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文

陶行知的德育思想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陶行知的德育思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陶行知的德育思想

第1篇: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文

一、勇當主人――培養(yǎng)積極態(tài)度

幼兒猶如剛剛升起的太陽,充滿希冀和光芒,幼兒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他們對陌生而神秘的事物充滿好奇,思想幼稚單純,正是人格塑造的絕好機會。陶行知先生在他的“主人教育”中提出:“小孩子是國家的小主人,要做自己的主人,做大自然的主人?!蔽覀円獜男∨囵B(yǎng)幼兒的主人翁意識,形成良好的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積極主動態(tài)度,我在平時的各項活動中有意識地訓練他們的主人意識,讓他們勇當小主人。在區(qū)域游戲活動中,我只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如在“現在我當家”角色表演中,我說:“誰愿意扮演小主人和小客人?”許多孩子爭相舉手。我只向他們簡單說明表演的要求,其他也沒有多加指導,沒想到他們的自主發(fā)揮得出乎意料的棒。扮演客人的小蘭和小明敲門說:“請問這是小敏家嗎?”扮演小主人的小敏微笑著說:“是的,請問你們是什么人?你們有什么事嗎?”“我們是你媽媽的朋友,今天正好路過這兒,順便來看看你媽媽?!毙√m回答道:“哦,我媽媽剛剛出去買菜,一會兒就回來,你們進來坐會兒,先喝杯茶?!毙∶暨呎f邊去倒茶。“叔叔、阿姨,請喝茶。”小敏給客人遞上熱茶,“謝謝!小朋友,你真懂事!”小明邊接過茶杯邊夸獎?!安豢蜌?,爸爸、媽媽不在家,現在我當家!”小敏自豪地說。真是人小鬼大,沒想到他們的想象力這么豐富,表演大方自然,真是個不簡單的小主人。

在平時的音樂、手工、繪畫等活動中,我都注意讓學生當學習、活動的主人,將活動時間留給他們,將展示表現的機會讓給他們。我只是在旁邊欣賞鼓勵,適時助他們一臂之力,推動他們進步,促使他們形成“我的生活我做主,我的人生我做主”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

二、互為感化――培植健康情感

健康的情感是健全人格的基石,幼兒的情緒變化是無常的,我們要培養(yǎng)他們適度的情緒反應,形成他們尊重、關愛自我和他人的意識。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可以互相傳染感化的,在幼兒教育中不僅老師可以感化學生,也可以幼兒之間互相感化。

小兵的爸爸是一個殘疾人,父母離異后跟爸爸生活。許多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甚至還有人笑話他沒有媽媽。這樣的境況讓他萬分痛苦,嚴重的自卑心理使得他自我封閉。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多次找小兵談心,企圖溫暖感化他,但是我的努力沒有能夠融化他那冰冷孤寂的心。于是,我想到依靠小朋友們的力量。我找來幾個班上的活躍分子,說出我的想法:“小兵的爸爸殘疾,家境貧寒,又沒了媽媽的關愛,你們每個人都有溫暖的家庭,天天幸福快樂,可不可以把你們的快樂和幸福與小兵分享,讓他也能開開心心?”“老師,小兵很可憐,讓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吧!”可愛懂事的孩子們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議。他們課后主動接近小兵,和他聊天,拉著他到室外一起玩游戲,有些小朋友還將自己帶來的牛奶、糖果分給小兵品嘗。小兵有了朋友,不再孤獨,臉上有了笑容,集體的溫暖終于讓他冰封的心靈融化。

集體的力量無法估量,沒想到孩子們的作用竟然比老師還要厲害,我們應多依靠集體,在集體中開展思想道德教育,通過幼兒之間的相互感化,以情移情,用愛傳愛,培植每個人的健康情感。

三、生活歷練――培養(yǎng)堅強意志

陶先生說過:“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鄙罴唇逃覀儜陨顬樵慈層變涸谏钪袑嵺`歷練,使其脆弱的意志變得堅強健實。

實踐活動是鍛煉學生意志的最佳途徑,比說教來得有效。我們要讓幼兒親歷實踐活動過程,讓他們看到自身的優(yōu)缺點,學會克服缺點,自我調控,增強他們的耐挫力,磨煉他們的意志力。我經常組織幼兒開展郊游活動,帶他們到學校周邊的農莊去觀賞游玩。游玩過程中,我不僅給他們介紹花花草草、農田莊稼的名稱、用途等科學知識,欣賞領略自然風景,陶冶美好情操,還培養(yǎng)他們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訓練他們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力。我還組織他們到幼兒園鄰近的一些大型公司去參觀。在參觀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認識了一些大型機械,知道了這些高科技產品的功能,而且見識了工人師傅的辛勞,感受到勞動的價值,感悟到科技的魅力。在此過程中,他們更加堅定了好好學習、奮發(fā)向上、自強不息的意志。

第2篇: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文

  學習陶行知思想教育心得1

  默默從事教學多年來,一直以為“在其位,謀其職”就是把書教好,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教育學生作一個品行端正的人。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范,這樣才能為人師表。教師素質重在師德,教師職業(yè)道德充分體現了教師特有的職業(yè)思想、職業(yè)情操。教師要做好學生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重視教師職業(yè)道德培養(yǎng),是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培養(yǎng)新世紀人才的關鍵。教育是事業(yè),是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為祖國教育事業(yè)無私奉獻的敬業(yè)精神,還要有新時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觀念,要有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

  作為一名教師是無尚光榮的,要有高度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教師對人才的培養(yǎng)和文化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起著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師工作,就必須首先熱愛教育事業(yè)。忠誠教育事業(yè)是教師職業(yè)道德培養(yǎng)的靈魂。高校是我國進行系統(tǒng)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肩負著培養(yǎng)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任。教師是高校落實以德治國方略、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是實現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生力軍。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沒有崇高的理想和為祖國教育事業(yè)無私奉獻的敬業(yè)精神,是不能擔當培養(yǎng)人才、造就人才重任的。

  在當代,教師只有從根本上掌握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神實質,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才能較大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覺悟和師德修養(yǎng),樹立較強的事業(yè)心和社會責任感。隨著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新形勢和新任務對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yè)道德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成為新世紀的優(yōu)秀教師,除了學識淵博、教學得法之外,還應有更高的追求,這就是以育人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靈為己任。這是沒有功利目的的,而是完全出于對社會、對學生一生負責的責任感。能承擔如此重任,那么首先教師自己做人的層次要高,要做有德之人,有為之人。

  學習陶行知思想教育心得2

  對于陶行知本人,知道他很有名氣,是杜威的弟子,關于他的教育思想,我只知道他提出過什么“生活即教育”這么一個標題,除此以外,我對其就渾渾然了。就如在《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中“序二”所寫:“大面積的中小學教師只知陶公其人,未知陶公其說,更別說把陶公的教育思想付諸教育實踐了,繼而有所發(fā)展了?!贝俗髡吒赋觯骸耙粋€沒有讀過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國做教師呢?”讀到此,雖然我不同意他的說法,但足以可見陶公在中國教育界的影響之深遠。于是在閑暇空余之時,我拜讀了陶公的教育名篇,現把所讀、所想、所悟零碎記錄下來。

  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弊鹬貙W生還要學會欣賞學生,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基礎差、紀律松散的學生更要努力發(fā)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把這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當你面對“恨鐵不成鋼”的學生時,當你面對家庭和社會的煩惱時,一定要冷靜。如果我們把指責、批評、抱怨,換成啟發(fā)、表揚、激勵會是另一種情景。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尊重學生,就要學會寬容與接納學生。寬容即理解,是對學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種特殊尊重。有人這樣透視教師的寬容,很值得思考:教師對學生的內心深入的寬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和空間,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啟頓悟,進行有效的教育,并培養(yǎng)他們的判斷是非的能力;教師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寬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個性思想火花,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教師對學生特殊行為方式的寬容,是尊重個性發(fā)展特點,使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展示自我,發(fā)展自我;教師對學生情感的寬容,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對教師而言,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在非原則問題上以大局為重,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意味著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

  學習陶行知思想教育心得3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弊鳛橐幻鈽s的人民教師,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還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創(chuàng)新的理念。通過閱讀《六位教育家》,學習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關事跡,自己作為教師從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學到的東西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愛崗敬業(yè)。

  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yè),要對教學工作有“鞠躬盡瘁”的決心。要做“有目的,有遠慮,有理想”的人。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yè),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無私奉獻,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苯處煹穆殬I(yè)有苦也有樂,平凡中見偉大,只有愛崗敬業(yè),不斷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獲。教師不僅僅是在奉獻、在燃燒,而且同樣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華。教師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但是苦中有樂,樂在其中。教師最大的樂趣就是照亮了別人,充實了自己。

  二、要有愛心。

  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qū)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在這點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加強師生情感,用愛心培養(yǎng)學生。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只講付出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這種愛是神圣的,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愛學生,怎么愛才是真正的愛。近來一些輿論批評某些教師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師”。好多教師都認為,學生的優(yōu)點,不夸跑不了;學生的缺點,不批改不了。因此,他們總是批評、訓斥、否定學生,而很少鼓勵、表揚、肯定學生。其實,在老師的眼里不應有教不好的孩子,愛學生就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用簡單粗暴的做法對待學生或歧視學生。應當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四、提高自身素質。

第3篇: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文

關鍵詞:杜威;陶行知;超越;生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3)02-0221-02

杜威是美國實用主義的傳播者,被稱為20世紀西方最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師承杜威的教育理論,不斷創(chuàng)新,在批判中繼承,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提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具有獨創(chuàng)性和實踐性的生活教育思想,嘔心瀝血,為中國的教育事業(yè)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曾稱他為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當前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需要每個教育工作者深入實際,有選擇地接受外國教育理論,確保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始終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

一、陶行知對杜威教育思想的超越

(一)教育目的的超越

杜威的教育目的就是要為資本主義國家培養(yǎng)良好公民,將實用主義哲學與美國教育實際相結合,注重教育的個體本位與社會本位的統(tǒng)一。陶行知早年雖然受到杜威的很大影響,但又不完全照搬其思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認識論基礎,可以概括為‘在勞力上勞心’,這一命題突破了杜威思想”[1],他主張培養(yǎng)“在勞力上勞心”的現代人,能夠為勞苦大眾服務、改造社會的人。從陶行知一生辦學的實踐來看,在黨的幫助下,培養(yǎng)出一大批教育工作者、藝術人才和為革命獻身的干部,這與杜威培養(yǎng)壟斷資產階級接班人的教育目的是有本質區(qū)別的。

(二)教育內容的超越

陶行知的教育內容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彼w現的大教育、終身教育思想,實現了對杜威教育理論內容的超越。

1.“教育即生活”與“生活即教育”。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是把社會生活引進學校,貌似將在天空中的鳥兒關到籠子里,然后再模擬自然界,創(chuàng)造一個封閉的生活空間。而陶行知主張“生活即教育”,讓學生走出校門,到社會中去實踐,到勞苦大眾中去體驗生活,接受教育。他極力主張“生活即教育”,并身體力行,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對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偉大,方不至于偏狹,他強調生活與教育的和諧發(fā)展。

2.“學校即社會”與“社會即學?!薄6磐鲝垺皩W校即社會”,吸取一些社會生活到學校里面做樣子,讓學生模仿和體驗,而并不是真正的社會生活。而陶行知則進行了超越,提出“社會即學?!保J為生活教育“不是摩登女郎的金鋼鉆戒指,而是冰天雪地下的窮人的窩窩頭和破棉襖”[2].他把學校放到社會里面,使學校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社會生活需要什么樣的教育學校就提供什么教育,但并非要取消學校教育,“說我們在企圖取消學校教育,絕非我們的本意”[3],將學生從學校里面解放出來,讓學生投入社會的洪流中接受教育,發(fā)展成才。

(三)教學方法的超越

杜威主張“做中學”,從經驗主義哲學出發(fā),認為生活從屬于教育,把社會縮小進學校,采用實驗主義教育法。而陶行知主張“教學做合一”,強調親知,從人民利益出發(fā),深入廣大農村和農民生活,主張“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生活教育”[4]。他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批判繼承古今中外的教育學說,從而改造發(fā)展成為具有獨特風格和內涵的教育新理論。正如他自己總結的那樣:“我的生活教育思想,大半都是從資產階級、大地主以及老百姓中的啟發(fā)而來的。自然,我的思想,不是抄襲他們的,他們有的只啟發(fā)我想到某一面,有的我把它反過來,就變成了真理,有的是不能想出來的,是要群眾動手才能看到。動手很重要,這個東西創(chuàng)造一切”[5]。他說:“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6]?!笆略鯓幼鼍驮鯓訉W,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7]。教法、學法、做法應當合一。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的方法與他的生活教育理論走向了完美的統(tǒng)一。

二、當代價值分析

(一)哲學理論價值

1.尊重矛盾的特殊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由于杜威和陶行知二人所處的社會背景和國情不同,因此制定的教育目標和內容方法也就不同。這啟示我們今后的教育改革要遵循實際情況,要根據國情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制定教育目標和內容方法,根據受教育者的身心發(fā)展情況進行各方面教育改革。正如陶行知所說:“以前的教育,都是象拉東洋車一樣。自各國回來的留學生,都把他們在外國學來的教育制度拉到中國來,不問適合國情與否,只以為這是文明國里的時髦物品,都裝在東洋車里拉過來,再硬灌在天真爛漫的兒童的心坎里”[8]。

2.用聯系和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事物不是一成不變和靜止的,而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陶行知雖師從與杜威,但是卻不是照抄照搬杜威理論和經驗而是超越了杜威,根據我國當時的社會發(fā)展的狀況在批判中發(fā)展、創(chuàng)新和超越教育理論和實踐,為我國教育事業(yè)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今后我國的教育改革也應在批判中繼承前人的教育成果,找出適合我國當前教育和國情的道路,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豐富教學實踐,切實提高教育質量。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國今后的教育改革應在社會生活中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親身實踐,融入社會生活。形成家庭、學校、社會的合力,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要改變原有的灌輸式教育,要讓學生參與到教育過程中,參與到豐富的課堂教學活動、學?;顒幽酥辽鐣嵺`中,實現教學做合一。

4.走與人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陶行知深入農村和農民,獲得第一手的生活資料。教育也要貼近人們生活。教育要走群眾路線,為大眾服務,不能脫離群眾。這給我國今后的教育改革以深刻啟示,教育要貼近生活,教育內容要與社會發(fā)展狀況和受教育者身心發(fā)展情況相適應,使受教育者能夠學以致用,真正實現自身價值,融入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中。

5.不斷揚棄,在批判中繼承和發(fā)展。周洪宇先生的“繼承中的超越與超越中的繼承”[9]評價非常貼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是結合中國國情對杜威理論的成功改造,“正是由于陶行知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外來文化的批判繼承,并創(chuàng)造性地加以運用,才得以形成其生活教育理論。其理論之所以能夠產生深遠的影響,乃至于現在依然能夠看到它的智慧的光芒,其原因也正在于此”[10]。同樣我們當今的教育理論也要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實現螺旋式上升。

(二)教育實踐價值

1.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實現教育過程的和諧。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實現教育效果的優(yōu)化。陳桂生教授認為:“教師是否平等地對待學生,不只是教師與某個、某些學生之間的個人關系問題,它牽涉到把學生訓練成順民還是國家與社會未來的主人問題”[11]。教師要以身作則,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當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礎上時,它才會成為一種現實的力量[12]。有了信任為前提的主體參與,學生才能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和諧共處。教師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潛能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立人格,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教學相長,創(chuàng)設多元平臺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如面談、筆談、電話交談、網絡對話、短信交流等方式,抑或是通過班會、團隊活動來交流,在和諧中溝通,在溝通中和諧。不光重視學生智育,還要注重學生的德育、美育、體育,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統(tǒng)一,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社會生活。

2.實現教育的生活化,使教育回歸生活。在生活中進行教育,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多管齊下,使學生成長的環(huán)境得到凈化和升華。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言:“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13]。離開了生活,教育就成了無源之水,“離開了參與社會生活,學校就沒有教育的目標,也沒什么目的”[14]。只有植根于生活實際,教育才具有深厚的基礎和強大的生命力。生活的目的不在于作為終極目標的盡善盡美,而是在于持續(xù)不斷的改善,在于持續(xù)不斷的成長與進步。筆者認為今后我們的教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和完善。首先,要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將學生看作獨立完整充滿活力的主體,以友善的途徑使生活逐步內化為自身的實際行動,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其次,在生活中發(fā)掘新的教育內容。根據我國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和道德個體發(fā)展狀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生活狀況,不斷發(fā)掘新的德育內容。社會在轉型期充斥著各種良莠不齊的信息,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科學教育、網絡教育、生態(tài)教育等都應成為我們不斷創(chuàng)新的教育內容。再次,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生活的指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行為和心理特點,幫助學生適應生活,擴大人際交往,提高社會技能,促進學生自身的和諧健康發(fā)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陶行知否定了杜威以主觀唯心主義為基石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創(chuàng)造了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根基的生活教育理論,陶行知本人的勇于探索和創(chuàng)新超越精神以及他的理論貢獻、對教育改革的突出成就在今天看來都有極其重要的借鑒意義和指導價值。因此,今后應繼續(xù)繼承和發(fā)揚陶行知先生的理論實踐成果和優(yōu)秀品質,從而促進我國當代教育體制改革,實現教育過程的和諧有序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章開沅,唐文權.平凡的神圣―陶行知[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207-208.

〔2〕方與嚴.陶行知教育論文選輯[M].北京:三聯書店,1949.3.

〔3〕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蘇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245.

〔4〕董寶良.陶行知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90.

〔5〕潘冷云.現代生活與現代教育[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1.21.

〔6〕董寶良.陶行知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25.

〔7〕董寶良.陶行知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25.

〔8〕華中師范學院教育科學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17-18.

〔9〕周洪宇.繼承中的超越與超越中的繼承[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3(4):27.

〔10〕諶安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探源[J].云夢學刊,2006(4):118.

〔11〕陳桂生.略論師生關系問題[J].教育科學,1993(3):7-11.

〔12〕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29-30.

第4篇: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文

一、陶行知幼兒教育思想產生的背景

陶行知的幼兒教育思想產生的背景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是中西教育思想結合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而逐漸形成的。

(一)鄉(xiāng)土文化背景。陶行知博大的儒學底蘊、徽州獨有的厚重文化是在他特有的家庭熏陶和故鄉(xiāng)侵染下孕育的。陶行知父親曾是一位道德文章俱佳的晚清秀才,母親勤儉持家、好學求真,因為生活條件所限,陶行知的啟蒙教育由他父親在家中完成,但正是這種良好的家庭熏陶,才培養(yǎng)出了陶行知畢生教育為民、勇于奉獻的精神,成為工農大眾所喜愛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故鄉(xiāng)徽州不僅僅是著名的徽商的故里,更是徽州文化的發(fā)祥地,文化底蘊傳承千年,陶行知潛移默化地受到良好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罩萑藢W風極佳,這造就了陶行知治學的良好習慣;徽州人重視教育,注重從小抓起,這也深深影響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徽州人鄉(xiāng)土觀念很重,成功的商人往往回鄉(xiāng)資助教育,而良好的教育成果也會反過來促進徽州的社會經濟發(fā)展,這對陶行知將教育作為畢生事業(yè)的思想起了關鍵的作用。

(二)政治經濟背景。陶行知所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許多有識之士均將改變落后狀況的希望放在了教育事業(yè)之上,陶行知正是這些知識分子中的代表。這個時期中國采用舊式教育的方式方法,陶行知自身的求學經歷使他充分認識到這種教育是無法“救國”的。唯有讓教育走向大多數的平民,從根本上改變廣大民眾的精神面貌,才能實現教育救國的夢想。

(三)我國近代落后的幼兒教育現實。我國近代的幼兒教育是在二十世紀初才剛剛開始,但是學習的內容、方式,不是照搬日本的幼兒教育,就是帶有西方宗教色彩的文化滲透。民國以后,雖然政府提出要加強幼兒教育,但缺乏具體的實施辦法,國內幼兒教育的發(fā)展主要靠一些私人的資助和提倡,或是教會辦學。后,新式教育開始在國內興起,但是農村幼兒教育仍幾乎為零。于是,陶行知提出并親自實踐建設中國的、平民的、鄉(xiāng)土的、省錢的幼兒教育。

二、陶行知幼兒教育思想的形成過程

(一)萌芽期。陶行知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期間,對于德國幼兒教育之父福祿貝爾的幼兒教育理論和實踐、意大利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創(chuàng)立的幼兒教育法,都十分感興趣,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時,他也關注著世界各國的教育發(fā)展狀況,并期待針對國內落后的教育狀況,以“教育”實現救國。

(二)發(fā)展期。1926年開始,陶行知發(fā)表了多篇關于幼兒教育的文章,這一時期的陶行知已經深刻認識到了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并且開始針對當時幼兒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制定了具體的改革措施。將女子幼兒教育和農村幼兒教育看做未來發(fā)展幼兒教育的重點,認為幼兒教育應該切實保護好幼兒的身心健康,加大對平民幼兒教育的投入力度。

(三)實踐期。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曉莊師范學校成立幼兒師范學院,并且在他的奔走努力下,中國第一個鄉(xiāng)村幼兒園成立。陶行知強調要將生活材料用于教學之中,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幼兒教育的方法。后來在他以及一些幼兒教育先驅者的努力下,以陶行知具體鮮明幼兒教育思想為目標的幼兒園紛紛建立,給當時的中國幼兒教育,尤其是農村幼兒教育帶來了曙光和希望。

三、陶行知幼兒教育思想的基本內涵

陶行知幼兒教育思想的基本內涵主要有:1.強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強調對人的教育要從小做起,重視人格的培養(yǎng);強調兒童是祖國未來發(fā)展的希望,尊重兒童的人權,培養(yǎng)和鼓勵兒童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2.在中國普及幼兒教育。他認為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根本,要改變過去忽視幼兒教育的思想和態(tài)度;要改變辦園的方式方法,普及農村幼兒教育,普及女子幼兒教育;要改變教師的培養(yǎng)制度,形成專業(yè)化的幼兒教師隊伍。3.要創(chuàng)辦中國的、省錢的、平民的幼兒園。

第5篇: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文

關鍵詞:變形計;易虎臣;生活即教育《變形計之少年何愁》講述了城市富二代易虎臣和農村孩子吳宗宏兩個人互換七天生活的故事。七天時間,變形取得成功。城市少年易虎臣從一個厭學、煩躁、手機控、時刻注意形象的“小流氓”公子哥變成懂得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對待朋友、如何對待學習的乖乖少年;走出大山的鄉(xiāng)村少年吳宗宏開闊了視野,感知城市生活的壓力,不再自卑,更加鄖浚更加自信。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在《變形計之少年何愁》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陶先生認為,人們在社會上的生活不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過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過糊里糊涂的生活,便受糊里糊涂的教育。

一、《變形計》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兩位主人公都在“變形”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尤其是富二代公子哥的轉變,更是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第一,同學之間的交往生活使他善良的性格得以彰顯,關愛小伙伴的生活教育令他反思“父愛如山、母愛似?!钡纳羁毯x。在鄉(xiāng)村學校,易虎臣注意到一位個頭矮小、長相較黑、經常獨處但唱歌有模有樣的孤兒“小黑”,易虎臣經常照顧不合群有時還被欺負的小黑。打籃球時要求大家多給小黑投籃的機會,私下教小黑跳街舞,親自煮粥并親手喂給生病的小黑吃,幫助小黑聯系到多年未見面的正在服刑的父親,還幫助小黑完成了見父親一面的愿望?;氐缴钲诤蠼o小黑捎去新鞋,叮囑他要大膽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打電話叮囑好朋友多關照小黑??吹竭@樣一個用心去關愛小伙伴的“公子哥”,你相信他還會繼續(xù)討厭、疏遠同樣關愛他的父母和老師嗎?

第二,參加勞動鍛煉,勞動生活教育使易虎臣體會父母工作的艱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易虎臣看到山村學校的孩子們每次都要在上學時背足一周的糧食,還要自己砍柴和生火做飯,而且頓頓吃洋瓜,很少吃得上肉。自己幾雙鞋換著穿,這里的孩子卻是一雙鞋一年穿到頭。雖然有些不情愿,易虎臣還是參與了喂豬和沖廁所,而他主動煮的第一頓飯竟然是為了生病的“小黑”。影片中,易虎臣流著眼淚道出了真情:這里的生活使他感受到了父母的不容易,為自己以前的行為給父母帶來的痛苦感到懊悔。

第三,山村教育落后、教室破舊、生活艱苦,但絲毫沒有阻擋孩子們翻山越嶺求學的熱情,與自己“身在福中不知?!毙纬甚r明對照,這樣的生活教育令他要懂得珍惜現在擁有的,懂得感恩父母。

二、《變形計》的重要教育意義

《變形計》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當代實踐和完美詮釋,對青少年、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第一,對于青少年,觀看了《變形計之少年莫愁》,他們會對號入座,在潛意識里展開對人物行為的思考,會隨著主人公思想的轉變而發(fā)生微妙的變化,促使他們“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則內自省也”,這些都是“生活即教育”潤物細無聲的功效所在。很多事情換位思考一下,嘗試著走別人的路,會明白很多,理解很多,坦然許多。

第二,對于家長,更要知道孩子每天在家庭中生活,接受著家庭生活的教育。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只有以身作則,無不良嗜好,才能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家長應掌握關愛孩子的尺度,愛不能缺失,也不能泛濫,缺失了愛的溫暖會使孩子孤獨、自卑甚至恐懼,而溺愛會使孩子孤傲、任性、唯我獨尊。掌握關愛孩子的方法,走進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的心聲,不把大人的觀點強加給孩子,要考慮他們的實際情況和感受。易虎臣的父母深知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不想讓孩子受苦,因此滿足孩子的一切物質要求。這是用錯了愛的方式,不經歷艱辛就不會懂得珍惜,來得太容易的東西總是被人忽視,被認為理所當然。

第三,對于教育工作者,在感嘆“生活即教育”力量之偉大的同時,考慮如何拓展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如何因人制宜和因材施教。充分利用青少年較強的可塑性,引導他們過健康向上的生活至關重要,因為過什么樣的生活就會受什么樣的教育,就塑造成什么類型的人。如何創(chuàng)造出適合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苦難”學校,特別是創(chuàng)造出適合問題學生身心良性發(fā)展的“苦難”學校是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變形計之少年何愁》通過對城市公子哥易虎臣成功變形的演繹,充分詮釋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彰顯了“生活即教育”思想的現實活力,不但對主人公本人具有轉變思想的教育意義,而且對青少年、對家長、對教育工作者、對所有觀眾都具有教育意義,促使大家思考如何通過創(chuàng)造“生活”情景來實現“教育”的目的。

第6篇: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文

關鍵詞:生活教育;教學做合一;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7-0266-02

一、重視幼兒教育,奏響生活教育的序曲

通過創(chuàng)設區(qū)域游戲,讓幼兒在玩中學,玩中求進步。建筑工地是男孩子們最喜愛的游戲,為了營造一種寬松、自由的游戲氛圍,為幼兒提供開放的游戲時間、空間、材料,利用廢舊的牛奶盒制作了有一定高度的圍欄,在圍欄的里面鋪上了軟軟的地墊,并投入了一大筐的木質積木,幼兒在里面可以無拘無束地游戲,并能依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搭建的內容、合作伙伴等。這樣幼兒成了游戲的主人,激發(fā)了他們游戲的愿望和興趣,他們能在玩的過程中手腦并用,積極思考,促進身心發(fā)展。幼兒在堆砌高樓的過程中,發(fā)現大樓總是不牢固容易倒塌,經過多次嘗試,發(fā)現大樓的底層一定要結實,因此孩子們把大的積木放在下面,這樣大樓一層層地蓋上去才能蓋得又高又牢固,在搭建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學會了思考,還培養(yǎng)了耐心和細心。孩子們搭建好高樓后,為了使搭建的內容更豐富,他們還帶來了家中的小汽車和很多玩具來豐富建筑工地,使它變得更有生機。

通過創(chuàng)設娃娃家、理發(fā)店、超市、小菜場等游戲,讓幼兒在玩的同時知道了社會各領域的分工。在玩之前,我首先帶領幼兒參觀每個區(qū)域,向幼兒介紹各個區(qū)域里的材料,然后讓他們聯系生活經驗,通過啟發(fā)性的提問,說一說應該怎么玩。如:娃娃家里有什么?娃娃家里應該有哪些人?引發(fā)幼兒思考。接著讓幼兒自己分工,誰來當爸爸,誰來當媽媽,誰來當寶寶,充分給予幼兒自主選擇的機會。其他的游戲也是如此,他們各司其職當起了營業(yè)員、顧客、店長、媽媽等玩得不亦樂乎。在玩的同時,幼兒不但享受到了快樂,也增長了不少知識,幼兒的角色意識也增強了。當然避免不了會遇到困難,幼兒能在遇到困難后自己解決,這正是教育的價值所在。

二、主張教學做合一,唱響互補的旋律

“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學也不成為學?!边@是陶行知先生的至理真言。適當的游戲活動,可以帶給兒童快樂、愉悅的情緒,發(fā)展樂觀進取的個性,而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在游戲中沒有外在的限制,能夠身心放松,充分表現自己,實現個人愿望,他們通過操縱材料、物品,控制所處的環(huán)境,體會自己的力量和自信,從成功中獲得愉快的體驗。那么怎樣才能把陶先生教學做合一的方法融入我們的課程中呢?這需要教師抓住契機,積極引導。

我在區(qū)域里投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材料供幼兒操作、擺弄。在一節(jié)課結束后,我會把有價值的材料投放入區(qū)域中,讓幼兒再次操作,加深幼兒的印象。比如一節(jié)數學課《大和小》教完后,把本次的操作圖片投放到數學區(qū),讓幼兒操作,我提供兩個操作盆,讓幼兒按大和小的分類把這些東西區(qū)分開來。在幼兒掌握以后再過渡到按顏色區(qū)分大小,不但可以可持續(xù)利用讓幼兒再次操作,而且增加了難度,提高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在美術課《有趣的糖果》結束后,我們在區(qū)域中提供了不同種類的包裝紙和海綿,讓幼兒自己動手簡單制作各種各樣的糖果,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我們可適當提高制作難度,如可請幼兒先剪裁,然后自己設計包裝紙,再進行包裝。在游戲中,教師常常過分的地追求游戲的結果,而剝奪了幼兒在游戲中的積極性,所以,不要過多地限制,而是應該大膽地讓幼兒去探索。

三、顯因材施教,重全面發(fā)展

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尊重幼兒在發(fā)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p>

幼兒具有不同的個性特點,教師參與幼兒的游戲中,能幫助這些幼兒增強角色意識,使他們在游戲中更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和游戲的樂趣。這時,教師的介入和指導要把握好動機和分寸,以不干擾幼兒的游戲為前提,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不同的指導。如一個總愛充當主要角色的幼兒,他的主意多,也會支配別人做事情,有組織活動能力,但對人態(tài)度不夠和氣。對于這類幼兒,教師一方面可繼續(xù)發(fā)揚他的長處,另一方面要幫助他克服缺點,以游戲的口吻提醒他:“你很能干,如果你說話的時候能再溫柔些,做事的時候能多聽聽別人的想法,那你的朋友就會更多哦!”又如一個非常膽小、孤僻的幼兒,很少參加游戲,只是拿個玩具,時而擺弄玩具,時而看著別人玩。對于這類幼兒,教師可手拉著手去參加其他幼兒的游戲活動,或者可以請能力強的幼兒帶領他一起游戲,和他一起到超市去購物,到娃娃家去做客,到理發(fā)店去理發(fā),到小菜場買菜。慢慢地,他就一定會和其他幼兒接近,一起游戲。

第7篇: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文

關鍵詞:生活教育;六大解放;美術活動;運用

《綱要》中指出:“幼兒美術教育是幼兒的一種體驗表達活動,是學前兒童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引導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并創(chuàng)造美的特殊藝術活動。”幼兒美術教育在幼兒園教學工作中屬于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開發(fā)幼兒智力、培養(yǎng)其良好個性、發(fā)展生活學習中的觀察力、想象力、執(zhí)行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幼兒的美術教育活動,通過開展有效的美術活動,來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fā)展。那么,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fā)展呢?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六大解放”等教育思想對幼兒園美術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應結合教育實踐,把陶行知教育思想靈活、巧妙地運用到美術教育當中,從而提升和發(fā)展幼兒各方面的能力。

1將美術教育融入生活,激發(fā)幼兒對美術活動的關注和興趣

陶行知提出:“在生活中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苯逃褪巧睿罹褪撬囆g的源泉。新《綱要》也明確提出幼兒園教育應該結合生活、將課程生活化的觀點。由此可見,幼兒園美術教育應回歸幼兒生活。

1.1教育內容貼近幼兒生活

幼兒園美術教育內容要適合幼兒,我們應該盡可能多地從幼兒角度出發(fā),了解他們的興趣和需求。在選擇、創(chuàng)設美術活動內容時,盡可能多地選擇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并且貼近幼兒生活、能將幼兒帶入體驗情境,這樣他們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行動的積極性就能夠被激發(fā)出來。并通過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表現,找出他們的興趣點,個性化的鼓勵他們發(fā)揮想象、積極創(chuàng)作,從而達到計劃活動時的理想成效。

1.2提供生活化的美術材料

藝術源于生活,進行美術活動的材料可以是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動物、家庭中的生活用品、廢棄物品等,將這些物品進行重新設計和利用,就可以直接用于美術教育。如我們可以用樹葉進行樹葉拼貼畫、用廢舊瓶子制作小汽車、用稻草制作草編娃娃等等。因此,我們要充分挖掘、利用幼兒身邊的各種美術教育資源和材料,開展形式多樣的美術教育活動,不斷豐富幼兒創(chuàng)作表現的途徑,讓幼兒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1.3創(chuàng)建生活化的教學環(huán)境

美術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環(huán)境熏陶,我們應為幼兒設計和提供生活化的環(huán)境,從而增加幼兒美術教育的形式,使幼兒感受美術帶來的愉悅。如在開展美術活動時,我們一方面可以運用實物、圖片的收集和展示,另一方面可以結合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幼兒建立體驗感強、有趣味的生活化教學場景,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進步、自然而然的主動學習。

1.4帶領幼兒走進生活

美術不僅是與家庭生活的聯系,其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著聯系。幼兒創(chuàng)作的基礎主要就是生活經驗,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感受到的充分的帶到創(chuàng)造中,就為創(chuàng)作作品的個性化建立了基礎。因此,我們應多帶領幼兒出去,讓他們親自去感受自然、感受生活,尋找、發(fā)現和體驗生活中的美好。如看看多變的天空、生命力頑強的小草,撿撿樹葉、聞聞小花,觀察小動物等等。

2教、學、做合一,引領幼兒個性化發(fā)展

陶行知主張“教學做合一”,強調實踐是獲取知識的途徑。美術活動應該將重心建立在生活上,讓幼兒加強實踐,在教中學,學中學,做中學,從而提高幼兒生活實踐的能力。如在小班美術活動《送給媽媽的禮物》中,先出示了許多不同造型的小包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欣賞、了解小包的主要特點。接著,我一邊仔細的講解、一邊親自展示制作小包的過程,這就是教師在做中教。然后在引導幼兒動手操作的時候,啟發(fā)幼兒思考:怎樣設計出有自己特色、與眾不同的小包。幼兒們先是思考,然后一邊做、一邊想,這就是一個即有思想又有行動的做中學的過程。做到這樣的教、學、做合一,在最后作品展示時,就能呈現出許多非常富有創(chuàng)意和個性的小包。

3因材施教

根據幼兒不同的表現進行個性化的教育,提高各自的能力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幼兒間存在著個體差異。在美術活動中,我們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尊重差異。根據每個幼兒的能力水平和學習特點“因材施教”,促進不同能力水平幼兒獲得不同層次的提高。在教學方法上,可根據幼兒的能力水平和接受能力進行差異教學,使每個幼兒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fā)展;在材料投放上,要提供相應層次水平的操作材料,滿足每個幼兒不同的需要;在指導方式和要求上,也應不同,使每個幼兒的能力水平都能得到相應的提高,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

4“六大解放”,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

第8篇: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文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多元思想;創(chuàng)新性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9-0013-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教育內容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其在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面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社會經濟制度和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發(fā)展,社會生產力與科學技術的日趨進步,面對日益嚴峻的學習壓力、就業(yè)壓力以及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念等影響,當前諸多高校學生的思想觀念常常會誤入歧途。如果沒有正確、科學、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則后果十分嚴重。作為新時期的高校思想政教育工作者,我們要能夠積極、主動地對于目前高校學生所遇到的觀念沖突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并給予良好的執(zhí)行能力支持,構建創(chuàng)新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才能夠更好地推動目前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進程的健康發(fā)展。

一、構建創(chuàng)新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模式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其內涵在于“教學工作者按照一定的社會需要,對于受教育者進行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影響,進而將社會發(fā)展過程之中一些良好的思想道德原則、價值觀念等轉化為受教者本身的涵養(yǎng)、素質等長期過程”。至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基礎教育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較,則更是一項邏輯性和系統(tǒng)性較強的工作,其教育對象是我國未來社會的精英人才,由此可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是否科學對于我國未來社會的整體發(fā)展具有著重要意義,這直接詮釋了構建創(chuàng)新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模式的必要性。需要我們注意的是,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體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內容,其每一項內容體系都不是單一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邏輯性較強的完整體系,這直接要求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以模式創(chuàng)新帶動內容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和需求。

二、創(chuàng)新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面臨的相關問題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之中,雖然已經取得了較大成果,但是仍存在諸多問題。例如,目前各高校在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點時對于社會發(fā)展價值給予了較高重視,但是卻相應地忽略了人的發(fā)展價值所在,這直接導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無法牢固實踐以人為本的思想。目前,從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來看,仍然較大程度地采用的是命令與說教的形式,此類“行政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很難讓學生切實地體會到在教學中自身的主體性地位,進而也很難激發(fā)學生自我發(fā)展的斗志和愿望。目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學內容過于陳舊、缺乏新穎性,致使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不能更好地聯系在一起。再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過程之中,往往又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即過于注重形式而輕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例如,許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之中,為了減少工作量,或是為了“構成一定的影響力”,因而過于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表面形式,“場面”很大,但實際效果甚微,尤其是較少對學生中存在的經常發(fā)生的問題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這直接導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往往都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而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領域實際發(fā)展相分離。久而久之,學生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體參與性不足,進而很難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

三、實施創(chuàng)新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在于構建創(chuàng)新型的師資隊伍

眾所周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之中,作為高校思想教育的組織者——教師在實施創(chuàng)新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要實施創(chuàng)新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關鍵在于構建創(chuàng)新型的師資隊伍。那么,創(chuàng)新型師資隊伍應當從哪些方面入手呢?筆者認為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廣獲信息,鼓勵學習,不斷充實提高自己。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者不論在知識背景方面還是教學結構方面都應該具有較大的跨越性,而不能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的學科專業(yè)界限,成為一個在理論素養(yǎng)、專業(yè)技能和德育素養(yǎng)方面全面發(fā)展的人。針對目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者的任務相當的艱巨,學校應定期地組織教學工作者學習新知識和新理念,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外出參觀和交流的機會,鼓勵他們多參加各種專業(yè)技能培訓和考核,從而獲得新的專業(yè)信息和經驗充實自我,這樣不僅提高了他們自身的素質和工作能力,也能為他們更好的輔助學生做好鋪墊。

第二,從事教學任務的教師也應積極加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學研究。為切實地保證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學校應注意組織教學工作者潛心學習、研究創(chuàng)新教育的新理念,讓其不斷地完善自我,通過對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理論的研究和學習,不僅可以加深他們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經驗和閱歷,還可以加深他們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則、規(guī)律發(fā)展等的研究。不僅如此,學校還要積極培養(yǎng)教學工作者對大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專業(yè)實踐能力的研究,對于研究有有效成果的教學工作者給予相應的鼓舞和獎勵,從而造就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專業(yè)人才和學者。

第三,鼓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好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的教育。在新的社會形態(tài)下,學生的就業(yè)壓力日益激烈,而解決學生的就業(yè)問題就成了各高校的價值底線,而其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的創(chuàng)業(yè)型人才才是高校教育的最好取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學工作者應結合的發(fā)展歷程和我國改革發(fā)展以來的一些偉大成果,有效地對大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育,讓他們樹立起敢于創(chuàng)新、追求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理念,從而為國家培養(yǎng)自強不息、勇于創(chuàng)業(yè)的創(chuàng)新性人才。

創(chuàng)新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廣大教學工作者付出長時間的探討和研究,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改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自我,從而積極推進我國創(chuàng)新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開展和實施。

參考文獻:

[1]徐祖明,陳少東.以科學發(fā)展觀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J].前沿,2006,(8).

[2]田輝.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發(fā)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

[3]熊建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的科學構建[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6,(2).

[4]賀偉平.以科學發(fā)展觀引領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創(chuàng)新[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9.

第9篇:陶行知的德育思想范文

[關鍵詞]高校 隱形思想政治教育 隱形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6-0200-03

一、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述及其必要性

(一)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述

1.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及含義

“隱性課程”是由美國學者杰克遜于1968年在其專著《課程生活》中提出的,他認為,學生取得的學習成果,不能說明是學校課程教育的結果。而從校園生活取得的經驗和動機遠比課程教育的影響力更大。他提出的這個觀念得到許多西方國家的重視。20世紀80年代隱性課程的理論開始被我國學者所認識。之后,隱性教育,隱性思想教育,隱性德育等受到廣大學者的關注。

隱性教育和隱性課程是有區(qū)別的。隱性課程相對于顯性課程而言,是具體的課程,而隱性教育是一種教育方法。同時,隱性教育和隱性課程又是相互聯系的。教育方法是通過具體的實物起作用的。與此同時,隱性課程需要運用方法才能實現課程的目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除了在學校里設置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之外的,包括學校的環(huán)境、風氣、文化氛圍、管理制度、教學觀念等一切對學生產生影響的教育。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學生在學校情境中無意識的獲得經驗、價值觀、理想等意識形態(tài)的內容及其影響。它具有非預期性、潛在性、多樣性、不易察覺性。

2.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與功能

(1)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潛在性是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特征。教育目的和內容隱藏在校園的環(huán)境氛圍中或者隱藏在各個活動中等等。教育者的身份也具有潛在性,由于教育活動和教育內容隱蔽在各種具有教育內容的載體中,教育者的身份也不易被察覺。多樣性也是隱形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教育載體的多樣性,不僅可以提高教育的時效性而且可以使學生具有多重選擇性,從而愉悅的接受教育。此外還有非預期性,主體性等特征。

(2)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首先,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全面覆蓋的功能,它將教育內容融于各種載體,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育內容出現在學校的各個角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

其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內化的功能,隱性教育不將教育目的表現出來,教育對象在無意識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他從周圍的環(huán)境獲得信息,模仿老師、領導、周圍同學的行為,這些隱性教育載體的影響力和說服力遠大于課堂教育,更容易被學生認同和內化。

最后,價值導向的功能,價值導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通過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老師和同學的價值觀影響,受教育者在無意識中獲得正確的價值導向。

(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高校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轉變教學方式以適應社會環(huán)境變化的要求

目前在國際上,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影響和各種價值觀念,如: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以及享樂主義等,對傳統(tǒng)價值觀念的沖擊。在國內,大力發(fā)展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我國人民的思維方式也發(fā)生著較大的改變。思想政治教育是隨著社會經濟的改變而改變的。所以面對國內外的變化,傳統(tǒng)的顯性思想政治教育難以應對這種復雜的局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也應該改變。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隱蔽性,全方位性恰好能適應當前的局面。

2.能夠有效地改變大學生對政治理論課的逆反心理

由于灌輸給學生帶來缺乏自由選擇的感受,所以會自然形成對灌輸知識的反感。當前,大學生對于純理論的思想政治課的灌輸產生逆反,甚至是厭惡心理。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隱藏在文化載體,制度載體,物質載體中,大學生在無意識中接受各種富有哲理的思想政治知識,并在潛移默化中內化為自己的思想。通過這種開放、愉快的教學模式,使更多人欣然接受思想政治知識。

3.適應大學生主體意識的需要

大學生處于青春期向成年過渡的時期,他們的主體意識進一步加強。對于外界的信息,大學生不盲從,堅持自己的想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遵循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避免灌輸,在愉快的活動和場景中,使大學生自覺地將思想政治的內容內化為自己的思維觀念。可見,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適應大學生自主性的需求。

4.能激發(fā)大學生的參與意識

對于青年大學生來說,民主和自我觀念很強,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觀點正符合青年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為主體,各自充分表達思想,又虛心接受別人的想法,在這種輕松的教學氛圍符合大學生對學習狀態(tài)的要求同時也達到教學的目的。

二、我國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第一,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由制度、物質、文化、互動這幾個層面構成。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我們只重視顯性課程的作用,忽視了隱性資源特殊作用。由于受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我國高校較為重視以課堂形式為主的教學工作,對隱性思想教育工作關注較少。在現實中,教師言語舉止不當造成的不良影響以及領導者缺乏藝術的管理方式,這些隱性教育對學生造成負面的作用。