以隨他們流動。另外,由于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的民居門的造型還體現(xiàn)出了民族的。

師:非常不錯,民居門既有實用性又有美觀性,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智慧的結晶。下面有請3組7組同學。

3組生:造型別致,選材講究,能增添景色的層次,營造一種錯落有致的情趣,使人在進入時不斷感受到新的畫面。

7組生:我們贊同3組同學的觀點,補充一下我們發(fā)現(xiàn)園林景致門的造型以幾何圖形或圖案為主,有的門還結合地勢修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師:我國園林由于歷史背景和文化傳統(tǒng)而風格迥異,各具特色,不僅花草樹木盡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順應自然參差錯落,力求與自然融合,達到“雖由人做,宛自天開”的境界。好有請6組8組同學。

8組生:我們覺得現(xiàn)代家居門造型別致,選材廣泛,中西和壁,工藝先進,極富現(xiàn)代氣息,體現(xiàn)了人們新的審美觀點。

6組生:8組同學總結得很完整,我們小組認為現(xiàn)代家居門簡潔自然,顏色也多樣,可根據自己喜好隨意選擇。

師: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我們從造型、色彩、材質欣賞了各類門,認識了門除了具有實用性以外,不同時代,不同用途的門還蘊含著獨特的文化。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設計一扇門呢?

3.解惑示范

師:不過要想設計一扇門,剛才的知識還不夠,我們還要了解門的基本構造才行。請看屏幕:

師:講述門的構造。

師:了解了門的構造之后,我們到底怎樣來設計一扇門呢?

教師示范門的設計方法和步驟。

方法:第一步:構思(設計什么主題的門);第二步;構圖;第三步:描繪。

步驟:構圖定位,畫大體輪廓,細致描繪,整體調整。

師:老師剛才給你們做了示范,也講了創(chuàng)造門的方法,現(xiàn)在我請同學們想一想你準備創(chuàng)造什么樣的門?

4.探索想象

(1)欣賞各種門設計作品

(2)啟發(fā)想象

(3)生說自己的創(chuàng)作想法。

5.操作實踐

師:同學們的想法很好,現(xiàn)在就請按作業(yè)要求創(chuàng)作一道自己喜歡的門。

作業(yè)要求:創(chuàng)作一扇既實用又有趣的門,如商場、學校、公園、山莊、風景區(qū)等。

作業(yè)要求:(1)造型簡潔;(2)形式新穎;(3)主題明確。

學生作業(yè),教師巡回輔導。

6.評價拓展

自評互評:(1)有創(chuàng)意――40分;(2)體現(xiàn)了主題――20分;(3)造型新穎――20分;(4)較好地表現(xiàn)了特色――20分。

作品展示,教師評價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大家充分開啟了智慧之門,發(fā)揮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熱情,創(chuàng)造了這么多扇精美的門,希望以后同學們多發(fā)現(xiàn)美并能用所學創(chuàng)造美。

(欣賞世界各種有象征意義的大門設計。)

注釋:

①慶錫劉.基礎寫作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85:5-6.

②[蘇]A?科瓦廖夫,著.程正民,譯.文學創(chuàng)作心理學.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51.

第2篇:簡述創(chuàng)新意識的含義和特征范文

關鍵詞:地理課程標準;比較;中美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性環(huán)境、能源、生態(tài)等問題日益突出,顯示出地理學在解決這些問題上的巨大優(yōu)勢,人們重新開始審視地理在教育中的價值與地位。在這樣國際地理教育改革的大趨勢下,中美兩國先后開始制定和頒布了國家地理課程標準,開展以標準為基準的地理教學改革。相對于美國來說,我國復雜的地理教育發(fā)展歷程,是我國的地理教育相對落后,對比分析兩國現(xiàn)有地理課程標準,對我國進一步修訂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和地理課程的改革,具有參考和借鑒意義。

一、中美地理課標比較

(一)課程性質

我國地理課程標準主要描述了地理的學科特性,而對于地理課程性質沒有太多的描述,只是提及地理課程跨“人文與社會”和“科學”兩個領域。美國地理課程標準在強調地理學科的重要性的之外,大量說明學習地理知識對學生學習和生活的變化,具體描述學習地理對學生。如果能將兩國地理課程性質結合起來,會更加完整,有利于把握地理教學的真諦。

(二)基本理念

兩國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大致相同的,都已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為基礎,強調地理課程對生活的重要性。但同時,美國地理課程標準缺乏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評價,而我國對于地理對生產生活的具體影響沒有進行闡述,只是簡單概括。

(三)課程目標

我國地理課程目標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部分,這是我國地理課程標準的一大特色。美國課程目標包括總體目標、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并明確標示出各個學齡層所應達到的知識和技能要求。與美國相比,我國地理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較為籠統(tǒng),比較零散,沒有形成體系。美國結合課程內容制定了詳細的課程目標,依據其各學齡層的知識和技能目標是遞進的、有層次的、螺旋上升的。

(四)內容標準

美國地理課程標準設置了一套完整的內容體系,從幼兒園到初中再到高中,進行通盤考慮和設計。按“學段+學習領域+目標”進行安排。而我國地理課程標準分初中和高中兩個階段,初中采用“主題分級”式陳述標準,高中則分為必修1、必修2、必修3和選修兩個部分。但現(xiàn)實教學中,教師為保證教學質量,并不能做到依學生認識水平和學習能力進行教學,同時初高中地理教學內容存在重復和脫節(jié)。

在內容的表述表達方面,美國地理課程地理標準采用典型案例的方法圍繞展開論述,運用大量清晰、有力的動詞,對內容標準闡述的比較準確。我國則主要運用“說明”、“描述”、“了解”、“學會”等動詞概括性的列出教學內容要求,力求做到不拘泥于知識點的束縛。但這種處理方法過于“粗化”,不利于教 師對其適當的把握和運用。

(五)評價標準

兩國都有對于課程標準的具體評價標準,在評價手段上兩國都采用了結果目標陳述的方式,告訴人們學生的學習結果是什么,即在地理學習上,學生應知道什么和能夠做什么。但在實施上,美國非常注重課程內容陳述的清晰、具體、全面、詳細,而且還分層次遞進地反映了對不同年級段學生的不同期望。我國標準雖然也用了行為目標的陳述方式,但在行為動詞的表述上不夠精密準確,意義接近,如“說出”、“說明”、“描述”、“知道”、“了解”、“懂得”、“學會”等,究竟有何區(qū)別,程度如何,難以把握,也就難以把它們作為評價的尺度進行操作。而且,我國標準只分成初、高中兩個階段、粗略地陳述了對學生的要求,所以標準本身作為評價尺度的實際操作性不強。

二、對我國地理課程標準的啟示

一是優(yōu)化知識體系結構,加強連貫性。美國地理課標內容標準部分由六大要素和十八項標準組成, 標準以六要素為主線, 每個要素中包含幾條標準, 每個標準又按學年階段來分述, 十八項標準分別由三個階段加以實施。明確地提出了從幼兒園到高中階段為止的地理教育的連貫性,呈螺旋式上升,更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

而我國的標準是分初中和高中兩個階段來制定的,缺少層次性,初中和高中的銜接存在間斷。所以, 有必要從整體上架構地理課程標準, 把小學階段的社會課程中的地理部分、初中階段的地理教育和高中階段的地理教育統(tǒng)一結合起來。 研制成一本統(tǒng)一的地理課程標準, 從而在體系結構上體現(xiàn)出通盤考慮、整體設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也加強了體系結構的層次性和遞進性,實現(xiàn)初高中的順利銜接,讓學生順利建構知識。

二是以國家地理課程標準為準, 制定地方地理課程標準。美國在20 世紀 90 年代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特別注意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的關系。既在國家的層面上建立共同的全國性課標,又考慮地區(qū)間的差異, 鼓勵和資助各州編制各自的課程框架, 并在這些標準和框架下對課程設置、教材選擇、師資培訓和評價等領域作出相應的改革。美國的 38 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qū)都依據國家地理課標制定了各自的課標, 其他 12 個州有的已決定不采納國家地理課標, 有的仍處于開發(fā)或實質性修改的階段。同美國相比, 我國的國土更加遼闊, 各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人文特征、師資狀況與教學的硬軟件設施條件等諸多方面存在著更大的差異, 所以有必要依據各個地區(qū)自然人文環(huán)境的總體特征和教育發(fā)展的水平狀況, 在國家地理課標的基礎上, 研制、實施自己的地理課標。

三是知識要點粗化,說明及教學要求細化。美國地理課程標準中對于每一個知識點針對不斷學齡進行詳細的說明和指導,學生通過哪些方法、工具已達到怎樣的水平,獲得怎樣的能力。目的在于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而不拘泥于具體知識點的束縛,同時課程標準的說明和教學要求細化則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課程標準。我國地理課程標準表述上大量使用了“了解”“比較”“舉例說出”“運用”“簡述”等具體的行為動詞,指出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但其動詞本身含義模糊,不利于理解運用,應進行詳細的說明。

四是加強學生地理技能的培養(yǎng),開展探究性學習。地理技能是學生應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它可以使學生用地理思維來問題、做出理性決策。在我國地理課程標準中有對于地理技能培養(yǎng)的具體條目,卻只作為識記知識的輔助。而美國的新標準中,地理技能和地理知識的內容是平行的,并且每項要求都用了很大的篇幅來具體闡述。對比可以看出,我國課程標準中對學生地理技能培養(yǎng)的重視度不夠。另外,我國課程標準對地理技能的要求還處于比較淺顯的層面,比如讀地圖、使用地球儀、進行地理觀測等等 ,基本停留在學生日常生活中對這些技能的使用。不可否認,這些技能對促進學生掌握地理知識、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幫助作用,但若想真正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這些僅限于應用方面的技能要求是遠遠不夠的。其中開展探究式學習就是不錯的辦法,相對于片面的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這種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的方式無疑是一種很好的掌握知識的方式,學生會在這樣探究性的過程中達到構建知識結構、深刻理解學科知識的目的,還能開發(fā)智力、啟迪智慧,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生只有在真正的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中才會啟發(fā)思維。因此,我國的課程標準中應加強對地理技能的培養(yǎng)要求,多多開展探究式學習。

參考文獻:

第3篇:簡述創(chuàng)新意識的含義和特征范文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主要環(huán)節(jié)、實施、更新思想觀念

一、關于探究式教學的含義

探究就是對世上任何事情和所有事物的認識。探究存在于我們生活實際的各個方面,有人稱這樣的探究為普通探究,它既無研究范圍的限制,也無研究方法的限定。普通探究包括許多分支,其中之一便是科學探究??茖W探究是在一定的信念和假設指導下進行的。它可以是指學科領域里的探究,即科學家提出關于自然界的問題,尋求答案,深化理解的過程;也可以是指學生在課堂中所進行的探究,即學生用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領悟科學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包括觀察、測量、制作、提出假設、進行實驗、提出模型和交流等。“探究學習”的倡導者是美國芝加哥大學施瓦布(J.J.Schwab,1909~)教授。他強調學生學習方法與過程,認為探究式過程和方法適合在理科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并進一步指出,教師的新技術和習慣,不是命令學生學習,而是教授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自我汲取知識的能力。在初中教學中把科學領域的探究引入課堂,使學生通過類似科學家的探究過程理解物理概念和科學探究的本質,并培養(yǎng)相應能力的教學方式稱之為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不是某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范圍較廣的教學方式。它可以有許多種類型。例如我們用理論探究的方式學習知識是探究;學生自選課題,設計實驗,解決問題也是探究。探究教學還包含了許多種教學方法,如,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法等等。因此,探究教學可以選擇不同的層次和水平切入,可以是簡單的概念獲得,也可以是由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可以從一個現(xiàn)象、一組數據、一些資料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也可以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去探究;可以從具體的情境入手,讓學生概括出相關知識,也可以提出抽象的問題,讓學生推理分析。

“探究式教學”的課堂具有明確的研究目標和研究目的,它是為了達到某種結果或某種目的而精心設計的,教師可以根據活動的難易程度以及學生知識和能力水平,進行程度不同的指導。例如,問題的來源,可以是學生自己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師通過特殊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的,甚至可以是教師或教材提出的。又如,數據的收集,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調查,親自收集數據,也可以給出實驗數據讓學生分析并作出解釋,甚至將數據和數據的分析方法都告訴學生。在物理學的教學中,不但要學到知識,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故此教師不應是傳統(tǒng)授業(yè)、解惑,而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yǎng)其學習方法,培養(yǎng)自我汲取知識的內部能力。這種方法與能力的獲得,其主要渠道就是在“探究學習”為模式的探究式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之中。

二、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在<<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科學探究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其中要素有: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盡管科學探究沒有絕對固定的程序,但仍有一般的程序可循。而這個一般程序是學生做探究的必要知識,也是完成一個完整探究過程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所以,教師在探究教學中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程序上的“工作單”,讓學生學習探究。結合課堂教學實際,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比較好的形式可有以下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提出問題

猜想與假設評估與交流

設計實驗分析和論證

進行實驗

結合八年級上冊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人教版)第五章第四節(jié):探究串聯(lián)電路中電流的規(guī)律,把探究式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進一步說明:

探究式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探究:串聯(lián)電路中電流的規(guī)律

提出問題串聯(lián)電路中各點的電流之間有什么關系?

猜想與假設猜想:問題的可能答案

設計實驗邊討論交流—邊合作設計,內容包括:

1)所用實驗器材、

2)所設計的實驗電路圖、數據記錄表

3)簡述實驗步驟

進行實驗實驗要求:

1.把測量數據記在自己的表格中

2.把操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扼要地寫下來

注意: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處在打開的狀態(tài)

2.連入電流表時不要連錯

分析和論證主要內容:1.測量結果說明了什么?

2.跟你的猜想或假設有何差異?

3.能得出什么結論?

結論:Ia=Ib=Ic

評估與交流主要內容:1.操作中有沒有什么失誤?

2.測量結果如果不正確,其原因是什么?

3.為自己的正確觀點進行答辯。

4.你在實驗中是否發(fā)現(xiàn)了新的問題?想不想進行探究?

完成反饋練習

探究式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為教師設計教學策略提供參考的框架,為教師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了幫助。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涉及全部,也可涉及部分,要根實際適當安排突出不同環(huán)節(jié)的探究活動。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思維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雙向互動為原則。教師要啟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聚合思維,使學生處于一種不斷發(fā)散與聚合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狀態(tài),以順利推進科學探究進程。

探究式教學改變了過去偏重于知識的傳授、強迫學生記憶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師“一言堂”教學,而且教學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更靈活地掌握新知識;這種教學法同時也消除了過去學生的學習中的緊張、枯燥、厭煩、苦惱等情緒,而且還覺得學習“易”、“趣”、“活”。

三、關于探究式教學的實施

(一)課前的準備

教師課前應讓學生對課題提前預習,明確探究目標,收集有關資料,收集身邊一些生活、生產用品作為實驗器材的補充。另外,教師還應精心備課,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實驗能力,創(chuàng)設探究活動引導過程中的問題情境。教師在設計問題情境時要有目的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促進學生產生質疑、困惑、探索求解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動機。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的表現(xiàn)需要有一定的激發(fā)條件,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問題,營造一種學生能夠明顯意識到的疑難情境,使學生產生認識上的困難或困惑,從而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探索。同時,要有意識地設計觀察習慣的養(yǎng)成和觀察能力培養(yǎng)的內容。

(二)課堂上的實施

一、營造有利探究的情境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和探究動機

1.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首先,努力創(chuàng)設“教師一學生”及“學生一學生”間民主、平等、自由、寬容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消除探索學習過程中的恐懼心理,有一個心理安全感,全身心投入學習探索與創(chuàng)造之中。在學生做實驗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室里四處走動,與各小組進行交流,傾聽學生的問題和想法,不時評價學生的探究進程并確定適合學生學習的下一步計劃。

其次,要改變傳統(tǒng)的“學生被老師牽著走”的做法。教師要充分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探索學習的潛能,激勵學生探索學習;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觀點和思維。建立師生間、學生間的密切合作關系,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與合作。

最后還有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對物理現(xiàn)象的好奇心、神秘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動機,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和實踐性。必要時,教師把學生集中起來,通過演講、示范或討論等形式提供其他信息。

2.創(chuàng)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圍。

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和科學工作中。個人之間和團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干出一番大事,要想有所發(fā)明創(chuàng)造,只有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教師在安排科學探究活動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良好素質。

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教師在引導學生獨立探究的基礎上,必須重視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和交流活動。由于經驗背景的差異,探究者對問題的理解常常各異,在探究者共同研討、交流,彼此表達與相互傾聽,具有一系列價值:(1)探究者通過“相互交流”,明白了對問題別人也可以有其他的不同解釋,有利于他們擺脫自我中心的思維傾向;(2)在合作、相互表達與傾聽中,探究者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外顯化,探究者可以更好地對自己的理解和思維過程進行審視和監(jiān)控;(3)在討論中,探究者之間相互質疑,其觀點的對立及相互指出對方的邏輯矛盾,可以更好地引發(fā)探究者的認知沖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認識;(4)探究者之間交流、爭議、意見綜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靈感,促進彼此建構出新的假設和更深層的理解;(5)探究中的合作、分享與交流,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貢獻各自的經驗和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從而使探究者完成各單個探究者難以完成的復雜任務。因此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圍,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和交流活動,使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傾聽他人的探究經驗,并進行客觀的比較和鑒別,從不同的角度改進自己的學習經驗,提高認識,克服獨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確理解所獲得的知識。

此外,在教學中讓探究小組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充分討論,交流意見,不但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還培養(yǎng)和提高了學生的物理表述能力。探究教學課堂應成為學生鍛煉物理表述能力的最佳場所在。師生、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中,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用準確的科學語言表述自己的探究過程、所得證據和觀點,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的機會作書面、口頭表述。簡明準確的物理表述是物理思維過程的反映,也是“探究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培養(yǎng)和提高物理表述能力更是學生具備良好物理素質的需要。

二、善于通過物理實驗探究自然過程。

在物理學中,許多自然事物的本質屬性要通過實驗才能揭示。所以對于實驗的宏觀現(xiàn)象,對于實驗中數據的變化,要善分析,要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通過數據的變化來抽象出概念或規(guī)則,所以探究實驗的過程,往往就是獲得知識的過程。例如在歐姆定律教學中開展探究式學習,在掌握電流強度、電壓和電阻三個物理概念基礎上,根據實際引導學生利用控制變量法,改變電流的大小,分別研究電流與電壓;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從實驗數據得出歐姆定律,并在應用中加以鞏固和深化,沒有實驗來學習也是很抽象的,若通過儀器的數據變化來分析,就容易理解了。

物理實驗是引導探究性教學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橋梁”和“中介”。在教學中應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物理儀器,讓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實驗探究。同時,在學生做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應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發(fā)問的時間和批判的時間。

三、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在探究式教學的引導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更加清楚地觀察實驗現(xiàn)象,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助于幫助學生進行理性思考,從而通過現(xiàn)象歸納出本質和規(guī)律。

在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中,重視與信息技術(互聯(lián)網)相結合??梢詮娜齻€方面運用互聯(lián)網等現(xiàn)代技術:一方面,學生可以考慮從互聯(lián)網上尋找信息和資料為自己手頭的探究服務。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運用某些計算機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第三,現(xiàn)在,我國的許多網站中出現(xiàn)了“基于互聯(lián)網的探究性學習”,學生可以在互聯(lián)網上注冊,選擇探究課題,申請指導教師,在開展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隨時通過互聯(lián)網記錄下自己的進展情況,由網站安排的指導教師(如專職人員、志愿者)隨時對學生的探究計劃和行動進行質詢和指導。

如優(yōu)異研究院、大眼睛科技教育網等都是這樣把探究式學習與互聯(lián)網技術結合起來的真正體現(xiàn)互動學習的良好嘗試。這樣的嘗試,有利于促使“每一個學生都投身于探究式學習之中”這一理想的實現(xiàn)。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學習模式向現(xiàn)代學習模式的轉變。

四、關于探究式教學教育觀念的思考

從哲學觀點來看,個體教育實踐是受教育觀念的支配與影響的,而教育觀念對教育行為的影響往往是潛在的和不自覺,因此教學改革首先是思想觀念的改革。我們在學習一種新的教學方法的時候,首先是研究它的原理和指導思想,任何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或課堂教學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學思想的指導下進行的。一個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掌握科學的教育理論,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點,更新觀念,提高對“探究式教學”的認識,在工作中就能表現(xiàn)出更大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取得顯著的教育效果。

1、從注重教學的結果轉向注重教學的過程

"重結果輕過程"這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的弊端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而“探究式教學”則重在學習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思維方法、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提高?!疤骄渴浇虒W”的“成果”不一定是具體的、看得見的,按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機制來說,其“成績”并不是很好,因為,它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的意識。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習者是否掌握某項具體的知識或技能并不重要,關鍵是能否對所學知識進行運用,從而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造。換句話說,探究式學習的過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結果。

在物理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中的教師要把重點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過程上,教學中正視探究自然的過程,要通過過程的探究而獲得知識。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fā)現(xiàn)真理,掌握規(guī)律。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思維得到訓練,既增長了知識,又發(fā)展了能力。

2、從注重統(tǒng)一規(guī)格的知識傳授轉向注重關照學生個性的全面發(fā)展

傳統(tǒng)教學中,讓學生每個方面都要按統(tǒng)一規(guī)格平均發(fā)展。備課用一種模式,上課用一種方法,考試用一把尺子,評價用一種標準。這種"加工廠"般的學生生產模式不符合學生實際,且壓抑了學生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導致現(xiàn)行課堂教學中的許多問題和矛盾的產生。探究式課程改革要求需要我們的教師去關注、去研究學生的差異,并非好學生才有能力開展探究,應該給每一個學生參與探究的機會,注意引導同學們讓每一個人都對探究活動有所貢獻,讓每一個學生分享和承擔探究的權利和義務。對于某些有特殊學習困難的學生和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學生,應給予他們特別的關照和積極的鼓勵。同時探究式教學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協(xié)作的能力,發(fā)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另外還要求讓每個學生擁有健康的身心,優(yōu)良的品質和終身學習的愿望與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從而實現(xiàn)全體學生的發(fā)展,以及學生個體的全面發(fā)展。

3、從注重掌握知識轉向注重知識技能的應用

“探究式教學”重在知識技能的應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識的多少。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習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概念的學習,通過概念來了解事物的性質;第二層次是規(guī)則的學習,懂得概念與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第三層次是問題解決的學習,即運用概念和規(guī)則來解決問題。“探究式教學”主要應用在第三層次的學習,其目的是發(fā)展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它與一般的知識、技能學習的根本區(qū)別。在這一點上,“探究式教學”與發(fā)現(xiàn)學習、啟發(fā)式教學等學與教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在形式上,“探究式教學”具有發(fā)現(xiàn)、探究的特點,但在內容上,其側重點在于問題的解決。從應用性的基本特點出發(fā),“探究式教學”還帶有綜合性的特點。綜合運用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予以解決;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內容可能是跨學科的。與一般的掌握知識、運用知識、解答問題(習題)的教學活動相比較,“探究式教學”使學生學習更接近于人們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因而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學以致用是物理學基本特征,注重知識技能的應用為物理探究提供廣闊的空間。為什么電視機的屏幕能夠顯現(xiàn)各種顏色?為什么滾燙的開水和涼涼的冰棍都能冒出“白氣”來?為什么聽聲音我們就能知道是誰在說話?……教師應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工廠、建筑工地、碼頭等地去觀察,看看哪些地方用到了所學物理知識。如學習“浮力”后,可去碼頭看看船舶上標著的“吃水線”,搞清輪船的排水量是怎么回事。學習了“簡單機械”后,到建筑工地去看看大吊車,看看它哪部分是杠桿,哪部分是輪軸,哪部分是滑輪組,然后進一步觀察這些部分是如何協(xié)調運用的。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教師要提醒學生處處留心,把所學知識和實際運用聯(lián)系起來,才能真正學好物理。

4、重視探究中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對學生的要求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更要有創(chuàng)新的能力,所以現(xiàn)代學校教育不僅要有文化傳遞的功能,更要有發(fā)展人的個性,提高人的素質,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能力的功能。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離不開一定的知識基礎,而這個基礎應該是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的有機結合。間接經驗是前人直接經驗的總結和提煉。直接經驗則是學習者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的感悟和體驗。間接經驗只有通過直接經驗才能更好地被學習者所掌握、運用,才能轉化為個人經驗體系的一部分。探究活動中,學生對問題也會出現(xiàn)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會有不同的感受和體驗,這些學習體驗可以彌補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缺口。因為“創(chuàng)造”不僅僅是一種行為、能力、方法、而且是一種意識、態(tài)度、觀念和精神,有創(chuàng)造的意識,才會有創(chuàng)造的實踐?!疤骄渴浇虒W”應強調學習體驗的重要地位。

探究過程中的挫折、錯誤、彎路甚至失敗,對學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在親歷探究過程中,學生經歷挫折與失敗、成功與興奮,這其中的許多感受和體驗是他們理解科學的本質、理解科學精神的意義與價值的基礎。即使有些探究,學生走了彎路,遭遇挫折和艱辛,甚至最終也沒有找到問題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于教師直接給出解釋,但學生仍從這一親歷過程中學到了不少東西。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原來科學研究這么不容易,科學家真了不起。”“我以前就聽說過科學的道路并不平坦,只有那些在崎嶇的小路上不畏艱險、勇于攀登、堅忍不拔的人,才能征服最高的山峰??墒菍τ谔剿餍枰磺粨系目茖W精神這一點,今天通過這次挫折與失敗,我才真正有些初步的感受和體驗了。”“實驗結果竟然與我們預期的差別這么大,怪不得老師告訴我們不能想當然地看問題?!?/p>

5.在強調探究式教學的同時,要注意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